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茶的论文
茶道的载体--茶的意境 黄 志 根 浙江大学茶学系 杭州 310029 摘 要 该文从茶道的由来,即茶的意境角度,论述茶事追求的本质内涵,并提出茶的意境是茶文化的由来与发展所不可忽缺。
关键词 茶道;意境;茶文化 1 最早的“茶道”两字因茶的意境而来.意境承 载茶之精神效用 “茶道”两字,在爱茶人心中是值得敬仰的一片 天地。它先出自诗僧和茶僧美称的皎然之诗作《饮 茶歌诮崔石使君》。
诗的开头是茶事的描写,接着的 “一饮涤昏寐,情思爽然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 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闷。”是茶事心 境的渲染,是茶事感受而来的非凡意境,“茶道”两字 在最后一句“孰知茶道全尔真,惟有丹丘得如此”中 推出。
通读该诗篇,感受最深的是茶事的意境:先从 一饮之前的茶事情景铺开,尔后逐渐深入,直至妙不 可言,才有“道”与”茶道”,意境高远,也真可谓“道可 道,非常道”。皎然的另一首诗怍(《饮茶歌送郑容》) “丹五羽人轻玉石,采茶饮之生羽翼……霜天半夜芳 草折,烂漫缃花啜又生。
赏君此茶祛我疾,使人胸中 荡忧栗。 日上香炉情未毕,醉踏虎云溪,高歌送君 出。”
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并把茶的蕴意与友情连在 一起,诗的意境也让人联想到皎然与茶圣陆羽的关 系(可有相关的茶诗为证)。陆羽与皎然是忘年交,皎 然所提茶道,自然受陆羽的影响。
陆羽也正是在湖 州与皎然结识,进一步积累学识,并终成博学之士, 并完成《茶经》的最后定稿(颜真卿也受影响,并著有 “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源”的诗句)。 蕴含深厚民族思想和精华的茶文化,由历史沉 积而来,也与茶的意境相伴随,给人以潜移默化的积 极作用和影响。
具体地说,是人们在经过茶事、茶文 化思想内涵的感受和体验后,受那由茶所带来的美 妙意境等影响而对人产生作用。深入茶事之奇妙境 界、体验茶的精神(如“精行俭德”般的内涵).并把它 与人的精神追求相结合,这是茶之道的精髓。
我们把 这种影响,以虚幻的方式来表示,可称之为与茶相关 的意境,是茶道的基础或重要内容;皎然所提茶道的 影响,也与其中的意境深远分不开。 2 茶的意境是茶道的构架,为不同时代茶事的共性 自皎然提出“茶道”以来,已历经·—千多年。
当 今的茶文化专家设想从当代的实践出发、以不同的 角度对历史上以高深著称茶道作”见仁见智”的认 识,有简有详,认识深刻;但茶文化初识者较难把握 (客观上还受日本茶道的不同实践与理沦的影响), 甚至有“茶道”一词内涵,不说还行。越说反而越模糊 的反映,这主要与茶事实践的程度与范围、研究者的 出发点、及价值取向有异所致,初学者难以觉察、认 识和把握,也就不足为奇。
一般说来,茶道是人们受 茶事感受并进入较深意境而生发,茶道与茶的意境 密切相伴。相似的茶事,会因为个人(修养、兴趣和事 件背景等)的差异,产生不同程度的体验和感受,即 在茶的意境上有相似的认同感;如此,茶事常常可有 主题,引导人们参与其中。
当然,要想从茶中得到深 刻的感悟和意界,还要求对茶与传统文化、乃至个人 的修养有较高的要求,皎然所提出的茶道正是如此, 也有人喻此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的情景,而欧阳修提出的“真善幻”亦属此意。人们对 广泛推崇的“精行俭德”(茶道精神)的领会.尽管因 人而异(如在程度上),但仍是由茶事所承载可意会 而难于言传的意境之体验后,由茶而感发认识的进 步与修养的提高等。
在当代,有人以杜甫的诗句“随 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来比喻茶事的美妙意境、以 及人文“观照”,也是通及茶道后的感应。与茶道精神相关的意境,自然不会偏离茶道。
由于社会的发展,茶道的形式、手段、社会环境 和对象等都会产生相应的变化,皎然所“指定”的茶 道深意,现代人即使能“打造”,能体会到诸如”人与 大自然之间,人与历史之间的对话”的虚幻缥缈意境 的,也不在多数。但茶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史实已证 明:已经历数千年的茶事。
人们想通过茶事来获得心 灵效应或人文观照,有必要刘茶道作与时俱进的认 识。即重要的是引导人们去感觉和体验茶能给人带 来的愉快和精神上的感悟,如人们通过茶而进入自 感美妙的、或意想中的理想意境及体会,并受其潜移 默化的影响,而不应该过多地讲究、追求形式。
这就 是本文强调的,与茶道相联系的茶的意境,它能体现 茶道精神,顺应当代茶事的时代要求。如现代人喜欢 茶的香、茶水的清、茶烟的萦绕,人们因此会在茶中 停留,会有意无意地感受到茶的意境;在此基础上如 能引导有意识的茶事实践,寻找并获得感悟,就是我 们常说的由茶事而带来的精神欢愉。
茶的意境.是不 同时代茶事的共同点。 3 在茶事体验中寻求意境,感悟人生的真谛顺应时代的进步 在茶事体验中寻求意境,代替具体的茶道程式, 从中获得感悟或精神的“纯化”等,是人们把茶道局 限在深层次或程式化的认识所作的修正。
时代的发 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小桥流水的场景已退缩至公园 或家庭—‘角;人们为赶上经济大潮适应紧张的了作 节奏,即使留恋,也只能把诸如对传统文化等恪守深 刻于内心,换之以“浅。
2.关于茶方面的论文
你好!
