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小学教育专业的毕业论文
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提纲 中央电大师范部 朱晓鸽 ( 2006年03月06日 ) 毕业论文是电大各专业每位学员都必须完成的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不能免修。
要求每位学员在学校指定的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的写作。 一、论文选题的要求和范围 1 .要求 :( 1 ) 论文的选题范围限定在小学教育教学领域; (2)要尽可能选择具有一定探索性和创新性的课题;( 3 )要尽可能结合自己的工作,选择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4)选题要考虑论文所要求的理论性和深刻性:( 5 )选题宜小不宜大,要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能够按要求完成,切忌选择内容空泛、大而无当的问题。
2 .范围 :( 1 )围绕本专业和自己教育教学的实践所进行的思考和创新。例如:小学教师必备的学科基础——谈心理学教学;现代化教学的技术支撑——谈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整合;小学生成长过程探微;如何使小学教师初步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探索;等等。
( 2 )小学教育专业各门课程所涉及的内容。例如:文学与科学: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小学美育与教师素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较研究;计算器用于数学教学的研究; 教育教学中的模式研究;等等。
( 3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例如:小学生素质教育之我见;浅论教师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小学班主任工作刍议;论小学教育的社会实践;谈小学生的爱心教育;等等。
二、论文程序和时间分配 从 2005 年 x 月 x 日开始, x 月 x 日结束。以下是具体程序和时间分配建议: 1 .确定一个适当的选题 ( x 月 x 日至 x 月 x 日)。
所谓“ 适当 ”,是指符合选题要求,在规定的范围内选题,保证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论文选题的程序和方法 是:首先在一个比较大的课题范围内尽可能广泛地浏览相关研究资料,并向他人请教,了解这一范围的研究状况,同时进行积极思考,从中选出一个合适的研究课题。
真正选好课题的标志是形成解决这个课题的设想。选题要得到指导教师的指导并经指导教师认可。
要求写出选题报告。 选题报告的内容 包括:( 1 )本课题的意义(理论价值或实践价值),( 2 )前人对本课题的研究情况,( 3 )本课题预期研究结果和基本思路;( 4 )本课题的主要参考资料。
2 .收集资料和写出提纲 ( x 月 x 日至 x 月 x 日)。在选题阶段广泛浏览的基础上,确定重点阅读的资料,对有的资料要精心研读。
需要记录的资料,要根据资料的性质、特点和重要程度,采用摘录、提要、心得札记、复印、网上下载等形式随时记录下来。收集资料的过程也是对课题进行积极思考的过程,这个过程结束,就应该形成解决课题的思路,就应该知道怎样运用这些材料,就应该能写出论文提纲。
提纲须经指导教师审阅并认可。如果指导教师对提纲提出修改意见,要认真修改后方可进行下一程序。
提纲的内容 包括:题目、论点、论述思路的逻辑架构,主要论据(资料)。提纲应分条列项,并尽可能详细:提纲的详细程度反映思路的成熟程度。
选题和收集资料是整个作业过程中两个最关键环节, 只要确定一个好的选题并获取充足的资料,在此基础上写成一篇是水到渠成之事,不要误认为写作成稿是最主要过程。 3 .撰写初稿、修改定稿 ( x 月 x 日至 x 月 x 日)。
首先写出初稿,交指导教师审阅;按指导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后,再交指导教师审阅。如果指导教师认可,就可定稿。
如果指导教师不认可,就要继续修改,直到指导教师认可后,方能定稿。 三、论文格式要求 论文 应符合通行的格式规范,要求 必须具备如下格式 :题目、署名、完成日期、摘要、关键词、正文(包括。)
、参考文献。 题目 要明确地揭示论文内容,切忌摸棱两可或不知所云。
摘要 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宜控制在 200 字以内。不要分段,也不要分条列项。
关键词 是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标示论文主要内容的专业术语或具有专业术语性质的词语。最少三个,最多 8 个。
正文 一般包括 引言、本论、结论三部分。文中一般不出现“引言”、“本论”、“结论”字样,但一般应有引言段和结论段。
本论是论文的主体,一般要分几个部分和几个论述层次,要求加上小标题和数字序号,以显示文章清晰的思路。 论文要有一定的理论深度,不能仅停留在经验和操作层面。
论文是研究成果的表达,表述必须客观、冷静,不带感情色彩。论文要求使用准确、简洁、规范、平易的书面语言,不要口语化,尽量不用文学修辞。
论文正文不得少于 5000 字。 参考文献 是指作者所收集到的对本文的论述有重要参考价值并足以支撑本文论述的资料。
格式如下: 期刊类:序号、作者、篇名,刊名,期号和出版时间。 专著类:序号、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时间。
网页类:序号、作者、篇名,网址,发表年月。(如果网上文章来自期刊或专著,应以书面文献为准) 四.论文答辩 论文完成后,要通过答辩确认论文的真实性,评定论文成绩。
为使论文能够顺利通过,应充分做好答辩准备。答辩分论文介绍和回答问题两个部分,做答辩准备要从这两个方面着手。
论文介绍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
