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是不是所有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拥有博士学位?
不是所有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拥有博士学位。
1、波兰裔美国人迈克尔逊(Albert Abraham Michelson),出生于1852年,因改进了法国物理学家傅科的实验方法,测量出误差仅为0.006%的光速值。1907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由于安纳波利斯海军士官学校还没有授予迈克尔逊学士学位。所以不要说博士学位,就连学士学位他都没有。不过在他获得诺贝尔奖之后,获得了剑桥大学颁发的名誉博士学位。
2、佩德森(Charles J. Pedersen)。美国科学家,因在分子的研究和应用方面的贡献,获得1987年诺贝尔化学奖。佩德森1904年10月3日出生于韩国釜山。已于1989年10月26日辞世。他的父亲是挪威人,矿业工程师;母亲是日本人,于是有个日本名字叫做“良男(Yoshio)”(不是靓男)。1922—1926年,在美国俄亥俄州戴顿大学(学校在美国可能是三流)攻读化学工程。获得学士学位之后,1926年进入麻省理工学院,1927年获得有机化学硕士学位(仅用了一年时间)。尽管MIT 的教授鼓励他去攻读博士学位,但他还是决定开始就业工作,部分原因是由于他不再想依赖于父亲的资助。1927年,他进入特拉华州威尔明顿的杜邦公司担任化学研究员,开展了一番成功的科研生涯。1947年成为该公司高级研究员。在杜邦的42年里,他出产了25篇论文和65项专利(看来公司里也不是不写论文)。当他着手开始研究为他赢得诺贝尔奖的课题的时候,已经57岁。在几次偶然的实验中,他研制出一些有机分子,从而为用无机盐合成络合物做好了准备。
3、詹姆斯*布莱克(James W. Black,英国籍)。苏格兰药物学家,1988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1924年7月14日,出生于苏格兰的Uddingston。1946年毕业于圣*安德鲁大学,学习医学。在圣*安德鲁大学生理学系就职,后在马来亚大学获得讲师位置。1950年回到苏格兰,就职哥拉斯哥大学。他的职业生涯有着辗转工业界和学术界“两栖作战”的传奇经历。1958-1964年,在帝国化学工业(ICI)制药公司任药物学家。1964-1973年, 在“Smith, Kline & French实验室”就职。1973-1978年,被聘任为伦敦大学学院药物学教授。1976年,当选为皇家学会会员(不知以后评院士,是否也得看“出身”)。1984年起,出任伦敦国王学院医院分析药物学教授。据说,布莱克本人对其没有做过博士研究并不在意。
2.考研没有信心
考研其实就是一个坚持 坚持下来往往都能胜利 给你一份全一点的吧,当年写给别人用的 说点我的考研经验吧,给你提个方针步骤,呵呵,希望对你有用。
1。明确自己考什么学校什么专业,弄清出招生简章里说得清清楚楚的考试范围,将资料准备全(历年试卷,教材,一些参考书) 2。
不要怕打击,试着将试卷挑一些认认真真的做一遍,得二三十分也很正常,不用怕。 3。
不要从课本开始看来数学,挑一本合适的教材,我当初用的是陈文登,还不错,不清楚的看教材。因为带着题型来看教材才有用,否则等你慢慢看教材的话,也许都快考试了你还没看完呢,而且肯定看的一塌糊涂。
记得,数学一定要多做题,做的越多越好。 4。
对于英语,词汇是最最最最最最关键的,你拿一本考研词汇,你的时间充裕,但你也一定要在一个学期内搞定,最开始你每天最好花两个小时用在背单词上,否则你的后面的步骤完全没法开展,词汇基本差不多了后就狂做阅读,把阅读速度和质量提上去,在这个基础上看一本比较全的书系统看看,朱泰奇、张锦芯都不错 5。 政治,比较简单,多看,我当初看了四本厚厚的市面上的资料,呵呵,后来考的不错。
6。专业课就不好说了,也不知道你考什么,但是告诉你一个大经验,往年的考试试题暴关键,都有可能有原题的出现,而且专业课辅导班有的话更要上,简直是漏题。
