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问 做相关分析前,一定要做因子分析吗?因子分析的目的是什么?
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的区别 :jok: 1,因子分析中是把变量表示成各因子的线性组合,而主成分分析中则是把主成分表示成 个变量的线性组合。
2,主成分分析的重点在于解释个变量的总方差,而因子分析则把重点放在解释各变量之 间的协方差。 3,主成分分析中不需要有假设(assumptions),因子分析则需要一些假设。
因子分析的假 设包括:各个共同因子之间不相关,特殊因子(specific factor)之间也不相关,共同 因子和特殊因子之间也不相关。 4,主成分分析中,当给定的协方差矩阵或者相关矩阵的特征值是唯一的时候,的主成分 一般是独特的;而因子分析中因子不是独特的,可以旋转得到不到的因子。
5,在因子分析中,因子个数需要分析者指定(spss根据一定的条件自动设定,只要是特 征值大于1的因子进入分析),而指 定的因子数量不同而结果不同。在主成分分析中,成分的数量是一定的,一般有几个变量 就有几个主成分。
和主成分分析相比,由于因子分析可以使用旋转技术帮助解释因子,在解释方面更加有 优势。大致说来,当需要寻找潜在的因子,并对这些因子进行解释的时候,更加倾向于 使用因子分析,并且借助旋转技术帮助更好解释。
而如果想把现有的变量变成少数几个 新的变量(新的变量几乎带有原来所有变量的信息)来进入后续的分析,则可以使用主 成分分析。当然,这中情况也可以使用因子得分做到。
所以这中区分不是绝对的。 总得来说,主成分分析主要是作为一种探索性的技术,在分析者进行多元数据分析之前 ,用主成分分析来分析数据,让自己对数据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
主成分分 析一般很少单独使用:a,了解数据。(screening the data),b,和cluster analysis一 起使用,c,和判别分析一起使用,比如当变量很多,个案数不多,直接使用判别分析可 能无解,这时候可以使用主成份发对变量简化。
(reduce dimensionality)d,在多元回 归中,主成分分析可以帮助判断是否存在共线性(条件指数),还可以用来处理共线性 。 在算法上,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很类似,不过,在因子分析中所采用的协方差矩阵的 对角元素不在是变量的方差,而是和变量对应的共同度(变量方差中被各因子所解释的。
2.问卷可以只做信度分析而不做效度分析么,我用的五个变量都是前人
如果是你自己编制的量表 一定要检验信效度 这是基本要求 否则无法证明你的数据是可信可靠的 做一个调查问卷 首先要确定问卷内容的信效度 也就是问卷的内部一致性和外部一致性 如果你用的是前人已经验证过的量表 就可以不用 直接把前人已经做好的信效度分析附在调查报告里就可以了 如果你自己做探索性问卷的话 一般都是要做探索性因素分析的 分析问卷中有几个因子 每个因子的负荷 然后对因子命名 如果是用前人的量表 同理可以不做 当然 如果你的调查报告要求没有那么高 比如像暑期社会调查之类的 你可以不做。
3.写毕业论文可以不写研究方法吗
论文的理论框架论文的论点在阐述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理论框架,特别是硕士论文,不可以只是一、二、三、四的罗列。
论文的理论水平往往就从这里彰显了,理论和观点的差别就是系统性。理论框架如同纲,纲举目张,论文就成一体了,否则会有拍脑袋的嫌疑,别人也会质疑结论的覆盖面和价值。
2 请重视摘要写作在审阅几届学生的学术论文的时候,往往发现学生不会写摘要,也许是不重视摘要写作所致?摘要对于论文非常重要:决定了编辑、评审人员是否会采用你的论文,读者是否会阅读你的论文。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摘要也反映了你的学术能力——简单概括地向别人介绍你的思想、观点、成果。
摘要说明你知道你在做什么,你的写作目的,你对所做事情的价值认定。如果你的摘要不能成为你的论文的好广告,就说明你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中小学的时候很讨厌老师经常要求写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现在想来,这其实就是在训练我们的阅读能力——你读懂了什么,也是在训练我们的概括能力——你读到了什么?转化到论文的摘要上就是---我这篇文章写了什么,这个写作功夫真的是一脉相承的。用心体会,不断实践,写出一个让人看得明白、引起兴趣阅读的摘要并不难。