2.急需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不少于5000字)
让我们学会去爱 xxx学院xx专业 你的姓名 对于后进生,其后进的类型是各不一样的,有学习上的落后,纪律上的松懈,思想品德上的不求进取等等。
凡此种种,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品学均差,跟不上集体的步伐。但后进生不是生来就是“后进”,而是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由于家庭、社会、学校等多方面的原因所造成。
作为教育者,我们有责任教育好他们,把他们从后进的行列中拉上来。然而,转化他们,培养他们成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了解后进生的特点,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而且需要老师加倍地关心,从而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增强对学习的自信心,萌发一种向上的激情。
关心、理解、信任---打开心灵之门的金钥匙。捷尔任斯基说过:“只有用爱心才能教育孩子。”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所以,对于后进生,我们不应以“孺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等简单的话语来彻底否定他们,而要做一个有心人,时时处处的去观察他们,关心他们,理解他们,信任他们,帮助他们,与他们建立深厚的友谊,达到心灵的沟通,以自己诚挚的爱心去温暖一颗颗脆弱的心灵。
班上有这样的一位学生,她很活泼、可爱,她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很强,但语数学习成绩很差。语文考过七十几分,数学考过六十几分,而且做作业速度很慢,常常到放学还没做好甚至不做。
同学们都对她投去异样的眼光。可我没有嫌弃她,因为在我的心目中,她也是祖国的花朵、家庭的希望。
于是我打电话到她家向她家人反映在校学习情况,希望得到他们的配合。结果我了解到她的父母都在外做生意,她是由爷爷奶奶代管,然而,爷爷奶奶从小很宠她,什么都依着她,现在想管严一点也已力不从心了。
他们对我说:“孩子读书,我们担的心思也很大,她爸爸妈妈不在身边,孩子的学习生活都得照顾好,要是什么不好了,尤其是学习,我们真的不知怎么办好。”
一个孩子学习,几个人为她操心,谁不想自己的孩子成为最好的,最棒的呢?从那以后,我在上下课时有意无意地去关注她。我发现她在上课很好动,注意力很难集中,常常不知道现在讲到哪,老师提的是什么问题。
下课时很少有同学和她玩,她总在一边看着小朋友们玩。于是,我主动找她聊天,刚开始她有些拘束害怕,不大敢和我讲话,几次之后,她就会主动跑上来和我说说爸爸妈*的事,说说以前在幼儿园的事,还会画些画,写些字送给我。
上课时,只要她举起小手,我总设法满足她的表现欲望。说对了,大加赞扬,同时点明上课专心听讲的意义;说错了,不讽刺、不挖苦,而是婉转地请她坐下三思。
我还叫几个好同学带着她一起玩,在学习上多帮助她,渐渐地,我发现她开始认真听课了,认真写字了,作业也做了。偶尔她又旧习重犯时,我总是照顾她的自尊心,无声地暗示她,以期待、鼓励的目光看着她,她脸红了,随即改正了错误。
在我不懈地关心帮助下,这位后进生的学习成绩渐渐提高了,有次考试得了优。我鼓励了她,“你*自己的努力证明了你能行,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师期待着你更大的进步。”
就这样,我用关心、理解、信任的金钥匙打开了这位后进生的心灵之门,使她逐渐告别了“后进”二字,赶上了集体的步伐。 我班还有一位学生,体育特别好,在校运动会上为我班获得团体第一立下汗马功劳,但语数学习成绩一塌糊涂,几乎是班上最差的,还在其他课上频频捣蛋,他的品行也有问题,老有学生来我这告他的状。
虽然他是这样一个问题学生,但我始终坚信,任何人身上都有他的闪光点,无论怎样的学生只要用爱教育,用心指导,都能慢慢变好。于是我抓住他体育好的特点,要他组织带领全班小朋友参加跳绳、踢毽子等体育活动,没想到,课余的这样一个安排让平时课堂上活跃过头的他变得安静了,开始听老师讲课了,也举手发言了。
从那以后,我关注他的目光更多了,也发现了他在慢慢地进步,逐渐跟上了集体。 担老师的时间并不长,但却让我深深感受到用“心”去教育一个学生是多么的重要!我班还有这样一位学生,她上课时注意力很不集中,成绩一直不好。
为此我找她谈过心,但收效甚微。后来经了解得知,她父母离异,跟随母亲,而母亲自己开了一个小饭店,一直很忙,平时经常一个人在家,无人关爱。
针对这种情况,我先与她母亲作了交流,然后又找到与她关系较好的两个外班学生,经常了解该生的一些情况,同时在她座位周围营造一种良好的互助氛围,上课时给予她更多的关注,在她犯错时及时予以纠正,经过一段时间细致入微的工作,当我再次与她谈心时,她哭了,因为她真正感受到了老师对她的那份爱。从此,她学习的积极性高了,也愿意主动和我交流了,成绩一天天地赶上了。
从中,我认识到,要想让每个学生能够健康成长,老师是需要不断付出自己的爱心的,特别是对那些家庭生活困难,父母离异,以及平时老师较少注意到的学生,更应该采取多种方式,予以积极关注,让他们时刻感受到老师的爱。当老师不难,但当好就难。
我们要用自己的热心、关心、耐。
3.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怎么写
浅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批评与激励学生【摘要】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正确运用批评与激励学生的方式、方法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讲究批评与激励的艺术,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实现教育教学目标至关重要。
【关键词】小学德育;批评;激励●科小学教学中,正确运用批评与激励学生的方式、方法,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讲究批评与激励的艺术,对实现教学目标至关重要。1。
