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诚招一篇关于青岛啤酒的论文 急用
论青岛啤酒兼并扩张之痛
一、青岛啤酒的发展历程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大型企业,始建于1903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生产企业,也是我国啤酒行业的“航空母舰”,主要从事中高档市场上著名啤酒品牌青岛啤酒的生产和销售。1993年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上海上市发行股票。青岛啤酒是国内第一家按照国际惯例在海内外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1996年成立了青岛啤酒集团,自1997年起,青岛啤酒凭着“高起点发展,低成本扩张”的经营战略,开始了其不断的兼并和扩张,不但收购了许多地产地销的地方性小厂,而且一些外资、合资啤酒也成为了其兼并的目标。兼并的好处很多,比如塑造了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减少竞争者数量等。目前,青岛啤酒公司在国内18个省、市、自治区拥有40多家啤酒生产厂和麦芽生产厂,构筑了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络,基本完成了全国性的战略布局。现啤酒生产规模、总资产、品牌价资产总、品牌价值、全国市场占有率、生产规模等均居国内同行业首位,并拥有全国啤酒行业惟一的国家级科研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2003年,青岛啤酒集团的产量达到300万吨。其生产规模进入世界同行业的前十名。但是兼并过程中和兼并后还存在着很多令人深思的问题,有些问题甚至对青岛啤酒的长远发展极其不利,本文对青岛啤酒兼并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最后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改进措施。
二、青岛啤酒兼并扩张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涉足低端产品,严重影响青岛啤酒的优雅有品味的中高档形象
存在问题:青岛啤酒自1903年建厂起,一直定位于中高档啤酒的生产,质量百年不变,树立起了良好的品牌形象,提起青岛啤酒,给人的感觉就是优雅高档,而现在过多地利用兼并来生产低端啤酒,美其名曰是满足低档消费者的需要,开辟新的市场,其实是在糟踏青岛啤酒百年树立起来的品牌形象。忠诚的消费者把喝青岛啤酒作为一种享受一种品味的象征,如果过多的低档青岛啤酒占据市场,那么也必将失去中高档者这一更加有前途的市场。举个不太欠当的例子,假设低端市场的消费者比如建筑工人,无业游民等,整天聚集在一起畅饮青岛啤酒的话,那么中高档消费者将会对原本属于他们的青岛啤酒敬而远之。并不是每一个成功的品牌都要涉足市场的所有领域,比如大众汽车涉足中低档消费者市场而获得发展壮大,而劳斯莱斯保持其高雅品牌形象依然风光无限。
改进措施:针对涉足低端市场这个问题,笔者提出以下两点建议:一是继续保持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兼并和扩张,把目标市场地位于中高档消费者市场,充分发挥其中高档的品牌优势。笔者觉得应该加大对北京、上海、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的扩张步伐,在兼并过程中本身就可以消灭很多竞争对手,对不能兼并的低端啤酒生产厂家,利用自己的中高档品牌优势去打击对手。二是尽快放弃低端产品市场,重新树立和维护青岛啤酒的高雅品牌形象。现在一个现象大家可能都看出来了,就是青岛啤酒兼并的许多小酒厂旧瓶装新酒,结果导致大量低端啤酒厂严重亏损。其 “旧瓶装新酒”的营销理念可谓贻笑大方,人家都新瓶装旧酒,而青岛啤酒却逆其道而行,结果不但赔了本,还折了自己的牌子,可谓一举两损。在某城市的家乐福,前段时间青岛啤酒(泸州)生产的低档系列青岛啤酒山水系列,销路一直不畅,结果被作为青岛啤酒的附属品赠送,而被赠送的免费山水啤酒又严重地影响了青岛啤酒的高中档品牌形象。
2.从营销策略论青岛啤酒的发展的论文提纲应怎么写
论文大纲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营销战略组合分析
一 引言
1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现有的营销战略组合2选题的意义
二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营销战略组合分析
1青啤不同产品的定价及与市场同等产品的比较
2青啤的销售渠道
3青啤的促销活动
4青啤的市场影响力
5各营销战略的组合效果以及为企业赢得的利益
三 通过对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营销战略组合分析,总结它的经验并给出建议和设想
3.跪求:公司调查报告一篇(毕业论文用)
