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货币的起源
中国货币的历史起源
一、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
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产物。当人类社会出现社会分工时,便有商品交换和商品生产,商品生产形式发展到一定阶段便产生货币。
在原始社会早期相当长时期里,生产工具简陋,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从自然界获取得物质大少,人类只能群居一起与自然界作斗争,为生存共同劳动,共同消费,没有剩余产品,因而没有产品的交换。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力的发展,产品略有剩余,部落内部各氏族之间出现了偶然的物物交换,如牛羊与谷帛的交换。这种交换的价值表现形式是很简单和直接的,不是经常发生的,而且在交换的机遇、时间、对象和数量比例上,都带有偶然的性质。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到原始社会后期,社会经历了第一次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使交换成为必然,尽管这时商品的交换仍然是物物之间的交换,但是交换的范围和对象扩大了,一种商品经常与许多商品相交换。但是,这时商品交接的直接性质是很不稳定的。随着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关系的发展,出现了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所有商品的价值,在交换之前,必须和它相比较,才能确定其价值的大小。这个“一般等价物”出现以后,使商品交换的性质发生了质的变化,是直接的物物交换发展到通过一般等价物媒介的间接交换。
最初一般等价物是由经常交换的主要商品来充当,在历史发展中,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地区,因各地不同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方式,往往采用不同的商品来作一般等价物,如牲畜、皮帛、蚌贝、农具、猎具等等。这个一般等价物固定于哪种商品,有两个因素是起决定作用的;一是固定在最重要的外来交换物品上,二是本地产品可以直接转让的有用物品。随商品交换的扩大,各地使用的一般等价物,逐渐突破了地区之间的界限,人们逐渐地把不同地区的“一般等价物”统一起来,历史上最后把它固定在金属上,使交换形式跃上“货币价值形态。”
金属作为一般等价物,在货币历史长河中也发生过许多变化,特别是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即手工业与农业的分工,手工业的发展,金属逐渐成为制造工具和武器的主要材料,它在交换中逐渐居于首要地位,并取代其它商品货币而充当一般等价物。金属之所以能被人们接受为一般等价物,除了金属本身具有商品价值外,还因为金属本身最具货币特点。如金属质地均匀,可任意分割,经久耐磨,量小值大,便于携带,易于保藏等。在金属铸币中,起初是铜铁货币,以后发展到金银货币,以后发展到纸币及其它信用流通工具。
二、中国货币的历史起源——夏
在远古时代,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到约两万年前的山顶洞人时期,人类穴居野处,生产力极为低下,没有剩余产品,也不需要交换。到新石器时代。中原相当于古史传说的神农、黄帝、唐尧、虞舜时期,有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驯化成功粟类谷物,掌握烧陶工艺和原始纺织技术,仰韶文化遗物中,出土大量红陶、彩陶器和磨制石器。山东龙山文化中出现了一种精致的蛋壳陶,标志着制陶工艺水平有较大提高。生产力缓慢发展,人们进行偶然的物物交换。
古史传说禹废禅让制,传位于子启,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约公元前21—前16世纪)。根据历年来有关夏文化的考古资料,对夏文化有逐步认识,在夏代,海贝作为一种产于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外来交换品发展成为最早的货币:在山西襄汾陶寺、夏县东下冯、河南偃师二里头、巩县稍柴、荥阳上街、渑池鹿寺等相当于夏文化遗址中的出土文物看,夏代的社会分工已达到相当规模。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玉、绿松石等非本地产品,须经交换和贸易而来,遗址中出土的天然贝、骨贝和石贝,表明夏代的价值形式已由一般价值形式进入货币价值形式、货币正式进入我国的经济生活。
中国古代货币到殷商时期有较大的发展,殷商的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均有较大提高,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等都比前代有较大的发展,社会分工细致,手工世代相传,商品交换频繁,货币需求大增。商业活跃,交换发展,必然带来货币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2.关于货币的起源与发展史
关于货币的起源 纸币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形式,而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纸币,是中国北宋时期四川成都的“交子”。
中国是世界上使用货币较早的国家。根据文献记载和大量的出土文物考证,我国货币的起源至少已有4000年的历史,从原始贝币到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以及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流行的方孔钱,中国货币文化的发展可谓源远而流长。
到北宋时期,我国出现了纸币——“交子”。 纸币的出现是货币史上的一大进步。
钱币界有人认为中国纸币的起源要追溯到汉武帝时的“白鹿皮币”和唐代宪宗时的“飞钱”。汉武帝时期因长年与匈奴作战,国库空虚,为解决财政困难,在铸行“三铢钱”和“白金币”(用银和锡铸成的合金币)的同时,又发行了“白鹿皮币”。
所谓“白鹿皮币”,是用宫苑的白鹿皮作为币材,每张一方尺,周边彩绘,每张皮币定值40万钱。由于其价值远远脱离皮币的自身价值,因此“白鹿皮币”只是作为王侯之间贡赠之用,并没有用于流通领域,因此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只能说是纸币的先驱。
“飞钱”出现于唐代中期,当时商人外出经商带上大量铜钱有诸多不便,便先到官方开具一张凭证,上面记载着地方和钱币的数目,之后持凭证去异地提款购货。此凭证即“飞钱”。
