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语动词的毕业论文(关于辛弃疾豪放词中动词的研究的论文谢谢大家)

1.关于辛弃疾豪放词中动词的研究的论文 谢谢大家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他比陆游小十五岁,出生时北方久已沦陷于女真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美芹十论》),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女真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

而另一方面,正由于辛弃疾是在金人统治下的北方长大的,他也较少受到使人一味循规蹈矩的传统文化教育,在他身上,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在其后方的汉族人民由于不堪金人严苛的压榨,奋起反抗。

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也聚集了二千人,参加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当金人内部矛盾爆发,完颜亮在前线为部下所杀,金军向北撤退时,辛弃疾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

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率领五十多人袭击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辛弃疾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他名重一时,“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洪迈《稼轩记》)。

宋高宗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这时他才二十三岁。 辛弃疾初来南方,对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加上宋高宗赵构曾赞许过他的英勇行为,不久后即位的宋孝宗也一度表现出想要恢复失地、报仇雪耻的锐气,所以在他南宋任职的前一时期中,曾热情洋溢地写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像著名的《美芹十论》、《九议》等。

尽管这些建议书在当时深受人们称赞,广为传诵,但已经不愿意再打仗的朝廷却反映冷淡,只是对辛弃疾在建议书中所表现出的实际才干很感兴趣,于是先后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一类重要的地方官职,去治理荒政、整顿治安。这显然与辛弃疾的理想大相径庭,虽然他干得很出色,但由于深感岁月流驰、人生短暂而壮志难酬,内心却越来越感到压抑和痛苦。

然而现实对辛弃疾是严酷的。他虽有出色的才干,他的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却使他难以在畏缩而圆滑、又嫉贤妒能的官场上立足。

他也意识到自己“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论盗贼札子》),所以早已做好了归隐的准备,并在江西上饶的带湖畔修建了园榭,以便离职后定居。果然,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四十二岁时,因受到弹劾而被免职,归居上饶。

此后二十年间,他除了有两年一度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和安抚使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 辛弃疾一向很羡慕啸傲山林的隐逸高人,闲居乡野同他的人生观并非没有契合之处;而且,由于过去的地位,他的生活也尽可以过得颇为奢华。

但是,作为一个热血男儿、一个风云人物,在正是大有作为的壮年被迫离开政治舞台,这又使他难以忍受。所以,他常常一面尽情赏玩着山水田园风光和其中的恬静之趣,一面心灵深处又不停地涌起波澜,时而为一生的理想所激动,时而因现实的无情而愤怒和灰心,时而又强自宽慰,作旷达之想,在这种感情起伏中度过了后半生。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鹧鸪天》),在这些词句中,埋藏了他深深的感慨。宁宗嘉泰三年(1203),主张北伐的韩侂胄起用主战派人士,已六十四岁的辛弃疾被任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年迈的词人精神为之一振。

第二年,他晋见宋宁宗,激昂慷慨地说了一番金国“必乱必亡”(《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并亲自到前线镇江任职。 但他又一次受到了沉重打击,在一些谏官的攻击下被迫离职,于开禧元年(1205)重回故宅闲居。

虽然后两年都曾被召任职,无奈年老多病,身体衰弱,终于在开禧三年秋天溘然长逝。 虽然,自中原失陷以来,表现对于民族耻辱的悲愤,抒发报国热情,已经成为文学的中心主题,辛弃疾的词在其中仍然有一种卓尔不群的光彩。

这不仅因为辛弃疾生长于被异族蹂躏的北方,恢复故土的愿望比一般士大夫更为强烈,而且因为他在主动承担民族使命的同时,也在积极地寻求个人生命的辉煌,在他的词中表现出不可抑制的英雄主义精神。 在抒发报国之志时,辛弃疾的词常常显示出军人的勇毅和豪迈自信的情调,像“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水调歌头》),“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满江红》),“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贺新郎》) 等等,无不豪情飞扬,气冲斗牛。对那些与自己一样勇于报国的志士,他由衷地加以赞美,与之同声相应,彼此勉励,如《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的慷慨热情,全然不同于一般俗滥的祝寿词: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

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况有文章山斗,对桐阴满庭清昼。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

