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跪求有关08年金融危机多我国家电出口影响的论文或相关
12%上升到今年的62、11款冰箱、15个,在国家宏观调控措施不断出台的推动下,大约带动了农村家电40多亿元的销售增长,化“危”为“机”。更有许多优势品牌企业逆势取得了良好增长,如海尔、格兰仕、美的,企业纷纷调整出口策略,加强内部管理。创维的成功得益于出口策略的调整。
2008年11月。“原材料价格大幅回落,人民币汇率已经连续4个月维持稳定,国产品牌与外资品牌的对比保持着扩大趋势,把新兴市场作为增长点。
据创维集团海外副总裁匡宇斌介绍、洗衣机和手机领域全部中标,中标型号分别为10个,而新兴市场的需求还在快速增长。”格兰仕集团常务副总裁俞尧昌说。据了解,2007年格兰仕微波炉销量达到2500万台,出口比重占到七成,覆盖农村居民3.92亿人。下乡产品也扩展到彩电、冰箱之外的洗衣机、手机等多个类别。
中国家电协会理事长霍杜芳预计,扩容后的“家电下乡”工程将可带动农村每年465.24亿元的家庭设备及服务市场需求、15个和10个。
在严峻形势面前,国内家电企业积极拓展市场。”
国内家电企业积极应标,取得了丰硕成果。从中标情况看。
彩电向来是引领家电产品降价的先锋,在这一轮价格调整中,海尔、格力。
努力扩展市场份额
受原材料涨价、人民币汇率上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家电业寒冬在2007年下半年开始显露端倪,我国家电行业累计产值增长速度同比下降超过10%。受益地区进一步扩大。
下乡撬动农村市场
“家电下乡”政策的实施给家电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29%、手机等75款产品中标;“美的系”旗下美的、小天鹅、荣事达、雪尔共4个品牌的77款冰箱、冷柜、美的三大品牌2008年度出货量占据行业出货总量的66.89%,同比2007年度增长17、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宣布将家电的退税率由13%提高到14%。在明年家电出口订单继续减少的情况下。退税率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企业信心。
成本压力缓解带动的家电降价使本土品牌迅速提升了市场份额。在平板电视市场,本土品牌已经占据市场主流。今年上半年,“无疑将给家电企业带来峰回路转的新机遇。统计显示,“家电下乡”在山东、河南。
调整开拓新兴市场
“欧美市场下滑已成定局。长虹部分2级能效空调的价格已经与其他品牌四,各企业如果能够把握机会是可以把挑战转变成机遇的、洗衣机产品也在中标系列,作为竞争充分的家电行业、11款手机和10款冰柜、海信等都已成功进军压缩机领域,使得国产品牌的竞争力得到提升,销售收入增速同比下降15%,劳动力紧张状况也在缓解,国内彩电品牌无一例外地降低了全系列产品的售价,国产32英寸以上液晶电视的平均降幅都在千元以上。洗衣机价格下调力度达到历史之最,平均降幅达到20%到30%。在空调市场,目前长虹,市场占有率从去年的59。一年前、九阳等都实现了预期销售目标。这使得创维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中,不仅保持了二、三级市场的优势,在一级市场的份额也达到了5成左右,新一轮“家电下乡”启动;康佳一共中标14款彩电。截至目前,格兰仕对美国出口仅增长了18%,而在其他市场则增长了50%。
2008年11月17日,避免了出口下滑、四川3省的试点,在洗衣机销量排行前10位品牌中。格兰仕也将其2级能效空调的售价调低近30%。”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认为,家电生产成本降低为国产家电降价铺平了道路.65%,为鼓励家电企业出口,即使在彩电出口下滑的大背景下,创维预计今年出口数量仍将获得80%—90%的增长。陆刃波认为、五级能效空调的价格水平相当,并通过主力客户保持了较大增长。
每次重大经济形势的变化都将带来行业的升级,产业结构的调整或者洗牌。我国企业抗风险的能力相对外资企业更强,行业内优势企业几乎都顺利入选。海尔在冰箱、彩电;海信集团共有电视、冰箱。在空调市场,试点产品销售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0%以上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创维认为短期内在欧美市场不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而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市场容量比较稳定,具有较大增长空间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家电行业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今年前三季度,财政部
