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题目是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及影响的毕业论文
[1] 李莉,张峰. 中美文化差异[J]. 考试周刊. 2011(02) [2] 李莉,张峰.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J]. 山东电大学报. 2008(02) [3] 杨超美. 中美主流文化对比与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J]. 河南社会科学. 2001(05) [4] 谭杰.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因素[J].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07(05) [5] 郭雯静.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J].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4) [6] 檀祝平,孙杏林. 基于跨文化交际的英汉礼貌原则探析[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 [7] 黄玉英. 中西动物文化习俗差异研究[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9(03) [8] 王隽. 东西方文化差异论[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6) [9] 唐红芳. 价值论层面的中西文化差异[J]. 求索. 2008(02) [10] 侯晓舟. 了解文化差异,走出交际误区[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04)。
2.跨文化交际论文怎么写?
[1] TONY的论文分类法 唉唉,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势头很猛啊。
居然有这么多在校的本科生或研究生关注这一话题,无论是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还是毕业的需要。倒也是,学语言就是学文化,只要你学英语你就是在从事跨文化交际活动。
问题是你从事跨文化交际活动未必是在搞跨文化研究啊。哦,我也知道说这些没用。
于是乎我本着为英语学习者服务到底的态度,打算凭自己的经验为有此需要但却无所适从的朋友们专门写些指南类的东西,以不负这些朋友对我的信任。今天谈第一个相关问题,就是怎么写这方面的论文。
在写论文之前我们得先考虑一个相关问题,那就是: 你想写什么层次的论文?这可不是个小问题。它将决定着你写论文的整体思路与具体操作方法。
按照我国教育的特色哩,我做如下分类,你先对对号,然后再说。 [1] 经验“论文”:比如说你是一名教师,校里要开个教学经验交流会,你就可以按汉语的行文方式来写。
先盖个帽,说跨文化交际对教学这般这般重要,你在教学中啊从几个具体方面着手去体现这种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思想,结果哩,反响不错,取得了什么什么样的成绩,最后发表一下感想和畅想就成了。这样的论文实际上不叫论文,叫感想或者工作总结。
遗憾的是有许多人把这种感想也拿出来公开发表。换句话说,这第一种“论文” 是垃圾,这样的论文一出来,懂行的人就知道你跟本就不懂什么是科研,什么叫论文。
要想避免写出这种层次的论文,首先就要丰富自己的相关理论知识,知道国内外在这方面都有哪些研究,研究到了什么地步,还有哪些研究得不够得由你去研究等等。否则你就只能通篇用“我觉得”“我的经验表明”这样苍白的字眼来遮羞,或者用八荣八耻来凑字。
不知道我说明白没。 [2] 本科生毕业论文:这是网友们要求我给以帮助要求得最多的方面了,那我就好好说说。
首先,一句感慨:本科生能写出什么论文啊?哦,我不是瞧不起本科生噢,只是以事论事。记得三年前我在一个英语聊天室请教过几位海外华人朋友有关论文写作的问题,他们给我的第一句话也是这样:“研究生能写出什么论文啊?”由于我不是博士,所以我就只能厚着脸皮站在硕士的高度给各位提建议了。
好,现在我们来做双向思考:本科生写不出什么论文来。原因在于,这四年来不都是在学英语么,没谁给讲过怎么搞科研怎么写论文啊,就是讲了,不也没时间搞么,不是四级就是八级,再不就是口笔译证书、二外、考研等等,忙完了这些,不还得找找工作什么的啊?理由很充足,写不出来正常,写得好就不正常。
换个角度来思考:为什么本科生要设个毕业论文呢?简单啊,你已具备了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你的下一步发展必然要向某个专业化方向发展啊。毕业论文便是为你向专业化发展所做的一个铺垫性的工作,让你先了解一下专业化工作的基本程序。
