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纺织类毕业论文
纺织材料生态化及其发展趋势 摘 要:从采用绿色原料、利用生物技术和开发可降解纤维3方面,综述了纺织材料生态化的发展现状,指出循环材 料开发和使用是纺织生态材料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纺织材料;绿色;生态化;趋势 目前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影响下,许多国家都在致力于 研究既不影响生态环境,又能利用生态资源的新型纤维。并提 出纺织用材料必须经过毒理学测试,具有相应标志,符合环保、生态、人体健康要求。
纺织材料生态化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发 展方向。采用绿色原料开发生态纤维,利用生物技术发展可降 解纤维,选择节约资源、可回收利用纤维原料已成为目前纺织生 态材料发展的趋势[1~2]。
1 采用绿色原料开发生态纤维 利用绿色原料开发生态纤维已成为获得生态型纺织材料的 主要途径和研究、开发热点。从食用的香蕉、小麦、大豆、玉米、牛奶、虾、蟹等到木材、昆虫、蜘蛛都成为了生态纤维材料的来 源。
现今的绿色原料包括原生态自然物质,以自然物质为基础 的提炼物及原有纤维的再加工产物3种[3]。1·1 利用原生态自然物开发生态纤维 自然界中原生态的物质即常规的天然纤维,以其自然本色 和环保特性赢得人们喜爱。
但天然纤维并非完全无毒,如天然 纤维在生长过程中所施用的化肥及杀虫剂等化学药品是有害物 质进入的主要途径。目前生态天然纤维主要致力于开发对杀虫 剂和除草剂较少依赖的天然纤维和新型绿色纤维,如有机棉、有 机麻等。
同时许多新型原生态的纤维原料如木棉、菠萝叶纤维、香蕉茎纤维、竹纤维等生态纤维也在积极的开发与应用中。发 现更多的天然纤维材料,进一步扩大天然纤维的可利用性,使天 然纤维材料的发展日益扩大是当前利用原生态的自然物质开发 生态纤维的主要研究方向[4~5]。
1·2 用自然物的提取物开发再生生态性纤维 直接取自天然高分子物质,以自然物质为基础的提取物可 形成绿色环保纤维,如Tencel、Modal、大豆蛋白纤维、牛奶、海藻 酸钠纤维、甲壳素纤维、竹浆纤维等。这些纤维多属于再生纤维 素或蛋白质纤维类,纤维本身主要由纤维素或蛋白质组成,易生 物降解,符合环保要求。
有关再生生态纤维方面的研究较早也 较多,许多纤维的开发和应用也较成熟[6]。如甲壳素纤维,所用 甲壳质广泛存在于虾、蟹等水产品和昆虫、蜘蛛等节肢动物的外 壳中,也存在于菌类、藻类的细胞壁中。
甲壳质纤维是一种可降 解的环保型动物纤维素纤维,废弃后可被微生物分解。这种纤 维具有生物活性,有良好的吸附性、粘结性、抗菌性和治伤性能。
它是自然界唯一带正电荷的动物纤维,对危害人体的大肠菌杆、金色葡萄球菌等具有较强的抑制能力,适合制造特殊的医用功 能纤维产品。此外,近年开发的新型蛋白复合蚕蛹蛋白粘胶长 丝纤维,利用与粘胶纺丝原液共混,纤维素形成芯部,蛋白质集 中于表面,构成分子上的稳定结合,形成具有特定皮芯结构的蛹 蛋白粘胶皮芯复合长丝。
纤维中蛋白质含量为10%~20%左 右,纤维与皮肤的亲合性好,保健功能显著[7~8]。1·3 利用原有纤维的再加工开发生态性纺织材料 采用自然原料通过高分子化学合成的方法可加工、生产生 态纤维材料,如聚乳酸纤维(PLA)、聚羟基乙酸纤维(PGA),及 它们的聚合纤维(PLGA)。
这些纤维原料资源可再生和重复利 用,使用过程安全。纤维开发途径包括微生物合成生态纤维和 化学合成高分子生态材料。
由微生物合成的聚羟基链烷酸酯、短梗霉多糖、功能蛋白高 分子等都可以纺制成纤维。另外,微生物还可直接用于生产可 生物降解的纤维。
如短梗霉多糖(Pullulan)纤维就是以谷物或 马铃薯为原料,由出芽短梗霉产生的一种胞外水溶性多糖(由麦 芽三糖1,6键接形成的聚合物)合成,其强度和硬度等物理性质 与聚苯乙烯相当。Pullulan纤维具有平滑、透明、光泽好、强度高(与尼纶相当)、无毒、无味、无色、能生物降解的特点,适合作手 术缝合线和医用敷料。
还可利用多糖液中培养出的细菌(膜醋 菌)获得直径大于40 nm的生物纤维丝条,用微菌类霉菌体合成 支化营养菌丝或长度达几厘米的由孢子囊柄组成的丝条,分离 纯化后丝条能够织成无纺布,用于湿法无纺布的过滤材料[9]。化学合成高分子材料是将天然物质通过化学加工方法合 成,如美国杜邦公司2000年10月投产的索罗那(Sorona)纤维 就是以玉米为原料的全新多聚体化合物。
其纤维制品在舒适、耐磨、弹性、抗皱、防护等性能方面,大大优于现有的化纤制品。制成的人造皮革更柔软,更似真皮,且可回收再利用,为重要的 环保产品。