最后祝你成功,你动手早,也许别人开始准备的时候你已经心中有底了。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你会成功的。 再给你转一篇具体的 报考指导第一步:报考志愿的选择 一旦决定考研,第一步决策就是确定报考志愿。
与高考志愿类似,考研的第二志愿作用不大,绝大多数考生面对的是“一招不慎,满盘皆输”的局面。可以说,选择志愿是个风险很大的博弈过程。
报考志愿的决策可以分解为3个基本步骤:形成专业选择意向;确定报考单位;最后两者结合,综合考虑,确定第一志愿,并考虑第二志愿。专业和招生单位的不同搭配就形成了报考的4种基本模式:本专业本校报考;本专业跨校报考;跨专业本校报考;跨专业跨校报考。
不同报考模式复习备考的工作量和难易程度是不同的。 报考指导第二步:获取考试信息 在确定了要考研、要报考的大致学校和专业范围以后,考生朋友们就要和学校联系了,以便获得最新的招生信息,并最后定下报考的学校和专业。
获取有关专业方面信息的途径有以下几种:1。 招生简章、2。
系办印发的说明和专业课试题、3。 导师、4。
在读研究生、5。 各种平面媒体刊登的考研信息、6。
网站。 报考指导第三步:复习准备 在获得了充分的专业课信息后,找到了完备的复习资料后,该踏实看书复习了。
关于如何复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也有一些大家经过摸索共同认可的方法。 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初试时间一般为1月中旬,怎样安排最后的复习时间、如何选择复习内容、如何正确评价最终复习的效果等等,都是考研同学关心的问题。
报考指导第四步:报名填表 以200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为例,2004年硕士研究生报名日期为2003年11月10日至11月14日。 在校生报名时由学校统一报名。
在职人员报名一般在地市一级教委的高招办或者报考的学校,可以异地报名,即因为出差等原因在外地报名和参加考试。 报考指导第五步:考试 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
初试科目:政治理论、外国语和两门业务课。各科的考试时间均为3小时。
政治理论课、外国语满分各为100分(含报考非外国语专业考生应试英、日、俄语听力测试20分),两门业务课满分均为150分;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BA)联考两门业务课及满分值为:综合能力200分,管理100分。应试小语种的考生、部分学校外语专业应试第二外语的考生以及参加单考的考生外语科目初试仅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卷面满分值为100分。
听力测试在复试中进行,成绩不计入初试成绩。 报考指导第六步:调剂 大约在寒假过后,春季开学后1、2周,专业课成绩差不多就出来了,可以打电话向系里和研招办询问。
再过1、2周,公共课的成绩也出来了。这以后到发复试通知的一段时间是很关键的,如果名次不是特别理想,录取在两可之间,就要多和报考单位(系里)和导师多联系,实在不行看有无可能读自费和委培,或者调剂到别的学校。
有很多的同学对调剂还不是很了解,为此,我们特意收集整理了以下资料呈现给大家,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报考指导第七步:复试 复试时间、地点、科目、方式由招生单位自定。
复试办法和程序由招生单位公布。复试一般在5月上旬前结束。
招生单位认为必要时,可再次复试。 对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的考生,招生单位要全面、严格复试。
要对其进行本科主干课程和实验技能的考查,其中笔试科目不少于二门,每门考试时间为3小时。 参加单独考试、“MBA联考”及“法律硕士联考”的考生都必须进行面试。
报考指导第八步:录取 招生单位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考生入学考试的成绩(含初试和复试)并结合其平时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确定录取名单。参加统考或参加“MBA联考”及“法律硕士联考”考生可被录取为定向或非。