茶馆的形成与演变
由寺院茶堂到民间茶肆
饮茶成为风尚最初始于唐代的寺院。那时佛教盛行,寺院专设有茶堂,是众僧讨论佛理,招待施主宾客饮茶品茗的地方。法堂西北角设有“茶鼓”,以敲击召集众僧饮茶。僧人每日都要坐禅,坐至焚完一炷就要饮茶。另设有“茶头”,专门烧水煮茶,献茶待客。这大概就是最早的较大规模的集体饮茶形式。
寺院中以茶供养三宝(佛、法、僧),招待客,逐渐形成了严格的茗饮礼仪和固定的茗饮程序。平素住持请全寺上下僧众吃茶,称作“普茶”;在一年一度的“大请职”期间,新的执事僧确定之后,住持要设茶会。茶在禅门中由最初提神醒脑的药用功能而成为禅事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又进而成为修行持戒、体悟佛理的媒介。茶与禅日益相融,最终凝铸成了流传千古、泽被中外的“茶禅一味”的禅林法语。“茶意即禅意,舍禅意即无茶意。不知禅味,亦即不知茶味。”(泽庵宗彭《茶禅同一味》)在“悟”这一点上,茶与禅达到了相通。始建于唐朝的径山寺,自宋至元一直为江南禅林之冠。其“径山茶宴”极具盛名,在遇到朝廷钦赐袈裟、锡杖之类的庆典时,就会举行茶宴,请寺院高僧和文人墨客。宋代日本禅师来径山寺求学取经,径山茶宴的精神随之传入岛国,推动了日本茶道的发展。
寺院僧的饮茶习俗对民间饮茶产生了重大影响。据唐代封演的《封氏闻见记》记载,“开元中(公元713-741年),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至盛唐,“王公朝士,无不饮者。”(唐杨华《膳夫经手录》)。文人间时兴茶会、茶诗,这影响到上层统治者,慢慢出现了官办的大型茶宴。饮茶遂成风俗,促成了我国最早的茶肆的产生。《封氏闻见记》中有明确的关于茶肆的记载:“开元中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这些店铺已有一定规模,但尚未有茶馆之名。
饮茶之风触及各色人等,加之茶叶产量巨大,贸易频繁,朝廷看到茶已与盐、铁一样,成为百姓生活不可缺少之物,有巨利可图,就于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向全国产茶之地征收茶税。贡茶政策亦是皇家搜刮民脂民膏的重要手段,茶农需将清明前采摘制作的品质最好的茶贡于皇室。唐政府专派太监、茶使在阳羡设立“贡茶院”,专门管理阳羡贡茶。诗人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中有“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之句。至晚唐,开始在宫廷兴办清明茶宴。皇帝在收到贡茶后,先行祭祖,后赐给近臣宠侍,并摆“清明宴”以飨群臣。
文人雅士喜好品茶鉴水,精研茶艺,这些都对茶馆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与禅门有密切联系的陆羽(约公元733-804年)是茶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自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收养,擅于烹茶,其《茶经》是我国古代的“茶叶百科全书”,言简意赅地论述了饮茶的叶、水、器、境,提高了饮茶的精神境界
3.关于茶文化的论文
中国茶文化历史
“茶”字的起源,最早见于我国的《神农本草》一书,它是世界上最古的第一部药物书。据有关专家考证,该书为战国时代(公元前5年-一公元前221年)的著作。
我国茶圣一-唐代陆羽于公元758年左右写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茶经》,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栽茶、制茶、饮茶、评茶的方法和经验。根据陆羽《茶经》推论,我国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迄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茶叶在我国西周时期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到了春秋时代茶鲜叶被人们作为菜食,而战国时期茶叶作为治病药品,西汉时期茶叶已成为主要商品之一了。从三国到南北朝的三百多年时间内,特别是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佛家利用饮茶来解除坐禅瞌睡,于是在寺院庙旁的山谷间普遍种茶。饮茶推广了佛教,而佛教又促进了茶灶的发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所谓“茶佛一味”的来源。到了唐代,茶叶才正式作为普及民间的大众饮料。
