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想写有关“家族企业”的毕业论文,谁能给我一些比较新颖的观点或题
家族企业内的群体行为有何特点? 1、没有行为标准; 2、服从某个人而非标准、制度或规范; 3、服从的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不同的人; 4、以情感的孰近孰远为管理的联系纽带和责任分工的依据; 5、主人的初衷和愿望,非规范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低于一般管理水平的的管理结果; 6、家族成员之间微妙的关系取代了正常的管理秩序和游戏规则; 7、对非家族成员的排挤和提防; 8、非正式组织的利益分化加剧了帮派效应的负面作用; 9、感情互补取代了专业技术互补; 10、凌乱运作没有系统性可言。
二、家族和泛家族规则管理有何利弊? 利: 1、便于灵活运作。 2、便于凝聚人心(家族内部成员),稳定队伍。
3、能够抗击外来打击。 4、便于协调(人少时)。
5、便于财务风险控制。 6、有较高的责任心。
7、便于决策。 弊: 1、不能高速发展。
2、不能团结外来人员。 3、很难形成专业互补。
4、不利于企业扩张。 5、难以形成人才梯队。
6、不能形成标准化运作。 7、管理的随意性导致企业在规模稍大时跨掉或无法飞跃。
8、拍脑袋决策带来企业经营失败的最大风险。 3、民营家族企业管理规范化程度低的原因是什么? 1、家族式运作缺乏文件化管理,通常用口头来沟通和传达指令。
2、家族领导人缺乏规范的意识。 3、家族领导人缺乏制定规范和标准的能力。
4、家族成员的文化水平较低、专业互补性较差。 5、任人唯亲导致管理人员执行力弱,规范运作的水平低。
6、家族成员间的现有关系排斥规范化运作。 7、感情关系导致大量制度难以执行。
4、如何优化本案例中企业的组织行为? 1、家族成员一般不宜在本企业工作; 2、非家族成员出任高级职位; 3、非家族专业人士位居要职; 4、让外聘管理者享有主人感; 5、找好仲裁者。
2.跪求一篇 论家族企业的治理模式的论文 全一点
论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治理模式 内容摘要:中国家族企业发生发展的阶段性,是中国私营经济发展的主体形态。
家族企业封闭式的管理模式,阻碍了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分析我国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的弊端入手,探究完善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提出一种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治理结构理论:委托-代理制。
关键字:家族企业 可持续发展 委托-代理 引 言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援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活跃市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家族企业是私营企业中的主要组成形式,它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著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中国加入WTO之后,家族企业也同其他企业一样,面临著新的国内经济政策环境和全球化的国际竞争环境。
从国内环境看,上个世纪80-90年代,家族企业的成长有两个基本的前提条件:一是政策环境,即改革开放,农村家庭经济成长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及管制政策的放松;二是经济环境,即短缺经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提供的产品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前者使我国家族企业从诞生之日起就小心翼翼,注重政策环境的变化和市场机会,寻求产权保护;后者则造就其粗放式经营和传统的管理方式。
现阶段,这两个前提均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政策环境看,向“制度经济”的转变为家族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从经济环境看,我们已告别了“短缺经济”,家族企业又称“古典企业”是企业组织形式中最古老的一种。但并不能说明它已经过时,相反,家族企业现在在世界上随时随处可见。
即使最保守的估计也认为由家族所有或经营的企业在世界企业中占有65%至80%。但是,只有3/10的家族企业能够生存到第二代,1/10的生存到第三代,这些企业的平均寿命为24年,正好和创业者与企业维持关系的时间一致。
机遇与挑战并存,这就是家族企业的处境。据中国私营企业研究课题组的抽样调查表明:私营企业家族化管理相当普遍,已婚企业主的配偶50.5%在本企业做管理工作,已成年子女20.3%在本企业做管理工作,13.8%负责购销。
在所有管理人员中,26.7%由投资者担任,16.8%由企业主或投资者的亲属担任,5%是他的邻居或同乡。当然,我国家族企业实行家族式管理,在特定的条件下有其积极意义的。
它能够充分发挥亲缘伦理、人情伦理和地缘伦理的功能,使企业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企业成员能自觉服从家长〔老板〕的权威、劳动积极性高,能够互相信赖、团结一致、甚至不计报酬,从而减少交易费用。