还有以玉米、小麦等农作物为原料发酵成乳酸再聚 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聚乳酸纤维(PLA)等[10]。2 运用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开发生态纺织材料 将现代生物技术巧妙地用于纺织纤维的开发,不仅能有效 地改进现有纺织原料的不足,还可根据需要开发出适合纺织生 产的新型纺织纤维,为纺织原料研发开辟新的途径。
天然彩色棉纤维是美国科学家利用基因改性技术开发出的 一种新型棉花品种,通过将彩色基因移植到白棉DNA中而获 得。彩棉产品省去染色、印花等工序,减少了加工污水的排放和 能源消耗,实。
2.求纺织类毕业论文
纺织材料生态化及其发展趋势摘 要:从采用绿色原料、利用生物技术和开发可降解纤维3方面,综述了纺织材料生态化的发展现状,指出循环材料开发和使用是纺织生态材料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纺织材料;绿色;生态化;趋势目前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影响下,许多国家都在致力于研究既不影响生态环境,又能利用生态资源的新型纤维。并提出纺织用材料必须经过毒理学测试,具有相应标志,符合环保、生态、人体健康要求。
纺织材料生态化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发展方向。采用绿色原料开发生态纤维,利用生物技术发展可降解纤维,选择节约资源、可回收利用纤维原料已成为目前纺织生态材料发展的趋势[1~2]。
1 采用绿色原料开发生态纤维利用绿色原料开发生态纤维已成为获得生态型纺织材料的主要途径和研究、开发热点。从食用的香蕉、小麦、大豆、玉米、牛奶、虾、蟹等到木材、昆虫、蜘蛛都成为了生态纤维材料的来源。
现今的绿色原料包括原生态自然物质,以自然物质为基础的提炼物及原有纤维的再加工产物3种[3]。1·1 利用原生态自然物开发生态纤维自然界中原生态的物质即常规的天然纤维,以其自然本色和环保特性赢得人们喜爱。
但天然纤维并非完全无毒,如天然纤维在生长过程中所施用的化肥及杀虫剂等化学药品是有害物质进入的主要途径。目前生态天然纤维主要致力于开发对杀虫剂和除草剂较少依赖的天然纤维和新型绿色纤维,如有机棉、有机麻等。
同时许多新型原生态的纤维原料如木棉、菠萝叶纤维、香蕉茎纤维、竹纤维等生态纤维也在积极的开发与应用中。发现更多的天然纤维材料,进一步扩大天然纤维的可利用性,使天然纤维材料的发展日益扩大是当前利用原生态的自然物质开发生态纤维的主要研究方向[4~5]。
1·2 用自然物的提取物开发再生生态性纤维直接取自天然高分子物质,以自然物质为基础的提取物可形成绿色环保纤维,如Tencel、Modal、大豆蛋白纤维、牛奶、海藻酸钠纤维、甲壳素纤维、竹浆纤维等。这些纤维多属于再生纤维素或蛋白质纤维类,纤维本身主要由纤维素或蛋白质组成,易生物降解,符合环保要求。
有关再生生态纤维方面的研究较早也较多,许多纤维的开发和应用也较成熟[6]。如甲壳素纤维,所用甲壳质广泛存在于虾、蟹等水产品和昆虫、蜘蛛等节肢动物的外壳中,也存在于菌类、藻类的细胞壁中。
甲壳质纤维是一种可降解的环保型动物纤维素纤维,废弃后可被微生物分解。这种纤维具有生物活性,有良好的吸附性、粘结性、抗菌性和治伤性能。
它是自然界唯一带正电荷的动物纤维,对危害人体的大肠菌杆、金色葡萄球菌等具有较强的抑制能力,适合制造特殊的医用功能纤维产品。此外,近年开发的新型蛋白复合蚕蛹蛋白粘胶长丝纤维,利用与粘胶纺丝原液共混,纤维素形成芯部,蛋白质集中于表面,构成分子上的稳定结合,形成具有特定皮芯结构的蛹蛋白粘胶皮芯复合长丝。
纤维中蛋白质含量为10%~20%左右,纤维与皮肤的亲合性好,保健功能显著[7~8]。1·3 利用原有纤维的再加工开发生态性纺织材料采用自然原料通过高分子化学合成的方法可加工、生产生态纤维材料,如聚乳酸纤维(PLA)、聚羟基乙酸纤维(PGA),及它们的聚合纤维(PLGA)。
这些纤维原料资源可再生和重复利用,使用过程安全。纤维开发途径包括微生物合成生态纤维和化学合成高分子生态材料。
由微生物合成的聚羟基链烷酸酯、短梗霉多糖、功能蛋白高分子等都可以纺制成纤维。另外,微生物还可直接用于生产可生物降解的纤维。
如短梗霉多糖(Pullulan)纤维就是以谷物或马铃薯为原料,由出芽短梗霉产生的一种胞外水溶性多糖(由麦芽三糖1,6键接形成的聚合物)合成,其强度和硬度等物理性质与聚苯乙烯相当。Pullulan纤维具有平滑、透明、光泽好、强度高(与尼纶相当)、无毒、无味、无色、能生物降解的特点,适合作手术缝合线和医用敷料。
还可利用多糖液中培养出的细菌(膜醋菌)获得直径大于40 nm的生物纤维丝条,用微菌类霉菌体合成支化营养菌丝或长度达几厘米的由孢子囊柄组成的丝条,分离纯化后丝条能够织成无纺布,用于湿法无纺布的过滤材料[9]。化学合成高分子材料是将天然物质通过化学加工方法合成,如美国杜邦公司2000年10月投产的索罗那(Sorona)纤维就是以玉米为原料的全新多聚体化合物。
其纤维制品在舒适、耐磨、弹性、抗皱、防护等性能方面,大大优于现有的化纤制品。制成的人造皮革更柔软,更似真皮,且可回收再利用,为重要的环保产品。
