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业产品的成本控制与管理论文
企业产品项目成本控制问题的探讨(供你参考) [摘要] 产品项目成本是生产某一产品项目所需要的全部费用。
产品项目成本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产企业获得利润的大小。控制产品项目成本的目的是合理科学地利用生产资源和管理资源,将成本尽可能降低,从而增加企业利润,增强产品的竞争力,为社会增加价值积累。
[关键词] 产品项目 成本控制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产品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制造企业的价格战越演越烈,加强产品成本的管理是在激烈竞争中取胜的法宝,同时也是获得有利的市场地位的武器。 一、加强产品项目成本控制的重要意义 提高企业成本管理的水平,必须以成本控制为中心,科学安排和统筹项目成本估算、预算、核算分析、决算和项目审计等方面的工作。
加强项目产品成本控制是生产制造企业增加收入、摆脱困境的出路;随着我国市场的进一步放开,竞争将会更加激烈,要想继续保持竞争能力的惟一出路就是强化内部管理,向内部挖掘潜在效益。加强产品项目成本控制是规范企业内部管理工作,顺应市场竞争形势的新要求。
当今的市场格局决定了生产型企业的经营环境,如果不再想方设法增加收入提高效益,企业很容易被强大的竞争对手所淘汰;因此,强化产品项目成本控制与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是今后加强经营管理的重点,就是要求生产企业要把各方面的工作统一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标上来。 完善项目管理体制,加强项目管理的各项基础性工作,确实实现从实物管理转向价值管理的转变,从而保证产品项目成本控制的各项实质性工作。
二、我国企业产品项目控制存在的问题 1。实施以直接成本为中心的成本会计方式。
传统成本会计方法重视直接成本的计算控制,而间接费用或间接成本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间接费用一般以直接人工小时或机器小时为基础进行分摊,这种方法建立在产品品种很少或间接费用数额较小的前提上。 新制造环境下,直接人工成本比例下降到很小的一部分,甚至已不作为独立的成本项目,间接费用上升为企业成本的绝大部分,试图以这种以交易或数量为基础的成本方法来分配占绝对比重的间接费用,将使产品成本严重扭曲,这在资本密集型企业或技术密集型的先进制造业表现得尤其明显。
传统的成本会计所面临的这种困境需要新的成本计算方法来解决,这种方法必然会动摇传统会计的费用归集与分配基础,甚至推翻旧的会计秩序。 产品成本的动因错综复杂,极大地改变了成本结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存货持有成本和技术成本(如与使用和维护机器相关的成本),在产品总成本中的相对比例发生了很大变化。
采用自动化机器设备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生产之后,许多人工被机器所替代,直接人工成本大为降低,并转变为固定性质,这使得间接费用对直接人工的比例急剧上升;直接材料也有所下降,主要是因为材料的充分利用和废品与浪费的消除;下降最为显著的莫过于存货成本,在有些企业里存货几乎零,而与工程有关部门的间接人工成本和技术成本却增加了。 2。
以产品项目生产过程的控制为中心。事实上产品成本不仅在于生产过程的各种费用,而且受产品投产前的产品设计、生产环境、可持续发展需求、产品销售、供应、“三包,服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且这些因素生产的成本与生产过程相比所占份额越来越大。
生产是采用规定的程式,在指定的设备和指定的工艺工序下有序地运作,它所产生的成本是由产品设计所确定的,随着现代化管理手段的提高,产品生产成本控制弹性小。 3。
成本信息管理的水平有待提高。近二十年来经济环境的变化加剧,企业制造技术、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和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需要。
在传统成本管理模式下只注重生产过程中产品成本的控制,以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耗费为中心,忽视了企业经营活动中对产品成本的其他因素。 成本信息是企业管理者做出计划决策的最重要依据之一,对成本进行科学地确认、计量、归集、分配、计划和控制,乃至最后加工出高质量的实用的会计报告,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具有基础的现实意义。
三、我国企业加强产品项目成本控制的措施 1。全方位落实成本控制的任务。
加强产品项目成本控制不是产品项目经理一个人的任务,必须由产品项目成员进行通力合作,群策群力共同商讨项目控制的策略和措施,把项目控制的任务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岗位、职位和人的身上。由产品项目经理全面组织项目部门的成本控制工作,即使掌握和分析盈亏状况,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结合相关目标对产品项目的质量和成本予以综合控制。
产品设计和技术开发部门负责整个产品项目研发和技术进度的控制,尽量使用新技术降低耗损,并能保证按质按量完成产品任务;财务部门负责产品项目的财务管理工作,及时分析项目的财务收入和支出状况,安排资金的调度;物料采购部门负责原材料的订购工作,加强原材料的成本控制;市场部门和销售部门负责收集从概念产品、试制产品到全面推出新产品这一过程的市场调研、广告宣传,以及促销等营销活动,实现以较低成本销售。
2.浅谈企业成本控制的论文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社会团体,追求的是经营利润最大化,开展各项活动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进行成本控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降低成本可以提高盈利水平,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而要降低成本,就必须进行科学的成本管理。
麦肯锡曾这样评价中国企业:“成本优势的巨人却是成本管理上的侏儒”。其实,成本控制是一门花钱的艺术,而不是节约的艺术。
如何将每一分钱花得恰到好处,将企业的每一种资源用到最需要它的地方, 这是中国企业在新的商业时代共同面临的问题。 1。
成本控制的特点: 成本控制方案具有可选择性,既然成本控制的被控对象存在多种发展的可能性,因此,我们可以采取一定的控制方法,使之朝着我们所选定的方向发展,这也是实施控制的主要目的。在成本控制过程中,为了对某项经济业务实施控制,可提出若干成本控制的模型、方法等方案以供选择。
