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做好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论文
本文内容主要围绕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工作中比较突出的是10大问题进行回答,从而为读者更好的了解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工作。内容包括1、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管理?2、销售与收款的内控方法?3、如何审查营业收入的正确性,怀疑被审计单位虚增营业收入的做法?4、毛利率变动意味被审计单位发生的情况有哪些?5、对营业收入分析的内容有哪些?6、主营业务截止期核实的三条线索与目的?7、销售折让与销售退回如何审查?8、如何对应收账款的合理性进行分析?9、应收账款询证二次不回复时可能发生的情况?预收账款的审查程序?
方法/步骤
1、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财会部门应定期编制并向客户寄送应收账款对账单,与客户核对账面记录,还要编制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对已超过正常信用期限的客户以各种方式催收货款,并通知信用管理人员。
2、销售与收款的内控方法?
建立明确的职责分工:比如批准赊销信用与销售需要相互独立。
建立信息传递程序控制:比如授权程序,文件和记录的使用、独立检查
实务控制:限制非授权人员接近各种记录和文件,防止伪造和篡改
定期邮寄对账单:由出纳、销售及应收账款记录以外的人员按月向客户寄发对账单,促使客户履行合约。
3、如何审查营业收入的正确性,怀疑被审计单位虚增营业收入的做法?
一般采取的方法是抽查法,根据结算方式不同选用不同方法与有关账户核对,审查销售数量与发货数量的一致性,审查销售定价是否符合规定。
对被怀疑的单位实施监督盘点,对年末购销业务进行截止期测试,分析营业收入变动,检查异常月份的营业收入和毛利。
4、毛利率变动意味被审计单位发生的情况有哪些?
一般是销售价格发生变动、管理费用发生变动、销售费用发生变动、产品销售结构发生变动。
5、对营业收入分析的内容有哪些?
将本年度内营业收入的实际数与计划数比较。
比较本期各月的营业收入波动情况
计算本期重要产品的销售额和毛利率
计算本期重要客户的销售额和毛利率,并分析上期与本期有无明显变化
6、主营业务截止期核实的三条线索与目的?
从明细账为起点追查决算日前后会计凭证,从决算日前后销售发票为起点追查发运单和明细账,从发运单为起点追查销售发票和明细账。从而审查销售业务入账时间是否正确。
7、销售折让与销售退回如何审查?
销售折让是指企业因售出商品的质量不合格等原因而在售价上给予的减让。根据销售折让发生的时间,进行审查。如果是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借记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贷记银行存款和应收账款等科目。如果是资产负债表前事项。则需要处理的便同销售折让相同,冲减退回期主营业务收入并同时冲减当期主营业务成本。
8、如何对应收账款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将本期的应收账款余额同上年进行比较。将本期末应收账款站本期销售额的比率同上年该指标比较。将本期赊销收入净额占平均应收账款的比率与上年该指标比较。
9、应收账款询证二次不回复时可能发生的情况?
可能是账款已经还了,不愿再回复;有坏账损失发生,及客户发生重大财务困难或已破产清算。根本不存在该客户,被审计单位虚构。询证邮件丢失等情况。
10、预收账款的审查程序?
取得或变质预收账款明细表,检查已转销的预收账款,抽查有关凭证,函证预收账款,检查长期挂账的预收账款,审查预收账款在财务报表上反映的正确性。
2.今天就需要的,谈谈你对“销售及收款循环审计”的认识
通过对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实训,掌握很多的相关知识,比如说,了解企业在销售与收款循环中的典型活动,对该企业循环的审计非常必要。所以所在了解企业销售和收款循环活动中,首先要了解说涉及的一些业务,即:接受顾客订单、批准赊销信用、按销售单供货、按销售单装运货物、向顾客开具账单、记录销售、办理和记录现金、银行存款收入、办理和记录销售退四、门括折扣与折让、注销坏账、提取坏账准备等业务。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大量的实例练习,掌握了EXCEL软件在审计中所有的操作步骤,并能根据一些例子,自己动手去操作,对于一些出错的地方,也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去找错,并能针对出错的地方进行分析错误存在的原因,给予及时的改正。
但同时,也从找找出了自己的很多不足,比如说,常常眼高手低,学习和上机操作都很粗心,尤其是对理论知识掌握的不牢固,导致上机操作中错误百出。所以说,
3.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
不一样,一个是资产负债表项目,一个是利润表项目。
举例吧:
1、对应收账款进行函证,实质上是对应收账款的存在等认定的审计,该认定不一定能对营业收入的发生认定有直接证明作用,比如该应收账款是以前年度交易产生的应收账款。
2、通过营业收入明细账,检查交易凭证后附的客户订购单、发运单、销售发票记账联,这是对营业收入发生认定的审计程序。该审计程序不一定能对应收账款的存在证明。比如,该交易的应收账款在年底之前已经收回。
3、对营业收入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比如每月的营业收入变动情况,发现12月的营业收入明显高于其他月份,且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没有证据表明销售具有季节性较大变化,因此,注册会计师需要进一步审计,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将次年的销售收入在本年确认,往往执行营业收入的截止性测试。这与应收账款的认定没有直接关系,虽然在截止测试时要考虑到款项有无收回。