这些功能和作用,恰好适应了家族企业主初创时期的发展要求。大量的事实证明,家族式管理是家族企业早期积累的最有力的支撑,也是企业活力和生命力之所在。
一、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的弊端 家族企业又称“古典企业”是企业组织形式中最古老的一种。但并不能说明它已经过时,相反,家族企业现在在世界上随时随处可见。
即使最保守的估计也认为由家族所有或经营的企业在世界企业中占有65%至80%。但是,只有3/10的家族企业能够生存到第二代,1/10的生存到第三代,这些企业的平均寿命为24年,正好和创业者与企业维持关系的时间一致。
机遇与挑战并存,这就是家族企业的处境。据中国私营企业研究课题组的抽样调查表明:私营企业家族化管理相当普遍,已婚企业主的配偶50.5%在本企业做管理工作,已成年子女20.3%在本企业做管理工作,13.8%负责购销。
在所有管理人员中,26.7%由投资者担任,16.8%由企业主或投资者的亲属担任,5%是他的邻居或同乡。当然,我国家族企业实行家族式管理,在特定的条件下有其积极意义的。
它能够充分发挥亲缘伦理、人情伦理和地缘伦理的功能,使企业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企业成员能自觉服从家长〔老板〕的权威、劳动积极性高,能够互相信赖、团结一致、甚至不计报酬,从而减少交易费用。
这些功能和作用,恰好适应了家族企业主初创时期的发展要求。大量的事实证明,家族式管理是家族企业早期积累的最有力的支撑,也是企业活力和生命力之所在。
尽管家族式管理在特定的企业发展阶段有其合理性,但是随著企业规模的扩大,市场竞争的加剧,技术进步速度的加快,家族式治理模式的缺陷日益显现,成为家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具体表现为: 其一、家族式集权管理模式降低了决策的科学性。
随著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范围越来越宽,单单依靠个人力量或家族成员来监督,困难越来越大。此时无论是从技术、产品,还是从市场、融资等方面,均超出了管理者本人或家族成员所拥有的经验积淀和知识准备,其结果是企业主的决策往往脱离实际,以致造成企业经营效率的重大损失。
其二、任人唯亲不唯贤,阻碍了优秀人才的进入。由于社会欺诈现象的存在,法制、信用体系及市场秩序的不健全,作为家族企业的掌门人非常敏感。
他们对外人,能人总有戒备之心理,考虑自家企业的安全,甚至比发展还重要。因此家族企业经常录用家族成员或亲朋担任高、中层管理者,导致任人唯亲,用人唯亲。
一方面会使管理混乱,原有的规章制度流。
3.求一篇家族式企业财务管理的论文
相关范文: 家族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及其规避方法 家族企业的财务危机是指家族企业组织发展中可能经历的一种财务状况,包括比较轻微的资金管理技术和极为严重的破产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整个过程。
轻的财务危机可能仅仅是短暂的资金周转困难,严重的则是经营失败或破产清算。家族企业在企业创业初期确实发挥了其特有的优势,但是随着规模的扩大和经营的复杂化,家族企业的某些“先天性”缺陷逐渐暴露出来,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
根据统计资料,发达国家家族企业平均寿命可达25-40年,而中国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却只有2.7年,而且在平均经营24年后大多数都会面临财务危机。 一、家族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 (一)家族企业的财务管理意识淡薄,内部经营管理的效率低 家族企业的家族关系导致其内部任人唯亲。
经理为自己的亲朋好友,财务管理意识非常淡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现金管理不善。有些家族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造成现金大量闲置,没有参加生产周转;而有些家族企业的资金使用缺乏合理、周密的计划安排,过量购置固定资产。
没有为经营急需准备资金,导致经常陷入财务危机。2.应收账款管理存在不少问题。
不少家族企业片面追求市场占有率,风险防范意识差;他们制定的销售考核制度不合理,缺乏可行的考核指标;对应收账款缺少系统的、科学的管理,没有指定合理的信用政策,缺乏有利的催收措施,由此造成应收账款周转困难,资金回收困难,很多应收账款成为坏账。3.存货控制薄弱。
家族企业没有建立先进的存货管理办法,没有利用ABC控制方法。也未形成“零存货”的管理意识,很多家族企业的月末存货占用的资金常常占营业额的两倍之多,资金周转严重失灵。
(二)家族企业的投资盲目。存在很多失误 家族企业的投资存在以下两个问题:1.投资缺乏可行性分析。
由于家族企业独裁式的管理模式,导致管理者往往主观臆断,在没有经过详细、可靠的可行性分析论证的情况下就盲目进行投资。有的在可行性研究中过于乐观地估计市场状况和发展前景,仅仅依据某个个别项目的投资收益好就断定市场前景好,或者在没有做充分市场调查,只看到某些少数消费者的需求而夸大想象项目的需求者,这些都会导致其家族投资的失败。
同时。在投资中低估投资成本,高估投资收益,过于乐观。
在一些可行性研究中对预算计算不足或考虑不周全,只计算主要的设备和设施。忽略一些数目较少、项目繁多的杂项费用。
造成项目建成后因资金不足,不能按时满负荷投入运行,造成投资效益低甚至投资彻底失败。2.本末倒置,不务正业。
一些家族企业往往无视自身的规模和资金限制。大量投资新项目、进军新行业。
一旦资金链断裂,在短期内解决会给企业一段缓冲期,但是长期以往,资金不能回流,企业将必然陷于财务困境。所以,家族企业在投资时,一定要深思熟虑,量力而行。
