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说的毕业论文

1.关于鲁迅小说人物的论文

小说:呐喊 关于 孔乙己的论文 孔乙己的悲惨命运既是整个社会环境逼迫的结果,也是他那可怜又可笑的个性特征所致:他“站着喝酒”已说明自己根本就没有资格像那些身穿长衫的阔绰者一样,踱进酒店去慢慢地“坐喝”,只能与“短衣帮”为伍;但他却始终不肯脱下那件又脏又破的“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的长衫,说明他是多么迷恋于自己头脑中虚幻的“高人一等”的身份。

他那“满口之乎者也”的说话方式,那“窃书不能算偷”的歪理谬论,那见缝插针地向“我”卖弄“学识”的沉醉神态,都足以显示出他对自己读书人“身份”近乎疯狂般的固守与痴迷。而这一价值观念的形成对孔乙己来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几十年耳濡目染的教育,早已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渗入到孔乙己的心灵深处。

但孔乙己读了一辈子圣贤书连个秀才都没有考中,这就决定了他只能挣扎在社会的底层。 而长期为应试科举而埋头苦读的生活已使他手无缚鸡之力,不管孔乙己本人是否意识到,他实际上连加入“短衣帮”的本钱与资格都已丧失,成了人人轻视与耻笑的对象能够给人们一点“笑”的满足。

所以“笑”的本身含有孔乙己的深刻的寂寞和悲哀,反映了他在鲁镇的微不足道的地位和人们对他的侮蔑,也暗示了他悲剧性的一生:科场失意、穷困潦倒、受尽欺辱、悲惨死去。而他越是在现实生活中屡次碰壁,越是受到人们的取笑和嘲弄,就越是渴望在“高人一等”的幻想中得到心理支撑与平衡。

这其实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孔乙己那“高人一等”的幻想越是沉迷于此就越可能丧失对社会与生活的抗争能力,越容易被抛入社会的最底层,但那“高人一等”的“精神胜利法”又恰恰是孔乙己们惟一的心灵避难所。这十七个字是对孔乙己这个矛盾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高度的形象的概括。

他向往科举,虽然连半个秀才也没捞上,又贫穷如洗,可是向上爬的思想依然没有丧失。他认为读书人高人一等,就自命清高,摆出一副读书人的臭架子,不会营生,也不屑与劳动者为伍。

这就形成了他的独特性格:迂腐麻木,屈辱懦弱,好喝懒做。 孔乙己贫困潦倒却又想保持读书人的架势,善良而又无能,可怜而又可气,是一个时代的落伍者和封建科举制的牺牲品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总是满口之乎者也。

他身材高大,受人注目,因为他原是读过书的人,只是在连半个秀才捞不到后,才沦落潦倒,以致偷东西被人打断腿。最后出现,断了腿,爬着走路,柜台里的人都看不见他,那是象征他已被践踏、潦倒卑下了。

他的破烂长衫是他忘记不了读书人、君子高尚身份的内在意识的标志。他有高大身材(有力气)可以劳动,中了旧思想的毒素,使他被上下阶层的人所践踏。

孔乙己“脸上皱纹间时常夹着些伤痕”,这些新旧的疤痕又包涵着多少社会的残酷,及他自己好吃懒做的性格。 当孔乙己出现时,更被一群孩子包围住,“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

这座雕像刻上他和孩子们。这表示在他迂腐的思想之内,还有一颗善良和恳切的心。

他在咸亨酒店,品行比别人都好,老实,从不拖欠。他的叹息,除了因为了解到自己的卑下,成为众人轻视、嘲笑、欺凌、侮辱的对象,也悲叹年青一代居然也参加进入以他人的耻辱和痛苦为快乐的群众队伍。

他原来觉得成人社会的冷酷与无情,才转向小孩求取安慰,、“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你读过书吗?”“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么写的?” “不能写吧?……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

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 “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

“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温一碗酒。”

“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

“不要取笑!” “跌断,跌、跌……”这11句话里有孔乙己的自持与辛酸,有他的卑微与良善,有他的性格与神情,有他的每况愈下的沉沦。这11句话,句句是人物的灵魂的自白……孔乙己没有官职和经济地位,只是作为一个一文不名的读书人而置身于人们面前,这样,他头脑中确实储存的知识的权威性也就受到了质疑。

孔乙己头脑中储存的知识不具备任何权威,这一无情的现实铸成了不得不站着喝酒的孔乙己的“寂寞” 在孔乙己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千百年来无数堕落文人的共性:死啃书本,迷于科举,动辄满口孔孟经典,实则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自命不凡而清高不已,只能过着苟且偷生的生活。孔乙己与《儒林外史》中“中举发疯”的范进,何其相似乃尔!当然,孔乙己本身具备其独特而鲜明的个性:他自负清高而不歧视小孩,偶事偷窃而不拖欠酒钱,与人争辩常露屈辱懦弱,落魄潦倒仍旧好喝懒做,站着喝酒依然穿着长衫,生活无着还不忘上爬,有几文钱便傲慢不已,被打折腿还否认原因。

如果说“疯”是范进的独特个性,那么“迂”便是孔乙己的独特个性。与范进一样,孔乙己是封建社会儒林画廊中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其悲剧性格是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造成的。

