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量价分离的意义
一、量价分离的含义
量价分离这个概念的提出,是基于传统的概预算制度实行的量价合一的预算定额。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预算定额是量价合一的,预算定额中既规定了定额工料机实 物消耗量标准,又规定了定额直接费单价。一本预算定额在手,既可以查找实物消耗量标准做工料分析,又可以套用直接费单价计算直接费用。这是量价合一的方便 之处。但是,由于直接费单价受市场行情的影响而经常变动,即使实物消耗量标准不变,预算定额也需要经常修订,而每次修订都需要重新印刷,需要消耗大量的人 力、物力和财力,购买新定额成为有关单位和个人的一项负担。这是量价合一存在的问题。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实行严格的计划价格,直接费单价相对也比较稳 定,预算定额的修订周期可以比较长。这个矛盾还不是很突出。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价格的逐步放开,直接费单价变动频繁,预算定额的修订周 期也相应缩短,量价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基于实物消耗量标准的相对稳定性和直接费单价的经常变动性,实际工作中提出了量价分离的改革方案。
量价分离中的量是指预算定额中的实物消耗量标准,这个标准是相对稳定的。量价分离中的价是指人工、材料和机械的预算价格,以及根据预算价格和实物消耗量标 准计算得出的定额直接费单价,预算价格是随市场行情而经常变动的,直接费单价也随之而变动。为了解决量价之间的矛盾,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将相对稳定的预 算定额实物消耗量标准以书面形式编辑出版,保持相对稳定,供长期使用;另一方面将经常变动的直接费单价另行发布,或者以书面形式单独编辑出版,或者以电子 形式在网上公布。这样一来,就实现了形式上的量价分离。
现在讲到量价分离,一般是指这种形式上的量价分离。但是笔者认为,仅仅实行这种形式上的量价分离是不够的。我们应该实行实质上的量价分离。笔者所谓的实质上的量价分离,是指实行量和价在管理权限和确定方式上的分离,是一种深层次的量价分离。
这种实质上的量价分离,依其改革的深度不同,可以表述为以下几种情况:
其一,实物消耗量标准由国家统一管理,通过编制全国统一的实物消耗量定额来控制实物消耗量标准进而控制工程造价,直接费单价则由各地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来确定,这就是量和价在管理权限上的集中与分散的分离。
其二,实物消耗量标准由国家统一确定,直接费单价则由业主和承包商自主确定,这就是量和价在确定方式上的统一与自主的分离。
其三,实物消耗量标准和直接费单价均由使用者自主确定。允许企业编制本企业专用的实物消耗量定额,编制预算确定工程造价时随行就市地自主确定直接费单价(或综合单价),这就是彻底意义上的量价分离。
本文所要讨论的就是这三种实质上的量价分离。实际工作中,还有一种关于量价分离的提法,即“控制量,放开价”。这个提法中的“控制量”是指控制工程量,与 本文讨论的实物消耗量标准不是一回事。但是只有实行了实质上的量价分离,才能真正做到“控制量,放开价”。
2.量价分离的量价分离的目的
如上所述,从形式上的量价分离,我们可以得知量价分离的表层的直接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实物消耗量标准的相对稳定性和直接费单价的经常变动性之间的矛盾。 由于实行了形式上的量价分离,我们可以对量和价分别进行管理,可以在不变动量的条件下单独变动价。但是,这样一来,也就有了新的问题。当着单位估价表单独 用书面形式出版并采用手工编制预算时,需要同时使用实物量定额和单位估价表两个本才行,使用不方便;当着单位估价表在网上发布时则只能采用计算机编制预 算,否则就无法套取单价、换算单价。改革中出现的这一新问题,也只有在进一步改革中得到解决。
量价分离的表层的直接的目的,是与形式上的量价分离相联系的。仅仅这样来认识量价分离的目的是不够的,笔者认为,应该从实质上的量价分离出发,来认识量价分离的深层的间接的目的。
我们将量价分离放到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中来考察,实行实质上的量价分离,是进行计价基础资料改革的需要,是进行计价模式改革的需要,也是进行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量价分离本身不是目的,只是为了实现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目标的一项措施。
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实行的是定额加取费的计价模式,与此相适应,我国采用的主要计价基础资料是量价合一的预算定额。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的时期,建筑产品价格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必须与国际惯例相接轨。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抛弃定额加取费的计价模式,必须建立新的适应市场经济需求 的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计价模式。与此相适应,量价合一的预算定额已经不再适用,形式上的量价分离也不能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我们必须实行实质上的量价分离。 只有实行了实质上的量价分离,尤其是实行了彻底意义上的量价分离,才能实现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
总之,实行量价分离的目的,就是实现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
3.什么是量价合一,什么是量价分离?