提出供选择方案的多少、好坏,方案选择是否准确,是反映成本控制人员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成本控制具有全面性、连续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成本控制的全面性表现在它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每个环节都要实施控制。我们知道,成本控制主要是对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到成本费 用的经济业务进行控制,而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每个环节都涉及到这些业务。
所以,成本控制深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着全面的控制;成本控制的连续性表现在它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控制不是间断的,而是连续进行的。企业的会计工作是建立 在各种假定基础之上的,持续经营假设是一项重要的会计原则。
既然企业是连续经营的,成本控制所需要的信息也是连续不断的,成本控制连续性的特点是其他控制系统无法比拟的;成本控制的系统性表现在它是从系统的角度进行控制的,也就是说它在实施成本控制时,不是从局部的利 益出发,而是要统筹兼顾、相互联系、协调平衡各方面的关系,从整个企业的角度进行控制的。 成本控制应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即全面的成本控制。
凡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涉及到价值运动,都包括在成本控制的范围之内,其基本内容包括:产品生产前预测阶段的成本控制;产品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材料采购、供应阶段的成本控制;生产阶段的成本控制;销售阶段的成本费用控制等。成本控制之所以要贯穿于企业生产的全过程,是因为企业的生产过程其实就是成本费用的形成过程,既然成本费用是在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形成的,要想降低成本费用,控制活动就要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所以,全过程的控制,其实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全面控制。只有实施全面的成本控制,才能对生产经营过程的每个环节都进行控制,不至于有所遗漏,从而取得最佳的成本控制效果。
2 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中的主要问题 2.1 成本管理观念落后,缺乏创新意识 传统的成本管理是以企业是否节约为依据,以降低成本为主要目的,节约成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这种成本降低是治标不治本,属于降低成本的一种初级状态,局限于企业内部,而对企业的供应与销售环节则考虑不多,对于企业外部价值链更是视而不见,使企业未能获得全面的发展竞 争战略,不能形成系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体系,缺乏战略管理的思维。 2.2 成本管理缺乏驱动因素分析 企业一般把业务量(如产量)看作是唯一的成本动因(自变量),至少认为它对成本分配起着决定性的制约作用,而把其他因素(动因)不作考虑。
这虽不失为成本管理的有效思路,然而,业务量并不是驱动成本的唯一因素。此外,传统成本管理将固定成本简单地作短期的期间化处理,淹 没了大量的长期性和战略性的重要信息,使企业多项活动的绩效难以真正体现。
2.3 不能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 在计划经济时代,制造成本在成本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其他如技术成本、服务成本等所占的比重很小,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将注意力集中于生产制造过程的成本控制是可取的。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观念突破了实体形式,成本中非产量驱动的技术成本、物流成本、服务成本等的比重日渐上升。
在这种情况下,成本管理只注重生产过程的成本核算和控制,就不一定能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2.4 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 一些企业成本管理处于落后状态,没有真正形成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不利于企业成本的宏观调控。
这就要求对我们现行成本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建立新的成本管理模式。 3 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措施 (1)增强成本观念,实行全员成本管理。
企业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动应以现代成本效益理念作为指导思想,要认识到成本优势的取得绝对不限于成本本身,应从管理的高度去挖掘成本降低和获取效益的潜力。要及时、全面向管理员提供成本信息,借以提高员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增强成本观念。
通过成本分析,评价管理人员的业绩,促进管理人员采取改善措施。现代企业需要寻求新的降低成本的方法,力图从根本上避免成本的发生,为企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2)加强两个基础工作。一是加强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合理制定原材料。
3.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观念是指人们对成本管理有关问题的认识。
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作为竞争主体,应树立怎样的成本管理观念来支配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是一个既有一定理论意义,又有一定现实意义的问题。本文拟对此作一些简单的分析。
一、成本效益观念 传统的成本管理是以企业是否节约为依据,片面地从降低成本乃至力求避免某些费用的发生入手,强调节约和节省。传统成本管理的目的可简单地归纳为减少支出、降低成本。
这就是成本论成本的狭隘观念。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经济效益始终是企业管理追求的首要目标,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也应该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实现由传统的“节约、节省”观念向现代效益观念转变。
特别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今天,企业管理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向市场提供质量尽可能高、功能尽可能完善的产品和服务,力求使企业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与企业管理的这一基本要求相适应,企业成本管理也就应与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直接联系起来,以一种新的认识观——成本效益观念看待成本及其控制问题。
