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感恩教育的论文
如何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摘要:感恩教导能加深大学生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情绪,有利于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择业、就业、创业观,顺利实现由“学生”向“社会人”的角色转变。
加壮大学生的感恩教导工作是高校教导工作者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导的必定请求,也是造就大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必定路径,对于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同样也具有奇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感恩教导;和谐社会;建设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中华民族流传了几千年的传统美德,然而时至今日却日渐为当代大学生所遗忘。
一些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疏忽可贵的亲情、友谊、师生情,从而表现出必定程度的精力“真空”。这种现象折射出长期以来我国感恩教导的缺失。
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加壮大学生的感恩教导刻不容缓。 一、加壮大学生感恩教导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之一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重要领导干部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究班上的讲话》中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部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
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心,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需要人的全面发展。
大学生无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力军,然而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对如何找到待遇好的工作、如何享受生活成了众多大学生关心的热门话题,而对于如何承担责任、奉献社会他们却很少涉及。一些人总是抱怨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亏欠”,却不想自己给予了他人和社会什么。
为了虚荣心,他们不愿谈及受过国家和他人的赞助。每个大学生只有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心、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强烈的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力,只有对家庭、他人和社会常怀感恩之心、常留感恩之意、常存感恩之情,才干增进全部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当前感恩教导的缺失 目前,作为大学生道德教导重要组成部分的感恩教导显得十分单薄,尚需大力加强。 1.家庭教导偏失。
国家经济发展了,国民群众生活富饶了,加上现在基础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不仅为孩子创造了养尊处优的生活条件,更为他们供给了众星捧月的生活气氛。只要儿女过得好,父母再苦再累也心甘甘心,根本不求什么回报,使本来应为双向互动的父母与儿女之间的情绪,成为仅是父母对儿女无私奉爱的“单边举动”。
在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强烈愿望需要去博弈实现的背景下,父母对孩子最大的盼望就是学习成绩优良。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似乎就能“一俊遮百丑”。
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更多地停留在物质层面,很少涉及精力领域,尤其是缺乏对子女感恩意识的造就和教导。父母的过度宠爱,使不少孩子对来自长辈的爱麻痹了,成了不懂感谢、不愿感谢、不会激动的“冷淡一代”;孩子过火依附父母,使他们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
现在有许多孩子不懂得体谅父母的辛苦,肆意糟蹋父母的血汗钱,养成了唯我独尊、骄横任性的坏习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父母应教导子女不能只会吸收爱,更应懂得爱的反馈和回报。
从小造就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这是家庭教导的必备内容。它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健康的心态,也是一种社会进步、现代文明的体现。
