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文隔代家庭教育的教育冲突目的和意义
很多隔代教育冲突其实不是教育的冲突,而是隔代的冲突。
什么叫隔代的冲突?就是以孩子为战场,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之间早年的冲突在孩子身上的再现。隔代教育矛盾看似是理念不同的冲突,其实是早年教育矛盾的再现,是成年人之间的“战斗”延续。
烦恼的是不同,冲突的是对错,解决不了的是情绪。解决最直接的方法是放弃理论冲突,进入欣赏模式和具体化模式。
因为教育是具体的,发展的,谈论孩子教育都以事实为依据,欣赏的是进步,谈论的是具体回避的方法。隔代冲突是早年父母和孩子祖辈之间冲突,以孩子为战场的重现,是我们成人之间情绪的宣泄很多隔代教育冲突其实不是教育的冲突,而是隔代的冲突。
什么叫隔代的冲突?就是以孩子为战场,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之间早年的冲突在孩子身上的再现。就像早年的战争俄国和日本大战却在东三省开战,死的都是中国人,在某种程度上,隔代冲突就象日俄战争。
关于隔代教育的问题其实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彼此的埋怨,很少听到实质的问题或者实质的经过和事情。我们都会听到父亲,母亲,爷爷,奶奶都讲自己的那套,但是我们很难发现他们到底在哪里是冲突的?他们讲的更多的是理念的冲突。
抛开理念的冲突,实际情况真的有那么多冲突吗?未必的。谈到隔代教育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看看父子之间的战争,母女之间的战争是否已经结束,如果没有结束的话,那么孩子必然成为上一代之间的战场。
抛开战场这个话题不说,我们再回到隔代教育的冲突当中会发现这样的一个问题,很多时候,父母跟爷爷奶奶之间的冲突,大家都认为是因为观念的不同,父母是理论派,爷爷奶奶是经验派。爷爷奶奶说:"我们把你带成这个样子我觉得挺好",但我们自己会说:“我身上受满了伤害”。
另外一个就是我们接受了西方的教育,觉得这样的教育更合适,于是我们与父母之间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冲突。然而这是理论层面来解释父母和爷爷奶奶这一代理论的不同。
但是如果抛开理论,我们会有这样的发现,他们的爱是完全相同的,这其实也是在隔代教育当中经常会忽略掉的一个话题。总觉得爷爷奶奶溺爱孩子,爸妈是很爱自己的孩子,但那不是溺爱!其实这就是一个很糟糕的假设。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在看上一代教育我们的下一代的时候,我们都会发现他们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这些问题真的发生了吗?未必!举个例子来说。
我曾经去一个家庭做关于隔代教育冲突的咨询工作,到了这个家庭看到的是这样一个情况,当父亲母亲看到爷爷奶奶喂孩子吃饭的时候,他们都变得非常非常焦虑。爸爸妈妈们会非常严肃的告诉爷爷奶奶,你这样就剥夺了孩子的生存的能力,剥夺了……剥夺了……奶奶说我就只是我爱我的孙子,居然被你们看成是虐待他。
她说爱我的孙子有错吗?难道说我所有的东西都不对么?当我看到这样的冲突的时候,我就去问问我们的父母说你们这样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他说我觉得这样教育是不对的。那我说这样的教育先抛开对和错的问题,我想知道即使他错,到底错了有多深,换句话说这会造成怎样的一个结果呢?但遗憾的是,我们是不看结果的,我们只需要看到事情就已经知道结果了,而且这个结果被我们无限放大。
当面临这样的问题的时候,你会发现父母是不理智的,爷爷奶奶也是不理智而且很委屈。父母觉得你已经祸害我这一代为什么还祸害我的下一代呢?父母很无辜地说我祸害你你不也长大成人了吗?你不也成才了吗?于是战争从孩子的教育的对和错的问题,引申到了彼此人格的攻击,彼此的情感的伤害,这个是很多家庭都会遇到的。
当我遇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我都会让爸妈冷静下来。我问他你见过20岁的孩子还需要喂饭么?除非残疾。
那爷爷奶奶喂一下饭真的影响会那么大么?当我们能够看到的结果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问题没有那么复杂。这也是我谈的第二个话题,隔代教育中最严重的问题,隔代教育的冲突不仅仅是成人之间战争的延续,更多的是,我们太喜欢与人战斗,战斗成了我们一种生活的本能。
什么样的战斗呢?理论的战斗。我们很多时候两个人辩论得非常开心,但是有意义吗?可能一点意义都没有,因为他们都在都在做理论方面的争论。
所以当我们去看隔代的教育之间的冲突的时候,我们会惊讶地发现,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冲突,就是因为父母简单化地把爷爷奶奶的某一个行为和某一个结果划上等号。爷爷奶奶又简单的把父母的某些行为和结果化成等号,于是大家就抛开事实,不停的在各种理论各种概念当中不停的战斗,战斗的最后就是彼此伤痕累累。
这是目前绝大部分的隔代教育之间发生冲突最根本的原因。那么为什么我们会出现这样的一种状态?父母跟爷爷奶奶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就比如说打孩子。