4.审计方面的论文
论中国审计资源配置方式的特殊性及其优化 摘 要:审计资源配置的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效益性为核心。
审计资源配置的方式应是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并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制定审计资源配置的具体优化措施。 要害词:审计资源配置;配置方式;配置优化 为使审计工作在新世纪新阶段取得新的发展,2003年审计署非凡制定了国家审计《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的发展规划》,并将“实行科学的审计治理,整合审计资源”列为未来国家审计的三项基础工作之一。
众所周知,经济治理的核心问题是资源配置,审计资源配置也应是审计治理的核心问题,它是实现审计资源整合目标的重要保障。探讨审计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从古至今,人类社会始终存在着需求无限和资源稀缺的矛盾,作为解决这一矛盾的手段就是资源配置(赵学增,1994)。合理的审计资源配置可以保证各类审计按照理想的模式和需要来选择和安排审计资源,使有限的审计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审计资源配置旨在使审计资源需求总量与供给总量实现平衡,使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相吻合,达成审计资源配置的优化,最终实现审计目标。 一、审计资源配置的动态平衡性 要探讨审计资源配置问题,首先需要明确资源配置的概念。
资源配置的重点在于“配置”二字。所谓资源配置,应是指在资源一定的条件下,如何运用有效的手段或者方式根据资源的需求,有目的地将有限的资源分配于不同的方向、部门或者企业等的一种活动。
结合对与资源配置概念的理解,所谓审计资源配置则应为:审计资源既定的条件下,如何运用有效的手段或者方式根据审计资源的需求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分配,以保障审计资源有效供给,最终实现审计目标的一种活动。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资源配置不单纯是指资源在不同生产方向、部门或者企业之间的配置,更重要的而且也是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对已配置到不同生产部门间的资源还经常进行同市场需求方向与强度相适应的再配置,故资源配置应是一个动态平衡的概念。
资源配置在一定时刻是已定的、静止的、满足需求的,但在不同时刻,又是未定的、流动的。其中所谓已定、静止、满足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而未定、流动、需求则是绝对的,长期的,无条件的。
审计资源配置是各种社会资源在不同的审计主体之间必要的平衡和相互联系,也是各种社会资源在不同的审计主体内部的分配或者流动的过程。在一定时刻建立的这种相对静止或者说审计资源供求平衡,经常被新的客观事实变动所打破,于是又会引起新的资源配置结果的再建立。
也就是说,审计资源配置不仅包括审计资源在不同主体、范围和重点之间的分配,更重要的而且也是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对已分配到不同方向的资源进行同审计资源需求方向与强度相适应的再分配和再调整,这是对同需求相比审计资源配置不协调的经常平衡。 二、审计资源配置的目标 审计资源配置是一项牵涉面广、工作量大、事情繁杂的工作,在审计工作中,审计资源配置工作要始终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
审计资源配置目标就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效益性为核心,将审计资源配置到最恰当、最重要、效益性最好的地方,使其得到充分合理的使用,以保障审计资源供给,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资源利用效率,最终实现审计目标。 (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保障审计资源供给 目标是局部性和阶段性的,它应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审计资源配置目标应直接反映社会需求对于审计职责的变化来满足这种要求,并以此指导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以求得审计自身的长远发展。可以说,审计资源配置目标是联结社会需求、审计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是审计与外部环境的纽带。
不断调整审计资源配置的内容与方式,是为了最终适应审计的社会需求,引发审计资源的再配置,最终推动审计实践的变革。 以目前我国要大力开展的效益审计为例。
在以往的审计实践中,由于受审计资源质量和数量的限制,因而要同时实现审计的真实、合法、效益三类审计目标是不现实的。审计机关一般根据审计法律法规的要求、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社会法制环境状况和审计机关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资源等具体情况,确定审计目标的侧重点,亦即明确审计资源配置目标的侧重点。