2.学校教导不足。多年来,我们的教导更多地是在关注升学率和就业率,教学成绩成了学校的唯一寻求,甚至主宰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在这一价值取向的影响下,育人变得更加微不足道,感恩教导很难本质性地进人中学教导教学领域。学生在考人大学后,又将重心放在专业技巧的控制上,关心最多的是就业问题。
一些高校过于重视教导的功利性,而疏忽了教导的育人功效。学生自私自利、缺乏修养、情绪冷淡,这与高校德育落实不够,尤其是疏忽感恩教导有关。
感恩教导本来应当成为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广泛的情况是感恩教导在中学、大学校园中被疏忽甚至被遗忘了,这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既然中学感恩教导没有落到实处,高校德育理应补上感恩教导这一课。
高级教导必须以学生的“成人”为出发点,让学生“成才先成人”,努力造就“有德又有才”的接班人,这是高校德育的重点所在,也是感恩教导必须加强的重要原因。 3.社会环境负面影响。
现在社会上各种不良影响的增长,社会风气的败坏,奉献社会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报答,给涉世之初的大学生带来了不少负面效应。感恩是中华民族的精良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教导的一项重要内容。
全社会应掀起一股感恩教导的热潮,提倡、弘扬感恩文化,共同营造知恩报恩的好风气,从而使人们在感恩的气氛中共同走向和谐。只有人人怀有感恩之心,处处心生感谢之情,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才会拉近,世界也因此才会多一分阳光、少一点冷淡,我们对年轻一代的教导才会更加有效。
总之,加壮大学生的感恩教导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家庭、社会是学生感恩教导最重要的三个环节,只有实现家庭教导、学校教导、社会教导三者有机联合,做到“三位一体”,互相连接、。
2.浅谈幼儿园如何对幼儿开展感恩教育
一、以家园配合为依托,营造“情感教育”氛围 洛克的《教育漫画》中指出:“儿童的举止大半是模仿出来的。”
成人在幼儿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在幼儿园,老师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在家里,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则更持久、更深远。
老师和家长应该互相配合互相督促,努力为孩子营造温馨和谐的环境,让孩子无论在家还是在幼儿园都浸润在情感教育的环境里,通过师长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将所受教育逐渐地内化于孩子的人格之中。二、以一日活动为依托,渗透情感教育1.利用晨间谈话向幼儿渗透情感教育思想。
每天的晨间谈话是很好的教育时间。幼儿园的孩子小,给他们讲大道理是听不懂的,我们就利用他们喜欢听故事这个特点,给他们讲感恩父母、关爱他人的故事。
讲到感动之处,我与孩子一起眼含泪花。慢慢地,孩子明白了父母生养他们的不易,行为上发生了变化:知道在父亲节和母亲节的时候,向他们祝贺;回家的时候,会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爸妈下班回家,给爸妈拿拖鞋、倒水、捶背等。
这样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关心父母,培养了孩子的爱心,增进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2.在教学活动中渗透情感教育。
幼儿园教学活动是实施德育的主要途径,渗透是幼儿园德育实施过程的主要特点。如:我在组织大班社会活动《亲情树》和《我当爸爸妈妈》时,孩子们通过我创设的环境,借助具体生动的事例,体验尊老爱幼的传统文化,幼儿了解到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家里的亲人付出了很多心血和爱心,鼓励孩子为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回报亲人。
另外,我还把情感教育渗透在幼儿游戏和日常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实践活动与思想教育相结合,让幼儿在具体实践活动中体验“情感教育”的内涵,促进了幼儿良好品德的养成。3.通过游戏活动捕捉情感教育契机。
游戏是幼儿获得知识、懂得道理、体验情感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只要教师方法得当,组织得好,就能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感受到情感教育的存在。如在组织角色游戏“妈妈生病了”时,我充分利用创设的情境,启发幼儿思考:妈妈生病了,我们该如何照顾妈妈呢?有的说:给妈妈倒杯茶;有的说:帮助妈妈揉揉酸痛的地方,要比平时更乖巧;有的说:要和妈妈聊聊天,让妈妈多笑……4.通过照顾植物,体验关爱之情。
在班级的自然角内,摆放着幼儿自己种植的小植物。每天清晨,孩子们进园第一件事便是观察自己的植物,看看发芽没有,是否需要浇水了,有没有长虫子。
在照料自己植物的同时,有的孩子见自己临近的植物还没浇水的,也会帮助别人的植物浇上水。大家互帮互助,在他们悉心的照顾下,自然角郁郁葱葱,一派生机。
三、以节日为依托,进行情感教育 充分利用各种节日作为教育的载体。结合不同时段与季节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主题教育活动。
“三八”妇女节、中秋节、春节等节日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这些传统的节日将民族之光闪于眼前,寓社会人生于瞬间,是劳动人民的优良传统和美德的真实写照。