量价分离是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措施,这项措施提出多年,已经为工程造价管理领域的实际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所熟知和接受。
但是,究竟什么是量价分 离?为什么要量价分离?如何量价分离?这些问题的答案并不是很明确。笔者认为,有必要就这些问题作进一步的讨论,以利于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本文拟就量价分离的几个问题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供各位同行参考。 一、量价分离的含义 量价分离这个概念的提出,是基于传统的概预算制度实行的量价合一的预算定额。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预算定额是量价合一的,预算定额中既规定了定额工料机实 物消耗量标准,又规定了定额直接费单价。一本预算定额在手,既可以查找实物消耗量标准做工料分析,又可以套用直接费单价计算直接费用。
这是量价合一的方便 之处。但是,由于直接费单价受市场行情的影响而经常变动,即使实物消耗量标准不变,预算定额也需要经常修订,而每次修订都需要重新印刷,需要消耗大量的人 力、物力和财力,购买新定额成为有关单位和个人的一项负担。
这是量价合一存在的问题。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实行严格的计划价格,直接费单价相对也比较稳 定,预算定额的修订周期可以比较长。
这个矛盾还不是很突出。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价格的逐步放开,直接费单价变动频繁,预算定额的修订周 期也相应缩短,量价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基于实物消耗量标准的相对稳定性和直接费单价的经常变动性,实际工作中提出了量价分离的改革方案。 量价分离中的量是指预算定额中的实物消耗量标准,这个标准是相对稳定的。
量价分离中的价是指人工、材料和机械的预算价格,以及根据预算价格和实物消耗量标 准计算得出的定额直接费单价,预算价格是随市场行情而经常变动的,直接费单价也随之而变动。为了解决量价之间的矛盾,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将相对稳定的预 算定额实物消耗量标准以书面形式编辑出版,保持相对稳定,供长期使用;另一方面将经常变动的直接费单价另行发布,或者以书面形式单独编辑出版,或者以电子 形式在网上公布。
这样一来,就实现了形式上的量价分离。 现在讲到量价分离,一般是指这种形式上的量价分离。
但是笔者认为,仅仅实行这种形式上的量价分离是不够的。我们应该实行实质上的量价分离。
笔者所谓的实质上的量价分离,是指实行量和价在管理权限和确定方式上的分离,是一种深层次的量价分离。 这种实质上的量价分离,依其改革的深度不同,可以表述为以下几种情况: 其一,实物消耗量标准由国家统一管理,通过编制全国统一的实物消耗量定额来控制实物消耗量标准进而控制工程造价,直接费单价则由各地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来确定,这就是量和价在管理权限上的集中与分散的分离。
其二,实物消耗量标准由国家统一确定,直接费单价则由业主和承包商自主确定,这就是量和价在确定方式上的统一与自主的分离。 其三,实物消耗量标准和直接费单价均由使用者自主确定。
允许企业编制本企业专用的实物消耗量定额,编制预算确定工程造价时随行就市地自主确定直接费单价(或综合单价),这就是彻底意义上的量价分离。 本文所要讨论的就是这三种实质上的量价分离。
实际工作中,还有一种关于量价分离的提法,即“控制量,放开价”。这个提法中的“控制量”是指控制工程量,与 本文讨论的实物消耗量标准不是一回事。
但是只有实行了实质上的量价分离,才能真正做到“控制量,放开价”。 二、量价分离的目的 如上所述,从形式上的量价分离,我们可以得知量价分离的表层的直接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实物消耗量标准的相对稳定性和直接费单价的经常变动性之间的矛盾。
由于实行了形式上的量价分离,我们可以对量和价分别进行管理,可以在不变动量的条件下单独变动价。但是,这样一来,也就有了新的问题。
当着单位估价表单独 用书面形式出版并采用手工编制预算时,需要同时使用实物量定额和单位估价表两个本才行,使用不方便;当着单位估价表在网上发布时则只能采用计算机编制预 算,否则就无法套取单价、换算单价。改革中出现的这一新问题,也只有在进一步改革中得到解决。
量价分离的表层的直接的目的,是与形式上的量价分离相联系的。仅仅这样来认识量价分离的目的是不够的,笔者认为,应该从实质上的量价分离出发,来认识量价分离的深层的间接的目的。
我们将量价分离放到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中来考察,实行实质上的量价分离,是进行计价基础资料改革的需要,是进行计价模式改革的需要,也是进行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量价分离本身不是目的,只是为了实现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目标的一项措施。
