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要写一个论文"合同欺诈与避免"
工商教您如何避免掉进合同欺诈的陷阱 前言:当前我区的信用体系建设正在进一步完善,市场主体依法签约、履约的合同法律意识还比较淡薄,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连锁加盟、技术转让、投资、招聘等方式进行合同欺诈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些案件涉及面广,受害者大多为下岗职工、外地农民等弱势群体,激化了社会矛盾,影响了社会稳定。
同时一些不公平的格式条款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破坏了公平、公正的市场交易秩序。因此,进一步提高企业和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了解合同欺诈的表现形式和行为特点是避免掉进合同欺诈陷阱的有效方式。
朝阳工商分局在分局网站专门开辟合同警示专栏,介绍合同欺诈的一些典型案例以及相关预防知识,及时发布合同警示信息。 一、典型案例 案例1:北京某科贸有限公司以向加工商免费提供“清洁球”生产设备,回收成品,收取合同保证金的方式招揽合作加工商。
2006年当事人承租某大学实验工厂车间48平方米,作为设备的调试地。当事人通过向咨询客户发放公司宣传册以及在互联网上发布“我公司通过与高等院校通力合作,成功开发出高性能的清洁球生产设备。”
“我们的协助单位及培训基地某大学实验工厂是综合性教学服务基地。”等内容的虚假信息,目的在于利用某大学的名称对本公司及其生产设备进行虚假宣传,误导他人签订合同,骗取合同保证金。
后经查实,当事人提供的设备不是与高等院校合作开发的产品,且某大学实验工厂不是当事人的协助单位和培训基地。至查获时当事人共发放宣传册1000余份,与吴某、刘某各签订合同1份,骗取二人合同保证金共计33000元。
案例2:北京某展览服务有限公司于2006年3月至5月期间以组织召开“2006中国国际机电工业博览会”和“2006中国国际超声波应用技术及设备展览会”为名在互联网上发布虚假广告并开始进行招商,收取参展商参展费,当事人承认上述两项展会并未获得商务部批准,至工商部门查获时,共签订参展合约3份,收取参展费用10740元。 案例3:北京某工艺品有限公司从事委托加工仿真花的经营活动。
2006年2月至6月,当事人为了招揽客户在互联网上发布广告并对外发放“仿真花联营加工投资指南”宣传材料,称“由本公司组织生产的仿真花,以物美价廉的特点在国外颇受欢迎,具有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受到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和香港总部的充分肯定”。而当事人供述实际上回收的仿真花,既没有对外销售也没有向香港总部供货,没有受到任何单位的好评和肯定。
当事人采取隐瞒“验收标准”的欺诈手段,其在与加工方签订合同时,采取先签订合同再邮寄附件“验收标准”的形式,造成加工方事先在不知道验收标准的情况下签订了合同并交纳了合同保证金,事后按照验收标准又不能或不能完全加工出合格产品,造成加工商难以完成合同中约定的数量,从而达到骗取合同保证金的目的。至工商部门查获时其与加工商共签订合同21份,涉案金额154900元。
因该案涉案金额巨大,违法的事实、情节、后果严重,社会危害性大,依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第六十九条的规定,涉嫌构成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因此将此案移送到公安局进行处理。 案例4:北京某环保技术开发中心2006年以租赁废旧轮胎胶粉生产设备回收成品的方式开展经营活动,同时在互联网上对其企业规模进行虚假宣传并对外发放含有虚假内容的《招商指南》宣传册称“该单位在上海、温州等地设有分公司,产品行销国内外,下设橡胶再生技术研究所、橡塑制品工业研究室、废旧轮胎胶粉厂、橡塑制品厂和金属结构机械设备制造厂”而实际上当事人既没有在上海、温州等地设有分公司,也没有橡胶再生技术研究所、橡塑制品工业研究室、废旧轮胎胶粉厂、橡塑制品厂和金属结构机械设备制造厂这些下设单位。
至工商部门查获时当事人共发放含有虚假内容的宣传册3000份,共签订设备租赁合同4份。 二、骗术揭露 (一) 违法者以“联营”、“加盟”名义实施合同欺诈的违法行为,在网络广告上制作含有虚假信息的网页,一般以“赚钱”、“致富”等充满诱惑力的标题吸引公众的眼球,主要是对产品、技术、工艺进行虚假宣传,对自身资质进行夸大或虚构,以及用“效益分析”方式虚构致富前景。
(二) 违法者利用印制精美的印刷品广告,对自身进行夸大、虚假宣传,一般将未获得过任何荣誉的产品,宣传为专利产品、荣获“产品质量信得过单位”或者“国家金奖”等荣誉称号的产品等。 (三) 违法者对自身资质进行虚假宣传,主要是编造海外背景,抬高身价,内资企业称“合资企业”,在注册资本上进行夸大,夸大实力,或称某某协会会员,常与国内大、专院校合作等等,虚构技术实力,称自身为“某某第一”等等。
(四) 违法者以“效益分析”的方式,计算获利,虚构致富前景,违法者摸透了受害者期盼致富的心里,对投入产出进行不符合实际的分析,计算的结果都是投入不高,但利润丰厚,一个个计算公式使陷阱更加美丽。 (五) 违法者以警示避免受骗的方式,削弱他人警惕,违法者清楚中这一领域行骗者颇多。
2.急!急!毕业论文写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案例
会计信息通常采用的造假手法有:
1.在会计凭证上造假。这是造假者最常用的手法。一是编造虚假经济业务,如假餐费发票、假销售收人发票,虚列劳务费,特别是临时工工资尤为普遍。二是夸大或缩小会计事项,采用多开发票、大头小尾等方式非法谋利。三是采取偷梁换柱的方式,在费用中列支公款行贿、私人购物等非法事项,这些虚假的原始凭证进人记账程序,使记账凭证失真。
