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求一篇课业论文,关于失业率的,1500字左右
内容 摘要:奥肯定律力图揭示周期波动中 经济 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的经验关系,然而在我国却不适用。
本文通过对奥肯定律适用条件的 分析 研究 ,结合我国国情,探讨了奥肯定律在我国不适用的原因。 关键词:奥肯定律 经济增长 失业率 完善的市场机制 奥肯定律的提出 美国着名的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发现了周期波动中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的经验关系,即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美国一般将之定义为3%)下降2%时,失业率上升大约 1%;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上升2%时,失业率下降大约 1%,这条经验法则以其发现者为名,称之为奥肯定律。
潜在GDP这个概念是奥肯首先提出的,它是指在保持价格相对稳定情况下,一国经济所生产的最大产值。潜在GDP也称充分就业GDP,即一国的所有生产能力得到完全释放所达到的国内生产总值。
这一定律曾经相当准确地预测失业率。 例如,美国1979~1982年经济滞涨时期,GDP没有增长,而潜在GDP每年增长3%,3年共增长9%。
根据奥肯定律,实际GDP增长比潜在GDP增长低2%,失业率会上升1个百分点。当实际GDP增长比潜在GDP增长低9%时,失业率会上升4.5%。
已知1979年失业率为5.8%,则1982年失业率应为10.3%(5.8%+4.5%)。根据官方统计,1982年实际失业率为9.7%。
与预测的失业率10.3%相当接近。但是,当人们用我国的实际数据进行检验时,却发现该定律在我国并不适用。
究其原因,是人们对奥肯定律并未透彻的理解,忽略了它适用的条件。本文将通过对奥肯定律适用条件的讨论来探讨它在我国的适用性 问题 。
奥肯定律中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关系 奥肯定律中涉及两个变量:一个是失业率;另一个是经济增长率。 (一)从失业率来看奥肯定律的 应用 从失业率来看,奥肯定律研究的是排除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以外的失业率。
而从我国的实际情况起因来看,我国 目前 的失业率构成中,最主要的成分是由于摩擦性和结构性因素造成的 自然 失业率,另外, 影响 经济增长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微小的周期性失业因素所能反映出的促进经济增长效果,在统计上并不能充分显示出来。 首先,我国大规模的失业现象开始发生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之后,失业率出现了实质性的升高并且表现出随时间的波动性,我国失业率升高的最初起因,虽然有宏观经济周期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因素作用,但是,在这些因素之外还有一个与美国这样的市场经济国家截然不同的因素,即由于旨在“减员增效”的 企业 劳动制度改革。
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职工大规模下岗和失业之前,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严重的冗员问题,据当时的调查,冗员率一般在1/3到2/5之间。而这种情况在市场经济国家,在企业完全独立自主地做出雇用和解雇决定的条件下,是不可能长期存在的。
如果说,在没有普遍的冗员现象的情况下,一旦发生以劳动力需求减少为结果的失业率提高,通常会伴随着减少劳动使用的其他变化的话,从严重的冗员现象出发的失业率提高,反而会提高留在工作岗位上的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不仅如此,如果减员增效的改革的确奏效的话,劳动生产率也会提高。
而这些因素都产生与高失业率减少劳动投入相反的效果。这样一来,单一且间接的失业率提高这个因素,就不能明显地被转化为产出增长率的降低。
诚然,在改革期间造成我国失业率上升的因素中,也存在着宏观经济周期的作用。特别是在我国经济刚刚从短缺经济进入到结构性过剩阶段,国内需求的制约导致企业开工不足从而对劳动力需求减少,也是失业率提高的诱因。
但是,作为一段时期持续发生的现象,我国的高失业率主要是由结构变化和劳动力市场功能不健全造成的长期自然失业现象,同时在这一时期失业率上升的因素中,自然失业率的贡献也很突出。因此,在我国,“奥肯定律”的作用受到限制,即在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的变化之间不存在显着的负相关关系。
我国采用的是登记失业率形式,下岗工人转换成失业工人,使失业率增加但劳动力就业状况可能并未糟糕。由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失业率数字只是登记失业率,而这个指标与市场经济国家使用的失业率反映了不尽相同的内容,因而许多经验研究的结论并不可靠(如姜巍等,2005)。
在我国,登记失业率这个指标常常不能确切地反映就业形势的好坏。 例如,国有企业下岗和失业最严重的1998~2000年期间,这个登记失业率一直保持在3.1%。
而当就业形势开始好转时,这个指标却大幅度提高了,从2001年3.6%,2002年4%,到2003年的4.3%和2004年的4.2%。原因是,凡是具有下岗身份即领取下岗基本生活费的,不管是否有工作,都不再进行失业登记。
这样,这个指标没有包括那些下岗后没有工作的人,因而低估了失业率;随着从下岗向公开失业的并轨,下岗人数减少而登记失业增加,而这个增加可能并不意味着劳动力市场状况变得更糟。 同时,我国的失业率统计还面临以下问题:失业统计反映不全面,不涉及 农村 人口。