如在“三八”节前夕,我先请小朋友讲讲自己的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再说说妈妈为你们做了什么事情。孩子们有的说:妈妈为我织毛衣;有的说:妈妈为我洗衣服,烧香喷喷的饭菜……我接过孩子们的回答,顺势推舟:妈妈这么爱你们,为你们做那么多的事情,那你们应该为妈妈做些什么呢?要谢谢妈妈!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响亮地回答着。
在“庆三八夸妈妈”活动当天,孩子们为妈妈献上歌曲和赞美诗,并献上自己精心制作的礼物,整个活动始终洋溢着一股温情,体现着孩子对妈妈的爱,活动使孩子们了解妈妈的辛苦,知道感恩母爱,并能用实际行动来回报妈妈的爱,是很好的情感教育活动。四、以幼儿生日为依托,进行爱心教育 班里的孩子经常带生日蛋糕来幼儿园,和大家一起庆祝自己的生日,我就抓住这机会,让孩子明白妈妈把自己养这么大,多么辛苦,多么不容易,请妈妈来园跟孩子一起庆祝生日,然后,由孩子亲口跟妈妈说出感谢妈妈的话,或让孩子给妈妈打个电话,说出感谢妈妈的话。
记得班里的明明小朋友是离异家庭的孩子,生日那天,明明的妈妈终究抵不住思念,一路风尘仆仆赶来了。当时一见到明明就满眼充满泪水,有很多很多的话要讲,但一张口,眼泪像开闸的水直泻而下。
明明抱住妈妈边帮妈妈擦着眼泪,边对妈妈说着:妈不哭。孩子们被温馨感人的场面感动,当天的生日歌唱得特别地深情。
五、以关心弱势群体为依托,体验关爱别人的感受 在我们的身边,经常会看到一些需要我们关爱、帮助的人群。如:山区的孩子、因灾难家破人亡的孩子、残疾儿童……对于这样一些人,我们更应该教育孩子关爱他们。
不仅从物质上,更应从精神上关爱他们。在为四川地震受灾的捐款活动中,孩子们都把自己的零花钱捐了出来,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给灾区孩子带去了光明和温暖。
对于生活中的智残儿童,我们更应该尽力帮助他们,为此,我们开展了“小巧手义卖献爱心”活动,孩子们用自己的小手制作出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全园孩子把义卖活动中的所用收入,捐给。
3.感恩论文
西方有个感恩节。
那一天,要吃火鸡、南瓜馅饼和红莓果酱。那一天,无论天南地北,再远的孩子,也要赶回家。
总有一种遗憾,我们国家的节日很多,惟独缺少一个感恩节。我们可以东施效颦吃火鸡、南瓜馅饼和红莓果酱,我们也可以千里万里赶回家,但那一切并不是为了感恩,团聚的热闹总是多于感恩。
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世界就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这些都是浅显的道理,没有人会不懂,但是,我们常常缺少一种感恩的思想和心理。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小时侯背诵的诗句,讲的就是要感恩。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报恩德,中国绵延多少年的古老成语,告诉我们的也是要感恩。
但是,这样的古训并没有渗进我们的血液,有时候,我们常常忘记了,无论生活还是生活,都需要感恩。 蜜蜂从花丛中采完蜜,还知道嗡嗡地唱着道谢;树叶被清风吹得凉爽,还知道飒飒地响着道谢。
但是,我们还不如蜜蜂和树叶,有时候,我们往往容易忘记了需要感恩。 没错,感恩的敌人,是忘恩负义。
但是,真正忘恩负义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人们常常对别人给予自己的帮助和情谊、恩惠和德泽,以为是理所当然,便容易忽略或忘记,有意无意地站在了感恩的对立面。难道不是吗?我们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常常是细小琐碎却无微不至,不仅常常被我们觉得就应该是这样,而且还觉得他们人老话多,树老根多,嫌烦呢。
而我们自己呢,哪怕是同学或是情人的生日,都不会错过他们的PARTY,偏偏记不清父母的生日,就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懂得感恩的人,往往是有谦虚之德的人,是有敬畏之心的人。
对待比自己弱小的人,知道要躬身弯腰,便是属于前者;感受上苍懂得要抬头仰视,便是属于后者。因此,哪怕是比自己再弱小的人给予自己的哪怕是一点一滴的帮助,这样的人也是不敢轻视、不能忘记的。
跪拜在教堂时原那些人,仰望着从教堂彩色的玻璃窗中洒进的阳光,是怀着感恩之情的,纵使我并不相信上帝的存在,但我总是被那种神情所感动。 恨多于爱的人,一般容易缺乏感恩之情。
心里被怨愁怨恨涨满的人,便容易像被雨水淹没的田园,很难再吸引进新的水分,便很难再长出感恩的花朵或禾苗。 不懂得忏悔的人,一般也容易缺乏感恩之情。
道理很简单,这样的人,往往惟我独尊,一切都是他对,他从来都没有错,对于别人给予他的帮助,特别是指出他的错误弥补他闪失的帮助,他怎么会在意呢?不仅不会在意,而且还可能会觉得这样的帮助是多余是当面让他下不来台呢。这样的人,心如冰硬板结的水泥地板,水是打不湿的,便也就难以再松软得能够钻出惊蛰的小虫来,鸣叫出哪怕再微弱的感恩之声来。
财富过大并钻进钱眼里出不来,和权利过重并沉溺权利欲出不来的人,一般更容易缺乏感之情。因为这样的人会觉得他们是施恩于别人的主儿,别人怎么会对他们有恩且需要回报呢?这样的人,大腹便便,习惯于昂着头走路,已经很难再弯下腰、蹲下身来,更难于鞠躬或磕头感恩于人了。
虽说大恩不言谢,但是,感恩一定不要仅发于心而止于口,对你需要感谢的人,一定要把感恩之意说出来,把感恩之情表达出来。美国曾经有这样一则传说,一个村子里,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吃饭,母亲端上来的却是一盆稻草。