嗯,这么一分析我估计你就会明白,学校对你的论文的期望值不高或者说不会是很高。至于怎么个写法,你得接着往下读,哈哈。
[3] 职称论文:本科毕业后,不管你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只要你要评职称,就得发表论文,省级的或者是国家级的。以教师系列论,助理讲师—讲师—副教授—教授这四个档对论文的要求也不一样。
不过,这样的论文是最好写的,国家级的要求有科研及论文写作真本事,在这里就不必谈了,你要是能写这类论文,就不会在这里读我的文章。而省级的论文哩,也很好写的。
这类论文啊,可以大致再细分为三类:(1)科研类(我要讲的便以它为导向),用真实的科研数据从事前沿性的研究,是真正的论文;(2)盗版类,盗取他人的科研成果为已所用(有的直接把文章拿过来换一下作者名就发,有的是从三篇同题论文中各取三分之一拼凑而成,有的则要辛苦点把外文译成汉语再标明为自己原创),这类论文大多瞒不过教授或专家的火眼金晴,但瞒一些校报编辑则游刃有余,其是也谈不上什么瞒,毕竟你所写的东西除了可以用于评职外,实际上没几个人会看的,版权问题自然也不用担心。(3)自修类,并不是很懂科研,但自学过一些论文写作方面的东西,也可以搞点儿研究或者说是编点儿研究,按照论文的格式来写,虽谈不上有什么学术价值,但至少是自己闭门造车写成的,也算是对得起良心。
所以说啊,搞懂了写作思路,权衡一下自己的实力,也就知道怎么去写这类论文了。我个人觉得这类论文最难写的地方不在其内容本身,而在于其严格的字数要求及各学报自成一体的格式要求。
对于这一类论文的质量问题,我有一条根深蒂固的主观评判标准,那就是给你钱发表的是优质论文,你付钱发表的是良、可、劣质论文。我知道这一标准是不正确的,但我坚持。
由此看来,我到目前为止所发表的全不是优质论文,但有优质译文,所以我觉得对我个人的发展而言,写论文不如搞翻译。 [4] 研究生论文:研究生论文之不同于本科生论文的地方在于它的正规化与专业化,至少也得由一年的时间来认真完成。
而它不同于科研类职称论文的地方则在于它缺少真正的科研支持。研究生就象是个书生,搞得多是纸上谈兵的事儿。
当然,受过。
3.跨文化交际论文怎么写?
唉唉,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势头很猛啊。
居然有这么多在校的本科生或研究生关注这一话题,无论是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还是毕业的需要。倒也是,学语言就是学文化,只要你学英语你就是在从事跨文化交际活动。
问题是你从事跨文化交际活动未必是在搞跨文化研究啊。哦,我也知道说这些没用。
于是乎我本着为英语学习者服务到底的态度,打算凭自己的经验为有此需要但却无所适从的朋友们专门写些指南类的东西,以不负这些朋友对我的信任。今天谈第一个相关问题,就是怎么写这方面的论文。
[1] 经验“论文”:比如说你是一名教师,校里要开个教学经验交流会,你就可以按汉语的行文方式来写。先盖个帽,说跨文化交际对教学这般这般重要,你在教学中啊从几个具体方面着手去体现这种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思想,结果哩,反响不错,取得了什么什么样的成绩,最后发表一下感想和畅想就成了。
这样的论文实际上不叫论文,叫感想或者工作总结。遗憾的是有许多人把这种感想也拿出来公开发表。
换句话说,这第一种“论文” 是垃圾,这样的论文一出来,懂行的人就知道你跟本就不懂什么是科研,什么叫论文。要想避免写出这种层次的论文,首先就要丰富自己的相关理论知识,知道国内外在这方面都有哪些研究,研究到了什么地步,还有哪些研究得不够得由你去研究等等。
否则你就只能通篇用“我觉得”“我的经验表明”这样苍白的字眼来遮羞,或者用八荣八耻来凑字。不知道我说明白没。
[2] 本科生毕业论文:这是网友们要求我给以帮助要求得最多的方面了,那我就好好说说。首先,一句感慨:本科生能写出什么论文啊?哦,我不是瞧不起本科生噢,只是以事论事。
记得三年前我在一个英语聊天室请教过几位海外华人朋友有关论文写作的问题,他们给我的第一句话也是这样:“研究生能写出什么论文啊?”由于我不是博士,所以我就只能厚着脸皮站在硕士的高度给各位提建议了。好,现在我们来做双向思考:本科生写不出什么论文来。
原因在于,这四年来不都是在学英语么,没谁给讲过怎么搞科研怎么写论文啊,就是讲了,不也没时间搞么,不是四级就是八级,再不就是口笔译证书、二外、考研等等,忙完了这些,不还得找找工作什么的啊?理由很充足,写不出来正常,写得好就不正常。换个角度来思考:为什么本科生要设个毕业论文呢?简单啊,你已具备了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你的下一步发展必然要向某个专业化方向发展啊。
毕业论文便是为你向专业化发展所做的一个铺垫性的工作,让你先了解一下专业化工作的基本程序。嗯,这么一分析我估计你就会明白,学校对你的论文的期望值不高或者说不会是很高。
至于怎么个写法,你得接着往下读,哈哈。[3] 职称论文:本科毕业后,不管你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只要你要评职称,就得发表论文,省级的或者是国家级的。