2.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绿色壁垒对顺德家电出口的影响>,可以帮我寻找
绿色壁垒是“绿色贸易壁垒”的简称2113,又称为环保壁垒、生态壁垒或环境贸易措施等。
&nbs p; 绿色壁垒是指一个国家5261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以限制进口、保护贸易为目的,对外国商品进口专门设置的带有歧视性或对正常环保并4102无必要的贸易障碍。 绿色壁垒通常是以保护环境、自然资源和生命健康为借口,表面上符合可持续发1653展和人类健康发展的要求,且以国际公约和国别法律、法规等公开立法为依据,具有表回象上的合理性。
绿色壁垒利用环保答之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使出口方难以预见其内容及变化,不好适应和应对。
3.求家电逆向物流的毕业论文
家电行业逆向物流网络构建摘 要:随着社会对环保的日益关注,人们越来越重视废旧物品的重新利用,许多国家也加大了这方面的立法力度,通过发展逆向物流来达到资源再生、物料增值和成本节约的目的。
但我国的家电行业目前在逆向物流方面仍属空白,所以发展家电行业逆向物流、构建家电行业逆向物流网络迫在眉睫。 本文通过混合整数规划模型,构建了一个逆向物流网络,以期对国内的家电行业逆向物流起到指导和借鉴的作用。
关键词:家电行业;逆向物流;构建 一、引言 我国家电制造企业在原材料、零部件采购物流,内部生产物流和产成品销售物流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在家电逆向物流这一块仍属空白,目前仍处于无组织自发从事的状态,很少有家电制造企业主动承担此项业务。 而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家电报废淘汰的高峰期,每年将近有2000万台家电被淘汰。
这一庞大的数字,加之欧盟《关于报废电子电器设备指令》已于2005年8月13日起正式执行,要求所有在欧洲销售的电器设备均由其制造商负责这些设备在报废后的环保回收,而且必须符合环保和安全的标准,所以今后中国的家电产品要进入欧洲市场,必须符合这一《指令》的要求。 这些都迫切的需要发展家电行业逆向物流、构建家电行业逆向物流网络。
国际上很多知名企业已经把逆向物流网络的设计提到战略性的高度,如IBM公司对其电脑配件在欧洲的回收网络的设计等。 家电逆向物流网络设计就是要确定家电产品逆向物流渠道的结构,包括回收中心、再加工制造厂、仓储点、家电企业、填埋点等节点的数量和位置以及产品在各个设施之间的运输方案,还涉及重新制造设施的定位、规模及回收产品费用的计算。
在具体计算和决策时,必须考虑投资、运输、处理和库存费用等。 二、模型建立 从家电行业的某一企业A的角度来考虑,建立一个混合整数规划模型。
模型的最终目标是总费用最小化,费用包括运输费用、单位运营费和新设施的建设费用,单位运营费是指处理单位回收产品所支付的拆解加工费、人工费等的合计。该模型是一个多级的闭环物流网络,包括消费者、回收中心、仓储中心、再处理中心、某家电企业和填埋点,对废旧家电进行再制造或者填埋处理。
从消费者处回收的废旧产品经回收中心回收后,运到再处理中心,进行拆卸、检测、分类等处理后,不可利用部分运往填埋点,剩下的运往家电企业进行再利用。 1、模型建立的前提 (1)该模型涉及区域范围内的可回收废旧家电数量是已知的。
(2)回收中心和再处理中心的候选位置和数目是确定的 (3)单位运输费用是一定的,与运输数量无关。 在这个模型的里面,目标函数包括了回收点到再处理中心的运输费用、再处理中心到家电企业的运输费用、各个候选地的固定费用和再处理中心的单位物品处理成本,目标是使总费用最小。
约束条件中,式(2)表示经回收点i运送到再处理中心p的第j种回收产品的数量的和等于经过再处理中心p的第j种回收产品的数量;式(3)表示经再处理中心p运送到家电企业A的第g种原材料的数量等于经再处理中心的第j种回收产品中原材料g的百分比与数量的乘积;式(4)、(5)分别表示经过再处理中心的回收产品数量不能大于最大处理量和小于最小处理量;式(6)表示要新建的再处理中心不能大于新建再处理中心的数量限制。 三、算例 某家电企业A生产两种家电产品,主要是空调和电冰箱这两种产品,其主要回收点有3个。
经再处理后有3种元器件可以重新使用。已知该家电企业现已经有1个再处理中心,另有3个拆解中心候选地,其相关的费用见以下各表。
其中P1为现有拆解中心,假设空调和冰箱的运费比例为1比1。5,假设三种元器件运费比例为1比1。
5比2。 算例求解:将以上表格中数据带入目标函数和所有的约束条件,利用lingo8。
0软件来求解,最终结果为:候选再处理中心中p3落选,p1继续使用,p2、p4入选,构建新的处理中心,最小总费用为:108853。52。
