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高速隧道 研究背景
自王梦恕院士始。
早在百年之前,晚清洋务大臣张之洞就提出“筑铁路至海南腹地”的设想。而在1918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该有一条铁路“于化州须引一支线,至遂溪、雷州,达于琼州海峡之海安……于海安再以渡船与琼州岛联络”。
如果再往前追溯,大约在850多年前,唐朝贬官李光就曾做过连接海峡两岸的梦。“海北与海南,各在天一方……愿子一咄嗟,跨空结飞梁”,被海南人奉为“五公”之一的李光,在踏上海南岛后就不由得赋诗感叹。
而据王梦恕介绍,希望海底隧道能够连接琼州海峡两岸是周恩来总理生前的愿望。“那是在1970年代,我国大搞备战备荒,地下工程的研究建设是重点之一。”
王梦恕说,在1974年,日本成功修建了者关门海底隧道,这一消息受到周恩来总理的重视,当时,躺在病榻的周恩来作出批示,指示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万里组织研究修建跨越琼州海峡的海底隧道问题。“周总理是我国第一个明确提出要修建琼州海峡跨海工程的人,”王梦恕说,如今再听到海南省政府强调推进跨海工程,这是令人感到鼓舞的。
如今交通发达,但长期与大陆隔绝的日子,使得世代居住在海南岛的人们有一种“岛民心里”:在当地人心中,没有明显的南北方之分,只有大陆与海南之别:琼州海峡以北皆叫“大陆”,哪怕只是一水之隔的雷州半岛居民,只要踏上海南岛,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大陆仔”或“大陆妹”了。 1988年,海南从广东省分离出来,并成为了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4年之后,海南人试图与大陆连接的梦想得到了国家的支持——1992年11月,当时的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了粤海铁路通道建设项目的立项。 粤海铁路是我国第一条跨海铁路,北起广东省湛江市,穿越雷州半岛,跨越琼州海峡,南至海南省三亚市。
2003年,海南与大陆连接的梦总算实现了。当年1月7日,粤海铁路正式通车,通过轮渡,大陆的火车开上了海南岛。
然而,海南似乎并不满足于乘轮渡跨过琼州海峡。在粤海铁路开通两年之后,海南官方便开始启动跨海大桥或跨海隧道的前期研究和准备工作。
2005年8月,在交通部的牵头下,交通部规划院与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及同济大学共同组成课题组,在琼州海峡跨海工程的基础上,对公路通道工程进行各项课题的论证及研究。 连接方案之辩 “由于缺少一条与兄弟省区更为便捷的交通通道,海南经济受到严重制约,与泛珠三角区域兄弟省区发展还有较大的差距”,“为了海南的长远发展,必须突破琼州海峡这一天然屏障,开展如此巨型的工程,必须早日着手准备,包括选择合适时机发出海南的声音。”
卫留成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高层论坛上的一席话,激起了不小的波澜。 本报记者在采访调查过程中了解到,关于海南岛与大陆连接的跨海工程,目前还存在三方面的争论:一是究竟要不要修跨海通道工程;二是具体方案的选择;三是交通部、铁道部、海南省和广东省在跨海通道计划中各有盘算。
关于是否需要修建琼州海峡跨海工程,在专家及国家有关部门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分歧。“修是肯定的,但只是时间问题。”
王梦恕说,在如“同(江)三(亚)”国道主干线等道路规划中,琼州海峡是必经之路。 然而,这一问题在海南坊间却引起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海南岛迫切需要跨海通道”及“海南岛不需要修建跨海通道”,成为近期关注琼州海峡跨海通道计划的民众争论的议题。
赞同者认为,与大陆交通连接不畅,正是海南经济落后的主要根源,跨海工程如果修建,必定带动海南经济的腾飞——这部分网民的观点,与海南省政府的思路颇为一致。 “近来我有一种感觉,就是海南的部分官员和民众在心理上已经被边缘化,小民思想严重,安于现状,害怕承担改革的风险,造成海南经济发展长期滞后,被其他兄弟省份远远抛下。
跨海大桥(隧道)的建设会成为海南与内地连接的一条纽带,避免海南从地理上、经济上、政治上被边缘化。”热心支持跨海工程的网民“琼人治琼”在一家名为“海南发展”的网络论坛上如此说道。