企业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动应以成本效益观念作为支配思想,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分析来看待“投入”(成本)的必要性、合理性,即努力以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创造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为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与“减少支出、降低成本”在概念是有区别的。
“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不就是节省或减少成本支出。它是运用成本效益观念来指导新产品的设计及老产品的改进工作。
如在对市场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认识到如在产品的原有功能基础上新增某一功能,会使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大幅度提高,那末,尽管为实现产品的新增功能会相应地增加一部分成本,只要这部分成本的增加能提高企业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最终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这种成本增加就是符合成本效益观念的。又比如,企业推广合理化建议,虽然要增加一定的费用开支,但能使企业获取更好的收益;引进新设备要增加开支,但因此可节省设备维修费用和提高设备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为减少废次品数量而发生的检验费及改进产品质量等有关费用,虽然会使企业的近期成本有所增加,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生产效益却会因此而逐步提高;为充分论证决策备选方案的可行性及先进合理性而发生的费用开支,可保证决策的正确性,使企业获取最大的效益或避免可能发生的损失。
这些支出都是不能不花的,这种成本观念可以说是“花钱是为了省钱”,都是成本效益观的体现。 总之,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日常成本管理中,应对比“产出”看“投入”,研究成本增减与收益增减的关系,以确定最有利于提高效益的成本预测和决策方案。
二、多动因理论的成本管理观念 库珀和卡普兰于1987年在一篇题为《成本会计怎样系统地歪曲了产品成本》的文章中第一次提出了”成本动因”(cost driver,成本驱动因子)的理论,认为成本在本质上是一种函数,是各种独立或交互作用着的因素(自变量)合力驱动的结果。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驱动着成本,或者说成本的动因有哪些呢?传统上把业务量(如产量)看作是唯一的成本动因(自变量),至少认为它对成本分配起着决定性的制约作用,而把其他因素(动因)撇开不论。
按照这一成本动因思想,企业的全部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基于这一认识,形成了诸如量本利分析以及依存于产量的弹性预算等在成本费用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这虽不失为成本管理的有效思路。然而,业务量并不是驱动成本的唯一因素。
按照库珀和卡普兰的“成功动因”理论,成本动因可归纳为五类:数量动因、批次动因、产品动因、加工过程动因、工厂动因。从这一观点出发,我们应在分析有关各种成本动因的基础上,开辟和寻找成本控制的新途径。
比如,按照作业成本法(ABC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对成本动因的分析,企业成本可划分为由业务量动因驱动的短期变动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和由作业量动因驱动的长期变动成本(主要是各种间接费用)。基于此种认识,在企业成本管理中可考虑通过实现适度经营规模来有效地控制成本,因为通常较大规模比较小规模更有利于降低单位产品成本。
如采购费用支出不单纯受采购数量所制约,还与采购次数有关,大量采购能降低单位采购成本;营销费用支出不单纯受销售数量所制约,还与销售批次有关,大量销售能降低单位产品负担的营销费用。对这类问题,若能分析出各动因(自变量)与成本(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成本函数的具体模型,即可进一步运用数学方法确定最优经济规模。
管理会计中介绍的最优订购批量决策模型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具体例子。 通过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除驱动成本的客观因素外,企业成本也会受到人为的主观因素的驱动,即成本函数可表示为:成本=f(客观动因,主观动因)。
正因为人具有最大的能动性,人为的主观动因也应是驱动企业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职工的成本管理意识、综合素质、集体意识、企业主人翁地位意识、工作。
4.跪求
1. 物流成本研究的意义及现状 物流成本,是指产品在实物运动过程中,如包装、装卸、储存、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各个环节所支出的人力、财力、物力和总和。
改善企业内部物流而增加利润成为当今企业管理的热点和重点,被称为"第三利润源泉"。那么这块金矿到底有多在,如何充分挖掘这块金矿则成为当今企业密切关注的问题。
物流技术20世纪50年代在日本兴起,发展至今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由重视功能变为重视成本,进而变为重视服务。物流成本管理一直受到日本物流界的重视,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步向物流成本与财务结算制度相连结。
神奈川大学的唐泽丰教授认为,日本物流成本管理经历了四个阶段(见图1),目前日本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与管理基本停留在第三阶段。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从日本引进了物流的概念,并兴起研究的热潮。
在此过程中,从简单的模仿到独自创新,物流领域为企业的成本节约做出了贡献。然而,物流成本管理一直没有完整的体系,这主要是由物流成本的复杂性以及关联性强决定的。
从目前中国企业物流管理水平普遍不高来看,现阶段一些先进的企业要解决的是物流成本的核算以及逐步建立物流预算制度。2. ABC成本法概述 ABC成本法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杰出的会计大师,美国人埃里克•科勒(Eric•Kohler)教授。
