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药学毕业论文 最好是注射剂类的
1、[药学]硫鸟嘌呤药质体的制备
摘 要目的: 制备硫鸟嘌呤药质体,提高药效,减少用量.降低副作用方法: 先合成了琥珀酰硫鸟嘌呤单硬脂酸甘油酯,用四氢呋喃注入法得到药质体。透射电镜观察和激光散射检测表明药质体是纳米粒度的囊泡,呈负电。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227 KB 日期:2008-10-04
2、[药学]广医附三院2004~2006年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与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摘 要目的:了解我院三年间抗菌药物的使用和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和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以提高我院感染性疾病的抗菌治疗水平,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方法:以年消耗药品数量、金额、药敏试验结果为材料,。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96 KB 日期:2008-10-03
3、[药学]半乳糖介导的药质体——给药载体的合成
摘要:目的 合成半乳糖介导药质体的给药载体。方法 以阿昔洛韦、丁二酸酐为原料,在对二甲氨基吡啶的催化下经酯化反应合成了琥珀酰阿昔洛韦,再与单硬脂酸甘油酯合成了琥珀酰阿昔洛韦单硬脂酸甘油酯,最后与半乳糖。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741 KB 日期:2008-10-03
4、[药学]雷公藤与青风藤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及GC-MS分析
【论文摘要】 目的 分析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及青风藤Sinomenium acutum (Thunb.) Rehd. et Wils. SFE-CO2单。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40 KB 日期:2008-10-03
5、[药学]对羟基苯甲酸酯的设计合成
摘 要对比了多种催化剂(三氯化铁、硫酸铜、硫酸铁铵、对甲苯磺酸)下,用微波辐射法合成对羟基苯甲酸丁酯。与常规加热方法相比,微波辐射法具有反应速度快,操作简便,酸醇比小,无需加入带水剂,且产率高,更突。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91 KB 日期:2008-10-02
6、[中药学]第三终端营销模式的调查分析
【论文摘要】第三终端,在经历了2004年的躁动,2005和2006年的疯狂,以及2007年的调整后,步入2008年的市场却显得一下子平静了许多。这片曾经的“蓝海”在经历众多的厂家、投入了许多人力、物力。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26 KB 日期:2008-10-02
7、[药学]研究适合制药企业在中国发展的营销模式
【论文摘要】营销是厂商把产品转化为资金的最终环节,盈亏直接影响企业的运作。药品作为特殊的商品,既有与一般商品相似的属性,同样也具有其他商品没有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影响药品厂商营销模式的不同。 目的 从根。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303 KB 日期:2008-10-02
8、[药学]肺部感染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与分析
摘 要 目的:调查某教学医院临床肺部感染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提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建议。方法:随机抽取该医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因肺部感染住院患者的病历120份,利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87 KB 日期:2008-09-29
9、[药学]咽炎方口含片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摘 要目的:中药复方制剂咽炎方口含片制备工艺的研究及其质量标准的建立。 方法:采用湿法制粒压片法,以口含片外观、口感和载药量等因素为指标,确定咽炎方口含片的制备工艺路线,筛选最佳处方;以甘草酸为。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129 KB 日期:2008-09-20
10、[药学]RP-HPLC法测定全血中环孢素A的血药浓度
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全新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环孢素A(CsA)的方法,并用于临床血药浓度监测。方法 以环孢素D(CsD)为内标,色谱柱采用StableBond-C18柱(4.6mm*150mm, 5&。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109 KB 日期:2008-09-17
/soft/search.asp?act=Topic&classid=20&keyword=%D2%A9%D1%A7&btn=+%CB%D1%CB%F7+
2.药物制剂毕业论文范文
要 药学监护(Pharmaceutical Care, 简称PC)是近年来国内外医院药学领域的热门话题。
是医院实施医疗防治工作的重要一环,也是21世纪药剂科工作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现代医院药学将从药品供应管理向药学监护转化。
PC自美国学者首次提出至今只有10余a时间, 已得到世界范围同行者普遍认可。随着社会发展,健康需要PC,PC也是中国传统药师的出路。