在会计资料和经济信息失真问题比较突出的情况下,审计机关往往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把真实性的资源配置目标放在重要地位,在审计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上下功夫,果断打击各种弄虚作假行为,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在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性基础上,揭露和查处各种重大违法行为,促进被审计单位改善经营治理,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现实审计环境的变化,尤其是经济环境与政治环境的变迁,使得审计机关在21世纪的第三个年头提出了争取到2007年投入效益审计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一半左右的长远规划,以实现效益性审计目标。这正是由于受社会需求(审计环境)变化的影响,我们不得不调整审计资源配置的目标,调整审计资源配置的内容与方式,为效益审计的落实与开展而努力 (二)以效益性为核心:提高审计资源利用。
5.审计毕业论文有什么前沿性论
跟你是一个专业的,之前我也在为论文苦恼了半天,网上的范文和能搜到的资料,大都不全面,一般能有个正文就不错了,开题报告、中期报告什么的都没有,关键是没有数据和分析部分,我好不容易搞出来一篇,结果老师说太简单。
还好后来找到VIP英语论文网,直接让老师辅导我写作,非常专业,核心的部分帮我搞定了,也给了很多参考文献资料。 哎,专业的事还是要找专业的人来做啊,建议有问题参考下VIP英语论文网吧。
参考下这篇文章,或许对你有帮助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实际课程体系,并对显性课程实施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国家实施的新课程也表明隐性课程正逐渐从理论转向实践,并成为日常教学工作必要的组成部分。
然而英语隐性课程研究的状况却并不那么乐观。没有专门的论著,只有一些零散的以抽象方法谈及英语教学的隐性课程原理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文章,而用实证方法去关注隐性课程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操作实施,尤其是班级教学过程中所隐含的课程资源使用的研究则更少。
鉴于此,笔者以调查报告的实证研究形式对初中班级英语隐性课程的现状进行剖析,以期能为具体操作实施英语隐性课程提供实证参考,为进一步推进英语新课程改革,找到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的有效途径出一份力。 本研究以内隐学习和二语习得等理论为依据。
研究的主体部分是对温州市实验中学的30个班级的416名学生和27个英语教师关于班级英语隐性课程现状的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初中英语教师对英语隐性课程的认知度,初中班级英语隐性课程物质要素的现状和初中班级英语隐性课程精神要素的现状三方面来了解初中班级英语隐性课程的现状。
同时运用现场观察法对10节课堂上的隐性资源使用状况进行了课堂观察。并且对初中3个年级英语隐性课程的现状进行区别分析来了解七、八、九不同年级隐性课程的使用变化。
也访谈了5位非英语班主任,了解其对班级英语隐性课程的见解。之后笔者进行了数据整理,提出研究结果讨论及建议。
经过调查分析笔者得出的研究结果讨论如下。第一,大部分初中英语教师对英语隐性课程的认知不深。
第二,班级教室英语元素的布置目的性不强、面积不广且内容单一第三,班级英语学习风气还有待加强。第四,大多数班级的英语评价制度不够健全,偏重知识和技能的考核。
第五,班级的师生关系总体表现一般,师生缺乏互动。第六,班级的生生关系总体上较为理想,同学之间影响较大。
第七,大部分教师对课堂上情感态度等隐性资源的把握较好,但对生成资源的利用不够。第八,学生和教师都较少参加英语课外活动。
第九,总体上低年级的隐性课程的开发程度要强于高年级。 第十,英语班主任对英语隐性课程的影响力要强于非英语班主任。
针对以上结果讨论,笔者提出以下建议。第一,提高英语教师对英语隐性课程的整体认知水平,完善英语课程结构。
第二,积极创设有利于英语教学的班级物质环境,营造英语学习空间氛围。第三,积极创设有利于英语教学的精神环境,增强学习英语的文化氛围。
第四,坚定英语教学目标,强化英语隐性课程应用的一致性。第五,宣传英语知识,加强与非英语班主任的交流合作。
如果你还有什么不懂的,自己咨询VIP英语论文网也可以,老师的态度很好。
6.如何进行审计工作这是毕业论文题目,不知该从哪写起,请大家帮帮我
按我国现行体制,通常所说的审计包括三部分,一是国家审计,二是社会审计,三是内部审计。
国家审计工作按审计法的规定程序,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终结阶段。终结阶段也可以分为报告阶段和处理阶段。
1、审计准备阶段。审计机关根据项目审计计划,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事项开展审前调查活动,制定审计工作方案,组成审计组,在实施审计三日前,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
2、审计实施阶段。审计人员通过审查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方式进行审计,并取得审计证明材料。
3、审计报告阶段。审计组对审计事项实施审计后,应当向审计机关提出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报送审计机关前,应当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被审计单位应当自接到审计报告之日起十日内,将其书面意见送交审计组或者审计机关;自接到审计报告十日内未提出书面意见的,视同无异议。
4、审计处理阶段。审计机关审定审计报告,对审计事项作出评价,出具审计意见书;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需要依法给予处理、处罚的,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审计决定或者向有关主管机关提出处理、处罚意见。
