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谱制作
呵呵,看到您的问题让我想起的以前抄歌曲的日子。
我想您肯定是个非常有心的人,我查了篇文章,不好引用过来,您可以过去看看。 不好意思啊,地址现在改了。
刚才我问过老师,她说她排简谱也是用Word做的。用Word时关于高音点:你在符号里找一圆点,然后把行距缩小;装饰音:装饰音用左上标,然后再画一小弧线连接,比较麻烦。
看了一下上面那玩这个值介绍的都是英文的,找了个简单点的,我刚试过了,去网站注册一下就可以用了,引用一下百度那里的回答: 网络上的简谱制作软件有不少,但基本上都是共享软件,而且感觉也不太好用。这里我就强烈推荐(吐血推荐!!)一款非常优秀强大的国产音乐简谱制作软件(最重要的是:完全免费!), 这款音乐简谱制作软件的名字就是——QuickMake!! 官网: 华军下载: ·简介: 绝对好用的打谱作曲软件。
1、打谱速度快,而且可以使用软件自带的电子乐器即时演奏简谱; 2、排版简单; 3、提供两种电脑键盘输入方式,支持MIDI键盘输入,输入更简单更方便; 4、所见即所得,超直观; 5、连线的方法更简单!选择要连线的音符 单击需要的连线按钮即可; 6、支持总谱; 7、可以直接打印高清晰的矢量简谱图。 。
2.音乐论文主标题的设计有什么讲究以及什么时候需要副标题? 爱问知识
遵照上面有关“题名”的标准,根据实际情况,论文的题目要避免重复,避免平庸,一般是一句话(单标题),控制在20字,顶多不超过25字(太长的题目读来费劲),必要时或加副标题(双标题)。
论文的题目一定要有个性,体现首创。“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概括文章的要旨,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选择关键词和分类号。
”①当主标题让读者看起来有些不解时,适当加上副标题,一般是以下几种情况:“1。题名语意未尽,用副标题补充。
2。作为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或一个研究课题的有紧密关联的系列文章,需要不同的副标题区别其特定的内容。
3。作为文章标题的引申或详细说明。
”®如《1+X+Y》是一个“公式”(尽量避免,此为突出论文的特点,吸引读者),不知道要表达什么,需要加副标题,《1+X+Y——试论基础音乐教育中的学生评价机制改革》,后来再次修改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1+X+Y”评价模式探索》;如《脱掉鞋子走起来》,也不明显要写什么,加上副标题就知道了,《脱掉鞋子走起来一-浅谈音乐教学中的“身态”与“心态”》,等等。
3.怎么作曲?第一步先学什么?乐理懂了
这是莽仔的文章,看看对你有没有帮助。
莽仔谈作曲之逻辑、动机篇莽 仔 著作曲是没法教的。莽仔想教,真是自讨苦吃,强己所难。
作曲技术上的一切东西,书上全有,莽仔不说,也说不好,莽仔自己还在努力学呢。 莽仔主要说技术以外的东西,但难免牵涉到具体的技术,对技术了解不多的朋友,赶快去买几本作曲技法的书来啃,否则可能看不懂这篇文章,看完白看。
如何作曲?尝试过的朋友都知道一个简单的方法:拿吉他来打几个和弦,就着歌词的第一句哼出第一句旋律,然后依次顺延直至曲终——所谓“流水帐”式。 写流水帐式旋律其实也有很多方式,我老师的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作曲就象杀猪一样,只要能把猪杀死,哪怕你先从猪屁股杀起都可以。”
