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论文
大学生就业到底难在哪儿? 摘要:当前大学生就业最大的特点是毕业生总量大、增幅高,与整体就业状况并没有明显改善的现状相矛盾,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主要是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错位,及毕业生综合素质差。
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才是当前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难 现状 成因 人才缺口 解决途径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 自1999年开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正式向社会大规模的扩招,2003年, 毛入学率达到17%,2004 年,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计划招生400万人, 在2003年382万人的基础上又增加20万人, 按照马丁特罗的理论, 我国已步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高等教育“ 精英” 阶段进入到“ 大众化” 阶段后,一方面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了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另一方面为国家建设储备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但是, 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也会显著增加, 接踵而来的就是大学生就业问题。2003年高校首批扩招后212万大学生已走向社会,2004年又有280万大学毕业生完成学业走出校园,较上年增加68万人,增幅达到32.1%;2005年达到340万人,较上年增加60万人,增幅达到21.4%。
届时毕业生总量为扩招前的2.9倍。[1] 同时再加上国有企业下岗工人的再就业,以及农村富裕劳动力的转移,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将异常严峻。
据教育的统计,从2002年开始,随着高校扩招的大学生陆续毕业,大学生就业率在不断下降。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145万,6月初次就业率64.7%,与2001年同期相比下降5个百分点,到2002年底,就业率上升到了80%。
2003年的毕业生为212万人,经党中央、国务院的全面统筹、多方协调,加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最后的就业率本科院校为70%,高职专科学校就业率为55%。2004年大学毕业生为280万,初次就业率本科院校为61.3%,高职专科学校就业率为40%。
2004年9月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本科院校就业率为73%,高职院校为61%。[2] 2005年,教育部,希望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尽管如此,但有关专家还是认为上述数据有“水份”。 未来几年,将有更多的大学毕业生涌入社会,大学生就业形式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和大学毕业生数量的急剧增加,给大学生的就业市场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从而使大学生“ 就业难” 问题日益凸显, 成了高校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之一。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分析 现在社会上有关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教育产业结构与人才社会需求结构的错位,导致大学毕业生的结构性过剩。
随着科技迅猛发展和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市场需求结构急剧变迁,生产结构的调整日益加快,部分传统生产领域日渐萎缩,许多“夕阳”企业产品过剩,生产急剧缩减甚至关停,很多职业岗位被淘汰了。与此同时,另一部分新兴部门和企业则迅速崛起,相应的岗位也迅速增加。
当然,由于社会发展水平和体制等方面的原因,中国社会的现实社会需求结构有一定的畸形性, “各领风骚数几月”的各种“热”就说明了这一点,但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却是实实在在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必然要求人才结构和质量进而要求教育结构和质量作出积极的相应变化。
