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西近现代史上历史名人或重大事件论文
阎锡山(1883年10月8日—1960年5月23日),字百川、伯川,号龙池,汉族,山西五台县河边村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毕业生,清朝陆军步兵科举人、协军校,同盟会员,组织与领导了太原辛亥起义。
民国时期,历任山西省都督、督军、省长、北方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太原绥靖公署主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山西省政府主席、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国防部部长。一级上将。
解放前夕去台湾,1960年5月23日,病逝台北,终年77岁。葬于七星区阳明山。
奉行“中庸哲学”的阎锡山,从辛亥革命开始统治山西达38年之久。徐向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
范富山(1914-1996),山西省定襄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范慕韩(1917-1996),山西繁峙人。北京大学肄业。
曾任国务院机械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经委经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1996年5月19日在北京逝世。
2.山西阎锡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关于阎锡山的故事有很多,你可以从中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阎锡山 阎锡山,解放前长期统治山西的独裁者。早年投机革命,取得了山西的军政大权。
统治山西几十年之久,解放时逃往台湾,后曾担任国民党行政院院长。 阎锡山祖籍山西五台,早年留学日本,参加了孙中山在日本成立的中华同盟会,属山西分会。
1909年,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回国后,同温寿泉张瑜等都被授予军衔,并担任了山西新军的军官。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后,阎锡山和温寿泉、张瑜等人也秘密策划起义,10月29日凌晨,温寿泉、黄国梁在城外起义,很快攻入南门,阎锡山获悉起义军获胜,也率第86标策应,太原起义很快成功。
当天中午,选举阎锡山、温寿泉为正、副都督,成立了军政府。 辛亥革命后,阎锡山通过排除异己,镇压革命的手段,初步巩固了自己在山西的统治地位。
为保住他在山西的权位,阎锡山又竭力效忠袁世凯,寻求政治靠山,支持袁世凯的“善后大借款”卖国条约,袁世凯称帝后,封阎锡山为一等候,他欣喜若狂,在太原组织庆祝了三日。 袁世凯死后,阎锡山又依附段祺瑞,同时继续排除异己,在段祺瑞的扶植下,正式出任了山西省长一职,集军政大权于一身。
从此,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独裁统治。 。
3.简介阎锡山
阎锡山(1883年~1960年)军阀。
字百川、伯川。山西五台人。
早年去日本学军事。1905年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
1909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回国后历任山西陆军监督、新军标统,参加反清活动。
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举为山西都督。北洋政府期间支持袁世凯,任山西省省长。
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北方总司令。在山西“清党”反共,次年任第三集团军总司令。
1929年参加讨伐唐生智,被蒋介石委为陆海空军副司令。1930年与冯玉祥、李宗仁等倒蒋,失败后逃往大连。