说的是作曲并没有一个定式,自由度的确很大,既可以从头写到尾,也可以从尾写到头,还可以从中间往两头写;既可以先有词再谱曲,也可以先写曲再填词,还可以词曲一起写(莽仔的《为何》就是这样写的);既可以先写旋律再写伴奏,也可以先写和声进行再写旋律,还可以先写前奏、间奏、尾奏才写旋律再配和声。 各位“帐房先生”,你们试过哪几种方式?如果没有,赶快一个个试过来吧,和声没学好的朋友还得补课哦。
先安排和声进行或伴奏的做法有一个优点,就是旋律作得再怎么不济,可是和声流畅,整体效果差不到哪里去。善于和声而拙于创作旋律者用此法不错。
比如国内许多摇滚乐队(尤其是地下摇滚,他们是轻视旋律的代表群体)的创作就是这么样的:靠吉他手用重金属效果搞和声进行与伴奏,越刺激越好,伴奏满意后再根据和声进行弄旋律,再填词。所以他们的东西若把伴奏拿掉,旋律可以直接扔马桶里,没法听。
如果我点唐朝乐队的名字,一定有人扔臭鸡蛋给我——还好扔不到。 唐朝乐队多数作品的旋律都属垃圾无疑,不过年轻人要的就是重金属的刺激,所以他们仍然有市场。
摇滚乐的主要功能就是让荷尔蒙分泌旺盛的家伙宣泄剩余精力,免得他们上街闹事。不要扔鸡蛋了!!这个观点不是莽仔的!而是德国一个社会学家(莽仔忘记他的名字了)在他的著作《论流行音乐》(可能也不是这个书名,莽仔很久以前看的,忘差不多了)提出来的。
西方摇滚乐经历了旋律派到刺激派到更狂乱的朋克噪音派,再回归旋律派的过程,基本已经玩不出什么更多的花样了。国内摇滚从八十年代末拾西方的衣钵,短短十年里也经历了这个过程,现在正在回归旋律的过程之中,玩摇滚的朋友们,你们要注意潮流了。
朋克是不需要什么动机的,甚至也不需要什么和声,可以不用看莽仔关于动机的文章。 拙于创作旋律的朋友,先写和声再谱的曲可能仍然不好听,不过因为和声进行的力量起了作用,在有伴奏的时候可以明显感觉到和声进行力量对旋律的有力支持,善于旋律的人可能因此写出更为流畅动听的曲子来,所以你们更应该试一试。
先写和声的方法还有另一个优点,就是那样至少开始脱离“流水帐”了,在写旋律前有了整体的布局,不会天马行空最后九九归不了一。 如果是弹一个和弦唱一句,再弹一个再唱下一句,这仍然是“流水帐”。
建议先把和弦写完,再弄旋律。如果先写旋律,也有多种方法,可从头写到尾,可从中间写起,也可从尾写到头(先杀猪屁股,莽仔杀过一次,6年了还没杀死,呜呜),即先写高潮段落,再写前部分的叙述性段落,举个例子,邰正宵唱的《九百九十九朵玫瑰》,我虽极厌恶这首歌,不过歌曲一旦完成后,你是无从知道它是怎么写的,只有这首歌是例外,因为它的高潮段完全是剽窃我国五十年代的琵琶创作曲《彝族舞曲》的主题,前面段落是台湾某人续写的。
关于创作歌曲的顺序就说这么多,下面进入本文的主要议题:旋律的逻辑。旋律的逻辑问题写旋律,尤其是先和声后旋律,需要注意的一个最大问题,是乐句间的逻辑关系(又是逻辑问题,真是头痛,莽仔你不能说些简单容易理解的吗?)。
业余人不注意逻辑关系问题,作曲教材里也极少专门提及,有关旋律的逻辑多是莽仔自己总结出来的。逻辑一词用在文字作品里好理解,用在旋律进行中可能让人觉得玄——旋律也有逻辑?有的,不但是旋律,所有的艺术作品都讲究逻辑。
逻辑是歌曲创作中比较深奥的部分,其实也不难理解,多听多分析自然就领会了。 逻辑其实指的是一首曲子的发展、进行,是否有一条内在主线约束、引导它。
举个典型的例子,黑豹乐队的《脸谱》大家一定很熟悉,你们仔细再听一次?这歌听起来其旋律发展始终有一种力量在引导它,那就是它旋律的节奏型,你们可以把每一句的节奏写出来看看,其实都是两个中心节奏型及其变体(A段B段各一个节奏型)。 这就好比我们起房子(作曲和起房子很类似,有人说过,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莽仔是学建筑的,呵呵,尤其喜欢这句话),青砖、红砖、泥砖、石头块乱用,拿到什么用什么,那房子一定惨不忍睹。