对跨海通道工程计划“不感冒”的人则认为,海南经济的边缘化,与交通不畅虽然有关系,但根子是海南的发展思路、产业结构及软环境的建设上出现了问题。 “我不知道政府还有什么长远的计划,很多人原先都认为粤海铁路是跨海工程的终结了。”
李希泉(音)说。李是海口市长流镇人,海口火车站离他家有一个小时左右的步程,粤海铁路已经运行三年多,但他出岛从来没有选择坐轮渡火车。
“粤海铁路建设时本地媒体说得天花乱坠,说与大陆连接以后海南经济会发展,现在都几年过去了,有什么明显的变化?”李希泉对记者说,现在海南与大陆的交通并不算太闭塞,不能把发展滞后的原因归于琼州海峡的阻隔。 记者从海南交通部门了解到,目前海南的交通运输能力仍较为充足,秀英港、海口港等码头的吞吐能力有很大部分处于闲置状态,客运稍微紧张也只是在“五一”、“十一”及春节期间才会出现,而运行了三年的粤海铁路,其载客量及运输能力通常达不到其设计能力的十分之一,多数时间处于亏损运营状态。
“两艘渡轮每天都要花费20万元,粤海铁路要收回。
2.隧道工程开题报告怎么写呢
土木工程开题报告模板(47人评价)|8044人阅读|602次下载|举报文档中原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教研室土木工程指导教师XXX 学生XXX 专业班级学号题目中原工学院6号办公楼设计题目类型建筑结构1 选题背景及依据(简述国内外发展趋势、需求状况,说明选题目的、意义,列出参考文献)1.1 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工作及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
那就是“高效、舒适、便利”的工作、学习或居住的建筑环境。办公建筑作为20世纪和21世纪头20年最重要的建筑类型之一,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更是值得关注的。
现代办公楼建筑通过对传统办公楼模式的革命性创新,应用生态节能等高科技,不仅创造了更加舒服的室内物理环境,而且引入空中景观中庭和社会功能,创造了更加人性化、令人愉快的工作环境,空间也变得流动和富于趣味,强调精神化的需求,是社会学意义上的进化。未来办公楼建筑的发展趋势是明显的:随着高科技手段和建筑技术的提高,未来办公楼将向着绿色生态和节能的方向发展。
建筑形态会更加多样化,功能构成会更加丰富,更加强调人性化和令人身心愉悦的空间环境创造。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生态主义、智能化、人性化、个性化、现代化、功能复合化办公建筑的设计理念将是今后现代办公楼的发展趋势。
学校办公楼建筑与其它办公楼一样,设计时应充分考虑适应性、灵活性、高效性和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以充分展示建筑功能与建筑形象的亲和力与开放性,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创造亲切宜人的建筑形象和舒适自然的办公环境。框架结构作为办公建筑重要的结构形式之一,近年来在世界各地又有了很大的发展,许多城市普遍兴建了包括商场、住宅、旅馆、办公楼和多功能建筑等各种类型的框架结构建筑。
学校办公楼结构设计采用采用框架结构,是由于框架结构能够提供较大的室内空间,平面布置较灵活,延性较好、方便施工承载力大、结构自重轻、抗震性能好、建造的工业化程度高等优点。因此框架结构体系在教育办公设施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通过毕业设计环节,使自己将四年所学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及计算机软件运用等方面的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的、综合的检测。使我全面系统地融汇所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并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这个环节,加深我对所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我综合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设计创新精神,提高自学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培养独立研究的能力,主要包括:调查研究、文献检索和搜集资料能力;方案论证,确定方案的能力;理论分析、设计和计算的能力;运用计算机的能力;撰写科技论文及设计说明书的能力。
