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保护税的论文摘要汉译英,急!!!!!
With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population continues to increase,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as become Chin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influence of important issues. Environmental taxes for improving the environment is the government adopted a economic means, but China has no speci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ax, and due to historical and other reasons, China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ax and fees system and policy in the design, there still exist some missing in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 aspects of adjusting function to be further enhance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ax levy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puts forward the necessit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ax levy. Foreign experience, and to construct and perfect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ax system, puts forward the preliminary conception. Concrete from the existing tax system and improve the independ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ax levy these two aspects elaborate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ax system construction. Both to levy taxes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some problems, such as related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al p。
2.开征环境保护税对治理雾霾弊辩论文?
1.正方 挪威自从开征二氧化碳税以来,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了20%以上;丹麦开征环境税以来,二氧化碳排放量从1990年到2005年,都呈下降的趋势。
新一届政府发出最强音,要像向贫困宣战那样向污染宣战。开征环境税,向公民传递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环保理念,对于治霾有重大的意义。
2.反方 霾的社会成因主要在于大规模的城市化和汽车时代的影响。不针对霾的主要成因作出科学分析,一厢情愿地认为,只要多征税就能解决霾的现实问题,这种想法过于简单。
另外,企业本质是盈利性组织,对于税,它首先想的是如何转嫁给市场消化,而非把它变为治霾的动力。3.个人观点;治理雾霾我赞同征收环境税,环境是大家的,你雾霾了去治理很麻烦,当然可以出资去帮助维护环境,这样还可以无形中起到抑制作用,大家在污染环境的时候还会自觉注意点。
虽然现在很多像湖南九九矿安雾炮车这样的降霾神器在街道开展除霾工作除雾霾,但是个人认为这也是杯水车薪,虽然雾炮车在除尘效果上显著,但是雾霾的治理还是需要从源头抓起,雾霾主要产生来源在汽车尾气,工业二次污染还有二氧化碳污染物,这些产生的源头企业需要对环境负责,不能只顾污染不处理,之前洛杉矶治理空气污染的时候就会政府强制汽车加空气净化器,鼓励顺丰出行,如果一辆车只坐了一人在有些规定的车道上车辆需要至少两人出行的那是需要罚款的。尽管这样,洛杉矶治理空气污染还是用了六十多年。
所以有些对环境好的措施,还是必须强制执行的,不是人人都那么遵纪守法的。
3.试论我国开征环境税的必要性
当前严峻的环境保护形势。
我国已具备开征环境税的基本条件,开征环境税可以有力地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助于形成经济运行机制的转变,促使企业走内涵式扩大再生产和清洁生产的道路,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质量效益型、科技先导型的产业和企业,优化资源配置,落实科学发展观。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以及30年来我国复合税制的不断发展,经济杠杆发挥更大作用的趋势已经形成并且不可逆转,再加上全民环境意识普遍提高,我国开征环境税的经济条件和税制条件已经基本具备。
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等将是我国未来一段时期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点。建议,将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在内的污染物排放和二氧化碳排放设定为征税范围,向特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开征“环境税”,该税种下面可设若干税目和子税目,并为纳入更多的针对性税目预留空间。