茶叶自古以来就成为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纽带。唐朝时,日本僧人最澄来我国浙江天台山国清寺研究佛学,回国时带回茶籽种植于日本贺滋县(即现在的池上茶园),并由此传播到日本的中部和南部。南宋时,日本荣西禅师两次来到中国,到过天台、四明、天童等地,宋孝宗赠他“千光法师”称号。荣西掸师不仅对佛学造诣颇深,对中国茶叶也很有研究,并写有《吃茶养生记》一书,被日本人民尊为茶祖。南宋开庆年问,日本佛教高僧禅师来到浙江径山寺攻研佛学,回国时带去了径山寺的“茶道具”、“茶台子”,井将径山寺的“茶宴”和“抹茶”制法传播到日本,启发和促进了日本茶道的兴起。
我国宋代时就已有阿拉伯商人定居在福建泉州运销茶叶;明代郑和下西洋,茶叶也随着销售到东南亚和南部非洲各国。明代末期,公元1610年荷兰商船首先从澳门运茶到欧洲,打开了中国茶叶销往两方的大门。
我国关于茶馆的最早记载,要算唐代开元年间封演的《封氏闻见记》了,其中有“自邹、齐、沧、隶,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煮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唐宋以后,不少地方都开设了以卖茶水为业的茶馆。到了清朝,民间曲艺进入茶馆,使茶馆成为文化娱乐和休息的场所。
相传我国最大的茶馆是四川当年的“华华茶厅”,内有三厅四院。成都茶馆设有大靠背椅,饮茶聊天或打盹都极为舒适。
我国人民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习惯,这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明和礼貌。古代的齐世祖、陆纳等人曾提倡以茶代酒。唐朝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唐宋时期,众多的文人雅士如白居易、李白、柳宗元、刘禹锡、皮日休、韦应物、温庭筠、陆游、欧阳修、苏东坡等,他们不仅酷爱饮茶,而且还在自己的佳作中歌颂和描写过茶叶。
4.茶文化结业论文
弘扬中华茶文化
茶起源于中国,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茶艺也起源于中国,然而,提起茶艺,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日本茶道,在世界上影响较大的也是日本茶道,殊不知这种被世人称为东方最美的文化艺术,原原本本就是从中国传入的。因此,研习茶艺,学习茶文化,普及茶文化,扩大茶文化的影响,可增强世界各国对中国茶文化的了解和认识。进而增强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学茶艺的重要目的在于文化创新,丰富茶文化的内涵,并通过茶文化的发展,为民族文化注入新的内容,进而对民族文化产生坚定的信心。一位茶人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茶可以不喝,茶这种民族文化却不可以漠不关心,不喝茶是个人小事,漠不关心则有损民族精神,喝茶也是民族精神振奋的一种气息。”弘扬茶文化,能促进我们从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进一步振奋民族精神,促进中华民族的振兴。
总之,无论做茶也好,品茶也好,茶文化研究与发展多的结果,就在于尽茶之真,发茶之善,明茶之美,达到善化人心,美化环境,净化社会的目的,从而提升茶文化的境界,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创造出更加祥和富裕的社会环境,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得到弘扬和光大。
茶初泡为苦,继而转甘,后则淡然。细品则人生如茶.