分析了在我国推行PC是可行的、必然的,并介绍了PC的定义及包含的内容;着重叙述施行PC要克服的障碍;开展PC对在职药师要更新观念,主动适应。 在过去,医院药师往往被看作是“幕后英雄”,因为药师很少与病人直接接触。
他们默默地工作,为医院准备各类药品或者为医生调配某些临时使用的药剂,一句话,药师的任务就是调剂和供药。 随着医院药学的发展,特别是临床药学的兴起,这种状况正在发生根本的转变。
医院药学的发展在历史上经历了3个时期。①以调配为主的传统时期;②以药学服务为主的临床药学时期;③以改善病人生活质量为目标的药学监护时期。
临床药学的3个主要内容是:药师参与临床、治疗药物监测和药物信息咨询。作为药师,其中心任务是保证病人用药的合理、安全和有效。
药师参与临床,将使药师直接与病人建立联系,直接参与制定药物治疗方案,这是药师职能的一个根本性转变,意味着药师要承担起对病人治疗全过程用药的监护责任。药师的药学监护与医生的治疗监护、护士的护理监护共同组成了全方位的“病人监护”过程(即药物从采购到使用的全过程管理)。
药物治疗给许多病人解除病痛,带来幸福,但同样也会给许多人造成药害,引起后遗症,甚至死亡(药学美学)。事实上多数问题不在于药物本身,而是开处方、配药或给药过程中的不当引起的。
因此药师从道德上讲有责任保护病人免于药害之忧(药学伦理学的要求,着重强调药师的真正价值在于为广大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负责, 而不是纯粹的商品关系。药学伦理教育内容,义务教育、责任心教育、保密教育、法制教育)。
另外,随着人们要求健康的水平提高,已不再满足有药可用,要求提高治疗质量甚至生存质量,提供优质、高效、低消耗的药学服务。PC应运而生则是一种必然趋势了〔1〕。
1 PC的定义 药学监护(Pharmaceutical Care简称PC),也有称为药学保健或药疗保健。1987年由美国的Hepler和Strand提出PC, 很快得到世界许多国家学者一致认可,在1988年新德里世界药学大会加以明确并特别作了推荐。
1987年, Hepler在“药学正经历着第三次浪潮”报告中提出,在未来20 a中,药师应该在整个卫生保健体系中表明自己在药物使用控制方面的能力, 特别应该表明由于药师的参与可以减少整个服务费用,如缩短住院期和减少其他昂贵的服务等。1990年Hpler等提出了PC定义:“PC是提供负责的药物治疗,目的在于实现改善病人生活质量的既定结果。
这些结果包括①治愈疾病;②消除或减轻症状;③阻止或延缓疾病进程;④防止疾病或症状发生。PC是一种过程,药师通过与病人和其他专业人员合作,设计治疗计划,其执行和监测将会对病人产生特殊的治疗效果。
它包括3种功能,①发现潜在的或实际存在的用药问题;②解决实际发生的用药问题;③防止潜在的用药问题发生。PC是卫生保健的必要部分,应当与其他部分结合起来。
但是,提供PC的目的是药师的工作要直接面向病人,药师直接对病人负责, 以保证PC的质量。PC药师与病人的基本关系是:病人把自己托付给药师,药师接受委托并承担责任。
PC的基本目标、过程和相互关系存在于所有的医疗机构中”。 对PC的统一定义是:“药师的使命是提供PC。
PC是提供直接的、负责的与药物有关的监护,目的是改善病人生活质量”〔3〕。这一定义把医院药学的全部活动建立在以病人监护为中心的基础上,以最大限度地改善病人身心健康为目标, 药师要承担起监督、执行、保护病人用药安全、有效的社会责任(社会药学的要求,社会药学是一门运用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伦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 来研究药学问题, 研究社会因素与药学系统诸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交叉学科。
社会药学的内容1药学与社会的相互作用2药学系统内部的社会关系3药学工作者在药学系统中的作用4社会用药的特点、规律及其所带来社会问题)。 2 药学监护的主要内容 2.1 把医疗、药学、护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医生、药师、护士齐心协力,共同承担医疗责任。
2.2 既为病人个人服务,又为整个社会国民健康教育服务。 2.3 积极参与疾病的预防、检测、治疗和保健。
2.4 指导、帮助病人和医护人员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药物。 2.5 定期对药物的使用和管理进行科学评估。
3.药剂学 论文
吡咯类抗真菌药物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研究 摘要] 目的:研究建立吡咯类抗真菌药物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
方法:通过预试验摸索,拟以含有组氨酸、卵磷脂和聚山梨酯80的混合溶液作为稀释剂及冲洗液,采用离心沉淀集菌法与薄膜过滤法联用的方法进行此类药物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并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要求对拟定方法进行验证,结果验证菌株的回收率均大于70%,控制菌检查阳性菌也生长良好。
结论:以含有组氨酸、卵磷脂和聚山梨酯80的混合溶液作为稀释剂及冲洗液,采用离心沉淀集菌法与薄膜过滤法联用进行吡咯类抗真菌药物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是可行的。 [关键词] 吡咯类抗真菌药物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离心集菌法;薄膜过滤法 吡咯类抗真菌药,如硝酸布康唑和克霉唑,具广谱抗真菌活性,对表皮癣菌、毛发癣菌、曲菌、着色真菌、隐球菌属和念珠菌属均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该类药物通过干扰细胞色素P-450的活性,从而抑制真菌细胞膜主要固醇类-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损伤真菌细胞膜并改变其通透性,导致重要的细胞内物质外漏,还可抑制真菌的三酰甘油和磷脂的生物合成,抑制氧化酶和过氧化酶的活性,引起细胞内过氧化氢积聚,导致细胞亚微结构变性和细胞坏死。此类药物对细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根据目前国内要求,非规定灭菌的药物制剂均需建立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包括抗细菌和抗真菌类药物制剂,但由于此类药物抗菌活性很强,因此如何消除其抑菌性,使检验得以顺利进行就成为建立方法时极为重要也是较为困难的关键点。本文作者选择目前在国内还没有适宜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吡咯类(如硝酸布康唑和克霉唑)抗真菌药物制剂进行了试验研究,经多次试验,重点对冲洗液组成和冲洗量进行考察研究和优选,最终参考《欧洲药典》确定了以含有组氨酸、卵磷脂和聚山梨酯80的混合溶液作为稀释剂及冲洗液,采用离心沉淀集菌法与薄膜过滤法联用,从而建立了硝酸布康唑类和克霉唑类药物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并进行了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是适宜可行的。