否则就会面临财务危机。 (三)家族企业的融资市场失灵,筹资渠道狭窄 2003年,国际金融公司曾在中国做过问卷调查,30%的家族企业认为,金融问题是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原因,也是其财务危机形成的重要外部因素。
1.家族企业信用不足。绝大多数家族企业固定资产较少,经营规模小,流动资金少,自创的无形资产数量少且难以计量,内部难以形成稳定的现金流量。
企业的经营风险大,没有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少家族企业存在财务造假行为和逃税漏税的劣迹。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家族企业的整体信用形象。
当需要靠融资补充流动资金时,家族企业只能以资产担保来取得银行贷款。由于它们可用于抵押的资产少,银行对家族企业的投资热情大大打折。
2.两权合一的智力结构抑制了家族企业的股权融资。由于股权融资会导致控制权的转移。
这使得家族企业的股权融资渠道局限在家族内部,融资数量非常有限。相比较而言,负债融资的成本虽低,但是若负债比率过高,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
当企业面临很好的发展机遇、急需大量资金时企业会陷入融资困境。3.金融机构存在对家族企业的“惜贷”行为。
随着金融机构的重新整合和商业银行的上市,他们的信贷标准制定得更为严格。加上金融机构对家族企业的固有偏见,进一步增加了融资的难度。
商业银行提供的现有的金融服务,对家族企业存在许多不公平之处。他们的贷款额度小,贷款手续繁琐,抵押条件苛刻,降低了家族企业贷款的获取率。
二、家族企业财务危机的规避方法 (一)完善家族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建立利益相关者共同合理的机制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加强家族企业的内部治理:1.设立独立董事。
独立董事的成员不是由企业的家族内部人担任,而是由企业的管理层和企业的技术人员、基层生产人员投票选举产生的。独立于公司的、以第三者的身份设置于企业的、起监督作用的一个组织。
它可以定期审查企业重要的经营活动,监督其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判断其是否兼顾所有利益相关者(包括所有者、雇员、债权人、供应商以及消费者、政府部门)的利益。
对于独立董事而言,他要承担发现公司经营方面和财务方面的危险迹象,监督公司所有财务活动的责任。若失职,将会。
4.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我国家族企业发展现状及分析”,请问该论文提
[摘要] 家族企业是一种重要的企业形式,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占有极大的比例。在中国,家族式的企业模式呈现出一种易于创业不易于发展的局面。其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一个重要因素。中国的家族企业要想不断发展,就要认清自身企业文化为创业和发展带来的优势和劣势,对现有的制度进行必要的突破和改进。
[关键词] 家族企业 企业文化 创业优势 生存劣势 发展启示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资料显示,在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中,家族企业发展迅速,其比重已经超过80%,特别在江浙一带,比重已经达到95%。中国家族企业尽管数量庞大,却只有为数不多的企业能够良好发展,成为某个行业的领军人,大多数的家族企业平均寿命不超过五年。大量案例表明,中国家族式企业易于创业,却不易于发展。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的家族企业文化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
本文旨在从企业文化的角度,分析我国的家族企业文化利于创业而不利于发展的原因。同时,从研究家族企业文化的现实意义出发,分析突破企业文化瓶颈的途径,给中国家族企业群体以借鉴。
一、中国家族企业文化的创业优势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德·德鲁克说:“管理是以文化为转移的,并且受其社会的价值观、传统与习俗的支配。”要了解中国家族企业的文化,就不能忽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任何企业在创业之初都会面临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极为匮乏的难题。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中国家族企业文化的某些元素有效地弥补了这些不足,甚至还帮助家族企业在创业之初拥有了比较优势。