茶最初被发现以后,只不过用来解毒烹食而已,之后逐渐发展到饮用。可是,今天的茶不仅仅是生津止渴、醒神提脑的饮品,更重要的是通过茶,从而获得了精神需要,表现我们的人生信仰,追求人生的崇高境界。茶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最初的意义,而被赋予了更多的精神要素、艺术要素及文化的内涵。其博大精深,包含着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风土人情等多方面的内容,涉及到哲学、艺术、宗教、社会等。
茶和人生有四个层次的意义 1、物质文化,表现在人们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进程和物质成果。
2、制度文化,是人们在共同生活及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行为规范的总和。
3、行为文化,是人们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礼节,民俗风俗习惯等形态,以及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模式。通常以茶礼、茶俗、茶艺等形式表现出来。
4、精神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的总和,是文化的核心。
茶可以丰富生活内容、提高生活品味,促进文化发展。将茶于人生的处世哲学相结合,从中感悟人生,追求艺术享受和艺术价值,从而上升到哲理的高度。
茶称之为和平之饮,茶以其平和的性情,融洽着人们之间的关系。促进着人们之间的联系。
茶理性之饮,是一种愉悦的精神享受,是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化,茶叶以其清静幽雅的特性,影响着人们的感觉,调节着人们的心绪,把我们带入理性世界。
茶为爱国之饮,中国乃茶的发源地,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资源,博大精深的文化及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对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也是对社会主义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支持。
茶最值得赞美的是它的包容和慷慨。茶,在成长过程中,吸收了大地、云雾、太阳和空气之精华;在浸泡过程中,又全部吐出香、形、色、味任你接纳。茶本身就包含一种积极的生命哲理。
5.茶文化论文100字
“茶道”两字,在爱茶人心中是值得敬仰的一片 天地。它先出自诗僧和茶僧美称的皎然之诗作《饮 茶歌诮崔石使君》。诗的开头是茶事的描写,接着的 “一饮涤昏寐,情思爽然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 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闷。”是茶事心 境的渲染,是茶事感受而来的非凡意境,“茶道”两字 在最后一句“孰知茶道全尔真,惟有丹丘得如此”中 推出。通读该诗篇,感受最深的是茶事的意境:先从 一饮之前的茶事情景铺开,尔后逐渐深入,直至妙不 可言,才有“道”与”茶道”,意境高远,也真可谓“道可 道,非常道”。皎然的另一首诗怍(《饮茶歌送郑容》) “丹五羽人轻玉石,采茶饮之生羽翼……霜天半夜芳 草折,烂漫缃花啜又生。赏君此茶祛我疾,使人胸中 荡忧栗。 日上香炉情未毕,醉踏虎云溪,高歌送君 出。”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并把茶的蕴意与友情连在 一起,诗的意境也让人联想到皎然与茶圣陆羽的关 系(可有相关的茶诗为证)。陆羽与皎然是忘年交,皎 然所提茶道,自然受陆羽的影响。陆羽也正是在湖 州与皎然结识,进一步积累学识,并终成博学之士, 并完成《茶经》的最后定稿(颜真卿也受影响,并著有 “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源”的诗句)。
蕴含深厚民族思想和精华的茶文化,由历史沉 积而来,也与茶的意境相伴随,给人以潜移默化的积 极作用和影响。具体地说,是人们在经过茶事、茶文 化思想内涵的感受和体验后,受那由茶所带来的美 妙意境等影响而对人产生作用。深入茶事之奇妙境 界、体验茶的精神(如“精行俭德”般的内涵).并把它 与人的精神追求相结合,这是茶之道的精髓。我们把 这种影响,以虚幻的方式来表示,可称之为与茶相关 的意境,是茶道的基础或重要内容;皎然所提茶道的 影响,也与其中的意境深远分不开。
6.关于中国茶文化的论文,要2000字左右
茶原本不是姓茶,是姓荼、姓槚,是神农尝百草而得之,故先为药用。
经过多少人的演化、改进,去粗取精,终于形成了茶。中国唐朝是茶文化的发端,期间不但有陆羽的《茶经》问世和禅宗"吃茶去"公案的诞生,中国茶还漂洋过海到达日本,这也为以后日本茶道的演进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这种说法可能和风行宋朝的"斗茶"有关,除此之外,在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也记载着宋代对茶之产地、茶季、采茶、蒸压、制造、品质鉴评等发展情况。 在公元4-5世纪,中国茶最早传到了朝鲜(古高丽国)。
到了明代嘉靖年间,中国茶文化知识开始在欧洲传播,这在威尼斯作家拉摩晓写就的一本《中国茶摘记》里有详尽的说明。明代万历年间,中国茶开始传入沙俄。
明崇祯年间,英国威特斯船长专程率船从中国购买茶叶。到了清代顺治年间,中国茶开始传入到德国。
