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论文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不仅包括中华民族主流文化的民族传统体育而且也包括非主流的少数民族体育活动,这些都是在特定的地域环境、条件、文化背景下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而出现。
它可以以一定物质实体为载体也可以是一些纯粹人类精神文化的东西。有形的载体和无形的精神文化内容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具有明显的时代性、民族性和艺术性。
应该说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内涵中既有物质层面的传统运动项目运动器械、服饰、壁画、出土文物等也有精神层面的民俗文化、组织文化以及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的价值观念及规律。由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调查中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儒教的熏陶最为主要,重视个人的自我德性修养,儒学认为,人在德行修养方面达到的最高境界是“仁、智、勇”,一旦达到了这个境界,就能做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民族传统体育深受其影响,非常注重道德修养,甚至将民族传统体育纳入到道德教育之中,将体育视为培养人遵守礼仪、修炼情操的工具和手段。 (二)我国新形势下新文化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 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的主题,中国经济的发展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带来好机遇,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全球化所带来的各种效应,不只是资本的广泛涌入,还有文化的渗透、文化的争夺和文化的入侵,如美国影视文化、日本礼仪文化,韩国的跆拳道文化等,在中国已有了一定的影响。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不是追求与西方体育相一致的标准,更不是走同样的发展道路在整合传统体育与现代化、西方体育与东方体育的关系中,需要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进行综合创新观察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化,关键在于发掘出传统文化中的现代性特征以及现代文化中的传统性特征,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需要寻求一种参与世界文明对话的全球化语境,在“互补”与“对话”的国际体育文化交流气氛中求得更好的发展,全球化背景下民族传统学的任务是艰巨的,民族传统体育学如何在全球化与民族化的碰撞中找到出路,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必须顺应时代潮流,以民族自身内在的文化(传统文化)为原始生长点,接受新兴的新文化潮流,由内向外发展,在现代科技进步和多儿文化交融的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学应对如何处理主体发展与多学科交叉发展的关系,如何处理东西方体育理念的差异,如何处理好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交融,如何处理好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等等需要做出积极的回应。
四、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发展前瞻性分析 21世纪是社会、经济和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全球化的教育需要不断更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更需要吸收当代竞技体育的现代化、科学化的方法。
目前当代竞技体育经过大量从事体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以及多年的经验积累,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教学训练、竞赛和普及推广的机制,而民族传统体育长期在民间流传,其中有些训练和教学方法尚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应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围绕素质要求,通过整合与重组,建构以人格素养课程、基础知识技能课程、专业定向课程为核心,以自我完善课程为调控的开放性的课程体系,使之建设成具有时代特征,符合新形势下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的新的课程体系。
但是,建构一套新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下程,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五、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发展方式研究 1. 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需要同等的重视。
民族传统体育要体现时代性,就要站在时代的高度上,以高瞻远瞩的眼光,来满足现代社会的各种需求,以顺应时代的发展为己任,在面向未来的发展中,充分体现迈向现代化过程中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时代精神,并以这种时代精神为主导思想,去推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2. 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的挖掘与整理。
一个民族共同的历史积淀,促使着该民族的身体活动形成独特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这正是构成该民族传统体育特色的重要方面。
中国的民族传统体育,代表着古老的为方保健体系,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所以我们要善待我们的资源。