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

汉语专业毕业论文,汉语文学毕业论文,大专汉语专业毕业论文

2.求现代汉语论文题目

毕业论文题目1.现代汉语语音研究2.汉语新词语研究3.汉语外来词语研究4.汉语字母词研究5.汉语媒体语言特点研究6.汉语修辞研究7.汉语多音字研究8.汉语复活词研究9.当代汉语科技词语研究10.现代汉语成语变化研究11.当代汉语词语语音形式的发展变化12.汉语惯用语研究13.当代汉语新谚语研究14.当代汉语青年流行语研究1.现代汉语同音误用研究2.谈谈副词“终于”的用法3.论正极意义和负极意义4.语用正误与语频统计5.因果关系与转折关系的上位义比较6.给病句一个理由1.作为文化符号的语言符号2.文化符号“道”和“道”族词汇的研究(说明:本题中的“道”也可换成“气”、“心”、“性”、“理”、“天”、“命”、“神”等字,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3.当前我国社会称谓的使用问题4.“女士、先生、小姐、太太”使用情况调查5.“同志”的尴尬6.文学语言研究7.汉语语气词研究8.书名和社会文化心理9.店名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店名”也可换成“人名”、“姓氏”、“地名”、“菜名”、“品牌名称”等等词语,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10.鬼神名称和宗教文化11.命名和艺术世界——谈小说《西游记》的人物、地点命名在艺术建构中的作用12.成语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成语”也可换成“歇后语”、“惯用语”、“俗语”等词,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13.汉语动物名称研究14.汉语植物名称研究15.新时期小说语言粗鄙化现象研究16.“X吧”类新生店名研究17.说“秀”(英show)18.汉语象声词研究19.泛义动词“整”与“搞”的比较研究20.汉语感叹词研究21.东北方言动词“造”的研究22.东北方言语气助词“呗”的研究23.东北方言后缀“——巴”的研究24.新时期以来新生句法现象研究25.话语与政治的关系研究1.字词误读研究、字词误用研究2.汉字形体演变及识记研究3.褒义词考查分析4.同义词辨析与运用5.贬义词考查分析6.汉英词语对比研究(包括对外汉语教学)7.成语运用研究、习语运用研究8.新闻语言研究9.广告用语研究10.法律、商贸语言研究11.社交用语研究、文艺用语研究(小品、歌词等)12.词类区分研究13.语境与语言表达研究14.新辞格研究或辞格发展研究15.语境对词义(句子结构)的影响16.有特点的句法结构考察分析1.现代汉语语法2.汉语应答句研究3.标题语法研究4.标题语用研究5.标题语义研究6.东北官话地点方言研究7.东北官话语音研究8.东北官话词汇研究9.东北官话语法研究10.东北官话语用研究11.现代汉语词典编纂研究12.现代汉语修辞研究1.现代汉语主谓谓语句研究2.现代汉语补语研究3.程度副词与状态形容词的组合研究4.程度副词与特殊的动词性结构组合研究5.“副+名”的社会运用考察6.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7.动词和名词的句法语义关系研究8.现代汉语歧义问题研究9.歧义现象和语境研究10.现代汉语形容词重叠式研究11.现代汉语程度副词重叠式研究12.成语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成语”也可换成“歇后语”、“惯用语”、“俗语”等词,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1. 当代作家语言研究(包括词汇、语法、修辞)2. 报刊语言研究3. 节目主持人语言特点考察4. 少儿节目语言特点考察5. 流行歌曲中的若干语言现象6. 法律语言研究7. 辩论、演讲语言的特点8. 对外汉语教材的对比研究9. 留学生汉语习得的语误研究10. 汉语各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研究11. 现代汉语插入语的个案或宏观研究12. 现代汉语委婉语的个案或宏观研究13. 汉语口语中的话语标记研究(如:对了、嗯、好、得了、回头、然后、我说等)14. 代词“人”、“人家”使用情况考察15. 句末语气词使用状况调查16. 谈“俗话”17. 汉外对比研究(如:亲属称谓、外来词、具体语法现象)18. 状语的类型与状语的位置(是否可以前置)19. 《现代汉语词典》收词情况分类考察20. 夫妻互称的历时、共时研究21.交际语言的若干问题研究1.对外汉语语音教学2.俄罗斯留学生汉语声调学习研究3.韩国留学生汉语单字音学习研究4.歧义格式的实验语音学研究5.哈尔滨方言单字音研究6.歧义结构的语音分化研究7.黑龙江方言语音研究8.“都”字歧义句的实验语音学研究9.哈尔滨方言声调研究10.实验语音学11.对外汉语单字音教学研究12.语音史研究13.语音的规范与发展 毕业论文题目1.《审音表》与《现代汉语词典》定音比较研究2.第二语言教学流派研究3.对外汉语教学技巧研究4.对外汉语词汇教学5.对外汉语语法教学6.对外汉语汉字教学1.语言文化教学策略与方法2.汉语中介语研究3.对外汉语教学史研究4.对外汉语教材分析5.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听力训练6.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口语训练7.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技巧1.关于中国文化教学问题的宏观讨论2.语言课的文化教学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4.对外汉语口语课堂教学5.任务型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6.情景教学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7.对外汉语中的俗语教学8.交互式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9.对外汉语教师的职业角色10.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1.惯用语与对外汉语教学2.对外汉语中的成语教学3.对外汉语写作教学4.对外汉语形容词教学5.对外汉语虚词教学6.程度副词的对外汉语教学7.祈使句的对外汉语教学8.疑问。

汉语,动词,毕业论文

3.求助关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论文

其实学得课本并不重要,所有的现代汉语书说的也都差不多。

我给你列几个题目吧。1、句法方面的A、定语的位置。

这个参考资料比较好找,主要是有些人说定语可以后移,有些人说不可以,你可以谈一下你的看法。这个是我毕业论文写的,你可以简单说一下。

参考资料:[1]王松茂.汉语语法研究参考资料[H].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410-413。[2]刘忠华.简论古代汉语“定语后置”问题-“定语后置”说质疑[H].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8月第21卷第4期.32-34。

[3]朱德熙.说“的”.中国语文,1961年第1期.95-130。[4]转引自温锁林.定语的移位[H].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11月第23卷第4期.74-78。

[5]戚晓杰,卢正国.“中心语+定语”结构及其相关问题研究[H].东方论坛,2005年第5期.83-87。[6]赵世举.关于“定语后置”问题的新思考[H].襄樊学院学报,2000年1月第21卷第1期.57-63。

[7]吕淑湘,马庆株.语法研究入门.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265-266[8]王亚非,王媛.汉语意合与英语形合的思考[H].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12月第18卷第4期.82-86。[9]石硫智.乔姆斯基“普遍语法”假说的反证——来自认识心理学的启示[H].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1月第28卷第1期.1-9。

(这个不需要全看的,你自己选择)B、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探究这个主要是说,“AA的”后面是动词时是定语还是状语,我把他归为状位形容词重叠式。这个可以写个小论文。

参考书目:李宇明1996非谓形容词的词类地位《中国语文》第1期。李宇明1996论词语重叠的意义《世界汉语教学》第1期。

潘晓东1981浅谈定语的易位现象《中国语文》第4期张敏1997从类型学和认知语法的角度看汉语重叠现象《国外语言学》第2期。朱德熹1982《语法讲义》[M]商务印书馆。

2、语用方面的(这个论文比较好写一些)可以写一下我们平时说话的一些用语,从修辞的角度去写,这也属于语法方面。如《雷人的山寨词》、《小议网络语言的构词手段》希望写这些对你有用。

4.急需关于汉语的论文!!!