还有以玉米、小麦等农作物为原料发酵成乳酸再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聚乳酸纤维(PLA)等[10]。2 运用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开发生态纺织材料将现代生物技术巧妙地用于纺织纤维的开发,不仅能有效地改进现有纺织原料的不足,还可根据需要开发出适合纺织生产的新型纺织纤维,为纺织原料研发开辟新的途径。
天然彩色棉纤维是美国科学家利用基因改性技术开发出的一种新型棉花品种,通过将彩色基因移植到白棉DNA中而获得。彩棉产品省去染色、印花等工序,减少了加工污水的排放和能源消耗,实现了从纤维生长到纺织成衣全过程的“。
3.关于纺织类的论文
浅谈当前我国纺织产品开发现状当前.全球纺织消费总t继续保持增长.但欧美市场已经接近饱和.零售业市场竞争加剧使产品分化愈加清晰,纺织服装“快拐时尚“的消费特征更加明显.这种模式导致产品生命周期更短,商品分类更加细化,摇要供应商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产品,更短的交期、更低的价格和更好的品质。
此外.定位不同的品牌和零售商对产品供应链的要求也不同,高端奢侈品牌与专业性品牌强调供应商要有高度的专业化和创新性,能够积极响应市场需求和变化.而快速时尚与超大型零售商通过指定生产合作伙伴.提高供应商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生产管理能力,加强对区域性供应链的掌控。面对发展中的全球纺织服装业,我国纺织工业经历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通过淘汰落后设备,扶植优势企业,引领先进技术.更新设计观念等途径,大大提高了纺织服装面料的生产开发能力,提升了产品质t及生产技术水平.形成了具有较大规模和较高水平的工业体系.不仅发展壮大了一批大型的纺织企业集团,而且形成了许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生产基地。
同时.企业在对国外先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并进行再创新的同时,增加了对技术研发的投入,逐步掌握了原创性技术和科技成果并最终转化为实际的经济效益。此外.企业重视国内市场,利用自身优势,成为国内市场的主导实施国内外市场并重的战略是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方向。
从产品开发角度看.流行趋势研究对新产品开发的引导作用不断加强.优秀企业在技术上突出产业链整合优势组建专业化推介队伍.与面料设计师配合.在技术和贸易方式上,按区域实施一站式服务.提高推介成功率.巩固和提高与服装设计师共同开发成果。借助新型工艺技术的创新,追求产品的高科技含t、高品质感和高附加值,迎合市场消费的孺求,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已成为大多数中国纺织企业的发展共识。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目前我国纺织企业产品开发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轻薄.高支棉、高支麻高支毛、真丝‘超细纤维等及其混纺原料满足了这一需求:.精细化的纤维整理、高支高密纺纱技术.维纶伴纺等技术.使纱线更加高支优化,产品更加轻薄化:.单纱织造、单经单纬织造、粗纺精做等技术改变产品的克重.使产品向轻薄方向发展;.疏松结构、透空组织等组织设计赋予织物轻质的风格。(2)柔软.通过Modal、印沉eII、竹浆纤维、牛奶蛋白纤维、铜氮纤维等改善织物手感.使织物更加舒适、柔软:.通过纺纱织造技术使纺织产品手感柔软,温暖。
如低捻度纱线、无捻纱线、膨体纱、空气变形纱、松结构等方式;.通过柔软剂或机械柔软整理技术处理后的织物更柔软丰满、尺寸稳定,目前国内采用意大利Alro整理设备在棉衬衫面料上进行柔软后整理效果比较显著(可尝试在麻纺产品上进行试用)。(3)弹性.选用弹性纤维实现.如氮纶、X以、p仃等,与其他纤维进行混纺或文织,提升织物的弹性、可穿性.尤其在毛纺产品中。
目前国内更多的企业利用毛与p竹纤维混纺,提升毛纺产品的抗皱性,并改善毛纺产品的易护理性:.利用组织结构,配合加捻纱赋予织物自然弹效果此类产品的弹性具有永久性,具有更大的市场潜力:.后整理过程中通过加入弹性助剂徽予织物舒适的弹性效果.(4)功能.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保健观念加强,对功能性纺织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功能性纺织品发展迅速,如防水透湿、吸湿排汗阻燃、辐射屏蔽.抗菌、防蜻、易去污、抗静电、负离子等产品的开发。更好的防护性和易护理性,仍是消费市场的主要需求,也是目前毛纺、丝绸、麻纺等产品主攻的技术难点;.产品的单一功能向组合功能发展。