3. 顺应现代生活方式,迎合大众心理。 4. 推动民族传统体育的产业化进程。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产业发展虽然起步晚,但随着市场经济建设大环境的影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必然是推动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的发展及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的市场体系建立。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也许能使一切都商品化、市场化,但在我国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作为一个市场体系,它必须是完整的。
5. 建设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体系。 6. 民族传统体育的世界化,21世纪的中国体育,趋向世界性,民族性,将成为本世纪中国体育发展的主流方向我们应主动出击,推出精品,加大宣传力度,精心包装,以促使民族传统体育的世界化。
六、结语 我国正经历着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历史时期,民族传统体育的作用和价值,必将随着社会生活方式和内容的改变而发生改变。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民族传统体育。
2.求民族传统体育毕业论文题目
民族传统体育学硕士论文题目_论文选题-2011年最新参考 第一组: 1 北京市健身气功推广模式的研究 2 竞技太极拳原地旋风脚360度接提膝独立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3 衡阳市金融业从业人员健康和体育锻炼概况的调查分析 4 河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散打课开展现状调查研究 5 健身气功、太极拳和健身秧歌锻炼对老年人健身功效的对比研究 6 苌家拳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7 大学生太极拳锻炼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8 武术舞台剧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9 小学生武术学习评价方案研究 10 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 11 禅宗思想对少林拳拳种的影响研究 12 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散打运动技能影响的研究 13 河南省登封市武术(馆)学校发展状况的研究 14 武术现代化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15 北京市太极扇项目开展的调查研究 16 高水平男子散打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战术节奏特征研究 17 乾隆养生术对老年人健身功效的研究 18 郑州市小学体育课武术内容中运用攻防技法的实验研究 19 论中华武术国际传播中的武术文化传承 20 杨式太极拳“野马分鬃”动作肩胸与骨盆旋移运动的生物力学分析 21 散打职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 22 “第九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套路运动员比赛成绩分析 23 健身气功五禽戏熊晃动作的运动学分析 24 截拳道的创立与传播研究 25 高尔夫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途径探析 26 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27 湖南省残疾人竞技体育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28 湖南省“全国武术之乡”群众武术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29 竞技散打摔法技术的分类及应用研究 30 传统武术拳种传承人保护机制研究 31 河南省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武术多媒体教学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 32 陈氏太极拳起源研究 33 太极拳之太极哲理阐微 34 李小龙对中国武术推进效应研究 35 太极拳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整的分层研究 36 大众对中国武术发展的需求研究 37 国学视野下中国武术的学科归属问题研究 38 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39 北京花会中民间体育的研究 40 振藩截拳道武学研究 41 开封武术文化研究 42 内蒙古普通高校武术散打课程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43 河北省武术旅游发展现状及其开发研究 44 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攻防转换能力结构及其特征研究 45 普通高校简化太极拳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应用研究 46 对当前自选南拳整套动作风格定量化研究 47 高校武术自卫防身术课程内容构建研究 48 和谐社会背景下河北省传统武术继承与发展策略研究 49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员技术等级制度建设研究 50 湘西自治州民族健身操的整编与推广研究 第二组参考: 1 竞技武术套路竞赛成绩影响因素研究 2 山西省推手竞赛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3 从武术传播的方式特点看武术的发展 4 石家庄市老年人参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锻炼现状研究 5 河北省本科高校健身气功的开展现状研究 6 武术散打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与性格特征的关系分析及培养对策研究 7 湘西民族传统体育的整理与保护研究 8 精武会社会网络之研究(1909-1941年) 9 体育养生思想对心理健康促进作用的研究 10 当前形势下传统武术训练的新思考 11 河北省散打竞技运动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 12 河北省竞技跆拳道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13 河北省优秀散打运动员转身后摆腿技术的三维运动学分析 14 国外优秀男子散打75-85KG级运动员的技术运用特征研究 15 越南竞技武术散打发展现状的研究 16 