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及其防范论文答辩,大家帮忙想想老师会问什么,
1 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特点 1.1 全程性。
经营风险存在于商业银行的各种经营项目和各个业务环节中。不论是信贷、储蓄,还是投资,不论是票据交换,还是账务处理,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风险,稍有不慎,风险就会由“造成损害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的损害,甚至是严重的损害,如贷出的资金控制不好无法如期收回本息,储户挤提造成流动性风险,支付差错或收入假票、假币造成损失等。
即使是库存资金,也会因为利率、汇率等的变动而造成损失。对商业银行来说,没有风险的业务是不存在的,没有风险的资产也是不存在的。
1.2 不确定性或多变性。商业银行经营风险产生的根源与某种人为因素有关,从而决定了其经营风险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而且市场环境、企业行为都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商业银行出于竟争压力,也在不断开发新的金融服务项目,这也会使商业银行面临的经营风险不断变化。
1.3 风险损失的突发性。商业银行经营中的许多风险因素事先往往不易把握,会在很短的时间内造成严重的危害,令银行措手不及。
如由于储户的提款需求具有随机性,难于事先预测,特别是自有资金较少、吸纳存款数额和储户多的银行,一且因某种原因(如小道消息误导)使得同时提出提款要求的资金需求大大超出银行正常的备用资金,就会使银行难以应付。再如信贷 客户不经银行同意将贷款用于风险很高的投机活动,贷款抵押物因火灾损失而产权所有人又未对其投保等,也会给商业银行造成突发性损害。
2 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防范措施 2.1 对信用风险的防范。信贷资产在整个资产结构中占比大,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差息可能变小,但仍是收益最高的项目,是银行资金运用的主渠道。
防范信用风险要在加强贷前调查和贷前审查等事前工作的基础上,重点作好以下工作:①尽快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银行信用内部评级体系和风险模型。利用定量方法准确地对风险进行定价,不仅可以提高资产业务的工作效率,而且可以根据资产的不同风险类别制定不同的资产价格,这样不仅可以减低信用风险,而且可以提高银行利润。
②建立完善的内控机制和激励机制,严格贷款等资产业务的流程控制,明确责任和收益的关系,如落实贷后问责制、审贷分离等措施。③充分利用科技信息手段,尽快建立并完善信用风险监测信息系统,建立客户基础数据库和开发客户跟踪系统,实现信用风险的动态化管理。
④通过对资产投资方案的机会成本进行对比,选择适时退出策略,以实现最佳的资产配置效果。⑤利用新兴工具和技术来减少和控制信用风险,建立科学的业绩评价体系。
2.2 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防范 2.2.1 构建完善的内部风险管理机制。风险管理机制的完善主要是对资金管理体制进行创新,改变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一直实行的“差额”管理方式,对资金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基层行的各项资金来源全额上存管理行的资金部门,基层行的各项资金运用由管理行进行统一配置。通过资金集中,建立资金统一的管理和操作平台,实现流动性、利率风险管理与信用风险管理的适度分离,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资金集中管理后各项资金的配置权集中到上级行,上级行在资金配置过程中建立起完备的经济、金融信息网络系统和风险监控预警系统,强化对各种风险的量化分析,注意期限结构上的配比,防范利率和流动性风险,同时实行谨慎会计原则,不断补充自有资本金,增强抵御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的能力。 2.2.2 健全独立的内部风险管理体系。
各商业银行内部设立专门的利率风险监管的控制部门,该部门直接对银行董事会或行长负责,制定明确定的利率风险管理及监控规程,划分利率授权权限和责任。合理确定内外部利率。
内部利率是指银行内部资金核算使用的利率。通过确定反映市场变化同时兼顾各部门利益的内部利率,引导资金向高收益、低风险的项目集中,降低总体风险,实现全行战略发展意图。
与其他部门协调合作,建立以安全为前提、以效益为中心的外部利率确定体系。 2.2.3 创新商业银行驾驭风险的产品。
虽然在产品创新方面目前在制度、监管等方面还存在障碍,但是可以采取分步走的战略。第一,根据国内金融市场发展趋势,进行衍生产品的基础准备。
第二,开发和运用主动负债组合,如发行次级债券。尝试创造连接不同市场的产品,将存款与债券市场、存款与货币市场收益挂钩,如货币市场基金、结构性存款等。
待政策放松和市场逐步完善后,推出远期利率合约、利率掉期、利率期权债券指数期权等产品。通过研究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资金交易,特别是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消除全行的风险敞口,防范和化解利率风险。