汉语学现代转型的前提批判 [摘 要]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西方语言文字(印欧语)是沿着音声中心/文字弱化的路径演变的, 音义二极性是西方语言学的大前提。

而汉语言文字自秦汉以来发生的形态类型简化和汉字形声化的整体演 变趋势,则是音声弱化/文字中心的演变路径,形音义三极性是汉语学的大前提。由于中西语言文字类型的体 制性差异,汉语学理应把现代转型理解成一个包含三重辩证对立同一关系的概念体系:对立于传统,即现代与 前现代应在本体论上实现辩证同一;对立于自身,即元语言与对象语言、主观语法与客观语法应在认识论上实 现辩证同一;对立于西方,即个性与共性、民族性与现代性应在方法论上实现辩证同一。

[关键词]语言二极结构模式;汉语学本体论;形声结构模式;汉语学认识论;汉语学方法论 一个民族对自己语言文字的研究,作为本民族文化的前研究和基础性研究,其重要性自不待言。语 言研究作为人类认知科学的焦点问题之一,已跻身于国际人类前沿科学计划(Human Frontier Science Program简称HFSP)的重点内容,其学科先导地位亦毋庸置疑。

随着中华文化在全球文化中的地位不 断提升和作用不断增强,汉语学既面临着新的发展契机,也迎接着新的挑战。20世纪现代汉语研究取 得了非凡的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汉语学对现代西方各种语言理论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汉语语法的概念、范畴和话语方式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但也很难否认,由于缺少包括整体内容的汉语 理论层面,百年来在汉语具体实证研究背后的西方理论前提一直隐蔽地强制性地发挥着作用,这使得共 性与个性、现代与传统、现代性与民族性之间的矛盾成为汉语学现代转型的基本矛盾。那么西方语言理 论究竟能否成为汉语描写和解释的具体化的途径?能否贯通汉语的结构原理和内在规律?能否揭示汉 语结构类型的特征?能否成为建构现代汉语科学体系的现成依据?即汉语学的现代化究竟能否通过仿 效性演绎来实现?科学的前沿问题首先应该是关系本学科发展的那些具有理论性和导向性而又尚未解 决的重大问题,学术的发展规律及趋势应该符合研究对象的发展规律及趋势。

在以“字本位”理论为代 表而引发的新一轮汉语共性与个性讨论的学术背景下,总结汉语学现代转型的内部历史经验,发挥其中 积极的、建设性和创造性的价值,批判西方语言理论的唯一性、普适性和绝对性的“错觉”,把汉语学现代 化的概念科学化,回到自身历史和文化的本体,在理论层面恢复汉语整体的逻辑结构,以有机地整合具 体的实证环节和操作层面,这对于提升新世纪汉语学的学术水平,构建汉语学的科学理论体系具有重要 的现实意义。汉语学的反思有两个层次:一是对理论内容的反思,二是对构成理论内容的根据和原则的 反思,后者必须实现科学研究逻辑层次的跃迁,上升到理论和哲学层面对科学思想的逻辑前提进行批 判,这对于汉语学来说尤为重要。

一、解构汉语学现代转型的大前提 第一、我们先从中西语言文字发展演变的历史轨迹中,简单勾勒一下中西语言文字类型差异的概 貌。中西语言的演变路径是大相径庭的,西方语言是凸显语音、汉语却是简化语音的演变路向。

这与中 西语言所处的文化地理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有关。语言虽然也是人与自然的统一,具有人类生理 和语音物理的共同属性,但它的发生发展又有其地理、历史的偶然性和社会、文化的差异性。

环地中海 文明圈早期开放的文化地理和流动的生产生活方式、特别是游牧贸易活动,对西方语言的演变发生着作 用,从而对语言或语音演变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具有重要的解释意义。洪堡特曾分析了西方语言“从仅 仅指称事物,经过有意义的辅助成分的粘着,最后发展到拉丁语、希腊语和梵语所体现的真正的屈折语 的过程”。

[1](P126)而中华文明圈封闭的文化地理与环地中海文明圈极不相同,对汉语的演变也必然产生 影响。并且到东周末期,原来的大宗族集体协作体制已走向崩溃,农民成为独立耕作的个体农户。

农业 对言语活动没有那么多的需求,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甚至可以“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因此当 古希腊的修辞学已蔚然成风时,中国的儒家文化却在推崇“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刚、毅、木、讷近乎 仁”,“讷”即“出言迟钝”。

语言地理类型学就把印欧语与东亚大陆语言的对立概括为“畜牧民型”(“通商 民型”)和“农耕民型”语言的类型对立[2](P184)。汉语为孤立语的类型判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制 约性对汉语的影响。

但是作为孤立语的汉语又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它是由繁到简演变的结果。高本汉 就曾把上古汉语概括成屈折语,上古汉语至少已发展出复音节(联绵词、重言)、表音三、四字格、[3](P391 -393)复辅音、入声韵、声调及声调屈折等多种语音手段。

这说明汉语已找到靠变化多端的音素组合、音 节复合等来区别意义的语音形式手段,已具备了向不同方向、不同类型发展的可能性。可是汉语却最终 与西方语言的演变路向背道而驰,又与古日语、古朝语的发展方向分道扬镳,其音节结构日益简化,复辅 音及清浊对立竟至最终。

5.古汉语中的虚词及其用法毕业论文,求研究对象和参考文献

二)、之 1、用作代词常用于代指人或事或物,相当于“他(她、它)们”、“它”、“这” 等。

一般用在动词后面,作宾语。①问所从来,俱答之(《桃花源记》)——代人,指桃花源中的人,相当于“他们” ②操蛇之神闻之(《愚公移山》)——代事,指愚公移山,可译作“这件事” ③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狼》)——代物,指狼,相当于“它”。

2、用作助词① 用于定语和名词之间,相当于“的” 如: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②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如: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③在句中表示动词宾语提前,即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实在意义如: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④在句中补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可不译如: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3、用作动词 译作“到”、“往……去”等,后面一般跟地点名词,如: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去” 练习 1、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到,往)2、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3、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主谓之间,无实义)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代词,指学过的知识) (三)而 用作连词,连结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表示前后两部分的并列、承接、转折、修饰等关系。

