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职的mba,可以先入学,再考试么
在职MBA先学习,后考试的,有两种方式:1、SMBA,2、同等学力申硕MBA。读SMBA需要同时兼顾MBA的学习和管理类联考的复习准备,后期学习的任务会非常繁重,修满学分并通过管理类联考考试,可以获得研究生学历与硕士学位双证;同等学力申硕考试的难度:同等学力申硕采取的是“免试入学,边学边考”的方式,毕业只能获得学位单证。从表面看上,是获取学位最容易的一种方式。然而,在职学习者要最终获取证书,需要过三道关:
A、通过学位授予单位组织的课程考试,一般学校会安排14~18门课程,每门课程修满学分并考试合格。
B、通过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外国语水平及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申请人自通过资格审查之日起,须在4年内通过学位授予单位的全部课程考试和国家组织的水平考试,否则本次申请无效。这项考试的难度较大,很多专业的通过率不到10%。
C、在通过全部考试后的1年内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此外,还需要在国家统一刊号的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但这些都不存在什么困难性。
目前最轻松的方式应该是参加十二月的全国管理类联考,入学就读MBA,毕业后有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双证,性价比也高。
2.本科毕业写论文难不难
本科生毕业有没有必要写论文?这个老话题最近又被激活。一是因毕业季将至,二是因有教授观点鲜明的参与。
像首经贸刘颖教授就发帖赞同取消,她认为“现在的本科生已经不同于30年前的本科生,现在的本科生写论文真的没有太大的意义”。而学者原平方则在《新京报》上刊文称,本科毕业论文是种规范性的训练,不是“鸡肋”,而是必需。
依我看,在本科生从“精英化”走向“平民化”的过程中,学生的禀赋和整体素质已发生重要变化,写论文的必要性确实没有太大意义,更多的是形式主义。
2014年,《劳动报》调查“你会花多少时间写毕业论文?”得到的答案是,超过90%的本科生用不足30天完成论文,有47%的学生甚至只用了不足10天。在此情况下,写出来的论文几乎没有什么价值。
在有些人看来,本科生写论文是一种规范性训练。听上去,好像是从找选题到查资料到谋篇布局都得特别讲究。但这种定位其实是有问题的,因为规范性训练要体现在平时,而不是毕业时。
横向来看,美国的大多数学校都不需要写本科毕业论文,这不是说美国学校放松了对学生的要求,他们是让学生平时必须写课程的小论文,或者几个人讨论、写作然后分享给全班。
换言之,不让本科生写论文不是放水,而是要在平时就把规范性训练做好,没有平时的训练,最终毕业时着急忙慌的论文想不是水货都难。
另外,本科生论文中要求有“独创性”,更有点缘木求鱼。前年安徽省“两会”期间,安徽省政协委员、安徽大学教授高茜曾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取消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独创性”要求的建议》。她认为,本科毕业论文的“独创性”水平是难以实现的,论文质量呈现下降趋势。
论文的“独创性”,别说对本科生,就是对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都是很高的要求。一个本科生,如果能逻辑清楚地讲明一个理论流派,或者结合某个理论流派分析说明一个问题,已经是具有较高水平的学生了。“独创性”不仅意味着是自己进行的独立论文写作,还意味着必须有自己的知识创作,因为引用文献不能超过30%乃至更低,不少论文查重软件还将引用阈值设定在5%。
让一个人完成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有两条路可走:第一,这个人被逼出了最大的潜力;第二,走捷径。论文抄袭或注水等,都是捷径。而如果有不少人出现走捷径的问题,我们必须重估本科毕业论文这种评判体系。
更何况,不同大学之间的差距也是很大的,大多数高校根本没法与那些顶尖研究型大学相比,对学生的要求自然也不能整齐划一。既然有因材施教,就应该有因材而异的考核方式。
退一步讲,即使不是所有高校都取消本科毕业论文,也可以将是否写作本科毕业论文的权力下放给高校,由每个学校自行决定,与论文相关的“独创性”要求也是如此,从而让这个讨论多年的话题不再停留在纸面,而是获得实质性进展。
如果说非要体现本科论文所具有的毕业仪式特征,我觉得,倒不如让授课老师们组成小组,让学生一个一个回顾下这四年大学生活,从中找出自己的收获与遗憾,这对以后的人生道路更有启迪意义。
内容来自凤凰网
3.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北京交通大学哪个学
一、专业历史沿革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是在全国较早设立保险专业的学校之一,早在1986年就开始筹备保险学的本科招生,这一年,在当时著名的保险学者郭晓航教授的主持下,该校接受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总公司的委托,开始为其培训中层业务骨干。