本课题研究的是办公楼(中原工学院6号办公楼)的设计。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我将[21] 钱昆润等编著。
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M](第五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22] 王武齐编。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3] 林知炎编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24] 蒋红焰编。
建筑工程概预算[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S](GB / T 50353-2005)。[2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S](GB 50500-2003)。
2 主要设计(研究)内容、设计(研究)思想及工作方法或工作流程2.1 主要设计内容(1)建筑设计①建筑方案及其初步设计平、立、剖方案设计。②详细设计阶段窗、楼梯、屋面、墙身(包括阳光、雨篷、室外台阶等)的详细设计材料、做法和标准。
③绘制建筑施工图阶段各层平面图(1:100);正立面、背立面各一(1:100);两个侧立面各一(1:100);剖面图(1:100);墙身剖面大样(1:10-20);屋顶平面图(1:100);节点详图(1:5-20)。(2)结构设计①确定结构方案上部承重结构方案与布置;楼(屋)盖结构方案与布置;基础方案布置;结构措施及其特殊部位的处理等。
②结构设计计算荷载汇集;地震作用计算;风荷载计算;荷载组合及内力分析;一榀框架计算;现浇板计算;楼梯计算;悬挑构件计算;基础及基础梁计算;楼(屋)盖计算;其它必要的构件计算。完成结构设计计算书一份(含封面、目录、有关设计资料;按学校规定统一装订)。
2.2 设计思路及工作流程上部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由堪察报告建议采用天然地基柱下独立基础。楼(屋)盖为现浇肋梁楼盖,楼梯为现浇板式楼梯。
(1)分析研究选题,设计前明确设计的条件和设计要求。(2) 收集有关参考资料,参观已建成的建筑。
(3) 明确设计任务书,对设计条件、具体要求、空间环境进行功能分析。(4) 初步拟定方案,将选题的类型进行初步规划设计安排,初步拟定建筑尺寸,以便于以后对总体进行布置。
3.关于公路隧道支护与衬砌一片论文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隧道作为公路线上的重要建筑物,无论在隧道的长度、施工技术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衬砌是为防止围岩变形或坍塌,沿隧道洞身周边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修建的永久性支护结构。隧道开挖以后,为了保持围岩的稳定性,一般需要进行支护(衬砌)。
隧道衬砌的构造与围岩的级别和施工方法是密切相关的,支护类型的选择应视围岩地质条件、施工条件和使用要求而定。 1。
公路隧道支护(衬砌)类型 1。1喷锚支护(衬砌)[本文转自: ] 喷锚支护是指以喷射混凝土、锚杆为主要支护手段,并通过对围岩的监控量测指导设计与施工,使围岩成为支护体系的一部分,从而合理的利用围岩的地承载能力,以保证围岩稳定的隧道修建方法。
锚杆和喷射混凝土与围岩共同形成的承载结构,可有效地限制围岩变形的自由发展,调整围岩的应力分布,防止岩体松散坠落。它可用作施工过程中的临时支护,在有些情况下,也可以不必再做永久支护或衬砌。
根据围岩的地质条件,可以采用多种支护形式:①单独采用锚杆,一般只用于局部;②单独采用喷射混凝土,有时也只用于局部;③锚杆结合喷射混凝土,多用于地下洞室的顶拱和边墙;④锚杆和喷射混凝土,加设单层或双层钢筋网,可提高喷层抗拉强度和抗裂能力,从而提高支护能力;⑤锚喷加金属网,并在喷层内加设工字钢等型钢作成的肋形支撑。 上述各种形式的锚喷支护,所采用的锚杆根数、深度、间距,喷层的厚度以及金属网和肋形支撑的尺寸等,均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为搞好支护还需要进行围岩变位和变形等现场量测工作。锚喷支护常紧跟开挖掘进,平行作业,特别是在隧洞或地下厂房施工中采用分部开挖的方式时,可随着开挖断面的扩大,边挖边喷,直至全断面完成。