用就用一种砖,杂砖可以用,但要有度,出来的房子才能有整体感。 《脸谱》的中心节奏型是它的逻辑主线,旋律一直围绕这个主线展开,有序而又清晰,窦唯因此起出了《脸谱》的大厦。
节奏因为是旋律的骨架。
4.音乐论文有哪些题材可写
写自己最熟悉的课堂教学、教研活动,或是舞台表演、音乐活动,或是课题研究、田野调查等。
写自己最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同时关注此领域已有和正在研究的情况,避免与人“冲突”,找到新、奇、冷、僻等题材,即使是热的题材,也要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让人耳目一新。 从自己的工作出发,可写幼儿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职业音乐教育、高师音乐教育、高校专业音乐教育、高校普通(公共)音乐教育等;从不同领域而言,可写学校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家庭音乐教育还有当前的“信息音乐教育”(信息教育成为第四大教育领域)等,也可写交叉领域的题材;从地域而言,可写城市音乐教育、农村音乐教育、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等等。
比如,2003年(第四届)“全国音乐、美术教育论文评选”比赛的问题之一就是“涉及农村音乐教育的题材不多,少分析和论述”,到2009年(第六届),关于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探究的获奖论文只占获奖论文总数的4。6%(《中国音乐教育》2010年第6期)。
可见,此类题材大有可为。比如交叉研究的题材,也是一个方兴未艾的领域,大有文章可作。
5.关于音乐方面的论文 800个字
音乐的魅力
真的,我只能说人真的很脆弱,而音乐最直接抵达内心深处所埋藏的情感。《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我听过很多次,而独独在中秋节的紫藤听了后,我却大大反常。
跪坐开始时,我就隐隐约约得觉得旋律十分熟悉,却始终没有意识到是《二泉映月》到第二种风格的《二泉映月》展现时,我开始反常……那有一搭无一搭的断断续续的二胡声,揪得心痛之后,我有一种冲动,想站起来的冲动,去关掉,因为我实在是听不下去了.那二胡拉出旋律太悲怆太苍凉,在那时断时续,实际却是连续成一体的嘶哑的声音中,我不能站起来,情不自禁的留下泪来,一滴又一滴缓缓流过面颊,流过嘴角,从下巴流下,滴到手上。每眨一下眼睛,就一滴泪水凝结,慢慢滑落。我抬起头,望向天花板,希望把注意力分散,放到别的事物。但是,这些努力都是徒劳,那种影响力太强了。我无法阻挡,无法将它屏除在心外。它像一股魔力吸引着我,却又让我无法抗拒,觉得是一种煎熬,仿佛我在亲身经历那样一种磨难从而因来我本能的反抗。音乐慢慢的消逝,但是这样的氛围却一直环绕着我……
我自认为我是一感情不外露的人,也是一个内心坚强的人,为音乐而伤心落泪,这是第一次。记得老师说,日本演奏家小泽说过听《二泉映月》要跪着听。我也只是在跪着时,才对此首曲子产生了共鸣,才真正认识《二泉映月》,而是它的版本都将它的色彩变得绚丽失去了苍凉的意境。