如三防、四防、无防整理技术.防风十防水+可呼吸性的多个组合功能的发展,将结合终端通途有针对性地赋予不同的功能组合:.新型功能性产品不断涌现。如消音‘静音、智能化等功能性产品也提到开发日程中。
(5)生态.随着生态环保意识的增强,产品追求自然和生态的外观注重有机原料、生态再生纤维、可降解纤维、可回收纤维等环保纤维的运用与开发;.除传统的花卉和蔓藤纹样,自然主题的纹样设计灵感来源更为广泛.如岩石、鹅卵石、木头、羽毛、仿皮革、仿毛皮织物在生。
4.急求一篇关于服装的本科毕业论文,3000字左右
浅谈传统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绚丽多彩的的传统服饰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 现代服装设计时不但要融入国际现代化实际大舞台中,还应考虑到传统元素 在服装设计中的特点、价值以及传统元素在现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服装设计传统元素审美价值 0引言 丰富的中华民族传统服饰文化是由56个民族传统服饰文化相 结合二成,这些中华民族特有的服饰具有品种对,款式奇,色彩艳,花 样繁多等特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潮流,中国已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 纺织服装生产出口和消费国,这就意味着具有中华民族哦特色的服 饰文化已走向世界的舞台在,在服装设计艺术众多元素中,传统文 化元素的运用成为设计元素中一种特殊的设计语言。
1中国传统服饰元素的特点 中国传统服饰元素可以分为硬件元素和软件元素。 1.1硬件元素———是指视觉形象化的元素。
包括服装的造型形 式、面料、纹样、色彩和装饰工艺等,其特征如下: 1.1.1造型形式的特征中国传统服装有两种基本形式,即上衣 下裳式和衣裳连属式,两种形式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交叉使用,相 容并蓄。中国传统服装的主体形式是前开型的大襟和对襟式样,采用 平面直线裁剪方法,它所呈现出来的外形强调纵向感觉,自衣领部位 开始自然下垂,不夸张肩部,常用下垂的线条、过手的长袖、筒形的袍 裙、纵向的装饰等手法,偏重线的造型,以线韵来传神韵。
1.1.2面料和图案纹样的特征从服装面料看,中国最早使用的 纺织品是葛布、苎麻布和大麻布。 传统服装的图案纹样丰富多彩,有飞禽走兽、四季花卉、山峦亭 阁、几何纹样等,抽象、具象、夸张、写实等风格俱全。
1.1.3色彩的特征传统服装色彩受阴阳五行影响,有青、红、黑、白、黄五色之说。青、红、黑、白、黄色被视为正色,其余颜色则为间 色,正色在大多数朝代为上等社会专用,表示高贵。
在民间,正色是人 们衣着配色所喜爱和追求的颜色。从配色方法看,高艳度、强对比是 中国传统的配色方法。
强烈的对比色在金、银、黑、白等中性色的缓冲 配合下,使服装洋溢着富丽堂皇、浑朴大方的气氛。中国民间对蓝色 有传统喜爱,如蓝印花布、靛蓝蜡染布等。
蓝色与黄种人的肤色相配, 容易谐调,可产生柔和的色对比效果。 1.1.4装饰工艺的特征中国是以“礼”抑“体”的美学传统所造 就的相对简单的平面服装。
中国的服装更需借助装饰和着装方法来 体现其审美效果。装饰手段是中国传统的镶、嵌、滚、盘、绣几大工艺。
1.2软件元素———是指服饰中内涵的精神,是无形的元素,是在 特定文化环境中人类社会发展所积淀下来的观念,主要表现在中国 传统的着装观念。 中国传统的着装观念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着装上注重服 装的社会伦理功能。
中国人穿衣始终保持着一种东方式的矜持,用服 装严密地掩盖人体,竭力超越人体的局限,以达到儒家的道德要求。 服装美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神韵之美,并不强调形体。
即使形体 很美,服装也不必去展示其美,而是以各种工艺手段赋予人的形体以 外的一种精神意蕴的显现。 2传统元素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价值 传统文化元素重新引起了设计界的关注,传统文化元素源于生 活,源于传统,有着纯朴的艺术样式,在现代社会显示出其特有的生 命力。
而在设计上,它与现代设计在风格上也有着惊人的一致性。因 此,传统文化艺术元素成为了现代设计创作灵感的宝贵源泉。
而传统 艺术元素在现代设计领域中,特别是服装设计中的广泛运用,就决非 偶然了。 2.1艺术价值中国的传统服装采用平面比例裁剪,常是宽衣博 袖、峨冠长带,强调悬垂飘逸感与舒展流畅性。
