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神池文化遗产作文500字
神池地处晋西北一隅,十万人口的小县,经济穷县,可是在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顽强地生存着一种文化现象。我们且不论保存了古老的剧种神池道情,也不说传承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踢鼓子秧歌,单论文艺创作,有那么一批土生土长的人士,不论职务高低,不论经济贫富,怀揣一颗向往文化之心,以文为荣,潜心创作,收获颇丰。其现象有:
——从政从文双丰收。原忻县地委常委、组织部长郭伦,大严备人。六七十载笔耕不辍,不仅研习书法大有建树,在国内频频获奖,而且写诗作文,收入国内许多典籍。其子郭新民更胜一筹,神池读书,神池插队,现任临汾市委副书记,为山西文化界的领军人物,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书画研究院研究员,中国艺术摄影家协会理事,山西艺联副主席,山西大众书画院副院长、山西名人书画院副院长、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等。现任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的李高山,文章被《新华文摘》摘录十余次。原太原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陈森,文章亦被《新华文摘》摘录。走出家乡的神池人蜚声文坛,留在本土的行政领导奋斗不辍。原县政协主席冯耀,除创作百万字出书若干部外,还甘当人梯,为文友编印文史书籍十余部。原武装部长宗光华,散文创作渐入佳境,频频见诸报刊。县妇联主席李晓玲,诗文俱精,诗集散文集皆已面世,好评如潮。原物价局长陈腾,从政之余作画,国画油画水粉画皆有造诣,出版《陈腾画集》一部。原工会副主席朱平,喜爱摄影,出版摄影作品集一部。原人事局长孙继承、司法局长葛俊武,撰文编书卓有成效。神池国税局干部贺焕龙推出长篇小说,地税局办公室主任张剑峰出版诗歌集,地税局人教股长罗青山出版小说集。还有人大办主任刘国胜、政协办主任张耀龙、工商局干部张滨等,都迈入文学大门。近闻五寨县粮食局长老贵是神池苍儿洼人,早进入文学创作行列,作品颇丰。
——经营创作两不误。想当年武富生在烈堡供销社站门市,边售货边构思,创作小说数部,发表于省地刊物,领神池文学创作一代风骚。神池经商成就莫大于桂龙总裁王秉岐,王总尊崇文化,创作的《桂龙铭》堪称佳作。北京伦格传播公司董事长武梦英,祖籍八角,书画散文样样皆精。原忻州妇幼保健院院长张志礼,本是看病搞经营的,可是追崇文学如痴如醉,主打诗赋,兼涉佛学,出书五六部,部部有创新。五寨农行干部王蓉,也是神池人,业余时间写诗数百首,诗风独特,成为小有成就的女诗人。还有忻州市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王悦信、宁静铁路指挥韩彦、忻州酒厂张翠莲等,都有作品问世。笔者在忻见到一个卖胡油的神池人,也在习书法,搞创作。
——躬耕垅亩爱文化。神池的农民创作,成就当数任新琳了。他居于大磨沟村,自幼酷爱文学,数十年痴心不改,散文、诗歌、文学评论大有建树,散文在《山西青年》杂志获奖,诗歌在《五台山》获奖,最近在神池县举办的月饼文化征文大赛中,六百行长诗《神池月饼狂想曲》荣获二等奖。大磨沟村党支部书记任满义,业余创作诗歌散文,散文亦在月饼文化征文中荣获三等奖。永祥山村女青年郭红梅,虽自幼残疾,但追求艺术孜孜不倦,剪纸作品多次在国内获奖。温岭村农民丁俊义,整理民间传说,小有成就。
笔者
2.明清时期的音乐文化论文总结怎么写