音乐会扰乱内心的平静,影响人的情绪,音乐是有生命力的,它是人生阅历的再现。它或轻快、或活泼、或深沉、或清亮、或忧郁、或神秘……凡此种种,都向人们诉说着它的故事,它的经历……
音乐是美的,真正理解音乐的人,为它痴迷,为它欢笑,为它流泪,这就是音乐。
6.音乐鉴赏论文
听舒伯特的小夜曲,戴着耳塞,在夜深人静的晚上,泡上一杯淡淡的清茶。
一边仰望窗外星光,一边看杯上茶香袅袅。有一种超脱世间的恍惚。
世间最美的语言是音乐,而音乐中最美的诗篇是夜曲,仅用纯乐器所编织成的短小篇章。才最纯正,才最能打动人的灵魂。
就像是文学中的诗篇般,它提炼的是作曲家特有的视角下来源于生活而超脱于生活的美好。它凝结的是一种简单却真正能在人的心灵中舞蹈的音符。
喜欢听小夜曲,特别是喜欢舒伯特的小夜曲。是那种发自灵魂的对于他所诠释的音乐的心灵的依赖,反而道不出了喜欢的理由。
一闭上眼睛,仿佛就感觉到自然间新丽的微风,迎面袭来。如沐浴圣光般,刹时让人脱胎换骨。
可以清晰地看到,山间,斑驳的阳光在碧玉般青翠的枝桠间流转。光的精灵,于叶间嬉戏舞蹈。
小溪,顺着山势蜿蜒而下,盛载着柔美的曲线与温和的低声吟唱。清凉自然无声地浸入心田。
鸟儿,成群结队地从天际的白云间飞来,又在天际的红日下消失。万物,并不纷繁。
你却可以感觉得到,自己与自然早已浑然一体,听得到,大地,深沉厚重的呼吸。熟悉得让人想起儿时母亲温暖的怀抱。
感觉得到,万物恬静的酣睡,亦醒亦眠间的慵懒。就像流浪了许久的浪子,突然找到了归家的感觉。
好的音乐,是要闭着眼睛来听的,慢慢沉浸其中,你会发现,那样的音符,不是可以用耳朵就能接收,用嘴巴就能吟唱的。它是那样自然顺畅的流淌在你生命的脉动中,而且,听舒伯特的小夜曲,不论他的乐曲多么自然清新。
最后都会由心底淡淡地散出一种美丽的悲哀。无论在何种心情之下,这具有魔力的魅音都会渐渐将你拉入忘却世间喧嚣的缥缈之境。
犹如这手中茶杯上袅袅升起的清烟。视线和身体的重量都会逐渐变得迷离,却只有思想,仿佛卸下了包负。
可以恣意翱翔。万物合一独我,亦是我为万物的轻盈。
在这醒醒醉醉下,美丽的哀伤在心底沉淀、酝酿。好像是游走在梦幻与真实间的彷徨。
渴求的是,能够永远停留在这音符止歇之前的缥缈中。哀伤的是,摘下耳机后,我还是要回去到,回去到那个喧嚣的真实的世界中去。
做一个被世事所累最终湮灭于世事的红尘过客。如果平淡如风,倒宁愿平淡地吹拂在舒伯特恬静的音乐中,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地不断奏鸣于人们的心中。
即使历史风化在了虚空中,虚空上空却还可以飘荡着这跨越时空的永恒天籁。你会在这朴质的音乐中,想起在这世间所经历的,最美好的过往。
譬如那个最爱的人。譬如那些最真挚的感情。
是否因为,小夜曲都是为了在月下向所爱的人表白而作?那温存的爱恋的心,用挚热的灵魂编织起来的乐章。将爱的温度在乐符的流淌,传播到听者的心灵?唤醒每个人深藏在记忆最底层,收藏得最好的影像。
转头望,窗外苍穹下的星,仿佛也在游动,有形地闪烁起某年某月下的光芒,拼揍出某年某月下的景象。曾经走过的路,又在脚下再次向远方延展。
如果回到从前,我们是否还会选择同样的路?迈同样的步伐?尽管今天的一切无法再回头。但能找到一个瞬间,重拾昔日的美好,亦可以在一个那个须臾再次幸福。
正如这个世界上,最有趣的游戏是围棋,是因为它最简单,所以变数最多,最耐人寻味。舒伯特的小夜曲也给人以至纯的美,没有众多乐器叠加的纷繁。
也不需要厚重的音符来搏取听者一时的侧耳。恬静淡然,温和地浸入人心。
也许这种特色正是使舒伯特能永驻人心的魔力之一。所以只有以清茶来衬托这种音乐的柔美。
淡然之味,无味之味至味也。这也是古人最推崇的人间极至的美好。