目的:落实科学的发展观 形式:参观青岛网通等大企业、公司 时间:2005年7月11日—7月13日 地点:青岛网通、青钢集团、青岛啤酒一厂 组织者:青岛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英语系团总支 参与者:03、04级部分学生 7月11日—7月13日,我系暑假三下乡实践小组,在青岛网通等大企业公司进行了参观学习。
这是我们第一次走出校门去真切地体会企业的内部生活。三天的时间虽短,但我们却被工作人员的热情、敬业精神所感动,被精湛的高科技技术所震撼。
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于社会实践统一起来,提高了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我们更热爱学习,热爱生活。 一 、实践活动过程全记录 (一)、7月11日,我们来到青岛网通公司,该公司负责人和技术人员向我们介绍了网通的基本情况。
中国网通通信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网通)是中国特大型电信企业,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固定通信服务合作伙伴,是国内外知名的电信运营商。中国网通拥有覆盖全国、通达世界、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功能齐全的现代通信网络,主要经营国内、国际各类固定电信网络设施及相关电信服务。
中国网通正在致力于发展宽带通信,其中以“宽带中国CHINA169”、“宽带家园”、“灵动e动”以及服务接入号码“10060”为代表的各类业务或服务品牌已经家喻户晓。中国网通理念:竞争赢得市场,以崭新的姿态参与电信市场竞争与合作的战略定位;融合创造力量;诚信铸就品牌;服务编织未来。
在实地参观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接触到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与技术,还接触到一些尖端技术:(1)网络宽带:宽带的通信质量和能力主要表现在数据通信能力、图像通信能力方面,可以想象在眨眼之间就看到纽约、东京证交所的大屏幕,每一处细微的抖动都清晰可见,也可以在家中随时点播某一TV或好莱坞大片。(2)小灵通:“小灵通”业务已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接受,因为小灵通的通话资费和固定电话完全相同,接听不收费,资费低廉又可以随身移动。
同时,小灵通用户可以时时在小灵通的服务平台查询自己的话费支出和余额,还可以通过固定电话充值卡自助交费。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小灵通手机的功率只有10毫瓦。
辐射比遥控器还低,在待机时处于休眠状态,不发射功率,也就是说此时小灵通没有辐射,是一种新的绿色沟通方式。(3)第三代移动通信:其以提供移动环境下的多媒体业务和宽带数据业务为主,能够实现用户手持一机走遍全球。
可以方便地移动环境上下网漫游、收发E-mail,收看交互式新闻,实现移动环境下的虚拟办公。(4)智能光网络:(SON)在传统的光网中引入专门的控制平面以实现网络资源的实时按需分配,从而实现光网络的智能化,它代表了未来智能光网络发展的主流方向。
SON首次将信令和选路引入传送网,通过智能的控制层面建立呼叫和连接,使交换、传送、数据三个领域又增加了一个新的交集,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路由设置、端到端业务调度和网络自动恢复,是光传送网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中国网通正向实现网络智能化、网络宽带化、网络移动化的方向迈进。
在中国网通参观就像遨游在知识与技术的海洋中。用心去学习,收获会颇多。
事实又一次向我们证明,要用知识去武装头脑,开拓思维,将创新精神融入于学习与生活之中。 (二)、7月12日,我们来到青钢集团进行参观学习。
青钢是青岛十大企业集团之一,中国三十四家重点钢铁企业之一。青钢以“厚德载物,积贤为道”的文化理念,以“求新、求异、求变”的企业精神,以舍命以赴的工作作风,以“安全为天、质量为命、育人为本、科技为先、管理为头、市场为家、用户为主”的治厂方针,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以销售为龙头,以产品开发为中心,以质量为保证的销、开、产、供一条龙经营机制。
青钢企业口号:“成功,是青钢人永恒的主题”,“以德治厂,以人为本”,“每天都要有新作为,每天都有新提高,每天都有新进步,每天都有新成功,不断追求一个比昨天更成功的新青钢”。青钢集团以资产为纽带,以钢铁产品为主导,集科、工、贸为一体,主要产品有:线材、螺纹钢筋、圆钢、无缝钢管、冷轧带肋钢筋、焊网、冷轧管、带钢、焦炭以及各类钢钉等50多个品种。
青钢坚定不移地走质量品种效益型道路,严格实施全控联动“五个日”管理法,使青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发展势头。同时,青钢坚持科技创新,实施品牌战略。
从1997年以前以普材为主,品种规格单一的局面,发展到今天具有品种多样化、规格系列化的上千个品种规格的产品,形成了焊丝系列、焊条系列、硬线系列、软线系列,其中焊丝焊条钢已占全国市场的二分之一以上。为了进一步了解青钢,我们来到生产前线进行亲身体验。
