1.应用化工毕业论文
我公司采用甲醇和氨连续气相催化胺化法生产混甲胺。此法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灵活调整产品一甲胺、二甲胺、三甲胺的比例。主要反应方程式如下:—→—→—→—→—→—→—→—→由以上反应式可以看出,从甲胺合成塔出来的生成物并不是纯的一甲胺、二甲胺、三甲胺,而是一甲胺、二甲胺、三甲胺、水以及未反应的氨和甲醇的混合物。由于组成比较复杂,采用一般的精馏方法很难得到质量合格的一、二、三甲胺纯品,因此,在一、二、三甲胺提纯的工艺选择上我们采用四塔连续精馏工艺并采取了一些特殊精馏方法对生成物进行分离提纯,从而得到符合用户要求的纯一甲胺、二甲胺、三甲胺产品。特殊精馏工艺分类精馏是化工生产中经常遇到的一种方法。精馏过程……
很高兴回答楼主的问题 如有错误请见谅
2.有关化学反应工程的论文
摘要 采用等体积浸渍-沉淀法制备了ZrO2/Al2O3、K2O-ZrO2/Al2O3、MgO-ZrO2/Al2O3、V2O5-ZrO2/Al2O3负载型复合载体,并以负载型复合载体负载Cu-Ni 双金属制备了催化剂。
用CO2-TPD、NH3-TPD 、H2-TPR和微反应技术表征了双金属催化剂的表面酸碱特性、还原性能和催化活性。 结果表明,在Cu-Ni催化剂上存在着金属位Cu-Ni合金、Lewis酸位Zrn+和Lewis 碱位Zr=O三类活性中心;CO2在金属位和Lewis酸位协同作用下可生成CO2 卧式吸附态M-(CO)-O→Zrn+,此吸附态具有反应活性,可解离成M-CO和Zr=O;CH3OH在Lewis酸位和Lewis碱位协同作用下可形成解离吸附态Zr-OCH3和Zr-OH;然后,M-CO与Zr-OCH3反应生成DMC。
用K2O、MgO和V2O5掺杂改性复合载体负载Cu-Ni 双金属催化剂还原温度有所上升,V2O5改性后的复合载体ZrO/Al2O3负载Cu-Ni 双金属催化剂具有较强的表面酸中心;采用MgO改性后所得的ZrO2/Al2O3复合载体负载Cu-Ni 双金属催化剂表面碱性最强;V2O5改性后的ZrO/Al2O3复合载体催化剂,由于表面酸中心数的增多,催化剂的活性增大。 关键词:碳酸二甲酯(DMC);双功能催化剂;二氧化碳;甲醇 联系 。
3.化工专业知识题库
如何做好聚苯乙烯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的质量控制 摘要: :通过对目前施工过程中聚苯乙烯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在施工、材料等环节的分析,探讨如何做好聚苯乙烯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 质量要求防治措施质量控制 目前节能减排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国策,而建筑节能则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其中外墙保温是建筑节能的重中之重。 新疆作为寒冷地区,外墙外保温为完成节能65%的近期目标可谓功不可没。
通过近年我在建筑工程中的施工亲历与实践,外墙保温在具体施工中,因存在大量的工作缺陷,而导致工程质量出现缺陷。直接反映在用户对房间发霉、冷桥、保温性能较差等现象的投诉较为普遍。
现结合我具体施工的经验和教训,谈谈聚苯乙烯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
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加强原材料的进场验收,是对外保温施工质量保证至关重要的环节。现场监理应对进场 材料按程序进行严格的见证取样、送检。
在实践中,建设单位经常直接将外墙保温进行分包,不受总包单位控制。建设单位并非都具备对施工技术了解或熟悉的人士,如果监理人员缺乏对进场材料的有效控制,势必对保温质量缺陷埋下隐患。
