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力资源管理的参考文献
试读结束,如需阅读或下载,请点击购买>原发布者:肖炳花人力资源管理参考文献目录[1] 孙泽厚,罗帆.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第二版),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2] 吴冬梅,白玉苓.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3] 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4] 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第9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5] 顾英伟.绩效考评.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6] 杨序国,何稳根.绩效管理何以见绩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7] 赵文明,赵建伟.员工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实务手册.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5[8] 贾斌,杜大为.人员素质与能力测评.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9] 方少华.人力资源咨询.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0] 杜映梅.绩效管理.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11] 朴愚,顾卫俊.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与实施.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12] 穆涛,赵慧敏.绩效管理评价体系.深圳:海天出版社,2006[13] 乔治·T·米尔科维奇.薪酬管理(第六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4] 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二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15] 罗帆,贾贵娟,刘秋连.海事监管人员职业生涯管理策略.水运管理,2008(9)[16] 罗帆,许彦妮.基于心理契约的人才流失预警模型.中国地质大学学报[32] [58][73][89][99] Bruce E Kaufman. Managing the Human Factor: the Early Years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2.人力资源管理的参考文献
[1] 刘翠清. 人力资源权益会计制度设计研究[D]. 山东经济学院 2010
[2] 邢芷芯. 人力资源权益会计制度设计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08 [3] 陈洁. 我国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研究[D]. 东北财经大学 2010
[4] 李莉. 企业人力资源会计计量指标体系设计[D]. 成都理工大学 2011 [5] 崔胜利. 关于我国人力资源会计核算及应用分析研究[D]. 四川大学 2007
[6] 戴致光. 人力资源会计研究[D]. 东北财经大学 2002 [7] 李茜. 新经济时代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研究[D]. 长安大学 2008
[8] 任力荣. 对人力资源会计及其在我国应用的思考[D].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8 [9] 周媛.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会计核算探讨[D]. 河北大学 2009
[10] 徐阳. 人力资源会计相关问题的研究[D]. 东北财经大学 2010
[1] 刘翠清. 人力资源权益会计制度设计研究[D]. 山东经济学院 2010
[2] 邢芷芯. 人力资源权益会计制度设计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08 [3] 陈洁. 我国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研究[D]. 东北财经大学 2010
[4] 李莉. 企业人力资源会计计量指标体系设计[D]. 成都理工大学 2011 [5] 崔胜利. 关于我国人力资源会计核算及应用分析研究[D]. 四川大学 2007
[6] 戴致光. 人力资源会计研究[D]. 东北财经大学 2002 [7] 李茜. 新经济时代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研究[D]. 长安大学 2008
[8] 任力荣. 对人力资源会计及其在我国应用的思考[D].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8 [9] 周媛.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会计核算探讨[D]. 河北大学 2009
[10] 徐阳. 人力资源会计相关问题的研究[D]. 东北财经大学 2010
3.谁有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共享一下
人力资源管理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大全 (2008-01-04 20:23:31) 标签:文化 主要参考文献 〕、陈愕原二军主编:人力资源经理MBA强化教程,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2、赵曙明著: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企业员工管理方法研究组编著:企业员工考核方法,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4,戴良铁伍爱编著:人力资源管理学,1995 5,蒙德·A'诺伊等编著,刘听译:人力资源管理一赢得竞争优势,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2001 6、香港管理专业发展中心编:组织行为与人事管理,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7、徐颂陶著:中国人才展战略与人才资源开发,中国人事出版社,2001 8,费迪南佛尼斯著,丁惠民游锈雯译:提高员工业绩的教导对谈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9,湛新民熊烨编著:员工招聘方略,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 10、刘新梅等编著:项目人力资源与沟通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11、拉尔夫,L·克利姆欧文,S·卢丁著石力译:项目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12, Hal R. Vaian: Microeconomic Analysis, W. W. Norton&Company,Inc.,1992 13、毛义华著:建筑工程经济,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14、阮连法著:建筑管理学,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 15、杭州市建筑业管理局主编:建筑工程管理实践与研究,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16、刘世锦主编:中国“十五”产业发展大思路,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17、安鸿章主编: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国劳动出版社,1995 18,陈远敦等编著: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国统计出版社,1994 19、洪智敏,知识经济:对传统经济理论的挑战,经济研究,1998 20, Price