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 关于 未来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的论文 500——1000字 十分感谢!
计算机技术发展趋势 21世纪是人类走向信息社会的世纪,是网络的时代,是超高速信息公路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并进入应用的年代。
那么在世纪之交的今天,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会有什么新的变化呢?本文将从以下十一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 1、芯片技术 从1971年微处理器问世后,计算机经历了4位机、8位机和16位机的时代,90年代初,出现了32位结构的微处理器计算系统,并将进入64位计算时代。
自从1991年MIPS公司的64位机R4000问世之后,已陆续有DEC公司的Alpha 21064、21066、21164和21264,HP公司的PA8000IBM/Motorola/Alpha的Power PC 620,Sun的Ultra-SPARC以及Intel公司的Merced等64位机出现。 2、并行处理技术 并行处理技术括:并行结构、并行算法、并行操作系统、并行语言及其编译系统。
另外,并行处理方式有多处理机体系结构、大规模并行处理系统、工作站群(包括工作站机群系统、网络工作站)。 目前,MP是指具有100个以下CPU的系统,MPP是指具有100个上以CPU的系统。
3、分布式客户/服务器模式 早期的集中式主机模式逐渐被客户/服务器模式所取代,如今已发展为基于Internet和Web技术的三层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服务器网络通信和应用平台的发展趋势如何,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服务器技术的发展趋势是由32位机向64位机过渡。
DEC已率先实现了这一过渡。预计,在1998--1999年各主要硬件厂商也将完成这一过渡,如HP、IBM、SGI等。
服务器的总体结构模式将由目前的UMA、NUMA和MPP等模式发展到利用高速交换设备把多个CPU、内存和I/O模块联接在一起的Crossbar Switches模式,从而将大大提高CPU、内存和I/O的通信带宽与互联能力以及服务器的处理能力,其配置更注重灵活性、可伸缩性和可靠性,而成为下一代高性能服务器。 存储设备也将向网络化发展,通过高速光纤通道与其存储交换设备通道联接在一起;存储设备将实现集中管理;存储设备的动态分布和分配使应用软件所需的存储容量变得十分灵活;网络化存储设备可实现网络连到哪里,存储设备也分布到哪里。
4、64位操作系统 目前有DEC的Digital Unix 4.0、Open VMS 7.0版(1996年)和SGI公司的Cluter IRIX 6.2版。在1998~2000年还将有Windows NT(64位)5.0版,SUN的Solaris将支持Intel的Merced 64位芯片,因而64位的Solaris将成为64位Unix的主流。
此外,SCO公司也宣布过支持64位OS。 2001-2005年64位计算系统将走向成熟。
DEC和SGI的64位Unix系统最为完善,包括64位计算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应用开发工具。DEC的64位技术处于明显的领先地位,不仅有64位芯片、操作系统、开发工具,还有8000多种应用软件正从32位向64位移植。
DEC的Alpha Server 8400、4100和2100已有相当多的用户。未来的5-10年中仍然是纵向技术市场集成,易于实现网络时代各档系统无缝联接的要求。
支持Unix/Windows NT集成软件环境,这是未来技术市场发展的大趋势。 5、千兆位网络 千兆位以太网很有吸引力,这主要是因为: 在不影响现有网络的情况下,可获得更高带宽。
千兆位以太网与以太网及快速以太网使用相同的变量长度帧格式。无须对网络进行其它改动便可使用千兆位以太网。
千兆位以太网是在老的以太网用户中安装的,因而总成本较低。千兆位以太网分为交换式、路由式和共享式多种解决方案。
所有的网络技术,包括IP交换技术和Layer交换技术,均与千兆位以太网全面兼容。 6、网络计算 企业管理,特别是经历了库存管理、物料需求计划(MRP)、制造资源计划(MRP-Ⅱ)等发展阶段,如今发展到了企业资源计划(ERP)。
企业在生产计划、物资需求、成本核算、营销管理、市场策略等方面的需求构成了企业计算。 在21世纪即将到来之际,世界各大硬件公司都提出了自己对未来的看法,诸如IBM的网络中心计算、SCO的Internet计算、Oracle的网络计算、Sybase的分布式计算、Intel的MMX计算、Microsoft的NT计算、DEC的Web计算、HP的可缩放优质服务器、Sun公司的Java计算等。
Sun早就提出了“网络就是计算机”的口号。总之,从世界IT发展趋势看,网络计算时代已经到来。
7、企业网络技术的发展 从80年代初开始,企业局域网经历了两个主要发展阶段,即共享主干网(如单一局域网、桥式局域网和路由局域网等)和交换主干网(如以太网、快速以太网、FDDI交换网、ATM交换网)。总的发展趋势是从共享式主干网向交换式主干网方向发展。