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实行的是定额加取费的计价模式,与此相适应,我国采用的主要计价基础资料是量价合一的预算定额。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的时期,建筑产品价格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必须与国际惯例相接轨。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抛弃定额加取费的计价模式,必须建立新的适应市场经济需求 的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计价模式。与此。
4.浅谈建筑工程成本分析与控制 管理毕业论文怎么写
浅谈建筑工程成本分析与控制 【摘要】现阶段施工企业都把“利润”作为企业最重要的管理核心,这是企业保持改革、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作为施工企业如何更进一步去搞好工程的成本管理这一核心工作,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中成本分析与成本控制如何操作更符合工程项目施工的实际,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 【关键词】+模式;成本分析标准;成本效益 成本分析与控制的必要性 我们的工程成本控制,不仅要反映投资决策、设计、发包和施工,被动地控制工程造价,更要主动地影响投资决策,影响设计、发包和施工,主动地控制工程成本。
现阶段进行成本控制的主要形式是+模式: 其中成本分析与成本控制通常相互交替发生,并相互影响。当成本计划确定后首先就要分析计划实现的可行方式,当成本控制出现偏差时,又要及时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及纠偏措施,为成本考核提供依据。
成本分析的定义及标准格式 . 成本分析的定义: 成本分析主要指对建设项目的成本数据进行科学体系的分类,以标准统一的成本分析格式进行分析,从而得以简化成本的审核和同比。成本分析的结果报告可以清晰的体现一栋建筑物的成本是如何在建筑物的组成构件之间分配的。
当进行建筑物的成本比较时,往往会将项目成本比较建立在工程相似基础上,将那些工程差异较大,没有可比性的项目分开。成本分析是成本控制的基础,它的主要目的是: .. 明确在一座建筑物的各个元素上已经花费了多少成本。
.. 判断一下项目成本是否已经被平衡分配。 .. 对不同建筑物中相同元素的成本可以进行同比分析。
.. 其他建筑物可参照使用的成本数据。 . 成本分析的格式化标准 针对各类建筑物的成本分析需要明确成本分析体系及其相应的格式,否则,成本无法实现有效的同比和控制。
成本分析标准表格有两种形式:简明成本分析和详细成本分析。 其中简明成本分析只提供工程和几个基本组成元素成本的相关信息,以平米建筑面积的成本表示。
详细成本分析则包含了大量信息:比如工程的建筑形式、建筑物的选址/现场情况、市场状况包括招投标水平、劳动力和原材料的获取情况、承包合同的详细说明、还有包括建筑物的设计特点例如建筑面积、屋顶面积、外墙面积、墙面/地面比和楼层高度。 通过汇总建设项目所有成本信息、并转换成建筑物的所有元素和元素组的成本信息。
然后,将这些内容用总元素成本造价和每平米建筑面积单方造价来表示。同时,也要列出每个元素的单位数量和元素单价,在进行类似项目成本比较时,这些信息非常具有参考价值。
工程成本控制的基本思路 经过成本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对成本影响较大的关键元素,想要行之有效的控制成本,就需要对这些关键元素进行控制,控制的状态是动态的,在确定控制目标值后,应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阶段性地收集完成目标的实际数据,然后将实际数据与计划值比较,若出现较大偏差时采取纠正措施,以确保目标值的实现。 成本控制的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
三个阶段应以事前控制为主,即在项目投入阶段就开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作用。为达到工程成本在“施工前”计划目标值测定的科学合理性,首先必须把满足工程项目施工生产作为前提。
同时目标值的确定必须适应市场经济运行规则,以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综合实力为基础。企业基础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对项目法施工的管理有直接的影响,分析要细、有深度。