我们适当地惩罚孩子,一开始一棍子打死,觉得这是不对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只要打的不是太过分,也是种惩罚也是一种教育手段也是可以的。
我们的教育理念,你发现了没有,经常会在左右之间相互的冲突,没有任何一个人告诉你的孩子应该怎么教?所以当我们越来越多的去接触育儿知识的时候,那些年轻的父母们迷茫了。那些已经把孩子养。
2.谁能提供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
1、试论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2、试论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3、试论张雪门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4、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
5、传统游戏(或玩具)的教育价值探新
6、论幼儿入园前的准备
7、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8、试论幼儿园应成为社区幼儿教育中心
9、关于幼儿提问的研究
10、幼儿(小班托班)自我服务能力的调查
11、幼儿(大中班)自我服务及参与家庭劳动情况的调查
12、幼儿教育小学化(非正常化)倾向的调查分析
13、班级中幼儿伙伴交往情况的观察分析
14、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的研究
15、教师对幼儿游戏指导策略和能力的调查
16、自由游戏中教师参与及指导情况的调查
17、幼教机构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调查研究
18、关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各类活动时间的调查
19、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
20、幼儿户外活动现状研究
21、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
22、利用农村自然环境促进儿童主动发展的行动研究
23、中班幼儿环保意识和行为培养的行动研究
24、关于某某省编《幼儿计算用书(小班)》使用情况的调查
25、《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与《幼儿园教育大纲(1983)》的比较研究
26、托幼机构“特色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27、现阶段某地区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调查
28、现阶段某地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
29、幼儿园教研活动的调查研究
30、行动研究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31、幼儿园男教师若干个案调查研究
32、农村教师工作状况和工资状况的调查研究
33、某地区某园教师聘任制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
34、某地学前教育的调查
35、某地混合班教育的调查
36、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
37、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
38、几例隔代教养幼儿的个案研究分析
39、某地区儿童学前教育社会需求的调查研究
40、某地区民办儿童学前机构近年来发展的调查研究
41、某地区幼儿园办园成本的调查研究
3.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怎么写
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选题指导
1、选题的原则
学前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和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外学前教育比较这几个方向涉及的范围相对较广,它们以学前教育基本理论为指导,融合当前幼儿教育教学方法,幼儿园课程改革和我国幼教现状及其中出现的问题、成因和对策,中外学前教育发展举措比较等,综合性、实践性很强,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学生选题时要从自己的全面条件出发选择论题。全面条件就是个人的时间、资料和研究能力。只有选择了适合自己的题目,才能使论文既顺利完成,又充分展示自己的学识水平。