1。 1聚苯乙烯板质量要求 聚苯乙烯板相关技术参数应满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程标准设计(DBJT-81-0 6)的聚苯乙烯板外保温建筑构造(新06J108)的参数要求: 在施工过程中,“燃烧性能”容易被相关人员忽视,而“密度”更容易掺假,为满足密度要求,有的制造商向聚苯乙烯板掺入滑石粉等已非偶然现象。
1。 2耐碱玻纤网格布的基本要求 聚苯乙烯板外保温建筑构造(新06J108)规定:玻璃纤维网经向和纬向的耐碱拉伸断裂强度均不得小于750N/50mm,耐碱拉伸断裂强度保留率均不得小于50%。
玻璃纤维网格布应具有耐久性,即应具备耐碱性。 因为玻璃纤维在碱性环境中因受碱腐蚀会使截面缩小,强度降低,特别在潮湿的环境中强度降低更为明显。
目前绝大多数厂家提供的抹面胶浆为水泥基材料,水泥就属于强碱性材料。 1。
3胶粘剂及水泥砂浆的基本要求。外保温系统应与基层有足够的粘结强度,胶粘剂 应使聚苯乙烯板与基层粘结牢固。
在使用过程中绝不允许出现剥离、脱落等现象。聚苯乙烯板外保温建筑构造(新06J108)规定:胶粘剂与水泥砂浆的拉伸粘结强度在干燥状态下不得小于0。
6MPa:浸水48h后不得小于0。4MPa,与聚苯乙烯板的拉伸粘结强度在干燥状态和浸水48h后均不得小于0。
1MPa,并且破坏部位应位于聚苯乙烯板内。 2。
施工程序及质量缺陷的防治措施 2。 1材料质量防治措施 2。
1。1聚苯乙烯板质量控制。
聚苯乙烯板存在明显的后收缩问题:即聚苯乙烯颗 粒在加热膨胀成型为块材后,在冷却中会逐步收缩。 开始时收缩较快,以后逐渐减慢,到第7周末收缩率达2%-3%。
若将收缩率高的聚苯乙烯使用于工程上,会出现收缩和温差应力不均,从而引起裂缝。因此选用聚苯乙烯板是应注意出厂日期及养护方式,以保证尺寸的稳定性。
2。1。
2耐碱玻璃纤维网既要使粘结剂易穿透,又要使面层砂浆中的应力易向玻璃 纤维网转移。 根据工程经验,应选用网孔尺寸4mmX4mm或5mmX5mm为宜。
2。1。
3抗裂砂浆面层材料控制。抗裂砂浆面层材料在聚苯乙烯薄抹灰外墙外保温 系统中尤为重要。
其乳胶粉及纤维的掺量应严格按设计标准控制,同时骨料中硅砂的选用也非常重要。 硅砂起加强附着力的作用,未经处理的河砂和含铁的普通石英砂,易发生氧化反应,破坏胶粘剂中的树脂乳液分子,使其性能指标逐渐下降,是造成外保温系统龟裂、脱落的主要原因之一,故应严格按要求选用材料。
2。2施工缺陷防治措施。
聚苯乙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工程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施工质量。 因此施工过程中严格施工,加强施工质量的控制,才能确保施工效果。
2。2。
1基层质量控制。聚苯乙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基层表面应清洁,无 油污、脱模剂等妨碍粘结的附着物。
凸起、空鼓、裂缝,面层不得有粉化、起皮、爆灰等现象。 2。
2。2聚苯乙烯板粘贴质量控制 1)在基层弹线粘贴聚苯乙烯板前,应在基层弹出基准线作为控制阳角上下垂直的依据。
然后弹出±0。
000的+500mm线作为控制粘贴聚苯乙烯板平直、门窗口方正的依据。 2)聚苯乙烯板粘贴不牢,易引起风压破坏或脱落。
因此粘贴前应进行基层与胶粘剂的拉伸强度检验,粘结强度不应低于0。3MPa,且粘结界面脱开面积不应大于50%。
粘贴聚苯乙烯板时,应将胶粘剂涂于聚苯乙烯板背面,涂胶粘贴的面积不得小于聚苯乙烯板面积的40%。板周边应涂抹宽度不小于50mm,厚度不小于10mm的胶粘剂,中间部位可采用均匀点粘或井字形条粘法。
板边缘收口处及门窗洞口四边收口处应预粘翻包玻璃纤维网。聚苯乙烯板应按顺砌方式粘贴,竖缝应逐行错缝。
墙角处聚苯乙烯板应交错互锁。门窗洞口四角处聚苯乙烯板不得拼接,应采用整块聚苯乙烯板切割成形,聚苯乙烯板接缝应离开角部至少200mm。
聚苯乙烯板粘贴后应采用2m靠尺压平,保证板面平整度和粘贴牢固。 板与板之间应挤紧。