当踏进厂房的那一刻,顿时感觉到高温难耐,汗水已不禁浸湿衣服。铁水四溅的炼钢炉,全自动化的钢铁生产线深深地震撼了我们。
在参观青钢生产的过程中,使我们深深体会到青钢走“循环经济路”意义之所在。青钢围绕着高炉煤气、工业用水、固体废物及余热这四个能耗焦点,将废物新生变宝,既保护了环境又可以对资源充分利。
4.青岛文化论文2000字
一座城市,在前进的历史征程中,不可避免会把自己独有的一些精神财富留在文化遗产里,青岛也不例外。
作为一座移民城市,千百年来,来自四面八方的先民们汇聚于此,沉淀下极为丰厚的文化遗产。 一、青岛民俗文化发展的重要性 (一)民俗文化史青岛城市文明积淀的表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青岛有悠久的文化积淀,积累了独特的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质,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生态环境。
“青岛 是文化荒漠”、“青岛原本只是一个小渔村”等观点,实在不值得一驳。青岛与后来德国殖民者开疆拓土出兵强占的小小青岛村不是一个概念,亦不可同日而语。
如 果我们将观察青岛的视角放大一点,从青岛村放大到周边乃至放大到城市边缘的话,不难发现,带有浓郁的山东地方特色却又在一定程度上糅杂了其他地域特色的原 生态民俗文化,千百年来,一直在滋养着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在青岛总体结构中,民俗始终是一个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
保护和弘扬民俗文化,实质上就是守 望城市特色和城市精神,是维系青岛城市发展的血脉,也是青岛之所以为青岛的关键所在。正如生物多样性维系着世界生态平衡一样,文化多样性也促成了青岛这座 开放城市的发展。
青岛人的很多民俗文化创造,包含了过去世代累积的信息和发展的可能性。有些看似不起眼的东西,我们今天或许并不知道它有什么重要性,但以 后可能非常重要,可能影响到城市未来的发展。
(二)民俗文化是青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民俗文化是历经千百年传承、积淀下来的民间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的发展不仅丰富了当地群众的精神生活,推动 了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风气的好转,扩大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知识,提高了人们的文化品位,而且,民俗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历史积累,是 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是生产力。因此,民俗文化资源可以作为产业经济去经营、可以作为文化资本去投人生产。
如当今兴起的民俗文化旅游业,就是把民俗文化作 为经济资源与旅游业的紧密结合,而且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所以,研究和保护民俗文化要与振兴经济相结合,打造自己特有的品牌,扩大影响,促进区域的 经济发展。
二、青岛民俗文化发展的思路 (一)突出青岛民俗文化节特色,丰富节庆内容民俗文化越有特色,差异越大,就越有吸引力。民俗节庆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张扬个性、追求特色,并善于把特 色与个性附着于一定的客观载体。
节庆活动在内容上既要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普遍接受的需要,也要满足人们日益追求精神文化先进性的需要;既要“阳春白 雪”,也要“下里巴人”;既要发扬光大传统文化,也要紧跟时代潮流;既要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又要使之与世界先进文化结合起来。所以,青岛民俗文化节在 内容筛选时应精选其具有特色的部分,具有鲜明的地方性的内容,要有亮点、热点和卖点,切实把民俗节庆活动与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产业特征和自然风光 结合起来,去粗取精,培育理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性格,使青岛区民俗文化始终保持蓬勃的生命力。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开拓民俗文化特色街区,为青岛市民俗博物馆落户四方区打好基础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大多都是民俗活动派延出来的, 而民俗活动的载体大多是庙会、祭祀等活动内容,因而,现代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在参入其他节庆、经济活动中,不容忽视庙会所给予的空间。南京的夫子庙、上海 的城陛庙等文化一条街,是展示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有效场所,使得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赖以生存和传承。