2.3 对操作风险的防范 2.3.1 建设内部风险控制文化。操作风险存在于银行的正常业务活动中,银行只有在建立了有效的操作风险管理与稳健的营运控制文化、高级管理层以高标准的道德操守严格要求各级管理者时,操作风险管理才会最为有效。
营造风险控制文化是指全体员工在从事业务活动时遵守统一的行为规范,所有存在重大操作风险的单位员工都清晰了解本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政策,对风险的敏感程度、承受水平、控。
2.关于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防范论文怎么写
先搞清楚什么是操作风险,影响操作风险的因素,再从实际出发,怎么来防范,就行了撒,
你再加点分嘛,我给你提供材料
操作风险分
一,人员因素(内部欺诈,失职违规,知识技能匮乏,核心雇员流失,违反用工法)
二,内部流程(财务会计错误,文件合同缺陷,产品设计缺陷,错误监控报告,结算支付错误,交易定价错误,
三,系统错误(内容不说了,这与管机房的有关)
四,外部事件,(外部欺诈,洗钱,监管规定,自然灾害,恐怖威胁,等0
根据自己的职务选几件,来加以控制撒,
加分的话,再给你讲几条控制方面的重点,
你这玩意太麻烦了,打老半天字了,哎,
主要业务控制
一,柜台业务,,,,,,,,
二,法人信贷业务
三,个人信贷业务
四,资金交易业务
五,代理业务,,,,等,详细的不写了自己想,打字太多了,
风险的缓释
一,连续营业方案,可以对,物资,电信,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等受损或不可用的防范,
二,保险,可以对财产,营业中断,高级职员责任,错误与遗漏,未授权交易,等的防范和减少损失
三,业务外包,可以通过业务外包来转移操作风险,
不写了,你这分得的不值呀兄弟,呵呵,,
3.需要一篇论文 题目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风险防范
中小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风险与防范 韩 冰 近年来,中小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得到快速发展,对培育银企关系、增强服务功能、优化资产结构、分散经营风险、增强盈利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支持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但是另一方面,一些中小商业银行经营思想存在偏差,片面追求市场份额,风险防范意识薄弱,放松票据业务的内部控制和管理,出现诸多违规行为和风险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影响票据市场的健康发展和中小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 存在的主要风险 融资性风险。即商业银行签发或贴现无真实交易背景或不能确定有真实交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而形成的风险。主要表现为:无交易合同或使用虚假、无效合同;超合同金额或期限签发、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无增值税发票复印件、重复使用或伪造增值税发票复印件办理贴现业务。有的商业银行假借企业名义违规开立账户,借用这些账户自行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到其他商业银行贴现,贴现资金回流该行后,增加其存款,自称为“融资性存款”。签发、贴现无真实交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违反了《支付结算办法》和《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因此,银行不仅存在融资性风险,同时还承担着潜在的法律风险。 信用风险。即在没有缴纳保证金或保证金不足的情况下签发、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导致大量银行垫款而产生的信用敞口风险。主要表现为:一是未按规定比例收取保证金或保证金偏低;二是对保证金不足额部分担保不足或担保无效,如担保合同金额小于保证金不足额部分、担保企业担保能力不足、质押物不符合相关规定、质押手续办理不及时不规范、由关联企业担保或企业相互担保、担保合同无董事会同意的决议等;三是以本行贷款作为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的保证金,或将贷款转为定期存款,作为申请承兑的质物。银行的上述做法实际上是把承兑风险转化为信贷风险,并没有真正落实偿还来源,同时还虚增了存贷款规模。银行通过这样一种非正常方式扩大存贷款和票据业务的规模,形成了“企业用贷款资金作保证金→银行签发承兑汇票→企业到银行贴现→企业用贴现得到的资金再作保证金→银行再签发承兑汇票→企业再贴现……”的怪圈,在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信用徒然膨胀,货币信贷成倍数地虚增扩大,从而形成了信贷泡沫。 。。。。。。。。。。。。。。。。。。。。。 内容太多,不好复制。谢谢!