你可以在那音乐间,找到自己灵魂的宁静归宿。忘却胸中尘杂。
洗尽铅华,剥去伪装。还自己一个真实的天堂。
茶也将尽,摇转杯底茶叶,放在桌上,依然闻得到淡淡茶香。放下耳机,关上音乐。
心底却仍留有音符流淌的声音。也许我们心中,都需要一这样一段声音。
带着我们,走向迷雾的远方。
7.音乐欣赏论文
优雅的舞者 ——新世纪音乐大师乔治温斯顿、神思者和他们的音乐小品 我第一次接触新世纪音乐是在高一的寒假。
考完试,去图书大厦淘碟,无意之间看到了一张不很起眼的专辑。黑色封底,封面正中是一张淡蓝色的风景:严冬,白雪皑皑,几棵萧索的树径直地站在白雪之中,背后是望不见边缘的森林,静谧而安详。
我不曾听说过封面上写到的“新世纪音乐”,更不曾听说过“乔治温斯顿(George Winston)”这个名字。然而我看着封面,看着简单的构图中透出的几分独特的美,喜欢上了它。
回到家,带上耳机,按下播放键,清冽的钢琴缓和而优雅地流入我的心头,世界此刻也为之静止。这张专辑出版于1982年,专辑的名字叫《十二月(December)》。
来浙大之前的暑假,收拾行李。我的指尖滑过一整架的CD,最终带上了这张专辑,一张无论何时何地都会让我感到十二月中那种独特的凛冽与澄澈的专辑,它可以轻抚躁动的内心,舒展紧张的身体,让我完全沉浸在这个超然的世界中。
甚至此时此刻,敲击着键盘,我还在听,听这张乔治温斯顿的杰作,《十二月》。 那个与《十二月》邂逅的寒假,我在网上搜索这位大师的生平。
美国蒙大拿州的爵士钢琴手,创作了十几张新世纪音乐专辑,抒发自己对故乡的眷恋之情。钢琴演奏之余,他研习了经典的夏威夷散弦吉他(Hawaiian Slack Key Guitar),复兴了这种几乎被人们忘却的传统乐器。
他还曾为4部儿童音乐剧配乐,包括著名的花生(Snoopy),一个有才华又不失童趣的艺术家。 随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中,我一有时间就跑到各个唱片行,想找到乔治温斯顿的其它作品。
情形往往是这样:我兴致冲冲地跑进唱片店,垂头丧气的出来。老板们会摇摇头,说道:“乔治温斯顿?就是那个弹钢琴的,很早以前有,现在很少有卖的了。”
跑了不下十个唱片店,一个店员说:“我记得好像有一张,是那个弹钢琴的嘛!”然后她进里屋翻箱倒柜了约莫几十年,最后拿出了一张已经落了很多灰的专辑。我小心翼翼地擦去灰尘,激动得眼眶近乎模糊:乔治温斯顿精选集《四季(All the Seasons of George Winston)》。
我估计我的确是饥不择食了,因为我从不买精选集。缩略版的音乐在我看来是对艺术家和听众的欺瞒。
我本能地抵制速食主义音乐,精选集在某种意义上正是这种满足普罗大众的快餐食品。然而我还是满心欢喜的将它带回了家,聆听,直到困得忘了关掉CD机。
买这张专辑后没多久我遇到了神思者。那是一张封面红得有些俗气的专辑《故宫序曲(Palace Sketch)》。
封面的噱头很是吓人,“继喜多郎后唯一享誉全球的日本New Age团体”。出于当时对新世纪音乐疯狂的喜爱,几乎没有什么犹豫就将它买了下来。
客观地说,比起神思者的其它许多令人陶醉不已的电影电视配乐,这张专辑并不算较为出色。但是不久我又在同一家店中淘到了故宫系列的另外两张专辑《故宫序曲(Paean to Palace Memories)》和《再见故宫(Palace Seeds)》,我这时才后悔当初对神思者先入为主的看法。
神思者的音乐——或者更确切地说,为故宫纪录片所做的音乐——体现了一个对中国文化崇拜者的自己用音乐所做的文化诠释。在其中不仅有宏大的交响乐背景,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一些中国特色的乐器(如电子合成的编钟,二胡)所演绎的主旋律,听来源远流长,回味无穷。
