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会计谨慎原则实际运用问题探讨```的论文.
会计谨慎原则实际运用问题探讨 摘要:会计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上是一个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它要求企业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职业判断时,应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负债、损失和费用,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的资产和收益。
但作为一项会计原则,它在运用中具有明显的倾向性、主观臆断性等局限性。本文介绍了会计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会计核算、财务分析中的具体运用,揭示了其逐渐暴露的局限性,并针对局限性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和措施。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局限性;职业判断力 一、会计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1、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 (1)在资产方面:该原则在资产方面应用很多。首先,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的开发成本直接计入当期费用,而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应选择合同期限、法律期限、经营期限,10年中最短者;其次,由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存在较大的无形损耗,所以采取加速折旧法;再其次,企业应当定期或至少每年年度终了全面检查各项资产,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计提减值准备,共需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最后,在物价上涨时,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选择后进先出法,物价下跌时选择先进先出法。
(2)在收入方面:如果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不同的会计年度,应按劳务的完成程度确认收入,如果完工程度不能可靠计量,按实际消耗成本确认收入,当发生成本高于可能收回效益,按实际能收回收益确认收入。 (3)债务重组方面:新制度规定债务人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或非现金资产清偿某项债务的,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的现金或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若发生债务重组损失,确认为当期损失。
在债权人方面,当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或债转股清偿债务时,债权人应按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作为受让资产或股权的入账价值,而不能以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入账。 (4)投资: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中规定:对于对外投资投出非现金资产评估价高于其账面价值,不确认收益;对于股权投资差额按不超过10年的期限摊销。
2、在财务分析中的运用 (1)进行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时除计算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外,还应计算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是经营现金净流量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它是速动比率的延伸,能直观地反映出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实际能力,用该指标评价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更为谨慎。
(2)进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除计算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外,还应计算有形净值债务率和利息保障倍数。有形净值债务率是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扣除无形资产价值后的比率,它是产权比率的延伸,能更谨慎地反映企业清算时债务资本受到保障的程度。
利息保障倍数是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的比率,作为分母的利息费用不仅包括财务费用中的利息费用,还应包括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资本化利息,同时从谨慎性角度出发,最好比较本企业连续几年的该项指标,并选择最低指标年度的数据,作为标准,以保证企业最低的偿债能力。 二、会计谨慎性原则在实际运用中的局限性 1、与会计核算原则的冲突 (1)与真实性原则的冲突。
真实性原则就是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谨慎性原则要求在会计实务中确认可能发生但尚未发生的损失与费用,这明显与真实性原则相矛盾。同时,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中的市价确定、或有损失的确定都带有很大程度上的不确定性,直接威胁着会计信息的如实反映。
(2)与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的冲突。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凡属本期已实现的收入或应负担的费用,不论本期是否收付,均应计入本期的收入或费用”,它强调的是确认收入、费用发生的时间及其归属;而谨慎性原则将现在尚未发生的、未来可能发生的损失、费用提前计入损益,这显然违反了“不是本期发生的费用均不得计入本期”的权责发生制原则的配比原则要求,必然会影响到企业利润的正常计算。
(3)与历史成本原则的冲突。历史成本原则要求“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
物价变动时,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但在谨慎性原则下,存货可以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这是对历史成本原则的背离。
(4)与可比性、一致性原则的冲突。可比性、一致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应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并且不得随意变更。
但是谨慎性原则允许企业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的变化改变会计核算的口径和方法,因而与可比性原则和一致性原则发生冲突。 2、税法对谨慎性原则运用的制约 现行税法对税前列支的费用规定有别于会计制度的规定,如四项准备金的提取,在计算所得税应税所得额时,超过3‰以上的坏账准备金及提取的其他三项准备金均应调整应税所得额,这就导致企业还需补交所得税,并直接增大企业当期的现金流出,这不能不使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受到局限。