4.如何防范的论文
从银行角度出发,抵押物随着时间会降低价值,导致债权得不到完全清偿; 司法实践中,针对一个抵押物,往往会有几个抵押物权附着其上,造成清偿的先后顺序的不清晰进而导致债权的不能实现或不能完全实现; 债务人往往为了最大程度的实现抵押物的价值同时利用抵押物来抵偿贷款,抵押物价值灭失非常严重,债权的履行也就会陷入困境; 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可以最大程度减少抵押物价值的灭失,保证债权的完全实现;二,邀请专家对抵押物进行评估,以具有一定溢价的抵押物为标的;三,提醒债务人行使注意义务,妥善保存抵押物。
5.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浅析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风险”,请问该论
混业经营是世界各国商业银行经营体制的普遍做法。
在混业经营制度下,较之于分业经营,商业银行可以实行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通过金融业务的多元化来分散风险,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营效率。西方各国金融业经营体制在20世纪普遍经历了“初级阶段的混业经营——发展阶段的分业经营——发达阶段的混业经营”的发展历程,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体制的变革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金融理论界,学者纷纷从不同视角分析提出中国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制度的理论重要性和现实可能性。同时从中国商业银行经营制度实践发展路径:混业-分业-分业的突破-混业经营的实践-海外混业经营试点的变迁来看,中国金融监管当局在实践操作中对商业银行许多混业经营的做法也是一种支持与推动的态度。
然而,在混业经营模式下,如何实现风险有效防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特别是在中国经济体制的巨大转变、相关风险防范法律制度缺朱的现实背景下,中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体制除了混业经营的共有风险,即道德风险、管理风险、传递风险外,法律风险与制度风险尤为明显。
对诸多风险下的中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进行分析,建立健全适合中国现实的商业银行风险防范法律体制,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正于缘此,全文的分析逻辑基础确立、分析框架选择和法律制度设计建构,都是在中国当下语境之中的。
具体而言,本文共分三章,基本内容如下:第一章主要对商业银行混业经营风险防范合理性进行分析。本章以混业经营内涵合理界定作为逻辑起点,对世界各国商业银行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演变之理论基础进行分析,并对混业经营的优劣对比进行了辩证考量。
在此基础之上介绍了商业银行混业经营风险,对道德风险、管理风险、传递风险、法律风险与制度风险分别进行了具体阐述。最后,本章提出在中国现实背景下的混业经营风险防范之合理性及其与法价值的同构。
第二章主要是混业经营风险防范法律制度的比较研究。要对世界各国商业银行混业风险防范法律制度进行比较研究,首先有必要对各国不同的混业经营模式进行比较分析。
因此本章首先通过比较研究,提出世界范围内三种混业经营模式,即以德国和瑞士等欧洲大陆国家为代表的全能银行模式,英国为代表的银行母公司、非银行子公司模式和以美国为代表的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并且本章还对三种混业经营模式的优缺点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在各国混业经营模式选择和风险防范理论与制度实践之间的内在勾稽关系,为中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模式采纳与风险防范法律制度设计提供借鉴意义。
不仅如此,在本章第二节中,笔者还对世界主要混业经营风险防范法律制度进行考察,对混业经营风险防范国际法律规范做静态比较分析,并且对世界各国混业经营风险监管模式进行动态分析,在不同角度比较借鉴分析基础上,提出风险防范制度理论借鉴的重要方面:即银行监管机构、资本充足性监管、信息披露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等,为文章第三部分关于中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风险防范法律现状分析与制度重构提供理论基础。 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章节。
本章对建立、完善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风险防范法律制度提出了制度构想。首先,笔者对我国当前存在的缺陷进行了分析,认为法律体系不健全、产品创新与法律滞后矛盾突出以及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自律法律的缺失是目前我国混业经营风险防范法律制度的最大缺陷。
以此为基础,本部分分综合分析、细化举措、微观设计三个部分对完善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风险防范配套机制进行了论述。对混业经营风险的防范是全方位的,相应的法律制度构建也应树立起一个“网”的概念,即法律制度体系。
