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寻找论文(论现代海关制度)谢谢论文字数5000左右
用治理、善治理论解读现代海关制度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治理和善治的基本观点,随后用治理和善治的理论框架分析了海关制度创新的成就,粗线条地勾勒了现代海关制度意识形态层面的主要特征,从价值层面探讨了现代海关制度发展的未来方向。
笔者认为,海关制度变革的已有成就是海关总署多年来积极进行监管体制改革和创新的结果,从制度变迁的路径角度来看,过去7年海关创新的努力为向现代海关制度的演进奠定了基础并预示进一步变迁的方向。 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向前发展,治理和善治理论正是这种世界性潮流和发展趋势的产物,它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政治治理和行政管理的新趋势。
“治理”概念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主要是因为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人类的政治生活在发生重大的变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之一,便是人类政治过程的重心正在从统治(government)走向治理(governance),从善政(goodgovernment)走向善治(goodgovernance)。 为了顺应新的世界性潮流和趋势,治理和善治理论家们提出了新的行政管理模式和衡量管理成效的规范性标准。
他们认为,新的行政管理结构应当是多中心的、自主的、分工合作互为补充的治理结构,私人经济部门和以民间组织为主体的第三部门或公民社会在新的治理结构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所谓善治就是政府和民间组织、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合作管理和伙伴关系,以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衡量善治的基本标准包括:合法性、法治、透明性、责任性、回应性、参与、有效、公正或包容性等。治理和善治理论自90年代以来其影响不断增大,正在变成国际社会科学界的流行话语,同时它也为众多的国际组织以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官员和民众所普遍接受和广泛使用而成为一种时髦用语。
建立现代海关制度应当与时俱进,博采众长,兼收并蓄,高举治理、善治的理论旗帜,占领这一理论制高点和道德制高点,在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中更好地为我们自己的国家利益服务。从1994年总署党组开始确立现代海关制度的目标,到1998年初提出建立现代海关制度两步走的战略部署,再到今年年初做出的关于实现建立现代海关制度第二步发展目标的重大举措,都可以看做向世人展示中国海关尊重贸易实际、弘扬公平公正、推动贸易便利、促进治理和善治的成功范例。
7年以来,中国海关不仅在队伍建设、依法行政、确保中央税收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且在服务经济、促进发展方面同样取得了一系列成就,这些成就与治理和善治理论所倡导的理念不谋而合。因此,治理和善治理论本身可以为建立现代海关制度提供可资利用的理论资源和方法论武器。
按照善治的标准来衡量,中国海关在建设现代海关制度方面取得了不少积极的进展。以下将按照善治的有关标准来探讨中国海关在迈向善治目标,逐步确立现代海关制度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1)合法性:现代社会中政权的合法性来自于民选,而政府机构的合法性则来自于“职权法定”,这是实现治理和善治目标的大前提。 “职权法定”是现代法治社会的一项重要理念,指政府机构所行使的公共权力的范围由法律规定,即“无法律便无行政”,“无授权则无行政”,惟有法律设定的权力才是真正的权力。
实施现代海关制度战略7年来的实践表明在全体关员中确立“职权法定”的观念,既有利于防止海关权力膨胀,又有利于保障海关在法定框架内有效管理。 正如牟署长在去年召开的全国海关法制工作会上就法治问题所作出的重要指示:“依法行政是海关一切行政行为必须遵循的最高准则,其本质是要做到职权法定、程序法定、严格执法、接受监督,实现海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加强海关法制工作是从制度上、法律上把‘三个代表’思想落实到海关各个方面的根本性措施。 ” (2)法治:法治是善治的一项重要内容。
自94年规划现代海关制度宏伟蓝图以来,中国海关在实行法治方面不断迈出新的步伐。首先,从“促进为主”到“依法行政,为国把关”工作指导方针的变化,反映出中国海关对实行法治的认识在质上的飞跃。
跨入新世纪之际,新一代总署领导集体审时度势,进一步提出了“依法行政,为国把关,服务经济,促进发展”的指导方针,从而实现了在法治问题上意义更加重大的认识飞跃。 7年来,海关通过参与对海关法的修订,从立法上健全了缉私体制,增加了海关的执法手段。
同时,组织起草修订了与海关法配套的行政法规。为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要求,海关总署对3000余件海关行政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
实践证明,海关的一切业务活动,实质上都是行政执法行为;因此,要努力把改革与立法结合起来,把法制建设贯穿于建立现代海关制度的整个过程,现代海关制度的逐步确立实质上就是现代海关法治体系的形成、完善过程。 (3)透明性。
政治透明度是善治的重要内容,其主要内容是指行政执法的依据、过程和结果应当向管理相对人和社会公开,即所谓行政执法的公开透明。政务公开透明旨在保护公民的知情权。
在现代法治社会,知情权是公民。
2.海关实务论文