例如,学前课程与教学论方向的参考论题有:对当前幼儿园主题探究活动的思考、学前儿童创造教育的方法探索、从幼儿园的教学语言谈课堂教学的控制性、论多元智力理论对学前儿童课程设计的启示等。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方向的参考论题又:幼儿园健康教育环境的创设、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对策的研究、隔代抚养的特点及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的研究等。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方向的参考论题有: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学前教育的基本经验及对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启示、西方发达国家有关学前教育法规的比较、发展中国家学前教育的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比较等。
论文主要包括这些部分: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的英文翻译、附录和致谢。
a.题目
题目一般在开题之时即已经确定。不过在研究、撰写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研究的需要,在与指导教师协商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完善。
b.摘要
摘要必须是对全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应反映出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方法、成果和结论,要突出论文中的新见解、新观点,以及论文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不能过于简略,要语句通顺,文字流畅。摘要中不宜使用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中文摘要以300—500字为宜,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一致,并要符合英语语法,无语言错误。
c.关键词
关键词是提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设计)主要内容的通过词条。关键词一般为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英文的关键词应与中文关键词一致。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例如:论文为“儿童生活与儿童教育”的关键词为:“生活;儿童生活;儿童教育”。
d.正文
正文中应包括:引言(或概述)、有关章节、结论三个主要部分。要求达到15000字,文中的图表及附录不计入字数。在引言中应说明论文的理论价值与实际意义,说明与本论文有关的理论研究和实际研究现代及所存在的问题。在正文的有关章节中,阐述问题时要中心突出、层次清晰、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分析正确。结论是对毕业论文的概括总结,要提出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尚待进一步解决或探讨。
e.参考文献
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应本着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凡有直接引用他人成果之处,均应进行标注,并按引文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列于参考文献中。
参考文献的著录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执行)。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3]……应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和格式一致。一篇论著在论文中多处引用时,在参考文献中只应出现一次,序号以第一次出现的为准,应将序号归并到一起集中列出。不得将参考文献标示置于正文的各级标题处。
4.如何完善隔代教育
一、如何完善隔代教育(1)祖辈和父母协调沟通,统一思想认识。
隔代教育与父母的亲职教育各有利弊。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两代家长的共同努力。
祖辈与父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应当多沟通,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要尽可能地在培养孩子的问题上达成一致。
比如,在吃的方面,由于祖辈有更多的时间去料理孩子的饮食,餐桌上常会出现一两道孩子的“专利菜”;孩子也就想当然地认为这是“我”的东西,不允许别人“染指”,一旦被侵犯就会大哭大闹、不依不饶。此时,如果父母提醒老人,无论多么小的孩子,要学会在与别人分享中获得快乐,这比什么都重要,千万不能让孩子养成吃“独食”的坏习惯。
又如,祖父母更容易包办孩子生活上的事情,这一弊病容易造成孩子不劳而获。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应当尽早培养,让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尤其学会自觉为别人服务,对于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至关重要。