以教师系列论,助理讲师—讲师—副教授—教授这四个档对论文的要求也不一样。不过,这样的论文是最好写的,国家级的要求有科研及论文写作真本事,在这里就不必谈了,你要是能写这类论文,就不会在这里读我的文章。
而省级的论文哩,也很好写的。这类论文啊,可以大致再细分为三类:(1)科研类(我要讲的便以它为导向),用真实的科研数据从事前沿性的研究,是真正的论文;(2)盗版类,盗取他人的科研成果为已所用(有的直接把文章拿过来换一下作者名就发,有的是从三篇同题论文中各取三分之一拼凑而成,有的则要辛苦点把外文译成汉语再标明为自己原创),这类论文大多瞒不过教授或专家的火眼金晴,但瞒一些校报编辑则游刃有余,其是也谈不上什么瞒,毕竟你所写的东西除了可以用于评职外,实际上没几个人会看的,版权问题自然也不用担心。
(3)自修类,并不是很懂科研,但自学过一些论文写作方面的东西,也可以搞点儿研究或者说是编点儿研究,按照论文的格式来写,虽谈不上有什么学术价值,但至少是自己闭门造车写成的,也算是对得起良心。所以说啊,搞懂了写作思路,权衡一下自己的实力,也就知道怎么去写这类论文了。
我个人觉得这类论文最难写的地方不在其内容本身,而在于其严格的字数要求及各学报自成一体的格式要求。对于这一类论文的质量问题,我有一条根深蒂固的主观评判标准,那就是给你钱发表的是优质论文,你付钱发表的是良、可、劣质论文。
我知道这一标准是不正确的,但我坚持。由此看来,我到目前为止所发表的全不是优质论文,但有优质译文,所以我觉得对我个人的发展而言,写论文不如搞翻译。
[4] 研究生论文:研究生论文之不同于本科生论文的地方在于它的正规化与专业化,至少也得由一年的时间来认真完成。而它不同于科研类职称论文的地方则在于它缺少真正的科研支持。
研究生就象是个书生,搞得多是纸上谈兵的事儿。当然,受过名师指点的研究生另当别论,只可惜现在研究生与导师比例失调,想得到悉心的指点有点儿不切实际。
比较实际的做法啊,就是写二手论文,至于什么是二手论文,我在后面会详细提及。[5] 博士论文:没写过,无可奉告。
找到自己的位置了么?我喜欢写的是我的分类中的科研类职称论文,因。
4.明年毕业,毕业论文我选了跨文化交际方面的论文,可是现在还没有
《跨文化交际中的交往禁忌》,《独立学院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双层面视角浅析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问题与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交际的性别差异》,《日语的“暧昧性”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不利性》,《浅议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提高》,《跨文化交际中的影响因素》,《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文化差异探究》,《交际能力与跨文化交际》,《教师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意识的现状分析》。
以上是部分论文题目摘要,关于跨文化交际方面的论文很多,大部分是关于语言方面包括商务英语、英语教学、其他语种的词汇等。其次较多的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方面,再次便是文化差异方面了。如需相关已发表论文可代搜检并发至邮箱。
5.跨文化交际论文怎么写
唉唉,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势头很猛啊。
居然有这么多在校的本科生或研究生关注这一话题,无论是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还是毕业的需要。倒也是,学语言就是学文化,只要你学英语你就是在从事跨文化交际活动。
问题是你从事跨文化交际活动未必是在搞跨文化研究啊。哦,我也知道说这些没用。
于是乎我本着为英语学习者服务到底的态度,打算凭自己的经验为有此需要但却无所适从的朋友们专门写些指南类的东西,以不负这些朋友对我的信任。今天谈第一个相关问题,就是怎么写这方面的论文。
[1] 经验“论文”:比如说你是一名教师,校里要开个教学经验交流会,你就可以按汉语的行文方式来写。先盖个帽,说跨文化交际对教学这般这般重要,你在教学中啊从几个具体方面着手去体现这种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思想,结果哩,反响不错,取得了什么什么样的成绩,最后发表一下感想和畅想就成了。
这样的论文实际上不叫论文,叫感想或者工作总结。遗憾的是有许多人把这种感想也拿出来公开发表。
换句话说,这第一种“论文” 是垃圾,这样的论文一出来,懂行的人就知道你跟本就不懂什么是科研,什么叫论文。要想避免写出这种层次的论文,首先就要丰富自己的相关理论知识,知道国内外在这方面都有哪些研究,研究到了什么地步,还有哪些研究得不够得由你去研究等等。