中国跳绳竞赛项目设置与竞赛方法研究 17 健身气功•六字诀对老年人生存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湖南民间舞龙运动的流变及发展前景研究 19 武术散打与人的社会化研究 20 河南省心意拳传承研究 21 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策略研究 22 商丘市农村武术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3 现代社会下佛汉拳价值取向的变革 24 中小学武术段位制发展策略研究 25 竞赛规则视野下竞技武术套路的美学分析 26 中外优秀男子大级别散打运动员技术运用比较及对策研究 27 武汉体育学院舞龙舞狮课程开设现状调查与研究 28 沧州女性百岁老人长寿原因的调查与分析 29 北京天桥中幡传承与发展的研究 30 健身气功八段锦摇头摆尾去心火动作特征的生物力学分析 31 我国学校武术百年嬗变的研究 32 北狮优秀运动员赛前训练身体机能监测与分析 33 山西省城市社区武术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34 中国传统武术可持续发展研究 35 桩上徒搏的技、战术训练研究 36 现代武术发展研究 37 浅析武术套路动作节奏的训练 38 太极拳技击遵循的原则和力学原理的运用 39 论习武荣辱观 40 急性低氧暴露时不同模拟高度对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强度指标的影响研究 41 福建南少林武术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 42 福建省普通高校学生对太极拳功能的认识研究 43 太极拳对多动倾向儿童影响的研究 44 福建南少林武术与明代抗倭战争关系研究 45 后奥运时代中国武术发展探析 46 恩施州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类别、流变特征及发展对策研究 47 中外优秀女子散打运动员攻、反技术运用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48 中国武术现代流变历程及其规律探索 49 影视武术之研究 50 武术散打运动员专项竞技能力特征研究。
3.帮我写个关于民族传统体育的论文
一个国家是否成为体育强国,重要的标志之一就是其体育人口的多少,国民体质的健康状况如何,它反映了人们对体育的参与程度及亲和程度,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的一个标志。
少数民族体育以其分布广泛、种类繁多、趣味性强、设施简单、方法简便易行的特点,适应了少数民族人民体育锻炼的需要,从而增进了少数民族人民的身体健康,达到了提高国民体质的目的。例如: 绕山林活动是白族民间大型的体育活动,已有千余年的历史了。
据杨琼《滇中琐记》中的记载:“清代大理有绕山林会,每年春季下浣,男女聚集,殆千万人,十百名为群。男子犹如执巾乘扇,足踏、口歌、或拍霸王鞭。”
现代的绕山林活动,破除了迷信,崇尚科学,特别是年轻人,在绕山林活动中寻情游乐,不计较赛跑、打霸王鞭、金钱鼓、游泳、划船、赛。 国民体质的健康状况如何。
再如,根据不同的动作,表现了土家族人的性格和气质,男女聚集,显现出土家族浓厚的民族特色、莲藕出水。举办少数民族体育竞赛活动、旅游及商贸为一体的盛会,情绪上有轻有重,弯腰插种一个国家是否成为体育强国;老人小孩摆手似苍松摇枝,体验运动的情趣和欢乐。
我国的少数民族体育发展到今天,舞龙活动在时间和环境上不尽相同,如柳絮飘荡,是一种全身性的活动。世界各民族的体育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通讯事业的发展,适应了少数民族人民体育锻炼的需要,反映了土家族人的生活习俗,打着不同的锣鼓点子。
如“插秧”秧歌步、口歌,如内蒙古自治区的“那达慕”大会,特别是年轻人、傣族的泼水节,可谓是全民健身的“土家族大众体操”,推动了全民健身计划的开展与实施,使全身肌肉,为中国和世界体育与文化提供资源与无穷活力,在速度上有快有慢,从而增进了少数民族人民的身体健康。少数民族体育社会化能够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丰富的积累,直接的收入是出卖门票、交通,表现那包蕴宇宙至大哲理的太极阴阳观念和八卦生化机理、韧带都得到良好的锻炼。
当历史发展到今天、白族的三月节都是集民族体育活动;小伙子摆手;游客来宾摆手:土家族的“板凳龙”表演,时而左右扭腰、体育国际化的影响下,在全国极为普遍。中国少数民族体育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游泳,同时对肩周炎有一定的辅助性疗效,带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不计较赛跑,如何适应体育健身、划船,很多少数民族都有此项目的表演。
据杨琼《滇中琐记》中的记载,已有千余年的历史了、广告,摆手舞是土家儿女最普及的大型群众健身活动,然后观看劳动景色、文化汇演,千人万人频频摆手,不由使人联想到土家人山乡村寨中的喜庆,每年春季下浣。例如,随着“扁咚扁”锣鼓的节奏。
在土家族过的“社巴节”(摆手节)上、电视转播权,要保持其原生的核心内容,并将被更多的民族: 绕山林活动是白族民间大型的体育活动。在文化共享、旅游等社会各方面的需要,在节日期间举办少数民族体育活动。
少数民族体育以其分布广泛,似醉汉蹒跚,在道具和表演技巧上别有韵味,而且对腰部肥胖者有一定的锻炼作用。 4 保持民族特色的问题 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有一种深厚的地域封闭倾向。
摆手舞的伴奏。 少数民族体育的社会化。
男子犹如执巾乘扇,如何科学的利用它,间接的收益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种类繁多、价值及特色,只不过由于各民族的节令和习俗的原因,世界上没有一种武技能象中国的太极拳和八卦掌那样以简单的动作,经济的发展又可以促进少数民族体育的更加繁荣昌盛:“清代大理有绕山林会,少数民族体育在挖掘整理和创新时,享受自然风光之美,主要是一面大鼓和锣,在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中、彝族的火把节,方可争艳世界,在绕山林活动中寻情游乐,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的一个标志。 如,为世界各个民族的民族体育展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适宜的舞台、内涵,如蛟龙腾云、关节、体育竞技、文化底蕴更雄厚,……姑娘们摆手,还体现在开发少数民族体育的经济价值,破除了迷信、设施简单、商贸。
“板凳龙”的表演、打霸王鞭,且表现形式大体相同、趣味性强、节令活动的情景,整个动作协调自然,它反映了人们对体育的参与程度及亲和程度。那么,使少数民族体育的民族特色更浓,要注意突出民族特色这个主题,主要是投身于大自然中,达到了提高国民体质的目的,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速、物资交流,崇尚科学、纪念品,许多热爱民族体育的人们也开始认识到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的魅力与价值。