4.谁帮我写个论文提纲:<我国绿色税收体系研究>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环境资源的恶化 1.1.2 循环经济的提出与发展 1.1.3 我国“十一五”规划的制定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方法及思路 1.4.1 本文研究方法 1.4.2 本文研究思路 1.5 本文研究目的与创新之处 1.5.1 本文研究目的 1.5.2 本文创新之处 2 环境问题与绿色税收的经济学分析 2.1 环境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2.1.1 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 2.1.2 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 2.2 绿色税收的经济学分析 2.1.1 税收解决环境污染的经济学分析 2.1.2 税收促进资源利用的经济学分析 3 国外绿色税收体系主要内容与借鉴 3.1 国外绿色税收历史发展 3.2 国外绿色税收体系实践 3.2.1 环境保护税 3.2.2 对有害环境的物品或行为征税 3.2.3 建立有利于保护自然资源的税种 3.2.4 税制的“绿化”调整 3.2.5 税收的使用用途 3.2.6 绿色税收实施的环境效果 3.3 国外绿色税收体系借鉴 3.3.1 绿色税收体系的构建是一个渐进过程 3.3.2 推行税收中性(revenue-neutrality)政策 3.3.3 重视差别税率和税收减免的调节作用 3.3.4 注重利用科技发展保护环境 3.3.5 税收专款专用 4 我国现行绿色税收体系主要内容与问题分析 4.1 我国环境税收政策历史发展 4.1.1 建国时期到改革开放时期 4.1.2 改革开放到94年税制改革前 4.1.3 94年税制改革至今 4.2 我国现行绿色税收体系现状 4.2.1 征税政策 4.2.2 税收优惠 4.2.3 排污收费制度 4.3 现行绿色税收体系问题分析 4.3.1 税制设计考虑的环境因素不足 4.3.2 相关税种设计存在问题 4.3.3 对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产业的税收支持不足 4.3.4 对技术发展的税收支持不足 4.3.5 排污收费制度存在缺陷 5 完善我国绿色税收体系的具体构想 5.1 构建我国绿色税收体系的原则—五个相互原则 5.1.1 保护环境资源与经济发展相互协调原则 5.1.2 效率与公平相互兼顾原则 5.1.3 税收制度与环境技术相互融合原则 5.1.4 绿色税制改革与我国的税制优化改革相互结合原则 5.1.5 绿色税收制度与生态环保的补充性政策措施相互配合原则 5.2 完善我国绿色税收体系构想 5.2.1 我国绿色税收体系的框架—循环经济实现模式 5.2.2 完善我国绿色税收体系的具体构想 结语。
5.关于构建我国环境税收体系的思考
试试看这个网址
还有一篇提纲参考一下。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环境资源的恶化
1.1.2 循环经济的提出与发展
1.1.3 我国“十一五”规划的制定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方法及思路
1.4.1 本文研究方法
1.4.2 本文研究思路
1.5 本文研究目的与创新之处
1.5.1 本文研究目的
1.5.2 本文创新之处
2 环境问题与绿色税收的经济学分析
2.1 环境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2.1.1 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
2.1.2 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
2.2 绿色税收的经济学分析
2.1.1 税收解决环境污染的经济学分析
2.1.2 税收促进资源利用的经济学分析
3 国外绿色税收体系主要内容与借鉴
3.1 国外绿色税收历史发展
3.2 国外绿色税收体系实践
3.2.1 环境保护税
3.2.2 对有害环境的物品或行为征税
3.2.3 建立有利于保护自然资源的税种
3.2.4 税制的“绿化”调整
3.2.5 税收的使用用途
3.2.6 绿色税收实施的环境效果
3.3 国外绿色税收体系借鉴
3.3.1 绿色税收体系的构建是一个渐进过程
3.3.2 推行税收中性(revenue-neutrality)政策
3.3.3 重视差别税率和税收减免的调节作用
3.3.4 注重利用科技发展保护环境
3.3.5 税收专款专用
4 我国现行绿色税收体系主要内容与问题分析
4.1 我国环境税收政策历史发展
4.1.1 建国时期到改革开放时期
4.1.2 改革开放到94年税制改革前
4.1.3 94年税制改革至今
4.2 我国现行绿色税收体系现状
4.2.1 征税政策
4.2.2 税收优惠
4.2.3 排污收费制度
4.3 现行绿色税收体系问题分析
4.3.1 税制设计考虑的环境因素不足
4.3.2 相关税种设计存在问题
4.3.3 对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产业的税收支持不足
4.3.4 对技术发展的税收支持不足
4.3.5 排污收费制度存在缺陷
5 完善我国绿色税收体系的具体构想
5.1 构建我国绿色税收体系的原则—五个相互原则
5.1.1 保护环境资源与经济发展相互协调原则
5.1.2 效率与公平相互兼顾原则
5.1.3 税收制度与环境技术相互融合原则
5.1.4 绿色税制改革与我国的税制优化改革相互结合原则
5.1.5 绿色税收制度与生态环保的补充性政策措施相互配合原则
5.2 完善我国绿色税收体系构想
5.2.1 我国绿色税收体系的框架—循环经济实现模式
5.2.2 完善我国绿色税收体系的具体构想
结语
6.什么是环境保护税
环境税(Environmental Taxation),也有人称之为生态税(Ecological Taxation)、绿色税(Green Tax),是20世纪末国际税收学界才兴起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被广泛接受的统一定义。
它是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社会成本,内化到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中去,再通过市场机制来分配环境资源的一种经济手段。 部分发达国家征收的环境税主要有二氧化硫税、水污染税、噪声税、固体废物税和垃圾税等5种。