神思者是一个由两个擅长电子音乐的艺术家所组成的团体。成立之初名叫Sensitivity Project(感性企划室),86年为NHK电视台的纪录片《海上丝路》配乐后改名为S.E.N.S.,取sense 和cense的谐音,四个字母分别代表sound nature earth spirit。
神思者主要以电影和电视剧的配乐为主业,出版了很多精彩绝伦的原声碟。我收藏了一张电影《悲情城市》的原声碟。
这部由侯孝贤导演的中国台湾电影,获1989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而由神思者所做的深沉而婉转的配乐在其中功不可没。 乔治温斯顿和神思者仿佛在我心中开启了一扇新的门,一扇通往一个全新的音乐世界的门。
我不再流连于唱片店排在最显眼的位置上的流行音乐专辑,而是如饥似渴地寻找新世纪音乐专辑,因为比起新世纪音乐,流行在某种意义上显得那么肤浅。新世纪音乐——无论是从最早的曼陀凡尼(Mantovani Orchestra)改编古典大师如肖邦,李斯特的作品使之成为雅俗共赏的轻音乐,还是喜多郎范吉利斯为电影和电视纪录片的精妙绝伦的配乐——囊括了音乐的各个角落。
这群对未来充满希冀的艺术家们将古典与现代相结合,展现出一种空前绝后的艺术流派。以前在看相关资料的时候找到了一位青岛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对这类音乐所下的定义:“所谓新世纪音乐就是以现代化的音乐器材、音乐手段来演绎古典音乐、民族音乐、地方音乐。”
(“语言的尽头是音乐出现的地方—— 新世纪音乐” 作者:青岛大学音乐学院音乐系 姜良君)虽然我远不及这位教授的艺术造诣高,但我个人并不是很同意这种说法。诚然,诸如神秘园(Secret Garden),姬神(Himekami)等众多音乐家在探索本国民族音乐方面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曼陀凡尼,马友友(这两者的新世纪音乐家地位还有所争议)在发掘古典音乐方。
8.以作品为例分析如何鉴赏音乐论文题目~要求1000字以上~~~谢谢 爱问
音乐赏析--故乡的原风景 初冬的季节就像阳春三月,空气温暖,阳光灿烂。
在这个没有阴霾的日子里,凭栏西望太行山,夕阳下,浅灰色的山峦起伏,横亘在平原的尽头。殷黄的天空是视野的底色,近处的楼房辉映着阳光放着金光,本已变黄的杨树、梧桐叶子在西风中瑟瑟地抖着、响着。
节气已过小雪,这可真不像冬天啊,满眼是金秋的颜色,至今仍呼吸着金秋的味道。 忙碌完一个星期纷繁的工作,在这个周末的黄昏,用哨笛合着宗次郎《故乡的原风景》旋律,陶醉在故乡夕阳下的景致里。
在逝去的岁月里,没有什么时候比现在更深情地注视着眼下的故乡,南天细弱的一丝彩云像我的思绪在那飞行着。 黄昏无语人度曲,伫立夕下自云烟。
姑且算是深秋吧,一种淡淡的愁绪随着音乐流淌着。放下哨笛,只是专心地听陶笛慑人心魂的音色,飞舞的音符飘逸着,遣我逐步走入久违的声色意境里。
忘我,离魂,出世------ 乐曲引子:深邃的宇宙音中传来涓涓的流水声,流水声近近的、宇宙回音旷远的,两种声响拓展开时空,轰然奏鸣的重低音砸在每一个强拍头起,给人以朦胧的意境,玲珑的吉他分解和弦跃动着,八拍后,小提琴鸣奏起抒情的旋律,时而清晰、时而淳厚的弦乐唱和着神秘的宇宙音,带你进入一个梦境,心儿不禁漂浮起来。 陶笛神奇的乐音随着和弦音自然地融入你的耳域,不自觉中你已陷入温柔梦乡。