十九世纪末期,中国茶叶、茶树、茶种又先后传入了印度尼西亚、印度、锡兰、乌干达、马来西亚等国……中国古代茶文化之花可谓遍地开放,在世界各地显示出不同的文化风采。于是中国这朵民族文化的奇葩一变成为世界的了,及至今日,这个世界已经变成了没有不饮茶的国家,没有不饮茶的民族"了。
中国茶文化的关键不在于茶叶的本身,而在于茶文化的内涵上。从茶文化的内涵上来看,其"精神"层面上的东西最为重要,它是一种行为文化和心态文化,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将饮茶与人生处世哲学相结合,上升至哲理高度,"茶是人生"便由此而发,若再品出更深的境界,就成了"吃茶去"公案的禅宗开示以及茶道的精神之源。
茶文化由于有了中国儒、释、道思想的加盟,形成了茶礼、茶德、茶道、茶艺等等,这就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部分。但是它又不是完全脱?quot;物质文明"的文化,而是两者相结合。
先前,中国老百姓不太注重茶文化,因为每天要饮茶,方知青、红、黄、绿茶之类,这多半是和自己的饮茶习惯有关。但是,真正喜爱和关心茶文化的人,并不注重茶类之分,茶品之分。
茶类、茶品他们早已烂熟于心中了。比如龙井、碧螺春、铁观音、君山银针、毛尖、毛峰、云雾等,谁人不知?而是注重着这些茶的"味"外之音--感兴着一种民族的审美趣尚,浸润着一派清雅的文化氛围,涵养着一个廉净的精神境界,充溢着一缕优美茵蕴诗意,提升着一种道德的精神素质。
所以我说,茶文化精神层面上的一切是关键。在这一点上,日本的茶道体现的较为深刻。
星换斗移,时移势迁,人们常说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我认为是适用于宇宙间万事万物,茶文化何能例外!在举世审美价值、审美标准、审美观念剧变的情况下,青年人首当其冲。中国的美食甲天下,然而抵挡不住麦当劳、肯德基等等的冲击,茶不也难逃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星巴克咖啡等洋饮料的夹击吗?遑论茶文化!令人难过的是,时下一些"酒文化"、"咖啡文化"、"可乐文化"等这些不在精神文明范畴的亚文化,倒是充塞在各种媒体的时尚版块中大放异彩,真叫人看不懂了。
振兴中国茶文化的呼声已经响起了许多年,然而,一直到今天,却收效甚微,有识之士,憬然忧之。我想,现在国内寥寥可数的几本茶刊,如上海的《茶报》杂志、杭州的《茶博览》杂志、广州的《茶文化》杂志等且都是内部刊物,流通范围太小。
唯江西的《中国茶文化》号虽为公开发行,但也只能将就在《农业考古》编辑部的名下。这不能不说是中国茶文化刊物的悲哀,但无论怎样讲,这些办刊之人毕竟是弘扬中国茶文化的领头羊,他们真是劳苦功高,让读者能深刻而又具体的感悟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茶文化中有许多细致的情况,圈外人是难以知识的,通过这些刊物,大大地开阔了我们的眼界,我想读者对此会十分感激的。
这样能不能就振兴和弘扬中华茶文化呢?我想是能的。自从台湾"茶艺"导入大陆,全国各地的茶艺馆像雨后春笋不断涌出,加之近些年来国内外茶文化活动频繁不断,这正是弘扬中国茶文化的一个高潮。
几千年来,中国茶文化几多兴衰,其故颇多,大小气候都有,可以说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振兴和弘扬茶文化也就不能操之过急,要求立竿见影是难以办到,现在我们只能用"润物细无声"的办法,一步一个脚印地,从各个方面进行工作,假以若干年,庶能有成,在这方面,各地茶文化的NGO组织(民间)做出的贡献不小,其精神可嘉。
7.以茶叶为主题写一篇1000字的论文
茶与中国文化 “茶”字的起源,最早见于我国的《神农本草》一书,它是世界上最古的第一部药物书。
据有关专家考证,该书为战国时代(公元前5年-一公元前221年)的著作。 我国茶圣一-唐代陆羽于公元758年左右写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茶经》,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栽茶、制茶、饮茶、评茶的方法和经验。
根据陆羽《茶经》推论,我国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迄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茶叶在我国西周时期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到了春秋时代茶鲜叶被人们作为菜食,而战国时期茶叶作为治病药品,西汉时期茶叶已成为主要商品之一了。
从三国到南北朝的三百多年时间内,特别是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佛家利用饮茶来解除坐禅瞌睡,于是在寺院庙旁的山谷间普遍种茶。饮茶推广了佛教,而佛教又促进了茶灶的发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所谓“茶佛一味”的来源。
到了唐代,茶叶才正式作为普及民间的大众饮料。 茶自古以来就成为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纽带。
唐朝时,日本僧人最澄来我国浙江天台山国清寺研究佛学,回国时带回茶籽种植于日本贺滋县(即现在的池上茶园),并由此传播到日本的中部和南部。南宋时,日本荣西禅师两次来到中国,到过天台、四明、天童等地,宋孝宗赠他“千光法师”称号。
荣西掸师不仅对佛学造诣颇深,对中国茶叶也很有研究,并写有《吃茶养生记》一书,被日本人民尊为茶祖。南宋开庆年问,日本佛教高僧禅师来到浙江径山寺攻研佛学,回国时带去了径山寺的“茶道具”、“茶台子”,井将径山寺的“茶宴”和“抹茶”制法传播到日本,启发和促进了日本茶道的兴起。