全家都很奇怪,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母亲说:“我给你们做了一辈子的饭,你们从来没有说过一句感谢的话,称赞一下饭菜好吃,这和吃稻草有什么区别!“连世上最不求回报的母亲都渴望听到哪怕一点感谢的回声,那么我们对待别人给予的帮助和恩情,就更需要把感恩的话说出来。那不仅是为了表示感谢,就更是一种内心的交流,在这样的交流中,我们会感到世界因这样的息息相通而变得格外美好。
我在报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湖南两姊妹在小时侯一次落水,被一个好心人救起,那人没有留下姓名就走了。两姊妹和他们的父母觉得,生命是人家救的,却连一声感谢的话都没有对人家说,发誓一定要找到这个恩人。
他们整整找了20年,两姊妹的父亲去世了,她们和母亲接着千方百计地寻找,终于找到了这位恩人,为的就是感恩。两姊妹跪拜在地上向恩人感恩的时候,她们两人和那位恩人以及过路的人们都禁不住落下了眼泪。
这事让我很难忘怀,两姊妹漫长20年的行动告诉我,到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对有恩于你的人表示感恩。而感恩的那一瞬间,世界变得是那么的温馨美好。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几年前的一件事情。那天,我在崇文门地铁站等候地铁,一个也就四五岁的小男孩,从站台的另一边跑过来。
因为是冬天,羽绒服把小男孩撑得圆嘟嘟的,像个小皮球滚动了过来。他问我到雍和宫坐地铁哪边近,我告诉他就在他的那边。
他高兴地又跑了回去,我看见那边他的妈妈在等着他。等了半天,地铁也没有来,我走了,准备上去打个“的“。
我已经快走到楼梯最上面的出口处了,听见小男孩在后面“叔叔,叔叔“的叫我。我不知道他要干什么,便站在那里等他,看着。
4.怎样教育学生学会感恩(论文)
不懂得感恩,就不懂得何为人间真情,不知道责任为何物。
让学生体味爱的真谛,了解父母、教师的艰辛,感受社会的温暖,学会把得到的爱分给他人、回报社会,成为一个有情、有意、有良知的人,这是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而迫切的任务。一、学会感恩,首先要懂得尊重父母。
现在的许多孩子不懂得感恩,是家庭教育造成的结果。因为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中,长辈视他们为“小太阳”,对他们百般溺爱,万般娇宠,百依百顺,有求必应,甚至连孩子应该自己做的事情也代劳。
为此,在孩子的心目中,他们理所当然处在最重要的位置,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父母为他们提供的一切,而对他们的父母的养育之恩却表现的麻木和冷漠。因此,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提到了重要的日程上来。
当我们学习了《朱德的扁担》一课,我提问了学生们一个问题:你们知道父母每天劳动的艰辛吗?他们这样做为什么?学生们竟没有一个回答上来。我看教育孩子的时机一到,立刻把事先准备好的扁担、水桶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一件事情,看谁能挑起这桶水,好吗?”“好的,这还不简单!”学生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第一个学生来到前面,憋足全身的力气也没挑起一担水,后边的学生也是以失败告终。然后我又把水倒掉一半让学生挑,有的同学挑起来了,憋得面红耳赤,坚持一会儿就支持不住了;有的干脆两三个人一起刚刚挑起来。
表演完毕,我让同学们说感受。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说:“挑水太累了。”
看着同学们的情绪调动起来了,我也激动万分:“是啊,我们的父母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劳作着,为的是养育我们,难道他们不知道辛苦,不乐意享受?”学生们恍然大悟:“老师,我明白了,我以后一定听父母的话,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今后一定自己走,再也不用妈妈接送了。”
“我以后再也不买零食吃了,也不挑吃穿了。”“我一定好好学习,长大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学生们群情激昂,还有什么能比的上使孩子们懂事更值得欣慰的事呢?一种从未有过的激动冲撞着我的胸口,看着这群懂事的孩子,我的内心好感动。二、学会感恩,老师要率先垂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受教育者是教育者的一面镜子。”学生的日常行为取决于老师的行动举止。
为了教育学生,我总是为人师表,做出表率。在平日的教学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把爱无私地奉献给学生。
我把甜甜的微笑常挂在脸上,赞美的话语回响在耳边,热情的眼神传递给学生,亲切的关怀送给学生。这种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老师产生好感,深爱老师,产生情感的对流。那时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我收到了许许多多的礼物。
这些礼物多数是同学们自己设计的卡片,有的画了一只百灵鸟,希望老师的声音像百灵鸟一样甜美。有的画了一个机器人,希望帮助老师干家务,减轻老师的疲劳。
有的画了一架飞机,希望老师在闲暇之余到世界各地旅游观光。有的说:“我要为老师弹奏一首优美的乐曲,希望老师身体健康,天天有个好心情。”
有的送我一束鲜花,希望老师像鲜花一样美丽,也希望老师永远年轻,永远漂亮……三十几个学生,三十多种祝福。这是多么动人的话语!多么真挚的感情!多么珍贵的礼物!虽然它没有商场出售的那样华丽,但它的内涵又有什么能与之相比呢?商品有价,但爱心无价,我为孩子们的纯真而欣慰,为拥有这份真爱而感动。