Waterhouse公司编:CEO的经营理念,华夏出版社,1998 21、Michael A. Sheppeck and Jack Militello:Strategic Configurations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Spring 2000,39 22、赵曙明著: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 23、卢盛忠等,组织行为学—理论与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24、许庆瑞主编: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5、郑绍廉等,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26、谢筱东,组合激励理论与实证研究,硕士学位论文,1998年12月 27、潘安平,建筑业技术创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2年6月 28、邹静,国有大中型企业内外激励机制关系模型初探,浙江大学硕士论文,1994 29、徐笑君,基于组织资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证研究,浙江大学博士论文,2000 年9月 30、赵晖,中、美、日大型建筑业企业的比较研究,建筑经济,1998年第5期 31、贡晨眠成虎,中国建筑业国际竞争力的比较分析,建筑经济,2000年第1期 32、何志方,建设类专业教育发展状况的分析,建筑经济,2000年第7期 33、齐宝库郭磊,知识经济时代我国建筑企业发展战略,建筑经济,2000年第11期 34、金敏求,跨世纪的课题—我国加入WTO后建筑业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对策,建 筑经济,2001年第1期 35、张兴野,建筑业从业人员素质分析,建筑经济,2001年第2期、第3期 36、蒋志权,不断提升大型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筑经济,2002年第1期 37、汤培明,入世后我国建筑企业竞争力浅析,建筑经济,2002年第6期 38、李霞,加强执业资格培训迎接新时期挑战,建筑经济,2002年第8期 39、魏新亚韩传峰,中美建筑业发展水平对比分析,建筑经济,2002年第9期 40.缪正祥,项目经理年薪制探讨,施工企业管理,1999年第7期 41、张剑亭,建立三个层次人才市场实现全员竞聘上岗,施工企业管理,2000年第 2期 42.陈培贵,施工企业传统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思考,施工企业管理,2000 年第11期 43、李鲁英,国有企业人才流失对策,施工企业管理,2002年第3期 44.袁红萍,国有市政施工企业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的若千思考,施工企业管理,2002 年第9期 45、郑磊,建筑企业应加强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建筑管理现代化,1999年第2期 46、陈建华,面临入世挑战与机遇的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建筑管理现代化,2000年第 4期 47、关柯,关于我国建筑企业结构优化,建筑管理现代化,2001年第3期 48、陈通,建设项目经理聘选机制研究,天津大学学报,2000年第2卷第4期 49、胡渝峰,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管理,特区经济,2001年第8期 50、李军,美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比较和评价,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第 3卷第3期 51、刘志铭,美日两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趋向融合,环球扫描,2000年第4期 52、高梅生,美国与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及启迪,四川冶金,2001年第1期 53、王奋李建宁,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症结和出路,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01年第3卷第1期 54、马力,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经济师,2000年第12期 55、余刘军,试论激励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人口与经济,2001年第10期 56.夏克威,论科学的薪酬设计,人口与经济,2001年第10期 57.贺黎明,知识经济对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湖南大学学报,。
4.人力资源管理关于招聘的参考文献
[1]刘翠清.人力资源权益会计制度设计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0[2]邢芷芯.人力资源权益会计制度设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3]陈洁.我国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4]李莉.企业人力资源会计计量指标体系设计[d].成都理工大学2011[5]崔胜利.关于我国人力资源会计核算及应用分析研究[d].四川大学2007[6]戴致光.人力资源会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2[7]李茜.新经济时代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研究[d].长安大学2008[8]任力荣.对人力资源会计及其在我国应用的思考[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9]周媛.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会计核算探讨[d].河北大学2009[10]徐阳.人力资源会计相关问题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1]刘翠清.人力资源权益会计制度设计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0[2]邢芷芯.人力资源权益会计制度设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3]陈洁.我国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4]李莉.企业人力资源会计计量指标体系设计[d].成都理工大学2011[5]崔胜利.关于我国人力资源会计核算及应用分析研究[d].四川大学2007[6]戴致光.人力资源会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2[7]李茜.新经济时代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研究[d].长安大学2008[8]任力荣.对人力资源会计及其在我国应用的思考[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9]周媛.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会计核算探讨[d].河北大学2009[10]徐阳.人力资源会计相关问题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
5.浅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面的参考文献有哪些
参考文献:
[1]王淑晶.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术交流,2006,(10).
[2]于加洋.浅析我国国企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J].商场现代化,2007,(5).
[3]张金华.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5,(4).
[4]唐琼.我国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论坛,2006,(1).
[5]公昆.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19).