我国宋代时就已有阿拉伯商人定居在福建泉州运销茶叶;明代郑和下西洋,茶叶也随着销售到东南亚和南部非洲各国。明代末期,公元1610年荷兰商船首先从澳门运茶到欧洲,打开了中国茶叶销往两方的大门。
我国关于茶馆的最早记载,要算唐代开元年间封演的《封氏闻见记》了,其中有“自邹、齐、沧、隶,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煮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唐宋以后,不少地方都开设了以卖茶水为业的茶馆。
到了清朝,民间曲艺进入茶馆,使茶馆成为文化娱乐和休息的场所。 相传我国最大的茶馆是四川当年的“华华茶厅”,内有三厅四院。
成都茶馆设有大靠背椅,饮茶聊天或打盹都极为舒适。 我国人民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习惯,这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明和礼貌。
古代的齐世祖、陆纳等人曾提倡以茶代酒。唐朝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
唐宋时期,众多的文人雅士如白居易、李白、柳宗元、刘禹锡、皮日休、韦应物、温庭筠、陆游、欧阳修、苏东坡等,他们不仅酷爱饮茶,而且还在自己的佳作中歌颂和描写过茶叶。
8.关于茶文化的论文
中国茶文化历史 “茶”字的起源,最早见于我国的《神农本草》一书,它是世界上最古的第一部药物书。
据有关专家考证,该书为战国时代(公元前5年-一公元前221年)的著作。 我国茶圣一-唐代陆羽于公元758年左右写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茶经》,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栽茶、制茶、饮茶、评茶的方法和经验。
根据陆羽《茶经》推论,我国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迄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茶叶在我国西周时期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到了春秋时代茶鲜叶被人们作为菜食,而战国时期茶叶作为治病药品,西汉时期茶叶已成为主要商品之一了。
从三国到南北朝的三百多年时间内,特别是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佛家利用饮茶来解除坐禅瞌睡,于是在寺院庙旁的山谷间普遍种茶。饮茶推广了佛教,而佛教又促进了茶灶的发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所谓“茶佛一味”的来源。
到了唐代,茶叶才正式作为普及民间的大众饮料。 茶叶自古以来就成为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纽带。
唐朝时,日本僧人最澄来我国浙江天台山国清寺研究佛学,回国时带回茶籽种植于日本贺滋县(即现在的池上茶园),并由此传播到日本的中部和南部。南宋时,日本荣西禅师两次来到中国,到过天台、四明、天童等地,宋孝宗赠他“千光法师”称号。
荣西掸师不仅对佛学造诣颇深,对中国茶叶也很有研究,并写有《吃茶养生记》一书,被日本人民尊为茶祖。南宋开庆年问,日本佛教高僧禅师来到浙江径山寺攻研佛学,回国时带去了径山寺的“茶道具”、“茶台子”,井将径山寺的“茶宴”和“抹茶”制法传播到日本,启发和促进了日本茶道的兴起。
我国宋代时就已有阿拉伯商人定居在福建泉州运销茶叶;明代郑和下西洋,茶叶也随着销售到东南亚和南部非洲各国。明代末期,公元1610年荷兰商船首先从澳门运茶到欧洲,打开了中国茶叶销往两方的大门。
我国关于茶馆的最早记载,要算唐代开元年间封演的《封氏闻见记》了,其中有“自邹、齐、沧、隶,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煮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唐宋以后,不少地方都开设了以卖茶水为业的茶馆。
到了清朝,民间曲艺进入茶馆,使茶馆成为文化娱乐和休息的场所。 相传我国最大的茶馆是四川当年的“华华茶厅”,内有三厅四院。
成都茶馆设有大靠背椅,饮茶聊天或打盹都极为舒适。 我国人民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习惯,这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明和礼貌。
古代的齐世祖、陆纳等人曾提倡以茶代酒。唐朝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
唐宋时期,众多的文人雅士如白居易、李白、柳宗元、刘禹锡、皮日休、韦应物、温庭筠、陆游、欧阳修、苏东坡等,他们不仅酷爱饮茶,而且还在自己的佳作中歌颂和描写过茶叶。
9.我需要写一篇茶叶类包装设计论文
茶叶包装设计的文化性 文化是人类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经济学家杜森·佰瑞(J·Dusenbery)说:“在人类涉及的各种活动中,都可以找到文化的决定性影响,……不管是产品的购买,还是产品的制造与销售;不管是提供物质上的途径,还是精神上的享受,都构成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二十一世纪的包装,即由简单的保护、容纳功能,发展成为沟通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包装设计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已成为人类经济活动中的自觉行为,在其发展过程中已由过去的产品包装升华为当今的文化包装。