三、学会感恩,从小就要树立社会责任感。 我常常教育学生,我们这个社会如此美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晶。
所以,我们一方面要主动奉献社会,服务别人。这表现了一个人的善良和高尚,另一方面,受到帮助的人也理应表达善的回应,这体现了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我经常向学生们讲述英雄模范的事迹,讲述献爱心的故事。于是学生们学过了《大禹治水》明白了大禹为什么三过家门而不入:他为了救民于水火,舍小家为大家,他的功绩如日月同辉,流传百世。
学习了《我的战友邱少云》,学生们懂得了邱少云为什么大火烧身而纹丝不动:他是为了不暴露目标,赢得最后的胜利,他选择了牺牲自己,他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学习了《一个降落伞包》,学生们明白了周恩来总理在生死的危机关头,把生的希望给了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想别人之所想,急别人之所急,这是多么高贵的品质。
学习了《钱学森回国》学生们明白了他毅然决然放弃外国的优厚的经济待遇,历尽磨难回国的原因:为了报效生他养他的母亲—祖国,多么珍贵的赤子之心啊!一个个鲜活的事例给了学生深刻的启迪:我们这个世界是个充满爱的世界,因为有爱,才使得生命如此精彩。学生们豁然开朗:“我以后一定不怕脏,不怕累,认真劳动。”
“我要帮助值日生扫地、抹桌子、擦黑板。”“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要伸出温暖的手,献出一片爱心。”
“我要好好学习,长大成材,报效祖国。”…… 我觉得孩子们长大了,我为孩子们欣慰,我为孩子们歌唱。
因为感恩的意识在学生的心中已经生根发芽。是啊,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我们应该相互帮助,相互关心,如果每个人都以一。
5.感恩话题的论文
感恩的心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第一次体会感恩,是在《同一首歌特别节目——为印度洋海啸赈灾义演》上,当著名歌星陈红做着美妙的手语唱起那首《感恩的心》时,我仿若看到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在风雨中写下的坚强,内心为之一震;第二次领悟感恩,是在今年春节联欢晚会《千手观音》绚丽的舞台上,聋哑姑娘邰丽华与几位同样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同伴结为一体,用残疾的身躯挑战艺术的至境,用精湛的技艺表达对生活的美好渴求。
当千只纤手曼颤,组成一幅盛世开屏图时,我的心灵被深深震撼。过年的时候,收到很多祝福短信,其中一条是这样写的:所谓幸福,是有一颗感恩的心,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份称心的工作,一位深爱你的爱人,一群信赖的朋友。
当你收到此信息,一切随之拥有。新年快乐。
虽然知道,幸福很难有具体的标准,每个人所追求的幸福都不同。但令我感动的是,这条信息把一颗感恩的心放在首位。
很久了,总听见周围有人抱怨指责、牢骚满腹;也总会常常因为别人的一点小小失误而心有芥蒂。但当《感恩的心》在耳旁响起,我们才恍然:人之初,性本善。
多年来的工作和生存压力,使我们原本拥有的所谓善,已经被一层一层的习惯和世故压在了灵魂的最深处,我们好像遗忘,可是又会常常想起。而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
司马迁曾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遗憾的是,如今,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一些人的物欲也膨胀了,变得越来越浮躁,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的感恩意识正被他们在争名逐利中淡忘。
扪心自问,我们可感恩的东西太多太多。大自然慷慨解囊,赐予我们美食,使我们的生命得以延续;祖国海纳百川,为我们在拥挤的人群中有序规划出一席安身立命之地;父母含辛茹苦,馈赠我们一段精彩的人生体验;师长谆谆教诲,缩短了我们运用人类文明成果的学习曲线;配偶相濡以沫,为辛苦奔波的我们提供了避风港;朋友肝胆相照,使我们延伸了生存空间,丰富了人生阅历;客户慧眼识珠,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选择了我们,给我们提供了生存的土壤;领导苦口婆心,辛勤培育,使我们成为一名可持续提高劳动力价值的有用之材;部下精诚团结,成就了团队的一项项业绩。
一直以来,感恩在我的心中只是感谢恩人的概念。
恩人者,乃于己有大恩大德者。而最近的一次偶遇却让我悟出了感恩的另一层含义。
那是在一家肯德鸡餐馆。中午就餐时,发现自己的右前方有三个八九岁的黑人孩子,在餐桌上埋头写着什么。
我难以按捺心中的好奇,试探着走了过去。在他们的应允下,我坐在了他们旁边。
从交谈中,我了解到他们和母亲暂住在上海。当问他们在做什么时,老大回答说正在写感谢信。
他一副理所当然的神情让我满脸疑惑。这三个小孩一大早起来写感谢信?我愣了一阵后追问到:写给谁的?给妈妈我心中的疑团顿生。
“为什么?”我又问道。“我们每天都写,这是我们每日必做的功课。”
孩子回答道。我凑过去看了一眼他们每人手下的那沓纸。
老大在纸上写了八九行字,妹妹写了五六行,小弟只写了二三行。细看其中的内容,却是诸如“路边的野花开的真漂亮”、“昨天吃的比萨饼很香”、“昨天妈妈给我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之类的简单词语。
我心头一震。原来他们写给妈妈的感谢信不是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意,而是记录下他们幼小心灵中感觉很幸福的点点滴滴。