科勒教授在1952年编著的《会计师词典》中,首次提出了作业、作业帐户、作业会计等概念。1971年,乔治•斯托布斯(George Staubus)教授在《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Activity Costing and Input Output Accounting)中对"作业"、"成本"、"作业会计"、"作业投入产出系统"等概念作了全面系统的讨论。
这是理论上研究作业会计的第一部宝贵著作。但是当时作业成本法却未能在理论界和实业界引起足够的重视。
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MRP、CAD、CAM、MIS的广泛应用,以及MRPII、FMS和CIMS的兴起,使得美国实业界普遍感到产品成本住处与现实脱节,成本扭曲普通存在,且扭曲程度令人吃惊。美国芝加哥大学的青年学者库伯(Robin Cooper)和哈佛大学教授开普兰(Robert S Kaplan)注意到这种情况,在对美国公司调查研究之后,发展了斯托布斯的思想,提出了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1988)(Activity Based Costing,简称ABC法)。
作业成本法在过去10年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新型的咨询公司已经扩展了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范围并研发出相应的软件。ABC成本法引人了许多新概念,图2显示了作业成本计算中各概念之间的关系。
资源按资源动因分配到作业或作业中心,作业成本按作业动因分配到产品。分配到作业的资源构成该作业的成本要素(图中的黑点),多个成本要素构成作业成本池(中间的小方框),多个作业构成作业中心(中间的椭圆)。
作业动因包括资源动因和成本动因,分别是将资源和作业成本进行分配的依据。 3. 以活动为基础的成本分析(ABC)法是被认为确定和控制物流费用最有前途的方法 第一, 传统的成本计算法造成了所谓的"物流费用冰山说"。
一般情况下,企业会计科目中,只把支付给外部运输、仓库企业的费用列入成本,实际这些费用在整个物流费用中犹如冰山一角。因为企业利用自己的车辆运输、利用自己的库房保管货物和由自己的工人进行包装、装卸等费用都没列入物流费用科目内。
传统的会计方法没有显现各项物流费用,在确认、分类、分析和控制物流成本上都存在许多缺陷。 第二, 在现代的生产特点下,传统物流成本计算法提供的物流成本住处失真,不利于进行科学的物流控制。
现代生产特点是生产经营活动复杂,产品品种结构多样,产品生产工艺多变,经常发生调整准备,使过去费用较少的订货作业、物料搬运、物流信息系统的维护等与产量无关的物流费用大大增加,投入的所有资源也随其成倍增加。基于这种无意识的假定,成本计算中普遍采用与产量关联的分摊基础--直接工时、机器小时、材料耗用额等等。
这就是所谓的"数量基础成本计算"的由来。这种计算方法使许多物流活动产生的费用牌失控状态,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和物流服务水平的下降。
这种危机在传统的制造企业表现尚不明显,然而在先进制造企业,在高科技朝代的今天,它却是致命的。 第三,传统的会计实践通常并不能提供足够的物流量度。
(1)传统会计方法不能满足物流一体化的要求。物流活动及其发生的许多费用常常是跨部门发生的,而传统的会计是将各种物流活动费用与其他活动费用混在一起归集为诸如工资、租金、折旧等形态,这种归集方法不能确认运作的责任。
(2)传统会计科目的费用分配率存在问题。将传统成本会计的各项费用剥离出物流费用,通常是按物流功能分离的,在分配物流成本中却存在许多问题,很难为个别活动所细分。
比如人工费分配率由于每个人花费在物流活动上的精力很难确定,而难以估计。(3)传统会计方法不能对物流和供应链改造工程活动进行物流成本核算。
总之,对传统会计需要做若干修正以便跟踪物流成本。物流在供应链中的流动过程是价值增值。
5.浅谈建筑工程成本分析与控制 管理毕业论文怎么写
浅谈建筑工程成本分析与控制【摘要】现阶段施工企业都把“利润”作为企业最重要的管理核心,这是企业保持改革、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作为施工企业如何更进一步去搞好工程的成本管理这一核心工作,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中成本分析与成本控制如何操作更符合工程项目施工的实际,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 【关键词】+模式;成本分析标准;成本效益 成本分析与控制的必要性 我们的工程成本控制,不仅要反映投资决策、设计、发包和施工,被动地控制工程造价,更要主动地影响投资决策,影响设计、发包和施工,主动地控制工程成本。
现阶段进行成本控制的主要形式是+模式: 其中成本分析与成本控制通常相互交替发生,并相互影响。当成本计划确定后首先就要分析计划实现的可行方式,当成本控制出现偏差时,又要及时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及纠偏措施,为成本考核提供依据。
成本分析的定义及标准格式 . 成本分析的定义: 成本分析主要指对建设项目的成本数据进行科学体系的分类,以标准统一的成本分析格式进行分析,从而得以简化成本的审核和同比。成本分析的结果报告可以清晰的体现一栋建筑物的成本是如何在建筑物的组成构件之间分配的。
当进行建筑物的成本比较时,往往会将项目成本比较建立在工程相似基础上,将那些工程差异较大,没有可比性的项目分开。成本分析是成本控制的基础,它的主要目的是: .. 明确在一座建筑物的各个元素上已经花费了多少成本。
.. 判断一下项目成本是否已经被平衡分配。 .. 对不同建筑物中相同元素的成本可以进行同比分析。
.. 其他建筑物可参照使用的成本数据。 . 成本分析的格式化标准 针对各类建筑物的成本分析需要明确成本分析体系及其相应的格式,否则,成本无法实现有效的同比和控制。
成本分析标准表格有两种形式:简明成本分析和详细成本分析。 其中简明成本分析只提供工程和几个基本组成元素成本的相关信息,以平米建筑面积的成本表示。
详细成本分析则包含了大量信息:比如工程的建筑形式、建筑物的选址/现场情况、市场状况包括招投标水平、劳动力和原材料的获取情况、承包合同的详细说明、还有包括建筑物的设计特点例如建筑面积、屋顶面积、外墙面积、墙面/地面比和楼层高度。 通过汇总建设项目所有成本信息、并转换成建筑物的所有元素和元素组的成本信息。
然后,将这些内容用总元素成本造价和每平米建筑面积单方造价来表示。同时,也要列出每个元素的单位数量和元素单价,在进行类似项目成本比较时,这些信息非常具有参考价值。
工程成本控制的基本思路 经过成本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对成本影响较大的关键元素,想要行之有效的控制成本,就需要对这些关键元素进行控制,控制的状态是动态的,在确定控制目标值后,应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阶段性地收集完成目标的实际数据,然后将实际数据与计划值比较,若出现较大偏差时采取纠正措施,以确保目标值的实现。 成本控制的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
三个阶段应以事前控制为主,即在项目投入阶段就开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作用。为达到工程成本在“施工前”计划目标值测定的科学合理性,首先必须把满足工程项目施工生产作为前提。
