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文:汉字性质研究综述<不少于1万字>
汉字的性质
20世纪初以来,汉字性质问题的研究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外的许多语言文字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很多文字学通论性质的著作都会提到此问题,汉字性质问题已然成为汉字研究中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然而,尽管经过了近一个世纪的研究,但至今人们对汉字性质的定性还没有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仍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结论分歧迭出。
汉字学界普遍认为,汉字之所以难以研究,直到今天也没一家言论能成为学界广为接受的权威论断,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汉字性质问题确实较为复杂,另一方面主要在于学者讨论的前提不够统一。以下列出汉字性质研究的一些主要观点和主要代表人物:
1、表意文字说
最早提出汉字是表意文字的是索绪尔。他在谈到文字体系时说:只有两种文字的体系:一是表意体系。一个词只用一个符号表示,而这个符号却与词赖以构成的声音无关。这个符号和整个词发生关系,因此也就间接地和它所表达的观念发生关系。这种体系的典范例子就是汉字。二是通常所说的‘表音’体系。它的目的是要把词中一连串连续的声音摹写出来。
《辞海》在“表意文字”条目下下的定义是:
用一定体系的象征性符号 2、表音文字说
近几十年,随着学术气氛的宽松开放,大家在深人研究的基础上,关于汉字性质的问题,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3、表词文字说
最早提出表词文字说的是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他说:“从表面上看,词(words)显然是首先用符号表现在文字里的语言单位。用一个符号代
4、语素(词素)文字说
最早提出语素文字说的是赵元任先生。他认为:“用文字来写语言
2.浅析汉字的表义性质
汉字的表义性质为学界早已熟知。其实远不如此,据当代一些文化语言学者的
多年研究,已经基本上认定汉字还具有象音性,其所指是汉字的造字本义,且是文
字出现之后约定俗成的读音。这一结论用于《说文解字》也是非常适当的。从这-
角度来说,我们得知,许慎的《说文解字》乃是根据汉字的象音性,依形体探求汉
字本义,依声旁厘定汉字古音的专著。从这一特征来讲,《说文解字》提供了汉语语
音研究的方式方法,并影响了后世的研究路径。清代的‘‘说文学’'家,正是根据
《说文解字》提供的语音资料-—主要是形声字(约占《说文解字》总字数的85%
强),并参照上古文献——主要是《诗经》和《楚辞》的用韵,来研究上古汉语的语
音系统,并取得丰硕成果的。
具体说来,《说文解字》本身的表音或释音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用谐声说明造字时的本音,凡是“从*,*声”的格式都是形声字的注音方
式,以此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造字本音谐声系统。
2、释义声训,即在释义的同时暗示了字的读音,此即传统上所谓的义训,具体
方式有六:①释谐字和被谐字互谐,如“门,闻也”、“诰,告也”;②亦声为训,如
“婢,女之卑者也,从女卑,卑亦声”;③用谐为训含字音,如‘‘媒,谋也,谋合二
姓也”;④双声为训含字义,如“更,改也”;⑤叠韵为训含字音,如‘‘局,促也”;
⑥同音为训,如“晋,进也,日出而万物进"。
3、直音方式标音,为声韵之一种,细分有五:①单字音,如‘‘赤,读若箅”;
②俗语训音,如“该,读若中心满该”;③引文拟音,如‘‘璋,读若《诗》曰:瓜瓞
菶菶。”④方言训音,如“ ,读若楚人名多夥。”⑤称物训音,如“ ,读若蜀郡
布名。"
这种直言方式,以“读若”表示,“读若”后之字(词)为释音字(词),之前
为被释音字,释音字(词)用是许慎所处于东汉时的时音。
上述三种注音方式被后人继承并发展。
5.2 古韵研究
在没有确定科学的范式(包括音韵术语和理论等)以前,可以说有多少古音学
3.裘锡圭在分析汉字的性质时提出哪些观点?