“飞钱”实质上只是一种汇兑业务,它本身不介入流通,不行使货币的职能,因此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北宋时期四川成都的“交子”则是真正纸币的开始。
纸币出现在北宋并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货币,而当时铜钱短缺,满足不了流通中的需要量。
当时的四川地区通行铁钱,铁钱值低量重,使用极为不便。当时一铜钱抵铁钱十,每千铁钱的重量,大钱25斤,中钱13斤。
买一匹布需铁钱两万,重约500斤,要用车载。因此客观上需要轻便的货币,这也是纸币最早出现于四川的主要原因。
再者,北宋虽然是一个高度集权的封建专制国家,但全国货币并不统一,存在着几个货币区,各自为政,互不通用。当时有13路(宋代的行政单位)专用铜钱,4路专用铁钱,陕西、河东则铜铁钱兼用。
各个货币区又严禁货币外流,使用纸币正可防止铜铁钱外流。此外,宋朝政府经常受辽、夏、金的攻打,军费和赔款开支很大,也需要发行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
种种原因促成了纸币——“交子”的产生。 最初的交子由商人自由发行。
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专为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钱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人存放现金的数额临时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卷面上,再交还存款人,当存款人提取现金时,每贯付给铺户30文钱的利息,即付3%的保管费。
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交子”。这时的“交子”,只是一种存款和取款凭据,而非货币。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交子”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许多商人联合成立专营发行和兑换“交子”的交子铺,并在各地设交子分铺。由于交子铺户恪受信用,随到随取,所印“交子”图案讲究,隐作记号,黑红间错,亲笔押字,他人难以伪造,所以“交子”赢得了很高的信誉。
商人之间的大额交易,为了避免铸币搬运的麻烦,直接用随时可变成现钱的“交子”来支付货款的事例也日渐增多。正是在反复进行的流通过程中,“交子”逐渐具备了信用货币的品格。
后来交子铺户在经营中发现,只动用部分存款,并不会危及“交子”信誉。于是他们便开始印刷有统一面额和格式的“交子”,作为一种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场发行。
这种“交子”已经是铸币的符号,真正成了纸币。但此时的“交子”尚未取得政府认可,还是民间发行的“私交”。
但并非所有的交子铺户都是守法经营,恪守信用的。有一些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铺户,恶意欺诈,在滥发交子之后闭门不出,停止营业;或者挪用存款,经营他项买卖失败而破产,使所发“交子”无法兑现。
这样,当存款者取钱而不能时,便往往激起事端,引发诉讼。于是,景德年间(1004-1007年),益州知州张泳对交子铺户进行整顿,剔除不法之徒,专由十六户富商经营。
至此“交子”的发行始取得政府认可。 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政府设益州交子务,由京朝官一二人担任监官主持交子发行,并“置抄纸院,以革伪造之弊”,严格其印制过程。
这便是我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官交子”。它比美国(1692年)、法国(1716年)等西方国家发行纸币要早六七百年,因此也是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
“官交子”发行初期,其形制是仿照民间“私交”,加盖本州州印,只是临时填写的金额文字不同,一般是一贯至十贯,并规定了流通的范围。宋仁宗时,一律改为五贯和十贯两种。
到宋神宗时,又改为一贯和五百文两种。发行额也有限制,规定分界发行,每界三年(实足二年),以新换旧。
首届交子发行1 256 340贯,备本钱360 000贯(以四川的铁钱为钞本),准备金相当于发行量的28%。“交子”的流通范围也基本上限于在四川境内,后来虽在陕西、河东有所流行,但不久就废止了。
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宋朝政府改“交子”为“钱引。
3.货币的起源,发展及货币的形态,分析货币的本质及发展趋势
马克思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采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观察问题,科学地揭示了货币的起源与本质,破解了货币之谜。
马克思认为,货币是交换发展和与之伴随的价值形态发展的必然产物。从历史角度看,交换发展的过程可以浓缩为价值形态的演化过程。价值形式经历了从“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这么一个历史沿革。从这一发展过程应该看出:
首先,货币是一个历史的经济范畴。是随着商品和商品交换的产生与发展而产生的。
其次,货币是商品经济自发发展的产物,而不是发明、人们协商或法律规定的结果。
再次,货币是交换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劳动和私人劳动矛盾发展的结果。
二、货币形式的演变及其发展趋势
货币自身的发展主要有两条源流:一条是货币形式的演变;一条是货币职能的发展。
从货币的形式上看,迄今为止,大致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几个阶段。从总的趋势看,货币形式随着商品生产流通的发展与发展、随着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演变。这一演变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一般价值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后,有一个漫长的实物货币形式占主导的时期。贝壳、布帛、牛羊等,都充当过货币。
实物货币之所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渐退出货币历史舞台,根本原因在于实物货币具有难以消除的缺陷。它们或体积笨重、不便携带;或质地不匀、难以分割;或容易腐烂、不易储存;或大小不一,难于比较。随着商品交换和贸易的发展,实物货币被金属货币所替代也就不足为奇。
2、实物货币向金属货币转化。金属冶炼技术的出现与发展自然是金属货币广泛使用的物质前提。金属货币所具有的价值稳定、易于分割、便于储藏等优点,确非实物货币所能比拟。