3)聚苯乙烯板粘24h后方可开始打磨,采用专。
4.我是一名大专学生,我们老师布置得毕业论文题目是化学反应速率的测
你太幸运了,我的本科毕业设计就是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速度的测定.比你的难多了. 称0.1克左右两种样品稀释于100毫升的容量瓶中. 分别移取10毫升于烧杯中,计量一下反应时间(如果有颜色变化,可以计量变化时间).再用浓度除以时间就得到结果了. 如果反应时间不方便观察,可以用膨胀计(仪器商店有售),计量一下反应过程中溶液的体积变化的时间,就是反应时间.这样再用初始反应物浓度除以时间就得到结果了. 多做几次,再配些其他浓度的也做做,就可以比较了. 至于学习心得你自己总结了. 可以自己再找你熟悉的反应做做,还可以于参考文献上的结果做比较的. 实验的设计围绕反应时间的测定上进行.。
5.应用化工毕业论文
可发性聚苯乙烯(EPS)通称聚苯乙烯和苯乙烯系共聚物,是一种树脂与物理性发泡剂和其它添加剂的混合物。
可发性PS可被加工成低密度的泡沫塑料剂品。最常见的可发性聚苯乙烯是含有作为发泡剂的戊烷的透明PS粒料。
由可发性聚苯乙烯制出泡沫塑料制品有几个专门步骤,这也是许多塑料树脂的一种特性。可发性PS可用来制造各种制品如咖啡杯、吸收能量的汽车用减震器或300 ft3大的泡沫塑料块。
EPS的主要用途是一次性饮料杯、抗震包装以及隔热材料。 化学与性能 可发性聚苯乙烯是小颗粒状树脂,直径一般为0.01-0.1in。
大多数这种颗粒是悬浮聚合生成的珠粒,而较大直径的颗粒也可通过切粒得到。采用的珠粒大小决定于最终泡沫制品的最小壁厚。
较大的粒子膨胀制成低密度泡沫制品比较容易,较小的粒子则较易制成填充均匀的部件。 加工 可发性PS的加工分二步。
第一步为预发泡或简单发泡,设定最终产品的密度。在此过程中含有发泡剂的聚合物颗粒在加热条件下软化,发泡剂挥发。
其结果是每个珠粒内产生膨胀,形成许多泡孔。泡孔的数量(最终密度)由加热温度和受热时间来控制。
这个过程中,珠粒必须保持分散和自由流动状态。工业化生产时,发泡过程是将可发性 PS直接置于蒸汽中进行的,一般通过珠粒和蒸汽在搅拌釜中的连续混合完成反应,反应设备(象Rodman预发泡机)是以保持外界压力常压敞口的,并使已发泡的珠粒从顶端溢出。
有的生产厂为了保证停留时间更均衡或是当某些可发性DPS需要比较高的温度时采用间歇釜。发泡以后珠粒要经熟化处理,使空气逐步掺入到泡孔中。
热成型是EPS发泡的第二步。首先.将熟化的预发泡珠粒放入具有特定型腔的模具中。
对于小型的和复杂结构的产品,成型时要采用文氏管作用设备(如灌料枪).借助空气流将珠粒吹至模腔中。大型的产品可依自身重力充满模腔。
将充满粒料的模腔密闭并加热,珠粒受热软化,使泡孔膨胀。珠粒发泡膨胀至填满相互间的空隙,并粘结成均匀的泡沫体。
此时这个泡沫体仍然是柔软的并承受泡孔内热气体的压力。从模具中取出制品之前,须使气体渗出泡孔和降低温度使制品形状稳定,这一般是采用向模具内壁喷水的方法。
由于成型模具是双层壁的,因此发泡PS的成型被称为“蒸气室成型”。模具内壁尺寸即为实际制品的尺寸,模具内壁上有气孔.以使蒸汽透过泡沫体并使热气扩散出去。
双层壁之间的空间形成蒸汽室,其中通入用于加热珠粒的蒸汽。对于多数制品,发泡PS的成型压力低于276kPa。
模具为铝制并按制品要求铸成一定形状。发泡PS的成型由于成型压力低、成型设备成本低,因此是一种经济的生产方法。
应用 发泡PS的主要用途是建筑工业用绝热材料,一次性用具(主要为咖啡杯)和抗震保护性包装材料。 隔热制品采用EPS是因其具有恒定的低热导率、低密度和低加工成本。
EPS茶杯是由于EPS易发泡成薄形制品和具保温性。泡沫的吸震性、低成本和可成形性使EPS成为保护性包装材料的选择对象。
泡沫聚烯烃制品单位厚度吸收的冲击能更多,因此它可作为更易碎物品的包装以及用于吸震部件如有些新型汽车的减震系统。 泡沫塑料产品的性能取决于原料聚合物,但受泡沫的密度影响很大。
一个密度为 11b/ft3的 PS泡沫产品其中 97%的体积是空气,这种产品的机械性能较差。泡沫体中所含的空气分隔成数百万个泡孔,正是它们的存在使聚合物泡沫材料具有许多有价值的特性。