2.毕业论文:论鲁迅小说中的改造国民性思想

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使用的笔名。 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破落的大家庭里。绍兴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传统的地方,保留有众多的名胜,如古代治水英雄夏禹的陵墓,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留下的遗迹,近代反清女杰秋瑾从容就义的轩亭口,等等。民间还有各式各样的戏剧演出和传说故事。乡亲们最津津乐道的是两个“鬼”:一个是“带复仇性的,比别的一切鬼魂更美,更强的鬼魂”——女吊;另一个是腰束草绳,脚穿草鞋,手捏芭蕉扇,富有同情心的“无常”。乡土传统与民间文化,深深地影响着鲁迅的一生。 鲁迅从小就表现出活泼的性格。因为外祖母家在农村,鲁迅也就有了一批农民小朋友,一起在朦胧的月色下,划着白色的小航船,赶去看戏;回家的路上,肚子饿了,就“偷”自家地里的豆煮了吃。鲁迅还在叫做“百草园”的后园里,发现了大自然的无穷趣味: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蟋蟀弹琴,油蛉低唱;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的何首乌;人首蛇身的“美女蛇”的传说……正是这样自由的童年生活,开发与培养了未来作家鲁迅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6岁时鲁迅告别了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拜本城中极方正、极有学问的寿镜吾老先生为师,一直读到17岁。在这里,他熟读了儒家的经典,又在课余广泛阅读了儒家之外的各种杂书:小说,野史,笔记……不仅关注历史、人事,也注意观察自然。这样开拓了鲁迅广阔的精神空间,为鲁迅以后思想与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宽广深厚的知识基础。 鲁迅的童年也有阴影:13岁那年,祖父因故入狱,不得不随着全家到亲戚家避难;以后父亲病重,家庭生活也从小康陷入困顿。作为长子的鲁迅,不得不经常出入于当铺与药店,在周围人的歧视与侮辱中,感受社会的冷酷与势利。父亲最后因庸医的延误而过早离世,更给少年鲁迅以很深的刺激,他由此开始了对中国社会、文化、人世与人心的思考。

3.关于鲁迅的论文 5000字

伴随着鲁迅先生的作品,一同凝望逝去的历史,解读上个世纪中国最忧患的灵魂,同时在成长中,不断剖析自我个体的生命存在,这已是我们见证深刻的必修课,而且势必仍将持续下去,成为我们灵魂深处不可磨灭的永恒。有人说:鲁迅是一个难以表述的存在,走进他的内心深处,是相当困难的,鲁迅思想的深刻性和复杂性,使得后人在接近的时候,常常会陷入表述的尴尬。但对于我们而言,从学者抑或评论家的角度去品味、体会,实在是被置入另一种无地的尴尬中,我只能记下那些在我的成长中慢慢风化却又自信弥坚的感想,来告慰先生的伟大,以及见证一些……

田园牧歌中的现实主义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最早时读到的先生的作品,幽默、诙谐、妙趣横生,那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黄蜂、叫天子以及人形的何首乌,还有长妈妈讲的有关赤练蛇、美女蛇的故事,都曾引起儿时最远最深的遐想,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恰似那时的心境。文章天成,如同园中的草木,枝叶繁茂,尽皆奇花异草,随手摘取。这种以孩童的眼光来观察事物,使之形成一种张力,令人目不暇接。《故乡》里的闰土是经常盼望突然来临的远客,带着故乡的趣事,捕鸟、拾贝壳、守西瓜地,以及如歌吟般的“一轮金黄的圆月”所照亮的美丽的世界。还有《社戏》,那么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兀自划了船去看戏,“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散发出来的清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依稀见望的山庄,和咿咿呀呀地旦角的哼唱,归来时偷煮豆的欢晌,都成为我们回忆中的美景。

鲁迅以他特有的细腻的笔触为许多年后中国的孩子勾勒了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童年图景,却以自我的孤独实践、审识了所谓的原乡情调,这种怀旧中隐藏的对现实的思考是更为深刻的历史使命感与生命剖析,这是我很久以后再读先生作品的体会,继而颠覆了置于一个时期和年龄的思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是之中少有的童话般的文字,也使之成为儿童教育中的经典读物。百草园中的草木鸟兽、三味书屋里的摇头晃脑,都以一种幽默的笔调来调节给人的目不暇接的紧张感,这些都在文末“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的感慨中结束,给人一种回忆的阶段性与模糊感,带着无法挽回的忧伤继续行走,在回望与现实中,反而更突显了生命存在悲哀,这种悲哀正是鲁迅思想中有关“中间物”的体现,他是一个“感得全人间世,而同时领会天国之极乐和地狱之大苦恼”的博大的诗人,不承认历史发展,社会形态,他拒绝了永恒,否定了历史社会生命的“凝固”与“不朽”,制造了空前的现实感与孤立姿态,这种“中间”的论调使对于百草园、三味书屋的回忆与现实产生一种巨大的隔膜,把人置于虚无的境界,推向绝望的极致。