1试药与仪器 1.1试药 硝酸布康唑阴道乳膏3批,克霉唑阴道片2个厂家各3批,复方克霉唑乳膏3批,克霉唑乳膏3批,醋酸米康唑乳膏3批,均为市售药品;营养肉汤培养基,改良马丁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胆盐乳糖培养基,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琼脂培养基,甘露醇氯化钠琼脂培养基,均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组氨酸、卵磷脂、聚山梨酯80、蛋白胨、氯化钠、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钠均为市售分析纯试剂、试药;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501],大肠埃希菌[CMCC(B)44102],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104],白色念珠菌[CMCC(F)98001],黑曲霉[CMCC(F)98003],以上菌种均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菌种室,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的要求将以上5种验证菌配制成每1 ml中含菌量为50~100 cfu的菌液。 1.2仪器 洁净工作台,医用吸引器,低速离心机等。
2方法与结果 2.1药典附录收载方法试验的结果 将上述各药品用《中国药典》2005年版推荐的常用稀释剂pH 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制成1∶10的供试液,依次采用药典附录收载的几种消除药物抑菌性的处理方式,即培养基稀释法(取1∶10的供试液按每皿0.2 ml或取1∶100的供试液按每皿0.2 ml注皿)、离心沉淀集菌法和以pH 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为冲洗液的薄膜过滤法、以及将离心沉淀集菌法与薄膜过滤法联用进行菌落计数试验。其中,以pH 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为冲洗液,冲洗总量已达1 000 ml的离心沉淀集菌法与薄膜过滤法联用试验回收率测定结果见表1。
2.2回收率测定 即使采用了处理力度较大的离心沉淀集菌法与薄膜过滤法联用,5种验证菌株中仍有4种回收率为零,说明吡咯类抗真菌药物具有很强的抑制细菌和真菌的作用,或说明滤膜对此类药物有较强的吸附作用,目前常用的冲洗液很难将其冲洗干净,国内常用的几种处理方式均不适用于此类药品。 2.3不同配方稀释剂与冲洗液的效果比较 参考《中国药典》2005年版[1]、《欧洲药典》第5版[2],配制了下列5种稀释剂与冲洗液,详见表2。
选用一批克霉唑阴道片,依次试验上述5种稀释剂与冲洗液,采用离心沉淀集菌法与薄膜过滤法联用,比较实验效果,详见表3。 上述结果表明,采用欧洲药典配方溶液且卵磷脂为进口试剂,或采用自拟5号溶液作为稀释剂与冲洗液均对消除药品的抑菌性效果较为满意,但当卵磷脂改为国产试剂时,由于溶液呈混浊状,无法进行过滤。
将卵磷脂和聚山梨酯80的量降为欧洲药典配方量的一半时,溶液澄清度可不受试剂质量影响,同时冲洗效果也可满足实验要求。2.4建立的方法 2.4.1根据上述试验结果建立方法取供试品10 g,加入含有无菌组氨酸-卵磷脂-聚山梨酯80的混合溶液(配制方法见后)至100 ml,在45℃保温振摇至供试品分散均匀,制成1∶10的均匀供试品储备液。
细菌计数、霉菌和酵母菌计数均采用离心沉淀集菌法与薄膜过滤法联用。取1∶10的供试品储备液。
4.关于药学方面的论文题目
1,药物不良反应浅析 2,保护中药材资源,促进中药现代化 3,中药鉴别和检测的方法 4,浅谈中国医药产业的现状和发展 5,浅谈中药的科学煎服方法 6,临床药学服务在我国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7,药物半衰期与合理用药 8,浅谈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 9、药品进、销、存环节质量管理浅析 10、浅谈医院药方管理 11、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问题 12、口服液制剂工艺研究 13、药品保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4、片剂的质量标准的研究 15、从药品分类管理看安全用药问题 16、中药保管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17、药品分类管理与药店发展浅谈 18、片剂制剂工艺研究 19、紫外分光度法测定制剂的含量 20、胶囊的制剂工艺研究。
5.关于药学类的大专毕业论文
浅谈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 作者:XXX XXX XXX【关键词】 合理的用药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地出现ADR。
根据WHO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的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1]。在我国,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1/4是抗生素所致。