融工业生产、科学技术、文化艺术、民俗风貌等多种元素为一体的包装,不仅可以保护、宣传商品,更可以促销商品和提高商品的附加价值。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世界茶树的原生地。
中国先民对茶的发现,若以神农尝百草而证明茶可解毒的传说算起,迄今已有5000多年;如从西周初年《尔雅》中有关茶字的记载算起,亦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因此,可以断言,茶伴随着人类日常生活的时间,是同中华民族古老而光辉灿烂的文明史一样悠久。
这是世界上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无法与之比拟的。 唐朝陆羽所著《茶经》一书,使“天下益知饮茶矣”,开创世界最早的茶学,是中华茶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
茶经过几度沉浮,从此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饮品,并且早已超出止渴的范畴,渗透进中华文化之中,衍生出门类繁杂的文学与艺术之花。 茶秉天地至清之气,却能让人在繁杂的尘世中获得片刻清闲,所以它深受文人墨客的赞赏,并常以绘画、诗词、歌赋等形式来表达品茶的情趣,使茶文化更加绚丽多彩。
文徵明为茶而作《品泉图》;苏东坡更是留下“从来佳茗似佳人”的千古绝唱;郑板桥也因此感叹:“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受斗茶”。可见茶早已具备文化的品味。
正因如此,作为茶这一特殊商品的包装更应体现其文化的特性。 众所周知,包装设计的重要功能便是引起预定购物者的注目,诱发他们对产品的欲望.诱发源于心理,而这种文化心理可以通过包装的视觉设计予以表现。
茶叶包装作为特别商品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纽带,对其文化性的要求更显得突出。好的茶叶包装不仅可以提高销售份额,更可以提升品牌形象,使我国传统的茶文化得以更广泛的传播。
包装设计一般离不开图形设计,设计师借助设计因素所组合的视觉图形,应当以图形的隐意能否表达出消费者对商品理想价值的要求来确定图形的“字意”形式。也就是说、依靠图形的隐意来烘托字意的感染力,以促使消费者的心理联想,牵动人的感情而激起购买欲望。
茶素来与文人雅士有不解之缘,在那氤氲的暖香中,永远留存着最幽静的茶之记忆,因此古有诗云:“此物清高世莫知”。若要营造出“清高”的氛围,当然非中国画莫属。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瑰宝,它缘物寄情,物我两忘,以超然的意匠,飞凌于万象之上,在主客观交感之中产生深邃的境界,这种境界与茶文化所欲传达的超然脱俗意境正好吻合。因此在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中,以国画作为主体图形的很多。
如“文山包种茶”的包装,其图形似国画中的写意,取文山地区连绵不断的茶山为素材,一笔代过,简略得不能再简略,却是妙笔生花,生动自然。 当然,并非只有国画才能展示茶文化,其它的图形只要切入商品属性,照样能体现文化品味。
如“张记茶庄”的包装就匠心独运,速写形式的遛鸟人,一系长袍马褂悠然自得,加上摄影图形——一盏盖碗茶,一次一主、遥相呼应,将茶文化的特性从另一角度折射出来。 此外,抽象的图形虽没有直接的含义,但若运用恰当亦可体现茶文化的特性。
如台湾设计师吴俊忠先生所设计的“梨山茶”系列包装,采用简洁的抽象图形,并与品名的白底色块产生透叠效果,颇具时代感,又不失空灵之气。因此,茶叶包装的图形设计所采用的形式可不拘一格,关键在于能体现其特有的文化性。
在包装设计中,文字是传达商品信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好的包装都十分重视文字的设计,优秀的文字设计不仅能传达出商品的属性,更能以其独特的视觉效果吸引消费者的关注。 中国的文字源远流长,经过历史的锤炼,岁月的琢磨,使汉字本身即已具备了形象之美而达到艺术的境界。
汉字书法体是中国文字的一种书写形式,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它包括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几大类型。由于民族的欣赏习惯,对传统书法体有着极强的接受能力及喜好程度,其视觉效果已成为设计民族风格的一种形式特征。
茶文化与汉字书法均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它们之间本身就早已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汉文字中的第一个“茶”字出现,就是由书法字体书写,因此用书法字体作为茶叶包装的视觉元素的确是恰到好处。如国际品牌茶叶——立顿红茶,在新推出的茶包系列中,其中一款为中国风味茶,为了充分展现立顿的国际性形象,却又不致使立顿与中国茶有格格不入的感受,特以“茗闲情”作为副品牌名,且以毛笔书写其品名,东方情调,深受中西方人士的赞赏。
书法字体应用到茶叶包装设计中并非随便搬过来即可使用,必须经过反复 推敲及加工。
10.关于茶的小论文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了许多国家的饮料优劣情况,最终认为:茶为中老年人的最佳饮料。