2.在会计账簿和报表中造假。有的单位将销售收人、预算外收人、租金收人、返利或收回外单位欠款等不按规定存人开户银行,设置“账外账”,存人其经济实体或以个人名义存人储蓄所,乱支乱用,滥发奖金;有的单位直接捏造、篡改会计报表数据;更有一些企业编制多套会计报表。
3.在会计核算上造假。一是在成本核算上造假。一些企业为了调节利润在成本上大做文章,该摊的费用不摊或少摊,该提的费用不提或少提,折旧和摊销年限自我调节,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自我调节。将已支付应计人当期损益的费用挂在“其他应付款”账上,将已竣工的基建项目发生的长期借款利息投人工程成本,或将当期费用转人“等摊费用”、“递延资产”等账户,随意调节利润。二是在税金核算上造假。有的企业将当年的收人挂在账上或采用压单方式转到下年度清算;有的企业为偷逃增值税,竟购买进项增值税专用发票入账;有的企业为偷逃营业税,变造发票内容等。三是调节股权投资比率,视其盈利水平自行调节子公司股权持有比率,进而根据“需要”选择采用成本法核算或权益法核算,以达到调节母公司收益的目的。
舞弊审计的内容包括:
1.制定审计方案,检查相关文件、协议,了解机构的设置、管理、程序和实务,检查内部控制制度,评价内控制度的强点与弱点。
2.根据已确认的内部控制的弱点,确定舞弊可能存在的领域,了解过去曾发生过的舞弊类型,在会计政策上,审查舞弊者是否使用了不当的会计政策,隐匿亏损,夸大业绩及偷逃税款等,或蓄意披露与经济现实不符的会计政策,误导解读会计资料,掩盖事实真相等。
3.测试各机构的工作目标和道德环境,思考舞弊当事人的动机,分析在何种环境和状况下,员工会利用手中权利通过串通转移、支取挪用等手段侵占各种资财,营私舞弊。
3.会计毕业论文
1。
会计专业论文-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机理及其治理 摘 要 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机理包括内在动因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会计信息生产者与会计信息之间存在一定的利益关系,是产生虚假会计信息的内在动因;一定时期的法律环境、政治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和会计人员业务、道德水平等因素,构成了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外部条件。 上述两方面共同作用,才会导致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
因而治理虚假会计信息,既需要努力消除和改变易于导致其产生的内部动因和外部环境,也需要多种治理措施的综合运用。 关键词 虚假会计信息 产生机理 治理措施中图分类号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新《会计法》),为我国21世纪促进经济发展的会计工作管理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新《会计法》同原《会计法》比较,进一步突出了《会计法》的可操作性,针对现实生活中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较为突出的实际情况,把“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列为会计法的立法宗旨,并制定了相应的条款,以期遏制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局面。由于会计信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作用日益重要,我国出台的新《会计法》是否能切中会计信息失真的要害,并进行切实有效的治理,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本文试图从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机理出发,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一、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内部动因 以往人们谈论会计信息失真,往往只关注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主观故意性,这样就很容易把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归结为个别会计人员自身的道德修养或思想品质问题,在此认识基础上所制定的治理方法如隔靴搔痒,难于切中要害,也就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表面看来,多数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都具有主观故意性,但如果不搞清楚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主观动因,也就很难正确评价虚假会计信息的性质,无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因此,探讨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手段,应首先从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机理入手。
一般来说,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与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机理包括内在(主观)动因和外部(客观)环境两个方面。