《呐喊》小说之一《故乡》将虚构作者与现实结合,令人不得不怀疑作者与小说人物的统一性,浓郁、强烈的抒情性,使这首“还乡诗”塑造了童话般的抒情世界。在所谓的“离去——归来——再离去”的建构模式中,田园牧歌的情感也在闰土的一声”老爷”中彻底破灭,“我”的再次离去与闰土的离去是相互见证与背离的。鲁迅是真正透彻了解农民的心灵的作家,这种隐含在文字中的对农民个体生命意识的描写正是于悄无声息中洞穿,而这又是于平静中对现实的毁灭性的认识,在人们被乡村美丽深深打动的同时,不得不直视现实。《故乡》比起古典文学构筑的童话世界更富于现代性,它是描写无暇的童话世界中被毁灭的悲哀,他“描写现实世界与童年经历的分裂对立,表现在现实世界中童年的纯粹而美丽的童话般世界的崩坏与堕落,以及那个为‘一轮金黄的圆月’所照亮的想象世界的歌吟般的追寻”,实际上是引导人们的目光投入更深沉与痛苦的现实。乡村是没有陌生人的世界,与《祝福》、《社戏》中的“我”一样,鲁迅却正是从一个陌生人的视角来发现、观察“陌生化”的“故乡”的,它是对现实的一种永恒的拯救,关照现实对立的想象,以田园牧歌的笔调上位于这种自己身处其间却又终是孤独的陌生,极其高超的寄托了自己的现实主义精神。这种现实主义,不同于直接的白描,正是童话般的想象世界加深了现实的深重性。“幻景”与”现实”混沌一片,从“离乡”到“作怀乡梦”,“我现在的故事”始终在“心理的回乡”与“现实的回乡”所构成的张力中展开,而且必然是一个“幻景”与”现实”相互剥离的过程,剥离的痛苦与“金黄的圆月”相映成辉,是折射后更为苦痛的现实。

中学语文课本里的《社戏》并非原文的全部,而这种删节或许正引导和规定了更多的人对小说原作的理解

4.求有关鲁迅的毕业论文

鲁迅的爱情与鲁迅的小说作者 【摘要】本文的创新点是将鲁迅与许广平的爱情分为相识、相恋和结婚三个阶段,并结合鲁迅在这三个阶段中的小说作品来分析鲁迅的小说创作。

笔者认为,鲁迅与许广平的爱情对鲁迅的小说创作而言,就像一把双刃剑,推动鲁迅的小说创作达到了最高峰,后来也是婚姻让鲁迅的小说创作失去了应有光芒。 【关键词】鲁迅;爱情;小说创作 鲁迅研究一直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永久课题,从宏观到微观,由内到外,中国文坛已经形成了一门“鲁学”。

其中,鲁迅的小说研究更是经久不衰。80年代以来,对鲁迅爱情的研究也逐渐丰富起来,但是将鲁迅的爱情与他的小说创作结合起来的研究还不多。

笔者将鲁迅的爱情分为相识、相恋和结婚三个阶段。并分别结合这三个时期的作品来研究,试图分析鲁迅的爱情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

从1918年发表的小说开始到逝世,鲁迅笔耕不辍,硕果累累,作品风格迥异。笔者在本文中主要是讨论爱情生活(即在1925年3月到1927年10月与许广平共同生活这段时间)对鲁迅创作的影响。

从爱情的影响来看鲁迅的创作,可分为恋爱前的创作(1918年5月—1925年);恋爱中的创作(1925年—1927年十月);共同生活后的创作(1927年10月到逝世)在鲁迅生命的最后十年,许广平闯入了他的生活。从此,与许的二人生活冲撞着鲁迅独自生活的孤独和苦闷。

其创作抛物线也较明显。为了便于阐述,笔者将鲁迅恋爱前的创作称为苦闷的爆发,恋爱中为苦闷的沉淀,共同生活后为苦闷的转换。

一、孤独苦闷的爆发 和许广平相恋(1925年3月)以前,鲁迅主要表现在外倾上的苦闷彷徨期。小说创作中大部分题材都来自社会中、生活中。

鲁迅在1918年至1922年间创作的《呐喊》中的作品几乎都是反映的社会问题。1923年与周作人失和,鲁迅无比愤怒和痛心,生了几场大病加重了他心理上的苦闷。

鲁迅的心情进一步恶化,有寂寞、悲哀、愤激,甚至产生了不轻的颓唐、绝望情绪,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内心冲突和心态的不平衡倾向,进入了一个精神上难熬的“苦闷”期。这种苦闷正是文学的源。

二、孤独苦闷的沉淀 《野草》时期(1924—1926)是鲁迅文学创作之丰收期,主要起点于1925年,各类题材的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度。对于鲁迅来说,1925年是他人生轨迹发生转变的一年。

爱情赋予鲁迅特别的鼓舞力量是主要原因之一。为了便于阐述,笔者将鲁迅与许的交往到二人共同生活分为前期感情的复杂和后期的整合。

1、前期感情的复杂(1925年—1926年) 这一段时间的创作中,鲁迅内心的复杂、苦闷和痛苦以及自己内倾向的精深剖析将他的艺术思维推向了又一顶峰。《高老夫子》(1925.5.1)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反讽,也是对自己生活前途的思索。