农村人口中隐性或半公开失业在全国占相当大的比重,这从大量流入城市的“民工潮”中可见一斑,然而却没有列入统计中。失业年龄。
2.失业问题与对策论文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就业岗位的供不应求将是一个长期现象。在20世纪50年代初、60年代初期和末期、70年代末,我国都曾面临过|相当严重的就业压力。90年代中后期至今,我国的就业形势再次收紧。其中国有企业职工比较集中的“下岗”问题,由于通货紧缩及市场商品供求失衡导致的企业普遍开工不足、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问题等构成了这个时期失业的新特征。对失业问题要辨证地来看。失业率上升,这不是一件好事,但经济结构日趋合理、企业改革深化、劳动关系理顺、城乡统筹就业以及失业从隐性走向显性,都对经济发展发挥着良性的作用,应该说又是一件好事。缓解失业问题,根本上是要靠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经济增长是扩大就业的前提条件。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是增加就业的主要渠道。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素质,也是缓解失业、促进就业的出路。此外,我们还要不断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把解决就业问题的重点转向农民。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还比较低,这既说明我国的就业结构明显落后,也说明我国城镇还有较大的发展和就业空间。因此,逐步把就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农民有序流动到非农产业和城镇上来,有利于促使就此结构合理化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3.论文 论大学生毕业即失业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现象不同层次的原因分析,发现这一现象主要源于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缺失,而寻根溯源,问题在于高校的道德素质 教育 .如何加强高校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将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改善大学生“毕业失业”现象的关键. 关键词:大学生; “毕业即失业”现象:道德素质:教育 一、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现象 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校开始扩大招生规模,全国高校招生总人数达153万人,比上年增加45万。
2003年全国高校招生总人数达到382.2万,2007年达到500万。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共安排招生计划599万名。
同时,我国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有30%~50%的人找不到工作,即出现了“毕业即失业”现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但伴随这一现象的却是,几乎每个忙着招人的 企业 都在抱怨招聘不到合适的员工。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众多企业需要新人,又会出现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呢?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大学毕业生失业现象的类型。 (一)自愿性失业 有很多大学毕业生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主动放弃了就业的机会。
他们要么觉得工资太低,要么觉得工作太辛苦.所以自愿呆在家里不去工作.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这也就是社会上常说的“啃老族”或“傍老族”。
这些“啃老族”在就业时大多很挑剔,认为这也不做,那也不做,挑来挑去只能是没有工作,赋闲在家。 (二)创业替代失业 由于大学生在校期间花父母的钱,养成了奢侈浪费的消费习惯,大学毕业后,想找一份工作,但觉得工资太低,赚的钱不足以维持自己的生活。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选择自己创业。还有一部分大学生毕业后创业是因为找不到工作。
但是创业的人多,成功的人少,所以创业失败后,这些大学毕业生又步入了失业大军。 (三)被动失业 有的大学毕业生已经找到工作,但由于自身职业道德方面的缺陷被砸了饭碗,使“有业者失业”。
这样的例子.在各行各业都可以说是屡见不鲜。美国有一项研究表明,在员工被企业开除的原因中,列在前十位的无一涉及工作能力,却都与职业道德有关.如服务态度、责任心、敬业精神等。
而在一项对上海6个行业(IT、宾馆、家电、物流、银行、化工)中的10家企业进行的实地调研显示,绝大多数企业单位十分看重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并把人品、敬业、责任感作为聘用员工的先决条件。 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嫌弃工作苦、累,工资低,好高骛远;另一方面是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再仅仅局限在成绩上,分数第一的不一定能力第一,现在的招聘单位更多的是要寻找能干、敬业、肯吃苦、讲诚信、有责任感的合适人才。