1.高度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与西方文化以自我为中心不同,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在于家庭。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中国几千年依靠家国一体的宗法制度维系社会的稳定,家庭是中国社会最基本的单元,也是中国文化和社会组织的核心。血脉亲情在中国人心中是超越任何资本的,家庭的利益和声誉远远高于其他组织形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家族利益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家族企业,由于其任用的成员多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因而与其它形式的企业相比,家族企业有着更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当家族企业在创业阶段和发展过程中面临困境时,亲情的纽带便会将企业员工团结起来,低成本地完成资本和劳动力的集聚,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2.集权的“家长式”管理效率高
我国家族企业多采用“家长制”的高度集权化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形成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家族企业本身就是由其创立者投资创办,而更为重要的方面则在于受儒家文化尊卑有序、贵贱有位的家庭伦理关系的影响。在儒家思想中,所有家庭成员一分为二:家长和家属。家长管理着整个家族,家属必须尊敬家长,服从家长。因此在家族企业中,血缘关系赋予家长至高无上的权威,家长会得到家族其他成员绝对的尊敬和服从。
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保证领导权威、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一方面,决策权力的高度集中避免了企业因决策层意见不一而导致的决策效率低的问题,增强了企业的快速决策能力;另一方面,核心人物的高度权威能够大大增强企业的执行力。此外,这种相对扁平的组织结构使得企业内部信息传递更加流畅,减少了信息失真,有利于领导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3.勤俭持家,节约成本
古人云:“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持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一个企业来讲,勤俭节约不仅仅是一种美德,更是节约成本的重要方法。与其他形式的企业不同,家族企业私人财产和企业财产在创立之初没有明确界限,加之成员对企业的忠诚度较高,因此不会无谓地浪费资金。有利于企业减少浪费,节省开支,使企业能够在资金紧张的创业阶段以较低的成本运营。
4.重视企业信誉,讲究诚信
中国的传统文化非常注重仁义与诚信。孔子强调“民无信不立”,墨子强调“言不信者行不果”。家族企业作为家族的延伸,其信誉会与家族的名誉相联系。出于对家族名誉的维护,大多数家族企业成员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都十分注重诚信,注重对企业信誉的维护。这种荣誉感往往使家族企业在创业初期就获得极高的信誉,从而拥有更多的商业机会。
链接:
5.家族企业人力资源 论文
家族企业是指资本或股份主要控制在一个家族手中,家族成员出任企业的主要领导职务的企业。
家族企业作为一种久远的企业组织形式,由于具有家企合一特征,在企业创业阶段具有较强的亲和力、极低的监督成本和明显的竞争优势,家族企业不管是在我国还是在世界其他国家一直具有大量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在数量上处于绝对优势。 据统计,美国的家族企业占美国企业总数的96%;在意大利的企业总数中,家族企业甚至高达99%。
但家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往往规模小,长不大,甚至过早夭折。究其原因在于家族企业的管理滞后,不能适应企业进一步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易陷于以下误区: 1、在人力资源制度安排上,随意性代替规范化。
家族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从根本上有别于国有企业,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这有它适应市场供求关系积极性的一面,但表现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基本人事制度不健全,对员工的招聘、录用、培训、晋升和辞退等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规范和操作程序,往往凭企业主的以往经验和主观判断,随意性很大,感情多于理智,内外有别。 对家族成员因人设职,亲朋好友不管能力高低都被安排在重要的岗位;家族以外的员工岗位设计不合理,职责过大,要求苛刻,一旦违规处罚过重,这样不仅挫伤了非家族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也很难把高素质人员招至麾下。
因此,家族企业在规模扩大以后,必须建立科学、公正的用人机制,用“规制?代替”人治?,任人唯贤,按照制度规范招纳贤才,充分发挥人力资本潜力,适应多层次、宽跨度的综合性企业管理对人力资本的需求。 2、在人才认知上,重学历轻能力。