小说《孤独者》(1925.10.17)简直就是其本身的一个范本,一种渴望。《伤逝》(1925.10.21)是鲁迅的艺术创作中唯一一篇以男女恋情为线索的小说,其中涓生的痛苦也是作者的担忧。

小说《弟兄》也是述说自己的亲情中的困惑。如果说鲁迅在走进爱情生活之前是用客观的审判的眼光在注视着身边的人和事,1925年以后则是转向自我内心的思索。

《彷徨》收集了1924到1925年间写成的11篇小说,就总体而言,这一集子比《呐喊》好,因为个人的喜怒哀乐在此已经净化。与许广平的这份爱情在这一时期使鲁迅复杂的感情更丰富,使鲁迅的文学创作达到了他生命的最高峰。

2、后期的整合沉淀(1926年—1927年) 正式与许广平恋爱后,虽然时不时有一份不敢爱的自卑,但有了许的主动积极的鼓励支持,鲁一方面把对自我厌恶与自我愤恨的情绪沉淀下来,一方面重拾信心,充满战斗的快感和激情,《这样的战士》是他这种情绪的宣言。1926年9月,鲁迅和许一起南下,许到广州,鲁迅到厦门。

鲁迅在这里过着孤岛般的生活,与许的通信给了他一份心灵的宁静。他一边潜心做学问,一边写一些回忆散文。

散文集《朝花夕拾》是人生经历和各种感情及其复杂情绪的整合。但遗憾的是,鲁迅并没有将这份孤独和复杂的感情升华,他放弃了追寻那份若有若无的超越,他选择了一种解脱的方式。

与《孤独者》中申飞冲出沉重,轻松上路的选择有着惊人的相似。到年底,鲁迅决定要真诚地面对许广平,打算到广州去。

他抛弃了黑暗苦闷的纠缠,迈向自己制造的明朗的方向。这以后鲁迅就只在这年的10月写了《铸剑》及12月的《奔月》两篇小说,后编入《故事新编》。

很可惜的是鲁迅把自己的复杂的情绪从小说中收放到自己的心底去了,从此再也没有创作出《呐喊》《彷徨》这样的世界经典性的文学作品了。 三、孤独苦闷的转换 从这一年的作品可以看的出来,1926年之后,除了几篇《故事新编》,他几乎都转向了杂文创作。

当然,鲁迅的创作是复杂的,从不同时期和不同角度都有不同的阐释。 从文体的角度来看,鲁迅的创作分为两类。

一类是作为纯文学的小说、诗歌、散文,一类是杂文学范畴的杂文。前者是以艺术思维为“图”,而逻辑思维为“底”,建立一种“图—底”关系;在此,逻辑思维以潜在的、直觉的形式与艺术思维相渗透。

后者则以逻辑思维为“图。

5.关于鲁迅作品的论文

一、科学评价鲁迅作品中的历史名人 鲁迅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而混乱的时代,各种政治和文艺思潮风起云涌,有正确的,有错误的,因而也就有了激烈的论争。

鲁迅在他的作品中,对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和凶残本质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抨击,对论敌进行了有力的挖苦和讽刺。几十年潮起潮落,斗转星移。

今天的我们,恐怕应该要用新的眼光来评价鲁迅的论敌即鲁迅作品中的一些名人了。 比如,鲁迅论敌中的最后一位作古者梁实秋,他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很有影响的一个散文家、学者。

1949 年移居台湾后,长期执教于台湾师大,在教学、创作、翻译等方面颇为勤奋。其散文隽永简洁,堪称大家;学术研究上很有造诣;翻译上贡献卓著。

《记念刘和珍君》中被鲁迅指责过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杨荫榆,1925年8月被免职后,南下无锡,在家乡继续致力于教育事业。1938年,日军侵入苏南,烧杀掠淫,无恶不作。

杨精通日语,一旦见此,怒詈日军,尽力保护妇女,终被日军秘密枪杀。杨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敬业精神可嘉;以一弱女子而慷慨捐躯,民族气节可敬!《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提及到的“反面人物”章士钊,早年是反对满清的激进派;“五四”运动前后,资助过到欧洲求学的留学生。

1949年,作为国民党的代表参加和平谈判,因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遂留北平。此后,作为爱国民主人士,曾多次为国仗义执言,直至上书毛泽东主席。

此外,林语堂、胡适、周作人、陈源(陈西滢)等,现在出版了他们的许多著作,也有许多介绍他们的文章,有的还对他们给予很高的评价。 我们在教学鲁迅作品,涉及有关历史名人时,就不能不引导学生去科学地评价他们,回避是不可取的,随意处理也不行。

我们对这些历史名人,既不能低评,也不能高估。要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既要考虑他们的政治态度、思想认识,又要考虑他们的文学创作、学术研究,全面评价他们的功过是非。

同时,我们应当向学生讲明这样几点。1、对一个人盖棺论定,是后人的事;鲁迅没有,也不可能对他的论敌作出全面的评价。

2、鲁迅一生,从未与强权结盟,他对他的论敌的批评,无法律效力,也无行政措施,对对方不构成人身伤害。3、最重要的一点,鲁迅与他们的论争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如林语堂,鲁迅与之交往较多。鲁迅撰写《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的直接原因,确实就在于林的《插论语丝的文体——稳健、骂人、及费厄泼赖》一文。