现代公路隧道,其开挖宽度一般达10 m~20 m ,开挖断面达80 m2~150 m2 。对于如此大的断面施工,以喷锚支护为主的施工支护在隧道初期阻止围岩变形、承载围岩压力、保护施工安全中所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
本文就复合式衬砌中喷锚支护施工工艺进行探讨。 1。
2整体式衬砌[本文转自: ] 整体式衬砌是指就地灌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衬砌,也称模筑混凝土衬砌。其工艺流程为:立模—灌注—养护—拆模。
整体式衬砌的优点有:对地质条件适应性强,易于按需要成型,整体性好,抗渗性强,而且可以适合多种施工条件(如可用木模板、钢模板或模板车等)。 按照不同的地质条件或围岩级别,整体式衬砌有直墙式和曲墙式两种样式。
直墙式衬砌适用于地质条件比较好,以垂直围岩压力为主而水平围岩压力比较小的情况。主要适用于二、三级围岩。
当在一座隧道内,大部分为四级以下围岩,仅个别地段是Ⅳ级围岩时,也可采用直墙式衬砌。 直墙式衬砌由上部拱圈、两侧竖直边墙和下部铺底三部分组合而成。
曲墙式衬砌适用于地质条件比较好,有较大水平围岩压力的Ⅳ级及以上的围岩。它由顶部拱圈、侧面曲边墙和底部仰拱组成。
仰拱的作用是抵抗底部围岩压力和防止衬砌沉降,使衬砌形成一个环状的封闭整体结构,以提高衬砌的承载力。 1。
3复合式衬砌 复合式衬砌把衬砌结构分成两层或两层以上,各层衬砌可以是同一种形式和材料的,也可以是不同形式和材料的。目前大都采用外衬和内衬两层。
最常用的外衬是喷锚支护,内衬是整体式混凝土衬砌。 复合式衬砌是与喷锚支护和新奥法施工结合起来应用的。
在洞壁表面上先喷射一层混凝土,有时也同时安排锚杆,凝固以后形成一个薄层的柔性支护结构(称初期支护)。它既能容许围岩有一定的变化,又能限制围岩产生过大变形。
在施工时,定期地量测支护的变形,把这些变形信息反馈到施工和结构的设计中去,据以确定内衬的最佳施作时间,以及内衬的适宜厚度。 在外衬变形终止或基本稳定以后,在施作内衬。
复合式衬砌的初期支护施作及时,且与围岩结合密切,从而能保护和加固围岩,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二次衬砌完成后,衬砌内表面光滑平整,可以装饰内壁,增强安全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结构形式,目前应用广泛。
2。选择 在喷锚支护(衬砌)、整体式衬砌和复合式衬砌三种类型中,公路隧道采用何种衬砌类型,应视围岩地质条件、施工条件和使用要求而定。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的隧道应用复合式衬砌;三级及以下公路隧道,在Ⅰ、Ⅱ、Ⅲ级围岩条件下,隧道洞口段应采用复合式衬砌或整体式衬砌,其他段可采用喷锚衬砌。
4.苏埃隧道的背景摘要
汕头市中心城区横跨汕头内海湾及榕江,这种“一市两岸”的格局造成了南北两岸的交通瓶颈。根据《汕头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汕头市城市交通规划》,在2020年前将依次在汕头海湾建成4条跨海通道,分别为:已建的海湾大桥和礐石大桥;规划的苏埃湾过海隧道和牛田洋大桥。由于汕头市南北联系依靠礐石大桥和海湾大桥由于通行能力的限制,导致南岸区域经济发展滞后。为了汕头市的崛起和全面振兴,加快建设“粤东城镇群中心”;增强汕头的聚集和辐射功能,适应大汕头“一市两城”的城市发展战略;加强南北两岸交通联系,完善重点开发地区的基础设施;促进“三大经济带”的建设,特别是南滨片区和工业经济带的大开发,必须尽快开拓新的过海联系通道。因此,为了满足汕头市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汕头市人民政府决定正式启动苏埃通道的前期研究工作。
5.有关掘进机的毕业论文
摘要:本文重点介绍上海隧道施工技术研究所对城市交通矩形地下通道掘进机及矩形隧道的研究与用。
以供异型断面隧道研究、设计、施工参考。 关键词:城市地下交通矩形隧道顶管机设计中间试验工程应用 城市建设发展速度越来越陕,交通运输对城市建设发展的作用更加凸现。
发展与建设的推进求城市解决更多的地下人行通道,如地铁车站的进出口的过街人行隧道、城市地下管线共同沟等类地下隧道工程以矩形最为经济。因此城市交通矩形地下通道掘进机的研究与应用十分必要。
1、矩形隧道的发展与应用世界最早的盾构法隧道是1826年开始建造的英国伦敦穿越泰晤士问底的公俏隧道,其隧道断面为11.4mx6.8m的矩形,由于采用人工开挖和施工中涌水淹没事故,长458m的矩形隧道掘进了18年才完工。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盾构掘进机施工技术有了新的飞跃。