例如: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又,表并列关系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就”,“然后”,表承接关系学而不思则罔。(《论语》 )——却,但是,表转折关系面山而居(《愚公移山》—着,也可不译,表修饰 一、之 1、代词:代人,代事,代物 例:欲报之于陛下也 悉以咨之 先帝称之曰能 肉食者谋之 公与之乘 名之者谁 天下顺之 固以怪之矣 始指异之 故为之文以志 名之者谁 环而攻之而不胜 天下顺之 属予作文以记之 愿陛下亲之信之 2、助词: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这一类最多):如,宫中之事 以伤先帝之明 穷山之高而止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其高下之势 山间之四时也 山水之乐 宴酣之乐 而不知人之乐 三里之城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览物之情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2)用在主谓词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镜之新开 冷光之乍出于 人之学也不知日之入 (3)补充音节(这一类很少):如,公将鼓之 怅恨久之 3、动词(这一类初中课本中极少) 如:辍耕之垄上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4、语法作用(这一类涉及到文言语法,初中生不要求掌握):如, 何陋之有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宋何罪之有 二、其 1、代词(这一类较多):代人 代物 代事 也可表远指相当于“那” 如,以彰其咎 百姓多闻其贤 苦其心志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其乡人曰望其旗靡 故其文疏荡 今观其文章 听其议论之宏辩 日与其徒上高山 2、表语气(这一类较少) 如,其真不知马耶 其真不知马也 三、以 1、作介词,可解释为:用、靠、凭、凭借、因为、拿、把等等 例,醒能述以文者(用) 以天下之所顺(凭、凭借) 不以物喜(因为) 悉以咨之(拿) 必以分人(把) 气可以养而致(凭、凭借)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凭) 咨臣以当世之事(拿) 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 虽不能察,必以情(根据) 2、连词 (1)表目的:译为 来 用来 例、属予作文以记之 杀之以应陈涉 以光先帝遗德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以彰其咎 以告先帝之灵 故为之文以志 以激怒其众 以知天地之广大 将以攻宋 (2)表结果:译为 以致 例、以伤先帝之明 以塞忠谏之路也(此类较少) 3、其它 (1)以为:译为 认为 例,或以为死 (2)所以: a、用来之意,例,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所以动心忍性 b、……的原因,例,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3)相当于“而”:如,醉则更相枕以卧 (4)通假字:如,固以怪之矣(通“已”)(初中课本中只此一个) 四、乎 1、语气词(一般用在句未):例,死国可乎?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是亦不可以已乎! 2、介词(一般用在句中): 例,在乎山水之间也 颓然乎其间者 然后知天下文章聚乎此也 3、作词尾(一般用在形容词后):例,悠悠乎与灏气俱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相当于“……的样子”) 五、虽 1、即使之意。

例,虽有千里之能 虽不能察 虽多何为 虽杀臣,不能绝也 2、虽然之意。例,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 风力虽尚劲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六、然 1、代词:这样的意思。

例,吴广以为然 然,胡不已乎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2、作词尾:表……的样子。 例,颓然乎其间者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满目萧然 3、连词:表转折。

例,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然文不可以学而能 七、或 1、有的人:如,今或闻无罪 或以为死 或以为亡 2、有时候:如,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王命急宣 3、或许:如,或异二者之为 八、为 1、介词(相当于“被”“替”):如,士卒多为用者 山峦为睛雪所洗 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2、动词:如,为坛而盟(筑) 酿泉为酒(酿造)。

6.有关现代汉语语法的小论文

1.nbsp;现代汉语语法的格关系nbsp;鲁川,林杏光nbsp;nbsp;nbsp;nbsp;文献来自:nbsp;nbsp;汉语学习nbsp;nbsp;1989年nbsp;nbsp;第05期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CAJ下载nbsp;nbsp;PDF下载nbsp;现代汉语语法的“格”(case)指的是“语义格”。

nbsp;汉语的谓词V(verbal)包括动词和形容词,体词N(Nominal)包括名词、代名词和量词。nbsp;格关系是诸多的语义关系(semanticnbsp;relahonsnbsp;。

nbsp;nbsp;被引用次数:nbsp;nbsp;54nbsp;nbsp;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nbsp;nbsp;nbsp;2.nbsp;现代汉语句尾“了”的语法意义及其解说nbsp;刘勋宁nbsp;nbsp;nbsp;nbsp;文献来自:nbsp;nbsp;世界汉语教学nbsp;nbsp;2002年nbsp;nbsp;第03期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CAJ下载nbsp;nbsp;PDF下载nbsp;《面临新世纪挑战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nbsp;萧国政(2000)现代汉语句末“了”意义的析离,《面临新世纪挑战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nbsp;赵世开nbsp;沈家煊(1984)汉语“了”字跟英语nbsp;。nbsp;nbsp;被引用次数:nbsp;nbsp;40nbsp;nbsp;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nbsp;nbsp;nbsp;3.nbsp;现代汉语方位成分的分化和语法化nbsp;方经民nbsp;nbsp;nbsp;nbsp;文献来自:nbsp;nbsp;世界汉语教学nbsp;nbsp;2004年nbsp;nbsp;第02期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CAJ下载nbsp;nbsp;PDF下载nbsp;《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北京:商务印书馆。

nbsp;方经民(1982)nbsp;《关于语素、词和短语》一文读后,《中国语文》第3期。nbsp;方经民(1997)nbsp;论汉语方位参照系统中的对立平行现象,《大河内康宪教授退官记念--nbsp;。

nbsp;nbsp;被引用次数:nbsp;nbsp;13nbsp;nbsp;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nbsp;nbsp;nbsp;4.nbsp;现代汉语语法特点和汉语语法研究的本位观nbsp;金立鑫,白水振nbsp;nbsp;nbsp;nbsp;文献来自:nbsp;nbsp;汉语学习nbsp;nbsp;2003年nbsp;nbsp;第05期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CAJ下载nbsp;nbsp;PDF下载nbsp;§nbsp;1现代汉语语法特点1nbsp;.1现代汉语语法的一般样式现代汉语在语序类型上属于nbsp;SVO型语言nbsp;,语法上的一般规则是nbsp;:句子成分一般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排列nbsp;,定语在名词的前面nbsp;,状语在动词、形容词的前面nbsp;。nbsp;nbsp;被引用次数:nbsp;nbsp;5nbsp;nbsp;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nbsp;nbsp;nbsp;5.nbsp;现代汉语个体量词语法特点的认知解释nbsp;范伟nbsp;nbsp;nbsp;nbsp;文献来自:nbsp;nbsp;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nbsp;nbsp;2001年nbsp;nbsp;第02期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CAJ下载nbsp;nbsp;PDF下载nbsp;现代汉语个体量词语法特点的认知解释@范伟$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现代汉语nbsp;。