在该文中,林认为“对于失败者不应再施攻击”,主张“费厄泼赖”。在大革命高潮中,这样的观点显然是不当的。

于是鲁迅撰文加以批评。在鲁迅的批评和“三·一八”事实的教育下,林很快认识自己的错误,积极参加了“学生的示威运动,用旗杆和砖石与警察相斗”(《林语堂自传》),并成了《语丝》全盛时代“打狗”的先锋。

1926年5 月,林离京去厦门,鲁迅为他饯行,并摄影留念。同年7 月,鲁迅接受林的邀请,到厦门大学任教。

鲁迅在厦大的一段生活中,受到林的悉心照顾。可见他们的情谊还是很深的。

至于后来他们的分手,是另外的原因。从他们关系的疏密反复中,我们不难看出,鲁迅对某一论敌的批评,仅仅是限于某一个特定时期;离开这一个特定时期,鲁迅是不会批评这一个人的。

6.有关分析鲁迅作品的论文

<孔乙己》 孔乙己的悲惨命运既是整个社会环境逼迫的结果,也是他那可怜又可笑的个性特征所致:他“站着喝酒”已说明自己根本就没有资格像那些身穿长衫的阔绰者一样,踱进酒店去慢慢地“坐喝”,只能与“短衣帮”为伍;但他却始终不肯脱下那件又脏又破的“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的长衫,说明他是多么迷恋于自己头脑中虚幻的“高人一等”的身份。

他那“满口之乎者也”的说话方式,那“窃书不能算偷”的歪理谬论,那见缝插针地向“我”卖弄“学识”的沉醉神态,都足以显示出他对自己读书人“身份”近乎疯狂般的固守与痴迷。而这一价值观念的形成对孔乙己来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几十年耳濡目染的教育,早已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渗入到孔乙己的心灵深处。

但孔乙己读了一辈子圣贤书连个秀才都没有考中,这就决定了他只能挣扎在社会的底层。 而长期为应试科举而埋头苦读的生活已使他手无缚鸡之力,不管孔乙己本人是否意识到,他实际上连加入“短衣帮”的本钱与资格都已丧失,成了人人轻视与耻笑的对象能够给人们一点“笑”的满足。

所以“笑”的本身含有孔乙己的深刻的寂寞和悲哀,反映了他在鲁镇的微不足道的地位和人们对他的侮蔑,也暗示了他悲剧性的一生:科场失意、穷困潦倒、受尽欺辱、悲惨死去。而他越是在现实生活中屡次碰壁,越是受到人们的取笑和嘲弄,就越是渴望在“高人一等”的幻想中得到心理支撑与平衡。

这其实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孔乙己那“高人一等”的幻想越是沉迷于此就越可能丧失对社会与生活的抗争能力,越容易被抛入社会的最底层,但那“高人一等”的“精神胜利法”又恰恰是孔乙己们惟一的心灵避难所。这十七个字是对孔乙己这个矛盾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高度的形象的概括。

他向往科举,虽然连半个秀才也没捞上,又贫穷如洗,可是向上爬的思想依然没有丧失。他认为读书人高人一等,就自命清高,摆出一副读书人的臭架子,不会营生,也不屑与劳动者为伍。

这就形成了他的独特性格:迂腐麻木,屈辱懦弱,好喝懒做。 孔乙己贫困潦倒却又想保持读书人的架势,善良而又无能,可怜而又可气,是一个时代的落伍者和封建科举制的牺牲品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总是满口之乎者也。

他身材高大,受人注目,因为他原是读过书的人,只是在连半个秀才捞不到后,才沦落潦倒,以致偷东西被人打断腿。最后出现,断了腿,爬着走路,柜台里的人都看不见他,那是象征他已被践踏、潦倒卑下了。

他的破烂长衫是他忘记不了读书人、君子高尚身份的内在意识的标志。他有高大身材(有力气)可以劳动,中了旧思想的毒素,使他被上下阶层的人所践踏。

孔乙己“脸上皱纹间时常夹着些伤痕”,这些新旧的疤痕又包涵着多少社会的残酷,及他自己好吃懒做的性格。 当孔乙己出现时,更被一群孩子包围住,“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

这座雕像刻上他和孩子们。这表示在他迂腐的思想之内,还有一颗善良和恳切的心。

他在咸亨酒店,品行比别人都好,老实,从不拖欠。他的叹息,除了因为了解到自己的卑下,成为众人轻视、嘲笑、欺凌、侮辱的对象,也悲叹年青一代居然也参加进入以他人的耻辱和痛苦为快乐的群众队伍。

他原来觉得成人社会的冷酷与无情,才转向小孩求取安慰,、“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你读过书吗?”“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么写的?” “不能写吧?……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

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 “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

“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温一碗酒。”

“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

“不要取笑!” “跌断,跌、跌……”这11句话里有孔乙己的自持与辛酸,有他的卑微与良善,有他的性格与神情,有他的每况愈下的沉沦。这11句话,句句是人物的灵魂的自白……孔乙己没有官职和经济地位,只是作为一个一文不名的读书人而置身于人们面前,这样,他头脑中确实储存的知识的权威性也就受到了质疑。