否则你就只能通篇用“我觉得”“我的经验表明”这样苍白的字眼来遮羞,或者用八荣八耻来凑字。不知道我说明白没。
[2] 本科生毕业论文:这是网友们要求我给以帮助要求得最多的方面了,那我就好好说说。首先,一句感慨:本科生能写出什么论文啊?哦,我不是瞧不起本科生噢,只是以事论事。
记得三年前我在一个英语聊天室请教过几位海外华人朋友有关论文写作的问题,他们给我的第一句话也是这样:“研究生能写出什么论文啊?”由于我不是博士,所以我就只能厚着脸皮站在硕士的高度给各位提建议了。好,现在我们来做双向思考:本科生写不出什么论文来。
原因在于,这四年来不都是在学英语么,没谁给讲过怎么搞科研怎么写论文啊,就是讲了,不也没时间搞么,不是四级就是八级,再不就是口笔译证书、二外、考研等等,忙完了这些,不还得找找工作什么的啊?理由很充足,写不出来正常,写得好就不正常。换个角度来思考:为什么本科生要设个毕业论文呢?简单啊,你已具备了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你的下一步发展必然要向某个专业化方向发展啊。
毕业论文便是为你向专业化发展所做的一个铺垫性的工作,让你先了解一下专业化工作的基本程序。嗯,这么一分析我估计你就会明白,学校对你的论文的期望值不高或者说不会是很高。
至于怎么个写法,你得接着往下读,哈哈。[3] 职称论文:本科毕业后,不管你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只要你要评职称,就得发表论文,省级的或者是国家级的。
以教师系列论,助理讲师—讲师—副教授—教授这四个档对论文的要求也不一样。不过,这样的论文是最好写的,国家级的要求有科研及论文写作真本事,在这里就不必谈了,你要是能写这类论文,就不会在这里读我的文章。
而省级的论文哩,也很好写的。这类论文啊,可以大致再细分为三类:(1)科研类(我要讲的便以它为导向),用真实的科研数据从事前沿性的研究,是真正的论文;(2)盗版类,盗取他人的科研成果为已所用(有的直接把文章拿过来换一下作者名就发,有的是从三篇同题论文中各取三分之一拼凑而成,有的则要辛苦点把外文译成汉语再标明为自己原创),这类论文大多瞒不过教授或专家的火眼金晴,但瞒一些校报编辑则游刃有余,其是也谈不上什么瞒,毕竟你所写的东西除了可以用于评职外,实际上没几个人会看的,版权问题自然也不用担心。
(3)自修类,并不是很懂科研,但自学过一些论文写作方面的东西,也可以搞点儿研究或者说是编点儿研究,按照论文的格式来写,虽谈不上有什么学术价值,但至少是自己闭门造车写成的,也算是对得起良心。所以说啊,搞懂了写作思路,权衡一下自己的实力,也就知道怎么去写这类论文了。
我个人觉得这类论文最难写的地方不在其内容本身,而在于其严格的字数要求及各学报自成一体的格式要求。对于这一类论文的质量问题,我有一条根深蒂固的主观评判标准,那就是给你钱发表的是优质论文,你付钱发表的是良、可、劣质论文。
我知道这一标准是不正确的,但我坚持。由此看来,我到目前为止所发表的全不是优质论文,但有优质译文,所以我觉得对我个人的发展而言,写论文不如搞翻译。
[4] 研究生论文:研究生论文之不同于本科生论文的地方在于它的正规化与专业化,至少也得由一年的时间来认真完成。而它不同于科研类职称论文的地方则在于它缺少真正的科研支持。
研究生就象是个书生,搞得多是纸上谈兵的事儿。当然,受过名师指点的研究生另当别论,只可惜现在研究生与导师比例失调,想得到悉心的指点有点儿不切实际。
比较实际的做法啊,就是写二手论文,至于什么是二手论文,我在后面会详细提及。[5] 博士论文:没写过,无可奉告。
找到自己的位置了么?我喜欢写的是我的分类中的科研类职称论文,因此在。
6.跨文化交际论文
由于汉英文化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传统和风俗习惯,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语言习惯等都有很大的差别,许多日常行为在两种语言的交际活动中也存在明显的文化差异。
本文旨在通过对比分析汉英文化中褒奖行为的异同点及常见的语用失误,使大家进一步了解语言只有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及语境中被正确使用,才能体现出它们的交际价值,这对我们的日常交际、英语教学及语言研究有极大的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汉英文化差异 褒奖语及应答 语用失误 一、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个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它既反映文化,也受文化的影响。
语言使用除了受到结构规则,即语音、词汇、语法等的制约,还会受到使用规则的制约,这儿的使用规则即指语言所属的社会文化,社会文化决定语言使用是否得体。由于文化的迁移,外语学习者常常会将自己的文化模式套入新的语言文化中,而“文化既有其统一性、延续性和共有性,又有其差异性和变化性。”