nbsp;语法特点;;认知解释本文对汉语语法中有关个体量词的四个特点作了认知方面的解释,认为:1nbsp;。nbsp;nbsp;被引用次数:nbsp;nbsp;11nbsp;nbsp;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nbsp;nbsp;nbsp;6.nbsp;现代汉语的句子构造与词尾“了”的语法位置nbsp;刘勋宁nbsp;nbsp;nbsp;nbsp;文献来自:nbsp;nbsp;语言教学与研究nbsp;nbsp;1999年nbsp;nbsp;第03期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CAJ下载nbsp;nbsp;PDF下载nbsp;现代汉语词尾“了”的语法意义,《中国语文》第5nbsp;期。

nbsp;刘勋宁1990nbsp;nbsp;现代汉语句尾“了”的语法意义及其与词尾“了”的联系,《世界汉语教学》第2nbsp;期。nbsp;刘勋宁1998nbsp;nbsp;《现代汉语研究》,北京语言文nbsp;。

nbsp;nbsp;被引用次数:nbsp;nbsp;20nbsp;nbsp;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nbsp;nbsp;nbsp;7.nbsp;《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的新进展nbsp;俞士汶,朱学锋,王惠nbsp;nbsp;nbsp;nbsp;文献来自:nbsp;nbsp;中文信息学报nbsp;nbsp;2001年nbsp;nbsp;第01期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CAJ下载nbsp;nbsp;PDF下载nbsp;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的开发。这部电子词典的规格说明书[1]在《中文信息学报》1996年第2期全文发表之后,它在汉语信息处理领域的影响逐步显现出来。

更详细地介绍这部词典的专著《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详解》[2]于nbsp;。nbsp;nbsp;被引用次数:nbsp;nbsp;12nbsp;nbsp;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nbsp;nbsp;nbsp;8.nbsp;八十到九十年代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nbsp;邵敬敏nbsp;nbsp;nbsp;nbsp;文献来自:nbsp;nbsp;世界汉语教学nbsp;nbsp;1998年nbsp;nbsp;第04期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CAJ下载nbsp;nbsp;PDF下载nbsp;对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人们的思想从来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开放过,语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从来没有达到过像现在这样的水平。

我们这一代能够亲身参与这。

7.我要写学年论文,古代汉语词类活用方面的,在构思和内容上大家有什

那看你想写什么深度的了。我也是学汉语言的,没有勇气写这方面的论文,挺佩服你的。

我觉得你可以写古汉语词类活用(使动、意动)与现代汉语用法的比较,或者在现代汉语中的应用。比较有难度的可以从语法上来分析古汉语词类活用的语法结构和句式特点。

我在中国知网上查到了几篇不错的论文,你可以参考一下:

1. 现代汉语的使动用法 (王兆鹏 《汉字文化》2002年 第04期)

2.皇甫秀敏. 浅析文言文中的“使动用法”[J]. 教育科学论坛, 1999, (01)

3. 闵济林. “使动用法”在现代汉语中的折射——小议“大败”与“大胜”[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18) .

4.肖贤彬. “使动”之为释义方法说[J]. 语言研究, 2007, (02) .

5.张仲伟. 动词使动用法的特点及翻译方法[J].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S2)

6.谭丽. 现代汉语使动用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 2009 .

7.管锡华. 浅谈古汉语名词的使成用法和使动用法[J]安庆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04) .

8.关于英汉语言对比分析的论文

汉语言文化差异的对比一、英汉语句差异 (一 )英汉词汇现象对比 1 .意义差异“ 英语是综合型语言 ,词化程度相当高 ,即在英语词汇中存在大量分析型语言 (如汉语要用一个短语甚至一个句子才能表达单个词 )。

” [ 2 ]译者熟练掌握英语的这种特点 ,就可以使译文简洁。英语中有不少单个动词隐含着“make +宾语 +补语 ” 的意思 ,“v . + adv” ,“v . + like” “v .+with” 这些复杂的意思。

英语一个动词 ,汉语要用一个短语词组来表达。如果在汉译英中正确运用这种动词 ,就简洁多了。

由于名词尤其是抽象名词大都是从动词或形容词派生来的 ,而很多动词或形容词都有自己习惯的主语或并与之搭配 , 因此单个抽象名词隐含一个主谓或动宾结构的内容。 2 .词类差异 “ 英汉语言的最大差异之一便是体现在动词的运用上 ” [ 3 ]。

汉语动词灵活多变 ,表现力极强。沈家煊认为 ,汉语在句法上遵循时间顺序的相似原则 ,这是因为汉语缺乏形态变化而采用直接映照的方法。

[ 4 ]汉语句序体现认知次序 ,多述谓成分线性排列。因此“ 汉语中动词使用频率远比英语为高。

” [ 5 ] 在表达一些复杂的思想时 ,汉语往往借助动词 ,按时间顺序逐步交待、层层铺开 ,给人以舒缓明快的感觉。从使用方法上来看 ,汉语动词的连用和叠用非常普遍 ,而在英语中习惯用非谓语动词形式。

例如:他出去迎接妈妈。He went out t o meet hismother . (汉语后一个动词在英语中变成不定式 )英语句子中 ,主要采用主谓结构。

由于句中的谓语动词受动词形态变化的约束 ,句子中一般只能有一个谓语 ,它是句子的轴心。然后借用名词来表达 ,而名词之间则使用介词加以串通。

所以英语中名词与介词等词类占优势。下例中英语中的名词、介词等只能译成相应的汉语动词:He cried at the news . 听到这个消息他哭了。

此外还有搭配方面的差异等。 (二 ) 英汉句法现象对比 1 .句型差异 英语表达常呈“ 浓缩性现象 ” ,汉语表达常呈“ 展开性现象 ” 。

“ 由于英民族常取‘浓缩型 ’ 的思维方式 ,喜欢将众多的信息靠多种手段集中于一个单位加以思考 ,因而表达时往往倾向于取较低的句法单位。 ” “ 而汉民族往往更趋向于把问题层层铺开 ,用节节短句逐点交代。

” [ 6 ]因此 ,英语多用长句 ,而汉语中短句占优势。例如:We have achieved an extraordinary technol ogical capabil2ity which enables us t o seek out uni maginably distant civiliza2ti on even if they are no more advanced than me . (我们已经具备了一种非凡的技术能力 ,这种技术能力使我们搜索到无比遥远的文明世界 ,即使他们和我们一样不先进。

