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科专业哲学毕业论文题目有哪些
1、希腊宗教与希腊哲学的关系2、爱奥尼亚自然哲学3、毕达哥拉斯数的哲学及其意义4、拉克利特的流变观念与“逻各斯”概念5、巴门尼德的存在论思想6、芝诺悖论及其意义7、爱利亚派之后的各家自然哲学与爱利亚派哲学的关系8、论四根说、种子说和原子论各自的优劣得失9、阿那克萨戈拉的“努斯”概念及其意义10、“努斯”概念与“逻各斯”概念的关系11、智者派哲学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12、比较智者派的命题:人是万物的尺度与康德的命题:人为自然立法13、苏格拉底哲学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14、苏格拉底“善”的理念的意义15、苏格拉底的道德哲学、它的意义及局限16、论苏格拉底的“美德是知识”17、柏拉图哲学对苏格拉底哲学的继承与超越18、柏拉图的理念论与辩证法19、柏拉图的“灵魂”不朽思想20、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理性神概念21、柏拉图的“回忆”说和先验认识论22、柏拉图论感性世界与理念世界的关系23、柏拉图的二元论与巴门尼德二元论的关系和差异24、柏拉图的自然哲学及其历史意义和影响25、柏拉图的伦理学和国家哲学26、柏拉图哲学对基督教神学的影响和意义27、亚里士多德的“本体”概念28、亚里士多德本体论对巴门尼德存在论思想的发展29、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批判30、亚里士多德的范畴论及与其本体论的关系31、亚里士多德的本体论与逻辑学的关系32、亚里士多德第一本体思想的矛盾及其缘由33、亚里士多德的理性神概念34、亚里士多德的本体论与神学的关系35、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36、亚里士多德的“形式”与“质料”概念37、亚里士多德的“潜能”与“现实”概念38、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思想39、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及其局限40、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41、亚里士多德的灵魂学说及其意义42、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43、亚里士多德论悲剧44、亚里士多德的科学成就及与其哲学的关45、希腊化时代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对希腊古典哲学的超越46、斯多亚派哲学、伊壁鸠鲁哲学与怀疑论精神的同一性及差异47、斯多亚派的道德哲学、其意义及局限48、斯多亚派哲学对基督教思想的影响49、斯多亚派自然哲学的本质及缺陷50、伊壁鸠鲁原子论与德谟克利特原子论的差异及其缘由51、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本质52、希腊化时代的怀疑论与古典时期类似思想的本质差异及其缘由53、菲洛对希腊哲学和犹太教思想的综合54、新柏拉图主义的“流溢说”55、新柏拉图主义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哲学的继承与超越56、新柏拉图主义对斯多亚派哲学、伊壁鸠鲁哲学与怀疑论的超越57、新柏拉图主义对基督教哲学的影响58、新柏拉图主义的“流溢说”与基督教创世说的差异及其缘由59、新柏拉图主义的神秘主义与东方神秘主义的本质区别60、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关系及其对犹太教的超越61、保罗思想及其在基督教思想史上的意义62、基督教的世界历史意义63、奥利金的神学思想64、奥古斯丁的神学思想65、教父哲学对基督教神学的贡献及其局限66、希腊哲学对基督教神学的贡献及其局限67、希腊哲学与基督教的本质差异68、希腊哲学的理性概念及其局限69、共相争论的意义及其产生的哲学背景和根源70、实在论者和唯名论者对共相问题的认识及其各自的局限71、中世纪哲学中的柏拉图主义和亚里士多德主义72、希腊哲学与基督教精神的本质差异73、