要讲究批评的艺术大多数人都觉得被人批评是难堪的事,特别是现在的小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批评的过了一点,就会适得其反。
因此,老师要注意批评学生的方式、方法,讲究批评的艺术。一是批评要客观公正,有所针对。
批评通常是在事情发生后出现的,教师一定要深入了解事实,调查情况,通过研究分析后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作出实事求事的评价,给予公正合理的批评。客观公正是教师对学生作出评价的最基本要求。
有时,教师心情不好,或者对某学生有偏见,就直接用非常刺耳的话语去批评学生,让学生觉得老师的可怕,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有客观公正的标准:而且要针对一件事详加了解,仔细思考之后,再去处理,不要盛怒之下横加指责,使学生受了冤枉。
二是批评要委婉含蓄,有所顾忌。含蓄,自古以来被称为有君子风度的人的标准。
成人之间需保持此风度,那么,教师与学生之间亦应如此。学生毕竟是学生,有错误在所难免。
因此,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要理智地把握自己的情绪,不要给孩子造成紧张、恐惧的心理。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心理压力过大,甚至产生畸形心态。
教师应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理解他们,用平和的心态热情的和他们谈心,含蓄的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委婉地提出自己的要求,希望孩子明白自己的心愿,从而建立默契关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他们,才能启迪学生的心智,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是批评要适时适度,切忌唠叨。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自己深深体会到,大部分学生认为宽松活跃型为最好,而很少选择唠叨型。
这有力地说明学生讨厌教师无缘无故地唠叨,即使是关心的。那么教师如果选择了唠叨,就意味这要从心理上和学生对立。
学生,无论从心理上还是从思想上都处于不断地成熟阶段,好多问题都不会想得很透彻。因此,明智的老师不随便去批评学生。
他会选择适当的时候,用文明的语言恰当地进行发自肺腑的谈心,聪明的学生便会心领神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批评是一门艺术,不仅要使学生明白自己错在哪,更应指出对在哪里,并且懂得应如何去做!不仅要教育学生,而且要注意方式方法。
2。要讲究激励的艺术激励是一门艺术,关心学生才能更好地去了解学生。
激励是有原则的,应持之有度,行之有效。巧引巧导,幽默风趣的语言则为激励插上腾飞的翅膀,使之锦上添花。
学生是一朵花,需要激励的滋润才能茁壮成长。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巧用激励,方能游刃有余,培养出坚实的果实。
一是要关心学生,了解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作为老师要经常主动的和他们接触。
真正地放下架子,以不同形式去关心他们,化解学生心中的矛盾,使他们能走出自己思想的束缚,重新鼓起勇气,找回自信。 老师不仅在学习上,更要在生活上去关心学生,我们学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在县城内举目无亲,住的、吃的都需花钱,且有些学生在生活上独立性较差,很难自己照顾自己,那么,此时老师应作为一个长者的形象出现在他们面前,叮嘱他们在季节转冷时多加点衣服,防止感冒。
在外面吃饭时要注意卫生以及吃饭的规律(以学校时间为准)等。学生和班主任接触时间越长,两者之间的距离就越近,彼此之间更加了解。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应伴随着学生对老师的信任,信任增加一份,学生的优点和特长就会逐渐被老师发现,进一步去激励!二是要持之有度,行之有效。 激励就是赞美学生的优点和特长。
其实质应是一种提醒一种暗示、一种激励、一种评价。他能唤起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豪感。
产生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激励的目的是使学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从而发展自我,超越自我。
但激励不可随意乱用,不要任何时候都去赞扬学生。有些学生的行为是一种取悦,为了讨好老师而献殷勤。
如果老师不辩是非,对这种学生大加赞扬,一方面会助长这种学生不良行为,使他们向极端发展,另一方面也使班里的其他同学对老师的赞扬嗤之以鼻,从而削弱了自己激励的力度。 当然对于这种学生我们也不可以一刀切,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我们不妨找一个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借助一些寓言、故事、童话等加以适当发挥,从侧面间接的批评他,相信学生在老师的暗示下,会自觉接受批评的。 对于激励,不但要持之有度,更要行之有效。
学生的优点和特长不是表露在外的,而是潜在的。对于这些潜在的才能,班主任要创设一系列的情景,让他们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展现自己的才华。
三是要巧引巧导,幽默风趣。 一个班级是一个集体,它既需要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更需要轻松和欢笑,来调节紧张的学习。
幽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拉近师生的距离。在班会上以及平时。
4.一篇小论文~~~~