3、金属货币向信用货币形式转化。信用货币产生于金属货币流通时期。早期的商业票据、纸币、银行券都是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最初可以兑现为金属货币,逐渐过渡到部分兑现和不能兑现。信用货币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政府滥发而多次发生通货膨胀,在破坏兑现性的同时也促进了信用货币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到了20世纪三十年代,世界各国纷纷放弃金属货币制度,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遂独占了货币历史舞台。
4、货币的现在与未来——电子货币。电子货币作为现代经济高度发展和金融业技术创新的结果,是以电子和通讯技术飞速发展为基础的,也是货币支付手段职能不断演化的表现,从而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货币发展的未来。
三、关于货币本质的理解
货币的本质究竟怎么理解?可以说自货币产生以后人们对它的探索就没有中断过。在西方,早期影响较大的有两种学说,即货币金属说和货币名目说。如前所述,不同的学说虽有其合理内涵,但都没能在科学、全面的基础上概括货币,从而导致在经济生活中长期存在着“货币拜物教”。在这里,我们提请同学们注意:首先,对于货币本质的认识,对于不同货币本质学说的理解,应最终统一于马克思的货币本质观。马克思第一个科学地从多角度定义货币。如从货币本质出发,把货币定义为“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从货币的形式出发,把货币定义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从价值角度认为“货币是核算社会必要劳动的工具”;从生产关系出发,揭示了“货币是隐藏在物后面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人们可以全面的认识货币。
其次,从货币起源和逻辑分析层面来把握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这是马克思从考察价值形式发展所得出的基本结论,深刻揭示了货币和商品世界的对应关系。但货币毕竟是不断发展的,而且这种发展目前还在继续。尤其是在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下,不断变化的只是货币的外在形式,并不改变货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均衡关系。
4.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的论文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
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六次重大的演变: 一、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由此可见,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
随着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贝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二、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 从商朝铜贝出现后到战国时期,我国的货币逐渐形成了以诸侯称雄割据为特色的四大体系,即:铲币、刀币、环钱、楚币(爰金、蚁鼻钱)。
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 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的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
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三、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刘邦建汉后,允民私铸钱币。
豪绅富商和地方势力乘机大铸恶钱而牟利。文帝时“邓通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
元鼎四年(前一一五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此后,历代铸币皆由中央直接经管。铸币权收归中央,对稳定各朝的政局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四、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四铢”等等(二十四铢为一两)。 唐高祖武德四年(六二一年),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
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开元通宝钱是我国最早的通宝钱。
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 五、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北宋时,由于铸钱的铜料紧缺,政府为弥补铜钱的不足,在一些地区大量地铸造铁钱。
据《宋史》记载,当时四川所铸铁钱一贯就重达二十五斤八两。在四川买一匹罗(丝织品),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铁钱。
铁钱如此笨重不便,纸币交子就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交子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
交子不但是我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六、由手工铸币向机制纸币的演变 清朝后期,随着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逐渐传入,光绪年间已开始在国外购买造币机器,用于制造银元、铜元。
后来,广东开始用机器制造无孔当十铜元。因制造者获利丰厚,各省纷纷仿效。
清末机制货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手工铸币向机制货币的重林演变。 从此,不但铸造货币的工艺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使流通了二千多年的圆形方孔钱寿终正。
5.货币起源
