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问中国科技大学能源工程系博士毕业需要发几篇文章?什么级别的文
中科大10年6月发的要求:
在学期间作为主要完成人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排名顺序需符合研究生院和学位分委会规定方能作为申请学位时的有效材料)。在申请博士学位前,必须在SCI、EI收录的国际刊物(有影响因子的核心期刊源)上至少发表(或接受发表)1篇学术论文,累计在国内外核心期刊(由学位分委员会认定)上发表(或接受发表)至少2篇学术论文。
对于硕-博一体化培养的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一般需要2~3年。获得博士学位一般需要5~6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7年。 对于已具有硕士学位并通过我校博士生入学考试的普通博士生,获得博士学位一般需3~5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6年。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博士6年不发表论文会面临什么后果?
博士6年不发表论文的后果没有抄统一规定,各学校要求不同。根据目前国内的博士论文发表现状,长时间不发表论文,一般情况下会导致延期毕业,严重的会无法取得博士毕业证书。
举例如中科大博士刘春杨6年未发论文,硕博连读是五年制,刘春杨应该在21132017年6月拿到博士学位,但他没有达到博士毕业的要求,因此读博期间延期毕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关于博5261士学位标准修订的指导原则》规定,地球化学博士学位授予的科研成果要求是,“以研究生为第一作者(导师署名不计在内)、以我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或被接收)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研究性学术论文”、“必须至少发表一篇本人第一的英文4102文章(影响因子大小不限)。”
文件中还对硕博连读的年限作出了规定:“学习年限一般为5年,其中博士阶段学习年限不少于3年。导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培养年1653限上采取弹性学制,博士阶段最长学习年限应不超过6年(含休学)。”
3.中科院读研的前辈们请进,请教中科院读研读博是不是真的很累
不知道你是什么专业的,物理方向的还好,我的同学在微系统所读博,还是比较轻松的,待遇也不错(>2000/月)。他们那儿有些老板自己在外面有公司,可能会安排你到公司去做项目,不但待遇更高,而且是朝九晚五(非工作时间技术员都不在,去实验室也没法干活)。毕业之后一般不会出国,能在国内找到相当不错的工作。
但是生物方向就天壤之别了。首先,的确比较累,主要是毕业压力。在上海生命科学院读博士,老板们是把学生当博士后使用的。院里的毕业要求是3分的SCI,但最后毕业是老板说了算,很多老板低于6分的文章不让发,甚至要两篇6分以上的文章。在这种毕业要求下,如果自己平时不加班加点做实验,并且利用间隙时间读文献,是很难5年准时毕业的。北大过来的牛人,好玩了一点,运气也不够好,弄到八年才毕业。有些上海本地的同学,连周末都不一定回家的,太忙了!其次,毕业后国内工作机会还不多,95%以上的同学最后都会出国做博士后,继续这样的生活。
因此,建议你在决定考到中科院来之前慎重考虑自己的目标,如果你一定要在国内读博士,并且将来想做科研、当教授,那么,中科院是不二的选择,准备好付出足够的努力吧;否则的话,建议现在努力一点,本科毕业后直接出国读博,挺轻松的。当然,想再轻松一点的话,也可以在国内大学读研,虽说科研水品低一些,但是同样拿学位。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祝好运!
4.冯威的人物简介
姓 名: 冯威 学 历: 博士 系 别: 环境工程 职 称: 教授 学科专业: 环境科学与工程 研究方向: 环境装备与材料 讲授课程: 本科课程:环境材料学,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研究生课程:材料分子设计与应用,纳米材料学导论 博士生课程:环境经济学 受教育经历 1990.9~1994.7 在吉林大学化学系高分子物理化学专业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本科毕业论文师从汤心颐教授和赵英英教授,主要从事高分子液晶和手性液晶的合成和性质研究工作。 1994.9~1997.7 在吉林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学习,获理学硕士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师从吴通好教授,主要从事绿色催化材料的合成及其在苯酚过氧化氢羟化制备苯二酚的环保型反应过程的性能研究。 1999.9~2002.7 在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有机化学专业学习,获理学博士学位。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师从赵英英教授,主要从事新型纳米光电复合材料的合成和光电性能的研究工作。 2002.7~2003.7 选派到澳大利亚国家电力公司进修电力环境保护规划与管理。主要从事电力行业环境保护的规划、管理、循环经济设计等研究 2003.7~2004.11 在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与物理所师从刘益春教授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低维ZnO复合材料的组装和发光性能的研究。 工作经历: 1997.7~1999.9 硕士毕业后在吉林省电力科学研究院环保室工作,主要从事电力环境中水、气、声和渣的污染监测和治理工作以及环境评价工作。 2002.7~2004.10 博士毕业后在吉林省电力科学研究院博士工作站工作,主要从事电力系统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工作。 2004.10~2012.8 大连海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环境功能材料的分子设计与应用以及纳米材料环境安全方面的研究工作 2012.8~今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主要要从事环境功能材料的分子设计与应用以及固体废物资源化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