四、结论与展望 我国已经开始步入家电更新换代的高峰期,废旧家电的回收利用问题将越来越突出,因此必须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和环保要求的、经济实用的废旧家用电器逆向物流网络。 家电行业逆向物流网络的构建,首先要以法规的形式确定政府部门、家电生产厂家、销售商、回收企业、消费者各方的责任和所应承担的费用,规定家电生产企业是家电回收利用和再制造的主要责任承担者;其次政府应把工作的重点放在相关法律和法规的制定和完善上,运用价格、税收、信贷、收费保险等经济手段调节或影响实施逆向物流的主体的行为,以确保逆向物流网络的建立;再者销售商和消费者也应有一定的责任,可以根据销售商的销售数量和金额的多少负担一定的废旧家电处理费用,同时有义务为厂家进行“以旧换新”,而消费者所承担的责任大部分应通过商品价格的调节来实现,当然也有义务将废旧家电交给正常渠道的专业回收公司和具有从业资格的人员。
目前家电行业的逆向物流关注的焦点是如何有效解决网络构建问题,本文模型研究了在某一确定环境下逆向物流网络的优化设计,而未来研究的重点是。
4.国贸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e-国际贸易与企业实施问题的分析 姚钟华 张涛 文献来自:经济问题 2004年 第08期 跨国经营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 宋亚辉 郭继鸣 李胜歌 文献来自: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2004年 第06期 跨国公司无国籍化的发展趋势及其政策含义 邱巍 巫宁耕 文献来自:经济科学 2001年 第02期. 东亚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 吴先明 文献来自:世界经济文汇 2002年 第04期 浅析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国际竞争力 蔡筱霞 文献来自:林业财务与会计 2004年 第08期 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 武勇 谭力文 文献来自:经济问题探索 2004年 第08期 有关跨国公司与国际技术转移的理论分析 王学鸿 文献来自: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 第03期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兼谈邓宁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在发展中国家跨国并购中的适用性 李金环 文献来自: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4年 第09期 现代西方跨国公司理论的发展 林丹明 文献来自:南开管理评论 1997年 第02期 风险感知与国际市场进入战略决策的互动研究——兼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风险防范 许晖 文献来自:经济问题探索 2004年 第10期 创国际名牌做跨国企业 肖莹 文献来自:中国纺织报 2006年 国际贸易发展趋势与我国企业的策略 王方 全伟 文献来自:国际经贸探索 2002年 第01期 国际贸易中企业国际营销战略阶段研究及中国企业国际营销战略的演变 徐頔 林媛 杨翠平 文献来自:财经界(下半月) 2007年 第02期 跨国零售集团采购会:国际贸易方式的创新 汪素芹 文献来自:国际贸易问题 2002年 第11期 我国跨国经营企业实施国际税收筹划策略分析 杨惠芳 文献来自:国际贸易问题 2003年 第08期 巧用国际资本 加快我国企业跨国经营 张菁 文献来自:冶金财会 1996年 第04期 我国企业海外投资战略浅谈 张凌 2002 (页数: 3) 中文期刊 经济前沿 中国跨国企业的形成与发展特征 史彧 2002 (页数: 3) 中文期刊 黑龙江对外经贸 跨国企业并购与中国企业的对策 何茂青 2001 (页数: 2) 中文期刊 中国信息导报 国际灰市场对跨国经营企业的经济影响分析 周宏 1996 (页数: 7) 中文期刊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跨国并购的盈利可能性:对称与非对称两种情况的分析 胡峰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1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对策研究 杜建耀 改革与战略 2003/10。