1932年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重新掌握山西军政大权。“九·一八”事变后支持蒋的不抵抗政策。
抗日战争时期采取“抗日和日、联共反共、拥蒋拒蒋”的两面政策。抗战后支持蒋介石与中共作战。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攻占太原后逃离山西,6月在广州就任国民政府在大陆的最后一任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后赴台湾,任“行政院长”及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
1960年病逝于台北。
4.阎锡山小时候的经历对他有何影响
他九岁入私塾,读过《三字经》等启蒙读物与部分四书五经。
14岁辍学,随父阎书堂(字子明)到五台县城内自家开设的吉庆长钱铺学商,参与放债收息及金融投机。1900年在一次投机中惨败,负债两千吊,父子二人被迫逃往太原躲债。
金融投机虽然短暂,但却为阎锡山后来进行政治活动积累了原始经验。 小时候一件事 有一次过年以后,父子二人眼看在村里待不下去了,便决定南下太原。
他父亲打发他先到陈家营他堂舅那里借路费,被堂舅数落了一顿,他一气之下走了,不再借钱。又跑到宏道镇向在那里做店员的叔父阎书典借钱。
阎书典不但不借,反而说:“好汉做事好汉当,自己跌倒自己爬,你们的商号赔塌了,还想把我也累倒吗?”阎锡山碰了一鼻子灰,又找到他本家叔叔阎书康。阎书康当时也在宏道镇店铺里当店员,虽然赚钱不多,但一听父子俩要借钱外出躲债,就十分痛快地拿出仅有的几个钱来,递给阎锡山,还再三嘱咐说:“回去赶快叫你父亲往省里跑,不要走大路,要绕河北(滹沱河北面)各村走,不要叫人家撵上。”
以小小店员的力量,尽力设法安慰和救济他们,所以阎锡山父子感恩戴德,始终不忘。 阎锡山回家后,因见盘缠不多,又悄悄拿了他继母的一副银镯子,带在身边。
他岳父徐一敬又资助了他一些钱,他妻子徐竹青也把自己做针线活攒下来的一点钱给他凑了数,于是便与父亲连夜背了行李动身出发。走到南作村口(距河边村十里)时,天已蒙蒙亮,只见一辆铁轱辘车从村里走出来,车上除了赶车的外,什么东西也没拉。
他父亲走近前打问,才知道赶车的叫薄吉福,要到太原拉废纸。因为去时车是空的,可以顺便拉客人。
阎锡山的父亲知道自己钱少,就央告说:“我们父子俩轮流坐车,算一个人的路费行不行?”薄吉福一问是河边村的,就说:“怎么不行?快上车吧。”于是,把行李放在车上,阎锡山的父亲也上了车,阎锡山跟在车后步行。
走了一阵,阎锡山的父亲下了车,让阎锡山坐在车上;又走了一阵,阎锡山下了车,阎锡山的父亲又上了车。薄吉福心里不过意,就和阎锡山的父亲说:“让娃娃(指阎锡山)也上(车)来吧!”阎锡山的父亲摸摸口袋,忙说:“算了吧,他年轻走得动。”
薄吉福知道他是惜钱,就说:“我只收一个人的车钱还不行?”说着,把牲口叫住,停了车,让阎锡山上车。阎锡山怎么也不上,一股劲地说:“我能走,我能走。
"薄吉福是个急性人,一听生了气,就说:“你看你这后生,白让你坐车还不坐?邻村要上下的,又不是外人。”阎锡山看看他父亲,他父亲看看薄吉福,一句话不说。
阎锡山见父亲不放话,就一直站着不动。薄吉福又催了几次,阎锡山的父亲才让他上了车,父子俩都非常感激薄吉福。
走到忻州后,阎锡山的父亲怕太原花销大,就把阎锡山留在“成钰东”药铺。因为过去有交往,“成钰东”药铺的掌柜就让阎锡山在店里帮忙,混口饭吃。
阎锡山的父亲一个人到了太原,落脚在柴市巷“荣庆栈”,靠东求西借过日子。后来,经同乡介绍,与人合伙包揽土木工程。
过了一段时间,又在巡抚衙门“稿房”(负责管理收发公文)里找了个闲杂差事,生活才有了着落,把阎锡山也叫到了太原。① 当然,以上描写并不一定完全靠得住,阎锡山与其父亲到太原的确切而详细的过程因年代久远和缺乏准确的文字资料已无法考证了。
但这段文字却也恰如其分地体现了阎氏父子此时所 处的境遇和心态。 在此期间,阎锡山结识了“四海店”的黄国梁。
和张瑜。三人年纪相仿,境遇相近,气味相投,经常在一起谈古论今。
议论政事。日久天长,感情日深,三人便换了帖子,成了拜把兄弟。
张瑜为老大,黄国良次之,阎锡山居三。阎锡山不甘久居人下,他一边工作,一边用心观察着周围的社会环境,等待着飞黄腾达的机会。
1902年,山西武备学堂恢复招生,是阎锡山人生道路上的转折点。我国举办新式陆军学校是在1885年,由李鸿章在天津成立天津武备学堂,专门培养新式军事人才:新式陆军学校是我国军事现代化的产物,但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在全国范围内发展比较缓慢。