明清时期的音乐特色与流派 由于明清社会已经具有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萌芽,市民阶层日益壮大,音乐文化的发展更具有世俗化的特点明代的民间小曲内容丰富,虽然良莠不齐,但其影响之广,已经达到“不问男女”,“人人习之”的程度。
由此,私人收集编辑,刊刻小曲成风,而且从民歌小曲到唱本,戏文,琴曲均有私人刊本问世。如冯梦龙编辑的《山歌》,朱权 编辑的最早的琴曲《神奇秘谱》等。
明清时期最突出的音乐特色可谓是异彩纷呈。其中南方的弹词,北方的鼓词,以及牌子曲,琴书, 道情类的说唱曲种更为重要。
南方秀丽的弹词以苏州弹词影响最大。 在清代,苏州出现 了以陈遇乾为代表的苍凉雄劲的陈调;以马如飞为代表的爽直酣畅的马调;以俞秀山为 代表的秀丽柔婉的俞调这三个重要流派。
以后又繁衍出许多新的流派。北方的鼓词以山东大鼓,冀中的木板大鼓、西河大鼓、京韵大鼓较为重要。
而牌子曲类的说唱有单弦,河南大调曲子等;琴书类说唱有山东琴书,四川扬琴等;道情类说唱有浙江道情,陕西 道情,湖北渔鼓等,少数民族也出现了一些说唱曲如蒙古说书、白族的大本曲。 明清时期歌舞音乐在各族人民中有较大的发展,如汉族的各种秧歌,维吾尔族的木卡姆,藏族的囊玛,壮族的铜鼓舞,傣族的孔雀舞,彝族的跳月,苗族的芦笙舞等等。
以声腔的流布为特点,明清戏曲音乐出现了新的发展高峰。明初四大声腔有海盐、余姚、弋阳、昆山诸腔。
其中的昆山腔经由苏治毫的完善与发展,以曲调细腻流畅,发音讲究字头、字腹、字尾而赢得人们的喜爱。昆山腔又经过南北曲的汇流,形成了一时为戏曲之冠的昆剧。
最早的昆剧剧目是明梁辰鱼的《浣纱记》,其余重要的剧目 如明汤显祖的《牡丹亭》、清洪升的《长生殿》等。 弋阳腔以其灵活多变的特点对各地 的方言小戏发生重要影响,使得各地小戏日益增多,如各种高腔戏。
明末清初,北方以陕西西秦腔为代表的梆子腔得到很快的发展,它影响到山西的蒲州梆子、陕西的同州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这种高亢、豪爽的梆子腔在北方各省经久不衰。
晚清,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曲调构成的皮黄腔,在北京初步形成,由此,产生了影响遍及全国的 京剧。 明清时期,器乐的发展表现为民间出现了多种器乐合奏的形式。
如北京的智化寺管乐,河北吹歌,江南丝竹,十番锣鼓等等。明代的《平沙落雁》、清代的《流水》等琴 曲以及一批丰富的琴歌《阳关三叠》、《胡茄十八拍》等广为流传。
乐曲自元末明 初有《海青拿天鹅》以及《十面埋伏》等名曲问世,至清代还出现了华秋萍编辑的最早 的《 琶谱》。明代末叶,著名的乐律学家朱载育计算出十二平均律的相邻两个律(半 音)间的长度比值,精确到二十五位数字,这一律学上的成就在世界上是首创。
3.道情的种类
资料显示,太康道情起源于道教乐歌,历经百年,在豫东大地生根发芽。
道情戏演唱多用真嗓,音调清悠委婉,悦耳动听,生活气息非常浓郁。其独特的“嘚、喔”甩音被豫剧名剧《朝阳沟》所借鉴。
太康道情许多剧目已经失传,目前现存的传统剧目有七十多部,现代剧目有四十多部。太康道情太康道情历史悠久,是源于春秋远古时代的汉族戏曲艺术,分布在太康及其周边地区。
剧目丰富,据普查统计有三十多个曲牌、曲调,包括三大类五大品种。三大类是:唱腔、表演、音乐,五大品种是:声腔派系、表演程式、音乐体系、曲牌子曲调、打击乐。
太康道情这些类系的形成,既有沿袭下来的民间艺术 ,也有姐妹艺术穿插,最后形成太康道情的独自特色。原有古装传统戏160多个,现代戏60多个,这些剧目在长时期的流传中,有很多已失传。
道情戏以唱为主,剧本多唱词而少插白,一板下来就是上百句唱词。其唱腔中板腔和曲牌兼而有之,主要板式有慢板、流水、裁板、大过、单过、双过、哭死、哭活、垛子、滚白等。
曲牌有《锁落枝》、《老桃红》等。演唱时男女唱腔都用真嗓,咬字清晰。