这些特性包括绝热性、吸收能量、漂浮性、高的刚度/重量比以及单位体积成本低等等。如表回所示,泡沫PS的大多数性能都与其密度有很明显的函数关系,因此生产者可不需重新设计模具,只根据加工工艺简单变化的需要对实际操作做些微小调整。
PS泡沫的其它性能同样取决于聚合物的类型和发泡时用的数量。由于发泡PS产品的机械强度可由发泡密度来调节,因此有时通过选用另外一种泡沫聚合物来获得需要的强度。
一个例子是获得不是属于强度方面的性能,如使PS提高其本身不具备的耐高温性和耐溶剂性;另一个例子是采用聚烯烃或烯烃/苯乙烯共聚体,可提高柔软性或伸长率,但强度提高不多。 答案补充 可发性聚苯乙烯(EPS)以颗粒的形式通过把发泡剂加入苯乙烯单体(SM)中并在压力(蒸汽或开水)被加入时发泡剂在空气中扩散、挥发的过程中使其发泡而制成。
出口技术的范围是EPS(可发性聚苯乙烯)树脂的制造方法和相关制造设备。 技术特点: A. 重量轻 可发性聚苯乙烯(EPS)的密度可根据发泡量级进行调节。
可发性聚苯乙烯(EPS)易于处理因为它的重量只有水的1/30˜1/80;具有优良的耐冲击性;在作为包装材料时,可解决重量问题。 B. 耐冲击性 如果具有足够的密度和厚度,它能够吸收外部冲击,并可被广泛地用作耐冲击包装材料。
C. 耐热 发泡颗粒中数量庞大的封闭腔室及较低导热性使它拥有良好的隔热效果,可广泛地用于隔离材料。 D. 防潮(水) 湿气通过毛细管被吸收,但可发性聚苯乙烯(EPS)发泡剂的腔室不是打开的而是封闭的,所以水不会通过发泡颗粒浸入。
如果发泡剂在水中很长时间,湿气仅渗透表面而不会深入。 E. 机械加工性 加。
6.急求800字化学小论文一篇
当今,化学的发展非常迅速。
在20世纪发现和人工合成的化合物的种类是2285万多种,是此之前发现的所有化合物总数的41倍强。但“化学家太谦虚”,20世纪化学取得的辉煌成就,并未获得社会应有的认可。
1 化学所面临的挑战 1.1 化学的形象正在被与其交叉的学科的巨大成功所埋没 化学是一门中心科学,化学与生命、材料等八大朝阳科学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产生了许多重要的交叉学科,但化学作为中心学科的形象反而被其交叉学科的巨大成就所埋没。化学这门重要的中心科学(central science)反而被社会看作是伴娘科学(bridesmaid science)而不受重视。
1.2 化学正被各种各样的环境污染问题所困扰 化学的发展在不断促进人类进步的同时,在客观上使环境污染成为可能,但是起决定性的是人的因素,最终要靠人们的认识不断提升来解决这个问题。一些著名的环境事件多数与化学有关,诸如臭氧层空洞、白色污染、酸雨和水体富营养化等;另一方面把所有的环境问题都归结为化学的原因,显然是不公平的,比如森林锐减、沙尘暴和煤的燃烧等。
这当然与化学没有树立好自己的品牌有关系,在最早的化学工艺流程里面,根本没有把废气和废渣的处理纳入考虑范围,因此很多化学工艺都是会带来环境污染的。现在,有些人把化学和化工当成了污染源。
人们开始厌恶化学,进而对化学产生了莫名其妙的恐惧心理,结果造成凡是有“人工添加剂”的食品都不受欢迎,有些化妆品厂家也反复强调本产品不含有任何“化学物质”。事实上,这些是对化学的偏见,监测、分析和治理环境的却恰恰是化学家。
2 绿色化学是应对挑战的必然 科学不但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还要保护世界。化学也如此,为了应对化学所面临的挑战,提倡绿色化学是刻不容缓。
2.1 绿色化学的概念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或清洁化学,是指化学反应和过程以“原子经济性”为基本原则,即在获取新物质的化学反应中充分利用参与反应的每个原料原子,在始端就采用实现污染预防的科学手段,因而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和零污染,是一门从源头阻止污染的化学。绿色化学不同于环境保护,绿色化学不是被动地治理环境污染,而是主动的防止化学污染,从而在根本上切断污染源,所以绿色化学是更高层次的环境友好化学。