目前,企业网主要面临着以下问题: · 网络的规模越来越大,企业内部用户增多,信息量增大,处理模式也趋于复杂,因而对响应时间和运算精度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网络结构、通信介质和方式越来越复杂,既有广域通信和移动通信,也有局域通信,既有拨号低速通信介质,也有高速光纤介质。
Internet/Intranet的应用增加了对网络带宽的需求,特别是对多媒体通信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网上应用越来越多,这一切都对网络的带宽、速度、可靠性和灵活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虚拟网具有允许建立独立于物理位置的逻辑网、通过软件进行网络配置等功能,以及简化网络。
2.求计算机最新发展趋势 论文
最早的电子计算机远远不同于如今强有力的台式机。
它们的重量达到好几吨,可是仅能存储少量的数字和字母。这类首批计算机之一是约翰·莫奇利与约翰·埃克尔特领导的一群科学家在美国研制出来的。
他们在1942年-1946年间建造了该计算机,并给它取名为“ENIAC”(即电子数值积分计算机—译注)。 ENIAC的极小存储量意味着它很难使用。
另外它还非常不可靠,因为它装有约1.8万个电子管。这此电子管很容易过热,并且经常需要更换。
但那是一个开端。ENIAC能在0.2毫秒内算出两数之和,这意味着它1天能做的计算相当于人类一个数学家花1年时间所做的。
右图:第一台计算机非常难用。现代计算机被设计得如此简单,幼儿居然也能操作它们! 后来计算机的发展是从使它用起来更为方便着手的:存入了“程序”,或者说一系列告诉计算机做什么的指令;寻找到了增加计算机存储量的途径;加上了诸如键盘这样日器械,使所需数据的输入更为容易。
也许计算机的突飞猛进是与晶体管在1947年发明出来分不开的。这项发明为电子管提供了较小的替代物,它是一种会变热的东西。
很快,计算机变得更小、更可靠。现代“信息时代”真正开始了! 左图:约翰·莫奇利在操作ENIAC,必须输入的数字使用了几百个标度盘。
与今天的键盘相比,这些处理是费力的,但那时却具有革命性。 19世纪时,英国发明家查尔斯·巴贝奇曾得到洛夫莱斯伯爵夫人埃达(变以埃达·奥古斯塔而出名)的协助,设计了一部巨大的机械“计算发动机”。
它满是控制杆和嵌齿轮。有些人把这部机器看作第一台计算机。
3.浅谈计算机的发展论文
浅谈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的几十年的发展,一方面,计算机硬件不断随之更新和进步,另一方面,计算机软件的发展更加迅猛和日新月异,其更新的速度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计算机的硬件环境则提供了计算机软件技术进一步更新和发展的基础和平台,硬件技术更新周期的速度也在越来越快,尤其是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以及其在各个工程领域内的广泛应用,也己经促使整个社会进入了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崭新计算机时代。
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的使用,从应用的广泛程度来讲,计算机技术己经渗透到整个国民经济和人类进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并且越来越多地进入了普通的人类家庭;从应用的深入程度来讲,计算机技术己不仅仅是最初的一种具有单纯计算功能的使用工具,它已经被人脑的智力进行了深度的扩充和延伸,如,在数据的网络通信和远程的经济管理,以及一个国家的工农业生产、用作医疗的诊断以及文化教育等诸多事业中越来越占据着无可替代的地位,而计算机软件的发展成为实现计算机技术在工程领域应用的基本要素,计算机在各个工程领域的发展,则需要计算机软件的发展,并提供强大的动力。
计算机软件的发展 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两个重要阶段:一是上世纪50- 70年代,个人计算机即PC机的诞生和广泛应用,由于个人计算机本身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等许多的优点,而功能由急需变得越来越强大,则其软件的供应成为了不可逾越的难题,促使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FORTRAN等的诞生,另外还有批处理系统和分时操作系统的加盟;二是自上世纪70, 80年代开始的计算机技术和新的通信技术的结合,此时计算机软件的发展包括了数据库发展和型程序的开发,以及基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Corba和 WebService软件的成型,从而形成了双发甚至多方进行相互通信和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网络架构,并最终发展成为覆盖全球的计算机网络Internet, 不仅使的计算机的应用进入了社会各行各业,并且还惠及了普通百姓,使其大量地走进了普通家庭,使得计算机的应用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普及,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全球化的网络时代。
这是跟踪社会发展趋势所走的路线
希望对楼主有用、望采纳、谢谢!