)英语表达复杂的意思时 ,偏爱借助连接词 (如上句中的 which、even if )用长句连贯地加以表达。而汉语言则相反 ,侧重于用短句。

如上例中 ,把一个长句分解成三个短句 ,使整个句子节奏分明 ,脉络清楚 ,正所谓“ 大珠小珠落玉盘 ” 。因此长句和短句的习惯差异在我们平时的翻译中要加以注意。

2 . 英汉句序差异 英语和汉语复合句中主句和从句之间的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不完全相同。彭宣维统计表明 ,在主从关系上 ,英语中的因果、条件、假设以及时间状语从句的位置比较灵活 ,“ 在这一点上比汉语的表达手段多出近一倍。

” [ 7 ]但是 ,“ 复合结构中从句在前 ,主句在后仍是汉语复合句的典型顺序。 ” [ 8 ]为此 ,彭宣维对汉语的主从复合句 (包括时间、方式、条件、原因等 )的分布进行了统计 ,结果表明 , 汉语基本上是按“ 从句 -主句 ” 的方式组织。

如:Please tellme when you have a p r oblem. 如有问题 ,请给我打电话。 二、英汉语言思维差异 归根到底 ,上述词句间的差异源于语言主体间的思维差异。

“ 思维方式的差异 ,正是造成语言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 [ 9 ]翻译的过程 ,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 ,更是思维方式的变换。

(一 ) 形合思维与意合思维 “ 英语句子结构比较紧凑 ,句子内部连接之处 , 一般都要用具体的词语来体现 ,也就是王力先生所说的‘形和 ’ 。 ” “ 汉语句子结构比较松散 , 连词用得不多 ,但意思是连贯的 ,这就是王力先生所说的‘意和 ’ 。

” [ 10 ]形合和意合是分析思维和综合思维的各自具体表现。“ 形合 ” 就是主要靠语言本身的结构手段来表达意思;“意合 ” 主要靠句子内部逻辑关系来表情达意。

英汉两种语言形合、意合思维的差异对翻译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 ) 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差异 中运用抽象词的频率大大高于汉语。

汉语用具体词表达的事情 , 英语中往往用抽象词:戴安娜代表了热情 ,责任 ,风度和美丽。Diana was theessence of compassi on, of duty, of style, of beauty .现代汉语中抽象词的使用也大增 ,如以“ 性 ” 、“观 ” 、“ 化 ” 等结尾的词 ,例如:科学性、荣辱观、园林化等。

(三 )被动思维与主体思维的差异英语中凡是不必说出主动者 ,或者为了使方便、叙述客观、语气委婉等往往都是用被动语态 ,所以被动语态极其常见。相比之下 ,汉语的被动语态使用范围窄得多 ,而主动语态用得多。

三、英汉文化差异 沃尔夫的语言相对论认为语言类型的不同影响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 [ 11 ]反过。

9.跪求关于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

浅谈西方文化对汉语言的影响 [摘要]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语言中的各部分其文化性质的分布是不均衡的。

从传统观点来看,语 音、词汇、语法这三个构成部分中,词汇最具文化资格,因为它有比较具体的内容。历来探讨语言和文化的关 系正是从词汇入手的,而借词则是研究这一课题的最佳内容。

汉语借词的三大特点是从纯音译到意译、字形 意化以及字母词借用。这些特点都是受西方文化影响而形成的。

[关键词]借词;语言接触;文化接触 The Imlmct of W estern Culture on Chinese Loan——W ords ZHAO Bin..ning (Heilongjiang University,Harbin 150080,China) Absl耐:Chineseloan—words cultures.Firstly。thefeatures ofChinese—loanwords aredescribed.Thentheimpactofwo stem culture On Chineseloan—wordsis represented.Finally。

the pfl~T explainsthat Chineseloan—words embodythe ability oflanguageinclusion,creativity and cmsis. Keywords:loan—wo rd;language contact;culture contac 一 、汉语借词的特点 自鸦片战争以来,尤其是五四运动前后,西方 文化科学大规模地东移,给东方文化带来强烈的 冲击。至此,汉语从英语借用了大量词汇。

涉及 到科学技术、军事、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心理 学、生理学、政治、哲学、经济、法律、医学、工业、商 业、农业、外交、宗教及日常生活等领域。借用方 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的有如下几种: 1.从纯音译到意译 从清朝起中国的封建王朝就已经同西方各国 进行贸易往来、文化交流。

许多爱国者为了寻求 救国之道,纷纷向西方国家学习,并吸收了大量新 科学、新思潮的词语,而这些词语最初都是纯音 译,即选用同音汉字去标记外来词的语音。如英 语volt音译为”伏”。

被音译的词大都是专用名词 (国名、地名、人名等)、货币单位、度量衡单位、动 植物名称、医药名、化学品名、艺术科技术语、历史 等特殊名词及一些日常用词,如“伦敦(London)”、“芒果(mango)”、“先令(shilling)”、“安培(ain— pere)”、“福尔马林(form~n)”、“探戈(tango)”、“沙 发(sofa)”、“克隆(clone)”。然而,许多音译词不能 反映出外来词的概念或内涵,往往会产生歧义,比 如: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布理的家门(predica— ments)、爱康诺米(economy)等。

后来,随着时代的 进步,意译词因为符合汉语言习惯并且表意明白 易懂,逐渐取代了早期的纯音译词。汉语具有自 己的语言规律,汉语的词音长度的最佳区间、汉语 的语素单音节倾向、汉语的词语系列化或系统化 要求以及中国人的认知特点大都有利于意译而不 利于音译。

中国人对固有语言文化的偏心、对外 族语的陌生和偏见又使音译词受到更大的阻碍, 从而使意译词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2.字形意化 从语言学的原理看,语言的声音和意义之间 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一种语言中表示事物名称概 念的词语译成另一种语言时,彼此只有声音相似, 而无语义联系。当英语中的外来词借用到中国 后,许多文人想把它们汉化,于是就根据传统的 “飞禽安鸟,水族著鱼”的办法把这些外来词写作 谐音字(罗常培1989)。

象“shark”(鲨鱼)。这类 外来词利用汉语形声字的特点在音义形上得到最 佳组合,见形生义,见形生音,通过字形展示原词 的音义。

3.字母词的涌现 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引来了外资,而且随着 中外文化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增加,大量的外来词 势不可挡地涌人中国。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信 息交换的频繁对词语的运用提出了简省的要求, 于是大量使用字母词。