《论新时期的师生交往》 提到教师,人们容易联想起的,往往是“蜡烛”,是“春蚕”,是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的奉献精神。
“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说法,更把教师的地位上升到神圣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师道尊严神圣不可侵犯,学生几乎不可能对老师提出质疑。
师生关系也是单纯的长与幼、传授者与接纳者的关系。 现代社会,随着民主、平等观念的渗透,师生关系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和学生称兄道弟”的大朋友式的老师受到欢迎。“赏识教育”的强调,一方面,肯定了鼓励与赞赏对树立学生自信心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却也让一些老师把对学生必要的批评和引导视为畏途。
逐渐显现的“后喻文化”趋势,知识更新的速度和传播的多样化,迫使人们必须终身学习,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教师,无法再像从前一样,以对知识的占有来树立自己的威信和地位。老师要怎样调整自己的角色和心理定位?新时期的师生关系又会表现出怎样的特点?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在我国历史过程中,时而圣人化,时而卑微化,遗憾的是就没有职业化。
教师职业的要求,是向学生传授人类延传下来的文明,传播先进的自然和人文理念,使年轻一代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弘扬创新,创造出更符合时代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我们的社会中,教师传授知识和传播文明的主体功能常常被忽略,情感功能被过分强调,混淆了目标和手段之间的关系,造成教师非职业化倾向愈演愈烈。
综观优秀教师的报告会,他们几乎发出同一个声音———无条件地爱学生,而很少谈及如何钻研教育方法,如何学习教育教学最新成果。这是教师非职业化的结果,也是更多非职业化的开始。
再没有哪一个行业评选先进是以人际情感为标准,而忽略职业理论和职业技能本身的。 这无疑会误导教师的自我评价,也会使师生关系偏离正常轨道。
一。 规范交往模式 每一位职业人都会对自己的职业投注感情,而这种感情应该是客观、理性和成熟的。
年轻老师与学生年龄差距小是教育的优势,但如果使用不当,又会造成师生交往模式混乱,影响到教师形象的确立。 在学生眼中班主任就是朋友、哥们儿,朋友之间“你有病,我有病”这样的话使用率很高,绝无伤害的意味,而用在师生关系中则是对老师尊严的挑战。
年轻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中盲目随和无原则的放任是对自己的教育能力不自信,无论学生表面上多么喜欢,内心都会对教师持审视或敬而远之的态度,如果任由这种情绪蔓延,学生将不会配合教师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更大的危害,可能使学生缺乏对应有的社会交往规则的认识。
教师是学校教育思想和教学任务的执行者,从学校管理角度看,教师是学校和学生间的桥梁,教师可以保留对学校某些规则的个人看法,但绝不应该把自己的情绪带给学生。 有的老师工作很投入,但不算敬业,因为他并没有真正地“敬”教育事业。
学校在管理上可能会存在问题,但如果每个班的学生都根据自己的好恶任意而为,那么学校将不再是学校。 作为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如何面对冲突,如何处理矛盾,如何寻找积极的解决办法,而不是随意宣泄不满和对立情绪。
这是合作精神的体现,也是未来人际交往的一条重要原则。 另外,国强老师处理问题的态度,可能会恶化他自己与同事的关系,这对他未来的职业生涯是很不利的。
教师工作的目标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肩负着学生优良品质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塑造,不是当你站在讲台上才是教师,平时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
恪守职业伦理 教师劳动的产品是成长中的学生,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渴望探知这个世界,而有的探究造成的挫败感,会影响他们的一生。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开始关注异性,女生会认为同龄的男生太幼稚,不懂感情,年轻的老师独立、有学问、有包容心,非常容易吸引学生视线。
如果教师不能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一点点的暧昧,对学生不合理的想法和做法没有及时加以有效的提醒和控制,就会出现尴尬的局面。年轻的老师一定要小心,不要让自己在学生的心目中占领不应有的位置。
学生正处于这个多梦多思的年龄,无论他们做什么都可以理解,但如果老师做出有违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的事,则有不可推卸的罪责。 三。
明确角色认知 教师是学生心理环境中的重要他人,学生对教师会有许多敬畏,许多教师由此产生“救世主”情结,对学生生活的心理卷入程度过高。 有的老师不但关心学生在学校的表现,还关注着学生的生存环境。
当发现学生的家庭出现问题时,比学生还忧心忡忡。 老师的出发点是善良的,遗憾的是忽略了自己的社会角色,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介入,使许多问题尖锐化,并间接宣告了一个家庭的毁灭。
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是保持各自独立的心灵空间,教师在情感上的“过度投资”,使学生丧失了自我隐私的保护能力,失去了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心理上产生强烈的压抑感和反叛。 心理卷入程度高,一方面表明心理独立性发展不完善,不能很好地把自己与职业区分开来;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社会知觉和人际交往技能,不会恰当地判断一件事与自己的。