中世纪思想家对希腊哲学的认识局限及其缘由74、新柏拉图主义与基督教神秘主义的关系75、艾克哈特的神秘主义76、基督教神秘主义与东方神秘主义的本质区别77、唯名论思想在中世纪后期的思想解放意义78、唯名论思想对希腊哲学的超越79、唯名论思想对近代自然科学的意义80、罗吉尔·培根的哲学及其意义81、库萨的尼古拉哲学的神秘主义与泛神论82、库萨的尼古拉哲学思想中的辩证法83、文艺复兴时期对人的发现、其意义及局限84、路德“因信称义”思想的意义85、路德思想与基督教神秘主义的关系86、宗教改革运动的世界历史意义87、加尔文教对近代产业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意义88、新教与近代西方社会的“去魅”和世俗化的关系89、新教和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家对人的认识的比较90、新教与近代哲学的关系91、布鲁诺的哲学立场92、布鲁诺哲学中的神秘主义因素及其来历93、布鲁诺哲学对近代哲学的影响94、蒙田的怀疑论95、波墨的通神学,其意义及影响96、弗兰西斯·培根的经验论哲学及其在科学思想史上的意义97、弗兰西斯·培根的科学观、其意义及局限98、霍布斯经验论中的唯理论因素、二者的矛盾及其产生缘由99、霍布斯的人性论、其产生根源及其局限100、霍布斯政治学的意义及其局限。
2.神学大全的内容架构
第一集 第一册∶论天主一体三位 (1-43题)
第二册∶论天主创造万物 (44-74题)
第三册∶论创造人类与治理万物 (75-119题)
第二集 第一部 第四册∶论人的道德行为与情 (1-48题)
第五册∶论德行与恶习及罪 (49-89题)
第六册∶论法律与与恩宠 (90-114题)
第二部 第七册∶论信德与望德 (1-22题)
第八册∶论爱德 (23-46题)
第九册∶论智德与义德 (47-79题)
第十册∶论义德之功能部分或附德 (80-122题)
第十一册∶论勇德与节德 (123-170题)
第十二册∶论特殊恩宠 (171-189题)
第三集 第十三册∶论天主圣言降生成人 (1-26题)
第十四册∶论基督之生平与救世事迹 (27-59题)
第十五册∶论圣事∶概论圣洗、坚振、圣体、忏悔 (60-90题)
补 编 第十六册∶论圣事∶傅油、圣秩、婚配 (1-68题)
第十七册∶论肉身复活的问题 (69-99题);附录一∶论炼狱;附录二∶论原罪的刑罚。
3.牛顿晚年研究神学,现今还有他关于神学的论文吗
自然与自然的规律深藏于黑夜,安葬在英国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牛顿墓碑上铭刻着:“艾萨克·牛顿爵士于此长眠。
牛顿自己发明的数学方法以及高度智慧,揭示行星的运动、彗星的轨道和海洋的潮汐;他探究了任何人也没有预想的光的分解和色的本性,并解释了自然和古代的事情。 他以哲学证明了全能神的伟大,他一生过着朴素的生活。
这位值得称颂的人物,岂不是全人类的光荣?” 由于大多数牛顿神学手稿都在上世纪30年代的一个拍卖会上被一位名叫亚伯拉罕·雅胡达的神秘收藏家买走,这些手稿后来的下落一直不为世人所知,因此后世科学家也根本无从知道牛顿穷极半生之力,到底在手稿上算出了些什么。 直到最近,耶路撒冷希伯来民族博物馆的研究人员竟然在馆藏中发现了这些尘封的牛顿手稿。
在数千页写得密密麻麻的纸上,让研究人员目瞪口呆的是,这位严谨的科学家在复杂枯燥的算式最后,竟在一张字迹潦草的纸上将世界末日定于2060年!手稿上,牛顿预言世界末日的到来将伴随着瘟疫和战争的爆发,并预言圣人到时将再次降临地球,他自己可能也将成为圣人之一。 研究人员看到牛顿尝试用复杂的公式破译所谓“圣经密码”,并试图计算宇宙的“末日”。
随着牛顿手稿“惊人内容”的披露,一部有关加拿大学者研究牛顿生平的纪录片《牛顿:黑色异教徒》也将在英国播映,英国再次掀起一股“牛顿热”。 该片导演尼奥姆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我们想了解作为神学家的牛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花费了大约50年的时间写下了4 500页研究手稿,试图预言世界末日何日到来。
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不知道他是否真写下了这样一个最后的数字。 我认为对那个年代的牛顿来说,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一件事。