4.求 计算机最新技术发展趋势论文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 一个因素是硬件的发展。
摩尔定律是30 年前提出来的,在过去的30年里都相当 准确。摩尔说每18个月CPU的处理速度 就会加倍,后来定律不仅仅是覆盖CPU, 还延伸到存储、外设等硬件。
可以认为摩 尔定律在以后的10年或20年里会继续有 效,就是说整个存储和计算的发展还会 按照指数性的方式前进。 另外一个定律是贝尔定律,讲的 是如果保持性能不变,每18个月器件的 价格或者体积就会减半,就是说价格越 来越低。
麦特卡夫定律讨论计算和带宽 的效应。当我们打电话的时候,一个人和 另外一个人沟通,这个时候的价值是1; 当我们做广播的时候,一个对多个,价值 是N;当我们把N个用户和N个装备连 接起来的时候,这个价值是按照N平方的 速率增长。
由于我们有N个用户在这个系 统中得到N个平方的价值,那么N就会 不断增长,所以我们得到的价值很大。由 于N在增加,N平方会越来越大,N就反 馈增长,这就是正向的循环,就是网络效 应。
吉尔德定律预测:在未来25年,主 干网的带宽将每6个月增加1倍。其增长 速度超过摩尔定律预测的CPU增长速度 的3倍! 把这四个定律联系起来就是网络计 算发展的基石。
贝尔定律告诉我们上网 的设备越来越便宜,体积也会越来越小, 因此越来越多的用户可以使用各种智能 设备上网;麦特卡夫定律说因为有更多 的用户上网,所以这个“网”创造的价值 越来越大;由于价值越来越大,又有更多 的内容和用户上网,网络的流量越来越 大。吉尔德定律说没有关系,我发展得更 快,主干网的带宽将每6个月增加1倍, 以可以传输这些信息;摩尔定律说传 过来的内容我可以存储、处理和控制。
就变成一个正向的反馈,这也就使得 算和网络会继续呈现非线性的、指数 的增长…… 具体来说,可以从宏观发展角度和 体技术层面两个方面来归纳计算机技 的发展趋势: 宕现发晨角度 从计算机技术宏观发展的角度来看, 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可以从如下6个方 来研究: 技术方面 计算和通讯技术融合。我们在过去 20年中,在计算方面有分步式计算,智 计算,无线通讯,远程的、近程的很多 多方面的发展,现在计算是建立在通 技术和计算技术融合的基础上。
应用范围 PC的功能正被开拓到更多的环境、多的设备之上。计算将无处不在,在一 电脑上,在一个PDA上,在一个电视、台家电或汽车上,任何地方都有计算, 是计算的形式有所改变。
智能家电将 变成计算的一个很重要的平台。可以 现在有电源的地方就会有计算,没有 源的地方可能也会有计算,像我们现 的钱包、书都会变成计算的方式。
新一 的计算环境不仅仅是现在的电脑,也 括手表、电话,包括各种能够想象和想 不到的方式。 功能和性能 在功能和性能方面,PC将变成所谓 PC3,即从过去的个人电脑成为未来的 人电脑、通讯和控制(Computing, )三位一体, 不再仅仅是一个计算工具,更是一个通 和控制的平台。
比如说在家庭里有许许 多的智能家电,PC这个时候很重要的 能是把智能家电更好地连接、管理和控 起来,把信息存储起来,例如控制家里 灯光、音响等,做各种调配工作。 架构方面 计算正在走向网格化,就是说计算 本身是分布在一张网格上,像电网一样 无处不有,而且分布是有机的,这也是目 前常说的网格计算。
网格计算本身很重 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它更好地集成或者协 同了部分资源,这个资源包括硬件的、软 件的、通讯的、网络的以及信息的,可以 说在更高的层次、更多的层面上把信息 更好地运用起来,使得这个过程变得更 加优化。所以说它可以把很多很多的信 息孤岛,或者分布的资源联系起来,因为 在Intemet上面,信息本身是一个一个的 孤岛,现在由于有了网格计算,可以把物 理层、网页、信息层都连接起来。
计算的环境 当计算的功能或者整个内容、信息 遍布到每一个角落的时候,怎样营造一 个安全、可信的环境就变得十分重要,因 而最近提出的可信计算也是计算机技术 发展的一个保障与前提。可信计算或者 可信赖计算本身是一个生态环境,它是 可用性、安全性、可信赖性、保密性、易 用性的结合,包括硬件、软件、不同的基 础设施;包括管理、机制运营的环境,也 需要有很多很好的标准,产业的、政府的 政策规划也十分重要。
人机交互 随着新一代用户界面技术的发展, 让人们能够用更自然、更多元的方式和 机器“交谈”,让使用计算机像与人交谈 一样自然,是一个可以看得见的趋势。 其体技术层面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PC成为我 们工作上的工具、生活中的控制中心将 是必然的事情。
从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趋 势来看,性能的大幅度提高是不容置疑 的,而实现性能的飞跃却有多种途径。单 单CPU方面就有可能通过“量子计算 机”、“DNA计算机”、“光子计算机”等 等技术来实现。