中国的传统服装还偏 重线的造型,以线韵来传神韵。中国历代的服饰都是以十字交叉的主 干线条作为基础造型的,手臂平伸后与身体的直线成垂直状。
这种造 型体现了“天圆地方”的传统文化观念,表现天的永恒、地的稳固。 东西方美术虽然缘于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并形成了不同的艺 术体系,但在审美意识方面,它们在相互交融的过程中是互相渗透 互相影响的。
而西方的现代设计与东方的传统艺术元素更有着惊人 的相似性。从中更体现了传统艺术元素在现代社会不容忽视的价值。
5.求一篇关于纺织机电的毕业论文
一、毕业设计的性质和任务
毕业设计是纺织机电技术专业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它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的综合训练与考察,也是对所学知识的一次总检验,是走向工作岗位前的一次实战演习。毕业设计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的各门课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提高科技论文写作能力,提高就业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深入生产一线的工作作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使学生成为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毕业设计的选题原则:
毕业设计选题主要是含有纺织、机械、电气控制三方面结合的课题,也可以是纺织和机械为主,电气控制为辅的课题,也可以是电控为主,机械和纺织为辅的课题,也可以结合自已预就业的工作,根据自已所从事的工艺,设备,操作等方面的技术,给合理论与实际写成论文。
毕业设计选题要考虑完整性,要有适当的工作量。
毕业设计的课题由学生根据本人的具体情况,可自主选题,自主选题必须通过指导教师审查认可。课题也可以由指导教师给定。
三、毕业设计的选题推荐范围:
1、设计类:
1-1、设计一台简单的机器。
1-2、设计一台复杂机构的一个或几个机构或零件。
1-3、设计用可编程控制器、单片机或其它手段实现工程控制的系统。
1-4、设计一台纺织机器的大修计划。
2、分析类:
2-1、分析进口纺织设备,包括机械及电控系统。
2-2、分析国产纺织新设备,包括机械及电控系统。
2-3、分析国产仿制新设备,包括机械及电控系统。
2-4、结合自己的工作讨论所在工位的工序、工艺、设备、技术操作等等。
2-5、纺织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检测、调试的分析实施报告。
3、技术改造类:
3-1、某种纺织机电一体化设备(装置)的技术升级、改造。
3-2、更新某种纺织机电一体化设备(装置)设备规划。
4、论文类:
4-1、结合预就业工作进行与专业有关的纺织机械电器设备的技术分析。
4-2、结合预就业工作进行与专业有关的产品工艺分析。
4-3、纺织机电设备维护与故障诊断维修。
6.跪求染整毕业论文
世界染料与染整工艺科技创新摘要:根据染料母体的生物相容性论述了非诱变性染料和仿生染料在纺织纤维着色中的发展方向;论述了实现高固色率活性染料的有效途径以及通过交联染色方法实现染料与纤维近100%化学结合的可行性;介绍了环境友好染色新工艺,活性染料无盐染色,还原染料和硫化染料生化法还原或电还原法染色,非水溶剂染色以及喷墨印染技术关键词:染料;非诱变;高固色率;交联染色;无盐染色;生化或电还原法染色;非水溶剂染色;喷墨印染纺织服装居我国国民经济中重要位置在于不仅满足我1$113亿人口穿衣问题,而月大量出口。
如2000年出口创汇占当年我国商品出口总值的21%l'一21。我国染料卜业已成为“欧洲、北美、中国和东南亚四大染料生产国和地区之一”131。
然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更大的挑战,必须高度重视国内外纺织染料现状,创造参与的契机,迎接挑战,鼓励科学技术创新,开发成本更低、性能更好的染料产品和应用一L:艺。新型染料及其纺织服装的开发投产将极大地提高我国纺织服装国际地位。
1非诱变染料及仿生染料1.1非诱变染料染料_!_几业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上一世纪欧洲公布的22个芳胺有致癌性,无论由该22个芳胺合成或能被分解出上述芳胺的染料共118个皆已被勒令停产。此外,已经发现染料本身就有致癌性的有C.I.16150,16155,12610,23635,22610,23850,2386(),30145,30235等染料;染料本身对人体有过敏性的有c.I.lo345,11855,10375,11080,1l0()5,11110,16150,62015,11210,61500,61505,62500,63305等,这些染料已经限制使用。