我国家族企业大多是在城乡个体工商户、各类专业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企业主文化层次较低,据1998年《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报告》,家族企业主体———私营企业的业主高中以下学历的占80%。这些企业主在自己创业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知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纷纷招聘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自己的企业,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这是非常可贵的转变。
但在人才认知上,不少家族企业极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唯学历论”。不分析工作岗位需要,不讲究职责分工,不计聘用成本,一味追求受聘者高学历。
以致出现了门卫必须专科毕业,一般操作工必须本科毕业的现象。慕虚名而不求实效,用高学历装点企业门面,作为向世人夸耀的资本。
这不仅极大浪费了国家的人力资源,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支出,也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据调查,家族(私营)企业最缺乏的核心员工是:专业营销人员、熟练技术工人和职业管理人员。
这类人员并不能完全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出来,而必须经过市场经营实践锻炼才能造就出来。家族企业员工整体素质较低,人才匮乏,确实需要引进大量高层次人才,特别是有经验、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但高学历并不等于高素质,如果一味追求高学历而忽视聘用人员的工作经验、团队精神、协作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的素质,则是舍本逐末。
企业人才配备的关键不在于有多少高学历、高职称人员,关键在于人力资源搭配合理,人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性别结构优势互补,发挥整体协同优势,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相适应,提高人力资源的整体配置效率。 3、在人才结构上,重视技术型人才轻视管理型人才。
毋庸讳言,技术进步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没有先进的技术支撑,产品在市场上必然缺乏竞争力,降低附加值,影响其经济效益。但很多家族企业人才结构单一,过分注重技术领域,而忽视管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在家族企业中,创业者往往是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是本行业的行家里手,在技术创新、产品开发方面有着自己的优势。但作为企业主,易陷入经验主义,片面认为有了先进技术就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就能占领市场,从而获得利润,甚至为了追求技术先进而进行研究开发。
家族企业不遗余力地招揽专业技术人员,而不注意管理部门人员配备的多少,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统一部署和协调配合,忽视了科学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作用,形成了跛足发展局面,结果企业虽然有先进的技术能力,产品性能也很好,但由于管理跟不上,废品率高,成本降不下来,销售上不去,售后服务搞不好,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并没有很大改观。实际上,家族企业规模扩大以后,更为缺乏的是高素质、复合型的高层经营管理人才,特别是企业策划、资本运营、职业经理等方面的管理人才,家族企业人、财、物的配置,产、供、销的衔接,技术、资源、信息的利用,都离不开管理人员的指挥和协调,在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合适的人才,才能使企业所有的经济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和最佳组合,发挥企业的最大潜力,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4、在激励机制上,用物质刺激代替人文关怀。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极大的激发员工的潜能,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激励是一项科学含量很高的复杂工作,家族企业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运用有效的激励方法,提高员工的士气和忠诚感。 。
6.家族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的研究
这个可以确定一个主题,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引入对家族企业的管理和传承的影响
针对情况,目前,大部分“富二代”不愿意接手父辈的企业。
1.家族企业存在的状况过于集权,全部依靠者企业所有者和创始人的决策,压制创新。职业经理人制度解决过于集权的问题。
2.家族企业的传承是一个问题,很多“富二代”不愿意接手家族企业,从而导致家族企业的凋零,对社会,对经济的影响不好。
3.职业经理人制度和家族企业管理的矛盾的协调。
4.如何说服家族企业的创始人采用职业经理人制度?