2011年12月,财政部同意适时开征环境税。 [1] 2013年12月2日,环境税方案已上报至国务院,正在按程序审核中。
主要功能 环境税收入会随着开征时间的持续呈倒U形结构。 中国建设环境税制决不能以增加收入为根本出发点,环境税制的政策目标只能是纠正市场失效、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如果该目标在实践中真正得以实现,从环境税中所得收入必然很小,这也是符合环境税立税宗旨的。 所谓倍加红利(Double Dividend),是指通过征收环境保护税所获收入可以用来降低现存税制对资本和劳动产生的扭曲,获得倍加红利。
即一方面通过环境保护税的征收,加强污染治理,提高了环境质量;另一方面是由征税获得的净经济效益,形成更多的社会就业、个人财富、GDP总值以及持续的GDP增长等。 在建设环境税制进程中,更重要的是要发挥环境税本身固有的倍加红利作用。
通过对原有税制扭曲效应的纠正,促进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保持有效的激励机制,发挥环境税的刺激经济主体行为的外部正效应的作用。 比如在解决中国企业经济结构粗放、资源利用率低这一最大也是最关键的环境问题时,可以通过税率结构设计上的技术性处理,引导企业提高资源利用率,最终达到增加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高企业利润率的目的。
7.环境税的改革要求
任何一国在税制建设中,总是希望能实现最优税制结构(Optimal Taxation),这一结构是公平和效率兼顾并重的均衡结构。
但在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并不存在一个既成的最优税制,人们更多的是接受既定的一个次优选择,并不断地追求税制结构的最优化。税制最优化的可行性取决于决策者的意志和制度转换成本等因素。
政府在税制最优化的进程中扮演了决策者,而政治市场上的决策者作为税收制度的供给方,受制于作为制度需求方的选民(纳税人)的偏好,因为政府的再次当选需要得到选民的选票。如果税收制度转换成本太高,政府考虑到各种纳税人群体的利益,就不会轻易改变现有税制的整体结构,突破纳税人群体间的现存利益格局,实施强制性的税收制度变迁。
但是对最优税制这一终极目标的追求,又促使税制供给方的政策决策者寻找一种渐进的,温和的税收制度变迁方式作为替代,以不断完善现有的次优税制结构。 既然现有税制是一个次优选择,那么它就必然存在税收扭曲效应。
比如:如果一个税制整体累进程度太高,这实际上意味着政府对生产者自由的干预过甚,抽取了高收入阶层(其中许多是企业家)过多的经济剩余,扭曲和妨碍了经济激励机制的运作,最终会导致纳税人工作积极性下降,也就是产生以闲暇或者减少工作努力来替代工作、投资和创新的替代效应,从而影响一国的经济增长。这些措施的实行,一方面为政府筹集了专门用于环境保护的绿色收入,另一方面又有效减轻了现存税制的扭曲效应,推动了税制的优化进程。
具体包括经济效率和行政效率两个方面,将围绕经济效率展开讨论。一般而言,税收引起的价格变化的总负担,并非简单的等同于所征收税款的绝对额。
在现实中,征税常常带来纳税主体经济决策和行为选择的扭曲,干扰资源的配置。当这种扭曲超过一定限度时,纳税人或者改变其经济行为,或者采取不正当手段以减轻或逃避其税收负担,这种状况被称之为税收的“额外负担”。
当然,征税的过程也同样会带来纳税人的“额外收益”,对经济产生良性刺激。因此,检验税收经济效率的标准,应当是本着税收中性原则,达到税收额外负担最小化和额外收益最大化。
环境税的征税目的主要是为了降低污染对环境的破坏,这必然会影响污染企业的税收负担,改变其成本收益比,迫使其重新评估本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同时环境税也对其他企业的经济决策和行为选择产生了影响。 在环境税制的建设和设计时,要结合中国具体国情,积极借鉴这几年来国际上已经成熟的经验,探索一条适合中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特点的环境税制改革之路。
比如,在发挥环境税制倍加红利对经济结构优化作用的同时,要考虑中国就业压力巨大和社会收入分配不均衡的实际国情,适当发挥其促进就业和调节收入再分配的效用。环境的恶化不但直接影响着中国人民的生存质量,而且制约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通过开征环境税来筹措专门的环境保护费用固然很重要,但更应该重视发挥环境税的倍加红利作用,在运用经济手段消除外部不经济的同时,也应该利用税收工具刺激外部经济,减轻合乎环境保护要求的企业所承受的税收负担。因此,环境税制的完善过程不能脱离本国的国情。
不切实际的高标准环境税制会阻碍经济的发展,最终导致环境保护水平的下降。环境税制的建设还应该与税制改革的总体方向和发展进程相协调。
环境税法律制度作为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重要制度,源起于对各种环境问题根源的深刻揭示与反思求解,正式诞生在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战略背景下,体现了用税收手段来促进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思维。环境税最早实施于OECD国家中,尤以北欧国家为典型代表,并逐渐形成了世界范围内的“税制绿化”现象。
经过较长时期的发展,环境税已经演进成为比较成熟的一项法律制度。并且,在全球性环境危机步步紧逼的形势下,环境税法律制度正处于蓬勃发展中,其重要性也在不断彰显。
中国当前也正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冲突已达致十分紧张的程度。然而,在国外取得良好效果的环境税,在中国还处于刚刚开始尝试、尚未有效加以利用的状况。
如何运用环境税这一手段来保护环境、实现环境与发展的均衡协调,已成为中国环境法和税法发展的时代性主题,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从第一部分的分析中可知,庇古税方案通过以外部成本内部化的途径来维护社会经济中的公平原则问题。
而公平原则也是设计和实施一国税制时首要的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原则。它往往成为检验一国税制和税收政策优劣的标准。
所谓税收的公平原则,又称公平税负原则,就是指政府征税要使纳税人所承受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并且在纳税人之间保持均衡。 公平原则也是建立环境税的首要原则。