由于诱变芳胺会在动物体内代谢过程中形成N-氧代(羚基化或氧化)衍生物,具有致癌活性;由非诱变芳胺合成出的偶氮染料为非诱变染料,而_月在光、热或微生物等作用下,该偶氮染料分解出芳胺也无诱变致癌性,这是代用染料分子设计的重要依据。新型发色体系的设计和合成工作是富有成效的l4l,如苯并二吠喃酮,从苯或苯并二峡喃酮骨架可以合成黄色至蓝色染料,这一结果对只由C、H、O组成发色体系的染(颜)料研究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1.2仿生染料天然染料具有生态平衡特点:对健康无害、不污染环境、制造条件温和、为生物质可再生资源、“无二废”处理问题,已重新引起染料界关注。美国1997年进口天然染料3451吨,印度AIPs一!几业集团1996年生产天然染料30()吨,意大利DelaKohbia和德国LivoSPflanzen-chemicForsehung一、,ndEntevieklungGmblH公司都在开发生产天然染料151。
天然染料除了在食品、医药和化妆品中应用外,正在逐步扩大到纺织品,因为纺织品应用量大面广,经济和社会效益更为重要,例如棉用天然染料的染色161、生态友好的天然染料及其用于丝绸的染色171、毛用天然染料因及纺织品的天然染料的染色技术101等。可以预计,21世纪中染料领域的竞争将主要围绕染料无毒无致癌、发色率和上色率高、颜色鲜艳和色牢度好、印染__L艺简便的仿生染料生产和应用。
但目前生产和应用的天然染料尚存在一些缺点,如上色率低、色牢度差、有些色光偏暗、种植效率低、成本高、应用「;艺复杂等。l)l。
如何保持天然染料“绿色”特点并赋予良好应用性能已经成为新型染料开发的焦点。天然染料母体结构的亲和力较差,着色基团的作用很微弱,因此,只能用媒染法染丝、毛和棉纤维,媒染_l'.艺引人重金属引发污染问题,并月.拼染也困难。
在天然染料母体结构上引人染色性能优异的着色基团,如高分子可交联基团,能与纤维发生共价键结合,这样可以解决仿生染料在固色率、色牢度以及应用_l几艺上存在的问题。从结构剖析、合成、性能测定,筛选出质优价廉、生产卜艺清洁简便的天然染料母体结构,引人染色性能优异的着色基团,是仿生染料研究的主要任务。
2活性染料与反应性染色2.,高固色率活性染料1956年活性染料正式商业化,开创了染料史上新纪元。然而活性染料的严重缺点是在生产、储藏、运输和印染过程中活性基团水解,染料利用率低、浪费资源,增加成本,污染环境l'I。
从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国内外染料化学_l二作者为了提高活性染料的固色率,设计了众多的新型活性基团,但从1970年起,新的可_l几业化的活性基团已停止了发展!川。迄今为止,真正商品化的活性基团仍然为均二嗓型、氟氯啼咙型和乙基矾硫酸醋型。
一般二氯均二嚓的活性染料的固色率只有40%一50%,一氯均下臻的活性染料的固色率在60%左右,乙烯矾型活性染料的固色率约55%一63%;人们通过增加活性基的个数来提高活性染料的固色率,从单活性基到双活性基,固色率平均可提高10%一巧%,如英国的Plo(:ionHE型,日本的Sllmifix染料和国内的M型活性染料,都采用相同或不同的双活性基团,使活性染料I$I色率提高到75%一80%l'2}。而进一步增加活性基团个数如二活性基染料合成成本高、难度大,不适于_[业化生产。
活性染料在丝绸上染色行为及染料一纤维间共价键稳定性表明活性基团的反应活泼性(反应率R)及染料与丝绸的亲和力(E)都对染料利用率(固色率r)有显著影响}”l,即:F%二E%。
7.求一篇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论文,
[先知] 以下为可以参考的资料篇目:
序号 题名 作者 文献来源 发表时间 来源库 被引频次 下载频次
1 面料设计传递服装价格 杨纪朝 中国纺织经济 2002-07-25 期刊 0 0
2 服装面料设计浅析 姚晓林 惠州学院学报 2001-12-30 期刊 0 42
3 谈面料设计在服装设计中的重要性 周潇 浙江工艺美术 2006-12-15 期刊 0 21
4 用设计创造附加值——记伊斯坦布尔纺织服装出口商联合会(ITKIB)首届面料设计大赛 Sylvie Nutzel-Lange; 郝杰 纺织信息周刊 2005-06-27 期刊 0 12
5 试论面料设计与服装设计的关系 张兰平 甘肃科技 2005-08-30 期刊 0 92
6 浅谈艺术印染在服装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田鸿美 国外丝绸 2006-12-28 期刊 0 48
7 当代服装面料设计的市场分析 殷姗姗 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 2003-12-30 期刊 0 40
8 对国内服装面料设计现状和发展的看法 范德炘 纺织导报 1999-07-29 期刊 0 18