3、市场价格机制对谨慎性原则运用的制约 目前除对上市公司股权投资及上市债券投资以及少数商品在市场上和有关部门颁布的价格信息外,绝大多数商。
2.关于谨慎性原则的论文案例问题
运用事例
在资产方面:谨慎性原则在资产方面应用很多,首先,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的开发成本直接计入当期费用,而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应选择合同期限、法律期限、经营期限,10年中最短者;其次,由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存在较大的无形损耗,所以采取加速折旧法;再其次,企业应当定期或至少每年年度终了全面检查各项资产,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计提减值准备,其中包括:短期投资减值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坏账损失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最后、在物价上涨时,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选择后进先出法,物价下跌时选择先进先出法。
在收入方面:如果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不同的会计年度,应按劳务的完成程度确认收入,如果完工程度不能可靠计量,按实际消耗成本确认收入,当发生成本高于可能收回效益,按实际能收回收益确认收入。
债务重组方面:新制度规定债务人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或非现金资产清偿某项债务的,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的现金或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若发生债务重组损失,确认为当期损失。在债权人方面,当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或债转股清偿债务时,债权人应按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作为受让资产或股权的入账价值,而不能以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入账。
投资及清算股利的应用:《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中规定,以放弃非现金资产取得的长期股权,股权投资成本以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确定,公允价值超过所放弃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扣除未来应交的所得税后的金额,作为资本公积的准备项目。如果所取得的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更为清楚,也可以取得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确定。对于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有投资期限的按投资期限摊销,没有投资期限的按不超过10年的期限摊销。在清算股利方面,采用成本法时除追加或收回投资外,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一般应保持不变,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应作为当期收益。
3.浅议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
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应用研究 李国助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财务处 广西南宁 530022) [摘 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竞争风险的日益加剧,会计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越来越高,所以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加重视与不确定性相关风险信息的揭示,从而,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成为必然。
在我国颁布《企业会计制度》和其他具体会计准则中,谨慎性原则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但谨慎性原则本身存在的局限性使得其如何得到正确运用成为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本文着重研究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应用,并对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会计实务;或有事项 [中图分类号]F23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656(2006)01-0063-04 在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中,对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做出了相应规定。
目前,在我国会计实务中,如果不遵循谨慎性原则,可能使企业不能释放帐务上的风险;而用之过度,又会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玩弄数字的工具,同时使国家财政蒙受损失。在我国会计实务应用中如何解决谨慎性原则存在的问题,使提供的会计信息更为真实、可靠、公允,这些都已引起会计界广泛关注。
1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应用及作用 谨慎性原则是会计对经营环境中不确定性因素所作出的一种反应,它要求对收入、费用或损失的确定持谨慎态度,凡是可能的费用和损失应予以充分估计,而对可能的收入和利得尽量少记或不记。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已成为企业经营的晴雨表,市场的多变使企业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经营风险增大。
因此在会计核算中,就有了“八项减值准备”的计提。充分考虑市场带给企业的各种风险,并在会计核算中遵循谨慎性原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在会计实务核算中提取必要的坏帐准备金,将不能收回的应收帐项作为坏帐损失,及时计入费用,可以避免企业虚盈实亏;报表提供的应收帐款也更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1.2对短期投资的期末计价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提取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并将市价低于成本的金额确认为当期损失,因此当市场波动较大或短期投资在流动资产比重较大时,将不会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报告产生重大影响,更能真实反映企业的投资状况。
1.3固定资产加速折价法即计提折价总额的大部分在使用早期各年摊作费用,这样可以尽快收回固定资产投资。 1.4对企业面临潜在的存货损失,可以通过合理低估存货,高估产品当期销售成本,从而减少当期利润的办法来得到补偿。