然而,由于教育本身的滞后性和同样的一些复杂原因,我国的高等教育未能及时有效地调整专业结构,与那些萎缩淘汰的旧行业岗位需求相对应的传统专业并没有及时得到缩减,甚至也在借扩招之机而大量扩张,这就造成了大学生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的错位,有者不需,需者无有,从而导致结构性待业。 二、大学生及其家长错误的择业观念 现在的大学毕业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择业取向上多数希望到环境舒适、工作轻松、待遇丰厚、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工作。
不愿去经济欠发达地区,不愿去生产第一线。由于毕业生缺乏吃苦精神,就业观念陈旧,择业定位偏差,使毕业生就业难的矛盾更加突出。
第一、择业定位偏差。追求“精英岗位”,无视“大众化岗位”。
这种择业定位上的偏差,必然陷入就业难的误区。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毕业生应该面向“大众化岗位”。
如果不纠正择业定位上的偏差,那么就难于从择业误区中走出来。第二、缺乏创业精神。
国家及各级政府十分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并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但多数毕业生满足按部就班,只希望找一个好单位,做一个好员工。
缺乏开拓创新胆识,缺乏艰苦创业精神,没有“自己当老板”的意识,不想自主创业。 其余部分。
2.大学毕业后的去向有哪些
毕业后直接找工作,如果你的专业不需要太高的学历,更注重社会阅历和社会实践,那么毕业后找工作是一个选择。
读研究生,很多同学一入学就有读研究生的目的,很多同学即使开始没有,到了大三有了压力也准备好好学习考取研究生。保送研究生,985高校和211高校很多都有这个政策,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如果其他方面也不错,会报送一批人到一个更好的大学去读研,这样省去的考研的繁琐,所以,如果你感觉自己可以走这条路那就加把劲。
出国深造,出国这个事情,说实话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尤其是你想在大学期间就公费出国的话,这个名额非常非常非常的少,但是如果你家里有条件,那么你也可以选择去国外更好的大学去深造。自己创业,很多同学在上大学期间就展露出创业的才能,通过自己初步创业赚取了小额财富,如果你有这个能力,那么不要怕失败,勇敢的去商场上闯荡吧。
3.有谁知道大学毕业生去向的一个排行
理学类专业毕业去向 (1)数学类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适于在科学研究部门、高等院校、生产部门、管理部门从事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及教学工作。
(2)物理学类毕业生可以分配到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的科研部门、学校、工矿企业中从事基础或应用研究及教学工作。也可以从事与物理有关的技术开发工作。
(3)化学类专业毕业生的分配去向,根据专业的不同可以有所区别。主要分配到研究单位、学校以及生产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的技术开发工作。
(4)生物科学类专业的毕业生可在教学、科研部门,也可在农、林、渔、牧、副、医、药以及有关的企业与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学研究或其他与生物学有关的技术工作。(5)天文学类专业的毕业生适宜到中国科学院所属天文台、站、学校天文系及其他各类学校从事物理学教学工作以及到与物理有关的部门工作。
(6)地质学类专业毕业生适宜在地质、地震、冶金、石油、煤炭、建材、化工、水电、城建、核能、海洋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和工业建设等有关研究单位、高等院校和生产部门从事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教学和生产实际工作。(7)地理科学类毕业生适宜在地理、遥感、环保、国土、综考、水利、道路、港口、地质、地震、城建、规划、测绘等有关研究单位、高等院校和生产部门从事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教学和技术工作。
(8)地球物理学类专业的毕业生适宜在地球物理研究、地质系统各单位从事科研、教学工作;也适应于地质、石油、煤炭等部门有关能源、资源探测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工作。(9)大气科学类专业毕业生可到气象、环保、海洋、农、林、水利、交通、航天、通信等有关的研究单位、学校和生产实际部门工作。
(10)海洋科学类专业毕业生适宜在与海洋科学有关的研究、技术部门从事科研、教学和技术工作。(11)力学类专业的毕业生适宜从事力学方面的科研、教学工作及其他力学方面的实际工作。