孔乙己头脑中储存的知识不具备任何权威,这一无情的现实铸成了不得不站着喝酒的孔乙己的“寂寞” 在孔乙己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千百年来无数堕落文人的共性:死啃书本,迷于科举,动辄满口孔孟经典,实则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自命不凡而清高不已,只能过着苟且偷生的生活。孔乙己与《儒林外史》中“中举发疯”的范进,何其相似乃尔!当然,孔乙己本身具备其独特而鲜明的个性:他自负清高而不歧视小孩,偶事偷窃而不拖欠酒钱,与人争辩常露屈辱懦弱,落魄潦倒仍旧好喝懒做,站着喝酒依然穿着长衫,生活无着还不忘上爬,有几文钱便傲慢不已,被打折腿还否认原因。

如果说“疯”是范进的独特个性,那么“迂”便是孔乙己的独特个性。与范进一样,孔乙己是封建社会儒林画廊中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其悲剧性格是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造成的。

7.鲁迅的3000字论文

伴随着鲁迅先生的作品,一同凝望逝去的历史,解读上个世纪中国最忧患的灵魂,同时在成长中,不断剖析自我个体的生命存在,这已是我们见证深刻的必修课,而且势必仍将持续下去,成为我们灵魂深处不可磨灭的永恒。

有人说:鲁迅是一个难以表述的存在,走进他的内心深处,是相当困难的,鲁迅思想的深刻性和复杂性,使得后人在接近的时候,常常会陷入表述的尴尬。但对于我们而言,从学者抑或评论家的角度去品味、体会,实在是被置入另一种无地的尴尬中,我只能记下那些在我的成长中慢慢风化却又自信弥坚的感想,来告慰先生的伟大,以及见证一些…… 田园牧歌中的现实主义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最早时读到的先生的作品,幽默、诙谐、妙趣横生,那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黄蜂、叫天子以及人形的何首乌,还有长妈妈讲的有关赤练蛇、美女蛇的故事,都曾引起儿时最远最深的遐想,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恰似那时的心境。

文章天成,如同园中的草木,枝叶繁茂,尽皆奇花异草,随手摘取。这种以孩童的眼光来观察事物,使之形成一种张力,令人目不暇接。

《故乡》里的闰土是经常盼望突然来临的远客,带着故乡的趣事,捕鸟、拾贝壳、守西瓜地,以及如歌吟般的“一轮金黄的圆月”所照亮的美丽的世界。还有《社戏》,那么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兀自划了船去看戏,“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散发出来的清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依稀见望的山庄,和咿咿呀呀地旦角的哼唱,归来时偷煮豆的欢晌,都成为我们回忆中的美景。

鲁迅以他特有的细腻的笔触为许多年后中国的孩子勾勒了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童年图景,却以自我的孤独实践、审识了所谓的原乡情调,这种怀旧中隐藏的对现实的思考是更为深刻的历史使命感与生命剖析,这是我很久以后再读先生作品的体会,继而颠覆了置于一个时期和年龄的思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是之中少有的童话般的文字,也使之成为儿童教育中的经典读物。

百草园中的草木鸟兽、三味书屋里的摇头晃脑,都以一种幽默的笔调来调节给人的目不暇接的紧张感,这些都在文末“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的感慨中结束,给人一种回忆的阶段性与模糊感,带着无法挽回的忧伤继续行走,在回望与现实中,反而更突显了生命存在悲哀,这种悲哀正是鲁迅思想中有关“中间物”的体现,他是一个“感得全人间世,而同时领会天国之极乐和地狱之大苦恼”的博大的诗人,不承认历史发展,社会形态,他拒绝了永恒,否定了历史社会生命的“凝固”与“不朽”,制造了空前的现实感与孤立姿态,这种“中间”的论调使对于百草园、三味书屋的回忆与现实产生一种巨大的隔膜,把人置于虚无的境界,推向绝望的极致。 《呐喊》小说之一《故乡》将虚构作者与现实结合,令人不得不怀疑作者与小说人物的统一性,浓郁、强烈的抒情性,使这首“还乡诗”塑造了童话般的抒情世界。

在所谓的“离去——归来——再离去”的建构模式中,田园牧歌的情感也在闰土的一声”老爷”中彻底破灭,“我”的再次离去与闰土的离去是相互见证与背离的。鲁迅是真正透彻了解农民的心灵的作家,这种隐含在文字中的对农民个体生命意识的描写正是于悄无声息中洞穿,而这又是于平静中对现实的毁灭性的认识,在人们被乡村美丽深深打动的同时,不得不直视现实。

《故乡》比起古典文学构筑的童话世界更富于现代性,它是描写无暇的童话世界中被毁灭的悲哀,他“描写现实世界与童年经历的分裂对立,表现在现实世界中童年的纯粹而美丽的童话般世界的崩坏与堕落,以及那个为‘一轮金黄的圆月’所照亮的想象世界的歌吟般的追寻”,实际上是引导人们的目光投入更深沉与痛苦的现实。乡村是没有陌生人的世界,与《祝福》、《社戏》中的“我”一样,鲁迅却正是从一个陌生人的视角来发现、观察“陌生化”的“故乡”的,它是对现实的一种永恒的拯救,关照现实对立的想象,以田园牧歌的笔调上位于这种自己身处其间却又终是孤独的陌生,极其高超的寄托了自己的现实主义精神。