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2]。 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课题,也是医院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
医院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安全用药。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2]。
下面结合临床工作实践,并结合文献,浅谈一下临床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问题。 1 抗生素滥用,导致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现如今医疗纠纷频发、医源性或药源性事件居高不下、医疗以及用药成本过高等,已成为多数国家、地区面临的问题,我国在这些方面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合理用药的实践步履艰难,进展迟缓,远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实际上,药物不良反应已成为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而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在我国临床中已非常普遍。
有资料表明,我国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约为70%,二级医院为80%,一级医院为90%[3]。抗生素的滥用,不仅使药物使用率过高、导致医药费用的急剧上涨,同时也给临床治疗上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现在,很少有医生对抗生素进行过系统、全面的了解,使用的盲目性很大,在选择抗生素时不加思考,不重视病原学检查,迷恋于“洋、新、贵”,盲目的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或几种抗菌药同时应用,致使大量耐药菌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医疗费用也越来越高。临床上很多严重感染者死亡,多是因为耐药感染使用抗生素无效引起的。
ADR以抗生素位居首位。 比如说上呼吸道感染,有90%以上是由病毒引起的,但临床上使用抗生素的却不在少数。
滥用的后果是在宏观上造成细菌的抗药性增强,抗生素的效力降低甚至丧失,最终导致人类无药可用;在微观上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药源性损害。由于人体内部有许多菌群,正常情况下他们相互制约,形成一种平衡,抗生素的滥用就可能对某些有益菌群造成破坏,使一些有害菌或病毒乘虚而入导致二重感染甚至死亡。
另外,临床分科过细,医师缺乏正确的抗菌药物知识;正确的药品信息获取困难;医师缺乏全面的药学知识等,也是导致用药错误的重要原因。长时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把抗生素当作家庭的常备药,稍微有些头痛脑热就服用;而有一些患者主动要求用好药、贵药,就更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细菌耐药的发生。
由此看出,合理用药不仅仅是医学问题,也不仅仅是临床医师需要注意的问题。要真正做到合理用药,医生、患者、药师、药品管理部门需要互相协作才能得以实现。
2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
6.药剂毕业论文谁能帮我找一篇
1.合理用药新内涵 2.药物不良反应浅析 3.几种抗结核药物的副作用及其处理 4.保护中药材资源,促进中药现代化 5.中药鉴别和检测的方法 6.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近况 7.浅谈中国医药产业的现状和发展 8.浅谈中药的科学煎服方法 9.家庭安全用药 10.临床药学服务在我国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11.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12.药物半衰期与合理用药 13.浅谈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 14.药品进、销、存环节质量管理浅析 15.静脉输液方式的变革与其包装容器材料 16.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近况 17.浅谈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 18.抗结核药物的研究进展 19.浅谈医院药房管理 20.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 21.药品零售企业的现状及其思考 22.药品保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3.抗高血压药物应用评价 24.当前我国医药物流基本状况分析与思考 25.浅谈银杏叶的药理作用及临床作用 26.从药品分类管理看安全用药问题 27.中药保管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28.药品分类管理与药店发展浅谈 29.经鼻给药制剂研究进展 30.怎样正确服药 31.紫外分光度法测定制剂的含量 32.HPLC法测定制剂的含量 33.胶囊的制剂工艺研究 34.片剂的质量标准的研究 35.口服液制剂工艺研究 36.片剂制剂工艺研究。
7.请教药学类毕业论文题目
浅谈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 作者:xxx xxx xxx 【关键词】 合理的用药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地出现adr。
根据who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的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1]。在我国,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1/4是抗生素所致。