唱二八或流水时有重叠句,而且有“哪呼嗨”、“哪嗨依”的衬词,其曲调纯厚朴实,唱词通俗易懂,深受群众喜爱。著名现代豫剧《朝阳沟》里拴宝唱的“那个前腿弓,那个后腿蹬,脚不要慌来手不要猛……”就是移植的道情唱腔。
道情戏的伴奏乐器由原始的鱼鼓、简板,逐步过渡到以两把坠胡为主。但它的坠胡又与一般坠胡不同,它筒大杆短,中间有腰码,声似二胡。
后来,伴奏又增添了皮胡、三弦、大胡、笙、唢呐以及一些民族弹拨乐器。上个世纪90年代又增添了电子琴、电贝司等电声乐器。
道情的表演、化妆和服饰与其他剧种差别不大,主要区别是道情注重唱功,善演喜剧,其演员不习武功,科班也无武科;没有严格的行当区分,除生、旦、须为专行演员扮演外,净、丑、末则无固定行当。没有大花脸、黑面、铜锤、架子、花脸之类区分。
丑角仅在声腔中加些滑稽的花腔衬字与灵巧的颤舌音。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天的道情角色行当划分得也相当精细了。
生行根据剧中人物年龄、性格诸方面的不同,被细分为老生、小生、武生、红生等;旦行又分为青衣、花旦、彩旦、老旦、婆旦、闺门旦等;丑行分为小丑、老丑、官丑、丑婆、丑旦等。 沔阳道情又称湖北道情,是在沔阳打硪号子、沔阳花鼓戏、沔阳渔鼓的唱腔、曲牌基础上,经过多年的艺术实践,在表演、曲目、曲牌音乐上不断积累演变而成的一种曲唱艺术。
沔阳道情音乐性较强,板腔丰富,地方风味极浓。是湖北影响较大的地方曲艺形式之一。
沔阳道情用沔阳地方语言演唱。主要为一人站唱,也有两人以上演唱,以唱为主,间有说白。
一人站唱时,左手怀抱渔鼓筒兼执三尺长的竹简,右手拍击渔鼓筒端的皮膜,交错应节。二人对唱时,另一人敲击磁碟,唱到尾腔时,多为众人帮腔。
沔阳道情的主腔叫“西韵”,依沔阳花鼓戏中的“西腔”而得名。在“西韵”的基础上,或取其头,或截其尾,或扩充其音调,或变换其节奏,或将其他曲牌加以改制,又发展出了“西韵头”、“西韵尾”、“西韵上下句”、“西韵花腔”、“西韵垛句”以及“龙抬头”、“鱼咬尾”等十数支曲牌。
唱词以七字句、十字句为主,也可间以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以造成音节上参差交错的效果。演出乐器有渔鼓筒,竹简(长约70cm-80cm,末端向外弯曲,上装有铜铃),另有二胡、四胡、大三弦等伴奏乐器。
演唱时表演者左手怀抱渔鼓筒并打击竹简,右手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头击渔鼓筒。边唱边打竹简,控制速度和节拍,渔鼓筒只在前奏和间奏时才打。
道具简便,演唱和表演比较灵活。 金华道情-------又叫唱新闻、劝世文。
它与杭州小锣书、温州鼓词、宁波走书、绍兴莲花落合称为浙江省五大地方曲种。从明朝至解放后的五六十年代,一直是金华民间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
它是一人多角色坐唱式单挡说唱艺术。唱一段加几句说表,配上简单的动作,即所谓艺人一台戏,演文演武我自己。
伴奏乐器极为简单,仅一个情筒和两块竹板。金华道情是最受金华民众欢迎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
道情在金华流传可考的历史至少已有三百多年。金华道情是旧时代盲艺人艰难生存状况的产物,也是时代的产物。
在交通阻塞、信息封闭的年代,走村串户的曲艺艺人充当着信息的媒介,成为旧时代农工士商、村夫民妇接受教化、享受艺术的主要来源;在抗日战争时期,金华道情是新文人唤醒民众的号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金华道情继续为中国经济建设鼓吹呐喊。金华道情是下里巴人,在渔鼓和简板“吉彭吉彭吉吉彭”的热闹声里,金华道情谴责邪恶,劝人为善;金华道情始终以大团圆结局,给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民众一种生活的信念和期盼。
