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段路明的介绍
男,博士,美国密歇根大学费米讲席教授1,清华大学姚期智讲座教授2。1972年8月出生于安徽安庆市桐城市,1990年毕业于桐城中学,因化学竞赛取得优异成绩,被保送到中国科技大学。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后获得学士(1994年)和博士(1998年)学位,博士毕业时获“中科院院长特别奖”,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毕业后留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教授、教授。自2003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任教3,2007年获得终身教席,2009年当选美国物理学会会士,2012年任密歇根大学费米讲席教授1,2011年兼任清华大学姚期智讲座教授4。曾获得美国斯隆研究奖,海外华人杰出研究奖等3。
2.自强的作文素材解读
自强人生之路,风和日丽有之,阴雨绵绵有之,烈日炎炎有之,寒风凛冽亦有之。
雄鹰翱翔天宇,有伤折羽翼之痛;骏马奔驰大地,有失蹄断骨之险。面对磨难,我们哭泣,它不会有任何的怜悯;我们痛苦,它不会有任何的安慰。
只有我们笑对磨难才能够成为强者。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前达贤人,哪一位不是饱经磨难志愈坚,最终让有限的生命绽放出了无限的光彩。
春秋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便是最好的证明。那时,吴越争霸,越国惨败,勾践屈服求和,卑身事吴。
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终于“苦心人,天不负,三千吴甲可吞吴”成为一代霸主。勾践何以能复国?这是亡国之辱以及他受的苦难促他发奋催他奋起的结果。
事实证明,当困难重重,遭遇磨难时,人们常常能显出非凡的毅力,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潜能,开拓出一条希望之路。苦难可以磨炼出一个人的意志力,也可以证明一个人的毅力。
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却患上了运动性神经细胞病,不能说,不能动的斯蒂芬·霍金,做了一场自己被处死的梦,梦醒后,万念俱灰的他突然意识到,如果赦免的话,他还能做许多有价值的事情,于是,他就走进了神秘的宇宙,去讨论星系、太阳黑洞……最后他成功地成为了生活的强者。
3.求论文清华校训精神800字,初学写论文者水平
浅论清华校训 厚德载物源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辟地概括了中国文化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深刻认识与辩证的处理方法。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的考验与兴衰变化,而一直能稳固地凝聚在一起,并保持一个伟大民族的生机与活力,是同这种深刻认识分不开的。
事实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已构成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的重要表征。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易学中是相通的,是奋斗与道德的结合。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不仅是鼓励我们积极向上的闪耀光辉,更是中华古代人学中怎样做人的基因。 《象传》是用一些具体的形象说明一个哲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什么样的天行健,自然界在不停的运动,人应该怎样做呢?君子以自强不息像天(自然)一样,始终在运动(拼搏),不能懈怠,不要怕失败,目标确立以后朝着目标英勇奋进。
始终坚持。地势坤,自然界的万物在大地身上,名山圣水也在大地身上,所有的一切都在大地身上,大地的负载量非常之重,能够包容万物。
这种性格用在人身上,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的道德、知识和能力,应该像大地一样,容纳万物。 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不断获得丰富和发展,被赋予新的内涵。
做一个高尚的人,在气节、操守、品德、治学、事业等方面都应不屈不挠,战胜自我,积极向上,力争在事业与品德都达到最高境界、做人做事应该胸怀博大,宽以待人,承担起宏伟的历史责任与义务。 1914年冬,梁启超先生应邀来清华演讲,讲题就叫《君子》,用《周易》这两句关于“君子”的卦辞作发挥,激励清华学子发愤图强:“乾象言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