如果一定要为这两个阶段的汉字分别安上名称的话,前者似乎可以称为意符音符文字,或者象有些文字学者那样把它简称为意音文字;后者似乎可以称为意符音符记号文字。考虑到后一个阶段的汉字里的记号几乎都由意符和音符变来,以及大部分字仍然由意符、音符构成等情况,也可以称这个阶段的汉字为后期意符音符文字或后期意音文字。”
裘锡圭《汉字的性质》一文根据字符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把文字分成“音素文字”、“音节文字”和“语素文字”,由于汉字中有假借字以记录固有的双音节语素和音译外来词一类的表音节符号,所以将汉字又称为“语素—音节文字”。王文和裘文,有许多基本共同点:二者都避免用“表意文字”的说法,尽可能确切地说明汉字的性质特征;都侧重按字符与语言的对应关系给汉字分类;都认为汉字是一种语素文字。只不过王文的定名未能体现出他所说的“记音传义文字”,不如裘文的定名更能确切地揭示出汉字的性质。
正如裘锡圭《汉字的性质》中所说的那样,语素—音节文字说跟意音文字说或意符音符记号说,在实质上是一致的,是从不同的角度对汉字的性质进行的说明。前者着眼于字符所能表示的语言结构的层次,后二者着眼于字符的表意、表音等作用,这两种说法是可以并存的。(参见4)张照《论文字发展的规律》(载《中国语文》1965年6期)一文承认汉字是意音文字,但把商代甲骨文排除在外,主张商代甲骨文是形意文字,认为古汉字是表形文字,把象形符号看作表形符号,跟表意符号并列。然而象形符号实质上是用图形来表意的一种符号,其所要表示的仍然是文字所记录的词的意义,而非词的什么“形”;甲骨文中有大量假借字和为数不少的形声字(参见5),因此既然承认西周以后汉字是意音文字,就没有理由不承认甲骨文也是意音文字,称其为形音文字是不妥当的。
4.举例分析汉字的性质,要求字数1000.支持原创
汉字的性质。也就是汉字属于哪一种文字类型的问题。早在20世纪30年代,国内一些学者就开始关注文字体系的演变和类型问题,一直到50年代,汉字的性质引起了人们进一步的注意。至今这个问题仍是我国文字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了解汉字的性质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因为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体系之一,复杂性是它最重要的特点。我们在分析时不选择单一的角度来分析,而是从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以获得更加深刻和广泛的认识。
第一个方面,我们先来看看汉字究竟跟什么样的语言单位对应。
考察一种文字的性质。首先要看这种文字表达语言中的何种要素,据此把人类的文字分为表词文字、词素文字、音节文字、音素文字等。
在我们谈论汉字性质时,不能把一个汉字跟西方拼音文字中的一个字等同。西方文字(如英文)中的一个字都是一个词的书写形式。比如master是一个字。而现代汉语一个词的书写形式多数不是一个汉字,如“紧张”中的“紧”不是词的书写形式。跟西方文字相当的是“蜘蛛”、“共产主义”这类汉字组。所以我们在考察汉字表达语言中何种要素的时候还应着眼于一个个汉字,而不是字符
5.汉字来历论文5000字
汉字的起源有种种传说,中国古书里都说文字是仓颉创造的。
说仓颉看见一名天神,相貌奇特,面孔长得好像是一幅绘有文字的画,仓颉便描摹他的形象,创造了文字。有的古书说,仓颉创造出文字后,由于泄漏了天机,天落下了小米,鬼神夜夜啼哭。
还有一种传说,说仓颉观察了鸟兽印在泥土上的脚迹,启发了他发明文字的灵感。这种种传说都是靠不住的。
文字是广大劳动人民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才慢慢地丰富和发展起来的。 从1954年秋至1957年夏,中国考古工作者多次发掘了半坡遗址(今西安市东郊半坡村北),发现了早在6000年左右半坡人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创造了具有文字性质的劾划符号和绘画、雕塑、装饰品等艺术作品。
半坡人的刻划符号多保留在彩陶上,这可以看作是原始的中国文字。 近年来,中国在山东莒县陵阳河大汶口文化晚期的一处遗址里发现了一批墓葬(距今已有4500多年),出土了大量的文物。
在一些陶尊上各刻有一个图象文字,共发现了10多个单字。这些文字是按照实物的形状描绘出来的,所以称为“象形字”。
字体的结构与甲骨文上的象形字十分相似,但比甲骨文要早1000多年。因此,“象形字”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它已具有了文字的特征。
汉字的构成主要有三种方法: 象形法 这是形成汉字的最早方法,因此创造了最原始的文字,例:“日”写成,“月”写成,水写成,牛写成等等。这些象形字经过逐渐的演变,到后来都改变了原字的形体,变成了后来方正的字体,有的笔画减少了,有的笔画增添了,由不规则变成了有规则的字体。
会意法 象形字比较容易看出造字的道理,但它们不能表达抽象的意思。古人便创造了另一种造字法——会意法。
就是用不同的符号或借用“象形字”加上一些符号来表达一个抽象的意思。例:“明”字写成,意为“日”和“月”带来光明。
“旦”字写成,(意为太阳出地平线而升起。 形声法 象形字和会意字都能从字形上看出字的意义,但却不能读出声音。
因此又创造了形声法来造字。把表示声音的声旁和表示意义的形旁搭配起来,组成很多新字。
例:“爸”字是表音的“巴”字和表形的“父”字的结合;“芭”字是由“巴”和“++”搭配而成。这样文字越造越多,据统计,形声字占汉字的90%左右。
汉字的形成和发展,成为人们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适应了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毕业论文论汉字的性质(论文:汉字性质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