(胡文仲,1985) 褒奖行为这种社会现象存在于每个社会群体,存在于各种不同的语言文化中,不同层面、不同程度地反映着人们的交际活动,它不仅可以缩短交际者之间的距离,而且可以联络感情,巩固和加强交际者之间的团结,起到社会润滑油的作用。美国语言学家Pomerantz指出,褒奖语是一种支撑性行为(supportive action),也是一种评价性行为(assessment action),也就是说,称赞语不仅有称赞的性质,也有评价的性质。
下面让我们来探讨一下汉英文化在褒奖这一言语行为上的相似点及文化差异,并对由此产生的语用失误作一分析,这样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在跨汉英文化交际时如何恰如其分地称赞对方并知道怎样对对方的称赞做出正确得体的语言回应,这对我们的日常交际、英语教学及语言研究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汉英文化中褒奖行为的相似点 1.注重礼貌待人 言语交际中所体现的礼貌程度,在一定意义上标志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在人际交往中,人们极为重视谦虚、恭敬的态度和礼貌的语言。 英语文化中也充分体现了对言语行为中礼貌原则的体现。
利奇(Leech ,1983)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语用学和人际交往中修辞的角度,对交际活动中的礼貌原则进行了新的归纳和分类,即由得体准则(tact maxim)、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赞誉准则(approbation maxim)、谦虚准则(modesty maxim)、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和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等六个准则构成。 后来的一些东西方学者相继从不同角度对言语交际中的礼貌现象进行了探讨,使礼貌成为语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礼貌原则反映到行为中,在称赞、感谢等表达上,汉语和英语存在着不少相似之处。如, (1) 你做的饭真好吃。
(2) Thank you for your help. 2. 提倡谦虚态度 一般认为谦虚是中国文化所具有的美德,但是,在英语文化中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在汉语的谦虚表达中,对于来自对方的称赞和评价,一般不采用全面赞同的应答,而采取“缩小规模”来表示同意的策略。
如, (1) 甲:你刚才唱歌唱得真好听。 乙:是吗?不过我觉得我没大放开。
(2) A: You have a nice one-room apartment. B: Yes. The rent is expensive. It is a burden. 说话人通过赞同、认可来称赞对方的行为,听话人通过谦虚、礼貌的态度来应答,从而创造出“和”的气氛,这是汉英语言在会话中的典型表现。褒奖行为带上了社交礼节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维持了人们之间的圆满关系。
3.讲究协调和谐 很多东方国家包括中国有史以来在社会结构上一直是家族式的,形成一种聚合模式,其特点是从众意识较强,不想突出个人,注重与他人“和为贵”。我们不难发现在学校里,有些说话讲究艺术性的老师批评学生时很讲策略,如你的文章写得很好,要是字再漂亮些就更棒了。
老师把批评书法和称赞文章结合起来,减弱了批评的味道,学生容易接受,对维护和谐的师生关系起到了良好作用。中国有以“和”为轴心的文化,中国人常常无意识地、微妙地运用这种“和”文化来相互理解,彼此达到和谐的关系。
英语国家大都是异族混居的国家,成为一种离散模式,其特征表现为相互疏远,讲究个体独处。不过,他们的社会也并非没有在“协调”上下功夫。
西方语言哲学家及语用学家格赖斯(Grice)在1968年就提出了会话所需要的四个协调原则:(1)说直话,不要说没有十分把握的话;(2)掌握信息数量,不要给予超出所需的信息;(3)说有关内容的话,不要离题;(4)说话要明快、简洁、条理清楚。这四个原则被认为是语言交际的一般会话原则。
三、汉英文化中褒奖行为的差异 1.褒奖方式的差异 一个美国学生和一个中国学生应邀去日本朋友家做客,虽然过后中国学生对美国学生说日本饭菜并不迎合他的口味,但在吃饭及做客后告别时,他却一直不停地在主人面前说饭菜如何地美味可口。美国学生觉得中国学生说了假话,让人听上去很虚伪。
他认为如果是自己的话,他会说一些感谢的话,但同时也会率直地指出饭菜不合口味。
7.求一篇600字跨文化交际论文