3 学会写标题好的标题应该是简明扼要,并且要求全文标题风格一致,这也是训练概括能力的时机。4 论文要论才成文中学学写议论文的时候老师一再强调要有论点、论据。
看学生的论文,发现大家往往不太注意提出论点,收集论据,进行论证,或者是很感性地说些感觉和猜测,或者是平白地陈述我做了什么,为什么做,做到了什么程度,何去何从往往缺乏强有力的论证和阐述,功夫没有做啊。 5 重视结论写作学生论文中往往不太重视最后的结论写作,大概是论文写到最后已经不堪承受了,也许是想反正我以后也不做这类研究了,所以草草收场。
况不知写论文结论正是训练人的大好时机:概述能力和敏锐的判断能力。结论中的第一块是概述你的工作,实际上是在阐述你对所做工作的核心内容及其价值的认识,如果你自己都看不到工作的意义,自己都说不清工作的内容,这样的论文不写也罢了,省得危害生态环境。
结论中的第二块是对研究不足的分析,对研究过程、方法、结果的反思,是你进一步提高发展的基础。每次写论文的时候都有意识的训练自己反思,这种素质会迁移到你所做的其他事情而受益终身。
结论中的第三块是对下一步研究的建议,体现了你对这个领域研究发展趋势的把握,有意识的培养自己对未来趋势的判断能力,对你职业的发展、leadership的形成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6 论文最后的审校在论文经过与导师的讨论,几番修改之后,准备付印之前,一定要再仔仔细细地读一遍,改正所有句子不通顺和错别字的地方,否则,不经心的粗心,会给评阅人员留下不好的印象。
另外,最后审查一下目录:章节的标题是否简明扼要,句型是否有一定的对称性和一致性? 7 毕业论文的结构学生往往不知道该怎么搭毕业论文的结构,于是就会去找师兄师姐的论文观摩,方法是对的,但是如果“遇人不淑”,对自己并没有多大帮助。建议在查找论文相关工作的同时,搜索国外大学的博士论文。
揣摩他们的论文组织,一般来说国外大学在论文写作方面会比国内规范很多。 8 写完的论文应该给谁看?我认为论文写作有两个目的:1)将你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介绍给大众,这可能是你的研究成果,也可能是你看到的别人的工作,希望得到应用;2)反映你的研究水平、研究兴趣,希望得到肯定。
从这两个角度来看,写好的论文应该给谁看,就比较清楚了:给你写论文时候心中所想的读者对象看,比如能够运用这篇论文结论的人,另外就是这方面的专家,以及能够指出你的论文结论是否可行的人。各类导师,他自己可能没时间看,但是会让他的学生看,写文章,说些话,不就是想让人知道吗,看得人越多越好啊。
之所以要想这个问题,是因为要提高你的论文的引用率和影响面,不能只是因为凑篇数而写作。具体到毕业论文的送审也是这样,不是为了要自己的论文好过,找个好好先生(一般硕士论文都不会刁难的),而应该找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先生(你的论文对他有价值)或者找在这方面有研究的人(他的建议对你有价值)。
当然,很多时候是导师决定了送给谁审阅,但学生也是可以提议的,这是你建立在学术圈子中 Leadership的第一步:让外校的知名学者知道你。“给谁看”对应着不同的操作实现:如决定所投稿的会议、杂志,也可以是发给不同的人。
在自己的网站、blog上写明读者对象也是一种方式:省别人时间的同时,也使你的论文散布更有针对性。
4.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输出的得分系数矩阵,跟预期不符怎么办
有几个问题要确定一下,
1 数据搜集时候是否有问题,很明显这是问卷调查,那么被调查人能否有能力回答专业问题?被调查人的选择是否合理?(得分说白了,是有几个被调查人同时选择这几个问题,不靠谱人的会同时选择自己有钱和勤工俭学,那你说这个人选择有意义吗?)
2图片中貌似不是spss的输出结果?同时行的标题1,2,3,4,5不会是问卷中五个影响程度吧?
3 假设结果是正确的那没几个大于0.5的,估计就算旋转矩阵也没几个大于0.5的
4正题,先做一下KMO和Bartlett的检验,KMO要大于0.5,Bartlett的检验要小于0.001
这样才可以做因子分析
5 因子分析本身就是降维,说白点把几个问题糅杂在一起,应该是问题与问题之间的关系程度,文件输入的时候应该是1号被采访者在这几个问题上分别选择了什么选项,分别对应多少分,以此类推,而不是直接用网站之类的汇总好的数据,因为这份数据是在基础数据上处理过的,而你需要的是基础数据。
6 不知道你有多少个问题,问题越多,问题设计不合理,得分往往比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