按照这个提纲写应该可以了,可以删减,由于我没有做详细的调查,可能这还有一些观点不全。有不明白的多百度一下。希望,可以帮到你。
7.毕业论文范例
毕业论文范例 GEP 2005-4-25 [ 双击滚屏 ] 返回新闻首页 | 返回我的工具箱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思考 [摘要]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并不是现在才有的问题,也不是我国独有的问题。
按现代金融理论的解释,中小企业融资的最大特点是“信息不对称”,由此带来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商业银行为降低“道德风险”,必须加大审查监督的力度,而中小企业贷款“小、急、频”的特点使商业银行的审查监督成本和潜在收益不对称,降低了它们在中小企业贷款方面的积极性。不过,在发达国家,非正式的权益资本市场、风险投资体系、二板市场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资本缺口。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除了一般性原因外,还有其特殊的一面,主要是经济金融体制变迁过程中,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运行基础不完善所带来的制度摩擦。 一、充分认识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都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
亚太经合组织21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小企业户数占各自企业总量的97%-99.7%,就业占55%-78%,GDP比重占50%以上,出口总量占40%-60%。德国把中小企业称为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日本则认为“没有中小企业的发展就没有日本的繁荣”,美国政府更把中小企业称作是“美国经济的脊梁”。
从我国情况看,目前在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已经超过1000万家,占全国注册企业总数的99%,其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出口总额已分别占全国的60%、57%、40%和60%左右;流通领域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中小企业还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 再深入看,中小企业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激活市场竞争、增进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在新古典经济学中,完全竞争市场是最有效率的市场形态,而完全竞争的条件之一是市场存在众多的企业。
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能提高市场效率,促进经济增长。从我国情况看,正是中小企业的长足发展才保证了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1979-2002年,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9.5%的增长速度,而以中小企业为主的非国有经济增长速度达到30%以上。
二是创造就业机会,缓解经济周期冲击。在市场经济中,中小企业在创造就业机会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大企业趋向于以资本代替劳动,而中小企业成为新增劳动力的主要吸纳者。据我国劳动部2002年底对全国66个城市劳动力就业状况调查显示,目前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中65.2%在个体、私营企业中实现了再就业。
此外,中小企业还以其特有的灵活性,在经济周期冲击中发挥了重要的稳定作用。英国的研究表明,1989-1991年经济衰退时,小企业创造了35万个就业机会,而大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则减少了68.2万个。
三是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一直是困扰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
农民收入上不去,农村市场就难以启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就受到制约。而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乡镇企业是农民增加收入的主渠道,提供给农民的工资收入由1996年的4380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8200亿元,年均增长9%,农民从乡镇企业中获得的工资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1996年的29.86%上升到2002年的34.4%,其中2002年从乡镇企业增加的收入约占净增部分的50%。
乡镇企业的发展也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渠道。截至2002年末,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达到1.33亿人,占全国农村劳动力的26.8%,大大缓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产生的主要原因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货币政策传导链中的重要一环,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息息相关。近年来,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人民银行采取了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并收到了一定成效。
截至2003年6月末,中小企业贷款余额6.1万亿元,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51.7%,同比提高了0.7个百分点。中小企业新增贷款6558亿元,占全部企业新增贷款的56.8%,比同期大型企业新增贷款占比高出28.2个百分点。
尽管采取了这些措施,目前中小企业仍反映银行贷款难,原因何在?应该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并不是现在才有的问题,也不是我国独有的问题。按现代金融理论的解释,中小企业融资的最大特点是“信息不对称”,由此带来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商业银行为降低“道德风险”,必须加大审查监督的力度,而中小企业贷款“小、急、频”的特点使商业银行的审查监督成本和潜在收益不对称,降低了它们在中小企业贷款方面的积极性。
以美国为例,1998年末,能从银行和信用社取得贷款的中小企业只占全部中小企业的41.33%,许多中小企业由于各种原因难以得到银行贷款。不过,在发达国家,非正式的权益资本市场、风险投资体系、二板市场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资本缺口。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除了一般性原因外,还有其特殊的一面,主要是经济金融体制变迁过程中,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运行基础不完善所带来的制度摩擦。 一是中小企业制度更新滞后,与市场环境转换不同步。
我国中小企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