定义:对外通商的港埠 口岸分类 国家口岸 港口、飞机场、和国家级火车站及陆地孔道 其设置和开放由国务院批准、规定并设立边防检查站(要有护照和出入境证件);海港41个;火车站12个;机场20个 地方口岸 我国边境居民和邻国居民探亲访友、互市、过境耕作、求医、朝圣及其它正常往来地关口、通道、渡口等 附近边防检查站或当地公安机关负责其边防检查 边防口岸检查 边防检查;海关检查;商检;动植物检疫;国境卫生检疫 关境与海关 海关的性质 《海关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是国家的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 国家的,不是地方的 监管范围是进出关境的活动 监管对象:工具、货物和物品、国际邮递物品、非贸易性印刷品p2 海关的任务 监管-监督管理 注册登记、审核单证、查验放行、后续管理、违章处理等 货物和工具;行李和邮寄物品 征税:关税和其它进口税费(增值税、船舶吨税) 查缉走私 编制海关统计:凡能引起物质储备增加或减少的 监管制度 监管对象:货物、工具、物品、人员 监管环节:申报、查验、征税、放行、结关 关税制度 纳税义务人:实际收发货人 税率的适用:普通税、最惠国税、特惠税、特别税 完税价格审定 进口价格=CIF发票价格;出口=FOB-出口关税 关税的缴纳与退补 在规定期限内向银行缴纳;多退少补 逾期未交由海关征收滞纳金 纳税争议的处理:复议-上级复议-上诉 进口关税税率: 最惠国税率:适用于原产于与中国共同适用最惠国条款的世贸组织成员国或地区的进口货物;或原产于与中国签订有关税互惠协定的国家和地区的进口货物 协定税率:适用于原产于中国参加的含有关税优惠条款的区域性贸易与协定的国家或地区的进口货物。
2002年的协定税率仅适用于从签订曼谷协定的国家(韩国、斯里兰卡、孟加拉国)进口的该协定所规定的货物。
3.我想写一个关于报关的论文,有谁能帮忙起个题目啊?
1.加强报关管理,完善报关管理制度 2.报关模式的现状及改革方向 3.转关运输监管的利与弊 4.市场经济体制下,海关监管模式的改革 5.对进出境邮递物品监管 6.对进出境旅客行李物品的监管 7.口岸电子执法系统 8.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海关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管理工作 9.如何做好对“三资”企业进出口货物的管理 10.无纸报关前景预测 11.中外海关监管工作之比较 12.论新时期海关监管工作中的任务和作用 13.对海关监管范围的再认识 14.论通关作业改革的现实意义 15.关于转关运输的思考 16.浅析我国的集装箱运输及通关体制的改革 17.谈谈由“促进为主、从严治关”到“依法行政、为国把关”的工作方针的转变 18.谈谈申报、查验、征税、放行的海关监管基本制度 19.谈谈中国入“世”后海关监管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 20.论入世后海关职能的转变 等等。
你也可以去一下网站搜索。 ★WWW。
CNKI。NET 是个收费网站,而且很贵!!!!但是你可以去那里查资料然后问我要全文,因为CNKI的资料很全,有3400多万篇文章。
当然你在任何论文网站或数据库下载全文遇到收费时,都可以向我寻求帮助! 中国知网 ,你上去输入关键词,搜索一下就有了 索取全文参看 比如: 1。 论我国报关代理制度 邵伟坚 文献来自: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3年 硕士论文 CAJ下载 在线阅读 分章下载 分页下载 进出口货物的报关代理服务也迅速地发展和壮大起来:一方面报关代理方式在所有的报关方式中占有很大比例,逐渐成为主要的报关形式,但是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实行市场经济的时间还比较短,报关代理方面的法制建设还比较薄弱,对于报关代理的法 。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2。 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报关企业绩效评估的研究 葛基中 文献来自: 上海海运学院 2003年 硕士论文 CAJ下载 在线阅读 分章下载 分页下载 国际物流运作将促进报关经营管理的发展,并对报关企业提出了高效、规范的要求。
所以,报关企业的绩效评估直接体现出报关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绩效评估是一个新的课题,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经常性工作,绩效既繁琐又难以掌握。
报关 。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3。
海关无纸报关中的若干法律问题 付绍滨 文献来自: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2年 硕士论文 CAJ下载 在线阅读 分章下载 分页下载 @无纸报关中电子数据的法律地位问题#15 四、@无纸报关中电子数据的书面形式、签名、原件法律问题#18 (一)@有关法律对电子数据的书面形式、签名、原件的规定#18 1、@关于书面形式#18 。 。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4。
电子报关领域框架及构件的研究与实现 秦俭 文献来自: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4年 硕士论文 CAJ下载 在线阅读 分章下载 分页下载 重点阐述UML到XML的转换在电子报关软件中的应用问题。 本文主要研究EC_ISCM中的电子报关软件模型,以及EC_ISCM软件开发过程、软件建模方法、软件形式化描述,并通过EC_ISCM工程实践来探讨和验证电子报关系统构架/构件 。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5。 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报关行客户关系管理研究与实践 陈仁英 文献来自: 天津大学 2004年 硕士论文 CAJ下载 在线阅读 分章下载 分页下载 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报关行 客户关系管理研究与实践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of Tianjin Hi-tech Indu 。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
4.报关与国际货运的毕业论文
报关与国际货运 [摘 要〕 本文针对传统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课程体系的诸多弊端,通过对大量外向型经济企业和相关单位的广泛调研,对报关与国际货运工作岗位技能进行了分解,提出了按具体工作流程的先后顺序设计技能模块课程体系的新思路。
[关键词]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 课程体系 技能模块 一、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传统的课程体系 传统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课程体系多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的三段式模式,课程之间就像若干个简单的拼盘,彼此割裂。存在的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课程的开出顺序本末倒置;课程之间的内容重复现象时有发生,各科课程的定位缺少把握,很容易造成知识点的疏漏;部分课程的设置缺少科学性,极不利于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部分教材选用陈旧,甚至是本科教材的翻版;授课内容上重理论传授、轻实践操作训练。