青岛市四方区政府不但重视弘扬民族文化,开展民俗文化活 动,更加重视资源综合利用,打造青岛民俗文化品牌。自2003年初,即提出整合糖球会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海云庵为中心,建设民俗文化特色街区,使 其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有利途径。
如果将糖球会比作青岛市民俗文化活动的龙头,海云庵民俗文化特色街区为龙体,那么,将坐落在四方区的青岛市民俗博物馆就是画 龙点睛了。2005年青岛啤酒街的成功运做,就是一个很好的见证。
(三)加快民俗文化特色街区建设,打造民俗文化展示平台,促使青岛市民俗博物馆尽快落户四方区,并使之成为提升综合发展实力的重要拉动点四方区2004年 至2005年在全国进行了“海云庵民俗文化特色街区”概念性设计作品征集活动,青岛市民俗文化特色街区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出。青岛市民俗博物馆的最佳选址位 置应在海云庵旁边建设,海云庵与博物馆遥相互应,相得益彰。
并辅助配套设施,停车场、民间艺术表演广场等。同时民俗博物馆将充分发挥自己的宣传教育功能, 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挖掘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青岛市民俗文化品牌作出努力。
(四)与时俱进,为青岛民俗文化注人新元素一是增强现代性。民俗文化是一种传承文化,如果它不能与民众的现实生活保持血肉联系,就早被民众淘汰了,民俗文 化离不开现代性,它是从古一步步走到今的,在“今”中体现的正是它的社会价值。
二是提高创新性。在新世纪,我们要顺应信息技术产业化的时代潮流,运用最新 技术挖掘、整理、开发、利用。
5.青岛啤酒的发展史
1903年,青岛啤酒厂由英、德商人创办,时名“日尔曼啤酒股份公司青岛公司”,生产设备、原材料从德国进口。
该厂产品1906年即在慕尼黑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1993年,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并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公司股票分别在香港和上海上市,成为国内首家在两地同时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募集的雄厚资金为今后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至2001年,通过全面实施“大名牌”战略,青啤公司在全国已基本完成战略布局。抢占了全国市场的制高点,实现了地产地销的战略转变。
对购并企业,推行青啤管理模式,用青啤企业文化来整合子公司管理思想和理念。 青岛啤酒厂始建于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
当时青岛被德国占领,英德商人为适应占领军和侨民的需要开办了啤酒厂。企业名称为“日尔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Germania Brauerei Akt.-Ges.,Tsingtau.)建厂初期的年生产能力是2000吨,生产设备和原料全部来自德国,产品品种有淡色啤酒和黑啤酒。
在上海、青岛、芝罘、天津、大连设有销售总代理。当时,产品质量就很出色。
据日本田原之次郎所著《胶州湾》一书记载:“日尔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生产的啤酒1906年在慕尼黑博览会上展出,获得金牌奖。” 1914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日本乘机侵占青岛。
1916年9月16日,日本国东京都的“大日本麦酒株式会社”以50万银元将青岛啤酒厂购买下来,更名为“大日本麦酒株式会社青岛工场”。于当年12月正式开工生产。
日本人对工厂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造和扩建。1939年建立了制麦车间,曾试用山东大麦酿制啤酒,效果良好。
大米使用中国产以及西贡产;酒花使用捷克产。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外汇管制,啤酒花进口发生困难,曾在厂院内设“忽布园”进行试种。
由于设备能力的扩大,1936年实际产量四打装103202箱(3208吨),最高年产量曾达到4663多吨。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