尤其是日本,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的需求,促进了盾构隧道技术的进—步发展。20世纪80钢代后,世界各国掀起了开发异形断面盾构掘进机的高潮,先后进行了矩形隧道、椭圆形隧道、双圆形隧道、多圆形隧道盾构掘进机及施工技术的试验研究和工程应用。
从隧道的使用功能来分析,城市交通人行地道、地下共同沟、地铁隧道的断面形式以矩形最为合适,最为经济,因而矩形盾构掘进机的重新研究开发和应用意义十分分重大。 日本对大断面矩形盾构工法开展了研究,主要解决穿越铁路的车行下立交工程施工,用钢管片拼装后再浇筑混凝土内衬,盾构施工最浅覆土仅3m.1981年,名古屋和东京都采用4.29mx 3.09m手掘式矩形盾构掘进2条长534m和298m的共同沟。
名古屋还采用5.23mx4.38m的手掘式矩形盾构掘进1条长374m矩形隧道。总之,矩形隧道和矩形盾构技术的应用方兴未艾,其优点日益体现,其技术也日趋成熟。
上海隧道施工技术研究所于1995年起,开始启动矩形隧道研究并通过立题论迅1995年完成2.5mx2.5m可变网格矩形顶管机设计、矩形隧道试验工程方案和工程设计。1999年4月,上海地铁三号线五号出入口矩形通道施工采用上海隧道施工技术研究所自行研制的3.8mx 3.8m矩形刀盘式土压平衡顶管机。
矩形隧道于4月中旬始发推进,6月初完成第2条矩形隧道工程,工程质量优良,施工中确保了上海延安东路隧道的正常运营和陆家嘴路地下管线的安全。国内首次施工矩形盾构隧道仅花了40天完成了两条隧道的推进,矩形隧道研究和推广应用取得了成功。
2、城市交通矩形地下通道掘进机的研究2.1矩形隧道应用的经济跬矩形断面与圆形断面相比,其有效使用面积比圆形增大20%以上。城市交通过街人行通道要求埋深浅,因此矩形隧道更能满足人行通道的施工要求。
城市交通过街人行通道作为地铁车站的进出口日益增多,城市地下管线共同沟也将在我国得到发展,而这类地下隧道工程以矩形最为经济,因此矩形隧道的研究和应用可直接为工程建设的需求服务,并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2矩形隧道的研究方法矩形隧道的可行性研究力祛和技术路线如下: (1)对国外有关矩形盾构和矩形隧道工程的消化吸收; (2)矩形顶管试验工程的设想和设计; (3)矩形顶管机机型的技术经济比较,机型方案设计和选择; (4)试验用矩形顶管机的研制,在试验机的基础研制工程用矩形顶管机; (5)矩形钢筋混凝土管节通过结构试验了解结构受力分布,改进管节设计节设计优化提供依据; (6)通过2.5mx2.5m矩形隧道试验工程,了解矩形隧道顶进的施工参数和掌握规律,为工程应用提供依据; (7)进行工程应用方案设计、施工设计,完成工程应用,进行施工工法研究。
2.3矩形顶管机的研制由于可变网格式矩形顶管机具有加工相对简单、造价低、上马快的优点,在试验中同样可以获取有价值的各类数据,所以选择了这一方案。 2.3.1研发设计原则矩形网格式顶管机采用网格切割土体,并挡住开挖面土体有效防止正面土体坍塌,以人工出土方法进行开挖。
它由主顶进推动机头向前运动,机头分成前后两段,中间由纠偏油缸连接,在壳体二侧装有纠转装置,切口环处安装变角切口,可进行一定量的超挖,有利于机头的姿态控制,保证隧道轴线的偏差在设计范围内。网格中包含四个可变网格,可以调整机头正面的进土量,有利于控制正面土体的稳定性。
2.3.2设计基本情况为了保证管节和土体之间有一定的间隙,有利于泥浆套成环,设计中将机头的截面尺寸设计得大于管节的截面尺寸。顶管机主机可分成前后两段,中间由纠偏油缸连接。
前后段之间的密封采用一道唇形密封和一道支承橡胶圈,切口环处装有变角切口。网格中装有可调节开口率的可变网格,在壳体两侧装有纠转装置。
上述装置可对机头姿态进行控制。 主顶进装置由8台油缸及u形顶铁、顶环、垫铁、底架、钢后靠等组成,8台油缸分成二组,各4台叠加呈对称分布,并用分体式结构的支座固定,工作行程为1450mm.每台油缸可单独控制。
纠偏装置主要用于机头左右、上下轴线偏差的控制,总纠偏力为752t,纠偏角度为±2度。注浆纠转系统(翅板+压浆)主要用于机头旋转后的纠正,纠转力矩可达210x2——420kN 2.4。
6.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怎么写
写意义的时候根据你的选题来决定形式
可以分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也可以不细分,把目的和意义和在一起写,总之突出你观点的新颖和重要性即可
建议可以从这两点来叙述,不过要根据自己的选题,不要生搬硬套:
1. (你的选题)是前人没有研究过的,也就是说研究领域中一个新颖有意义的课题,被前人所忽略的