将着力点放在加强管理和内部挖潜上构思,强调对确定成本目标值的调查和分析,明确影响成本主体的内因和外部条件,才能达到预测的准确性,符合实际施工管理要求,为竣工后的总结评估提供科学的依据。 工程成本控制的关键点 . 控制成本效益 成本收益主要包括工程签约合同造价、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增、减工程造价、现场签证、施工中采用“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和科技成果创造的效益,施工中的量、价控制节余、施工结算中的收益等。
. 控制施工进度成本 合理地加快工程的施工进度,缩短施工周期是节约机械设备、“三大”工具租赁费用、节省现场管理费用的有效途径。施工中按照“精干、合理、科学、高效”的原则,优化配置各种施工资源。
加强对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计划的节点控制和动态管理,加强施工调度,避免因施工计划不周和盲目调度造成的窝工损失、机械利用率降低、物料积压等而使施工成本增加,加大周转料具的合理投入,提高利用率和周转次数降低成本,加大科技含量,推广应用“四新”技术,合理采用“新技术、新工艺”。 . 控制质量成本 严格按施工图纸、施工规范、操作规程、质量验收评定标准组织施工。
制定工程质量预控目标,严格监督、检查,确保各分部、分项工程一次交验合格,减少返工、浪费造成的损失支出。例如:在框架中间层端节点处,根据柱截面高度和钢筋直径,梁上部纵向钢筋可采用直线锚固或端部带??弯折段的锚固方式。
在承受静力荷载为主的情况下,水平段的粘结能力起主导作用。据有关资料表明,当水平段投影长度不小于.la,垂直段投影长度为d时。
已能可靠保证梁筋的锚固。
5.什么是量价关系
持仓量和价格变化关系分了四种可明确的情况: 1 成交量上升(表明成交活跃) 持仓量上升(表明资金入场积极)价格向上推动(表明多头积极开仓,推动价格上涨)可做多 2 成交量萎缩 持仓量下降(表明资金出场) 若此时价格下跌(表明多方积极平仓离场)可做空 3 成交量上升 持仓量也上升 价格下跌 (表明空头开仓积极)可做空 4 成交量下降 持仓量也下降 价格上升 (表明空头积极平仓)可做多 还有两种待观察的状况,此两种状况需要结合图形分析: a 成交量上升 持仓量下降 价格上升 图形如在底部(说明空方主要平仓,多方观望为宜)如果图形处在顶部(依然说明空方在平仓,大涨前夕) b 成交量上升 持仓量下降 价格下降 此时多方平仓主动,如果有资金入场,持仓量上升,价格可反弹。
前四种情况最可靠。后两种不是非常确定。
6.量价合一,量价分离
量价合一:预算定额中既规定了定额工料机实 物消耗量标准,又规定了定额直接费单价。一本预算定额在手,既可以查找实物消耗量标准做工料分析,又可以套用直接费单价计算直接费用。
量价分离中的量是指预算定额中的实物消耗量标准,这个标准是相对稳定的。量价分离中的价是指人工、材料和机械的预算价格,以及根据预算价格和实物消耗量标 准计算得出的定额直接费单价,预算价格是随市场行情而经常变动的,直接费单价也随之而变动。例如:实物消耗量标准由国家统一管理,通过编制全国统一的实物消耗量定额来控制实物消耗量标准进而控制工程造价,直接费单价则由各地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来确定,这就是量和价在管理权限上的集中与分散的分离。
7.招标投标管理毕业论文怎么写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在招标投标管理中的几个常见问题及对策摘要自2003年以来,我国的建筑市场已遂步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进行招标投标,推动了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深入和体制的创新,建立了由政府宏观调控,企业自主报价,市场有序竞争的新局面。
在这几年的工作实践中,作者对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有了较深的认识,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把平时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几个常见问题整理出来,以期抛砖引玉,使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得到更加完善和规范,做到量准价实。关键字工程量清单计价造价管理常见问题对策随着我国工程建设招投标制度的推行,建筑市场日趋规范,工程造价管理正由传统的“量价合一”的传统定额计价模式逐步向“量价分离”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转变,这种模式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原则,顺应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 T0)与国际接轨的要求,有利于形成政府宏观调控、企业自主报价、部门动态监管的良性机制。