2.2绿色化学的产生及其背景 当今,可持续发展观是世人普遍认同的发展观。它强调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永续发展。
绿色化学正是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在1984年,美国环保局(EPA)提出“废物最小化”,这是绿色化学的最初思想。
1989年,美国环保局又提出了“污染预防”的概念。 1990年,美联邦政府通过了“防止污染行动”的法令,将污染的防止确立为国策,该法案条文中第一次出现了“绿色化学”一词。
1992年,美国环保局又发布了“污染预防战略”。1995年,美国政府设立了“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
1999年英国皇家化学会创办了第一份国际性《绿色化学》杂志,标志着绿色化学的正式产生。我国也紧跟世界化学发展的前沿,在1995年,中国科学院化学部确定了《绿色化学与技术》的院士咨询课题。
2.3 绿色化学的核心内容 原子经济性是绿色化学的核心内容,这一概念最早是1991年美国Stanford大学的著名有机化学家Trost(为此他曾获得了1998年度的“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的学术奖)提出的,即原料分子中究竟有百分之几的原子转化成了产物。理想的原子经济反应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百分之百地转变成产物,不产生副产物或废物,实现废物的“零排放”。
他用原子利用率衡量反应的原子经济性,认为高效的有机合成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料分子的每一个原子,使之结合到目标分子中。绿色化学的原子经济性的反应有两个显著优点:一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原料,二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废物的排放。
原子利用率的表达式是: 原子利用率= (预期产物的式量/反应物质的式量之和)*100% 如无公害氧化剂过氧化氢的制备可采用乙基蒽醌法,即由氢和氧在2-乙基蒽醌和Pd为催化剂作用下直接合成,2-乙基蒽醌复出并可循环使用。此反应原子利用率为100%,体现了原子经济性,减少废物的生成和排放,是典型的零排放例子。
7.求一篇化学实验论文,加急
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做的反应,如果可能的话,产品后处理的时候,尽量中和一下。
否则,产品放久之后可能会分解。 我们这儿用完重氮甲烷后,总会加点酸去破坏剩余的重氮甲烷。
有位哥们胆子大直接用浓盐酸(应该用稀的盐酸或醋酸),结果和残余的碱剧烈放热,重氮甲烷的乙醚溶液呀~~~~就这样把他征服 爆炸了。还有一位老师就是分液漏斗的塞子上没涂真空脂,一摩擦就把乙醚给烧起来了 好恐怖呀。
大家用重氮甲烷时一定要千万注意,第一次最好有个有经验的人在旁指导,不要自己随便做,量也不要太大,亚硝基甲基脲最多25克 别贪多,要是需要量大就分几批去做。 夏天用乙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我今年8月用乙醚萃取,只在分液漏斗里轻摇了一下,正要准备放气,炸了,还好没伤到我。我的产品阿!!! 有一次我做分液萃取,先是用50ml HCl洗涤有机相(含产品),然后再用50ml 5% NaHCO3洗涤产品,结果振摇的时候,塞子被冲开了,产品全部喷出来了。
原因是没有放气。大家洗涤产品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如果洗涤会生成气体的话,一定要注意放气。