经过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传承与创造,金华道情的艺术宝库已经异常丰富。道情是悭锵的,很少有一种曲艺形式能像金华道情这样,富有几百个曲目,其故事都源于金华民众的生活经历,取材于发生在金华的社会新闻。
正是这样一种民间曲艺,在现代艺术、现代生活的冲击下将曲终。
4.明清时期的音乐文化论文总结怎么写
明清时期的音乐特色与流派由于明清社会已经具有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萌芽,市民阶层日益壮大,音乐文化的发展更具有世俗化的特点明代的民间小曲内容丰富,虽然良莠不齐,但其影响之广,已经达到“不问男女”,“人人习之”的程度。
由此,私人收集编辑,刊刻小曲成风,而且从民歌小曲到唱本,戏文,琴曲均有私人刊本问世。如冯梦龙编辑的《山歌》,朱权 编辑的最早的琴曲《神奇秘谱》等。
明清时期最突出的音乐特色可谓是异彩纷呈。其中南方的弹词,北方的鼓词,以及牌子曲,琴书, 道情类的说唱曲种更为重要。
南方秀丽的弹词以苏州弹词影响最大。 在清代,苏州出现 了以陈遇乾为代表的苍凉雄劲的陈调;以马如飞为代表的爽直酣畅的马调;以俞秀山为 代表的秀丽柔婉的俞调这三个重要流派。
以后又繁衍出许多新的流派。北方的鼓词以山东大鼓,冀中的木板大鼓、西河大鼓、京韵大鼓较为重要。
而牌子曲类的说唱有单弦,河南大调曲子等;琴书类说唱有山东琴书,四川扬琴等;道情类说唱有浙江道情,陕西 道情,湖北渔鼓等,少数民族也出现了一些说唱曲如蒙古说书、白族的大本曲。 明清时期歌舞音乐在各族人民中有较大的发展,如汉族的各种秧歌,维吾尔族的木卡姆,藏族的囊玛,壮族的铜鼓舞,傣族的孔雀舞,彝族的跳月,苗族的芦笙舞等等。
以声腔的流布为特点,明清戏曲音乐出现了新的发展高峰。明初四大声腔有海盐、余姚、弋阳、昆山诸腔。
其中的昆山腔经由苏治毫的完善与发展,以曲调细腻流畅,发音讲究字头、字腹、字尾而赢得人们的喜爱。昆山腔又经过南北曲的汇流,形成了一时为戏曲之冠的昆剧。
最早的昆剧剧目是明梁辰鱼的《浣纱记》,其余重要的剧目 如明汤显祖的《牡丹亭》、清洪升的《长生殿》等。 弋阳腔以其灵活多变的特点对各地 的方言小戏发生重要影响,使得各地小戏日益增多,如各种高腔戏。
明末清初,北方以陕西西秦腔为代表的梆子腔得到很快的发展,它影响到山西的蒲州梆子、陕西的同州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这种高亢、豪爽的梆子腔在北方各省经久不衰。
晚清,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曲调构成的皮黄腔,在北京初步形成,由此,产生了影响遍及全国的 京剧。 明清时期,器乐的发展表现为民间出现了多种器乐合奏的形式。
如北京的智化寺管乐,河北吹歌,江南丝竹,十番锣鼓等等。明代的《平沙落雁》、清代的《流水》等琴 曲以及一批丰富的琴歌《阳关三叠》、《胡茄十八拍》等广为流传。
乐曲自元末明 初有《海青拿天鹅》以及《十面埋伏》等名曲问世,至清代还出现了华秋萍编辑的最早 的《 琶谱》。明代末叶,著名的乐律学家朱载育计算出十二平均律的相邻两个律(半 音)间的长度比值,精确到二十五位数字,这一律学上的成就在世界上是首创。
5.神池的初春作文怎么写
一次冬雪过后,初春来临,花草树木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这幅画生机勃勃,多姿多彩。
初春是绿色的。一棵棵小草从甜梦中醒来,它们揉揉惺忪的眼睛,破土而出,舒展着它那幼嫩的绿叶。