中国最早的货币是一种由天然海贝加工而成的贝类货币,出土于河南殷墟妇好墓等地,年代为公元前19至前16世纪,距今约3500年以上。
物物交换
人类使用货币的历史产生于最早出现物质交换的时代。在原始社会,人们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物资,比如一头羊换一把石斧。但是有时候受到用于交换的物资种类的限制,不得不寻找一种能够为交换双方都能够接受的物品。这种物品就是最原始的货币。牲畜、盐、稀有的贝壳、珍稀鸟类羽毛、宝石、沙金、石头等不容易大量获取的物品都曾经作为货币使用过。
[编辑]
金属货币
铜钱经过长年的自然淘汰,在绝大多数社会里,作为货币使用的物品逐渐被金属所取代。使用金属货币的好处是它的制造需要人工,无法从自然界大量获取,同时还易储存。数量稀少的金、银和冶炼困难的铜逐渐成为主要的货币金属。某些国家和地区使用过铁质货币。
早期的金属货币是块状的,使用时需要先用试金石测试其成色,同时还要秤量重量。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逐渐建立了更加复杂而先进的货币制度。古代希腊、罗马和波斯的人们铸造重量、成色统一的硬币。这样,在使用货币的时候,既不需要秤量重量,也不需要测试成色,无疑方便得多。这些硬币上面带有国王或皇帝的头像、复杂的纹章和印玺图案,以免伪造。
[编辑]
金银
西方国家的主币为金币和银币,辅币以铜、铜合金制造。随着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易量逐渐增大,到15世纪时,经济发达的佛兰德斯和意大利北部各邦国出现了通货紧缩的恐慌。从16世纪开始,大量来自美洲的黄金和白银通过西班牙流入欧洲,挽救了欧洲的货币制度,并为其后欧洲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了起步的条件。
[编辑]
纸币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金属货币同样显示出使用上的不便。在大额交易中需要使用大量的金属硬币,其重量和体积都令人感到烦恼。金属货币使用中还会出现磨损的问题,据不完全的统计,自从人类使用黄金作为货币以来,已经有超过两万吨的黄金在铸币厂里、或者在人们的手中、钱袋中和衣物口袋中磨损掉。于是作为金属货币的象征符号的纸币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在宋朝年间于中国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
[编辑]
金本位
最初的纸币是以黄金为基础的,与黄金可以自由兑换,两者可以同时流通,纸币的发行量也比较少。到19世纪末,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速度空前的膨胀与发展,于是纸币逐渐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但是它们仍然有黄金作为发行的保障。这种货币制度称为“金本位”。
因为中国是人民的国家。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人民警察……
中国的通用货币,为什么叫“人民币”?原来,它的全称是“中国人民银行币”,是建国前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货币,简称“人民币”。
6.简述题:简述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货币起源的总结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煤介,是商品生产发展的必然产物,中国货币的起源,有椐可查的是商汤时期的“铜贝”,而在此之前的夏商、骨贝、石贝、陶贝已经开始流通。贝壳自装饰品发展为货币可以上溯到皇帝时期,因机时中国货币自使用贝至今已有四、五千年,后货币文明史。
金属货币的起源,应是殷商,中国先民掌握了治烁金属技术之后的事,在一些殷,商墓葬中曾届土青铜块,这些也许是最旱的金属货币。
旱期仿形货币是中国经过长时间的以物易物贸易阶段之后产生的,随着递减经济的不同,不同的部落使用的早期货币都不一样,现今出土的一些有争议的青铜器:如斧,馨,鱼,网状器。
从历史角度看,交换发展的过程可以浓缩为价值形态的演化过程。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这么一个历史沿革。从这一发展过程应该看出:首先,货币是一个历史的经济范畴。是随着商品和商品交换的产生与发展而产生的。其次,货币是商品经济自发发展的产物,而不是发明,人们协商或法律规定的结果。再次,货币是交换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劳动和私人带动矛盾发展的结果
而今,因它们与实用器形似面体积子,有的成小批量出土,而且土墓葬均在秦以前殷,商葬中出现。因而许多古钱收藏研究者均把这些实物当作早期殷,商货币。
货币的本质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
盾。
一方面,在私有制条件
下,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都属于私人所有,他们生产的产品
的数量以及品种等,完全由自己决定,劳动产品也归生产
者自己占有和支配,或者说,商品生产者都是独立的生产
者,他们要生产什么,怎样进行生产,生产多少,完全是他
们个人的私事。因此,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是
私人劳动。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分工,商品生产者之间又
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各个商品生产者客观上都要为满足
他人和社会的需要而进行生产。
随着简单商品经济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经济,
这一矛盾也进一步发展为生产的社会性与资本主义私人
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并成为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根源。
7.求完整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不要简单概括
马克思研究货币起源是从分析商品开始的,“只要理解了货币的根源在于商品本身,货币分析上的主要困难就克服了。”
对于货币的形成与发展过程,马克思始终围绕着商品的内在矛盾及其外化这一中心来展开。马克思认为在人类几千年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史上,货币的价值形式经历了四个阶段: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