1.5大多数企业都存在特定经济业务所造成的潜在债务,如果利用谨慎性原则对这种或有负债进行反映,就会使会计报告提供出尽可能全面的会计信息,特别是报告出有可能发生的损失。 鉴于以上谨慎性原则对企业的保护作用,所以在企业会计实务核算中,应合理地应用谨慎性原则,来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加大企业经营安全系数。
2谨慎性原则在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实务中的应用其作用是大的、不可否认的。但是由于谨慎性原则本身具有的倾向性,不平衡性以及实务操作中存在的一些随意性,所以它在实际应用中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其主要是: 2.1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间的冲突 2.1.1与客观性原则的冲突。
客观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谨慎性原则却要求在会计务实中确认可能发生但尚未发生的损失与费用,这明显与客观性原则相矛盾。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中的市价确定、或有损失的确定也包含着难以辨认的主观因素。
此外,谨慎性原则在维护出资者和企业利益方面的倾向性十分明显,它以种种方式促使企业采取“审慎”的行动达到既定目标,最终可能失去“不偏不倚”的立场。 2.1.2与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的冲突。
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凡属本期已实现的收入或负担的费用,不论本期是否收付,均应计入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它强调的是确认收入、费用发生的时间及其归属;而谨慎性原则将现在尚未发生、未来可能发生的损失、费用提前计入损益,这显然违反了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性原则要求一定会计期间的各项收入与其相关联的成本、费用应在同一会计期间确认计量,以便正确计算和考核成果;而谨慎性原则体现的则是,尽可能在当期确认可能的损失、费用、滞后确认或不确认可能的收益,这必然会影响到企业利润的正常计算。
2.1.3与历史成本原则的冲突。历史成本原则要求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的实际成本计价。
物价变动时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不得调整其帐面价值。但在谨慎性原则下,存货、短期投资等可以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这是对历史成本原则的背离。
2.1.4与可比性、一致性原则的冲突。可比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应按规定的会计政策进行,会计核算应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一致性原则要求企业对经济业务的处理,一经采用某种方法,就应一贯地予以使用,即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并且不得随意变更。
但谨慎性原则允许企业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的变化改变会计核算的。
4.论谨慎性原则在资产计价中的运用
一、存货
存货的后续计量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二、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提折旧(尤其是加速折旧:双倍余额递减法、年限总和法)、计提减值准备,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三、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的摊销和减值准备,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特别是: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每年年终均应当进行减值测试,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四、长期股权投资
达到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按成本法进行后续计量(而不是权益法),体现了对投资计量的谨慎性原则。
五、投资性房地产
企业会计准则不鼓励企业用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六、资产减值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成本模式投资性房地产、无形资产、商誉等的减值,一经计提不得转回,体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谨慎性原则。(注:国际会计准则是允许转回的)
大概就这么多,你自己也可以再总结一下嘛~!
5.会计谨慎性原则论文怎么写
你可以借鉴下这篇: 关于会计谨慎性原则的思考 一、谨慎性原则的含义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主义、审慎原则、保守主义。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它的概念框架研究中反复讨论了这个概念,并试图用“稳健主义”来取代这一概念。在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2号中它将稳健主义表述为:“稳健主义是对不肯定因素所作出的审慎反应,试图保证充分地顾及企业经营中所固有的风险和不肯定因素”。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八条规定:“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或者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在资产计价及损益确定时,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或金额可供选择时,应选择使本期净资产和利润较低的方法或金额。
二、谨慎性原则在财务会计实践中的运用情况分析 谨慎性原则在我国财务会计改革过程中曾引起理论界和实务界广泛的争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过度谨慎性;另一个是谨慎性不足问题。因此,提供客观、真实和公允的财务会计信息是企业应用谨慎性原则的目的。
只有基于谨慎性原则指导下编制的财务报表有充分的理解,广大投资者才能进行更为准确的客观的财务分析并昀终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由于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较强,使资产和利润达到客观性要求的目的不一定能够完全实现。
1.实际成本计价下,发出存货的成本按什么价格计价,是采用先进先出法或加权平均法。企业作出的任何一种选择,都会使当期利润偏高或偏低。
2.固定资产采用快速折旧法还是采用直线折旧法,也会影响到当期利润偏高或偏低。 3.短期投资计提跌价准备时,可分别按投资总体、投资类别、单项投资计提。
如果某项短期投资比重比较大(如占整个短期投资金额10%及以上),应按单项投资为基础计算并计提跌价准备,但究竟采用哪一种,企业自定。 4.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一般有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和销货百分比法)和比例由企业自定。
诸如以上情况,都会由于选择性较强而出现不同的结果,形成资产价值和利润不实的情况。 《制度》明确规定境外上市公司、境内发行外资股和香港上市的上市公司必须按上述方法计提四项准备金。