陶笛声清澈飘渺,独具穿透力,绵延的旋律中,有悠远的回忆,有苦涩的乡情。低缓处,似深谷沉吟,略显滞涩;高昂处,似高山流云,飞逸绵长。
这一阶段总的来看平缓舒畅,像是在回忆、叙述故乡的景色。 过片:绚丽的小提琴高音金石般亮丽、浑厚的低音提琴沉郁幽咽,交错混响,这段感情起伏较大,含情尤甚,军镲的加入如同加入了感情的渲染,明显地像是你在同相恋的故乡对话,倾诉你的心怀。
你的故乡有多美,你的思绪就有多美;你的乡愁有多深,你对故乡的爱就有多深。 主旋律陶笛的妙音再次响起,这次你可以再听到类似海浪般的军镲、水晶琴声响了,点状的分解和弦和持续的弦乐伴奏如浪涌、如激情澎湃。
一个循环后,乐音高起后,伴奏部突兀加入了响木、音叉、钟琴等代表节奏色彩的乐器,响木声如马蹄的的,音叉声响回荡如在山峦,表达浪迹天涯的游子脚步匆匆,行路是那么地漫长,钟琴不是很明显的震荡声若有若无,诠释着游子不息的心声。 高低音提琴缠绵悱恻的旋律再次混响,高低音分明,对比着,又一次触动着你的心弦。
陶笛声高潮再起,提琴、低音贝斯、打击乐都加大了强度、力度,几次循环上升后,把情绪推向了最高潮,让人醇醉于仙乐中,久久不能回返----- 无论你是如何远离故乡,听这首天籁般的曲子,你就可以感悟出如水的乡情,如歌的思念。 童年玩伴、清溪小河、农田瓜果,无不闪现在你的脑海,欢愉的、甜蜜的、憧憬的、盼望的一切,如今都忘记了吗?都实现了吗?都拥有了吗?笛声吹过一页页的日历,阅读着心的旅程;痛苦的、晦涩的、失落的、绝望的那些,如今都淡漠了吗?都放弃了吗?都释怀了吗?不要再寻找不如意了,笛声召唤着旅客,快回到故乡吧,故乡的风景让你痴迷,让你凝眸,让你沉静,让你忘忧。
笛声拂去人间的风雨痕迹,唱响在无人无忧的圣界里。在这个纯净的世界里,你摸着你自己的心,捧着你自己的心,说出你最该说的心里话,这些话只有你自己最明白,刻骨铭心,至今不忘!你在这里自白的心语,就是源自你心灵故乡的原风景! 陶笛涅盘于故乡泥土的焙烧中,重生于故乡泥土的芬芳中,如此美妙的音色深得大地母亲的精传。
母爱的柔情,揉进陶笛的肺腑中,自游子的心口迸发出如此精彩的和韵,把美、把爱、把情抒发的如此美丽。温柔的陶笛声和着故乡的风景在飞扬! 音乐赏析--故乡的原风景 初冬的季节就像阳春三月,空气温暖,阳光灿烂。
在这个没有阴霾的日子里,凭栏西望太行山,夕阳下,浅灰色的山峦起伏,横亘在平原的尽头。殷黄的天空是视野的底色,近处的楼房辉映着阳光放着金光,本已变黄的杨树、梧桐叶子在西风中瑟瑟地抖着、响着。
节气已过小雪,这可真不像冬天啊,满眼是金秋的颜色,至今仍呼吸着金秋的味道。 忙碌完一个星期纷繁的工作,在这个周末的黄昏,用哨笛合着宗次郎《故乡的原风景》旋律,陶醉在故乡夕阳下的景致里。
在逝去的岁月里,没有什么时候比现在更深情地注视着眼下的故乡,南天细弱的一丝彩云像我的思绪在那飞行着。黄昏无语人度曲,伫立夕下自云烟。
姑且算是深秋吧,一种淡淡的愁绪随着音乐流淌着。放下哨笛,只是专心地听陶笛慑人心魂的音色,飞舞的音符飘逸着,遣我逐步走入久违的声色意境里。
忘我,离魂,出世------ 乐曲引子:深邃的宇宙音中传来涓涓的流水声,流水声近近的、宇宙回音旷远的,两种声响拓展开时空,轰然奏鸣的重低音砸在每一个强拍头起,给人以朦胧的意境,玲珑的吉他分解和弦跃动着,八拍后,小提琴鸣奏起抒情的旋律,时而清晰、时而淳厚的弦乐唱和着神秘的宇宙音,带你进入一个梦境,心儿不禁漂浮起来。 陶笛神奇的乐音随着和弦音自然地融入你的耳域,不自觉中你已陷入温柔梦乡。
陶笛声。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音乐打谱制作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