结果是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很差,离岗位技能的要求相差甚远,就业面临较大压力。 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技能模块课程体系的构建 为了真正了解外向型经济企业对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需求的标准,本课题组成员到多家企业和相关单位做了广泛的调研,并与相关单位行业专家及一线工作人员进行了座谈。
通过对原有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分析,找出了与一线报关与国际货运业务操作所需技能的差距,并对报关与国际货运工作岗位技能进行了分解,提出了按具体工作流程的先后顺序设计技能模块课程体系的新思路。 1.技能模块课程体系设计的原则 (1)突出专业特色。
首先,细化专业方向,把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定位为报关与国际货运代理方向;第二,专业课程的设置均为突出专业方向服务。比如将专业英语《报关英语》调整为《货代英语》,更加提高了课程的实用性。
(2)以能力为核心。即以培养学生具有报关与国际货运实际应用和操作能力为核心,构筑基础理论+专业技能+全面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
理论课程以适应职业岗位能力形成所需的理论知识为依据,侧重针对性、实用性,并以够用为度;实践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为目的,加大实习、实训的比重,技能培养要贯穿教学的始终,增加职业综合能力的实训课程;增设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通过对原有课程的重组、归纳、整合和删除,实现课程的综合化、能力化、模块化。
比如:《英语听力》和《英语口语》合并成《英语听说》课程后,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英语听说能力。 (3)以就业为导向。
突出岗位的针对性,突出行业的适应性,突出职业的地方性。在课程体系确立的过程中,从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到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都要紧紧围绕学生将要从事的具体职业的行业特点和岗位要求来进行设计和展开教学。
从新生入学开始,就进行专业认识实习,增加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后续专业学习打下基础和铺垫,逐步培养学生的专业和岗位意识。始终坚持重点培养学生的岗位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职业生涯发展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
(4)双证书教育。将专业教育与职业岗位资格证书的考试相结合,注重学历教育与岗位技能培训的统一。
在技能模块课程体系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模块技能的培养与相关行业资格证书的吻合。一是课程的设置要与资格证书考试内容一致;二是课程开出的时间要早于或同步于考证的时间。
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职业资格证书的通过率,为将来的就业备好敲门砖。 (5)工学结合。
积极与企业合作,同行业专家和企业生产一线专业人士共同研究制订技能模块课程体系。建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广泛吸收企业的相关专业人员参与教学过程,以此扩大工学合作、产学合作的渠道。
按照“校企融合”的思路,人才培养“学校与企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校内与校外一体化”。 2.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技能模块课程体系 改革后的技能模块课程体系具体构成如下: (1)公共基础课(略) (2)职业基础能力课。
开设课程:国际贸易实务、进出口商品学、对外贸易政策与法律法规、对外贸易英语、英语听说、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翻译、电子商务、海关法、国际金融、涉外礼仪、商务心理学 (3)专业核心能力课。 ①国际货运代理能力(租船订舱、缮制单证、函电及口语沟通)。
开设课程:国际海上货运代理理论与实务、货代英语、外贸函电与单证。考证: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人员从业资格证书(主考部门:中国国际货代协会)、国际商务单证员证书(主考部门:商务部) ②货物运输与保险能力。
开设课程: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实务。 ③报检报验能力。
开设课程:进出口商品检验与检疫考证:报检员资格证书(主考部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④报关能力。开设课程:报关实务、商品归类、国际贸易时事政治。
考证:报关员资格证书(主考部门:海关总署) (4)职业素质能力课。开设课程:专业综合能力实训(国际货运代理仿真实训)、职业教育(团队精神、企业文化、人际沟通)、就业指导 (5)职业创新能力课。
开设课程:揽货管理、客户管理(客户满意管理)、企业管理、国际货物运输管理、市场调查与预测 (6)集中实践课程。认识实习。
5.有没有关于《我国的海关对加工贸易监管的问题及对策》的论文资料
2004年2月26日,海关总署发布第113号总署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2004 年4 月1日起施行。
《办法》在总结二十余年来海关加工贸易监管实践经验基础上,整合了现行加工贸易海关监管的有关规定,对加工贸易海关管理的基本制度、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基本程序等做出了原则性规定,明确了海关与加工贸易企业的权利和义务,是加工贸易海关监管的最基本的管理办法。《办法》适应加工贸易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明确了加工贸易海关监管的核心是加工贸易货物,引入了以企业为单元的管理理念,具有较强的前瞻性。