其他上市公司则只是参照执行,而对于占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的非上市国有企业,则更未明确,这对于同为发行A股的公司和在同一市场竞争环境中的企业来说存在着苦乐不均;他们体现出来的业绩更存在着不可比性,因而同样经营效益的企业由于有着A、B股的区别,则有B股的企业不具备配股条件,而无B股只有 A股的企业则具备配比股条件;同时,他们的市场形象、股票价格及信用等级也大不一样,这不能不说是谨慎性原则在我国运用的一大局限。 目前,我国企业绩效评价仍然以利润为主。
企业主管部门和所有者对企业经理业绩评价也以利润为主要指标。一些企业追求利润昀大化甚至通过不计提准备或部分计提准备的做法达到目标。
财务分析中,“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等利润指标,往往对企业上市、配股产生深远影响。这些做法无疑为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设置了制度障碍。
三、改进谨慎性原则的思路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面临着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会计信息质量的谨慎性原则要求,需要企业在面临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作出职业判断时,应保持应有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既不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通过逐步扩大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范围,促使各不同类型的企业在同一市场中进行公平竞争,使投资者及债权人对企业的分析有较强的可比性,从而使会计信息成为其真正决策的有效信息。
寻找一个应用谨慎性原则的平衡点,以使谨慎性原则的优点得到昀大限度的发挥,将自身的缺陷约束在昀小范围内。 在适度谨慎性的会计实务中,可以对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前提和条件进行必要的约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会计人员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由于谨慎性原则贯穿于会计工作各个方面,因此,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会减少企业利润,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国家财政收入,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谨慎性原则运用的监管,在执行谨慎性原则时,应指定若干事实细则和操作指南,推行时必须循序渐进,逐步有计划的进行。将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与会计信息披露结合起来。
作为一名会计人员除了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外,还应进一步掌握有关的经济、管理、金融、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以增强对经济环境的预测能力和经营状况分析能力。另外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应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才能为会计谨慎性原则的正确运用奠定基础。
这种职业判断能力不仅要实践锻炼来提高,还要通过加强教育来提高会计人员职业水平和判断能力。 总之,在我国实行谨慎性原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但在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过程中要注意“度”的问题,只有适度地应用谨慎性程序和方法,才能真正揭示谨慎性会计的本质。
6.论文:关于会计谨慎性原则运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对会计准则和制度进行不断完善,使相关的会计准则和制度应尽量具有可操作性。
首先,在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过程中如何把握“度”是关键。建立完善相应的会计准则和制度,使其条款尽量有可操作性,如对不同方法下的计量比例设置一个上下限,应收账款的收回应用后进先出法,既可指导企业的会计实践,又可避免企业应用不正当手段粉饰报表,这样各公司提供的信息才具有可比性。
其次,为了解决企业实施谨慎性原则的后顾之忧,在国家财政承受能力范围内,适当缩小税收政策和会计政策的差异。如各企业在会计政策范围内自行选定准备的计提方法及比例,报税务部门备案,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应允许在税前列支。
再次,逐步扩大谨慎性的运用范围,谨慎性原则在上市公司实施试点以后,应将其运用范围扩展到非上市公司,促使不同类型的企业在同一市场中进行公平竞争,使投资者及债权人对企业的分析有较强的可比性,从而使会计信息成为真正决策的有效信息。最后,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更详细地披露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情况,规范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的披露范围,增加公司运用谨慎性的透明度。
2.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会计人员除了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外,还应进一步掌握有关的经济、管理、金融、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以增强对经济环境的预测能力和客户经营状况分析能力。
另外应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才能为会计谨慎性原则的正确运用奠定基础。 3.企业外部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
应进一步健全信息、价格等市场机制,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定期公布各种资产的价格、信息资料,为计提各种跌价减值准备的可操作性、公允性和客观性扫除障碍。另外,加强审计监督,防止滥用和曲解谨慎性原则,避免人为地加剧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
4.改进对上市公司的考核评价指标,以营业利润作为考核公司盈利能力和经营成果的主要指标。改进资产减值准备与公司考核指标之间的联系,减弱上市公司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操纵盈余的动机。
改变“八项准备”入损益的做法,设置“资产减值损失”科目,集中反映计提的“八项准备”。 5.鉴于谨慎性原则的运用过程中可能会与其他原则发生冲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和手段缓解其冲突,首先,在12条会计原则中,应优先考虑客观性原则,谨慎原则的贯彻和运用,必须建立在客观性原则的基础上。
与其他原则的优先顺序,应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合理确定。其次,充分披露谨慎性原则与其他原则冲突的情况。
由于每个企业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不同,谨慎性原则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