3.我想死可以吗?我好痛苦啊~!真的好痛苦我感觉我承受不了压力他带
想死很简单,方法好多种。
你死,你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因为不堪忍受没有他的日子?可是他给了你什么? 你为了一个伤害你的人去死,有没有想过关心、爱护你的人,你的死会给他们带来什么? 朋友姑且不提,你的父母亲怎么办,他们将承受怎样的痛苦?难道你指望在你死后他们会快乐的生活下去么? 你这样做,只会害人害己!伤害的都是你最亲近的、赋予你最大关心爱护的人。而在你愿意为之而死的人心里恐怕只是一些唏嘘的感慨与简单的内疚! 这些是你要的结果么? 你连死都不怕,难道还怕活着么?。
4.一个自考生考研的困惑
既然你想考研为什么还犹豫呢,为了自己的目标奋斗吧 考研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平等竞争的机会,正是证明自己的机会挑战自己的机会,如果轻易放弃你不觉得可惜吗?我有的同学现在也在考研,她说不在乎考上与否只想不留下遗憾,考研给了她一个继续提升的机会锻炼自己毅力的机会她不想就放弃了,如果就那样放弃了可能回响起来会后悔的。
你现在还是在校学生可能还不懂得珍惜这次机会,现在社会上有许多工作的人都在忙考研,现在越来越注重学历的,你可能会说关键还是要看实力,除非你自己创业否则的话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都会遇到学历的问题,找工作需要学历这个敲门砖,工作以后要提拔的话如果两个人的条件相当,一个是高学历一个没有,你认为哪个更有优势呢,这点特别在事业单位和机关更突出。 另外,我认为考研学习还是主要的,但也不能局限,我认为考研还有几个目的一是开阔视野,一是锻炼能力一是结交关系,在中国人际关系相当重要,你读了研结交的人肯定会层次提高,这是一笔资源呀。
如果真的没考上,那就体验一下考研过程吧,那会是你人生的财富。
5.初三毕业生请进!征集你们的复习心得+毕业忠告,多多益善那~~最好
1。
首先心态好,不要太紧张(十分重要!!!) 2。不要请一堆家教,效果不显著 3。
多问问老师。老师们都是经历或熟悉中考的,所以他们的一字一句都要听清楚,要抓重点。
4。语文多积累好词好句,古文要提早开始背,到后来没有时间的(但是要分清楚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有些古文一辈子也不会考)答题方法;英语多做题目,尤其是阅读 5。
数学多做填空选择,保证这些小题不错,大题难题不要做得太多,要做到每一题都很明白,很清楚 6。理化跟着老师走,相信你一定没问题(如果有时间,可以做一些 稍微有些难度的题目) 7。
精力不要过分放在整理上,最好每天都看一下前一天的考卷上错误的地方 8。 新课一定要听,晚上别开夜班车,(会影响第2天上课的效率的)顶多到11点,到后来就是每天反复做,在这时要把卷子中错的搞懂,然后记住这一类型的题。
做熟练以后,再钻一写中等难度的综合体,不要钻难题,怪题,偏题。 明年中考趋势应该是简单的,那比的就是仔细,在简单题目上面不好失分,压轴题有步骤的,要做几步,最后一步实在做不出来就别钻他了,不要死盯着不放。
9。课外找老师,一定要是教研员,其目的就不明说了 PS。
千万别放纵自己,有问题及时补,别堕落,因为初三后半期老师留的家庭作业会比较少,这段时间正是你追我赶的好时间。如果上课老师讲课听不懂,也千万别拖拉,及时补,多集中精神,千万别走神。
回想一下以前上课的最佳状态,文科重要是多看书,把书看得滚瓜烂熟,超题要有选择,不要瞎抄,一般抄的题中考也没有类似的。时常回顾自己的优缺点。
英语要敢读,我英语就不错。语文时常温习古诗词,多了解课外名著。
做数学和理综题时一定要仔细,认真揣摩题意,联系实际,化学要把酸碱盐那部分学好,学透,因为那部分涉及的题会比较多。 数学要时常分析动点题,分析透彻。
态度决定一切,做题是要端正态度,不要马马虎虎,做到训练有素。 另外,初三时的复习很重要,可能的话早点开始,订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在课堂上一定要好好听.已经都是重点了.多做一些近几年的中考题 。