而当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祖辈务必不要出面干涉,应努力维护孩子父母的权威,这样孩子就不至于唯我独尊,懂得尊重父母。要充分利用隔代抚养与父母抚育的各自优势,两代人经常探讨孩子的培养方法,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开放的家庭环境。
(2)祖辈家长要注意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尽量用现代科学知识抚养教育孩子。据报载,辽宁省有一所“隔代家长学校”,先后有800多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这里学习,取得了显著效果。
愿意到这里“上学”的老年学员越来越多。对于“隔代家长”来说,无论有无机会专门学习,确实更应该自觉学习新的知识。
特别是在培养孩子的理念上,老年人一定要跟上时代步伐,比如,如何让孩子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照顾好他们的生活和督促学习文化课。要特别注意给孩子灌输诚信观念、法制观念,切实培养他们尊老爱幼、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勇于创新的好品质。
接受终身学习是老年人自身保持生命活力,永葆精神青春,努力学习和自我完善的一个过程。老年人要当好“隔代家长”,就必须不断接触和学习新知识、新事物。
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发挥积极作用。(3)祖辈家长要以理智控制感情,分清爱和溺爱的界限,要爱得适度,正确的爱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还应积极创造机会让孩子和其父母多接触,疏通感情,两代人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家庭教育的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4)年轻的父母首先要端正态度,不管多么忙,都要抽时间与孩子在一起,不要把对孩子的教育权、抚养权完全交给祖辈家长——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做法。
做儿女的要把老人放在第一位,不要给他们增加负担,养孩子是自己的责任,不是老人的责任。(5)父母要启发孩子照顾祖辈,培养孩子责任意识。
有一位爸爸,他的妻子身体不好,而他自己又要到外地去上任。临走前,他告诉儿子:“ 我要到外地去工作,一年都不会回来,照顾妈妈的任务我就拜托给你了。
请你每天晚上关好门,关好窗,关好煤气罐再睡觉。 ”儿子满口答应了。
一年后,当这位爸爸回来后,妻子告诉他,自从他走后,孩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儿子对我可关心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启发,家里有老人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机会。把孩子交给老人,让老人关心照管孩子,倒不如将老人交给孩子,让孩子关心照顾老人。
把关心和被关心颠倒了一下,关系就会变化,一旦孩子找到了一个他关心的对象,他的责任意识就会增强。二、加强对隔代家庭教育的分类指导是推动家庭教育现代化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1、在指导对象上,既需要加强对祖辈家长的分类指导,也需要加强对父母育儿责任心的指导。2、在指导内容上,一是要解决好家庭教育中亲子教育与隔代教育各自的地位与关系,二是处理好教育子女过程中父辈与祖辈如何合理分工与合作,三是隔代教育过程中祖辈如何处理好对孙辈的情感与理智的关系,四是祖辈教养经验中发扬传统与改革创新等问题。
3、在指导形式上,要摸索适合对祖辈家长这类对象和适应进行隔代教育指导这类内容的指导形式,努力创建隔代家庭教育的不同指导模式。(1)办“祖辈学堂”给祖辈家长“充电”。
隔代家庭教育像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如何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关键的还是加大在祖辈家长中普及现代家庭教育知识与方法。办“祖辈学堂”,可以效仿“家长学校”模式和方法,办“祖辈学堂”,因为他们更需要学习家庭教育。
祖辈在担当家庭教育的角色中,要实现几个转型:单纯学校教育向同步合力教育型转变、生活保育型向教育照顾型转变、狭隘名誉型向成才报国型转变、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娇惯型向培育型转变等。(2)在社区中设立隔代教育咨询站。
充分发挥兼职研究员和中华家庭教育志愿者队伍的作用,深入社区,采取结对子等形式,开展咨询活动,逐步形成社区与学校联动,形成合力,资源共享。4、呼唤父母家庭教育责任回归。
把父母对家庭教育应尽的基本责任细化成一些可操作性的条款,在隔代教育家庭中规范父母亲职教育的具体行为。
5.隔代教育是有利还是有弊
昊宸的妈妈:越来越多如我们这些忙碌的年轻父母们把孩子交给了自己的父母。