他们还不知道什么叫大恩大德,只知道对于每一件美好的事都应心存感激。他们感谢母亲辛勤的工作,感谢同伴的热心帮助,感谢兄弟姐妹之间的相互理解 …… 他们对许多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事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是啊,“感恩”不一定要感谢大恩大德,“感恩”可以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处世哲学,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心存感恩,你能感受平凡中的美丽,让原本平淡的生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心存感恩,你会永远充满自信和活力,并让快乐不期而至;心存感恩,你将在知足惜福中体验一种由宽容、善意、温情和和谐勾勒的美好情愫。
感谢师恩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每当这沁人心脾的歌曲响起,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我的老师们,是他(她)们,在讲台上、书桌旁,寒来暑往,春夏秋冬,撇下心血点点,辛苦了,老师,我衷心的感谢老师这些年来的谆谆教导,祝愿老师们在今后的日子里幸福、健康、快乐! 老师是太阳底下神圣的职业。
人们都说老师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确如此,对于我们的成长而言,老师是文化的传播者,带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老师是我们成长的领路人,教导我们如何做人、处事;老师是我们的朋友,尊重、理解、关心我们的成长;老师是我们的榜样,言传身教,使我们终身受益…… 老师的爱看不见、摸不着,像许多家长一样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但是这种爱却滋润到了学生的心里。
老师们呕心沥血,把自己的一生都默默无闻地投入到了自己心爱的教学事业上,我要感谢。
6.感恩为主题的2000字论文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每当我听到这首歌,便感慨万千。
我要感谢的人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感谢爸爸妈妈对我的养育之恩,感谢爷爷奶奶对我的无微不至地的关怀,但我最感谢老师们对我辛勤的培养。从我们到了上学的年龄走进校园起,老师就和我们有了紧密的联系。
我们永远忘不了走进校门的第一次,是多么地高兴、快乐。原来是老师和蔼的微笑,温和的话语就像快活的音符一样奏出美妙的乐章,让我们如痴如醉。
就这样,老师在我们心里播下了快乐的火种,校园里时时响着我们清脆、明亮的声音。那是怎样的一种幸福啊!于是,我们感受到的一切欢乐因老师的爱而起。
老师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正是这样,苦心培育我们的老师教我们如何做人,怎样处事。
当我们早学习上骄傲时,他们在叮咛:同学们,别忘了要继续努力呀;当我们在学习上失败时,他们在鼓励:别灰心,成功是从这里开始的。是您--光荣的人民教师,让我们学会如何面对困难,如何感受生活,如何珍惜幸福,如何自我发展。
您不仅带着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们要学着去感恩别人。虽然我们只是一轮初升的太阳,我们也要学着释放温暖,更要怀着对老师感恩的心去思考、行动,毕竟老师为我们付出的太多太多。
在这样的时刻,我代表全体同学,向我们尊敬的老师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亲爱的老师,因为有了您,我们才会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无知儿童成长为现在的阳光少年。
您肩负着神圣的使命,您肩负着祖国的未来,您肩负着民族的昌盛,您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就这样,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在您的抚爱下健康成长,在您的关注下奔赴远大的前程。因为有了您,就有了一个特别的节日--教师节。
从此,全社会就多了一份对您深深的敬意与关注,我们看到和感受到了您的伟大和平凡。您的伟大在于创造世界,播种未来;您的平凡在于无私奉献,无怨无悔。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我们的老师心境的真实写照。 敬爱的老师,我把您比作绿叶,我把您比作红烛,也颂不尽您的奉献和成果啊!您不是绿叶却在滋养绿叶,您不是红烛却能照彻心灵,因为在我们眼睛里映射出的永远是您的身影。
您把我们生命的每一个音符,都镀成世界最美的颜色。从此,我们的心像大海一样磅礴。
我真想取出串串爆竹,放出串串祝福,用绚丽的火焰为我们的老师唱支心歌。真诚地祝愿老师幸福快乐,快乐幸福。
这时,我真想大声对同学们说:当我们拥抱成功,享受喜悦时,别忘了我们老师都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我们没有理由不去感恩老师。最后,让我们真诚地说声:“谢谢!”老师给我们的太多太多了,我无法用我贫乏的语言来表达,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老师,谢谢您!”。
7.关于感恩的小论文1000字左右
西方有个感恩节。
那一天,要吃火鸡、南瓜馅饼和红莓果酱。那一天,无论天南地北,再远的孩子,也要赶回家。