6.求酒店人力管理论文参考文献,要好多
]张戈. 中国现代饭店业人力资源激励和培训的作用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 , 2002 . [2]马兰. 论我国饭店业的管理创新[D]西北大学 , 2002 . 1]游富相. 运用激励理论提高酒店激励的有效性[J]华东经济管理 , 2004,(06) . [2]游富相. 酒店员工激励策略探讨[J]企业经济 , 2005,(10) . 1] 李宝山. 现代饭店、酒店管理之我见[J]. 经济师 , 1995,(12) . [2] 李志伟. 中外酒店管理者经营理念与管理行为之比较[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 1997,(05) . [3] 陈少达. 旅游酒店的节能管理[J]. 广州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1994,(03) . [4] 胡永辉,周壁. 努力建议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国际酒店管理体系[J]. 旅游科学 , 1994,(01) . [5] 刘伟. 论酒店员工激励——激励理论在酒店管理中的应用(上)[J]. 广州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1998,(02) . [6] 刘伟. 论酒店员工激励——激励理论在酒店管理中的应用(下)[J]. 广州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1998,(03) . [7] 张远平,王义德,范超强. 情感气氛在酒店管理中的特殊效应[J]. 领导科学 , 1995,(04) . [8] 李国鹏. 按照国际通用质量管理标准建立和完善酒店服务质量体系[J]. 上海商业 , 1995,(Z1) . [9] 胡孟康. 如何正确处理酒店中游客的投诉[J]. 广州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1995,(01) . [10] 黄洪法. 坚持星级标准 加强经营管理──繁华大酒店拓展市场的启示[J]. 上海商业 , 1995,(Z1) . 1] 李祝舜. 中外合资酒店人力管理之中国特色[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5,(04) [2] 万文斌. 合资酒店员工管理刍议[J]. 社会科学家 , 2000,(05) [3] 段福平. 中国古代人力管理理论[J]. 现代企业教育 , 2001,(03) [4] 交际沙龙[J]. 现代交际 , 1997,(09) [5] 周施恩, 宋倩. 人力管理四连环[J]. 中外管理导报 , 2000,(06) [6] 丹尼斯·萨多. 人力管理的科学方法[J]. 现代企业教育 , 2002,(12) [7] 牟军. 韩国人力管理公团简介[J]. 中国培训 , 1997,(02) [8] 姚蕾. CAT追踪[J]. 成才与就业 , 2003,(11) [9] 孙明跃. 饭店管理艺术家王济昌[J]. 中华儿女(海外版) , 1994,(04) [10] 清语. 楚汉战争之"人力管理"[J]. 才智 , 2005,(02)。
7.关于人力资源方面的论文
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提升到企业各个战略资源的核心,而招聘则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在招聘过程中要注意一些细节和技巧性问题。
1.双向沟通谈话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活动的交往,双向沟通除了能获得更多更正确的信息外,更重要的是在于招聘中主试与被试的人格平等。在开始阶段主试与被试人之间的对话比例应为8:2或9:1,中后期的比例就要对调。
2.从个人履历着手从个人履历着手面试,可以将履历表中未勾画出的人物形象变得丰满、充实,而且可以对那些不清楚的问题和未反映出来的信息做进一步地调查,内容涉及家庭背景、学习经历、职业历程、自我评价、生活目标等。提问易采用开放式的问题,即可以让应聘者自由发挥、促其思考的问题,而切忌采用YES/NO之类的问题发问。
3.注意倾听,所谓倾听是一种听对方讲话的技巧,即把握住说话者的信息含义,了解说话者的感情,并正确理解说话者的谈话内容。无意间流露出的话语,可能就是真心话。
4.消除晕轮作用,晕轮作用是指根据不完全的信息即第一印象做出的对被知觉对象的整体印象与评价。
5.以被试者为中心,主试应避免说很长或评价性的话语。一般主试者的讲话所占时间比例约为10%,被试者应占90%,以被试者为主体。
6.平等地对待应试者,招聘者应了解应聘者,并且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应聘者,为此招聘者必须了解应聘者的心理状态。
7.采用“二对一”或“多对一”的形式,在招聘中可以采用二个或多个招聘者对一个应聘者。一个招聘者进行谈话,其他的注意倾听,提一些主要提问者忽略的问题,在谈话中几个主试可交换角色,但不要几个人同时提问。记录员记录谈话内容,以便事后分析。这样做得目的,在于消除招聘者的主观偏见,力求公正。
8.共同做出评价评价的依据是事先拟定好岗位标准,几个主试根据这些标准,对谈话进行分析,并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对应聘者做出一个确切的评定。
9.招聘的核心招聘的核心:德与能。在招聘过程中,应聘者往往会夸大自己的实际能力,隐藏缺陷,如果对应聘者的“德与能”把握不准,就会招过来一些不能满足公司需要的人员。任何一个员工的离职,对企业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损失,其离职成本 = 历史成本 + 机会成本 + 敬业成本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人力资源毕业论文文献(人力资源管理的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