个人认为还是自己带最好,但~~很多无奈~~下面是我在网上搜来的一点资料,不妨不读。多多交流吧! 据一项在全国范围内的调查显示:在北京,有70%左右的孩子接受着隔代教育;而上海,目前0-6岁孩子中有50%-60%由祖辈教育;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则占到总数的一半。
全国有五成左右孩子接受着隔代教育,我们已进入一个隔代教育的时代。 隔代抚育本身是有一定优势的———祖父母们具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可以弥补年轻父母在养育孩子方面的经验不足,发挥祖辈的经验优势;由于没有工作的压力和生活的拖累,祖父母们在心态上比工作紧张、压力繁重的年轻父母要平静得多,比较有耐心去陪伴和教育孙辈;老人历尽沧桑后的返朴归真,自有一种“儿童心理”,特别喜欢与孩子玩乐,易与孙辈建立融洽的感情,为教育孩子创造了良好的感情基础。
隔代教育对祖父母们自身也有利,不仅可以缓解老人的孤寂,从孙辈们的成长中获得生命力,与孙辈玩耍的天伦之乐对老人保持健康的身体和心态也大有裨益。而这些却往往是父母抚养的不足之处。
但是,他们在诸多儿童心理咨询个案中发现,隔代抚养方式也可能导致孩子心理变异,产生某些心理问题。 如: ①心理老年化。
孩子长期处于老年人的生活空间和氛围中,耳濡目染老年人的语言和行为,这对于模仿力极强的孩子来说,极有可能加速孩子的成人化,更严重的还会造成孩子心理老年化。 ②社交恐惧症。
由于老年人大都喜欢安静而不喜欢运动与外出,又顾忌孩子户外活动的安全问题,而易使孩子的成长环境囿于狭小的家庭空间,缺乏应有的社会交往,不利于养成孩子开阔的胸怀,热情、宽容的性格。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容易心胸狭窄,不善与人交际,甚或产生社交恐惧症。
③性格怪异化。人老后,思想很容易固定化,行为模式化,往往表现出固执、偏激、怪异的想法与言行。
这极不利于孩子的性格培养,可能导致孩子产生怪异的心理和行为、人格的偏离、暴力倾向加剧等等。 5心理脆弱化。
老年人抚养孩子,常常是过分的关心和溺爱,包办孩子的一切事情,使孩子没有独立思考与活动的机会。长期下去,会使孩子缺乏独立性、自信心和果断力,产生依赖心理和受挫力差的毛病。
而父母抚养往往可以克服这些不足。 祖辈、父辈:协作最重要隔代抚养和教育与父母亲自抚养和教育各有利弊。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两代家长的共同努力。祖辈与父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应当多沟通,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要尽可能地在培养孩子的问题上达成一致。 比如,在吃的方面,由于祖辈有更多的时间去料理孩子的饮食,餐桌上常会出现一两道孩子的“专利菜”;孩子也就想当然地认为这是“我”的东西,不允许别人“染指”,一旦被侵犯就会大哭大闹、不依不饶。
此时,如果父母提醒老人,无论多么小的孩子,要学会在与别人分享中获得快乐,这比什么都重要,千万不能让孩子养成吃“独食”的坏习惯。 又如,祖父母更容易包办孩子生活上的事情,这一弊病容易造成孩子不劳而获。
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应当尽早培养,让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尤其学会自觉为别人服务,对于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至关重要。 而当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祖辈务必不要出面干涉,应努力维护孩子父母的权威,这样孩子就不至于唯我独尊,懂得尊重父母。
要充分利用隔代抚养与父母抚育的各自优势,两代人经常探讨孩子的培养方法,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开放的家庭环境。 隔代抚育培训:不得不修的时代课 据报载,辽宁省有一所“隔代家长学校”,先后有800多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在这里学习,取得了显著效果。
愿意到这里“上学”的老年学员越来越多。由于时代不同,老人的知识和思想观念有些已落后于现在,由他们抚育孩子,往往虽有良好愿望,但效果却未必好。
而中青年的活动舞台越来越广阔,到外地、外国工作、学习者与日俱增,“留守儿童”的大量涌现,成了不争的事实。 在这种情况下,“隔代家长”也被迫推上前台。
接受“隔代抚育学习”就完全有必要了。 对于“隔代家长”来说,无论有无机会专门学习,确实更应该自觉学习新的知识。
特别是在培养孩子的理念上,老年人一定要跟上时代步伐,尤其要注意现实针对性。比如,如何让孩子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照顾好他们的生活和督促学习文化课。
要特别注意给孩子灌输诚信观念、法制观念,切实培养他们尊老爱幼、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勇于创新的好品质。 心理专家们总结了10个条件,作为担当“隔代家长”的老人的“资格标准”,现录如下,以供参考: 1。
身体健康,精力较好,心态年轻,乐于养育孙子女。 2。
心理健康,情绪稳定,没有精神障碍或人格偏差。 3。