总有一种遗憾,我们国家的节日很多,惟独缺少一个感恩节。我们可以东施效颦吃火鸡、南瓜馅饼和红莓果酱,我们也可以千里万里赶回家,但那一切并不是为了感恩,团聚的热闹总是多于感恩。
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世界就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这些都是浅显的道理,没有人会不懂,但是,我们常常缺少一种感恩的思想和心理。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小时侯背诵的诗句,讲的就是要感恩。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报恩德,中国绵延多少年的古老成语,告诉我们的也是要感恩。
但是,这样的古训并没有渗进我们的血液,有时候,我们常常忘记了,无论生活还是生活,都需要感恩。 蜜蜂从花丛中采完蜜,还知道嗡嗡地唱着道谢;树叶被清风吹得凉爽,还知道飒飒地响着道谢。
但是,我们还不如蜜蜂和树叶,有时候,我们往往容易忘记了需要感恩。 没错,感恩的敌人,是忘恩负义。
但是,真正忘恩负义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人们常常对别人给予自己的帮助和情谊、恩惠和德泽,以为是理所当然,便容易忽略或忘记,有意无意地站在了感恩的对立面。难道不是吗?我们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常常是细小琐碎却无微不至,不仅常常被我们觉得就应该是这样,而且还觉得他们人老话多,树老根多,嫌烦呢。
而我们自己呢,哪怕是同学或是情人的生日,都不会错过他们的PARTY,偏偏记不清父母的生日,就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懂得感恩的人,往往是有谦虚之德的人,是有敬畏之心的人。
对待比自己弱小的人,知道要躬身弯腰,便是属于前者;感受上苍懂得要抬头仰视,便是属于后者。因此,哪怕是比自己再弱小的人给予自己的哪怕是一点一滴的帮助,这样的人也是不敢轻视、不能忘记的。
跪拜在教堂时原那些人,仰望着从教堂彩色的玻璃窗中洒进的阳光,是怀着感恩之情的,纵使我并不相信上帝的存在,但我总是被那种神情所感动。 恨多于爱的人,一般容易缺乏感恩之情。
心里被怨愁怨恨涨满的人,便容易像被雨水淹没的田园,很难再吸引进新的水分,便很难再长出感恩的花朵或禾苗。 不懂得忏悔的人,一般也容易缺乏感恩之情。
道理很简单,这样的人,往往惟我独尊,一切都是他对,他从来都没有错,对于别人给予他的帮助,特别是指出他的错误弥补他闪失的帮助,他怎么会在意呢?不仅不会在意,而且还可能会觉得这样的帮助是多余是当面让他下不来台呢。这样的人,心如冰硬板结的水泥地板,水是打不湿的,便也就难以再松软得能够钻出惊蛰的小虫来,鸣叫出哪怕再微弱的感恩之声来。
财富过大并钻进钱眼里出不来,和权利过重并沉溺权利欲出不来的人,一般更容易缺乏感之情。因为这样的人会觉得他们是施恩于别人的主儿,别人怎么会对他们有恩且需要回报呢?这样的人,大腹便便,习惯于昂着头走路,已经很难再弯下腰、蹲下身来,更难于鞠躬或磕头感恩于人了。
虽说大恩不言谢,但是,感恩一定不要仅发于心而止于口,对你需要感谢的人,一定要把感恩之意说出来,把感恩之情表达出来。美国曾经有这样一则传说,一个村子里,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吃饭,母亲端上来的却是一盆稻草。
全家都很奇怪,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母亲说:“我给你们做了一辈子的饭,你们从来没有说过一句感谢的话,称赞一下饭菜好吃,这和吃稻草有什么区别!“连世上最不求回报的母亲都渴望听到哪怕一点感谢的回声,那么我们对待别人给予的帮助和恩情,就更需要把感恩的话说出来。那不仅是为了表示感谢,就更是一种内心的交流,在这样的交流中,我们会感到世界因这样的息息相通而变得格外美好。
我在报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湖南两姊妹在小时侯一次落水,被一个好心人救起,那人没有留下姓名就走了。两姊妹和他们的父母觉得,生命是人家救的,却连一声感谢的话都没有对人家说,发誓一定要找到这个恩人。
他们整整找了20年,两姊妹的父亲去世了,她们和母亲接着千方百计地寻找,终于找到了这位恩人,为的就是感恩。两姊妹跪拜在地上向恩人感恩的时候,她们两人和那位恩人以及过路的人们都禁不住落下了眼泪。
这事让我很难忘怀,两姊妹漫长20年的行动告诉我,到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对有恩于你的人表示感恩。而感恩的那一瞬间,世界变得是那么的温馨美好。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几年前的一件事情。那天,我在崇文门地铁站等候地铁,一个也就四五岁的小男孩,从站台的另一边跑过来。
因为是冬天,羽绒服把小男孩撑得圆嘟嘟的,像个小皮球滚动了过来。他问我到雍和宫坐地铁哪边近,我告诉他就在他的那边。
他高兴地又跑了回去,我看见那边他的妈妈在等着他。等了半天,地铁也没有来,我走了,准备上去打个“的“。
我已经快走到楼梯最上面的出口处了,听见小男孩在后面“叔叔,叔叔“的叫我。我不知道他要干什么,便站在那里等他。
8.如何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学。
会"感恩",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
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
学会感恩,先要学会知恩,要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西方的感恩节就是要教化人们学会感恩。
让孩子学会感恩,关键是通过家庭、学校的教育,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恩。近年来,众多国内学者倡议设立“中华感恩节”,以弘扬传统文化。