审计机关应当自收到审计报告之日起三十日内,将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送达被审计单位和有关单位。 审计决定自送达之日起生效。
被审计单位对地方审计机关作出的审计决定不服的,可申请复议。 。
7.2017会计与审计毕业论文怎么
一、会计改革要理论创新先行 1.会计理论创新推动着会计改革的实践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原来与经济管理相适应的会计政策、制度与工作规范、程式就会变得不合时宜,这种“适应一不适应一适应”的发展变化规律,必然成为会计改革的基本动因。
改革的宗旨总是以先进取代落后,以合理取代不合理,以科学取代不科学,以适应取代不适应,会计改革也是如此。理论来源于实践,但理论又是超前于现实的先导。
会计改革的方向是否正确,改革后的预期能否达到,用何种方式和途径去实现会计改革,会计改革实施操作的基本原则、规程、方法及其注意事宜等等,都需要会计理论的探索、研究、论证乃至规划设计预案。 为了使会计改革少走弯路,确保改革的先进性、科学性、实效性,最终实现改革的成功,会计理论研究必须坚持创新的思维、科学的方法与有效的手段三者统一。
2.会计改革实践激发会计理论创新 尽管每次会计改革都有诸多创新性的会计理论作为依据。但每次会计改革实践后又往往会给会计理论研究带来许多全新的课题。
所以,会计改革的实践又成为会计理论创新研究的基础和源泉。会计改革实践不仅为会计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且还成为激发会计理论创新性探索的强劲动力。
二、会计理论创新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1.理论创新应具备先进性会计理论创新是对有关会计理论问题的具有超前性质的思考与探索,是在原已存在的会计理论问题基础上的创造、跃进与升华。 会计理论创新应当是会计理论上的“前所未有”和“独树一帜”,是会计理论层次的提高、领域的拓展与内容的进步,是一种新的里程碑和制高点。
因此,进行会计理论创新首先是要实现理论的先进性,在一定理论层面上发掘出独到的系统性的全新见解与思想归结。会计理论创新对原先已有的会计理论是一种强烈的革命性冲击,否则,就谈不上会计理论的创新问题。
2.理论创新必须符合客观规律会计理论创新是对已有会计理论体系与内容的突破,但是,这种突破应当符合事物发展与认识前进的客观规律性,体现科学性的内涵。也就是说,一种会计新理论、新观念的产生与提出,不能只考虑其“新、奇、特”的一面,更应当注重这种新理论的客观基础、价值与效益,还应当致力于研究与论证它的合理性、严密性、科学性。
会计理论创新是一个艰巨的过程,也是一种思维灵感与会计实践进行多种理性磨合的过程,同时,它的起始点与落脚点,往往不能只从会计学科与会计实践本身去推论。 3.会计理论创新应具备可操作性会计源自于实践活动,而创新后的会计理论又要回过来指导会计实践、服务于会计实践,并接受会计实践的检验与评判。
因此,进行会计理论创新不能完全脱离会计实践。进行那种“空中楼阁”、“无本之木”式的理论研究只能是徒劳的,是没有实践价值的,同时也就失去其真正的理论意义。
不仅如此,一种新的会计理论出现,除了以理论本身的科学性、严密性能够立足之外,其指导会计实践的可操作性亦不可忽视。 另外。
还应当研究新的会计理论取代旧的会计理论的社会成本与代价。 4.会计理论创新应具备导向性会计学科的社会应用属性较强,这就决定了会计理论的创新性研究不仅要紧扣社会经济生活的时代主题,把准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脉搏、旋律与趋势,而且还应当从引导、规范和改进会计实践的高度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会计理论研究者不仅要有敢想、敢干、敢为人先、敢于突破、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同时还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会计理论要创新造福于会计实践及其会计改革活动的宗旨。要特别注重先进的会计理论对现实会计实践的影响,使会计实践与会计改革具有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明确方向。
5.会计理论创新应符合渐进性 会计理论创新不能建立在空想的基础上,或者依靠毫无渊源的突发奇想,它应当是建立在已有会计理论母本的基础上,从原有母本系中裂变和发展而来的。原有会计理论体系是创新性的会计理论的对比客体和原始参照物,新理论是站在旧理论的“肩膀”上成长起来的,完全抛开原有的理论基础,异想天开地去创造所谓的新的会计理论学说,既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科学的。
会计理论创新的过程是渐进性的,会计理论创新的结果是带有继承性的。从根本上说,会计理论创新的渐进性是由会计实践及会计改革渐进性的本质所决定的。
1.符合国际会计潮流与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经济一体化态势强力推进,一大批跨国公司应运而生。 由于国际竞争不断加剧,跨国公司为了加强其经济实力,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就需要不断地扩大其经营活动范围,提高对经济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等,而这些又都需要以强大的资金实力作为保障。
会计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拥有与生俱来的国际化本性。实践表明。
会计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等。都可以为世界上所有国家所采用。
所以,世界经济运行方式的趋同,为会计理论创新研究的国际化思考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销售循环审计毕业论文(如何做好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