(12)电子信息科学类的毕业生适合到邮电、电子等单位从事技术开发和业务经营,也可到高校、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13)心理学类的毕业生适合到学校、科研部门从事心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以及到工业、国防、医疗保健、管理、体育运动等部门从事与心理学有关的各种研究和技术工作。 工学类专业毕业去向 (1)地矿类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在地质部门、有关矿业部门和工程建设部门的企业、研究院、设计院从事研究、设计和生产管理工作,也可到高校从事教学工作。
(2)材料类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分配到冶金、化工等部门的材料研究、设计、生产单位工作,也可以到其他工业、交通和国防等部门从事有关各类材料使用中的科学技术及开发工作。(3)机械类专业的毕业生,主要服务于机械行业的研究、设计、制造工作,以及在其各行各业的机械设计、制造、使用部门工作。
(4)仪器仪表专业的毕业生,除服务于仪器仪表的研究、设计、制造部门外,还广泛地服务于各行各业的科研、生产部门,从事有关仪器仪表的使用、维修和改进等工作。(5)电气信息工程类的毕业生适合到电力、机电、铁道等部门从事科研、新技术开发和应用等工作,也可到高校从事教学工作。
(6)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毕业生适合到电子行业广播电视等部门从事电子设备制造、电子元件和器件及原材料的开发研制、生产管理等工作,也可到其他部门的相关单位工作。(7)通信工程类毕业生适合到邮电部所属各邮电管理局及公司从事科研、技术开发、经营及管理工作,也可到军队、铁路、电力等部门从事相应的工作。
(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的毕业生适合到各系统或行业的相关部门从事软件开发、经营和维护,也可到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和技术工作。(9)土建类毕业生适合到建筑部门或铁道、交通、工矿、国防和房地产开发公司及建筑设计院、规划局等部门从事研究、设计、施工、管理和经营等工作。
(10)水利类毕业生主要分配去向是水利规划、水利工程建设部门从事研究、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工作。也可以到建筑、铁路、交通等部门从事相应的工作。
(11)测绘类毕业生主要分配到专业测绘部门和工农业规划、城市规划、国防建设以及地质、气象、交通、环保、地震等部门从事测绘工作。(12)环境与安全类毕业生适合到环保技术开发公司从事研究、管理及环保工程技术和设备的开发制造等工作。
(13)化工与制药类毕业生可分配到化学、制药工业的生产、设计、科研等部门从事化学和制药工程、工艺及产品的制造、开发和设计等工作。(14)轻工、纺织食品类的毕业生主要分配到轻工业、编织和食品工业部门从事科研、工程工艺设计、产品开发、质量控制和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亦可到服装设计部门工作。(15)交通运输类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分配到铁路、公路、水运等单位从事各类运输及其设备设施物研究、设计、生产及管理工作。
(16)农业工程类专业毕业生分配到农牧渔业部门、农机站及乡镇企业,从事生产管理及现代化农业中各种工程措施的开发设计、利用、管理等工作。(17)森林工程类专业毕业生主要分配到林业部门的企业、研究所和设计院从事森林采运工程设计、木材生产技术、自然保护区调查规划、林业机械制造。
4.求一篇1000字左右论文 大学生如何面对就业
大学生如何面对就业 新学年的开始,意味着新一届大四学生即将面临求职就业这一人生的重要转折。
把握好以下几个基本环节是就业成功的前提和保证。 (一)把握就业行情 所谓“把握就业行情”,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政策“行情”,如今国家对大学毕业生已不再包分配,大学生要进入人才市场“自由择业”,“自由择业”不同于西方国家的“自由择业”,不是想到哪里就去哪里的,而是在要国家就业政策指导下,在一定范围内就业。
国家对教育部所属院校、各部委所属院校、地方院校的毕业生就业范围,是有明文规定的,如果不了解这些政策,不把握这方面的“行情”,势必在就业中碰钉子。同时,各地方政府为吸引优秀人才和调控人才流向,对高层次的外地毕业生、下基层的当地毕业生都要出台一定的优惠政策,对外地毕业生大多要有一些政策限制(如北京、深圳等地多年来不接收外地专科生),掌握这方面的行情,同学们在择业时可少走一些弯路。
二是社会需求的“行情”。由于国内经济形势的进一步好转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等有利因素。
今年毕业生的需求形势明显好转。这对新一届毕业生来主无疑是大好消息。
但需求行情的好转只是相对而言。从总体上来讲,经济发展较快的中心城市和东部沿海城市的人才需求增幅较大,而内地和边远地区依然变化不在,非国有企业人才需求增幅较大,而车有车企业人才需求增幅仍有限,涉及高科技产业的电子、通信、计算机、机械等“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而基础学科和专业面较窄的“长线”专业毕业生就业比较难;毕业研究生比较抢手,本科生供求基本平衡。
而专科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因此,同学们社会需求的“行情”,具体分析自己所处的就业环境,是提得就业成功的重要前提。