山西因为风气闭塞。直到1898年才建立了武备学堂,培养初级军事人才。
不久,义和团运动兴起,时局动荡,山西武备学堂随之停办。《辛丑条约》签订后,国人看到清军在战争中的溃不成军,深感“旧式清军不足恃”,朝野编练新军的呼声日益高涨。
而要大规模编练新军,则非广建新式武备学堂不可。于是,清政府命令各省抓紧筹建武备学堂以“富国强兵”。
在这种形势推动下。一度停办的山西武备学堂,终于恢复招生了。
此时的中华大地,各种新式学堂已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新旧之争也非常激烈。阎锡山思想比较活跃,很想进入新式学堂深造,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阶梯。
而武备学堂的待遇对阎氏 父子也颇有吸引力。山西武备学堂位于太原市东门里大教场附近。
学堂除供给学生衣食外,每月发给饷银一两。月有月考,季有季考,季考时,如三个月考试成绩都名列甲等,则每月发给饷银三两;如为乙等,则发给饷银二两;丙等为一两。
以资奖励、当时,一两二钱银子买一石米,六钱银子买一石豆子。以阎氏父子当时的经济情况。
5.阎锡山在山西的统治应当如何评价
阎锡山“省政十年建设计划”评述 内容提要:阎锡山的“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为推动山西经济和近代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积级作用,窄轨铁路是旧山西的一个特点,那么,阎锡山为什么要修窄轨铁路,选择窄轨有什么样优点,请看阎锡山“省政十年建设计划”评述: 1932年,山西省政府制定的“省政十年建设计划”,是民国时期阎锡山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壮大地方的实力、维持自己的地位,在山西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
它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时山西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为初期抗战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探讨“省政十年建设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无论对民国经济史的研究,还是对抗战史的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932年 4月12日,根据阎锡山“造产救国”的思想,山西成立了“省政设计委员会”。 设计委员会以阎锡山为委员长,在阎锡山的亲自指导下,开始着手进行“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的设计工作。
“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案”编定后,自1933年开始“遵照实施”,从此,山西进入十年省政建设时期。“省政十年建设计划案”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但发展最为突出的是省营经济。
这其中包括成立四银行号和实物准备库;修筑同蒲铁路;创办西北实业公司等。为了“扶助社会办理之实业事项和发展公营事业”,阎锡山设立山西省公营事业董事会用以领导发展公营事业。
此后,山西的官办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 开始于1932年,以“造产救国”为主题的省政建设,虽然在它的计划案中政治经济无所不及,但是真正付诸实施的却主要是经济建设,更准确地说是所谓“公营”事业(亦即官办经济)的建设。
客观地说,适逢其时的“省政建设”对于山西经济从中原大战的沉重打击中摆脱出来,走上近代工业的发展之路,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改组整理山西省银行,设立垦业、铁路、盐业等专业银号,不仅重新确立了省银行应有的信用,而且进一步改变了山西金融业单一化的状况,形成了以山西省银行为主体,辅之以各种专业银行,共同“调剂全省金融,扶助经济建设”的金融格局。