从1987年开始,为进一步适应保险行业急需专业人才的实际情况,该校便在金融学专业设立保险管理方向,为中国人保定向培养保险专业本科生并接受中国人保的办学资助。1992年开始招收保险方向的硕士研究生。
在这18年中,首都经贸大学举办保险专业的经历有些曲折,1987~1993年,该校是以金融学专业保险管理方向招收本科学生,从1994年起才正式获准以保险专业的名义招收本科学生,(当时叫保险管理专业),但5年之后,在教育部本科专业调整的浪潮中,迫使学校又将保险专业与金融学专业合并,招生时只得再次使用“保险方向”,尽管如此,他们为市场培养急需的保险专业人才的初衷不改。一面努力申请恢复保险专业招生,一面对“保险方向”的学生仍然完全按照保险专业的教学计划规格培养学生,直到2003年才重新获得教育部的批准,保险专业再次独立出来,2004年正式招生。
二、师资队伍和开设的主要课程 目前,该校保险专业共有教师27人,其中:正教授7人,副教授7人,博士8人,硕士10人。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包括,金融学,国际金融学,证券投资学,金融市场学,统计学,管理学,会计学基础,风险管理学,保险学原理,财产保险,人身保险,海上保险,再保险,保险经营管理学,保险法学,保险精算,保险专业英语,保险营销学,保险会计学,商业保险专题研究,社会保险学等20多门。
三、人才培养 从1987年至今18年来,该校保险专业共培养和向全国各地输送保险专业本科毕业生近500人,保险硕士30多人。这些毕业生分别在保险公司、代理人公司、经纪人公司供职,也有的在高校任教,本系目前有两位副教授两位在读博士都是毕业于该专业。
目前保险专业在校学生中,本科学生有150人,硕士生12人。该系有50多位毕业生已经成为各省市保险业界的业务骨干,例如,现任泰康人寿保险公司副总裁马云,康桥保险经纪人公司总经理杨珊,恒泰保险经纪人公司市场部总经理潘宏健,中国人寿北京分公司营业二部副经理扬阳,泰康人寿保险公司客户服务部助理总经理董燕。
中国人寿涿州市分公司总经理张永江,太平洋财产保险公司河南省分公司国际业务部副经理唐祖祥,太平洋人寿广州分公司企划部经理任宁等。四、科研工作与成果 该系的教师历来重视科学研究和教材编写工作。
早在1986年,为适应保险业和保险教育的发展需要,郭晓航教授就与人保有关人员一起,编撰和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保险学方面的词典《简明保险词典》,当年印行31000册。郭晓航教授还于同年参加了全国第一本保险学的统编教材《社会主义保险学》的编著,当年该书印行30000册。
郭教授也是最早一本《农业保险》教材(1992年)的主编。该系教师在郭晓航教授的带领下,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多项国家和保险公司委托研究课题,比较有影响的是80年代末参加了李嘉华先生主持的国家社科重点课题《中国保险业发展研究》,该系郭晓航、庹国柱教授等作为分课题主持人都做出了一定贡献,庹国柱主持的分课题曾获中国保险学会一等奖和中国金融学会二等奖。
近年来,庹国柱教授先后主持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我国农业保险和农村保险制度研究》和一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两项课题研究,2000年和2001年并参与主持北京保监办委托研究课题《中国保险市场开放研究》和《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研究》。该系的教师在近10年里先后发表的保险学方面的论文有300多篇,其中在企业年金、车险市场化改革、保险投资等方面所发表的一系列论文在保险学界和业界都有不小的影响,并获得了多项奖励。
该系在近20年里,也出版了不少有影响的译著和专著,例如由庹国柱教授等人翻译的Karl.Borch的《保险经济学》(商务印书馆出版,1999年版),齐瑞宗教授等人翻译的Dorfman(美)的《当代风险管理和保险教程(第7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齐瑞宗教授编著的《国际保险学》等。郭晓航教授与庹国柱教授等也都在农业保险的研究方面见长,1946年郭晓航教授作为当时一家保险公司的经理就在重庆进行过我国最早的农业保险的试验。
1986年他在全国保险学会第三届年会上发表了对我国农业保险有重要影响的论文《论农业政策性保险》。此后郭教授成为中央电大和普通高校保险专业的《农业保险》教材的主编。
此外,庹国柱教授与Framingham(加)以及人保有关人员合作,先后于1994、1997和2003年出版了《农业保险:理论、经验和问题》、《国外农业保险:实践、研究和法规》和《中国农业保险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等学术著作,受到保险学界的关注和广泛引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首经贸毕业发表论文(在职的mba,可以先入学,再考试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