同时目标值的确定必须适应市场经济运行规则,以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综合实力为基础。企业基础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对项目法施工的管理有直接的影响,分析要细、有深度。
将着力点放在加强管理和内部挖潜上构思,强调对确定成本目标值的调查和分析,明确影响成本主体的内因和外部条件,才能达到预测的准确性,符合实际施工管理要求,为竣工后的总结评估提供科学的依据。 工程成本控制的关键点 . 控制成本效益 成本收益主要包括工程签约合同造价、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增、减工程造价、现场签证、施工中采用“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和科技成果创造的效益,施工中的量、价控制节余、施工结算中的收益等。
. 控制施工进度成本 合理地加快工程的施工进度,缩短施工周期是节约机械设备、“三大”工具租赁费用、节省现场管理费用的有效途径。施工中按照“精干、合理、科学、高效”的原则,优化配置各种施工资源。
加强对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计划的节点控制和动态管理,加强施工调度,避免因施工计划不周和盲目调度造成的窝工损失、机械利用率降低、物料积压等而使施工成本增加,加大周转料具的合理投入,提高利用率和周转次数降低成本,加大科技含量,推广应用“四新”技术,合理采用“新技术、新工艺”。 . 控制质量成本 严格按施工图纸、施工规范、操作规程、质量验收评定标准组织施工。
制定工程质量预控目标,严格监督、检查,确保各分部、分项工程一次交验合格,减少返工、浪费造成的损失支出。例如:在框架中间层端节点处,根据柱截面高度和钢筋直径,梁上部纵向钢筋可采用直线锚固或端部带º弯折段的锚固方式。
在承受静力荷载为主的情况下,水平段的粘结能力起主导作用。据有关资料表明,当水平段投影长度不小于.la,垂直段投影长度为d时。
已能可靠保证梁筋的锚固强。
6.怎样进行工厂成本控制与管理论文2000字
【摘要】有效的控制企业的成本无论对于实现企业的经济目标还是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说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成本控制也是当前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文章介绍成本控制的基本内容、成本控制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性、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并探讨了企业如何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
【关键词】成本控制;企业管理;作用 0. 引言 当前经济发展是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企业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激烈竞争。面临这种发展趋势,企业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除了更新技术和人才之外,还需要企业内部高效的管理和控制。
其中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和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实现良好经济效益的基础。因此企业要重视成本管理,加强成本控制,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 企业成本控制概述 企业成本控制是指企业依据设置的成本管理目标,对企业产生成本前和影响成本控制的各个因素进行严格的调节控制和计算,使企业的各项成本支出控制在前期设定好的成本目标范围之内,从而达到成本管理的目标。成本控制按从广义和狭义来定义又可以称为相对成本控制和绝对成本控制。
从广义上来说企业的成本控制要涉及到企业的全部经营管理活动,而在狭义上来说,成本控制是指完成企业限定的成本限额为目标[1] 。企业的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成本控制的内容包括:企业内部人员的控制和企业经营全过程、全方位、全环节的控制。在企业的成本控制中要遵守的原则有:节约性原则、经济性原则、权利和责任相结合原则、目标管理原则以及全面性的原则。
2. 成本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2.1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 科学有效的成本控制能够促进企业良好经济效益的实现。当前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成本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管理手段。
而成本控制又是成本管理中的重中之重。所以企业通过有效的成本控制,首先能够减少企业的资金风险。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资金的良好运转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除了对外吸引投资来减低财务风险之外,还可以通过企业本身成本费用的支出来环节企业的资金压力,使得企业可以将有效地资金投入到生产建设当中,完善企业的技术设备和人才配备,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
其次,成本控制还可以作为加强内部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以达到企业内部工作的有序开展,提高企业内部的积极性,从而为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最终也能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成本控制是当前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有效手段。
从整体上来说保证了企业管理和实现经济效益的双丰收。2.2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的发展壮大不是一朝一夕的,尤其是当今经济全球一体化竞争的环境中,企业要想做强做大,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重视成本控制。
一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除了离不开人才好而技术外,最不能缺少的就是资金。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总收入-总成本投入,通过这个公式可以看出,总成本投入对于企业是否能够盈利非常重要。
一个企业虽然资金雄厚,但如果不重视成本的有效控制,虽然不会影响企业的短时期的经营,但是一旦出现经融危机,企业必然会出现重大危机,严重者可导致破产。相反,如果企业在每一发展阶段都注重成本的控制,必将会给企业积攒一笔雄厚的资金,企业抵御危机和风险的能力必然会增强,才能真正的实现可持续发展。