如学者薛刚倡议将天贶节设为中华感恩节,学者李汉秋则倡议将清明节设为中华感恩节。[1-2]。
9.关于感恩的小论文1000字左右
西方有个感恩节。
那一天,要吃火鸡、南瓜馅饼和红莓果酱。那一天,无论天南地北,再远的孩子,也要赶回家。
总有一种遗憾,我们国家的节日很多,惟独缺少一个感恩节。我们可以东施效颦吃火鸡、南瓜馅饼和红莓果酱,我们也可以千里万里赶回家,但那一切并不是为了感恩,团聚的热闹总是多于感恩。
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世界就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这些都是浅显的道理,没有人会不懂,但是,我们常常缺少一种感恩的思想和心理。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小时侯背诵的诗句,讲的就是要感恩。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报恩德,中国绵延多少年的古老成语,告诉我们的也是要感恩。
但是,这样的古训并没有渗进我们的血液,有时候,我们常常忘记了,无论生活还是生活,都需要感恩。 蜜蜂从花丛中采完蜜,还知道嗡嗡地唱着道谢;树叶被清风吹得凉爽,还知道飒飒地响着道谢。
但是,我们还不如蜜蜂和树叶,有时候,我们往往容易忘记了需要感恩。 没错,感恩的敌人,是忘恩负义。
但是,真正忘恩负义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人们常常对别人给予自己的帮助和情谊、恩惠和德泽,以为是理所当然,便容易忽略或忘记,有意无意地站在了感恩的对立面。难道不是吗?我们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常常是细小琐碎却无微不至,不仅常常被我们觉得就应该是这样,而且还觉得他们人老话多,树老根多,嫌烦呢。
而我们自己呢,哪怕是同学或是情人的生日,都不会错过他们的PARTY,偏偏记不清父母的生日,就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懂得感恩的人,往往是有谦虚之德的人,是有敬畏之心的人。
对待比自己弱小的人,知道要躬身弯腰,便是属于前者;感受上苍懂得要抬头仰视,便是属于后者。因此,哪怕是比自己再弱小的人给予自己的哪怕是一点一滴的帮助,这样的人也是不敢轻视、不能忘记的。
跪拜在教堂时原那些人,仰望着从教堂彩色的玻璃窗中洒进的阳光,是怀着感恩之情的,纵使我并不相信上帝的存在,但我总是被那种神情所感动。 恨多于爱的人,一般容易缺乏感恩之情。
心里被怨愁怨恨涨满的人,便容易像被雨水淹没的田园,很难再吸引进新的水分,便很难再长出感恩的花朵或禾苗。 不懂得忏悔的人,一般也容易缺乏感恩之情。
道理很简单,这样的人,往往惟我独尊,一切都是他对,他从来都没有错,对于别人给予他的帮助,特别是指出他的错误弥补他闪失的帮助,他怎么会在意呢?不仅不会在意,而且还可能会觉得这样的帮助是多余是当面让他下不来台呢。这样的人,心如冰硬板结的水泥地板,水是打不湿的,便也就难以再松软得能够钻出惊蛰的小虫来,鸣叫出哪怕再微弱的感恩之声来。
财富过大并钻进钱眼里出不来,和权利过重并沉溺权利欲出不来的人,一般更容易缺乏感之情。因为这样的人会觉得他们是施恩于别人的主儿,别人怎么会对他们有恩且需要回报呢?这样的人,大腹便便,习惯于昂着头走路,已经很难再弯下腰、蹲下身来,更难于鞠躬或磕头感恩于人了。
虽说大恩不言谢,但是,感恩一定不要仅发于心而止于口,对你需要感谢的人,一定要把感恩之意说出来,把感恩之情表达出来。美国曾经有这样一则传说,一个村子里,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吃饭,母亲端上来的却是一盆稻草。
全家都很奇怪,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母亲说:“我给你们做了一辈子的饭,你们从来没有说过一句感谢的话,称赞一下饭菜好吃,这和吃稻草有什么区别!“连世上最不求回报的母亲都渴望听到哪怕一点感谢的回声,那么我们对待别人给予的帮助和恩情,就更需要把感恩的话说出来。那不仅是为了表示感谢,就更是一种内心的交流,在这样的交流中,我们会感到世界因这样的息息相通而变得格外美好。
我在报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湖南两姊妹在小时侯一次落水,被一个好心人救起,那人没有留下姓名就走了。两姊妹和他们的父母觉得,生命是人家救的,却连一声感谢的话都没有对人家说,发誓一定要找到这个恩人。
他们整整找了20年,两姊妹的父亲去世了,她们和母亲接着千方百计地寻找,终于找到了这位恩人,为的就是感恩。两姊妹跪拜在地上向恩人感恩的时候,她们两人和那位恩人以及过路的人们都禁不住落下了眼泪。
这事让我很难忘怀,两姊妹漫长20年的行动告诉我,到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对有恩于你的人表示感恩。而感恩的那一瞬间,世界变得是那么的温馨美好。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几年前的一件事情。那天,我在崇文门地铁站等候地铁,一个也就四五岁的小男孩,从站台的另一边跑过来。
因为是冬天,羽绒服把小男孩撑得圆嘟嘟的,像个小皮球滚动了过来。他问我到雍和宫坐地铁哪边近,我告诉他就在他的那边。
他高兴地又跑了回去,我看见那边他的妈妈在等着他。等了半天,地铁也没有来,我走了,准备上去打个“的“。
我已经快走到楼梯最上面的出口处了,听见小男孩在后面“叔叔,叔叔“的叫我。我不知道他要干什么,便站在那里等他,看着。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让幼儿学会感恩的毕业论文(求感恩教育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