四银行号加上后来设立的“实物准备库”,相辅相成——银行号为实物库提供货币资金,实物库用银行号提供的货币资金收购实物,然后反过来为银行号发行货币做实物保证——为省政建设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据统计,“到1937年日军侵入山西时,山西省银行发行的新省钞达2500多万元,铁路银号发行纸币达1000余万元,垦业、盐业两银号各发行 500余万元,四种纸币达4500余万元”。
正是这些依靠官办信用大量发行的纸币支撑起了山西公营事业名义下(包括同蒲铁路、西北实业公司在内)的一系列建设事业。 同蒲铁路贯通山西南北,堪称山西交通主动脉。
它的建成对山西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的积极影响无疑是不能否认的。这条铁路北可以联络平绥,南可以衔接陇海,东经正太以通平汉,西由太碛以达黄河,对于三晋的交通,绥蒙的发展,冀豫陕蜀的联络,以及对于中央及地方经济、政治、军事都有着重大影响。
阎锡山担任“晋绥兵工筑路总指挥部”总指挥,他一开始就说:“我愿此次修一最经济之铁路。何为最经济?即坚固与省钱两者兼顾是也。”
以经济为原则,“同蒲铁路的测量定线工作,将近六年(按:包括中原大战前的两次测量),有的路段测量三四次,甚至六七次,虽费时费力,却找到了经济合理的线路。 如绕开石岭关、雁门关,另选新线,虽多走路程,却躲开了艰巨的谷桥、隧道、深挖、高填等工程,经费大省,效益大增。”
“以经济为原则,同蒲铁路援引正太铁路的成例采取法式窄轨。开工之前,通过对当时所有八种规格的铁轨的测算得知:如修每米38千克的宽轨,全线需要投资9000万元。
经调查同蒲铁路沿线货运量每年约四万吨公里,连同客运段收入(旅客7500万人公里),每年总计约 350万元。如果以运量每年增加30%计算,除去利息、支出,损益扣底,50年内不但赚不了钱,累计还要亏损37.43亿元。
而改修窄轨则成本大大降低,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资仅需3400万元。 二十年内除收回全部投资外,并可盈利 670万元;五十年内约可赚回30.63亿元。”
一正一负相距甚远。也正是因为以经济为原则,同蒲铁路是以最省钱的办法修成的。
据统计:“同蒲铁路的修筑费,南段为800万元,长以500公里计,每公里平均为1.6万元。 北段为852万元,长以350公里计,每公里平均为2.4万元。
全线为1650万元,长以 850公里计,平均每公里为 2万元。”不及前此计算的宽轨铁路所需费用9000万元的20%。
兵工筑路是修筑同蒲铁路的特色之一,因此筑路的指挥机关被称之为“晋绥兵工筑路总指挥部”名符其实。 同蒲铁路修筑过程中的所有土石方工程都是由兵工承担的。
参加过同蒲筑路的晋绥军部队计有第六十六师、六十九师、七十一师。七十二师,正太护路军,炮兵独立第一旅,以及各师旅中的工兵,约三万余地参加筑路的士兵因有部队薪饷,所以只发给少量津贴,较之雇佣民工费用自然要省出许多。
同时实行多劳多得,超额有奖,士兵也有一定的积极性。成建制的部队开到筑路工地,较。
6.游阎锡山故居后感作文
我十四岁的时候,和母亲外公来到杭州的元宝街游览红顶商人胡雪岩的故居。
这么大的一片地却局促于一狭长古巷中,元宝街两头低而中间高,像是元宝状。平常的人根本不知道此为清代首富的宅邸,从此可见胡雪岩的深藏不露。
高墙大院,墙高约三丈许。白墙、青瓦、灰砖,极为干净。
朝里面走,到了他的居室,其窗皆为彩色玻璃,每窗颜色必不相同。至于光下,呈五彩斑斓状。
清代家中有此物真是富贵至极。居室也是青瓦白墙,年事已久却依然洁净有光。
两侧都有梨木走廊,深邃宁静,幽香典雅。甚至可以闻见淡淡的梨花木的香。
屋内都是红木漆具,桌铺笔墨纸砚,柜摆瓷器玉器,墙挂诗词书画,陈设极其考究,无品不精。每个物件都是精雕细琢,书画也都是出自大师之手。
无论步行时,还是站立时,屋里屋外都可以感受到他家那浓重的华贵气息。我感叹其聚财之多而,便观之而去。
继续向前,像窄巷迷宫一般,是走廊,同样的梨花木,都散发着陈年的香气。走进去像走进了森林,若不是有标识,既有迷路的可能。
据传说胡雪岩妻妾成群,用人有几百个,所以屋室大而繁复,明廊暗弄,刚进去像进入入迷宫一样。楼高都二层,正好比外墙矮。
大概是怕人见其妻多财大而招来祸端罢。 复向前,乃是芝园。
如苏州园林一般。庭院天井、假山怪石、流水小桥、朱扉紫牖、精雕门楼,回旋暗廊。
使人如入一回旋之阵。树木假山环绕,亭台悬于其中,亭中雕梁画栋,清风穿堂。