2.3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加强成本控制还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降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可以实现企业利润的提升。
相同的产品,根据市场经济要求,价格的差距不会太大。如果企业能够对生产成本进行有效的降低,除了获得利润更高以外,还可以形成一定的价格优势,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从而就能提高产品的销量,也能更好地开展与市场上同类化产品的竞争,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创造品牌效应。
最终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3. 目前我国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3.1企业缺乏全面化成本控制意识 目前很多企业的成本控制主要是通过减少企业内部的费用支出和降低生产成本来实现企业成本控制的目标,这种单一的成本控制意识只注重了生产环节中的成本控制,忽视了其他环节中的成本控制。
这种单一的成本控制模式不仅阻碍了企业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而且还影响到企业整体的发展战略目标的实施。不仅如此,还有的企业根本不重视企业成本控制,缺乏成本控制的意识,企业经营者只看重成产值和经济效益。
无论是成本控制意识的反驳还是缺乏全面化的成本控制意识,都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和经营中的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目标的实现,出现企业生产和管理中资金和材料的浪费,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2企业成本控制方法落后 当前还有很多企业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企业成本控制方法,这种方法对于现代企业管理来说是比较落后的。
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主要是重视生产成本的控制,这种模式是先通过目标成本的确定,然后再转化成本,将标准成本和目标成本进行比较和分析,最后提出成本控制的具体意见。这种成本控制模式并没有很全面的反应整个经营环节的成。
7.成本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成本管理论文浅谈企业成本控制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完善,深化成本管理改革也日益成为一个突出而又迫切的问题。
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全员对成本形成的全过程进行参与,全面控制,以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进行生产经营,从而使企业以最低的成本取得竞争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 关键词:企业;成本;全员控制 一、成本控制的基本含义 所谓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
它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等六个环节。 成本控制的过程是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计算、调节和监督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发现薄弱环节,挖掘内部潜力,寻找一切可能降低成本途径的过程。
科学地组织实施成本控制,可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转变经营机制,全面提高企业素质,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生存、发展和壮大。成本控制的起点,或者说成本控制过程的平台就是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
成本控制不从基础工作做起,成本控制的效果和成功可能性将受到大大影响。在成本控制过程中要制定两个标准价格,一是内部价格,即内部结算价格。
二是外部价格,即在企业购销活动中与外部企业产生供应与销售的结算价格。标准价格是成本控制运行的基本保证。
另外,质量是产品的灵魂,没有质量再低的成本也是徒劳的。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运行的基本保证,一是制度,二是文化,制度建设是根本,文化建设是补充。
没有制度建设,就不能固化成本控制运行,就不能保证成本控制质量。成本控制中最重要的制度是定额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费用审报制度等。
二、成本控制应注意的问题 1.成本控制要对成本形成全过程进行全面控制 产品成本形成的全过程,包括产品投产前的设计、工艺的确定以及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另外,还要考虑产品使用中的寿命周期成本。成本控制就是以产品成本形成的全过程为对象,结合生产经营各阶段的不同性质和特点进行有效的控制。
2.成本控制要全员参与 为了真正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充分发挥每个部门和广大职工控制成本、降低成本的积极性,这就必须对全体职工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实行奖惩制度,按企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和成本管理要求,确定成本责任层次和责任单位,以及他们的责权利关系,开展班组经济核算,建立一个纵横的群众性成本控制组织。对于各种定额、费用开支标准、成本目标和降低成本的措施,应广泛发动职工讨论,使其成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这样才能使成本控制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3.成本控制必须从各方面使用效果来衡量 成本控制不能只是消极的将实际成本支出限制在成本标准范围内,它还负有对成本标准进行重新审定和修正的任务,使成本标准始终保持着积极先进的水平。 4.成本控制的目的在于总结经验和教训 成本控制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进而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迅速纠正工作中的缺点,以降低成本,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5.