家庭和个人卫生习惯良好,没有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 4。
了解儿童的饮食营养和生活护理等常识。 5。
性格开朗,人际交往能力强,不固执偏颇,对孩子有耐心。 6。
喜欢户外活动,常带孩子外出,去认识周围的世界。 7。
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能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 8。
待孩子。
6.你好我想写一篇毕业论文题目是论教育是幼儿园的最基本的教育活动要求
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幢幢高楼拔地 而起,一个个新兴的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 劳动力,于是农村一些衣食无着的青壮年农民工开始涌进城市务工,挣钱养家 糊口。
而他们的孩子却留在农村,托付给老人或亲戚朋友抚养,成了留守儿童。 当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面临很多教育问题。
一、留守儿童的形成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外出务工,将孩子交由长辈或 亲戚朋友抚养管理的未成年人。随着改革开放,对农民外出就业的束缚逐步解 除,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日趋活跃。
今天,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越来越多的 家庭夫妻离开家乡,拥到城市打工,大多数打工族将自己处于学年龄的孩子留 在家乡,由家中的老人或亲戚扶养。由此,在农村就形成了一个特有群体—— 留守儿童。
根据调查了解,我们乡镇1994年外出务工者约100人,留守儿童约 50人,到今天,外出务工者达2000人以上,留守儿童约800人。 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1.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龙扬村黎某,小时是个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的孩子,小学三年级时父母到 广东打工,把他留给六十多岁的爷爷奶奶照顾。
黎某经常与一些不务正业的青 年在一起玩,学会抽烟、喝酒、打架、去网吧,上课无精打采,作业不写,学 习成绩老上不去,老师耐心教育他,他当耳边风。无奈,老师跟爷爷奶奶联系, 爷爷奶奶教育他,他回答说:“你们懂什么?上网是为了学习新的科学技术,你 们不听说‘现在是科学技术的年代,不懂科技,以后很难找到好工作’,我现 在是为了培养我学习科技的兴趣.”两个老人因为小时候没有读过书,一辈 子吃了不少文盲的苦,对孙子的思想行为也无言以对。
父母打电话回来叫他听 爷爷奶奶的话,要好好学习,孝顺爷爷奶奶,他是答应得好,可做不到。常挂 在他嘴边的一句话是“关你什么事,我爸妈都不说,你们说什么”。
他逐步养成 好吃、好玩的坏习气,根本无心上学。 2.问题归因(1)祖辈父辈原因.广大的外出务工青壮年,不仅为城市的 现代化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也对家乡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而他们的 孩子——“留守儿童”,却面临着很多教育的问题:父母外出务工,本就无可奈 何。很多父母认为自己没有在家好好照顾孩子,觉得非常愧疚,补偿的唯一的 办法就是多给孩子一些零用钱.于是,只要孩子一个电话,他们就寄钱回来。
而孩子们一有零钱就去买零食吃。他们不知道如何挣钱,也不知挣钱的艰辛。
渐渐就养成了贪图享受不知珍惜劳动成果的不良习气。一旦没钱用,就学会去 偷去骗,逐步走上歧途。
其次是爷爷奶奶的知识还赶不上小孙子、小孙女,他 们只能管吃住不能教导,对小孩的学习心有余而力不足;在亲戚家的孩子没有 得到孩子应有的管教。据调查,我们乡镇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多数是一年回家一 两次,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他们不可能给孩子很好的教育。
平时虽然常用电话 联系,但很多孩子都是在通话时一一答应父母的要求,自己做事时却常常忘了 父母的嘱咐,有时玩过头忘了学习,有时和同学做了坏事而无人管教。孩子有 学习下降或是有不良行为,也得不到严加管教。
(2)孩子方面。孩子好奇心强, 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喜欢寻找新鲜刺激的新事物,但分辨能力和自控能力差。
空余时间他们会寻找新鲜刺激的事去做。模仿大人抽烟喝酒,有时会和同学打 架,染上这些不良习气后,无心上学,学习成绩下降,于是出现厌学情绪。
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主要有四种:隔代监护、单亲监护、亲戚 或朋友监护、自我监护。其中以隔代监护为主,约占80%,单亲监护约占12%。
在这几种监护类型中,留守儿童都存在有不同程度的生活和心理负担。母亲作 为监护人的留守儿童在生活上能得到最好的照顾,亲戚或朋友监护欠些,隔代 监护较差,自我监护最差。