9 苎麻花式纱秋冬服装面料的设计与开发 吴新; 叶献青; 吴红 广西纺织科技 1999-11-15 期刊 0 14
10 浅谈服装面料设计 姚晓林 江苏纺织 2000-10-15 期刊 1 71
11 尼斯达香港服装周新面料设计表演 纺织信息周刊 2001-08-15 期刊 0 5
12 服装与面料设计中的绿色生态理念 许星 国外丝绸 2001-12-15 期刊 1 54
13 服装面料的设计与开发 浙江理工大学 2007-01-01 科技成果
14 服装面料听我安排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CAD中心主任 夏尚淳 科技日报 2003-09-19 报纸 0 3
15 面料设计要打破固有思路 本报记者 李芫 中国纺织报 2008-01-14 报纸 0 8
16 为面料设计添把柴 本报记者 张震晓 中国纺织报 2005-08-29 报纸 0 3
17 功能服走上采购大舞台 本报记者 李晓丹 政府采购信息报 2006-07-21 报纸 0 0
您可以去这里求助资料篇目的全文:
文献检索是一门很有用的学科,指依据一定的方法,从已经组织好的大量有关文献集合中查找并获取特定的相关文献的过程。。一般的论文资料检索集合包括了期刊,书籍,会议,报纸,硕博论文等等。
8.有没有写好的服装设计的毕业论文
服装设计毕业论文2008年06月04日 星期三 09:18本土设计师的品牌拓展与企划 做一名成功的服装设计师是我长久以来的理想。
在香港服装学院的专业进修让我对服装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坚定了我要做一名设计师的信念。
因为我坚信人只有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才会做得更好,从事一个自己热爱的事业是一种人生的享受及价值的体现。 深圳的服装行业是一种品牌竞争的行业,有人说深圳最多的是女人,与之并存的是深圳的女装品牌,她也是最多的。
服装品牌她显示着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经济、科学、艺术的发展水平,也是服装文化发展到一定高度的必然现象。因而要做一名成功的设计师,最基本也要对服装品牌有比较成熟的了解和认识。
我想这点对于整个中国的品牌市场,也是应该具备的。未来的中国市场也是要走自己的品牌路线,要让中国本土的服装品牌走向世界。
众所周知,服装行业是最具竞争性和挑战性的行业之一,无论是大众服装名牌还是高品位的服装名牌,其产品的内在质量是基础和前提,要使产品不断地有新的面貌出来,顺应瞬息万变的服装市场,关键在于设计师对产品的整体把握: 立足于民族的优秀服装文化基础之上,把握国际服装发展的脉搏,具有活跃的设计思维和超前的创新意识。由此可见,设计师在开发服装名牌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服装名牌的设计开发是以国际流行趋势为宏观背景的,同时也是以拓展国内市场为主要目的的,因此设计师在开发名牌时要在了解国际服装市场整体流行趋向的基础上,需要认真分析和研究国内服装市场的具体现状,找准国际流行趋势与国内服装市场之间的融会点,善于有选择,有取舍地借鉴和运用其相关的设计要素,使服装名牌的设计开发即与国际服装同步又保持自身的文化特色和市场运作机制。 虽然服装名牌有其国际性的一面,但更多地带有较强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
这种特色的形成不仅是由服装企业和设计师的设计风格决定的,也是由消费者的审美倾向决定的。无论是大众服装名牌还是高品位服装名牌都是由产品与消费者两方面的因素构成的,都需要有其明确的设计定位和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
设计定位的确定是建立在深入细致地了解消费群体的实际需求和市场调研的基础之上的。有了明确的设计定位,才可设定与产品设计开发本适应的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市场营销策略,找准产品针对市场的切入点,并且在实施经营策略的过程中根据消费群体对产品的新的需求而进行不断地修订和完善。
CIS是包括企业经营理念MI(Mind Identity)企业行为规范BI(Behavior Identity)企业视觉传达VI(Visual Identity)在内的企业整体形象识别系统,一般称为CI。CI设计是现代企业经营和发展的一种全新的概念,对企业的振兴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CI设计通过对企业内部、外部和全方位的统筹策化,使企业内外、上下统一认识,更新观念,强化其规范化、科学化、统一化管理,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素质,使社会和消费者对于企业的整体形象产生更加清新的认识,密切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以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内涵来赢得更广大的消费市场,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社会氛围,从而扩大企业的声誉和提升企业整体形象。 CI的设计筹划,其理论根据是建立在对企业的全方位调研分析的基础之上的。