且学者立志,尤须坚忍强毅,虽遇颠沛流离,不屈不挠……坤象言君子接物,度量宽厚犹大地之博,无所不载,君子责己甚厚,责人甚轻……”梁启超先生阐发“君子”之义后,更明确提出“他年遨游海外,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会,促进我政治,所谓君子人者,非清华学子,行将谁属?”殷殷勉励之情,溢于言表。 这次演讲后学校即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字作为校训,并刻制在当时的校徽上。
4.清华回应论文造假 清华对论文造假的哪位博士生处罚如何
撤销叶肖鑫博士学位。
以下为新闻原文,供参考。
近日,互联网上出现关于我院2010级博士生叶肖鑫为第一作者的多篇论文被撤稿的信息。2017年4月,我院已会同学校有关部门,对叶肖鑫涉及严重学术不端的问题进行了严肃处理,撤销其博士学位,同时对其导师追责问责。现将有关调查和处理情况说明如下。
叶肖鑫于2010年进入我院攻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15年7月毕业并获清华大学博士学位,指导教师为我院新材料研究所唐国翌教授。
2016年3月,唐国翌教授收到对叶肖鑫为第一作者所发表论文可能存在学术问题的举报后,立即组织对叶肖鑫就读博士生期间发表的16篇论文进行全面核查,发现存在自我抄袭、图片重复利用、编造实验结果等问题,随即与相关出版机构多次沟通,提出全部撤稿的要求。通过对叶肖鑫博士学位论文的核查,发现同样存在上述问题。经我院进一步核查,初步判断叶肖鑫存在严重学术不端行为。2017年1月,校学术委员会成立专门工作组进行调查并经学术道德分委员会讨论,认定叶肖鑫存在严重学术不端行为,其导师唐国翌对此负有指导管理方面的责任。2017年4月28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决定撤销叶肖鑫博士学位,该处理结果在校内进行了公告。2017年6月,我院停止唐国翌教授招收研究生资格,撤销其材料学科负责人和新材料研究所副所长职务,目前其已办理退休手续。
2017年9月,我院以此事为典型警示案例,从研究生入学教育开始,强化培养良好学风和端正学术行为的教育环节,并组织面向全体研究生导师的专项学习教育活动,同时针对新上岗导师就认真履行导师职责、加强对研究生的日常教育管理进行重点培训,进一步明确相关工作要求。
清华大学对于学术不端行为坚持零容忍态度,一经查实绝不姑息、严肃处理。我们将深刻汲取此次事件的教训,进一步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学术诚信教育,严格相关管理措施,营造良好学术风气,严防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同时,欢迎社会各界继续对我院的学风建设工作予以监督。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2018年10月21日
5.王铁峰是那里的啊
王铁峰来自吉林省
王铁峰,1994年进入清华大学化工系,1999年毕业,获化学工程学士学位和自动化与计算机应用第二学位,同年直接攻读清华大学化学工程博士学位。2004年清华大学化工系研究生毕业,获化学工程博士学位。攻读博士期间,获清华大学“十佳优秀研究生”、“学术新秀”、“特等奖学金”,“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北京市三好学生”等荣誉。2006年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04年7月至2006年6月在清华大学化工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6年7月起在清华大学化工系任教。
6.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中英文摘要有哪些
中文摘要 阿多诺是德国著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理论奠基人,也是20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他的否定辩证法思想,基于对整个形而上学传统的批判,将卢卡奇所开创的“黑格尔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模式推向了极致,并构成了其社会批判理论的核心逻辑,对当下的哲学探讨仍有着重大影响。 在通常的观念中,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意味着对传统哲学和现代文明的单纯否定和悲观态度,因此可视其为后现代主义的先驱;不仅如此,人们认为阿多诺的哲学思维始终追求一种非连续性或断裂性的效果,因此是拒绝系统化阐释的。