即使他真算出个什么数字,这个数字也不可靠。” 17~18世纪的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牛顿,无疑是近代科学家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被誉为“现代科学之父”。
他18岁进剑桥大学学习,27岁即出任剑桥大学教授,发明微积分与积分法两项定理。他在天文、地理、数学、神学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
他发现了普通白光由七色组成,出版了近代科学奠基性巨著《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他发现了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近代力学奠定基础,实现了以伽利略为先导的数学与实验手段的结合。
牛顿虽然在科学上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但他总结了科学的发展规律后认为,人类理性的能力有限,不能包容一切经验,所以他开始相信圣经中的预言。1703年他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连任25年直到临终。
牛顿临终前,面对仰慕他智慧和称颂他伟大科学成就的人,却谦虚地说:“。 。
我只是一个在海边拾取小石和贝壳的小孩子。真理浩瀚如海洋,远非我们所能全部看到”。
牛顿对圣经中的《但以理书》和《启示录》两卷的研究广博精深。他确信圣经中有密码,他认为比万有引力更重要。
因此他勤学希伯来文,努力求索圣经密码,花了一半人生,写了上百万字手稿,到临终时还在孜孜求索。他认真研究圣经中先知们的预言,为《但以理书》和《启示录》所用的深奥词语寻找普通的涵义。
他讲到《但以理书》和《启示录》说:“如书中的话是真实的,那么必须要发明一种新的旅行方式。 人类的知识要增加,在某一日之前,人类可以每小时旅游80 km。”
牛顿死后二百多年,捷克首府布拉格一位拉比犹太教士魏斯曼德从旧约摩西五书《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及《申命记》的开端发现了每隔50个字母跳读就可拼出“Torah”,而“Torah”意思就是解“摩西五书”。 以色列数学家伊利雅胡·瑞普斯和物理学家多伦·维茨顿也通过电脑数学运算程式来研究圣经,不久后发表出一篇《创世纪等距离字母顺序解码》的论文,并称他们已经用计算机发现了真正的“圣经密码”。
据他们所说,通过一定的跳跃序列选择出圣经中的字母,然后再拼成新的单词,就会从中拼出“希特勒”、“大屠杀”;“毕加索”、“艺术家”;“爱因斯坦”、“绝顶聪明的人”等词语,并称还从中发现了诸如“拉宾被暗杀”等预言。 这篇论文发表之后,引起了全世界学者的争议,包括美国前国防部解码专家哈罗德·盖恩斯教授在内的多名研究者都对此提出了质疑。
反对论学者认为伊利雅胡·瑞普斯所研究的圣经原文已经跟古抄本有一定的差别,包括句点和字距等都不一样,瑞普斯用计算机算出的所谓“圣经密码”,只不过是一种断章取义的“撞大运”罢了。 整本希伯莱文圣经有三十多万个字母,起码可以发生100亿种字母组合,若按自己的意思随便断字,相信还会找到更多五花八门的东西,如果有朝一日“圣经密码”研究者从圣经中找到诸如戴安娜去世、WIN-DOWS2000问世的预言,他们也一点不会感到惊讶。
随着牛顿这份预言“世界末日”时间的手稿在耶路撒冷博物馆再见天日,一些专家认为,如果圣经中根本不存在什么密码,那么牛顿尽毕生之力研究出的这个“末日数字”,也只不过是个耸人听闻的“伟大错误”罢了。 继《圣经密码》之后,曾经担任《华盛顿邮报》和《华尔街日报》记者的麦克·德洛斯宁在2002年9月。
4.请介绍一下神学
神学的定义 定义 基督教神学是对基督信仰所作的有系统的主题式的反省、理解与陈述。
定义的说明 一 是以基督信仰为研究的对象 不同于回教或犹太教等有神论的神学,而是持三一神观的神学。 是以基督为中心的思考,故其独特的三一神观也是基于基督的启示。
二 是以信仰为研究内涵 研究对象及于信仰的全部,故不只是因基督而了解上帝,也因基督而了解人。不只是了解基督徒个人的信仰,也是了解基督所建立的教会。
信仰是生活,因此作神学不能不先有信仰的体验与实践。 基督信仰是群体生活,因此系统神学也不能脱离教会而为之。
三 是对信仰的反省。 所以神学不是第一线对上帝的经验,也不是第一手与上帝的对话。