不过我们认为:性能的大 幅提升并不是计算机发展的唯一路线, 计算机的发展还应当变得越来越人性化, 同时也要注重环保等等,下面从具体的 技术层面总结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 模块化 PC之所以有今天这么大的普及度, 就是因为其通用模块化设计起了决定。
5.计算机理论论文 浅谈CPU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际CPU现状及发展趋势 两家世界上最大的处理器制造厂AMD和Intel曾都遇到一个难题,那就是“频率”。
频率作为衡量处理器好坏的标准已经成为了大多数人的定论。低频率就代表着一颗处理器性能的滞后,而如今不管是Intel还是AMD都同时遇到了“频率”这个难题。
在设计者提高处理器内部进程的数量、增加缓存容量等方法纷纷用尽以后,似乎残酷的现实告诉设计者们:单核心处理器已经走到尽头。双核心被Intel和AMD确定为下步发展项目也就不足为奇了。
AMD和Intel的双核技术在物理结构上也有很大不同之处。AMD将两个内核做在一个Die(内核)上,通过直连架构连接起来,集成度更高。
Intel则是采用两个独立的内核封装在一起,因此有人将Intel的方案称为“双芯”,认为AMD的方案才是真正的“双核”。从用户端的角度来看,AMD的方案能够使双核CPU的管脚、功耗等指标跟单核CPU保持一致,从单核升级到双核,不需要更换电源、芯片组、散热系统和主板,只需要刷新BIOS软件即可,这对于主板厂商、计算机厂商和最终用户的投资保护是非常有利的。
由此看来,在多核处理器市场上,AMD在对客户的理解和对输出最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方面的理念走在了Intel的前面,目前,双核处理器的应用环境已经颇为成熟,大多数操作系统已经支持并行处理,许多新或即将发布的应用软件都对并行技术提供了支持,因此双核处理器一旦上市,系统性能的提升将能得到迅速的提升。因此,目前整个软件市场其实已经为多核心处理器架构提供了充分的准备。
在单一处理器上安置两个或更多强大的计算核心的创举开拓了一个全新的充满可能性的世界。多核心处理器可以为战胜今天的处理器设计挑战提供一种立竿见影、经济有效的技术――降低随着单核心处理器的频率(即“时钟速度”)的不断上升而增高的热量和功耗。
四、CPU可能的发展趋势 CPU自打电脑诞生以来就一直平稳的升级、换代、过度,充当着计算机大脑的角色。可是CPU它走到了生命的十字路口,它站在路中央面临着3种选择:向前、向左、向右。
向前:CPU从诞生开始沿着频率之路走了很久。直到有一天,频率之路变得崎岖泥泞。
CPU见势不妙,拐到了多核大街。目前他正沿着多核大街继续前行。
时下,双核CPU已然成为主流。平台成熟度应很高,双核CPU及其配套的主板价格已经降到了普通消费者也能承受的地步。
两大巨头AMD和Intel正在酝酿着推出更高规格的4核桌面处理,预计明年就可以推出。沿着双核大街走下去,也许后年就成了8核,再往后16核、32核……。
但是双核大街并不平坦,制造技术问题困扰着生产商。更重要的是消费者到底需要多少核?向左:干掉内存。
今年九月底在IDF论坛上面,英特尔已经向大家展示了一款集成了内存的80核处理器:TERAFLOP.佳作论文网 , 论文网,说明CPU集成内存的TSV(Through Silicon Vias)技术已经完成。TERAFLOP处理器每个核心都独立集成了256MB的内存,预计这款产品将在2010年上市。
而AMD处理器中集成内存控制器的设计为处理器与内存开始整合吹响了冲锋号,自此CPU有可能把内存吃掉,在电脑中更加扎实自己的霸主地位。向右:被显卡整合。
自从AMD和ATI双A合璧以来,AMD与NVIDIA的合作依然进行,但是后者的却处在一个很尴尬的地位。于是,屡屡有NVIDIA的新闻传出,有说NVIDIA要投入Intel的怀抱;也有说NVIDIA即将一蹶不振;同样我们可以猜想NVIDIA是否会将CPU整合到其GPU①中,因为NVIDIA有这个实力。
在CPU与GPU结合中,有了ATI的AMD要走的更前一步,已经放出其在2008年推出整合了显卡功能的处理器,这种芯片采用45nm工艺制造。甚至已经有人将CPU和GPU的联合体命名为IPU(Intergrated Processing Unit整合处理单元)。
前、左、右三个方向都有很大的可能,也许CPU阵营会一分为三,分别朝着三个方向发展。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6.求计算机未来发展趋势的1000字论文
我摘来的,仅供参考:
李国杰院士:我在看待计算机科学发展趋势时,通常是把它分为三维考虑。一维是是向"高"的方向。性能越来越高,速度越来越快,主要表现在计算机的主频越来越高。像前几年我们使用的都是286、386、主频只有几十兆。90年代初,集成电路集成度已达到100万门以上,从VLSI开始进入ULSI,即特大规模集成电路时期。而且由于RISC技术的成熟与普及,CPU性能年增长率由80年代的35%发展到90年代的60%。到后来出现奔腾系列,到现在已出现了奔腾4微处理器,主频达到2GHz以上。而且计算机向高的方面发展不仅是芯片频率的提高,而且是计算机整体性能的提高。一个计算机中可能不只用一个处理器,而是用几百个几千个处理器,这就是所谓并行处理。也就是说提高计算机的性能有两个途径:一是提高器件速度,二是并行处理。与前所述,器件速度通过发明新器件(如量子器件等),采用纳米工艺、片上系统等技术还可以提高几个数量级。以大规模并行为标志的体系结构的创新与进步是提高计算机系统性能的另一重要途径。目前世界上性能最高的通用计算机已采用上万台计算机并行,美国的ASCI计划已经完成每秒12。3万亿次并行机。目前正在研制30万亿次和100万亿次并行计算机。美国另一项计划的目标是2010年左右推出每秒一千万亿次并行计算机(Petaflops计算机),其处理机将采用超导量子器件,每个处理机每秒100亿次,共用10万个处理机并行。专用计算机的并行程度比通用机更高。IBM公司正在研制一台用于计算蛋白质折叠结构的专用计算机,称做兰色基因(Blue Gene)计算机,一块芯片中就包括32个处理机,峰值速度达每秒一千万亿次,计划2004年实现。将几千几万台计算机连结起来构成一台并行机,就如同组织成千上万工人生产一个产品一样,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并行计算机的关键技术是如何高效率地把大量计算机互相连接起来,即各处理机之间的高速通信,以及如何有效地管理成千上万台计算机使之协调工作,这就是并行计算机的系统软件---操作系统的功能。如何处理高性能与通用性以及应用软件可移植性的矛盾也是研制并行计算机必须面对的技术选择,也是计算机科学发展的重大课题。
另一个方向就是向“广”度方向发展,计算机发展的趋势就是无处不在,以至于像“没有计算机一样”。近年来更明显的趋势是网络化与向各个领域的渗透,即在广度上的发展开拓。国外称这种趋势为普适计算(Pervasive Computing)或叫无处不在的计算。举个例子,问你家里有多少马达,谁也说不清。洗衣机里有,电冰箱里有,录音机里也有,几乎无处不在,我们谁也不会去统计它。未来,计算机也会像现在的马达一样,存在于家中的各种电器中。那时问你家里有多少计算机,你也数不清。你的笔记本,书籍都已电子化。包括未来的中小学教材,再过十几、二十几年,可能学生们上课用的不再是教科书,而只是一个笔记本大小的计算机,所有的中小学的课程教材,辅导书,练习题都在里面。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方便地从中查到想要的资料。而且这些计算机与现在的手机合为一体,随时随地都可以上网,相互交流信息。所以有人预言未来计算机可能像纸张一样便宜,可以一次性使用,计算机将成为不被人注意的最常用的日用品。
第三个方向是向"深"度方向发展,即向信息的智能化发展。网上有大量的信息,怎样把这些浩如烟海的东西变成你想要的知识,这是计算科学的重要课题,同时人机界面更加友好。未来你可以用你的自然语言与计算机打交道,也可以用手写的文字打交道,甚至可以用你的表情、手势来与计算机沟通,使人机交流更加方便快捷。电子计算机从诞生起就致力于模拟人类思维,希望计算机越来越聪明,不仅能做一些复杂的事情,而且能做一些需“智慧”才能做的事,比如推理、学习、联想等。自从1956年提出“人工智能”以来,计算机在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步伐不尽人意。科学家多次关于人工智能的预期目标都没有实现,这说明探索人类智能的本质是一件十分艰巨的任务。目前计算机"思维"的方式与人类思维方式有很大区别,人机之间的间隔还不小。人类还很难以自然的方式,如语言、手势、表情与计算机打交道,计算机难用已成为阻碍计算机进一步普及的巨大障碍。随着nternet的普及,普通老百姓使用计算机的需求日益增长,这种强烈需求将大大促进计算机智能化方向的研究。近几年来计算机识别文字(包括印刷体、手写体)和口语的技术已有较大提高,已初步达到商品化水平,估计5-10年内手写和口语输入将逐步成为主流的输入方式。手势(特别是哑语手势)和脸部表情识别也已取得较大进展。
7.关于计算机起源及发展的论文
用电子等部件模拟的具有运算能力的物体,学名计算机。
最初由约翰·冯·诺依曼发明(那时电脑的计算能力相当于现在的计算器),有三间库房那么大,后逐步发展而成。
是一种能够按照指令对各种数据和信息进行自动加工和处理的电子设备
他由多个零配件组成,如中央处理器、主板、内存、电源、显卡。。