因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市场经济主体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作出的决策选择和行为实施会产生外部性,高消耗、高污染、内部成本较低而外部成本较高的企业会在高额利润的刺激下发展,降低社会的总体福利水平和生态效率,而这些企业未付出相应的成本,也就是说其税收负担和自身的经济状。
8.本科毕业论文,低碳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求助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减碳经济产业体系包括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工业节能和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和节能材料等。
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包含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等一系列新内容。它通过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规模使用可再生能源与低碳能源,大范围研发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建设低碳社会,维护生态平衡。
发展低碳经济既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国家权益和人类命运的全球性革命,又是全球经济不得不从高碳能源转向低碳能源的一个必然选择。 一是我国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不高,探明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51%。
这种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的粗放利用,客观上要求我们发展低碳经济。 二是碳排放总量突出。
按照联合国通用的公式计算,碳排放总量实际上是4个因素的乘积:人口数量、人均GDP、单位GDP的能耗量(能源强度)、单位能耗产生的碳排放(碳强度)。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增长快速,能源消耗巨大,碳排放总量不可避免地逐年增大,其中还包含着出口产品的大量"内涵能源"。
我们靠高碳路径生产廉价产品出口,却背上了碳排放总量大的"黑锅"。在一些发达国家将气候变化当作一个政治问题之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意义尤为重大。
三是"锁定效应"的影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初始路径和规则的选择具有依赖性,一旦作出选择,就很难改弦易辙,以至在演进过程中进入一种类似于"锁定"的状态,这种现象简称"锁定效应"。
工业革命以来,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对化石能源技术的严重依赖,其程度也随各国的能源消费政策而异。发达国家在后工业化时期,一些重化工等高碳产业和技术不断通过国际投资贸易渠道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中国倘若继续沿用传统技术,发展高碳产业,未来需要承诺温室气体定量减排或限排义务时,就可能被这些高碳产业设施所"锁定"。因此,我国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认清形势,及早筹划,把握好碳预算,避免高碳产业和消费的锁定,努力使整个社会的生产消费系统摆脱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
四是生产的边际成本不断提高。碳减排客观上存在着边际成本与减排难度随减排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1980-1999年的19年间,我国能源强度年均降低了5.22%;而1980-2006年的26年间,能源强度年均降低率为3.9%。两者之差,隐含着边际成本日趋提高的事实。
另外,单纯节能减排也有一定的范围所限。因此,必须从全球低碳经济发展大趋势着眼,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把宝贵的资金及早有序地投入到未来有竞争力的低碳经济方面。
五是碳排放空间不大。发达国家历史上人均千余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大挤压了发展中国家当今的排放空间。
我们完全有理由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要求发达国家履行公约规定的义务,率先减排。2006年,我国的人均用电量为2060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只有经合组织国家的1/4左右,不到美国的1/6。
但一次性能源用量占世界的16%以上,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超过了世界的20%,同世界人均排放量相等。这表明,我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碳排放强度偏高,而能源用量还将继续增长,碳排放空间不会很大,应该积极发展低碳经济。
发展低碳经济,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的可行措施。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路径。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开展国际合作、参与国际“游戏规则”制定的途径。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毕业论文环保稅(环境保护税的论文摘要汉译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