5.求小学教学的论文
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 在新课程改革中,许多老师注重了在教学中抓住改革的核心,把发展为本,主动参与,合作交流,注重思维,探索创新的新理念落实在课堂中。
在大处把握了方向,小处却有所忽视。如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就不够重视,这是不对的。
语言是沟通与理解的载体,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一、读一读,从中感悟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书本的本真理解。同时数学有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因此数学阅读发展为本,要求认真细致,同时必须勤思多想。
要想真正的学好数学,使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我觉得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书看得多的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相对比看得少的要好。同时这样也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思想。
二、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形成数学语言 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
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比如:在教学《现代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乘法运算定律的简便运算时:44*25=?我教给学生的一种算理:44*25=11*(4*25)是根据三年级学过的把一个数分解为两个数的乘积,再运用乘法结合律。我讲述后,又请几名学生复述这种算理并且出了几题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自己说。
接着再问,还有比其它的解题方法呢?既让学生巩固这种算理,又再次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转为学生讲,老师听的轻松氛围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还可以用乘法分配律:(40+4)*25)。 三、让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数学算式、符号。
让学生运用语言来表达数学算式和符号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如出示32÷8=4,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目表示把32平均分成8份,每份4个。
或者说是32,每8个一份,分成了4份。或者说是32里面有几个8。
还可以把简单的算式编成应用题。这样的教学环节,可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培养完整表达语言的能力。
四、采取各种形式,让学生发展数学语言 ㈠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小组长、记录员等,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
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㈡同桌交流 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别是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地总结。
如名数之间的化法:2米6厘米=( )厘米,可让学生叙述:2米就是200厘米,200厘米加上6厘米等于206厘米。简单的两句话,通过同桌间的互相交流,使学生掌握思路,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而班级中的学习困难生,也可在同桌的带动下,逐步学会叙述,正确地解答。 ㈢让学生小结 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确引导,学生便能正确地概括。
如在学习了小数的大小比较之后,课堂小结时,我问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在回忆整理之后,纷纷举手发言,而且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和一些后进生也很积极。有些学生话虽简洁,却抓住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而且,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 多种形式的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学生把思维说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也是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五、在操作中强化学生的数学语言 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在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关于小学教育专业的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