总之,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不要害怕就对了 放松,放松一点…… 太紧张反而对自己考试不好 考试最后凭的是感觉,所以要提早几个月调整一下你的心态…… 到最后几天就不要太努力的读书了,这样效果不好 平时都复习过了,练习也都做过了,就不要再很卖力的去看 到那时可以找几本书读下,自己觉得充实了,有助于你的答题心理和效率 考前可以保持一定的紧张,那是兴奋的表现,但是不要害怕 就算考试的时候做不出来也不要害怕 因为毕竟中考不会出很难的题目,心里先要为自己确定这一点 然后做完所有的题目再反复的读自己做不出的题目(要平静下来反复读,以为中考很可能因为紧张而把题目看错,特别是数学的角和英语) 相信自己一顶能做出来的 如果做不出来也不要自暴自弃,要坚持下来,做到最后一秒哦! 当然考完后就不要再去想了,其实你做不出的题目,其他人也会做不出来的呀! 这算是我的经验吧,今年的中考我就是这样度过的,有几次也卡了,但是还是冷静的做出来了,要相信自己哦! 其实,某夜是一挺懒的小孩,在同学都拼命努力的时候,就开始有点蠢蠢欲动吧,呵呵,但是,处于考前的前半个月,一定要度过的顺利,不要有心理障碍,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就行了!!!!! PS:我好象还是很罗嗦哈……(墙角画圈圈……) 如果小妹妹还有问题,可以来问我哈! 只要你从心底里想学习,而不是外界的压力迫使你去学,你一定会学好的。 虽然不才,但是今年的中考还考的不错,呵呵,为你加油!!!! 。
6.人力资源硕士论文怎么
人才培养机制,属于人力资源研究的范围!让人力资源成为人力资本请参考一下在当今社会,人力资源已成为时髦并被广泛接受的名词,原来的人事部已纷纷改称人力资源部,如果你去应聘,人力资源部的人也早已不再是高高在上地审视你,他们非常谦和,非常尊重你,甚至还会倒杯水给你,如果你的求职被拒绝,你也许还会收到一封告知信,信上会先感谢你对公司的信任,然后例行公事地夸你两句,最后做一些“由于名额有限”之类的解释,并说如果以后有机会希望能与你合作等等,虽然你几乎不能指望对方真会再来找你合作,但这种态度还是让我们感到非常舒服,因为我们终于感到自己是受人尊重的“人才”了,我们不再是任人挑来选去的砖头,我们成为了企业重要且急需的“资源”。
然而,仅将人力作为资源还不够,还应将人力变成资本,使其成为企业的财富,让其为企业所用,并不断增值,给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资源和资本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资源是自然形成、未经开发的,而资本却经过精心的开发和筹划,成为企业产生利润的基础。
其次,资源和资本在使用上考虑的角度完全不同,如果要资源,人人都想要最好的,钱越多越好,技术越先进越好,人越能干越好,但作为资本,人们就会更多地考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会在乎成本,会考虑利润。第三、提到资源人们多考虑寻求与拥有,而提到资本人们会更多地考虑如何使其增值生利,资源是未经开发的资本,资本是开发利用了的资源。
由于上述区别,将人力视为资源和视为资本有很大的差别。1、在人才招募上:如果我们正在找工作,我们读十份招聘广告,会发现可能有五份内容十分雷同:35岁以下,本科以上学历,三年以上相关工作经历,能流利地使用英语等等,难道有这么多公司对人才的需求是一样的吗?我曾听一个朋友抱怨过,他工作的公司在招聘时要求能流利地用英语交流,那时,这个要求很普遍,为了找工作,他在应聘前还真在口语上下了不少功夫,应聘面试时与考官侃侃而谈,顺利过关,结果工作快半年了,除了“Hello、beybey”之类的就没说过什么英文。