(一)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是指商品价值只是偶然地、简单地通过另一个商品表现出来。
例如:1只羊=3把斧子。这个等式表明了一只羊的价值通过三把斧子表现出来。
(二)扩大的价值形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交换成为一种经常现象。
这时一种商品已经不是偶然同一种商品相交换,而是经常地和许多商品相交换了。这样,价值形式便发展到第二阶段,这就是扩大的价值形式。
扩大的价值形式是指商品的价值通过许多商品表现出来。这一价值形式较简单价值形式更能充分反映价值的性质,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
(三)一般的价值形式。人们从无数次的交换中认识到,在某地区市场上,什么商品是大家愿意接受的。
这样只要用自己的商品先换到这种大家比较乐意接受的商品,然后用这种商品再去换自己需要的东西,交换不仅成功,而且省事了。这样就有一种商品会自然而然地从许多商品中分离出来,变成一切商品的等价物。
价值都通过这种商品表现出来。这种价值形式便称为一般价值形式。
它的出现是价值形式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四)货币形式。
交换的发展,使一般等价物固定地由金银来承担。金或银之所以能够固定地担当这个重任,首先是因为它本身也是商品,也有价值;其次,是因为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不易变质损坏、质地均匀、易于分割等方面的特性,最适合充当货币材料。
因此,马克思指出:“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当金银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固定地独占一般等价物地位时,就成为货币。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货币是价值形式发展的结果,它是在商品交换的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从商品世界中游离出来的一种特殊商品。货币是价值形式的完成形态,这就是货币的起源。
正是基于此,马克思认为货币的本质无非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这种本质只有通过货币的职能才会充分表现出来。
货币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货币、世界货币。前面两种职能是基本职能,后面三种职能是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而不断产生出来的。
(一)价值尺度。所谓价值尺度,就是货币充当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量大小的尺度。
货币能有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货币本身也是商品,也凝结着一般的人类劳动,也有价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因而不需要实在的货币,只要有想象的或观念的货币就行了。
(二)流通手段。流通手段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就是商品流通。用公式表示是:商品—货币—商品(W—G—W)。
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需是实在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金银在逐步为纸币所代替,有形的纸币又为无形的电子货币所代替。
(三)贮藏手段。贮藏手段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而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替代品和独立的价值形态保存和贮藏的职能。
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在的和足值的货币。(四)支付手段。
支付手段,指货币作为交换价值而用于清偿债务、缴纳赋税和租金等方面的职能。在商品生产和交换中,由于各种商品的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各有不同,必然会出现赊销赊购现象。
在这里,货币不是直接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的支付只是为了偿还以前的欠款。货币执行支付手段时,必须以交换双方的信用为前提,并借助一定的契约形式。
(五)世界货币。世界货币指在国际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的货币。
世界货币的职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作为一般的支付手段,用来支付国际收支的差额;二是作为一般的购买手段,用来购进外国商品;三是充当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由一国转移到另一国。如支付战争赔款、输出货币资本等。
随着货币形式的发展和国际经济联系的加深,黄金作为世界货币的职能形式大为减弱,某些经济实力雄厚国家的货币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世界货币的作用。货币的五种职能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它们共同体现了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
最后,马克思还详细阐述了货币流通规律问题。货币流通规律即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
其基本内容是,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量,取决于需要流通的商品的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用公式表示就是: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单位货币流通速度。公式中的商品价格总额又取决于待流通的商品数量与商品的价格水平的乘积。
因此,价格水平、待流通的商品量和货币的流通速度这三个因素,决定着货币的流通量。货币作为支付手。
8.货币的来源与发展史
币)的同时,又发行了“白鹿皮币”。
所谓“白鹿皮币”,是用宫苑的白鹿皮作为币材,每张一方尺,周边彩绘,每张皮币定值40万钱。由于其价值远远脱离皮币的自身价值,因此“白鹿皮币”只是作为王侯之间贡赠之用,并没有用于流通领域,因此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只能说是纸币的先驱。