《办法》充分考虑了与现行有关的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的配套、衔接,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办法》的颁布实施,进一步完善了加工贸易海关监管法规体系,有利于规范海关行政执法,也有利于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促进我国加工贸易发展,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要求。
一、制定《办法》的必要性 (一)我国加工贸易快速发展的需要 1978年,我国开始发展加工贸易,以简单的来料加工装配为主,赚取少量的加工费(外汇),涉及行业主要是服装、鞋帽行业,企业基本集中在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地区。从1996年以来,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每年都占据了我国外贸进出口的“半壁江山”,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扩大出口、增加就业、利用外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经过二十六年的发展,我国加工贸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近八万家企业遍部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外商投资企业成为加工贸易经营企业的主体,跨国集团公司开始涉足加工贸易领域,高科技、深加工、高增值已成为现代加工贸易的主要特征。 近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一步加强,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即时生产、零库存等新的管理理念和生产营销方式对传统的加工贸易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海关、企业积极合作,推进加工贸易监管模式的改革,已初步形成了一套与我国国情基本适应的加工贸易海关监管制度。 (二)海关依法行政的需要 由于客观的历史原因,我国至今仍未出台一部关于加工贸易管理的行政法规,现行的加工贸易海关监管法规体系主要由《海关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进料加工进出口货物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对外加工装配业务的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货物监管和征免税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异地加工贸易的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加工贸易保税货物跨关区深加工结转的管理办法》、《关于加工贸易边角料、节余料件、残次品、副产品和受灾保税货物的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加工贸易单耗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加工贸易企业实施计算机联网监管办法》等海关规章以及海关总署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等三部分构成。
从整个法规体系构成来看,加工贸易海关监管立法工作已明显滞后于业务的发展。 二、《办法》的主要特点 (一)《办法》是加工贸易海关监管的基本办法。
《办法》吸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进料加工进出口货物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对外加工装配业务的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货物监管和征免税办法》等海关规章中关于加工贸易海关监管的有关内容,对加工贸易业务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规定,涉及加工贸易备案、变更(包括展期)、货物进出口和加工、料件退换、外发加工、余料结转、深加工结转、核销等基本业务环节,是迄今为止关于加工贸易海关监管最为系统、最为完善的海关规章。 (二)《办法》体现了较好的原则性和可操作性。
《办法》在保持现行加工贸易管理基本政策稳定和延续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加工贸易、加工贸易货物、海关核查、核销等一系列基本概念,规范描述了加工贸易海关监管的基本制度和基本程序等原则性内容,明确了海关与加工贸易企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在强调原则性的同时,《办法》较好地解决了可操作性的问题。
《办法》总结了海关监管的实践经验,本着既利于海关监管,又便于企业操作的精神,整合、规范了加工贸易海关的监管规定和措施。 (三)《办法》注重与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的衔接。
加工贸易监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诸多的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因此,《办法》对已有单独管理规定(以海关总署令形式发布的)的具体业务不再重复。 (四)适应了现代加工贸易业务发展的需要。
《办法》突破了传统的思维,明确了海关监管的是加工贸易货物,而不是加工贸易合同。加工贸易手册,包括纸制登记手册和计算机电子帐册都只是海关监管的载体。
允许货物在加工贸易企业、保税仓库(出口监管仓库)、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之间流动,同时对深加工结转、余料结转等形式进出口也做出了规定。 风险管理、担保制度、产业准入机制等现代管理理念在《办法》中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体现。
三、《办法》主要内容介绍 (一)关于标题 在现行的加工贸易管理体制中,各省级商务(原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