这种现实主义,不同于直接的白描,正是童话般的想象世界加深了现实的深重性。“幻景”与”现实”混沌一片,从“离乡”到“作怀乡梦”,“我现在的故事”始终在“心理的回乡”与“现实的回乡”所构成的张力中展开,而且必然是一个“幻景”与”现实”相互剥离的过程,剥离的痛苦与“金黄的圆月”相映成辉,是折射后更为苦痛的现实。

中学语文课本里的《社戏》并非原文的全部,而这种删节或许正引导和规定了更多的人对小说原作的理解,它在我们的记忆中展现的只是一幅精妙绝伦的江南小镇风物图,秀美的景致、豆麦的清香、淳朴的民俗以及一大群天真质朴的孩子,足以让人产生某种幻觉。但一联系前文“我”两次看京戏的情景,就完全不是一种印象了。

戏院里“咚咚惶惶之灾”,由板凳“联想到私刑拷打的工具”,带着这些小说前半部分留下的奇特而沉重的印象来重读我们早已读熟的文章,不得不有新的感觉感受,新的发现及新的眼光。再回忆鲁迅写在赵庄的看戏,竟至于如此的烦闷,其意并不在“戏”。

8.关于鲁迅的论文,3000字,六年级,不是毕业论文那

3000字?你们老师太夸张了吧!!

关于鲁迅

《呐喊》读后感

——自然的身影

《呐喊》是鲁迅先生自《狂人日记》后的第二本经典小说集,它是中国的名著。同样也是世界的名著,这本书中有些文章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例如有《故乡》,《药》,《孔乙己》等等鲁迅先生的名作。

在《藤野先生》中鲁迅先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在日本的首都东京留学时,看到和听到当时中国人民的麻木不仁从而使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意识苏醒,医学也只是治标不治本。因此他弃医从文,从此投身文学的知识宝库中。

鲁迅先生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八个字来概括了那时的中国人民,以及对于他们的怜惜和悲伤。

《孔乙己》中那个因为家境贫困好吃懒做,无所事事,社会层次低而又向往社会上流阶级的生活的孔乙己,从孔乙己在澡堂是人们取笑的话题,在生活中他常常以偷为职业,在最后因为偷了有钱人的书后被打折了腿,最后还是默默地离开了人世。

《故乡》中那个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豆腐西施”,还有和剧中主人公从小玩在一起的那西瓜地上银项圈的小英雄闰土见到老爷时欢喜而又凄凉的神情,从而体现了当时人民的麻木,在受到封建势力压迫和打击下的情形,而《药》则更能够淋漓尽致地表现这一点。文中凶暴残酷的刽子手康大叔,因为小儿子小栓的痨病而拿出所有家档去买了个人血馒头的华老栓,和那些在茶店里议论纷纷的茶客,但是文中最不幸的就是因为革命而被处死,最后用自己的血作了人血馒头而牺牲的人,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康大叔的残酷,卑鄙,仗势欺人。华老栓的愚昧,迷信,麻木,茶客们的盲从和人与人之间的势利,夏瑜的英雄气概但是完全脱离群众的革命是无法成功的。

当然,在《呐喊》这本书中,像这样的文章还有许许多多,鲁迅先生写这些文章是为了让当时的中国人民看了以后,能够清醒过来。鲁迅先生用幽默而又带有讽刺意味的语言,愤怒而又带有鼓励的语气,激励着当时半梦半醒的中国人,用带有指责和批评的语言,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表现了鲁迅先生急切的希望沉睡中的巨龙——中国,早日苏醒,重整我中华雄威!

鲁迅小说的毕业论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鲁迅小说的毕业论文

资讯

绿色食品的毕业论文

阅读(8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绿色食品的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有关绿色食品与健康1000字论文,关于食品安全的论文20002500字要求:围绕日常生活中的饮食习惯,求绿色食品的论文。绿色食品、生命与健康 绿色食品(中国)指无污染、安全、优质和有营养的食品。 为了

资讯

毕业论文范文百度文库

阅读(7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范文百度文库,内容包括论文格式范文,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的格式是什么。论文题目:要求准确、2113简练、醒目、新颖5261。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4102段落的简表。(1653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

资讯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阅读(8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中国人民大学硕士毕业论文,内容包括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前后有什么要做,中国人民大学硕士论文查重率是多少,考中国人大需要发表论文么。您好!以下是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的相关信息,你可以参考一下,具体问题也可以去咨询

资讯

护理毕业论文1000

阅读(7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护理毕业论文1000,内容包括护士论文怎么写,护士如何对待病人1000字论文,论文不少于1000字题目护理伦理道德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给你点资料,呵呵。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生死面前,或许每个人都会进行艰难的抉择。在关键时

资讯

毕业论文研究范围

阅读(8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研究范围,内容包括论文研究范围是什么毕业论文研究内容与框架怎么毕业论文研究内,论文的研究方向怎样填,毕业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特色是什么。原发布者:豆豆D双鱼如何选择论文的研究方向有好的研究方向,虽不一