电脑学名计算机,是由早期的电动计算器发展而来的。1945年,世界上出现了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JAC”,用于计算弹道。是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工学院制造的,但它的体积庞大,占地面积500多平方米,重量约30吨,消耗近100千瓦的电力。显然,这样的计算机成本很高,使用不便。1956年,晶体管电子计算机诞生了,这是第二代电子计算机。只要几个大一点的柜子就可将它容下,运算速度也大大地提高了。1959年出现的是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这是电脑发展的最新阶段。到1976年,由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成的“克雷一号”,使电脑进入了第四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明,使电子计算机不断向着 小型化、微型化、低功耗、智能化、系统化的方向更新换代。
20世纪90年代,电脑向“智能”方向发展,制造出与人脑相似的电脑,可以进行思维、学习、记忆、网络通信等工作。
进入21世纪,电脑更是笔记本化、微型化和专业化,每秒运算速度超过100万次,不但操作简易、价格便宜,而且可以代替人们的部分脑力劳动,甚至在某些方面扩展了人的智能。于是,今天的微型电子计算机就被形象地称做电脑了。
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由IBM于1981年推出。
回答者:surpass_man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4-21 12:58
电子计算机,俗称电脑,是一种电子化的计算工具。在中国大陆也经常用计算机来指代电子计算机。就目前而言,电子计算机是根据预先设定好的程序来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种设备。电子计算机分为巨型计算机(又称“超级计算机”)、大型计算机、中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简称“微机”,其中包括个人计算机,PC),已经逐步进入社会各个领域,尤其是进入了家庭和个人领域,极大地改变了社会的日常面貌。
从1930年代中期到1940年代后期,许多人在开发现代的、数字的、电子的,通用电子计算机。许多试验型的机器被造了出来并且可能是图灵完备化的。这些机器在当时都被宣称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然而它们都只有有限的处理通用问题的能力,所以他们的设计最终都被抛弃了。
计算机发明于1946年。大约在1940—1942年间,在研制导弹的过程中,急需要有一种能迅速计算的工具,以便对导弹的飞行进行控制。在它偏离人所预测的轨道时,把它拉回到轨道上来。这样就产生了能在1/10秒或1/100秒的时间内计算出导弹运行轨迹同预定轨道的偏差的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不以十进位制进行计算,而是用二进位制计算的。它的出现是当代世界上最大的发明之一。第一台计算机的发明者是一位名叫冯·诺埃门的数学家。
8.毕业论文,有关计算机的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探析
在现代科技高速腾飞的今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已经成为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的问世毫无疑问地改变和发展了人们生活,推动了现代文明的进步。
现如今,各国国家在发展计算机科学技术方面的投入逐渐加大,计算机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趋势下,加强对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探析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其发展历史和现状,推动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造福人类生活,促进社会发展进步。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史回顾1946年2月15日,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在美国研制成功。当时它是由1.8万个电子管组成,是一台又大又笨重的机器,体重达30多吨,占地有两三间的教室般大,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的加法运算。