上述的招聘就是将人作为资源,只片面地追求好,不论是否需要,都要求本科以上学历,流利的英语等,只要别人要求,我就要求。这种招聘方式,或者会为企业增加不必要的人力成本,或者成为员工队伍不稳定的根源。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一个人的能力不同,其对薪金和发展前景的要求就会不同,一个不太会讲英语的人和一个能流利地进行英语听说读写的人对薪酬的期望会有很大差别,同样,一个营销专业毕业的大专生和一个MBA对薪酬的要求也会大不相同,一个人具备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社会就为他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使其容易不稳定,同时,由于他成为了较为稀缺的人才,社会提供给他的报酬水平也会较高,一个企业如果想招募并留住这样的人才,只能按社会标准付给他较高的薪酬,这就意味着我们增加了成本。 如果,我们将人力看作资本,这是我们会很自然地考虑一个问题:我们多付的成本能否给我们带来收益?假设一个企业只做国内贸易,估计在一年之内都不会与国外公司打交道,如果招聘时非要求良好的英语水平,这对企业来说只会带来两种结果:(1)增加工资成本。
本来销售部的工资成本可能是15000元/月,由于要满足高素质员工的薪金要求,使工资成本增加至30000元/月,而增加的15000元成本并不给企业带来任何价值。(2)造成流动,增加招聘培训成本。
如果公司不能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招来的员工在了解到他们的收入状况后会产生不满,然后另谋高就,这样,不仅使公司已支出的招聘培训费打了水漂,还得不断再去“浪费”招聘培训费用,以维持公司在人才上的高要求,而这些增加的成本也不能给企业带来价值。 2、在人才的使用上:一个公司招募了一个新员工,在招聘时其条件完全符合公司要求,但试用期结束时,该员工却未能完成公司的工作,因而被解聘,这是谁的过错?公司?员工?我们很难说这完全是一方面的过错,但我们知道,对同一个员工来说,将其视为资本或视为资源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孙先生的故事。孙先生大学毕业后应聘到X公司做销售员,三个月过后,被炒了鱿鱼,于是,孙先生又来到Y公司,销售业绩却很不错,不到一年,就被提升为销售主管,同样一个人,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表现?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在招聘过后,X、Y公司都做了些什么。
孙先生来到X公司后,人力资源部让他填写了各种表格,然后,就让他到销售部上班。销售经理将一摞产品和公司的介绍资料给了他,安排他去行政部领了笔、本等用具,向他介绍了部门的其他同事,最后,给他下达了销售指标,并让他坐到办公桌旁开始工作。
孙先生没有销售经验,由于拿到的资料是公司发给客户的宣传资料,对产品的介绍很简单,孙先生对产品是什么也不甚了解,只能自己瞎闯,结果三个月过去了,仍是一头雾水,不要说完成销售任务,根本就没开张,结果被炒了鱿鱼。在Y公司孙先生有着不同的经历,到人力资源部报到后,人力资源部对他们进行了关于公司。
7.应用化学的【分析化学方向】研究生的悲惨命运
对以上的所说的,我是有所体会,也很理解。现在的应用化学不好找工作,研究生就业也难尤其是学工业分析(化学分析)方向的。因为现在的分析仪器都很先进,出去工作看似有技术含量,其实就懂仪器操作就可以了。现在应化学工业分析方向的,一般工资都很低。
其实没有必要非要搞自己本专业,我学了七年的化工,也不愿意搞化学方面工作;主要是考虑到化工有毒,只是到了工作岗位需要再学习就是了。现在学生就业时很多专业都是不对口的,能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少,都是边工作边学习。研究生的学习能力一般都比较强,学习新的东西也不难。
现在大学生就业情况就不好,但只要你放下姿态,就没有你想的这么悲催了。我今年六月刚毕业虽然是学的是化工,但是在读研期间从事的研究全是关于应用化学中的配方研究,目前从事的和化学没有多少关系的工作。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化学研究生毕业论文不会写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