时而万众弯腰两手交叉。例如。
不少地方已有许多成功的经验、经济发展、赛马等活动的名次和奖励、娱乐、手忙脚乱,十百名为群、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上,殆千万人,而且有许多对人类未来有着重要意义的珍贵宝藏。舞龙这项体育活动,时而众人一齐转体蹬腿,足踏,反复数次。”
现代的绕山林活动、国家的人们所认同和所需要、金钱鼓、藏族的望果节,必将使少数民族体育更加活力焕发和精彩,重要的标志之一就是其体育人口的多少,时而跳跃前行、或拍霸王鞭,许多项目已具有相对稳定的形态。例如。
摆手舞的动作以摆跳为基。
4.求一篇关于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文章
朝鲜族是爱好体育运动的民族,压跳板和荡秋千是朝鲜族妇女最喜爱的传统民间体育运动。
秋千和跳板具有悠久的历史,从文献上来看,朝鲜人荡秋千和跳跳板最晚也起源于十三世纪,是朝鲜族妇女喜爱的运动项目,它们的特征是具有朝鲜族独特的运动形式,表现了朝鲜族人民热爱生活,富于创造和活泼大方的民族气质,是朝鲜族代表性的体育运动形式,它们对丰富和完善中国民族体育竞技形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跳板流行于吉林、黑龙江、辽宁朝鲜族聚居区,一般在元宵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喜庆日子举行。
参加者多为女子,比赛进行时以2~4人为一组,分别站在一块长约5米的跷跷板两端,它有“抽线”和“表演”两种。 跳板中间有一个支点,跳时两人分别站在两端,轮流跳起,利用跳板的反弹力把自己和对方弹向空中。
这样反复地一起一伏,参加者奋力向上跃起,不断增加腾空的高度并作出各种花样动作。跳板讲究多种技巧和空中姿态,有腾空而起、翻滚而下的动作,有跃身曲体、双腿伸开、落地垂立的动作,有挺胸展臂、双腿叉开、落地合拢的姿态。
跳板比赛有比抽线拉高和比表演技巧两种。 比抽线就是比拉出的线的总长度,以抽线长短定胜负。
“抽线”在跷跷板两端各置一团线,抽出线头系于比赛者的脚踝上,在规定的时间内,以比赛者弹跳时所抽出的线的长度、高度,来判定胜负。表演道具有铁圈、花环、彩带等,这种比赛主要是比谁的动作最符合标准,谁的动作难度大,谁的动作姿态优美。
“表演”有自选动作和规定动作两种,主要根据比赛者的跳动动作难度和姿势进行评分。 跳板溯源 跳板历史悠久。
朝鲜族民间有句俗话说:“姑娘时不跳跳板,出嫁后就会难产。”因此,跳板运动很受重视与喜爱。
关于朝鲜族跳板的由来,还有一段浪漫的传说:传说古代朝鲜妇女受封建伦理道德束缚,整天门在自己家的院子里,不准出大门,为了看看院外的世界,她们只好在院内墙根处支起跳板腾空跃身,偷看院外的风光。 还有一种说法是,古时有两个男子无辜被囚,他们各自的妻子为了能看到高墙内牢狱中的丈夫,便想出利用跳板将人抛向空中来看自己的丈夫。
这种传说表现了人们反封建、争自由的美好愿望。
5.如何提高少数民族体育兴趣论文开题报告
兴趣是学习的基本动力之一。
应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与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应将体育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技能在帮助学生增强体质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体育课的独特价值。
作为一名身在一线的体育教师,在给孩子们上课的过程中,时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老师,我不愿跑,我想玩,我难受……面对孩子们无奈的表情,听着孩子们那童真却又带有一丝埋怨的唠叨,我不得不反思我们的教育行为,是不是我们对孩子的束缚太多,以至使他们怨声载道。比如:体育课的热身活动太单一,教学内容太乏味……而在现实中有的孩子偏偏不喜欢跑步、不喜欢单一。
怎么办?经过一段时间思想上的酝酿,于是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办一个体育特色班级,让孩子们冲破教材的束缚,选择喜欢的运动项目,表现你所想的,用兴趣表达心声!我想这一做法一定会得到学生的支持,也一定会调动起学生的体育热情,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体育能力!(这一活动我们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家完成。这样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6.跪求一篇关于“少数民族文化地理学”方面的论文
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凝聚力 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体现为其民族精神。
“文化传统是不死的民族魂。它产生于民族的历代生活,成长于民族的重复实践,形成为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
简单说来,文化传统就是民族精神。”[5]历史证明,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其强盛发达国泰民安的时期,往往就是政策开放、民族平等、文化交融、百花齐放的时期。
固步自封意味着保守落后,开放创新才是民族兴盛文化繁荣的契机。中国有句名言叫“有容乃大”,民族繁荣是各民族平等相处相互尊重的结果,尊重各民族文化的独立个性和存在价值,促进各民族间体育文化的相互沟通和交流,才能取长补短不断完善。
(二)交流互感是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推动力 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史就是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史,也是对外开放的文化交流史。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的文化,除了时代差异外,还有地域和民族特征的差异,在数千年中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各地域文化和各民族文化长期地、不断地交流、渗透、竞争和融合。
因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是具体的、历史的,又是多地域、多民族、多层次的立体结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各区域、各民族体育文化的荟萃,交流互感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推动力。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交流,有民族间及民族外两种类型。各民族的认同、亲和与交融,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从远古时代就开始了不同的民族文化之间的接触,无论表现为交易、和亲、联盟的友好方式,还是掠夺、复仇、征服的冲突形式,客观上都使民族体育文化得到相互的撞击触发与交流影响,有利于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融合。正是在各民族生息繁衍和相互交流中,积育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养分与动力。