字母词一般是包含较大信 息量的缩略词,只用首字母,采用起来既方便又快 捷。比如:D l(S(double income no kids)丁克家 庭、WTO(the w0rld Trade Organization)世贸组织、MBA(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工商管理硕 士学位、OPEC(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 ing Countries)欧佩克,等等。

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鲜明特点。当一种语言 的词汇进入另一种语言时,主方语言必然会对客 方语言的词汇进行驯化,使之在形式和内容两方 面都符合主方语言的结构规律和发展变化规律。

汉语借词的吸收方式从音译到意译以及字形意化 都表明了此规律所发挥的作用。汉语具有如双音 节、有声调、汉字表意性强等特点,如果外来词进 入汉语时不符合这些汉语言规律,自然就会受到 排斥,尤其是纯音译词,如果不经过汉化改造是很 难进入汉语词汇系统的。

因此,汉语借词最大的 特点就是双音节化和表意化。 二、西方文化对汉语言的影响 西方文化对汉语借词最大的影响就是它见证 了宗教文化的传播。

中国文化在古代经历的一次 最大的外来冲击就是梵印的佛教文化。由于佛教 文化的涌人并与中原固有的儒、道文化相结合,使 中国的文化开始了一个崭新的传统。

在漫长的封 建社会中,至清末以前,没有任何一种外来文化可 以与佛教文化相匹敌,没有任何一种外来文化像 佛教文化那样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使人 们的深层意识也发生重大变化。与这种新意识、新文化伴随而来的则是一大批新的词语,其中音 译外来词数以千计,数量。

10.有关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急需一篇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内容不脱离专

浅谈西方文化对汉语言的影响 [摘要]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语言中的各部分其文化性质的分布是不均衡的。

从传统观点来看,语 音、词汇、语法这三个构成部分中,词汇最具文化资格,因为它有比较具体的内容。历来探讨语言和文化的关 系正是从词汇入手的,而借词则是研究这一课题的最佳内容。

汉语借词的三大特点是从纯音译到意译、字形 意化以及字母词借用。这些特点都是受西方文化影响而形成的。

[关键词]借词;语言接触;文化接触 The Imlmct of W estern Culture on Chinese Loan——W ords ZHAO Bin..ning (Heilongjiang University,Harbin 150080,China) Absl耐:Chineseloan—words cultures.Firstly。 thefeatures ofChinese—loanwords aredescribed.Thentheimpactofwo stem culture On Chineseloan—wordsis represented.Finally。

the pfl~T explainsthat Chineseloan—words embodythe ability oflanguageinclusion,creativity and cmsis. Keywords:loan—wo rd;language contact;culture contac 一 、汉语借词的特点 自鸦片战争以来,尤其是五四运动前后,西方 文化科学大规模地东移,给东方文化带来强烈的 冲击。 至此,汉语从英语借用了大量词汇。

涉及 到科学技术、军事、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心理 学、生理学、政治、哲学、经济、法律、医学、工业、商 业、农业、外交、宗教及日常生活等领域。借用方 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的有如下几种: 1.从纯音译到意译 从清朝起中国的封建王朝就已经同西方各国 进行贸易往来、文化交流。

许多爱国者为了寻求 救国之道,纷纷向西方国家学习,并吸收了大量新 科学、新思潮的词语,而这些词语最初都是纯音 译,即选用同音汉字去标记外来词的语音。如英 语volt音译为”伏”。

被音译的词大都是专用名词 (国名、地名、人名等)、货币单位、度量衡单位、动 植物名称、医药名、化学品名、艺术科技术语、历史 等特殊名词及一些日常用词,如“伦敦(London)”、“芒果(mango)”、“先令(shilling)”、“安培(ain— pere)”、“福尔马林(form~n)”、“探戈(tango)”、“沙 发(sofa)”、“克隆(clone)”。 然而,许多音译词不能 反映出外来词的概念或内涵,往往会产生歧义,比 如: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布理的家门(predica— ments)、爱康诺米(economy)等。

后来,随着时代的 进步,意译词因为符合汉语言习惯并且表意明白 易懂,逐渐取代了早期的纯音译词。 汉语具有自 己的语言规律,汉语的词音长度的最佳区间、汉语 的语素单音节倾向、汉语的词语系列化或系统化 要求以及中国人的认知特点大都有利于意译而不 利于音译。

中国人对固有语言文化的偏心、对外 族语的陌生和偏见又使音译词受到更大的阻碍, 从而使意译词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2.字形意化 从语言学的原理看,语言的声音和意义之间 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一种语言中表示事物名称概 念的词语译成另一种语言时,彼此只有声音相似, 而无语义联系。当英语中的外来词借用到中国 后,许多文人想把它们汉化,于是就根据传统的 “飞禽安鸟,水族著鱼”的办法把这些外来词写作 谐音字(罗常培1989)。

象“shark”(鲨鱼)。这类 外来词利用汉语形声字的特点在音义形上得到最 佳组合,见形生义,见形生音,通过字形展示原词 的音义。

3.字母词的涌现 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引来了外资,而且随着 中外文化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增加,大量的外来词 势不可挡地涌人中国。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信 息交换的频繁对词语的运用提出了简省的要求, 于是大量使用字母词。

字母词一般是包含较大信 息量的缩略词,只用首字母,采用起来既方便又快 捷。比如:D l(S(double income no kids)丁克家 庭、WTO(the w0rld Trade Organization)世贸组织、MBA(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工商管理硕 士学位、OPEC(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 ing Countries)欧佩克,等等。

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鲜明特点。当一种语言 的词汇进入另一种语言时,主方语言必然会对客 方语言的词汇进行驯化,使之在形式和内容两方 面都符合主方语言的结构规律和发展变化规律。

汉语借词的吸收方式从音译到意译以及字形意化 都表明了此规律所发挥的作用。 汉语具有如双音 节、有声调、汉字表意性强等特点,如果外来词进 入汉语时不符合这些汉语言规律,自然就会受到 排斥,尤其是纯音译词,如果不经过汉化改造是很 难进入汉语词汇系统的。