并且当时它的计算成本很高,随着计算机成本的逐步降低,到了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以后,很多国家的政府部门和专业的研究机构以及有实力的企业开始应用计算机管理各种事务,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渐发展,因特尔思维CPU处理器的诞生进一步推动了计算机的普及与推广。
直到1982年世界上首台个人计算机的诞生,使计算机的成本快速下降,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从一开始只能用于军事部门和大型科研企业开始发展转入到普通的小公司甚至一般家庭。
20世纪90年代开始,计算机科学技术逐渐呈现两极化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向微型发展,进入到各个企业、家庭;另一方面,计算机科学技术仍然在军事、国防、科研等领域广泛应用。
目前,计算机科学无论是在政府机关、企业、家庭等领域,计算机科学技术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进步的体现,不难发现,计算机儿科学技术是一个计算机是一个飞速发展、进步、具有超强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的领域,计算机科学无论在运算速度、开发成本、使用性能都得到了质与量的飞跃,它的每次更新发展都必然带来自身的进步与推广。
而如今,随着它的六十多年发展历史,并且逐步渗透到人们社会与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一元向多元化的转变,极大的充实和发展了人类生活领域,促进了社会文明进步。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现状普及性与深入发展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断发展进步的计算机科学技术是当今社会中潜在与重要生产力,对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毫无疑问的生产力,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机已经作为一种支柱性的力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经济、社会、文化、商业领域等。并且随着计算机不断地更新进步,它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必然随之扩大。
专门化与综合化在计算机已经越来越普及的同时,其专门化和综合应用的特点也日益凸显出来,例如,各种家用电器也开始具备了智能化,通过网络来操控家电的运行程序,家庭网络分布式系统将逐渐取代目前单机操作的模式,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另一方面,为了适应某些经济政策发展需要,计算机技术的多方面专门化又必须强化为系统的综合性能,从而更好地解决方方面面的工作。
突破性与深入性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专业化的普及与发展,它的功能和定位将会更加明确,从而促使计算机应用的领域功能分化,挑战更多的突破性革命,并且深入到社会生活更加广泛的领域。
来自:标准论文网,原文:
9.求 计算机最新技术发展趋势论文
最早的电子计算机远远不同于如今强有力的台式机。它们的重量达到好几吨,可是仅能存储少量的数字和字母。这类首批计算机之一是约翰·莫奇利与约翰·埃克尔特领导的一群科学家在美国研制出来的。他们在1942年-1946年间建造了该计算机,并给它取名为“ENIAC”(即电子数值积分计算机—译注)。
ENIAC的极小存储量意味着它很难使用。另外它还非常不可靠,因为它装有约1.8万个电子管。这此电子管很容易过热,并且经常需要更换。但那是一个开端。ENIAC能在0.2毫秒内算出两数之和,这意味着它1天能做的计算相当于人类一个数学家花1年时间所做的。
右图:第一台计算机非常难用。现代计算机被设计得如此简单,幼儿居然也能操作它们!
后来计算机的发展是从使它用起来更为方便着手的:存入了“程序”,或者说一系列告诉计算机做什么的指令;寻找到了增加计算机存储量的途径;加上了诸如键盘这样日器械,使所需数据的输入更为容易。
也许计算机的突飞猛进是与晶体管在1947年发明出来分不开的。这项发明为电子管提供了较小的替代物,它是一种会变热的东西。
很快,计算机变得更小、更可靠。现代“信息时代”真正开始了!