CI设计是提升企业形象的科学而有效的手段,也是服装文化和服装市场发展之必须。我们应善于借鉴和吸收国外CI设计和提高企业整体形象的成功经验,立足于国际服装市场,面向世界而建立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CI设计体系。
创建服装品牌规划方案 设计定位 消费对象 1、年龄:25—35岁的都市成熟女性 2、职业特征:商务精英、自由职业者、文艺工作者等文化型的都市白领女性。 3、经济状况:高级管理人员、文艺界的成功人士、高收入的自由职业者。
4、文化程度:她们受过高等教育,有良好的艺术素养。 5、生活状态:她们的生活一般生活节奏快,办事效率高,工作能力强,个性明显,判断力强,并有一定的购物经验。
特别是对着装打扮有着独特的见解,讲究服饰造型,追求服饰风格,虽不盲目崇拜名牌,但看重面料、色彩、工艺及服装的实用价值,服饰是她们彰显个性,体现品味的道具。 产品特征 1、产品类型:是以套装、自由套装、与配件整体配套的形式出现。
2、产品档次:中高档。 3、产品批量:小批量、多品种的投放市场。
4、价格设定:根据各都市经济发展水平而定在400-2000元(零售价)不等。 营销策略 1、营销方式:直营店、地区代理、加盟。
2、销售区域:中国内陆、中国沿海大中城市。 3、销售地点:大型中高档的商场专卖店(店中店)、商业中心区的临街专卖店。
4、店面格局:店面别具一格的装修,在红色与黑色的搭配下以欧式的家具为衬托,用一些充满灵性的造型做点缀营造出一种个性、时尚的购物环境给人一种视觉享受的购物心理。 5、消费群体的心理状况: .。
消费群体重视消费的感受,更重视自我。 。
她们生活中各种竞争的压力,使她们极力争取一种身心的自由和解压。 。
她们关注时尚与文化的交流,拥有更多的自由支配的金钱与时间。 。
她们重视外。
9.有没有关于染整专业的毕业论文和设计
以下为你提供几个相关的题目和内容,你可以作为参考,希望会对你有所帮助!!!!!!!!!
印染丝光过程的浓烧碱的在线控制
某化纤毛纺厂全厂总配电所及配电系统设计
广东春燕纺织有限公司实习报告
纺织行业特点
亚麻废水处理工艺方案
絮凝-二氧化氯-吸附法处理印染废水
氧-好氧-混凝处理印染生活综合废水
。。
范例:絮凝-二氧化氯-吸附法处理印染废水
摘要:利用絮凝--ClO2氧化---吸附法对一实际印染废水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对于CODCr为800mg/L,色度为400倍的印染废水,经此工艺处理后,CODCr降低到了60mg/L,色度为20倍,达到了纺织染整工业废水国家一级排放标准。本文同时对运行成本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絮凝, ClO2氧化,吸附法, 印染废水
Treatment of printing and dyeing wastewater by coagulation-ClO2
oxidation-adsorption method
ABSTRACT:The coagulation-ClO2 oxidation-adsorption process is used in treating printing and dyeing wastewater. As is indicated in 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 by using this process, CODCr of waste water can be reduced from 800 mg/L to 60 mg/L, and the colourity of wastewater was reduced from 400 to 20, according with standard 1 of water pollutants for dyeing and finishing of textile industry. Meanwhile, the running cost is estimated.
Key words:coagulation; ClO2 oxidation;adsorption;printing and dyeing wastew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