成本控制中必须有健全的管理制度 成本控制与其他管理手段密切相连,开展成本控制必须做好相应的基础工作和其他准备工作,否则必将使成本控制流于一种形式。这就要求制定各种消耗定额、材料单价、内部转移价格以及费用预算的限额,要健全一整套完整的原始记录和考核报告,以及设置一整套完整的计量工具,要实行全面的计划管理,采用标准成本制度,要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奖惩制度。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成本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各尽其职,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入手,全员、全过程地参与成本控制。因此各部门在成本控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影响成本控制目标的因素分析 确定成本控制目标,要将成本控制放到与企业经营活动、管理措施与战略选择的相互关系中考察。 经济活动越复杂,成本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也就越复杂。
这些关系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类:一是成本因经济活动而发生,降低消耗始终是对经济活动的基本要求。节约规律要求人们在实现特定目的过程中要尽可能降低成本。
由于成本总额受到活动量的影响,降低成本的基本标志是降低单位成本。二是成本是经济活动的制约因素。
就具体业务而言,业务经办人员往往不希望有较多的成本约束。较少的成本限制意味着较多的自由度,业务处理过程就变得相对容易和轻松。
三是成本的代偿性特征决定了人们对成本有不同的判断标准。在成本变动不影响其他指标的前提下,人们总是追求低成本,以成本绝对额的高低为标准来判断成本控制措施。
然而成本的变动必然会影响到其他指标的变动。成本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代替,往往使相互关联的成本构成要素之间发生此消彼长的变化,收益则随成本、收入的变化而变动。
成本与各因素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得判断成本高低的标准由于视野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
8.成本管理的发展趋势 成本管理论文
未来的市场是产品多样化的市场,产品类型和特点由最终客户决定,产品必须满足顾客多样化的需求。
大批量单一的产品品种将会越来越少,小批量多品种成为一种趋势,这就导致了同一生产线上可能存在多种成本结构不同的产品共存。此外,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节约人工成本,企业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不相关的费用(如质量检查、实验、设备调整、产品服务等)占产品生产成本比重越来越大,基于单一数量分配基准的传统成本管理对多种不同成本结构的产品共存的现象在费用分摊上难以明显区别对待,最终导致成本的失真。
作业成本法为解决这一问题成为可能,作业成本管理可以采用多元的分配基准,成本计算深入到作业层次,以作业为中心定义成本动因,按照费用产生的原因进行分配,区分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产品成本的计算以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根据资源的消耗归集成本。
由此可见,作业成本管理可以针对不同的产品准确计算产品生产过程对资源的消耗,分析资源消耗的合理性,从而相对准确地计算出产品成本和优化控制产品对资源的消耗,满足产品多样化的需求。 3.1 传统成本管理自从鲁宾.库拍(Robin.Cooper)和罗伯特.卡普兰(Robert.Kaplan)创立作业成本计算(ABC, Activity-Based Costing)之后,相对而言,此前的成本管理称为传统成本管理[4]。
传统成本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主要形式,重点在于产品制造成本。传统成本管理是现代成本管理发展的基础,在科学成本管理历史阶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这一历史阶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的成本会计和成本管理教科书中仍然占据大量的篇幅。
传统成本管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财务报表的需要,包括内部财务报表和外部财务报表,在现代成本管理中仍难以拭去其所担任的重要角色。 3.2 作业成本管理作业管理(Activity-Based Management,ABM)也习惯地称为作业成本管理(Activity-Based Costing Management,ABCM),是以作业成本(Activity-Based Cost,ABC)计算法为基础的成本管理方法。
作业成本管理建立在“作业”的基本概念之上,以“作业”为核心,围绕“作业”展开。作业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是,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消耗了作业,而作业消耗了资源,资源被消耗之后会产生一定量的产品价值,一系列的作业转移实际就是产品价值的转移,最终产品是所有作业的集合产生的价值量的集合。
所以说,产品的生产过程就是“作业链”的形成过程,也就是“价值链”的形成过程。在这个“作业链”的形成过程中,不是每一个“作业”都会增加产品价值,所以就有“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之分。
作业成本管理除了关注通过作业成本计算获取准确的实际产品成本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作业成本分析深入作业层次尽可能地减少甚至消除“非增值作业”。由此可见,作业成本管理可以通过作业成本分析深入作业层次优化产品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消耗,从而达 到不断降低成本的目的。
3.3 两种成本管理法的区别 3.3.1 从成本管理重点来看传统成本管理总体上分为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其重点在于制造成本。对于非制造成本一般作为期间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不计入每一产品成本中。
这有利于重点关注占成本比例较大的制造成本的核算,但是对于那些需特定服务的产品所增加的非制造成本则难以区别体现。传统成本管理按照成本性态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其重点在于变动成本,特别关注的是直接变动成本,有利于资源耗费的控制和成本考核。
对于固定成本、间接变动成本等间接费用的分配则难以区别复杂程度不同的产品,从而造成占用较多间接成本资源的产品成本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作业成本管理以作业为基础,此“作业”不仅仅局限于生产作业,还包括营销作业等一切管理活动,贯穿于整个作业链的始终,能够动态地反映各个作业过程,能够追溯成本发生的原因,便于优化资源配置,非常适合于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活动。