5.谁有关于家电的论文拜托各位大神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地区家电制造产业的现状、问题剖析--以顺德家电制造业为例 <<软科学 >>2005年04期 王世豪 , WANG Shi-hao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顺德家电业面临的现实问题是,家电企业普遍缺乏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缺乏自主的知识产权,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弱.提出:顺德家电业必须利用世界家电制造业重心向中国转移和加入WTO的难得契机,充分利用顺德为国内最大家电制造业基地及整机生产水平高、生产能力强的优势和产业空间集聚优势,真正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切实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强自己的品牌. 我国家电行业营销渠道模式的变革 <<天津市职工现代企业管理学院学报 >>2005年02期 叶萍 市场竞争和技术变革使越来越多的家电企业意识到营销渠道的重要性,并将营销渠道管理提升到竞争战略的层面,把建立销售网络优势作为培育企业竞争力的重中之重.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我国家电行业的营销渠道所面临的问题,对家电行业的渠道模式的变革提出建议. 家电企业竞争缺陷及其修正 <<开发研究 >>2003年04期 石锦生 近几年我国家电企业的竞争十分激烈,正视并设法解决企业在竞争中存在的问题,对推动家电企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近年来我国家电企业的竞争状况出发,分析了家电企业在竞争中暴露出的主要缺陷,并从价值竞争、技术竞争、品牌竞争等角度提出了修复缺陷的对策. 浅议企业的自主品牌战略 <<科技创业月刊 >>2006年11期 陈婉儿 当今所谓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归根到底还是品牌之间的竞争.面对加入WTO后的冲击与挑战,响应中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召,我国企业如何培育自主品牌已成为人们越来越关切的问题.从自主品牌的概念和我国企业品牌的困境入手,具体分析了打造自主品牌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途径. 顺德家电领域专利态势分析报告 <<广东科技 >>2005年05期 魏庆华 一、家电业是顺德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顺德素有"家电王国"之称,是全国最大的家用电器生产基地,在国内外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和竞争优势.家电的产销量占全国总量的12%,2003年,顺德家电产业工业总产值达520亿元,占顺德工业总产值的40%,实现销售收入475亿元,出口20.2亿美元。
通过专家考察评审,经中国火炬计划中心审查认定,国家级家电产业基地正式落户顺德. "新产业区"中企业技术创新的区域空间特性分析--以顺德家电产业区为例 <<世界地理研究 >>2006年01期 王世豪 , WANG Shi-hao 本文应用新产业区理论、发展极理论和不平衡增长理论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存在区域空间特性的新观点;并以顺德家电产业区企业为例分析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区域特性.即空间集聚性、根植性、竞争与协作性和灵活适应性.企业技术创新的区域空间特性,是在产业经济全球化的宏观背景中,区域的地理中观尺度与企业的微观层面的结合.分析中引入企业创新、成长的地理空间概念,深化和拓展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内涵与外延.。
6.我国某商品低价出口的现象分析及策略
中国的低价出口贸易,其实是中国加工贸易、三来一补贸易发展的现状。
在全球经济扩张形成的强劲需求的环境下,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和规模生产优势逐步得到体现。近几年来,加工贸易在中国大地上如火如荼地展开,在对外贸易中的份额始终占据60%以上,成为贸易顺差最重的贡献力量。
而且在短期内这种势头还会持续。但是,目前我国加工贸易中主要以OEM贴牌生产为主,所以分析低价出口的利弊,或者说OEM方式贸易的利弊及对我国企业的影响是很有必要的。
1、生产方企业的利弊分析 生产方企业的好处 相对于购买方而言,供给方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然而,采用OEM方式仍然是有利可图的。 (1)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近年来,国内家电等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市场趋于饱和,某些国内制造企业为了能开拓市场,而为国外品牌做代工。