另外,在隔代监护下的儿童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引人 深思:由于祖辈的年老,较低的文化或文盲或爷爷奶奶因为隔代特别亲的缘故, 溺爱孙子,往往在孩子做了坏事时不当一会事,认为孙子还小不懂事,大了自 然会懂事,放弃教育机会,导致这些留守儿童无法享受到正常的家庭教育和关 怀,造成性格和心理出现偏差。 三、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法 1.责任心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 学生的发展”,班主任要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教育理念,特别 针对留守儿童,班主任要投入更多的精力。
“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一切为了学生.”加强家访,随时了解这些学生的生活、生理心理、学习问题, 通过家访或交谈等方法,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关心。可以为这些学生建立专门 的档案,分类管理。
班主任要经常和外出务工的父母联系,和他们共同交流、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以取得更好的成效。 2.爱心是做好工作的法宝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 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理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内心的深处。”
留守儿童的问题 是社会特定背景下产生的事物,我们要用一种与时俱进的思想来教育他们。在 日常。
7.寻求1篇5000字左右的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急 急 急求学前教育毕业论文,要求:毕业论文学前教育介绍幼儿园师资力量,设备占地面积及男女比例的这些都要有 五千字 采纳了追加悬赏 谢谢好心人了 解答:在当前的幼儿园素质教育研究中,应该注意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所谓“小学化倾向”是指一些幼儿园为了适应部分家长的错误需要,提前对幼儿进行小学教育的不良倾向。在这种错误倾向的作用下,有些幼儿园为了提高经济的效益,纷纷办起了学前班,甚至有的幼儿园在学前班使用了小学教材,以满足家长“让孩子早识字”的错误要求。
在这种错误作法下,幼儿欢乐的天性被了,以至于有些专家不得不发出呼吁“把童年还给孩子!”。因此,必须克服“小学化倾向”,让幼儿在的空间里获得最佳的发展。
一、“小学化倾向”的弊端 首先,“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体发展有害。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用人单位看重动手能力。
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幼儿如果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并引起心理上变化,如表情呆板等。
过早、过多的规范性学习还能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产生。 其次,“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害。
过早地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如果此时幼儿象小学生那样学习和做许多功课,他们的智力水平是跟不上的,如果学习过于吃力,幼儿会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从而会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再次,“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不利。在幼儿阶段所进行的小学式教育,其实进行的只是单项智育,由于这种做法只重视单项智育或某种技能的发展,忽视了全面性发展的要求,结果,幼儿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被削弱了,其它各育的发展要求被忽视了,导致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片面性。
第四,“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未来学习不利。由于一些学前班使用的是小学一年级教材,其教学内容和小学一年级是重复的。
在幼儿阶段儿童如果学过了小学课本上的知识,他们刚上小学一年级时,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获得好成绩,由于重复教育,使这些儿童养成了不动脑、不思考、生记硬背的不良习惯。当他们升入二年级以后,面对新的学习内容,一下子不能适应,结果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学习跟不上的情况都得以产生。
