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教育是个体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所接受的来自环境的最主要的影响,也是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教育受个体已有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另一方面,教育又能促进个体的心理发展。(1)个体心理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个体的学习准备状态包括生理准备状态和心理准备状态两方面。生理准备状态,尤其是脑和神经系统发育与成熟的程度,是个体接受教育的自然前提。
心理准备状态包括智力因素的准备和非智力因素的准备两个方面。(2)教育对个体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1、发展性教学;教育受个体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仅仅是教育与心理发展关系的一个方面。在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中,更重要的是要看到教育对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2、早期教育。试树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最佳答案教育是个体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所接受的来自环境的最主要的影响,也是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教育受个体已有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另一方面,教育又能促进个体的心理发展。(1)个体心理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个体的学习准备状态包括生理准备状态和心理准备状态两方面。生理准备状态,尤其是脑和神经系统发育与成熟的程度,是个体接受教育的自然前提。
心理准备状态包括智力因素的准备和非智力因素的准备两个方面。(2)教育对个体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1、发展性教学;教育受个体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仅仅是教育与心理发展关系的一个方面。在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中,更重要的是要看到教育对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2、早期教育。2019-01-04 0其他回答补充教育含义: 埃里克森的人格理论涉及一个爬坡的过程,即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任务——中学生已进入同一性混乱与否的时期。
上述的观点已经阐明了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时什么,那么究其对中学生身心发展的意义,我们认为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如何在以往阶段顺利通过的前提下形成社会自我同一性稳定,如何摆脱获得社会认同感是极其重要的 埃里克森指出:"成长中的青少年面对内部生理发育的飞速变化及摆在他们前头的成年人的任务,此时他们主要的是在别人面前的形象与她们对自我的感受进行比较,以及如何将早期培养起来的技能与角色于这个时候的典型职业联系起来。
自立的关键是社会性认同(自我认同和群体认同),埃里克森指出,及早培养社会能力,社会技巧,丰富知识和经验是关键。青少年的自我选择处于认同不认同的矛盾期,也就是说个人选择和群体意义的矛盾。
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很重要 所谓个人对个人整体的感知和确定就是我们要引导的,而上述问题的解决是目的 他的理论填补了自我认知教育上的空缺,将内在确定和社会性自我和谐提上了日程,具有非凡的意义。 另外,埃里克森虽然也强调一种潜在的发展模式,但是却和其导师弗洛伊德显著不同。
其理论中涉及的人生选择别具一格。 通过不断的学习,以及社会经验和社会自我的形成,同一性逐渐确立。
属于存在性发展的一类典型理论。
2.教育对个体发展有何作用
而学校教育则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向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系统、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智力、体力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一定社会(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这里的“人”指学校教育中的“受教育者个体”,更确切地说是指“学生”(已取得入学资格的人)。夸美纽斯说:“教育在于发展健全的个人”,卢梭说:“人是依靠教育而成的”, 瑞士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杜威说:“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
可见,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之重大。作为具有特性的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一、学校教育的特性 确立了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学校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部分,与其它教育相比,主要区别之一:学校教育是有专门的机构和专职人员承担的,学校的任务是专门培养人(这些“人”是取得入学资格的);区别之二:学校教育是目的性、系统性、组织性最强的教育活动,同时又具有最强的可控性,不仅各级学校内部是这样,各级学校之间的关系也体现了这一特征。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中,有关影响人发展的因素理论的主要论点是:个体的发展受来自遗传、环境与教育三方面的影响,但这些因素各自在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不同,遗传是个体发展的基础,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可能,但遗传对个体发展不具决定性意义,因为没有环境的作用,遗传提供的基础不可能实现,人也不可能成为“人”。
世界“狼孩”的存在就是实证。因此,使人发展成为人的决定性因素是环境。
其中,作为特殊环境的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根据现代教育理论的分类标准和分析角度,学校教育不再作为与环境、遗传并列的一个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来看待,也不只作为包含在环境中的特殊环境来看待,而是被当作一种包含着特殊个体与特殊环境的特殊活动因素,即三因素的一种特殊综合。
学校教育之所以作为特殊活动因素,是因为:㈠ 学校中进行的大量活动,尤其是普通中、小学的学校活动,其主体是由处在人生发展的某一特定阶段的青少年与承担着教育者责任的成年人共同组成的。他们之间处于多重的、独特的关系系统中,并在其活动中发生着交互影响。
㈡ 学校活动是在人为设置的环境中进行的。这一环境中有意识提供的条件与活动对象,都是为实现教育目的和完成教育任务服务的。
它弥漫着科学、文化和道德规范的气息,是滋养人精神力量生长的最重要的社会因素。㈢ 学校中进行的大量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活动,是为影响受教育者成长而精心设计的,只要这类设计符合一系列基本要求,就有可能对参与活动的受教育者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二、人生阶段的独特 决定了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每个人从自己的生命历程中和对周围人的观察中,都能感受到人生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小孩”、“大人”、“老人”,就是对处于人生不同阶段的人群的概称。
由于人的年龄差异和天赋差异,导致了人接受的教育内容与目标的阶段差异。而人的年龄特征并不是每一年龄阶段各方面特征的相加之和,应是各方面的变化特征及其他们的相互作用的特定内容与方式。
人,从离开母体、呱呱落地之日起开始计算年龄。然而,作为人生起点的零岁并不是一个真实的“零”。
人从母体受孕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接受教育——“胎教”。胎教为胎儿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婴儿期为个体的发展准备了先决条件,婴儿期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养育。处于人生启蒙时期的幼儿,表现出的总体特征是对外部可感知世界的生动、具体的探究与认识,此时被公认为进行早期教育的最佳时期,他们正式进入学校,开始接受学校教育。
人从此时始,将连续二十来年接受学校教育,将在学校里渡过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和青年期:幼儿期——人生启蒙期、童年期——心理发展时期、少年期——培养人的自我教育能力的起始阶段、青年期——形成自我意识,身体、心理发展趋于成熟。 在人生的这一阶段,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人生阶段的独特决定了不同阶段学校教育的独特,人生阶段的连续决定了学校教育不同阶段间的连续。个体的发展虽然遵循一定的路线,但由于影响发展因素的多层、多样、多变和多组合性,使得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都存在着不同方向的发展可能,甚至每前进一段,都可能会遇上许多叉道。
作为有助于个体发展的学校教育,虽不能安排每个个体的发展路线,但能帮助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发展的自主能力,使个体发展由“自发”水平提高到“自觉”水平,矫正个体发展的偏差,弥补个体发展中的严重缺失,使个体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体。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必须依靠两种最基本的生产:一是社会物质生产,二是人类自身再生产。
而人类自身的再生产不单指人类的繁衍,还包括使个体社会化,形成社会的新生一代。显然,社会新生一代的形成必须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
因此,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首先。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论教育对个体的影响毕业论文(论述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