本文在占有和深入研读大量阿多诺哲学原始文献的基础上,围绕形而上学批判这一当代西方哲学的根本性问题,对阿多诺否定辩证法的深层逻辑进行了系统的阐释。 这一工作克服了以往对阿多诺哲学的单一化理解,丰富了其在国内学界的理论形象。
这一阐释表明,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尽管对传统形而上学做出了极为激烈的批判,但不仅其核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内在于这个传统,而且他的批判也正是以保存这个传统的核心价值为目的的。 阿多诺的批判中包含着拯救的要素,可以说是一种拯救性的批判。
本文力图在阐明阿多诺思想的否定性要素的同时,发现并突出其肯定性要素,以准确而具体地把握其真实的哲学立场,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否定辩证法对当前哲学的特殊意义。 本文分为三个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阿多诺对西方形而上学的内在批判,第二部分阐述这种形而上学批判的社会内容,第三部分则是在表明阿多诺的真实理论立场的基础上,重新考察其与哈贝马斯和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关系。 第一部分 本文认为,阿多诺哲学立场的辩证性质源于形而上学本身的辩证结构,而阿多诺又将这种辩证结构追溯到形而上学的对象——概念之中。
在他看来,任何一个概念中都蕴涵着概念性与非概念物的矛盾,也就是永恒的、普遍性的领域与流变的现象世界之间的矛盾。相应地,形而上学内部也存在着相互矛盾的两重目的:形而上学的公开目的是通过概念的抽象,把握永恒的、普遍的真理,但其隐秘的目的则是试图借助概念的手段来拯救流变的感性世界的内容。
“第一哲学”对最高、最普遍原理的追求,充分表达了形而上学的公开目的,但这却必须通过对非概念物的压制和排斥来实现。而阿多诺表明,在第一哲学的体系中,非概念物始终是不可清除的,它标志着唯心主义原则的不可能性,并为走向一种新的唯物主义提供了可能。
否定辩证法的批判始终立足于形而上学内在矛盾,并可以被视为形而上学的某种延续。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否定辩证法揭示出认识论问题的基本矛盾,即起源和有效性的矛盾。
在阿多诺看来,形而上学的原理中包含着认识论问题的两个相互矛盾的探索方向:一是致力于探索知识的最初的、最直接的起源,一是致力于追求最高的普遍性和有效性。传统的认识论过度强调后一方面,并试图将起源的要素强行统一于有效性之中。
阿多诺认为这实质上是排除了起源的要素,从而知识就被限制在主体的抽象范畴之内,被降低为同语反复。要克服这种认识论就必须“回到起源”,但这不意味着对起源要素的片面强调,而是寻求二者的和谐统一,探索“认识的乌托邦”。
从辩证法史的角度看,从柏拉图到黑格尔的辩证法都服务于形而上学的公开目的,而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则试图对这个传统作一次“规定了的否定”。 与通常的理解不同,本文认为这种否定并不是所谓“彻底的否定”、“绝对的否定”,因为其本身已经包含了肯定的要素。
因此,作为这种否定的结果的“非-同一性”就不意味着完全抛弃同一性,而是改变了同一性的性质。立足于非-同一性,辩证法的范畴如中介、时间性等就获得了新的意义。
阿多诺的这一思想来源于马克思所开创的当代辩证法传统,代表着形而上学批判的辩证进路。这一进路与海德格尔所代表的现象学的进路不同,它并不试图替换掉形而上学的基本问题框架,以“克服”形而上学,而是深入形而上学的辩证本质,寻求其内在的超越;这一进路也与实证主义的进路不同,它并不是固执于直接感觉经验的内容而将形而上学宣布为“无意义”,而是在寻求抽象的概念与感性内容的辩证统一。
第二部分 本文阐明了学界仍未充分注意到的理论与实践的辩证法,并在此基础上表明阿多诺的哲学批判与社会批判的逻辑联系。其实,阿多诺的哲学批判本身就包含着实践的内容,因为形而上学本身就包含着“实践”的要素,或者说,形而上学本身就具有在人类的生活中实现自身的机制;在当代社会,形而上学的原理已经成为了统治着现实生活的意识形态,成为了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
因此形而上学批判必定包含了社会的批判。阿多诺一方面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也强调理论的相对独立性和批判性。
从而他就反对无理论的盲目实践,也反对无实践的空洞理论。因此,面对当下的现实,批判理论才是合理的选择,它具有理论的独立性,但又积极介入现实,直接地就是一种实践。
在社会批判的层面,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表现为意识形态批判,其典型就是启蒙的辩证法。在他看来,启蒙就。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2017届清华博士毕业论文(段路明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