2. 前人有研究过,或者说阐述过但是没有阐述论证的足够全面,你加以丰满,或者驳斥前人的观点,
总之,意义和目的一定要叙述的清晰并且是有一定新意的
其次注意自己所使用的理论,你是用什么理论证明你的观点
也要叙述清楚,否则难以有说服力
在做文献综述和国内外研究水平的评价等等也要有翔实的根据
这样才能衬托出你的选题的意义所在。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
主要内容包括:
(1) 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 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
(2)通过分析本地(校) 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7.急需一篇隧道安全方面的论文,那个帮哈忙谢谢了
内容提要
序言
第1篇 运营管理
·高等级公路隧道运营管理策略 ·成渝高速公路隧道运营管理工作实践与探讨
·以营运管理为导向的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研究 ·降低公路隧道的运营成本——PIARC 1999
·公路隧道安全等级研究 ·公路隧道交通安全设施的若干问题探讨
·快速自动事故探测:改进公路隧道安全的视频图像处理系统 ·高速公路隧道群交通运行环境质量体系建设的研究
·公路隧道安全工作的全过程 ·隧道露石混凝土路面
·单体特长公路隧道联动控制技术方案研究 ·长大隧道智能监控方案研究
·法国公路隧道设备的现代化维护 ·公路隧道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研究
·高速公路隧道交通流参数分析及预测
第2篇 防灾
·厦门东通道海底隧道防火技术研究 ·Runehamar试验隧道——隧道技术研究与开发及足尺试验的需要
·西华岭隧道火灾疏散救援通道参数研究 ·乌池坝特长公路隧道消防与防灾救援设计
·雪峰山特长公路隧道火灾时人员疏散风险性评估 ·铁峰山2号隧道防灾救援通风模拟研究
·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研究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火灾事故 ·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应急预案编制方法研究
·控制火灾和烟雾的通风与防灾能力思考 ·公路隧道火灾烟流滚退火烟浮羽流模型应用
·对单洞对向交通特长公路隧道防灾方案的思考 ·隧道结构火灾损伤等级评定研究
·隧道衬砌混凝土高温后物理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特长公路隧道火灾探测器选型分析
·泡沫喷雾新技术在公路隧道消防中应用的探讨 ·隧道消防灭火系统的现状与应用
第3篇 通风与照明
·苍岭特长公路隧道通风系统创新设计 ·单洞双向行驶鹧鸪山特长隧道运营通风控制方案研究
·龙潭特长公路隧道营运通风方案比较 ·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送排式纵向通风短道流态模型试验研究
·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竖井底部中隔板模型试验研究 ·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送排式纵向通风送风口导流板试验研究
·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洞口气象观测与分析 ·岩门界隧道全纵向通风应用实践
·GZ45线乌鞘岭地区特长公路隧道群通风方案研究 ·长大隧道纵向通风系统数学模型仿真研究
·高速公路隧道纵向通风智能控制 ·隧道排送组合纵向通风计算公式的建立
·特长公路隧道多竖井送排式通风方式的数值解析 ·基于公路服务水平分级的隧道运营通风计算方法
·长大公路隧道通风网络仿真与应用研究 ·公路隧道送风道分岔处三维数值模拟
·交通风力自然通风作用原理探析 ·公路隧道群通风控制节能技术研究
·连续毗邻隧道出口污染物的扩散影响研究 ·双洞隧道出口污染物扩散对隔壁隧道进口的影响分析
·公路隧道内空气污染物的扩散分析 ·公路隧道照明节能技术研究
·公路隧道照明与交通安全 ·电磁感应灯和高压钠灯在隧道照明的应用比较
·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机电系统维护体系研究 ·黄鹤山隧道机电控制系统
·公路隧道机电系统中的节能措施