据科学测定,茶叶含有蛋白质、脂肪、10多种维生素,还有茶多酚、咖啡碱、和脂多糖等近300种成分,具有调节生理功能,发挥多方面的保健和药理作用。 由于茶具有防止人体内固醇升高,有防治心肌梗塞的作用,茶多酚还能清除机体过量的自由基,抑制和杀来病原菌。
此外,茶还有提神、消除疲劳、抗菌等作用。这对中年人来说是需要的。
欧共体 还可以净化水质,减少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的伤害。因此,在当前自然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城市居住的人们,更应经常喝点茶。
饮茶的好处很多,概括起来有14条: (1)茶能使人精神振奋,增强思维和记忆能力。 (2)茶能消除疲劳,促进新陈代谢,并有维持心脏、血管、胃肠等正常机能的作用。
(3)饮茶对预防龋齿有很大好处。据英国的一次调查表明,儿童经常饮茶龋齿可减少60%。
(4)茶叶含有不少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 (5)茶叶有抑制恶性肿瘤的作用,饮茶能明显地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6)饮茶能抑制细胞衰老,使人延年益寿。茶叶的抗老化作用是维生素E 的18倍以上。
(7)饮茶有延缓和防止血管内膜脂质斑块形成,防止动脉硬化、高血压和脑血栓。 (8)饮茶能兴奋中枢神经,增强运动能力。
(9)饮茶有良好的减肥和美容效果,特别是乌龙茶对此效果尤为明显。 (10)饮茶可以预防老年性白内障。
(11)茶叶所含鞣酸能杀灭多种细菌,故能防治口腔炎、咽喉炎,以及夏季易发生的肠炎、痢疾等。 (12)饮茶能保护人的造血机能。
茶叶中含有防辐射物质,边看电视边喝茶,能减少电视辐射的危害,并能保护视力。 (13)饮茶能维持血液的正常酸碱平衡。
茶叶含咖啡碱、茶碱、可可碱、黄嘌呤等生物碱物质,是一种优良的碱性饮料。茶水能在提内迅速被吸收和氧化,产生浓度较高的碱性代谢产物,从而能及时中和血液中的酸性代谢产物。
(14)防暑降温。饮热茶9分钟后,皮肤温度下降1-2摄氏度,使人感到凉爽和干燥,而饮冷饮后皮肤温度下降不明显。
再说一说茶水。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虽说茶排在最后一位,但很多人都离不了它。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饮茶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十分关注。
现已知茶叶中含有350多种化学物质,如鞣酸,VA、VC、VB等。饮茶可补充人体必需的一些微量元素,对人体某些疾病也有防治作用。
经研究表明,饮茶可降低人体血液粘稠度,防止血栓形成,减少毛细管的通透性和脆性以及降低血清胆固醇和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有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并有抗衰老和增加免疫力的功效。多喝茶水可使人兴奋,有强心、利尿、收敛、杀菌、消炎等作用,长期喝茶水,能消除疲劳、增强记忆力等 营养免疫学”目的就是研究如何通过饮食提高人体的健康,从而避免得到癌症。
“很多人知道咖啡含有咖啡因,也知道这种物质致癌,实际上,就算无咖啡因的咖啡一样对人体有害。但是长期喝茶的朋友也不要窃喜,就连一般的乌龙茶里所含的咖啡因都比咖啡里面高。”
这个结论让在座许多人提高了警惕。陈昭妃博士提醒说,大家更应该多引用新鲜蔬菜汁、果汁来提高自己的免疫力。
她总结说:“咖啡因加烟就等于慢性自杀。” 最近的1份研究报告指出,长期喝茶的人,腰围与臀围可以各少2cm,而且身体脂肪含量比例还会少20%! 如果你还为胖胖的屁股、突出的腹部烦恼着,请将手上的含糖饮料丢掉……开始喝茶吧! 在国际医界上备受瞩目、讨论多时的重大疾病“代谢症候群”,也是腹部肥胖者容易罹患的毛病。
“代谢症候群”是一种统称,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这类的疾病共占台湾10大死因的27.6%,远超过第1名的癌症! 茶要喝得长长久久,解决中广与下半身肥胖,似乎是人心所向,同时在维系健康的水平上,也有其必要性! 日前发表的“长期饮茶对身体脂肪含量比例与分布的影响”就为许多苦于摆脱腰腹赘肉的人,指出了一线曙光。 吴至行医师在研究中指出,茶叶萃取物可能会加强热能产生,促进脂肪氧化及24小时的热量耗损率,刺激脂肪水解并抑制胰脏脂解酵素的活性等功用,因而会影响人体内的脂肪量。
研究结果显示,有长期饮茶习惯的人(每周至少喝茶1次达半年以上时间),身体脂肪含量的比例会明显地比未喝茶的人要少,同时腹部脂肪也较少。 而且随着喝茶习惯时间愈长,燃脂效果愈是明显。
尤其是喝茶达10年以上比未喝茶的人,体脂肪比例上减少约20%,腹部脂肪减少约2.1%;女性更显著:分别下降达30%及5%。 所以,如果你还没养成喝茶习惯,现在马上开始吧! 没事,多喝茶! “我又不想减肥,还需要多喝茶吗?”那是当然的啰! 一般人都知道茶里面的儿茶素具抗氧化作用,可增强人体免疫力、防止老化,但你知道茶里面的氟化物,还能预防蛀牙吗?因为茶可以维持口中的正常菌数,所以能改善口臭预防牙周病及扁桃腺炎,同时儿茶素也能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活性。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茶叶VI设计毕业论文范文(关于茶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