可以说,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推行,给我国造价管理领域带来了一场深刻的革命。正因为我国全面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进行造价管理是大势所趋,如果我们不深入学习、研究工程量清单计价,我们就无法介入项目和市场,对工程造价将难以实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可见,了解一些工程量清单计价在造价管理中的常见问题,有助于我们完善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行为,节约投资成本,取得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几点基本常识1.1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含义工程量清单计价是承包人依据发包人按统一项目(计价项目)设置,统一计量规则和计量单位按规定格式提供的项目实物工程量清单,结合工程实际、市场实际和企业实际,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后,提出的包括成本、利润和税金在内的综合单价,由此形成工程价格。
这种计价方式和计价过程体现了企业对工程价格的自主性,有利于市场竞争机制的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价格由市场形成的原则。1.2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特点首先,工程量清单计价采用综合单价,综合单价包含了工程直接费、间接费、利润和税金。
不象以往定额计价中先计算定额直接费,再计算价差,最后在计取各项费用,才能知道工程费用。相比之下,工程量清单计价显得简单明了,更适合工程的造价管理。
其次,采用统一工程量清单,施工企业可将经济、技术、质量和进度等因素经过科学测算,细化到综合单价的确定中,并对工程造价中自变和波动较大的因素比如建筑材料价格及具体工程的施工措施费和管理费,实行自主报价。这就充分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并通过竞争确定招标、投标双方均能接受的工程承包价,这样才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
第三,采用工程量清单,有利于投标者集中力量评估、分析、测算自身各项费用单价高低的情况,合理选择具有竞争性的施工组织和措施方案,从而促进企业抓管理,炼内功,降成本,提效益。第四,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标可以节省投标单位的时间、精力和投标费用。
因为投标过程往往是多家单位参与一个标段的投标,而中标单位仅是一家,未中标单位各项支出亦无法得到补偿,造成社会劳动资源的浪费。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标能够缩短投标报价时间,使招投标工作更趋科学合理。
第五,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投标有利于实现风险的合理分担。建筑工程一般都比较复杂、周期长,工程变更多,风险大。
采用工程量清单报价,投标单位只对自己所报的成本、单价等负责,而对设计变更和工程量的计算错误不负责,这部分风险由业主承担。这样符合风险分担,责、权、利关系对等原则。
1.3工程量清单的作用工程量清单是编制招标T程标底价和投标报价、确定合同价款、计算工程变更价款、追加合同价款、支付工程进度款、竣工结算和处理索赔的依据。准确、全面和规范的工程量清单既有利于工程费用的管理,也有利于发包人对工程系统目标的控制。
2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几个常见问题2.1工程量清单量的准确性、项目完整性难以把握由于编制工程量清单的主要依据是招标文件、施工图纸和实物工程量,这就对施工图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人员首先要学会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办法,做到实物工程量准确,表现形式符合工程量清单的要求,因为每一个工程量的误差都影响到工程量清单的计价,每一个设计变更都牵涉到费用和结算。但凡从事过工程计价的工作人员都清楚,工程量的准确计算是困难的,工程项目因设计的不确定、《计价规范》工程量计算规则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计价人员的水平差异等都成为了工程量计算很难准确的原因,而清单工程量计算的偏差,对于工程总造价影响很大,常常导致投标失败或引发结算争议及扯皮等一系列的问题。
例如,在一次桩基工程项目招标中,我们对几家报价进行了详细评审,发现A公司的投标报价最低,但后来发现该公司的报价虽然低,但其报价清单子项出现了漏项,漏报了一项数量较大的费用。如果我们将漏报费用加上,则这家报价将高于其他投标人的报价。
最后,我们的推荐意见是次低报价的投标人中标。又如,我们曾经遇到过一个土方工程,。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量价分离毕业论文(量价分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