Politeness principle in communication different usages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world Abstract This essay primarily explores the politeness principle used in communication. As we all know, different people hold different views about politeness. Sometimes what the Chinese people considered to be polite may not be true according to western cultur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shed light on some of the important differences on politenes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The politeness principle is affected by different cultures. It can't be used universally. Politeness is a pragmatic phenomenon and exists in any language groups as a social situation and a universal situation. The universal feature of politeness principle is affected by register and culture. The politeness principle used in the western world is different from that in China. Because politeness principle was proposed in western historic background, to what degree it is useful in Chinese culture needs more research. In western world, politeness lays focus on interpersonal equality and cooperation. In China, politeness owns four primary elements: respectfulness, modesty, attitude and refinement. Key words: politeness, politeness principle, communication 交流中的礼貌法则 中西礼貌用语差异 这篇论文主要研究礼貌法则在交际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不同地域的人对礼貌的看法不同,有时候中国人认为是礼貌的而在西方人眼中却未必。此文旨在找出中西文化中存在的重要的礼仪差距。
一个地域的礼貌原则是受其文化影响,而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礼仪是一个团体现象且存在于任何一个同语言群体和社会阶层。
礼貌原则一个普遍的特征是受文化影响。西方礼貌原则的运用不同于中国是因为它的西方历史背景,在某种程度上是否有利于中国文化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在西方世界,礼貌建立在人与人平等和合作基础之上,在中国,礼貌有四大基本元素:尊重,谦逊,态度和文雅。 关键词:礼貌,礼貌原则,交流 Catalogue Abstract1 Key words1 Introduction2 The meaning of politeness2 The meaning of politeness principle and evaluation3 4. Different origins and usages of the politeness principle 6 4.1 Different origins of politeness principle 7 4.2 Politeness principle affected by different cultures7 4.2.1 Value concept system7 4.2.2 Thinking pattern8 4.2.3 Politeness principle used in the control of culture9 5. Conclusion13 Reference13 Introduction As an important pragmatics principle, the Politeness Principle has always been a focus of study over the past decades. People are animals of the society, and live in the communication sometimes what the Chinese people