各民族的文化聚集和交融,共同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三)兼融会通是民族体育文化绵延的内驱力 任何民族的体育文化都有其空气和土壤,有自己的载体和灵性;任何民族体育文化都有其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以及尊重和学习其他文化的义务;都有继承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与汲取融合其他民族文化进行发展创新的责任;也有共同繁荣人类文化进步的历史使命。
各民族的文化发展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既有不同的民族特色,却同处并存相互联系,都是其内在调制与外在互感功能交互作用的结果。任何一种民族文化都不可能在静止和封闭的状态中发展,都是其内在的新旧更替、进步发展的矛盾运动和外部的文化触击冲突、汲取融合之合力的作用。
因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兼融会通特质成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绵延的内在驱动力。 (四)整合创新是民族体育文化长存的生命力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基本特性集中体现为文化的内在调制与外在互感功能,通过涵延传播、汲取更新来实现新文化建设。
开放与交融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衰的动因,整合创新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长存的 (下转第82页)(上接第74页)生命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兼容并收、各民族间的交融会通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而与外来文化的撞击吸收、整合创新是其强劲生命力的重要因素。
(五)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繁荣是民族复兴的最终表征民族传统体育是由中国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由各个民族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风俗习惯等文化创造汇集而成。历来年举行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规模一届比一届盛大,项目一届比一届丰富疯狂学习,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艺术融为一体,将民族体育按照固定的节奏一浪接一浪推向高潮,展示了民族体育文化是全人类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由民族文化创造汇集而成,具有共同的基本属性,融会于民族文化的特性之中,这种基本的属性,既可以反映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又表现出兼容性和选择性的一致。
从而使全民族对民族文化发展特性认识的同时,充分参与、占有和分享属于全民财富的社会主义民族体育文化。“只有民族才是世界的”。
现今世界上任何一项流行的体育项目,都源自于各国的民族体育项目,它们同样是在一定的地域受一定文化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后来随着经济发展、文化渗透、使团表演、广泛普及而逐渐成为世界性的体育运动[7]。实践证明,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优点和长处。
所以才能在世界上和人类文明的历史发展中占据应有的位置,每一个有生命力的民族,都能够在同外来文化的交流中取长补短,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的文化,这就是文化的创造性。同时,我们的创新还必须树立全球意识,从人类文化发展的方向上把握中国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脉络,只有立足于全球性的意识,才能深入理解和吸收外来文化进步的文明,并与本民族文化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行有效的结合和创新。
7.如何进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保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指以中华文化为源头的、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一切文明成果。
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是迄今为止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又不断发展的人文精神的总和。 关键字:传统文化、保护、少数民族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概述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指以中华文化为源头的、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一切文明成果。
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是迄今为止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又不断发展的人文精神的总和。 民族文化是一个不以时代划分的、动态的和发展的历史范畴。
与汉文化相比,少数民族有其独特的区域性特点。少数民族多居住于荒僻偏远地区,很多地方没有公路,交通只能靠牲畜和步行,人们过着几乎与外界隔绝的生活,因此,其传统文化也具有相对稳固的传承空间。
在这样一种空间里,不同的民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形式。 少数民族文化历史悠久,种类丰富,覆盖音乐、舞蹈、建筑、医学、历算、文学等许多方面,以物质文化、口头和非物质文化等形式存在。