8.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内容
FOR EXAMPLE: 1. 高速公路隧道全套毕业设计第1章 概述1.1地理位置1.2 设计原则依据准则和相关规范1.3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1.3.1 地形地貌1.3.2 地层岩性1.3.3 地址构造1.3.5 洞口稳定性1.3.6 围岩特性第2章 线路平、纵断面设计2.1 平面设计2.1.1 一般要求及曲线要素2.1.2 洞口位置选择2.2 纵断面设计2.2.1 隧道纵断面设计 详见(地质)纵断面图2.2.2 隧道及其洞口两端路线平、纵、横技术指标2.3 洞门形式的选择2.3.1 洞门形式选择一般原则2.3.2 闫家沟隧洞门设计要点2.3.3 洞门图第3章 结构设计3.1概述3.2Ⅴ级围岩衬砌结构计3.2.1设计基本资料。
结构断面如图3-1所示3.2.2 计算作用在衬砌结构的主动荷载3.2.3 绘制分块图3.2.4计算半拱轴线长度3.2.5计算各分段截面中心的结合要素3.2.6 计算基本结构的单位位移δik 3.2.7 计算主动荷载在基本结构中产生的位移Δ1p和Δ2p 3.2.8 解主动荷载作用下的力法方程3.2.9 求主动荷载作用下各截面的内力3.2.10 求单位弹性反力在相应摩擦里作用下3.2.11 解单位弹性反力及其摩擦里作用下的力法方程3.2.12 最大弹性反力σh的计算3.2.13 计算赘余力3.2.14 计算衬砌总的内力并校核精度3.2.15 计算衬砌总的内力并校核精度3.2.16 衬砌截面强度检算3.3 配筋计算 第4章 防排水系统4.1 隧道防排水基本知识4.1.1 水对隧道工程衬砌结构的影响4.1.2 混凝土抗侵蚀措施4.1.3 混公路隧道防水等级划分4.1.4 隧道工程防排水原则4.1.5 隧道工程防排水的基本形式4.1.6 防排水设施施工范围的确定4.1.7 防排水设计原则4.1.8 一些特殊情况的措施 4.2 闫家沟3#隧道右线防排水概况和设计措施 4.2.1 隧道内外总的防排水设计和措施4.2.2 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之间防排水 4.2.3 二次衬砌的防水 第5章 路基路面与人行横洞 5.1 隧道路基路面基本规定5.2 闫家沟3#隧道右线路基路面概况 5.3 人行横洞 第6章 通风、照明系统 6.1 隧道通风系统 6.1.1 隧道通风概述6.1.2 闫家沟隧道3#右线通风系统6.2 隧道照明系统 6.2.1概述 6.2.2 照明要求 6.2.3 闫家沟隧道各段的情况 6.2.4 灯具的选择 6.2.5 灯具的布置方式 47 6.2.6 停电时使用的照明 47 第7章 施工组织设计 48 7.1 总体概况说明 48 7.1.1 工程简介 48 7.1.2 主要工程项目及数量 48 7.2 施工总体规划 48 7.2.1 隧道施工总体安排 48 7.2.2 施工队伍的设置及施工任务划分 49 7.2.3 施工队人员安排 50 7.2.4 隧道施工主要机械设备 50 7.3 临时工程及施工准备 51 7.3.1 施工总平面布置 51 7.3.2 临时工程和主要施工设施说明 51 7.4 主要项目或工序的施工方法 53 7.4.1 隧道进洞施工方法 53 7.4.2 隧道掘进施工方法 54 7.4.3 拱部超前支护 55 7.4.4 钻爆施工 57 7.4.5 初期支护 58 7.4.6 隧道混凝土衬砌施工 63 7.4.7 隧道仰拱铺砌与填充施工方法 65 7.4.8 隧道施工通风与防尘 66 7.4.9 隧道防、排水施工 67 7.4.10 施工测量 68 7.4.11 监控量测及信息反馈 68 7.4.12 地质雷达超前预测预报技术 70 7.5 施工进度计划的安排 70 7.5.1 施工进度计划安排的基本原则 70 7.5.2 确保总工期的目标 70 7.5.3 各队施工工期大体安排 71 7.5.4 各主要工序施工周期的确定 71 7.5.5 工程进度控制及工程管理图表 73 7.6 环境保护措施 74 设计总结 76 主要参考书目 77 CAD图纸(共9张) A3图纸 V级围岩衬砌断面图 IV级围岩衬砌断面图 隧道构造设计图 防排水细部构造图 人行横通道断面图 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隧道净空断面图 A2图纸 出口洞门图 进口洞门图。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隧道毕业论文研究背景(中国高速隧道研究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