它是在这种经验与对话之后跳脱出来所作的反省。 反省也包含批判,是以基督的启示为判准来对教会的行动及语言作批判。
四 是对信仰的理解。 所以其用语是理性的而非感性的。
感性的语言用在敬拜。 其用语也不是说服意志的,说服意志的语言用在宣讲。
理解是要发问,神学始于问题。问:是何?为何?如何? 五 是对信仰的陈述。
神学必是用文字语言表达的。道虽不可尽道,人还是勉为道之。
六 是系统的工夫。 (一)神学的反省、理解及陈述的工夫是系统性的工夫。
(二)反省是以神学的全部来对信仰作反省。 (三)理解是对圣经的启示]及信仰的经验作全盘的分析与综合。
(四)陈述是将对信仰的反省与理解作有组织的语文表达。 神学的一些特性 一 神学自成一种科学。
二 神学与哲学不同: 哲学基于人自己的理性与经验,神学基于上帝在基督里的启示,再辅以理性与经验。 三 神学与实践不可分。
四 神学是可变的,但它所要阐明的基督却是不变的。 ----------------------------------------------------------------------- 为什么要有神学? 这是信仰与理解的关系问题,起源于柏拉图和奥古斯丁的实在论传统。
由安瑟伦在他的三十一岁完成的第一篇系统论文《独白》中以祷告词的方式提出来。和其它中世纪的思想家们一样,安瑟伦没有严格区分哲学与神学。
“对他而言,神学是要探索受造的实在背后的神圣逻辑和上帝的各种行动的事业。他站在基督教信仰的立场这样做。
他的路径方法,不是从他能够得出的推论中到处寻找证据,而是要努力渗入神圣的逻辑。 这种逻辑,支撑着基督教会关于各样事物的观点。
……安瑟伦向上帝呼求:‘让我在爱你中找到你;让我在找到你时爱你。’他继续说:他并不求理解处于威严高处中的上帝,因为他的理解力,将有负于完成该使命。
但是,他渴望理解一定程度的上帝真理,那个为他所信所爱的真理。 ‘因为我决不是理解了才能信仰,而是信仰了才能理解【credo ut intelligam】。
因为我甚至相信这一点:除非我信仰了,我决不会理解。’换言之,安瑟伦的立场,不是怀疑或者不可知论者中立的立场。
毋宁说,他是在追随奥古斯丁的脚步,以求理解他所信的对象的真理。 ” 这里,安瑟伦显然是基于神学的出发点寻求对信仰的理解。
从他在祷告中提出该问题的背景得知:信仰与理解的关系,实质上在人的心理生命中关涉到意志与理智的关系问题。 直到二十世纪上半叶,该问题都是现代神学探讨的核心论域。
六十年代,布尔特曼四卷本的德语文集《信仰与理解》(Glauben und Verstehen)反复再版,就是一个明证。 正是在这个时期,当代天主教神学家谢列贝克斯(1914~)发表了如何理解信仰的系列论文,着重讨论神学方法论,1974年英文汇总为《信仰的理解 诠释与批判》一书付梓。
其大致结构,如果按照历史逻辑的方法可以概括为:神学诠释的时间向度(第一章 对未来的诠释)、语言向度(第二章 信仰言说的语境和价值;第三章 语言的标准)、信仰向度(第四章 神学的标准;第五章 人类问题与基督教的回答之间的关联)以及正义向度(第六章 新批判理论;第七章 新批判理论和神学诠释学)。 从这种方法论的结构罗列中,作者虽然没有阐明四者之间的逻辑联系,但是,这些向度的确属于历史逻辑的构成要素。
不过,按照对一个历史文本的历史逻辑的考察,其构成要素的逻辑秩序应当为它的语言观、时间观、正义观、信仰观。 作者在该书“前言”里,把神学诠释学的两个基本问题总结为:第一,在二十世纪,基督徒如何理解相信天国的《圣经》信息,如何断言这种当代的解释就是基督徒的理解(诠释学的循环);第二,面对不同的宗教和非宗教的诠释,基督徒如何运用现代思想为自己对现实所作的基督教诠释辩护。
后者涉及基督教与各种现代思想、传统宗教的关系问题。 在《圣经》这个历史文本面前,首先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表述着希伯来民族的生死命运的希伯来语和作为罗马帝国的一种标准语的希腊语。
换言之,基督徒对于历史文本的语言的关注,无论在时间上和逻辑上都应当优先于对它的其它诸要素如时间、正义、信仰的关注。 不过,在把《旧约》和《新约》理解为互相诠释的文本的时候,在把诠释学定义为对诠释的诠释的时候,谢氏从人类历史观的一个现代基本转向——历史中的未来维度、人的终极结局的终末论——开始他对时间的诠释。
他没有指出这种对时间的诠释优先于对语言的诠释的逻辑。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神学毕业论文题目(本科专业哲学毕业论文题目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