左图:约翰·莫奇利在操作ENIAC,必须输入的数字使用了几百个标度盘。与今天的键盘相比,这些处理是费力的,但那时却具有革命性。
19世纪时,英国发明家查尔斯·巴贝奇曾得到洛夫莱斯伯爵夫人埃达(变以埃达·奥古斯塔而出名)的协助,设计了一部巨大的机械“计算发动机”。它满是控制杆和嵌齿轮。有些人把这部机器看作第一台计算机。
10.未来的计算机的论文
基于集成电路的计算机短期内还不会退出历史舞台。
但一些新的计算机正在跃跃欲试地加紧研究,这些计算机是:超导计算机、纳米计算机、光计算机、DNA计算机和量子计算机等。 1.超导计算机 芯片的集成度越高,计算机的体积越小,这样才不致因信号传输而降低整机速度。
但这样一来就使机器发热严重。解决问题的出路是研制超导计算机。
电流在超导体中流过时,电阻为零,介质不发热。1962年,英国物理学家约瑟夫逊提出了“超导隧道效应”,即由超导体—绝缘体—超导体组成的器件(约瑟夫逊元件),当对其两端加电压时,电子就会像通过隧道一样无阻挡地从绝缘介质穿过,形成微小电流,而该器件两端的压降几乎为零。
与传统的半导体计算机相比,使用约瑟夫逊器件的超导计算机的耗电量仅为其几千分之一,而执行一条指令所需的时间却要快100倍。 1999年11月,日本超导技术研究所与企业合作,制作了由1万个约瑟夫逊元件组成的超导集成电路芯片。
据悉,该所定于2003年生产这种超导芯片,2010年前后制造出这种超导计算机。 2.纳米计算机 在纳米尺度下,由于有量子效应,硅微电子芯片便不能工作。
其原因是这种芯片的工作,依据的是固体材料的整体特性,即大量电子参与工作时所呈现的统计平均规律。如果在纳米尺度下,利用有限电子运动所表现出来的量子效应,可能就能克服上述困难。
可以用不同的原理实现纳米级计算,目前已提出了四种工作机制:1)电子式纳米计算技术;2)基于生物化学物质与DNA的纳米计算机;3 )机械式纳米计算机;4)量子波相干计算。它们有可能发展成为未来纳米计算机技术的基础。
3.光计算机 与传统硅芯片计算机不同,光计算机用光束代替电子进行计算和存储:它以不同波长的光代表不同的数据,以大量的透镜、棱镜和反射镜将数据从一个芯片传送到另一个芯片。研制光计算机的设想早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就已提出。
1986年,贝尔实验室的戴维.米勒研制成功小型光开关,为同实验室的艾伦.黄研制光处理器提供了必要的元件。1990年1月,黄的实验室开始用光计算机工作。
光计算机有全光学型和光电混合型。上述贝尔实验室的光计算机就采用了混合型结构。
相比之下,全光学型计算机可以达到更高的运算速度。研制光计算机,需要开发出可用一条光束控制另一条光束变化的光学“晶体管”。
现有的光学“晶体管”庞大而笨拙,若用它们造成台式计算机将有辆汽车那么大。因此,要想短期内使光学计算机实用化还很困难。
4.DNA计算机 1994年11月,美国南加州大学的阿德勒曼博士用DNA碱基对序列作为信息编码的载体,在试管内控制酶的作用下,使DNA碱基对序列发生反应,以此实现数据运算。阿德勒曼在《科学》上公布了DNA计算机的理论,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
阿德勒曼的计算机的计算与传统的计算机不同,计算不再只是简单的物理性质的加减操作,而又增添了化学性质的切割、复制、粘贴、插入和删除等种种方式。 DNA计算机的最大优点在于其惊人的存储容量和运算速度:1立方厘米的DNA存储的信息比一万亿张光盘存储的还多;十几个小时的DNA计算,就相当于所有电脑问世以来的总运算量。
更重要的是,它的能耗非常低,只有电子计算机的一百亿分之一。 与传统的“看得见、摸得着”计算机不同,目前的DNA计算机还是躺在试管里的液体。
它离开发、实际应用还有相当的距离,尚有许多现实的技术性问题需要去解决。如生物操作的困难,有时轻微的振荡就会使DNA断裂;有些DNA会粘在试管壁、抽筒尖上,从而就在计算中丢失了预计,10到20年后,DNA计算机才可能进入实用阶段。
5.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以处于量子状态的原子作为中央处理器和内存,利用原子的量子特性进行信息处理。由于原子具有在同一时间处于两个不同位置的奇妙特性,即处于量子位的原子既可以代表0或1,也能同时代表0和1以及0和1之间的中间值,故无论从数据存储还是处理的角度,量子位的能力都是晶体管电子位的两倍。
对此,有人曾经作过这样的比喻:假设一只老鼠准备绕过一只猫,根据经典物理学理论,它要么从左边过,要么从右边过,而根据量子理论,它却可以同时从猫的左边和右边绕过 量子计算机在外形上有较大差异,它没有盒式外壳;看起来像是一个被其它物质包围的巨大磁场;它不能利用硬盘实现信息的长期存储;但高效的运算能力使量子计算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如何实现量子计算,方案并不少,问题是在实验上实现对微观量子态的操纵确实太困难了。
这些计算机机异常敏感,哪怕是最小的干扰--比如一束从旁边经过的宇宙射线--也会改变机器内计算原子的方向,从而导致错误的结果。目前,量子计算机只能利用大约5个原子做最简单的计算。
要想做任何有意义的工作都必须使用数百万个原子。 参考资料:打边鼓黑胶绸广泛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