就会计信息失真而言,内在动因是其主观基础,外部环境是其客观条件,只有这两方面共同发挥作用,才会导致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 (一)会计信息生产者(包括会计人员、企业负责人及其他可以对会计信息施加影响的人员)与会计信息之间存在一定的利益关系,是产生虚假会计信息的内在动因 这里所讲的“利益”,既包括企业利益,也包括企业负责人、会计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的个人利益;既包括直接利益,也包括间接利益。
在与会计信息相关的利益中,处在首位的是企业利益。企业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可骗取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有关管理机关的信任,并因此获得投资、贷款或减少税金支出等经济利益。
其次,是个人利益。企业负责人作为企业管理的最高首长,他们有能力也有条件影响会计人员,通过制造虚假会计信息,骗取投资者的信任,并因此获得职务、薪金、股票升值等方面的利益;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的直接生产者,他们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他们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避免因违及法规而影响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他们必须接受企业负责人领导,按企业负责人的管理要求完成会计工作,并由此获得薪金、升迁、奖励等利益。
与会计信息有关的利益中有些是直接利益,即相关人员可直接通过制造和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所获得的好处,如通过虚计利润骗取奖励等;也有些是间接利益,如企业负责人通过为企业谋取非法利益并因此获得相应的好处,会计人员为讨好企业负责人,按其授意制造虚假会计信息并因此获得好处等。 虽然与会计信息相关的利益极为复杂,但正是这些复杂的利益关系构成了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内在?颉?/P>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并非完全拒绝真实会计信息而单纯制造虚假会计信息,因为真实会计信息对企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企业所必需。
众所周知,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会计信息已逐步成为管理者、投资人、债权人以及政府部门改善经营管理、评价财务状况、作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所以,为了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管理者也要求生产真实会计信息。这就足以说明,在实际工作中,为什么有的企业会设置真假两套帐,以分别满足企业利益的不同需要。
从这种看似矛盾的做法中,我们更应看到其中一致的地方,即对利益的追逐。如果不制定良好的制约机制,限制和杜绝企业通过会计信息去追逐非法经济利益的行为,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就会愈演愈烈。
曾有报道反映某企业居然设置了七套不同的帐簿,以分别应付各部门的检查,这一典型事例将利用会计信息非法获取经济利益的行为推向了极点。 (二)会计工作中的某些工作内容需要凭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来进行,这为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职务上的方便 会计核算工作就其内容而言,虽然具有客观的一面,但也不能完全脱离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
在日趋复杂的。
4.关于会计信息失真论文好不好写
好写范文 浅议会计信息失真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对策 会计信息是人们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会计实践,获得反映会计主体价值运动状况的经济信息。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会计信息质量在我国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会计信息失真不仅影响到国家宏观经济决策的制定,削弱宏观调控能力,而且可能导致企业微观决策失误或贻误战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因此,根治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是刻不容缓。本文拟就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如何预防会计信息失真谈一些看法。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对会计信息失真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一是经济业务失真使得会计信息失真。 有些企业单位,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采取虚列收入、乱挤乱列成本费用、支出和财产损失不及时记账等手段,虚报利润或亏损。
二是会计核算资料失真使得会计信息失真。有的企业负责人和会计人员为达个人目的,将请客送礼、行贿、挥霍浪费等非法支出,采取打白条、伪造发票、收据等手段纳入合法支出项目中。