当年10月工厂被国民党政府军政部查封;旋即由青岛市政府当局派员接管,工厂更名为“青岛啤酒公司”。1947年6月14日,“齐鲁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从行政院山东青岛区敌伪产业处理局将工厂购买,定名为“青岛啤酒厂”。
工厂的主要管理人员从厂长到各主要生产部门配备的负责人和技师都具有大专以上的学历,在生产和工艺技术问题的处理上由专业人员负责确定。 1979年以后,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工厂的活力日益增强,基本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工厂大规模引进国际上先进的技术装备。
1981年,在中央和国务院领导的关怀下,国家计委、进出口委、财政部批准投资4551.62万元,进行10万吨扩建工程,于1986年8月竣工投产;1986年的产量在全国啤酒行业里首先突破10万吨。同年国家计委又批准拨款4998.39万元,进行13万吨技术改造工程,并要求在1988年建设13万吨的同时,要统筹考虑建设20万吨和30万吨的发展规划,以加快青岛啤酒的发展步伐。
这个时期,年产10万吨的青岛啤酒第二有限公司于1991年建成投产;年产10万吨的青岛啤酒第三有限公司正在筹建中;年产2万吨的青岛啤酒四厂,也于1991年2月开始生产。到1992年末,青岛啤酒的年产量已达24万吨(一、二、四啤的青岛啤酒合计)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与市场的变化,青岛啤酒厂的生产品种与生产结构,也不断有新的变化。
青岛啤酒厂主要生产12o淡色啤酒,但也曾生产过黑啤酒。后来由于啤酒出口量扩大,酿造能力有限,故在1972年即停止了黑啤酒的生产,将青岛黑啤酒的技术工艺及有关设备,转移到其他厂生产,使用青岛牌商标。
在日本人经营时期开始的制药——维他益车间,1977年后改为“青岛啤酒制药厂”,又增加生产三合素、酵母粉等,1980年,根据国家整顿药厂的要求,停止生产。1964年,为了发展葡萄酒工业,市一轻工业局决定将果酒车间从青岛啤酒厂分出,成立青岛葡萄酒厂。
1958年,根据市一轻工业局要求,青岛啤酒厂成立罐头车间,增加罐头生产(有午餐肉、猪肉罐头、鱼类罐头、苹果罐头等)。1963年,为全力搞好啤酒的生产,罐头车间下马停产。
1978年,青岛啤酒首次进入美国市场,由美国的莫纳克公司作为青岛啤酒的总代理。当年销量为2万箱。
此后,在有几十种国外啤酒激烈竞争的美国市场上,青岛啤酒以其较高的品质、独特的风味加之美国代理的大力促销宣传,终于巩固了在美国的销售市场,并在美国50个州建立了强大销售网络,进入了中国餐馆和国外开办的连锁饭店及超级市场。从1978年青岛啤酒首次进入美国市场到1992年的15年里,青岛啤酒在美国市场的销量由2万箱增至120万箱,销量排列名次由第十三位跃为第九位,所占市场比重由0.3%增长到1%以上。
1987年至1992年,青岛啤酒在美国市场上的销量占亚洲12个国家出口量的25%。 在漫长的100多年发展历程中,青岛啤酒厂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
因而,产品质量比较稳定,被国内外消费者公认为名牌产品。1963年4月在全国第二届评酒会上,青岛啤酒被评为国家名酒,获轻工业部金质奖章;1979年9月获国家经委颁发的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
6.以“我与青啤(青岛啤酒)共成长”为主题写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我与青啤共成长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转眼又到了收获与播种的时节。回顾这几年在珠啤的工作历程,我深切感受到珠啤蓬勃发展的热气,珠啤人团结向上、奋力拼搏的精神。作为珠啤的一名普通员工,我深感荣幸与骄傲!
记得我刚到珠啤时,对啤酒方面的知识还不是很精通,对于新环境、新事物也比较陌生。但是,“珠江啤酒”是一个团结的集体,像一个温馨的大家庭,在公司各级领导的不倦指导下,在公司同事的热心帮助下,我很快便融入了这个快乐向上的团队里,了解到公司的性质及其在啤酒产市场上的需求,我渐渐的爱上了“珠啤”。
作为公司的员工,无论何时何地,我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公司的形象,所以我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高标准的要求自己,在高素质的基础上更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升,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珠啤——我成长的家园。
酿造部李汉江
7.青岛啤酒公司如何与竞争对手竞争
公司简介:1903年8月,古老的华夏大地诞生了第一座以欧洲技术建造的啤酒厂--日尔曼啤酒股份公司青岛公司。