这种供给与需求结构的变化,必然导致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现象。 二、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现象的深层原因分析 1999年后入学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80年代后出生的,对于这部分人,现在社会上习惯用“80后”和“90后”来称呼。
根据《 中国 统计年鉴》数据.从1980年~1989年的10年中,中国约有2.04亿人出生。即使排除中途“夭折”的,“80后”也有2亿人左右。
目前,“80后”的一部分(1980~1985年出生的人)已经毕业,另一部分(1986--1989年出生的人)即将毕业,而“90后”又即将进入大学。这些人受到良好的、长期的正规教育,知识水平越来越高,将成为我国富裕的年轻劳动力资源,为我国 经济 的 发展 提供巨大推动力。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青少年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未来,他们是国家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所以提高青少年的知识水平、劳动水平、创造力变得非常重要。 但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现象开始让越来越多的人担忧,为中国经济担忧。
目前已经出现的“毕业即失业”现象已经说明了“80后”甚至“90后”的年轻人存在一系列问题:道德水平下降,吃苦耐劳精神消失,艰苦奋斗的意志衰退,等等。这将成为经济发展中一个巨大的隐性成本。
如此严重的后果促使大家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80后”甚至“90后”的年轻人到底怎么了?其实归结于一点,就是道德素质缺失。然而,导致这些年轻人道德素质缺失的原因多方面的。
(一)大众传媒的影响 大众传媒从报纸、广播、电影、电视到现今的互联 网络 ,已经集看、听、说、动、玩于一体,传播的信息可以被不同文化程度的受众接受,突破了识字率对受众规模的影响;它还具有虚拟性、交互性、开放性、自主性、创造性等特点,使得成千上万的人们尤其是乐于接受新鲜事物,“跟风”心理极强的青少年在短时间内成为大众传媒的接受者。 “80后”甚至“90后”的年轻人相对于20世纪50到7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从小的成长环境很特殊。
80年代后出生的人大多是在电视机和游戏机的陪伴下长大的,90年代后出生的人是在网络里长大的。电视机、游戏机和网络对这代人的影响是巨大的而且是不良的。
80年代以前,我国社会有稳定的社会结构、等级秩序和统一的价值体系,大众传。
4.失业问题与对策论文我想问一下关于写这个"失业问题与对策"的论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就业岗位的供不应求将是一个长期现象。
在20世纪50年代初、60年代初期和末期、70年代末,我国都曾面临过|相当严重的就业压力。90年代中后期至今,我国的就业形势再次收紧。
其中国有企业职工比较集中的“下岗”问题,由于通货紧缩及市场商品供求失衡导致的企业普遍开工不足、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问题等构成了这个时期失业的新特征。 对失业问题要辨证地来看。
失业率上升,这不是一件好事,但经济结构日趋合理、企业改革深化、劳动关系理顺、城乡统筹就业以及失业从隐性走向显性,都对经济发展发挥着良性的作用,应该说又是一件好事。缓解失业问题,根本上是要靠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经济增长是扩大就业的前提条件。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是增加就业的主要渠道。
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素质,也是缓解失业、促进就业的出路。此外,我们还要不断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把解决就业问题的重点转向农民。
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还比较低,这既说明我国的就业结构明显落后,也说明我国城镇还有较大的发展和就业空间。 因此,逐步把就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农民有序流动到非农产业和城镇上来,有利于促使就此结构合理化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5.我要写一篇关于失业保险的论文,请高手帮我想一个题目,例个框架
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的作用(供你参考) 【论文关键词】:失业保险;作用 【论文摘要】:失业保险是通过国家立法建立的失业保险基金,对非本人原因造成失业、中断收入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提供援助的保障制度。