老榆树也换上翠绿的新装。再看那白杨,它卸去了冬天枯萎的服装,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吐出嫩绿的树叶。
柳树也梳好长长的辨子,换上嫩绿的新装,迎接春姑娘的到来。 初春是红色的。
看!杜鹃花在春风的吹佛下,像翻腾着波涛的花海。在它们上面,千百万只彩蝶,展翅飞翔,美丽得向阳光炫耀。
初春是黄色的。瞧!油菜花聚集在一起,像铺上了一块黄色的地毯。
蜜蜂在透着油菜花的花香中辛勤地劳动着,它们飞上飞下,像一只只美丽的小精灵。 初春还是蓝色的。
我凝视着天空,觉得它,有着不同以往的宁静和湛蓝。突然,有几只小鸟从天空中掠过,它们唧唧喳喳地叫着,信仿佛在歌唱着春天的来临…… 初春是美丽之神,是美的使者。
6.郑板桥《道情十首》翻译全文
道情十首 ---[清] 郑板桥 (石块无多竹叶稀,二公清介最可依;秋风昨夜窗前到,百岁苍苔老 更肥。) [引子]枫叶芦花并客舟,烟波江上使人愁;劝君更尽一杯酒,昨日少年 今白头。 自家板桥道人是也,我先世元和公公,流落人间教歌度曲,我如 今也谱得《道情十首》,无非唤醒痴声,销除烦恼,每到山青水绿之处, 聊以自遣自歌,若遇争名夺利之场,正好觉人觉世,这也是风流事业,措 大生涯,不免将来请教诸公,以当一笑。 一、老渔翁,一钓竿,靠山崖,傍水湾;扁舟往来无牵绊,沙鸥点点 轻波远,荻港萧萧白昼寒,高歌一曲斜阳晚。
上东山。 二、老椎夫,自砍柴,捆青松,夹绿槐;茫茫野草秋山外,丰碑是处 成荒冢,华表千寻卧碧苔,坟前石马磨刀坏,倒不如闲钱沽酒,醉醺醺山
来。 三、老头陀,古庙中,自烧香,自打钟;兔葵燕麦闲斋供,山门 破落关锁,斜日苍黄有乱松,秋星闪烁颓垣缝,黑漆漆蒲团打坐,夜烧茶 炉火通红。 四、水田衣,老道人,背葫芦,戴袱巾;梭鞋布袜相厮称,修琴卖药 般般会,搜鬼擒妖件件能;白云红叶归山径,闻说道悬崖结屋,却教人何 处相寻。 五、老书生,白屋中,说黄虞,道古风;许多后辈高科中,门前仆从 雄如虎,陌上旌旗去似龙,一朝势落成春梦,倒不如蓬门僻巷,教几个小 小蒙童。 六、尽风流,小乞儿,数莲花,唱竹枝;千门打鼓沿街市,桥边日出 犹酣睡,山外斜阳已早归,残杯冷炙饶滋味,醉倒在回廊古庙,一凭他雨 打风吹。(双 倚乌藤竹径开,谁人不道相公来;相逢一唤浑无事,风味依然两秀
) 七、掩柴扉,怕出头,剪西风,菊径秋;看看又是重阳后,几行衰草 迷山郭,一片残阳下酒楼,栖鸦点上萧萧柳,撮几句盲辞瞎话,交还他铁 板歌喉。 八、邈唐虞,远夏殷,卷宗周,入暴秦;争雄七国相兼并;文章两汉 空陈迹,金粉南朝总废尘,李唐赵宋慌忙尽,最可叹龙盘虎踞,尽销磨燕 子春灯。 九、吊龙逄,哭比干,羡庄周,拜老聃;未央宫里王孙惨,南来薏苡 徒兴谤,七尺珊瑚只自残,孔明枉作英雄汉,早知道茅芦高卧,省多少六 出祁山。(雨 歇杨柳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
) 十、拨琵琶,续续弹,唤庸愚,警懦顽;四条弦上多哀怨,黄沙白草 无人迹,古戍寒云乱鸟还,虞罗惯打孤飞雁,收拾起渔樵事业,任从他风 雪关山。 [尾声] 风流家世元和老,旧曲翻新调,扯碎状元袍,脱却乌纱帽,俺唱 这《道情》儿,归山去了。
7.陕北道情的介绍
陕北道情作为陕西陕北地区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原名“清涧道情”,后因“陇东道情”和山西“神池道情”流入陕北,形成了“三边道情”和“神府道情”,故统称为“陕北道情”。流行于清涧、子长、志丹、吴起、绥德、榆林、子州、定边、靖边、神木、府谷等地。1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神池道情毕业论文(神池文化遗产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