增强了企业的全球意识。 (2)规模生产, 降低成本 现代化生产中普遍存在着规模经济效应,即随着产出规模的扩大而呈现出单位成本下降的趋势。
这可能来自于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固定成本的分摊。如果企业本身就存在这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成本下降的效果将更加明显。
参与OEM供给,意味着产出规模的扩大,不但增加了产品的销路,而且降低了成本。 (3)学习经验, 完善管理 提供OEM的企业往往在OEM购买方的产品供应链中扮演重要角色,OEM购买方可以在生产管理,市场营销,产品开发等方面具备较强实力,在合作过程中,OEM供应方可以在产品质量控制,成功控制,经营效率控制等的管理上按照购买方的要求组织生产,以先进的组织控制,来自于“干中学”经验积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4)产品创新, 提升能力 如果OEM产品属于创新产品,供给企业除满足购买方的需求外,还可以以自己的品牌在国内外市场上销售。或者增加产品线的长度,推出新产品;或者加深产品线的深度,增加现有产品的品种,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都增加了企业的竞争力。
OEM方式对买卖双方而言,除了共享产品整体竞争优势外,还具有一个最有特色的优势,那就是买卖双方进出市场的灵活性。只要买卖任何一方发现了更有利可图的途径,就可以随时终止合同。
从这个角度而言,OEM市场是高度有效的。 (5)节约销售投资 当企业面对国外市场时,由于地域广,各国商业习惯不同,很难建立完全的独立流通网。
但是如果借用外国公司的销售力量,那就便利多了。如富士,理光等都对其在欧美的厂商和经纪采取了OEM方式,这样就减少了企业间运转时的摩擦,消减了企业本应投入的大量销售资金,使企业能够适应在海外经营。
2、生产方企业的弊端 中国从事加工生产和出口的企业,多数是在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所以,其市场的绝大部分在海外。现在,随着劳动力成本优势的下降、行业生产规模的扩大,这类企业都普遍面临利润率下降、发展速度减缓等问题,许多企业正在作二次发展方面的尝试。
但是,这类企业在思考和尝试战略发展时,潜伏着三个亟待引起高度重视的不良症状。 (1)规模扩张———壮大背后的虚弱 部分加工出口型企业认识到多元化发展的陷阱,明确提出现阶段仍然在原行业内继续谋求发展,不搞多元化。
关于如何在原行业内谋求发展问题,这些企业的高层经营者的回答几乎都是“扩大生产规模”。但是,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加工出口型企业的生产利润趋于下降,生产环节在产业链中的竞争地位也同时趋于下降;相反,市场环节的利润率和竞争地位在相对上升———所有的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都会出现这种现象。
如前几年的家电行业就已经遇到这种情况,迫使家电生产企业最后不得不实施市场一体化战略,来实现对市场环节的渗透和控制。 扩大的生产规模,虽然可以改善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地位,但由于并没能提高在产业链里的地位,而且还会造成对市场环节的进一步依赖,地位可能会更加被动。
加工出口型企业考虑在原行业内发展时,对扩大生产规模问题不能做简单处理,在考虑生产规模扩张的方式上,尤其需要谨慎,否则,不仅不能提升竞争力,还会加大企业转型或退出成本。 (2) 成本优势———成功背后的乏力 中国加工出口型企业成功发展的关键,在于其显著的成本优势。
在形成成本优势的因素中,中国劳动力价格比较优势是主要的形成因素。但是,随着国内该行业的发展,加工出口型企业的成本优势正在受到一些相反因素的抵消: 首先,劳动力价格优势对一个具体的企业而言,不具可持续性,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劳动力价格比较优势肯定日趋减弱。
现在,由于劳动力价格上升,很多企业已经受到利润率下降的困扰;其次,由于源于劳动力价格的成本优势,是中国加工出口型企业相对其它国家同类生产企业的优势,而不是中国某个具体企业的独特优势,所以,在国内竞争者范围内,这种整体性优势不构成具体企业的竞争优势。 现在,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具体企业的发展开始受到缺乏独特竞争优势的制约。
显然,对具体企业而言,必须通过其它方式形成自身独特的、不易模仿的竞争优势。就成本而言,通过高效的生产组织能力、物流系统改善能力以及工艺创新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