由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性,曾将失业视为待业,直到进入改革开放年代,我国才真正建立起失业保险制度,从1986年7月的《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到1999年1月的《失业保险条例》,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已经形成完整体系,在保障失业工人的权益及下岗职工再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体来说,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更注重事后的补偿,其抑制失业及促进就业的功能没有得到发挥。
失业保险如果仅限于保障生活,势必不利于减轻就业压力,不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失业人员的生活困难。加强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的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是国际上失业保险制度发展的趋势。
各国实施的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措施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归纳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采用"失业保险+失业救济"衔接型的复式保障结构模式 这种模式规定如果失业者在规定的失业保险金给付期间仍未找到工作,则在接受劳工局对其本人及家庭的例行调查并被确认后,再经过规定的过渡期开始领取失业救济金。 失业救济金的待遇水平要比失业保险金的给付水平低,但比社会救济金略高,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失业者的再就业。
二、激励就业 它是通过失业保险待遇与再就业挂钩的办法,激励失业者尽快就业。具体措施:(1)拉大保险待遇的差距。
根据失业期长短,失业期越短给付额就越高。如阿根廷规定,失业四个月以内可获相当于原工资收入100%的失业保险金,而失业期超过四个月便逐月降低给付,直到降至60%。
(2)提前就业可获就业补助。在享受失业保险给付的法定期限内,失业者如提前找到工作便可得到一部分尚未支付的保险金。
如在日本,失业者只要在给付期还剩一半以上的时间内找到可持续一年以上的工作,便可领取30~120天的失业保险金作为就业补助。(3)愿意从事简单工作可获工资补贴。
为促进就业,不少欧洲国家的失业保险机构对于愿意从事比自己能力低下的工作的失业者均给予一定的工资补贴。 三、抑制解雇 通过失业保险制度,抑制企业的解雇行为,从而既减轻失业保险的负担,又达到促进就业的目的。
日本、韩国和美国在这方面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在日本,失业保险机构从稳定就业出发,对某些企业予以资助。
例如,资助不景气而被迫缩小经营规模的企业,力争企业在不裁员或少裁员的情况下,内部消化过剩人员;资助留用、吸纳高龄和残疾劳动者的企业,避免这些就业弱者失业;资助一些条件差的企业,帮助其改善就业环境,减少离职、跳槽等情况的发生。在韩国,失业保险机构也实行了类似措施,例如,对那些虽面临经营困难但不解雇劳动者的企业,提供相当于这些劳动者停产工资50%的资助;对企业为职工内部转岗培训所需设施提供长期低息贷款等,使转岗职工能在企业内部重新上岗;对雇用55岁以上劳动者占所有劳动者比例达6%以上的企业,每人每年支付36万韩元的雇用补贴。
在美国,则是以浮动失业保险费率的做法,鼓励企业尽量保留雇员和限制企业的解雇行为。虽然联邦政府规定失业保险费费率为应税工资总额的5。
4%,但美国大多数州的企业都是按各自的就业稳定记录交费,这在美国被称为"经验定额法",既根据企业以前支付雇员的失业保险费所需费用来计算现在应付保险费。 目前,美国还有少数州实行根据企业解雇人数来决定企业失业保险费率的办法,企业解雇的人越多,企业缴纳的保险费率越高,最高可达职工工资的10。
5%。 四、支持培训 对失业人员进行培训是促进就业的最有效途径。
各国失业保险为了实现就业目标,也都几乎无一例外地将职业培训作为失业保险工作的重点,以培训促就业已在各国取得良好的效果。 如英国对参加受训并取得资格证书的失业人员,分别按资格等级增加失业保险给付;美国规定参加职业培训的失业人员,可适当延长失业保险给付期(最多不超过52周);德国、意大利对参加培训的失业人员提供生活补贴,失业保险部门负担部分培训费用(注册费、书费、交通费等);澳大利亚规定,参加培训的失业人员可以享受疾病、工伤、失业和养老保险待遇。
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单纯强调失业保险的生活保障功能已很难解决日益严峻的失业的问题,必须探寻更积极的失业保险机制,发挥其抑制失业和促进就业的能动作用,才能真正发挥失业保险"社会稳定器"的减震作用,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发展。我国自实施《失业保险条例》以来,提供给失业人员基本生活保障金的支付占失业保险基金的绝对比重。
以2001年为例,当年的失业保险基金总支出为111。8亿元,包括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等在内的非生活保障金支出为23。
5亿元,仅占总支出的21%。这说明我国现行失业保险制度过于侧重生活保障功能,促进就业方面投入不足。
所以,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应当通过调整失业保险金中用于技术培训、转岗训练的费用比例的办法,从以往简单的生活保障转化为促进失业。
6.关于失业问题的1000字作文
前几年,爸爸从厂里下岗以后,家里生活一下子陷入困境。那年的大年三十,家里冷冷清清的,只能听到我吵着要买玩具汽车的哭泣声。妈妈哭丧着脸,不作声,只是不停地叹气。爸爸在旁边大口大口地抽着烟。良久,爸爸掐灭烟蒂,狠狠地仍到地上,倏地站了起来,说道:“我就不信,今后会活不出个人样来!”