由于作业成本管理关注的是作业,可以明确成本发生的原因,所以对于传统成本管理中制造费用分配不均导致部分产品成本扭曲的现象就可以得到有效的避免。由于作业成本管理可以体现产品对资源的耗费情况,从而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出产品的亏损和盈利情况,避免出现表面盈利的产品而实际是亏损的或者表面是亏损的产品而实际是盈利的现象。
3.3.2 从成本决策来看传统成本管理在间接成本费用的分配上较为模糊,从而造成分配不公平,难以准确衡量和区别不同的产品所耗用的确切成本资源,可能导致简单产品成本偏高而复杂产品成本偏低的成本扭曲现象,最终影响产品决策。此外,由于传统成本管理是在规模经济的环境下孕育和发展的,其计算标准与产量高度相关,产量越高则单位成本越低,最终表现为利润越高。
在管理上为了追求短期效益,容易造成一味地追求产量而忽视产品质量,甚至忽略一些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利润虚高的现象,可能造成成本失控和大量的产品积压问题,最终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由于作业成本管理能够清晰体现每一种产品对资源的消耗情况,所以作业成本管理不仅仅为报价提供决策依据,还为产品类型结构组。
9.关于成本控制的论文
成本“是指企业制造和销售产品所发生的费用”(《辞海》第4697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
控制是指“掌握住使不超出范围”(同上,第1994页)。那么,企业制造和销售产品所发生的费用,怎样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不超出范围呢?笔者试作如下论述。
一、成本控制应以生产技术部门为主财会人员对企业成本控制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制定企业内部成本管理办法、建立成本控制责任制,以及每月都要计算成本和编制成本报表等工作;在机构设置上,也设有成本科(室),配有专门负责成本管理人员;长期以来,形成了生产技术部门只管要钱、花钱,财会部门只管卡钱、管钱的局面。
这些都使人们认为成本控制是财会部门的事,应以财会部门或财会人员为主。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也是企业没能有效控制成本的根本原因。
现举例说明。油田要打一口生产井,生产设计部门设计井深为15O0米。
根据地质资料可知,地层在13OO米以下已没有含油构造,多设计这2O0米井深是多余的,也是不必要的。其井越深,投资就越大,成本就越高,这是不争的事实。
那么,财会人员怎样才能知道这2OO米井深是不必要的,又如何说服生产技术部门改变这一不当的设计呢?财会人员常因外行而无能为力。不当的投资一旦形成,每年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要增加,摊入产品成本中的费用也会随之增加,令以后生产成本难以控制。
再如,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设备的维护保养,诸如此类问题也是由生产技术部门决定的,而财会部门对此能做些什么呢?即使能提点意见往往也只是供参考而已。一言以蔽之,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生产费用的支出;大都是由生产技术部门确定的。
他们最知道哪些费用该花,哪些费用不该花,哪些成本能够控制,哪些成本不能够控制。他们深知或能找到成本控制的最佳途径和办法。
因此可以说,成本控制工作应以生产技术部门为主。只有摆正生产技术部门成本控制的主导地位,明确企业各部门成本控制的责任,才能有效地控制成本。
确定了生产技术部门成本控制的主力地位,并不是为财会部门推卸责任,也不是说它不重要。财会部门虽然处于辅助地位,但仍然是成本控制的一支重要力量。
为了使生产技术部门更好地控制成本,财会部门要把成本报表、成本资料等会计信息,及时、准确地提供给他们,甚至把企业不良的财务状况和成本控制的严峻形势也向他们汇报。这样生产技术部门才能增强成本控制的意识,掌握成本发展变化的趋势,找出成本控制的途径和办法,进行有效地成本控制。
二、成本控制是全员、全过程的成本控制1.全员的成本控制。企业全员的成本控制,是指企业各部门和全体职工对成本所进行的共同控制。
①各部门的成本控制。生产技术部门、财会部门和其他各部门之间,要互通成本控制信息,交流成本控制经验。
企业上下级之间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形成纵横的成本控制网络,才能达到成本控制的预期效果。克服过去那种各部门之间“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现象,致使成本控制不力。
②全员职工的成本控制。首先,是企业领导对成本的控制。
领导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决策者、组织者,他们对成本控制是否重视,是否得法,直接影响到企业整体成本控制的效果。因此,企业领导必须重视成本控制,积极组织和领导全体职工做好成本控制工作。
其次,是一般职工的成本控制。企业每个职工的劳动成果,每项费用支出,最终都要反映到成本之中,因此人人都有成本控制的责任和义务。
如废品损失,按规定要计入合格产品的成本中。如果某职工生产的产品全部合格,没有废品,使成本“不超出范围”,就说明他成本控制得很好。
反之,有废品发生,使成本“超出范围”,则说明他成本控制得不好。即使是企业机关的一般工作人员,也涉及到成本控制的问题。
如办公费用指标是否超支,业务招待费用控制得如何,有无公车私跑等现象?这些都是成本控制的内容。总之,企业每个部门、每个职工都要有成本控制的意识,花公家的钱要像花自己的钱那样节省,就能对成本进行较好地控制。
2.全过程的成本控制。企业全过程的成本控制,是指产品生产过程和销售过程的成本控制。
其主要内容有:①对成本产生的源头所进行的控制。如对投资决策的控制,确保投资决策正确,避免失误;对技术设计的控制,做到设计科学、费用合理。
②对产品生产的各项费用的控制。如对材料采购的控制,力争做到材料采购货比三家,物美价廉,以及杜绝受贿、索取回扣等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对无效或低效井下作业工作量的控制,以减少井下作业费用的支出。
③对产品销售费用的控制。如对广告费、运输费、装卸费的控制等。
④总结前期成本控制的经验和教训,做好下期产品成本超前控制的准备工作。三、思想对成本控制的作用思想是支配一切的,职工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动,思想对成本控制具有决定性作用。
就其某种意义上说,成本控制实质是对人思想的控制。1.提高成本控制意识。
有了成本控制意识,才能有效控制成本。从大的方面说,一种正确的成本控制意识,常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根据我。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成本控制与管理毕业论文(企业产品的成本控制与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