三是财务会计制度不完善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有些企业的资产账面价值不按有关制度进行计价,造成资产计价的伸缩性,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的资产占有数。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1。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增大了国民经济运行中的“泡沫”成分和不确定因素,不能真实反映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实际情况,使国家不能正确判断当前的经济形势,造成出台的各项经济政策有可能偏离经济运行的正确轨道,导致决策失误。
2。会计信息失真,掩盖了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不仅造成大量国家税收流失,还造成许多不良贷款,不利于金融风险的防范。
3。会计信息的失真,首先加剧了分配的不公,使分配进一步向个人倾斜,企业积累减少,发展后劲削弱。
其次是给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进行贪污、贿赂、挥霍公款等,实现经济犯罪。 4。
会计信息失真,不能正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利于企业自我评价和决策,有可能使企业破产、职工下岗,造成社会不稳定。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
会计工作中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比较严重。虽然我国在会计法规体系的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目前司法上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许多问题只是调账或轻微罚款了事,甚至不了了之,严重影响了会计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导致了许多不利后果。
一方面,直接纵容了代理人在会计信息上作假。由于执法不严,使代理人作假所承担的风险相对于其从中获得的利益来说很小,因此客观上纵容了他们冒险作假的行为。
另一方面,由于法律对于一些社会上的丑恶现象惩处不力,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成为一些人的时尚,从而影响到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特别是在影响到受托代理人员时,会计信息也就难以达到应具有的真实性。 2。
会计规范体系尚不完善。会计准则规定了会计确认、计量、对外提供财务报表的基本规范要求,但是受准则的广泛适用性和准则本身某些既定原则的影响,会造成会计信息不实。
随着企业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经营范围的扩大和社会、法律、金融环境的日趋复杂化,使同类会计事项的个性日益丰富,法定会计政策也趋向于为企业提供更大的会计准则选择范围,对同一经济事项,往往有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可供选择,也给会计的“如实反映”带来难题。 企业对存货采用不同的计价方法,对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有不同的影响,究竟采用哪种方法才算做到如实反映?“真实”的涵义应是“跟客观事实相符合”,理应具有惟一性,不能说对同一事物的同一方面有多个不同的却都是真实的反映。
此外,会计准则和会计实践还存在着一定的时滞,会计准则的规定常落后于会计实践的发展和经济行为的创新,当新情况、新领域、新行业出现时,很难找到长期有效的会计准则作为会计操作的依据,因而在实践中常会出现企业的会计处理“无法可依”的现象。 3。
会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会计信息是在会计人员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与计量中生成的,因而免不了要对客观经济活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进行估计、判断和推理,不同素质的会计人员进行的估计、判断与推理往往导致不同的结果。
一些素质较差的会计人员即使遵循了会计规范,但由于其认识水平的局限性,不可避免地使计量出的会计数据脱离实际情况,使会计信息出现不实。 此外,有的企业还沿用计划体制下的管理方法,存在任人唯亲的情况,致使素质差的不下去,素质高的上不来。
企业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不够重视,致使其素质、技能较低,容易发生操作性、原理性错误,如随意改变账户对应关系、乱用会计科目、会计确认及计量工作混乱等。 同时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不强、会计人员执业判断能力不足、会计人员法制意识较差等原因也影响着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4。监督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是指企业单位的会计本身监督,有些企业没有建立必要的内部会计监督与控制制度,有些企业内部会计监督与控制制度不完善或不能发挥作用。
5.毕业论文:固定资产舞弊及审查方法
孙枫 一、会计舞弊的通常做法 在会计实务中,不符合会计准则精神、不符合会计制度要求的会计信息,均属于失真的会计信息。
而造成失真会计信息的主要原因是管理层舞弊,即在企业管理当局的授意下,利用会计规范给予企业的灵活性,有偏向性或诱导性地提供信息,甚至违背会计规范制造假账。事实上管理层舞弊是危害最大、后果最严重,也最难以察觉和防范的会计舞弊行为。