园内水皆青绿色,鱼若睡眠状悬于水中,用树藤轻触水面,而又轻快游去。垂柳或悬于水面之上,或稍稍浸于水中,若含笑状。
其园林打造十足用心,步步为景,面面为画。十足的御花园,更十足想那精雕细琢的园林。
胡雪岩故居布局精巧奇特,选材用料都是珍品,甚至可媲美于皇宫。 人们都说“富不过三代。”
红毛商人富一代未尽矣。 评语:本文作者记叙了自己参观红顶商人胡雪岩故居的经历,文章条理清晰、描写细致。
多次使用骈句,给文章增添不少古朴色彩,可见作者平日积累之功。而文又不仅限于写景,结尾处叹胡雪岩之境遇,写出作者对历史的感慨。
7.能简单的介绍阎锡山吗
阎锡山(1883年—1960年),字百川,山西五台河边村(今属定襄) 人。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入山西武备学堂,三十年赴日本留学,次 年加入同盟会。宣统元年(1909年)从日本升任标统(相当于团长)。
辛 亥革命后,率部起义,占领巡抚衙门,任山西都督,开始掌握山西大 权。以后便看风使舵,先投靠袁世凯,表示支持他当皇帝。
袁死后又 投靠北洋军阀段祺瑞。1916年 7月任山西督军兼省长。
1917年 9月, 孙中山领导的护法战争爆发。他秉承段祺瑞的旨意,派兵赴湖南同护 法军作战,遭惨败。
在北洋军阀混战的年代,他朝秦暮楚,进行政治 投机,并乘机将部队扩充为 12个旅。 1927年 6月,在北伐战争取得 很大胜利的形势下,他自称北方革命军总司令,悬挂青天白日旗,随 即将军队扩编为 8个军。
7月,在山西进行“清党”,迫害共产党人。 1928年 2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参加对奉系军阀张作 霖部队的作战。
3月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太原分会主席、北平(今北 京)分会代主席、平津卫戍总司令,势力范围扩展到河北、察哈尔、绥远及北平、天津。 1929年又兼任国民党陆海空军副总司令。
1930 年,蒋介石借“编遣”之机,剪除异己。阎锡山同蒋介石发生尖锐的 利害冲突, 8月联合冯玉祥反蒋,在北平另组国民政府,任主席。
9 月,张学良在沈阳通电拥护蒋介石,出兵进山海关。在蒋冯阎大战中, 冯、阎战败。
阎锡山逃往由日军占领的大连。由于山西军政要人都是 他培植的亲信,他仍可控制山西局面并随时准备东山再起。
1931年 8月,乘日本飞机秘密回山西,隐居河边村,遥控太原。“九一八” 事变后, 1932年 3月,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重新统治山西和绥远 两省。
他采用保境自守的策略,着重搞好本省建设,充实力量。 1935年日军进窥绥东,他提出了“守土抗战”的口号。
1936年 2月, 红军东征,由陕北过黄河进入山西,阎军大败。蒋介石乘机派五个师 进入山西。
红军撤回陕北后,蒋介石仍不撤走。随后,他面对日军步 步进逼,而蒋介石也想将他吞并的形势,初步接受了共产党的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政策,采取了“拥蒋联共抗日”的路线。
抗日战争爆发后, 阎锡山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 1937年 9月,日军侵入山西后,曾在 代县组织所部积极对日军作战,并同共产党合作抗日。
但后来接受了 蒋介石的密令,开始制造反共摩擦。1939年蒋介石发动反共高潮后, 他于12月制造“晋西事变”,进攻抗日决死队和八路军。
后来又暗中 同日本侵略者联系,在抗日和降日之间进行投机。抗日战争胜利后, 积极参加蒋介石发动的内战。
1945年 9月派第十九军军长史泽波率部 侵犯上党解放区,三万余人被歼。随后,在解放军的打击下,他的部 队不断被歼,所占地区日益缩小,到1948年 7月,只剩下太原和大同 两座孤城,但仍继续顽抗。
1949年 3月,逃往南京。 6月在广州任国 民党政府的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
12月到台湾。1960年 5月病故。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关于阎锡山的毕业论文(山西近现代史上历史名人或重大事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