经过一段时间地缜密思考,在妈妈的大力支持下,爸爸从亲戚处借了一笔钱,加上自己多年的积蓄,买了两台电脑绣花机,对于爸爸来说,这是个全新的行业,一切都得从头学起。晚上,从没有触摸过电脑的爸爸端正地坐在电脑前,学起了电脑绘图,看着爸爸僵硬的手指,笨拙的动作,真让人发笑。可爸爸是那样认真,一学就是几个小时,碰到不懂的问题常要钻研到深夜,直到完全弄懂为止。白天,为了联系业务,爸爸四处奔波,有时为了一笔业务,要苦口婆心地说上一天,最后又无功而返。经过无数次的努力,爸爸的业务多了起来,逐渐打开了局面。
党的十六大召开的喜讯传来后,爸爸从电视、广播、报纸中看到了国家对这些行业的大力支持,又对绣花行业市场前景进行分析,觉得当前面临着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于是,果断下了决心,把新近积累起来的钱全部投入再生产,通过几个月的紧张劳作,爸爸不仅收回了成本,还猛地赚了一笔呢!
到了去年年底,我们家的债务还清了,机器添置了,洋房也造好了,一家人高高兴兴地搬进了新居。大年三十那天,大家围坐在桌前,又谈论起前几年下岗的事,爸爸笑着说:“其实下岗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自身努力呀!当然,得加上政府的支持,那么,我们完全能够过上幸福生活的。”
我听着爸爸的话,深有感触。如果当初爸爸怨天尤人,沉浸在下岗后的痛苦中,不从痛苦的阴影中走出来,他能有今天的成就吗?答案是否定的。对呀!爸爸的话说得有理!关键靠我们自身努力。那些像爸爸那样下岗的人,只要奋力拼搏,完全可以像爸爸那样走出一片新的天地来。
想到这里, 我故意问爸爸,“爸爸,现在你有钱了,这下该给我买小汽车了吧?”
“你小子,爸爸不仅要给你买玩具汽车,再过一年,爸爸还要给你买一辆真汽车呢?”他说着作了个大大的手势,一家人随即哈哈大笑起来。
7.求 大学生失业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的论文提纲
大学生失业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学年论文一般要求都不高的
写2千字就够了吧?
(一)选题原则:
选题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以所学专业课程为主,不应脱离专业范围,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题目大小适中,对实际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应结合当前经济发展,尽可能选择与社会发展及本地区、本单位实际工作相结合的题目;选题提倡学术创新,避免选择已经完全得到解决的常识性问题;提倡选择同国家的建设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现实实问题,鼓励解决实际问题。
(二)选题范围:
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生产运作管理、成本管理、财务管理等诸方面。
(三)推荐选题:参见中央电大《开放教育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写作及学位申请指南》。
二、毕业论文的类型
为便于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我们将毕业论文类型分为四种,即:专题论说型论文、问题综述型论文、问题论辩型论文、问题综合型论文。
(一)专题论说型论文
这是作者根据自己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在剖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工商管理领域中出现的某一问题或某一经济现象,从正面提出论题,以直接论述的形式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的毕业论文。例如,有同学撰写的《试论薪酬在企业激励中的作用》一文,作者从正面阐述了薪酬在企业中的不同表现形式以及薪酬在激励员工方面的作用等。
(二)问题综述型论文
这是作者概括了经济领域中某一时期内某一学科(或某一专题)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就其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综合性阐述的毕业论文。这种论文虽然主要是对已经存在的成果的综述和介绍,但一定要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即要“评论”一番,然而又不能“评”得太多。因为经济综述型论文主要的价值在于它为经济学术界推介和提供最新的学科信息动态和有关的学术资料。如《谈知识经济对企业管理方法的影响》、《谈人力资源管理的趋势》等。
(三)问题论辩型论文
这是作者针对工商管理中某一问题的研究成果(包括针对几种不同意见或社会普遍流行的看法等)持不同观点,通过就这一问题进行论辩的形式来阐明自己看法的毕业论文。例如,有同学撰写的《股票期权激励的利弊分析》一文,作者紧紧围绕股票期权在企业管理实际使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用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剖析了股票期权激励在我国目前情况下出现的问题,提出进一步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一些设想。
(四)问题综合型论文
这是作者将综述型和论辩型两种形式结合起来写成的毕业论文。这类论文一方面将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较为系统的介绍,另一方面又就前人的某些观点提出质疑,并提出自己相应的观点。这方面的题目有《电话营销问题的探讨》、《知识经济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若干问题探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