(二)找准自己的位置 “双向选择”也好,“自主择业”也好,最后只能是“一个萝卜一下坑”,你只能落实到一个具体的工作单位。所以,在择业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是最为重要的。
要选择合适自己的岗位,首先要从搜集需求信息入手,信息越多,选择的余地就越大;信息越可靠、详实,越有利于你的取舍。其次,要善于筛选信息,筛选信息要从主客观两个方面着眼,从主观来讲,要考虑自身条件适合哪些单位;比如:你所在的学校允许在多大范围内择业?你所学的专业适合哪类工作?你在年级的综合排名怎样?你的性格、气质、兴趣、爱好适合从事什么工作?你在就业竞争中实力(如专业成绩、外语和计算机水平、社会活动能力、工作经验、科研或创作成果等)如何?从客观来讲,用人单位的工作环境、经营状况、发展前景、人才结构、需求情况,都是在筛选时慎重考虑的因素,只有综合考虑种种主客观因素。
才能使你确定一个切合实际的择业方向,进而通过“双向选择”落实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三)学会“包装”自己 大学生进入市场“推销自己”仅靠学校的牌子和自身的实力是不够的,必须学会先“包装”自己,包装不是伪装。
在撰写自荐材料时弄虚作假,无中生有,不是党员写成党员,英语只通过四级,谎称通过六级考试,甚至伪造各种证书等等。这种欺世盗名的行为在往届毕业生中时有发生,一旦败露将遭到可悲的下场,同学们应引以为戒。
包装也不是不分对象、不会场合的“实话实说”,你可能具备多方面优势但用人单位的性质和用人标准不同,对你的要求也不一样。因此要讲究策略,根据对方的“胃口”进行包装。
不少同学印制自荐材料时往往用一套同一格式的内容的复印件四处散发,这种求职很难收到理想效果。 (四)掌握应聘的技巧 应聘是一门艺术,这一点已被求职者广泛人认同。
诸如应聘时如何包装,怎样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怎样与对方交谈等等,其中都有很多技巧。如果你忽略了这方面的训练,你就会吃亏。
这方面你不妨找些书籍来看,也可以咨询。良好的心态是应聘成功的关键,如果你对能否胜任这份工作都缺乏信心最好不要去应聘。
良好的心态来自应聘的经验,初次应聘难免紧张,几场下来就会应付自如了,所以,模拟训练对于调整心态十分有益。 (五)抓住择业的良机 大学生就业有很强的时效性,把握时机对择业的成功很重要。
早做准备很重要,但不宜太急,一般来说,元旦前后至春节前后是大学生求职的最佳季节。这段时间,就业信息越多,招聘活动多,抓住这一时机落实工作单位是最明智的选择。
错过这一良机,一方面好单位被人占去,选择余地小,另一方面就业进入后期阶段,在招聘单位看来你是被挑剩的,择业成功率会降低。抓住择业良机贵在当机立断,以往的一些毕业生择业的失利,往往是在该断决的时候犹豫不决导致与成功失之交臂。
在择业中每个人不可能找到一分十全十美的工作。只要在几个主要方面能比较满意就应不失时机,拍板敲定。
择业受挫后不可灰心丧气,最重要的是及时调整择业期望值。择业的路刚刚开始,愿同学们未雨绸缪,早做筹划,祝同学们早日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5.大学生毕业后的去向 大学毕业去向怎么填
可以选择工作、公务员、考研、创业等。
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分配制度原则如下: 1、“统一招生,统一分配”的原则。这是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基本原则。
学生入学由国家组织招考,按成绩、志愿进入大学,学生毕业,由国家向学校下达分配计划,安排学生就业。 2、“统筹兼顾,加强重点”的原则。
要求在制定毕业生分配计划时,对急需或特需的部门和重点单位给予重点配备。同时对一般企事业单位所急需、特需的人才也给予适当配备,既保证重点,又兼顾各个方面的需要。
3、“面向生产,面向基层”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在分配毕业生时,要坚持面向工厂、农村、基层、边疆,加强生产第一线。
对国家机关确实需要补充的少量毕业生,要求从严控制,并办理一定的报批手续,还要安排到基层实习锻炼。 4、“专业对口,学用一致”的原则。
就是对毕业生的分配和使用,强调所学与所用一致,专业与工作对口,合理使用,减少人才浪费。 5、“择优分配,优才优用”的原则。
这一原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国家与部委所属的重点高校的毕业生需重点使用;二是品行和学业上特别优秀的毕业生要重点使用。 扩展资料: 毕业生分配是根据国家规定的方针、政策和方法,按国家的需要和毕业生本人的情况,由主管分配工作的部门将毕业生分配到适当的地区、部门和岗位上去工作。
毕业生分配工作的对象主要是指按照国家计划统一招生的普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合格的高等学校毕业之研究生、大专生、本科生和中专毕业生。对国家计划外的毕业生,国家实行一定的就业指导和管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毕业生分配。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全国大学生毕业论文的去向(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