就在本周,我们所一天内连续发生两起重大安全事故。某博士生在使用过氧乙酸的时候,没有带防护眼镜,结果过氧乙酸溅到眼睛,致使双眼受伤,肿的到现在还不能睁开,还不知道以后会怎样。
另一个博士生在使用三乙基铝的时候,不小心弄到了手上,由于没有带防护手套,出事后也没有立刻用大量清水冲洗,结果左手皮肤严重,需要植皮。 两起事故都有一个共同点:麻痹大意,不按照安全规则操作。
如果带了防护眼镜, 手套的话,后果就不会这么严重。而且资料显示,越是博士生,做实验越不谨慎。
总抱着侥幸心理,认为不会出事,结果河里面淹死的就是那些会游泳的。 在有机所的五年,耳闻目睹了很多安全事故,深感多一份细心,多一份保障。
现将我所知道的实验室里面的潜在危险总结如下:欢迎大家就自己知道的进行补充 一、溶剂处理方面的潜在危险。A、溶剂无水处理前,一定要预处理 对于低沸点的溶剂,如乙醚,正戊烷等一定要先用干燥剂预先干燥,然后再加入钠丝进行回流,并且加热不能过快过高。
因为,一旦溶剂里面的含水量过大,那么生成氢气很剧烈的话,溶剂极易冲出体系,然后遇见明火或正在加热的电阻丝,发生爆炸。这一点在有机所是有先例的,当时的惨状是,爆炸的冲击波从三楼冲到顶楼,把通风装置炸的粉碎。
包括对面实验室的整扇窗都被推倒。 对于醚类溶剂,如果生产时间较长,或者久置不用的话,一定不要震动,同时要加入还原剂,除掉生成的过氧化合物。
也是一个博士生,在处理久置不用的处理THF的装置的时候,刚一拔磨口活塞,就发生爆炸,满脸血肉模糊。 用钠处理的溶剂和卤代烷溶剂处理装置不能公用一个与大气相连的装置。
有些同学为省事或节约空间,把所有溶剂处理装置中保证与大气相通的装置相连,这样做的危险是很可能如果卤代烷,特别是二氯甲烷,加热的时候温度较高,无法冷凝下来,这样,有可能密度较大的卤代烷就会顺着相同的管道,进入用钠丝干燥的溶剂的体系。一旦出现这样的事情,肯定是爆炸。
大家知道,卤代烷在金属钠的作用下的偶联反应非常剧烈。B、废溶剂的处理,绝对不要发生酸性液体和碱性液体,氧化性液体和还原性液体的混装,这样非常危险。
在有机所,废液桶爆炸不是一次两次。对于SOCl2, PCl5, PCl3绝对不能未经处理就放入废液桶,后果也很危险。
二、实验操作方面的潜在危险。1、对于加热、生成气体的反应,一定要小心不要成了封闭体系。
2、应该小心滴加、冷却的反应,一定要严格遵守,不要图省事。3、反应前,一定要检查仪器有无裂痕。
对于反应体系气压变化大的反应,大家一般都会注意。但是,有些问题就是在你想不到的时候出现。
我在一次萃取的时候,量在2升左右,发现分液漏斗有一个裂痕,以为没有问题。结果,在手中刚一摇晃时,就炸开了。
20%的KOH溶液喷了我一脸,更可怕的是,溶液顺着桌面进入插座,引起电源短路,然后引发火灾。4、对于容易爆炸的反应物,如过氧化合物,叠氮化合物,重氮化合物,无水高人盐,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加热小心,量取小心,处理小心。
不要因为震动引起爆炸。举三个例子如下:某副教授在有机所进修时,加压蒸馏一容易分解的化合物,由于加热没有控制好,发生爆炸,场面极其血腥,胸口的洞缝了五十多针! 某研究生,在做关于过氧化合物的实验时,用旋转蒸发仪浓缩含有过氧化合物的溶液,完毕,不是小心地把空气放入,而是一下子就通气,结果由于空气的撞击引发爆炸,甲级甲等残废。
我们今天看到的现场的照片是:一截手指头血淋淋地沾在玻璃上。(这也是加压蒸馏通气时为什么要慢慢来的原因) 某工作人员,在做叠氮化合物的实验室,反应都处理好了,他觉得反应容器要处理一下,结果在打开瓶塞的时候,一用力,爆炸。
最后是一句忠告,不清楚的实验,不了解化合物性质的实验,精神状态不好时,一定要当心 (2)配体的纯度对于做不对称催化的,以及利用配体来改进某些金属催化反应的化学工作者来说 ,至关重要。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化工反应过程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