会计舞弊的通常做法是虚增资产、收入和利润,虚减负债、费用。主要包括:多计存货价值、多计应收账款、多计固定资产、费用任意递延、漏列负债、虚增销售收入、虚减销售成本、隐瞒重要事项的揭露等等。
在会计实务中,会计舞弊有多种方式。 利用集团内部架构进行关联交易,从而进行利润操纵。
公司溢价采购控股子公司产品及劳务形成固定资产,由此,子公司的收益可确认为当期合并报表利润;公司将产品销售给控股股东和非控股子公司,对于公司而言,销售收入会因此增加,同时应收账款和利润亦增加;公司利用子公司按市场价销售给第三方,确认该子公司销售收入,再由另一公司从第三方手中购回,从而避免了集团内部交易必须抵消的约束,确保了在合并报表中确认收入和利润,达到了操纵收入的目的;此外,利用虚假合同虚构收入在关联交易中也非常普遍。 在各个会计期间内调节收入和利润指标。
如果公司销售的产品需要实施安装与服务,销售过程持续时间长,收入并非一次实现,特别是对于跨年度实现的销售,需要在年度间分配利润。公司为了达到一定的收入或利润指标,在服务或工程未提供完毕之前,即在账面确认收益。
在各个会计期间内转移费用,推迟费用的确认。通过计提折旧、存货计价、待处理挂账等跨期摊配项目来调节利润。
通过少提或不提固定资产折旧,将应该反映在当期报表上的费用挂在“待摊费用"、"递延资产"或"预提费用"这几个跨期摊销账户中的借方,以推迟确认成本费用,实现对利润的调节。 虚列期末存货从而减少销售成本,通过多提或少提资产减值准备等方法来调节利润。
在银行业的公司中不完整地利用权责发生制原则,在确认利息收入时,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未实际收到的利息;同时,不按权责发生制预提应付利息,从而虚增利润;人为修改贷款等业务资料,期末在没有办理任何贷款手续下,人为调节会计报表,将实际已逾期的贷款调整为正常贷款,或人为调整贷款五级分类资料,从而达到调节资产减值或不当确认应收利息的目的;隐瞒表外业务利润或亏损,不确认当期诉讼赔款损失、承兑汇票或信用证受骗垫款损失及其他银行内部诈骗案件损失等,将上述损失款项挂账处理。另外,银行也有可能隐瞒外汇期货交易及其他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业务损失。
二、防范会计舞弊的内外部环境尚待优化 以上市公司为例,其内外部环境存在如下问题: 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从目前上市公司基本情况来看,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薄弱,缺乏内部控制标准体系。
我国目前尚未正式出台权威性较高的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对于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更是缺乏一个公认的标准体系;内部审计机构定位不清;董事会交叉任职情况严重、缺乏独立性,董事责任淡化,无法对“关键人”进行有效制衡;监事会的功能弱化,未能履行应有的监督管理职能;股权过度集中于国家股,股权结构不合理,股东大会质量不高,部分股东大会流于形式。 独立审计体制存在缺陷。
目前会计师事务所很难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距离市场和投资者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独立审计的执业标准须进一步提高。 监管工作有待加强。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过程也是监管不断完善的过程。我国已出台了《证券法》及《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细则》等法规,对会计信息披露行为起了规范作用。
实践中也依据法律、法规对某些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作出了制裁,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依然存在以下问题: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审查不严,不能及时发现问题;目前我国民事赔偿和刑事处罚制度不完善,对有关的违法违规行为一般只采用行政处罚的办法解决,造成违规成本极低,处罚不能起到有效的威慑作用。 另外,我国1993年颁布了基本会计准则,有关具体会计准则正逐步推出。
但从目前情况看,我国现有会计准则、信息披露准则和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尚需进一步完善,以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公信力。 三、加大处罚力度是当前防范化解会计舞弊风险的关键 针对中介机构普遍存在的责任心不强、风险意识淡薄、执业工作粗糙等问题,加强对中间机构的外部监管仍然是政府主管部门的重要工作。
中介机构自身要本着对广大投资者负责的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执业水平;同时中介机构的主管部门要真正担负起约束中介机构行为的责任,一旦中介机构出现有违职业道德或失职的行为,管理部门决不能姑息迁就,应加大处罚力度。 持续的信息公开披露制度有利于消除证券市场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抑制内幕交易和欺诈行为,实现证券市场的透明和规范。
目前在上市公司和即将上市公司缺乏自律的情况下,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只有在监管部门。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毕业论文能写虚假的企业吗(我要写一个论文"合同欺诈与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