因此,汉语借词最大的 特点就是双音节化和表意化。 二、西方文化对汉语言的影响 西方文化对汉语借词最大的影响就是它见证 了宗教文化的传播。

中国文化在古代经历的一次 最大的外来冲击就是梵印的佛教文化。由于佛教 文化的涌人并与中原固有的儒、道文化相结合,使 中国的文化开始了一个崭新的传统。

在漫长的封 建社会中,至清末以前,没有任何一种外来文化可 以与佛教文化相匹敌,没有任何一种外来文化像 佛教文化那样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使人 们的深层意识也发生重大变化。 与这种新意识、新文化伴随而来的则是一大批新的词语,其中音 译外来词数以千计。

关于汉语动词的毕业论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关于汉语动词的毕业论文(关于辛弃疾豪放词中动词的研究的论文谢谢大家)

资讯

香皂毕业论文(求论文有关肥皂制作的一篇)

阅读(4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香皂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求论文有关肥皂制作的一篇,有关香皂纸的论文500600字小学生(急!30分钟需)好的50分,跪求,求一份化学关于制肥皂的研究性论文帮忙百度下800字就好了链接也。您好,肥皂的制作 1. 原理 油脂和氢氧化钠共煮

资讯

医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小结(临床毕业设计心得体会范文)

阅读(6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医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小结,内容包括临床毕业设计心得体会范文,医学论文写作的心得?,哪里有医学生毕业论文的总结,学习学习?。勤俭节约心得体会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简易的一句话,却深刻的印记在我们

资讯

山歌毕业论文目录(关于客家山歌的论文)

阅读(5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山歌毕业论文目录,内容包括关于客家山歌的论文,这样写好一篇关于客家山歌的论文,求一份关于民歌的论文,最好是原创。芋子细细芋叶圆,老妹咁大哥唔嫌。好比入园摘蔗子,老蔗总比嫩蔗甜。 由于封建礼教布下的天罗地网,自由恋爱困

资讯

毕业论文多少分不及格(毕业论文多少分就算通过了)

阅读(6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多少分不及格,内容包括毕业论文多少分算是及格,毕业论文多少分就算通过了,论文的评分标准?。一般情况下,毕业论文60分就算通过了。但大多数学校已经没有分数了,现在都是等级:优、良、及格、不及格。对应的分数大致是:9

资讯

网易云APP毕业论文摘要(网易云心动模式什么意思?)

阅读(5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网易云APP毕业论文摘要,内容包括网易云音乐属于社交电商吗,网易云音乐的UI是哪个团队设计的,网易云会是中国最受欢迎的APP吗??。网易云音乐的心动模式就是在收听网易云音乐加红心的歌单时,打开心动模式,算法参考用户红心的所

资讯

毕业论文变更题目原因(毕业论文改题的原因有哪些)

阅读(5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变更题目原因,内容包括毕业论文改题的原因,论文题目变更原因,毕业论文改题的原因。原因有:因为实际的工作和实习的实践内容发生了变动2、因为研究需要,需要将题目界定更加严谨。3、因为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发觉原定的

资讯

毕业论文如何降低查重价格什么最便宜(论文降重有什么技巧?)

阅读(5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如何降低查重价格什么最便宜,内容包括论文查重怎么查比较节省费用?,哪个论文查重系统比较便宜?,论文降重有什么技巧?。感觉论文查重对大多数毕业生来说是一场噩梦,有些学生花了很多钱去检测论文,但是论文检测结果也

资讯

硕士毕业论文答辩稿子(求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申请书范文)

阅读(5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硕士毕业论文答辩稿子,内容包括求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申请书范文,毕业论文答辩开场白和结束语?,硕士毕业论文答辩稿和最终稿必须一样么。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王雪梅硕士论文答辩申请书3篇(682字)姓名、李晓

资讯

机械臂流水线的毕业论文(流水线的论文)

阅读(7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机械臂流水线的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流水线的论文,哪位朋友可以告诉关于工业机器手的论文本人感激不尽,关于服装工厂流水线管理的论文。浅谈流水线技术 摘要]本文通过传统计算机的指令执行的顺序方式与现代计算机指令执行的流

资讯

香皂毕业论文(求论文有关肥皂制作的一篇)

阅读(4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香皂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求论文有关肥皂制作的一篇,有关香皂纸的论文500600字小学生(急!30分钟需)好的50分,跪求,求一份化学关于制肥皂的研究性论文帮忙百度下800字就好了链接也。您好,肥皂的制作 1. 原理 油脂和氢氧化钠共煮

资讯

医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小结(临床毕业设计心得体会范文)

阅读(6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医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小结,内容包括临床毕业设计心得体会范文,医学论文写作的心得?,哪里有医学生毕业论文的总结,学习学习?。勤俭节约心得体会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简易的一句话,却深刻的印记在我们

资讯

山歌毕业论文目录(关于客家山歌的论文)

阅读(5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山歌毕业论文目录,内容包括关于客家山歌的论文,这样写好一篇关于客家山歌的论文,求一份关于民歌的论文,最好是原创。芋子细细芋叶圆,老妹咁大哥唔嫌。好比入园摘蔗子,老蔗总比嫩蔗甜。 由于封建礼教布下的天罗地网,自由恋爱困

资讯

毕业论文多少分不及格(毕业论文多少分就算通过了)

阅读(6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多少分不及格,内容包括毕业论文多少分算是及格,毕业论文多少分就算通过了,论文的评分标准?。一般情况下,毕业论文60分就算通过了。但大多数学校已经没有分数了,现在都是等级:优、良、及格、不及格。对应的分数大致是:9

资讯

网易云APP毕业论文摘要(网易云心动模式什么意思?)

阅读(5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网易云APP毕业论文摘要,内容包括网易云音乐属于社交电商吗,网易云音乐的UI是哪个团队设计的,网易云会是中国最受欢迎的APP吗??。网易云音乐的心动模式就是在收听网易云音乐加红心的歌单时,打开心动模式,算法参考用户红心的所

资讯

历史学毕业论文选题参考(历史学类专业的论文如何进行选题)

阅读(6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历史学毕业论文选题参考,内容包括历史毕业论文题目,历史毕业论文题目,有好的历史论文题目吗?。在论文写作的时候,选择好论文选题就算成功了一半,能顺利完成论文写作。历史学类专业的论文如何进行选题?英美的人文和历史研究: 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