二、以《规程》和《条例》为指南,按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办教育 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幼儿教育论文范文(一)转变教育观念,端正办学指导思想。
“小学化倾向”的出现实际上是错误教育观念影响下的产物,要解决“小学化倾向”首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要认识到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启蒙教育阶段,它的任务是为幼儿未来的小学学习奠定知识和智力的基础,而不是成才教育。所以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应以《幼儿园工作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为指南,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提高身心素质。
因此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小学有严格的区别,在幼儿园阶段进行小学式的教育是幼儿身发展所不允许的,也是国家幼教法规所的。 (二)遵循幼律,体现幼儿教育的特点 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一切都是为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幼儿教育必须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体现了幼儿教育的特点。
第一,确立启蒙教育的目标。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其教育要求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为主,幼儿所学习的只能是其周围生活中的知识和技能,这是一个不能的原则。
在幼儿园中,一切教育工作都应该围绕着启蒙教育的要求进行,按照启蒙教育的特点组织教育内容,安排教育活动,使幼儿在获得智力启蒙的同时,掌握其周围生活中的知识和技能。 第二,合理安排一日活动,体现幼儿发展特点。
在国家的幼教法规中没有“课程”的概念,这是由幼儿教育的规律所的,因此幼儿园的一日活动要给幼儿以充分活动的,以幼儿的班集体活动为主,以幼儿的自主活动为主,以幼儿的趣味性活动为主。在安排一日活动时,应注意将一日活动的各环节有机结合,注意动、静交替,室内、室外活动的交替,集体活动和分散活动的交替。
还要注意集体活动,自选活动和活动的结合,注意在一日活动中体现出整体性、节奏性、灵活性的特点,体现出一日活动的质量。 第三,开展好幼儿的游戏活动,寓教育于游戏之中。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获得知识和发展智力的主要学习活动。有人说“玩具是幼儿的,游戏是幼儿的伴侣。”
其实强调的就是幼儿的玩乐天性和幼儿是在游戏中获得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在幼儿的游戏活动安排上应该要每天有充足的时间让幼儿选择游戏活动;要尽力为幼儿开辟游戏场所,扩大游戏空间;要根据教育目标选择游戏主题,广泛开展游戏区角活动。
要注意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无论是游戏的创设,还是游戏内容的选择,都要充分考虑幼儿园的整体教育目标,以全面发展为目的,使幼儿的主动性、性获得充分的发展,并注意培养幼儿的各种良好品德。
(三)开展家长教育活动,让家长了解幼。
8.学前教育毕业论文5000字
1.来自园方的要素。
(1)教学布置“独断专行”。幼儿园是教员的工作平台,教员的教学理想根本上在园内得以表现,每个幼儿园每学期都有依照教育部门请求制定的教学课程方案,但为表现本园特征,幼儿园之间的课程方案个性化特别引人瞩目,个性化的特征值得倡导,但若过于追求和强调就会适得其反,给园方和教员之间的不调和埋下伏笔。从台州市城区幼儿园来看,课程方案的制定权和决议权根本上控制于园方手中,园方制定课程方案根本上扫除绝大多数教员参与,普通园方成立的管理团队担任制定,这种课程制定方式表现出的是幼儿园管理者的目的,教员只能毫无自主地跟着规则进度来教学,一旦园方制定和出台教学课程方案,关于大多数任教教员来说,实践的教学过程就是依照园方的方案执行,假如方案科学合理则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否则效果会不明显。幼儿教员在课程制定中能否具备表达权起关键作用。调查发现,园方的教学课程和教员个体的自主权产生矛盾概率到达83%,而教员一旦丧失足够自主权,就会严重影响其教学积极性,这在一定水平上等于园方双方面干预了教员的教学方式;加上园方制定的课程常常侧重于认知性的读写算,这又在一定水平上限制了 教员发挥出本人在校所学,更谈不上发挥本人的特长及志向,引发教员在课程与教学上诸多搅扰,如此双重的压力令教员难以接受。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隔代教育毕业论文(论文隔代家庭教育的教育冲突目的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