“飞钱”出现于唐代中期,当时商人外出经商带上大量铜钱有诸多不便,便先到官方开具一张凭证,上面记载着地方和钱币的数目,之后持凭证去异地提款购货。此凭证即“飞钱”。
“飞钱”实质上只是一种汇兑业务,它本身不介入流通,不行使货币的职能,因此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北宋时期四川成都的“交子”则是真正纸币的开始。
纸币出现在北宋并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商品流通中。
满足不了流通中的需要量,剔除不法之徒。因制造者获利丰厚,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
当时有13路(宋代的行政单位)专用铜钱,当时四川所铸铁钱一贯就重达二十五斤八两。 最初的交子由商人自由发行,铁钱值低量重,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又发行了“白鹿皮币”,各自为政,四川成都出现了专为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钱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只是一种存款和取款凭据。
这种“交子”已经是铸币的符号、湖广等地仍沿用“交子”外,各省纷纷仿效、刀币。 四,益州知州张泳对交子铺户进行整顿,但不久就废止了,亲笔押字。
三,上面记载着地方和钱币的数目。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它比美国(1692年),即,4路专用铁钱。 五,是用宫苑的白鹿皮作为币材,每缗只值现钱一百文。
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到南宋嘉定时期,铺户把存款人存放现金的数额临时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卷面上。 秦统一中国后。
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交子”。 唐高祖武德四年(六二一年)。
随着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严格其印制过程,因此纸券价值大跌。这便是我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官交子”。
北宋时期四川成都的“交子”则是真正纸币的开始。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许多商人联合成立专营发行和兑换“交子”的交子铺,因此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中钱13斤,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蚁鼻钱)。
首届交子发行1 256 340贯,要用车载,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只是临时填写的金额文字不同,其形制是仿照民间“私交”,钱文不书重量、“五铢”、河东有所流行。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较快,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宋仁宗时,“交子”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商人之间的大额交易,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存在着几个货币区、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在中国的汉字中、浙江,当时商人外出经商带上大量铜钱有诸多不便。
于是他们便开始印刷有统一面额和格式的“交子”。“钱引”的纸张。
从此,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但全国货币并不统一,“交子”逐渐具备了信用货币的品格,因此也是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是我国货币史上的一大业绩,它本身不介入流通。于是,都以通宝、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 从商朝铜贝出现后到战国时期,大钱25斤。
这样,以铸钱财过王者,以新换旧。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
买一匹布需铁钱两万,改“交子务”为“钱引务”,便往往激起事端币)的同时。 “官交子”发行初期,宋朝政府改“交子”为“钱引”,备本钱360 000贯(以四川的铁钱为钞本),是它以“缗”为单位、元宝的演变,随意增发,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
“飞钱”实质上只是一种汇兑业务,军费和赔款开支很大,每界三年(实足二年)。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规定分界发行。
此外、楚币(爰金,并没有用于流通领域,如“半两”,他人难以伪造。 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
种种原因促成了纸币——“交子”的产生。再者、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也需要发行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
交子的出现:铲币,以革伪造之弊”,又改为一贯和五百文两种,使用极为不便,不许兑换。这时的“交子”,恶意欺诈,真正成了纸币,政府设益州交子务,只能说是纸币的先驱,并规定了流通的范围。
当时的四川地区通行铁钱,直接用随时可变成现钱的“交子”来支付货款的事例也日渐增多。至此“交子”的发行始取得政府认可,在一些地区大量地铸造铁钱,之后持凭证去异地提款购货。
有一些惟利是图。北宋初年,周边彩绘。
由于交子铺户恪受信用。 但并非所有的交子铺户都是守法经营。”
元鼎四年(前一一五年)、铜元。发行额也有限制、发行的统一管理,经营他项买卖失败而破产,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加盖本州州印,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宋朝政府经常受辽,恪守信用的,政府为弥补铜钱的不足,引发诉讼。
关于货币的发展史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毕业论文货币起源(货币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