资讯

单片机应用的毕业论文

阅读(7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单片机应用的毕业论文,内容包括单片机的毕业论文怎么写,单片机原理的参考文献,要写关于单片机的论文,请求帮助。毕业设计题目及要求 (2个)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电动机Y-△启动的设计 要求:1)控制器为单片机,电动机为三相异步电动机

资讯

开题报告与毕业论文的关系

阅读(9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开题报告与毕业论文的关系,内容包括开题报告跟毕业论文有什么关系,毕业论文和开题报告的区别,开题报告跟毕业论文是什么关系。开题报告是正式开始毕业论文工作前提交的,主要应包含以下内容: 对论文课题的前期调研进行总结(课

资讯

信用卡风险毕业论文

阅读(7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信用卡风险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求论文信用卡业务风险和防范的开题报告,我是会计专业的本科生请问我写的毕业论文题目是信用卡风险可以吗,毕业论文信用卡的风险控制与管理。摘要:信用卡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支付工具,其本身带有一定

资讯

solidworks毕业论文

阅读(8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solidworks毕业论文,内容包括基于Solidworks钻床夹具设计毕业论文总结怎么写,浅析SolidWorks软件三维动态仿真设计的方法及应用,大四了要写毕业论文,要求cad,solidworks等等制图软。先给你发点类似的看看,满意的话加分,给你

资讯

关于食品的毕业论文题目

阅读(9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食品的毕业论文题目,内容包括求关于食品方面的论文题目范围小些,提供些有关食品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求一篇2000字的食品安全论文。http://www.zlunwen.com/science/colligate/47959.htm http://www.zlunwe

资讯

排队论毕业论文

阅读(7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排队论毕业论文,内容包括物流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应该怎样写,能给我一篇物流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吗,求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看一下这个可能对你有帮助 Xxxx大学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开 题 报 告 论文题目:排队论

资讯

管理沟通毕业论文

阅读(8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管理沟通毕业论文,内容包括管理沟通论文5000字,有关沟通与管理的论文,我要写一篇2000字左右的论文,论文名是“沟,关于管理沟通的论文。关于企业管理有效沟通的探讨 【摘 要】沟通体制是企业管理体系的神经系统,正确了解沟通

资讯

饥饿营销毕业论文

阅读(8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饥饿营销毕业论文,内容包括“饥饿营销以小米手机为例”这个论文怎么写啊求发大纲,还有解决对策不要小米手机的问题就要小米饥饿营销的问题写论,我来分析华为为什么要饥饿营销。饥饿营销策略的实施企业应该注意以下两点:饥饿

资讯

酒店服务质量毕业论文

阅读(8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酒店服务质量毕业论文,内容包括酒店服务质量方面的论文,如何提供酒店员工服务质量毕业论文,怎么写如何提高酒店服务质量的论文。体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高星级酒店 对客服务体系 服务质量 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剧,

资讯

绿色食品的毕业论文

阅读(8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绿色食品的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有关绿色食品与健康1000字论文,关于食品安全的论文20002500字要求:围绕日常生活中的饮食习惯,求绿色食品的论文。绿色食品、生命与健康 绿色食品(中国)指无污染、安全、优质和有营养的食品。 为了

资讯

毕业论文范文百度文库

阅读(7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范文百度文库,内容包括论文格式范文,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的格式是什么。论文题目:要求准确、2113简练、醒目、新颖5261。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4102段落的简表。(1653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

资讯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阅读(8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中国人民大学硕士毕业论文,内容包括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前后有什么要做,中国人民大学硕士论文查重率是多少,考中国人大需要发表论文么。您好!以下是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的相关信息,你可以参考一下,具体问题也可以去咨询

资讯

护理毕业论文1000

阅读(7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护理毕业论文1000,内容包括护士论文怎么写,护士如何对待病人1000字论文,论文不少于1000字题目护理伦理道德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给你点资料,呵呵。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生死面前,或许每个人都会进行艰难的抉择。在关键时

资讯

毕业论文研究范围

阅读(8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研究范围,内容包括论文研究范围是什么毕业论文研究内容与框架怎么毕业论文研究内,论文的研究方向怎样填,毕业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特色是什么。原发布者:豆豆D双鱼如何选择论文的研究方向有好的研究方向,虽不一

资讯

单片机应用的毕业论文

阅读(7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单片机应用的毕业论文,内容包括单片机的毕业论文怎么写,单片机原理的参考文献,要写关于单片机的论文,请求帮助。毕业设计题目及要求 (2个)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电动机Y-△启动的设计 要求:1)控制器为单片机,电动机为三相异步电动机

资讯

开题报告与毕业论文的关系

阅读(9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开题报告与毕业论文的关系,内容包括开题报告跟毕业论文有什么关系,毕业论文和开题报告的区别,开题报告跟毕业论文是什么关系。开题报告是正式开始毕业论文工作前提交的,主要应包含以下内容: 对论文课题的前期调研进行总结(课

资讯

西安财经学院毕业论文

阅读(7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西安财经学院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毕业设计答辩的时候老师问你的问题你回答不上来怎么办咧```有什么后,西南财经大学毕业论文公开答辩抽签,怎么创新本科是会计专业本科是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是有关。可以直接向导师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