considered to be polite may not be true according to western cultur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shed light on some of the important differences on politenes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When people of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misunderstandings as well as conflicts come up. World surrounded by objects. Communication activities satisfy the practical needs----material transformation or message communication as well as the process suitable for the social rules. Communication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the smooth and successful relationship among human beings and it promotes human beings' development. Politeness is a universal phenomenon among all the social groups, but it is marked by different cultures. The politeness principle as well as language form is used differently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world. 到这里可以看看,参考资料:。
8.跨文化交际牵涉到哪洗语言学理论
首先对于交流的实质,你可以用到Jandt的理论,他把交流解释为一个流程。
具体说:资源(谈话人A)----编码(谈话人A)----信息发送(谈话人A)----平台----信息接受(谈话人B)---解码(谈话人B)----信息理解(谈话人B),然后通过同样的方式将反馈传达给谈话人A。 在这其中,平台(channel)会受到外界条件(noise)的影响,并影响双方理解的地方。
其中不同文化背景就是很重要的一个,对其影响的分析和比较,就是跨文化交流的基本原理。这大体也就是跨文化交流中从言语学方面可以加以解释的地方。
(个人意见) 平台,可以大体分为言语交流(verbal-communication)和非言语交流(non-verbal communication)。 在言语交流中,首先我觉得你要提到Hall(对不起不知道汉语叫什么)的高文化语境和低文化距镜的理论(high-low context),其主要是对比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中所含信息量和实际用到的言语量的关系。
比如中国人的交流中表达一个意思所用到的言语量就比欧美国家要少,中国和其他很多亚洲国家相似,更注重对语气,态度,和对言语背后潜台词的理解。而欧美侧更趋向于把所想表达的意思用很清楚的言语量表达出来,不太涉及潜台词。
这个理论还说明了很多问题,它在跨文化交流中很出名,你可以很容易找到。 其次,是Trompenaars对打断和插话(interruption and silence)的研究。
你可以通过搜索turn-takeing找到。它大体就是说谈话人A在发送自己的信息时,谈话人B什么时候进行反馈。
因为文化背景不同,所以其实际也不用。举个例子,对欧美国家的人,当A结束后,B随即开始,其中停顿会被理解为没听懂,或不重视。
而中国大体来说,当A结束后,B一般会稍作停顿,来显示对对方信息的思考,停顿不但不会被理解为不重视,相反还会被解读为对其谈话的重视。 但是拉丁人曾崇尚在A还没有结束时,B就开始。
其次对于非语言交流,Trompenaars的对言语表达的阴阳顿挫的理论(intonation)可以作为另一个解释。简单说亚洲人说话趋于平和,慢节奏,而欧美人侧趋于激昂,这就是中国人开会为什么会有人睡着的原因(一定程度上),南美人的足球解说你看过吧,如果你看过,对于他们的特点(快速,起伏大)就很容易理解了。
最后,Gibson或者Axtell对于眼神交流,身体语言,手势的研究可以作为另一个对非言语交流的解释。再举一个小例子,OK的手势在中国不就是3的意思吗,而在日本它表示钱,突尼斯表示我要杀了你,法国表示0,巴西表示let us have a sex(很有趣吧) 好了,就写这么多。
当然还有很多别的理论,因为我不是学言语学的,所以我不知道这些能不能严格的被认为是言语学理论,不过你可以借鉴一下,希望对你有帮助。 Good Lu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