经过百年沧桑,这座最早的啤酒公司发展成为享誉世界的“青岛啤酒”的生产企业--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并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公司股票分别在香港和上海上市,成为国内首家在两地同时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青啤公司开始全面实施“大名牌战略”,确立并实施了“新鲜度管理”、“高起点发展、低成本扩张”、“市场网络建设”等战略决策,以“名牌带动”式的资产重组,率先在全国掀起了购并浪潮,被称为中国啤酒业“从春秋到战国”行业整合潮流的引导者。 对购并企业,青岛啤酒推行“系统整合,机制创新”独特的管理模式,用青岛啤酒企业文化来整合子公司管理的管理模式和理念。
目前,青岛啤酒公司在国内18个省、市、自治区拥有40多家啤酒生产厂和麦芽生产厂,构筑了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络,基本完成了全国性的战略布局。 现啤酒生产规模、总资产、品牌价值、产销量、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市场占有率、出口及创汇等多项指标均居国内同行业首位。
面对新的百年,青啤公司将不断创新,打造学习型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创建国际化大公司,做国际市场的价值专家、中国啤酒市场的领导者和超级明星,谱写新百年的辉煌篇章!经营理念:锐意进取,做到奋发向上、大胆创新、勇于开拓、永不满足;奉献社会,做到对股东、对消费者、对社会真诚奉献。 “锐意进取,奉献社会”,体现了青啤人在追求发展、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社会效益的价值观念。
现代青啤发展:青啤于1993年7月15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成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中国H股,同年8月27日在上海证交所上市。青啤的第一阶段--做大做强的阶段:青啤的品牌一向走高中档的市场,但高中档市场仅占全中国市场的百分之十五左右。
增长快速及潜力巨大的,却是占有百分之八十五市场份额的大众市场。因此从1993年开始,青啤总经理彭作义希望借着收购当地啤酒品牌来打入不同省市的大众市场。
青啤以”做大做强”及“低成本收购”作为整个收购策略的蓝图及核心,并以增加产量到300万吨及增加市场占有率到10%以上为目标。 彭作义所谓”做大做强”的理念就是透过购并把市场向下延伸,以高中档的市场补贴大众市场,进而打入一直被忽略的大众市场。
但由于青啤是独资经营的公司,并无母公司的财务支持,因此需独力承担收购重责。也就是说,青啤在进行收购活动时需要作出比竞争对手例如北京控股的燕京啤酒和华润的雪花啤酒付出更多直接的代价。
因此为了能在短时间内进占更大的市场,因此不得不实施“低成本收购”。截至2003年,青啤的并购中有42%属于破产收购,这个比例是相当惊人的。
到2001年,青啤已完成了四十多项收并活动,厂房遍布十七个省市。生产量由96年的35万吨升至2001年的251万吨,而市场占有率也由96年的3%升至2001年的11%,达到彭作义所讲“增加生产量到300万吨”及“增加市场占有率到10%”的目标,成为全国最大的啤酒厂。
2001年,虽然青岛己占有市场11%,但单单这一年,青岛在低档的大众市场的亏损己达到7千多万元,青岛需要以高中档市场所赚的利润去补贴低档市场。青啤在不断收购的同时,营业和管理费用亦不断上升,子公司营业及管理费用从1998年的8541万上升至2002年的12亿3921万,劲升14。
5倍。青啤生产能力透过高速度收购不断提高。
虽然青啤产量历年亦有提升,但升幅较慢。青啤于2001年的生产能力已超过三百六十万吨,但产量只有二百五十万吨,厂房空置率更高达百分之三十,严重浪费生产力及资源。
结果是青啤的边际利润的表现在三大啤酒厂中明显最差,青岛啤酒只有1。 80%,而拥有燕京啤酒的北京控股就有13。
90%,而华润雪花啤酒也高达9。86%而大幅超过青啤。
可见过往的急速收购活动对青啤害多于利。青啤的第二阶段--精益求精的阶段:由于盲目高速的收购活动加上内部管理的不协调令青啤出现高成本、入不敷出、债台高筑等问题。
2001年7月,青啤总经理彭作义辞世,由金志国接任。他明确地调整青啤的营运战略,由「做大做强」改变为「做强做大」,着力推行改革,提升公司的内部核心竞争力。
青啤的改革的措施有(1)架构重组、(2)品牌重组、(3)增减子公司股权、(4)减慢收购速度。 我认为这些重组的做法对于大部分公司而言具有相当参考性,因此我们将作进一步的详细分析。
架构重组:未重组前,青啤的子公司每个都是独立的营运单位,同一地区内的子公司的营销范围没有清晰的划分,各自有销售网络和行政单位,造成资源重叠和浪费。青啤于是自2000年起先后组建八个事业部,把全国的子公司按区域收归各事业部,划小范围管理,统一产供销、市场及行政管理,共同使用运输、分销等系统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节省人手及成本。
2000年时,青啤在青岛本部首先建立ERP信息系统。并于2002年6月于华南事业部实施第二期计划。
经过首两期的实施,青啤统一了22041种数据编码、整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毕业论文(诚招一篇关于青岛啤酒的论文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