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2]。 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课题,也是医院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
医院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安全用药。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2]。
下面结合临床工作实践,并结合文献,浅谈一下临床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问题。 1 抗生素滥用,导致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现如今医疗纠纷频发、医源性或药源性事件居高不下、医疗以及用药成本过高等,已成为多数国家、地区面临的问题,我国在这些方面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合理用药的实践步履艰难,进展迟缓,远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实际上,药物不良反应已成为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而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在我国临床中已非常普遍。
有资料表明,我国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约为70%,二级医院为80%,一级医院为90%[3]。抗生素的滥用,不仅使药物使用率过高、导致医药费用的急剧上涨,同时也给临床治疗上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现在,很少有医生对抗生素进行过系统、全面的了解,使用的盲目性很大,在选择抗生素时不加思考,不重视病原学检查,迷恋于“洋、新、贵”,盲目的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或几种抗菌药同时应用,致使大量耐药菌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医疗费用也越来越高。临床上很多严重感染者死亡,多是因为耐药感染使用抗生素无效引起的。
adr以抗生素位居首位。 比如说上呼吸道感染,有90%以上是由病毒引起的,但临床上使用抗生素的却不在少数。
滥用的后果是在宏观上造成细菌的抗药性增强,抗生素的效力降低甚至丧失,最终导致人类无药可用;在微观上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药源性损害。由于人体内部有许多菌群,正常情况下他们相互制约,形成一种平衡,抗生素的滥用就可能对某些有益菌群造成破坏,使一些有害菌或病毒乘虚而入导致二重感染甚至死亡。
另外,临床分科过细,医师缺乏正确的抗菌药物知识;正确的药品信息获取困难;医师缺乏全面的药学知识等,也是导致用药错误的重要原因。长时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把抗生素当作家庭的常备药,稍微有些头痛脑热就服用;而有一些患者主动要求用好药、贵药,就更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细菌耐药的发生。
由此看出,合理用药不仅仅是医学问题,也不仅仅是临床医师需要注意的问题。要真正做到合理用药,医生、患者、药师、药品管理部门需要互相协作才能得以实现。
2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导致adr的原因十分复杂,而且难以预测。主要包括药品因素、患者自身的因素和其他方面的因素。
2.1 药品因素 (1)药物本身的作用:如果一种药有两种以上作用时,其中一种作用可能成为副作用。如:麻黄碱兼有平喘和兴奋作用,当用于防治支气管哮喘时可引起失眠。
(2)不良药理作用:有些药物本身对人体某些组织器官有伤害,如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能使毛细血管变性出血,以致皮肤、黏膜出现瘀点、瘀斑。(3)药物的质量:生产过程中混入杂质或保管不当使药物污染,均可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
(4)药物的剂量:用药量过大,可发生中毒反应,甚至死亡。(5)剂型的影响:同一药物的剂型不同,其在体内的吸收也不同,即生物利用度不同,如不掌握剂量也会引起不良反应。
2.2 患者自身的原因 (1)性别:药物性皮炎男性比女性多,其比率约为3∶2;粒细胞减少症则女性比男性多。(2)年龄:老年人、儿童对药物反应与成年人不同,因老年人和儿童对药物的代谢、排泄较慢,易发生不良反应;婴幼儿的机体尚未成熟,对某些药较敏感也易发生不良反应。
调查发现,现60岁以下的人,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9%(52/887),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则为15.85%(113/713)[4]。(3)个体差异:不同人种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不同,而同一人种的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的反应也不同。
(4)疾病因素:肝、肾功能减退时,可增强和延长药物作用,易引起不良反应。 2.3 其他因素 (1)不合理用药:误用、滥用、处方配伍不当等,均可发生不良反应。
(2)长期用药:极易发生不良反应,甚至发生蓄积作用而中毒。(3)合并用药:两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5%,6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15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5]。
(4)减药或停药:减药或停药也可引起不良反应。例如治疗严重皮疹,。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药剂学书的有关毕业论文(药学毕业论文最好是注射剂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