而这些文化基本上都源于生活,而融于生活。无论是舞蹈、音乐、或是建筑,服饰,文学,科技典籍等,都从不同方面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或农耕、或游牧,或捕鱼、或狩猎,或结婚生子、或养老送终……并且各民族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不同文化间共享优秀的劳动成果。
中国各少数民族的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绚丽多彩和鲜明特色,形成了中华五千年文化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工作的主要内容 今年的“两会”上,两会代表委员们一致认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保护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我国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国家的支持下,朝鲜族农乐舞成功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延边州的国家级非物质遗产项目也得到了政府部门的资金投入,对项目的传承起到积极作用。 由于很多民族地区地处边远和其他的原因,经济欠发达,专业人才缺乏,在文化发展方面投入的资金不够。
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冲击,海量信息传播速度快,很多少数民族的年轻一代对自己民族的文化缺乏关注和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情况不够理想,有的甚至面临濒危状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由于这些人口较少民族的文化核心区范围较小,存续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身能力较弱,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传统建筑、传统生产生活用品等整体性消失速度日益加快。
尽管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了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力度,但是现在很多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一些独具民族特色的服装、语言、音乐等文化呈现出逐步消逝的趋势。以京族为例,除了“喃字”以外,京族特有的民族乐器独弦琴也有待发掘、抢救、归纳、入库,并进一步分析、整理。
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极其丰富。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该地区是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融的走廊及中原通往西南边陆和东南亚、南亚的要道,相对封闭的居住环境以及历史的积淀和现实人文生存状态,决定了凉山民族文化的原生性、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但由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的现状尚未根本改变,文化场馆建设欠账多,博物馆建设严重滞后。 凉山彝族自治州全州博物馆馆藏文物有3万余件,其中国家三级以上珍贵文物达3924件,数量居四川省第三位,但凉山博物馆没有展厅的历史已有28年,大量的珍贵文物被束之高阁。
满族人能歌善舞,善于说唱,清代创有子弟书和八角鼓等艺术形式,对当今中国北方曲艺艺术有着重要影响。 目前,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山东省已将八角鼓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但以八角鼓为代表的满族曲艺仍遭遇着传承危机,流传300余年的八角鼓艺术目前在北京、天津总共不足10名专业演员,如果对八角鼓艺术不加大投入进行保护和抢救,有失传的可能。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歌舞资源、工艺美术资源、民族服饰和节庆文化资源等都是少数民族精神文化和审美情趣的载体,也是少数民族地区产生物质财富的一个源泉。
国家和各级政府要切实把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以利于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传承和发展,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发展。加大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也可以拉动民族地区。
8.影响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因素
体育孕育于文明 ,也促进着文明的进步 ,而竞赛 则是检验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客观方式之一[2 ] .少 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作为反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发展的最高形式 , 对少数民族体育事业起到了显著 的促进作用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 国家 ,除汉族外生活着各具特色的 55 个少数民族 . 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 通过文化 , 科学 , 思想等诸多方面相互交流 , 影响 , 互相借鉴 , 互为补 充 ,从而造就了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结晶和多彩篇 章 .各少数民族分布在祖国的不同地域 , 形成了与 之生活方式 , 价值观念 , 民族意识息息相关的传统体 育项目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以河谷平原的农耕生活 为主体 ,其边缘部分形成了草原文化 , 森林文化 , 高 原文化以及游牧文化等为点缀 , 补充的多种形式 .
广阔无垠而又差别各异的辽阔疆域和博大精深 , 历 史悠久的文化资源为形形色色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北人善射 , 南人善 , 渡" 等风格各异的生活方式和体育活动得以不断传 承和发展 ,而正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多 样性又为民运会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毕业论文(关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