由此,塑造一个健全的法律环境是我国银行混业经营发展的重要基础,因而我们应完善混业经营立法,健全配套法规。就形塑混业经营风险防范法律环境的细化举措而言,本部分从金融市场主体法律制度的协调与中国《金融混业经营法》的创制两个角度加以论述。
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风险防范配套机制的微观设计部分,从强化信息披露机制、导入存款保险制度、优化“防火墙”制度、健全行业自律机制几个方面予以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虽然银行业混业经营问题在我国经济学界是一个公认的事实,但从法学的角度探讨混业经营的风险防范机制还是一个较新的课题。
笔者就此进行了一次或许不算成功,但却不乏勇气的探索。 关键字:混业经营,风险防范,法律制度,商业银行 论文就是按着格式把你的东西填进去~~ 1。
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
(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
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
关键词或主题词 5。论文正文 6。
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
6.毕业论文关于我国农村信用社风险的形成与防范
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认识与防范 摘 要:本文对于发展中的农村信用社来说,经营风险问题是一个首要的、不容忽视的大问题。
所谓风险,并不仅仅只是针对不良贷款而言,在信用社的经营管理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而给信用社的经营效益带来的可能损失,都属于风险的范畴。从农村信用社实习的过程出发,通过对实习过程中接触的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现状进行分析,归结出现在农村信用社存在的主要风险的类型,在此基础上对其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探索,并与国外农村.信用社的现状进行比较,然后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或减少风险的主要措施,最终达到提高信用社抵抗风险的能力的目的,提出一些对农村信用社发展前景的展望,以为结束。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对策 1 研究背景 1.1 课题意义及目的的分析 我国经济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向前发展,但是近年来由于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等的影响,它的发展速度受到了阻碍,为了扩大内需,我们从很多方面对许多经济现象进行了研究,但是很少有人认识到农村在我国经济中占的重要地位。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必须意识到农村的发展是我国扩大内需的主要方面,而相应的应该意识到必须研究主要为农业提供生产资金的农村信用社,只有农村信用社的健康,稳定发展,才.能为农产提供所需的大量资金。
因此研究如何使信用社高效工作成了一个关键问题。由于体制、环境等原因,农村信用社存在着较大的风险,这严重阻碍了其正常工作,因此有必要对其深入的研究,否则小则影响一家信用社的效益,大则影响整个农村信用社的声誉。
1.2 课题内容的分析 农村信用社作为有偿投入的机构正是发挥着这个作用—即把原来国家的直接的无偿的投入转变为现在信用社的间接的有偿的对农村投入。但是农村信用社长期以来由于社会定位不清,管理体制不健全,经营环境差,服务对象比较特殊等原因农村信用社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经营风险,多种风险的存在阻碍了农村信用社发挥其提供间接有偿投入的作用,只有通过化解农村信用社的作用,才能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本文中我就农村信用社存在的体制风险,管理风险,信用风险等进行了研究,基本上较清楚的阐述了信用社的风险问题,但是,由于本身知识的缺乏,理论体系欠缺,因此,不能完整的分析信用社可能存在的所有风险,而且对其中的环境风险等的研究还有待深化,希望能对信用社的健康发展有所帮助。
并且就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的种类,原因等进行分析,并相应的研究防范化解农村信用社风险的措施,以便对农村信用社更好的发挥其服务农村的作用有一定的帮助。 2 文献综述 杨德彬《农村信用社面临的困境及策略选择》 刘福新《关于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的调查与思考》具体分析农村信用社的经营风险的种类多样,其形成的原因也是错综复杂的,是各种因素长期以来相互作用的结果,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的因素:既有与一般金融机构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性。
根据我国信用社的历史沿革与现状,在对各类经营风险进行分析后,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的成因明朗。为本文对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认识与分散深入的理解、认识,参考出论文撰写的基本写作思路。
方有瑜《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及防范化解对策》 刘福新《关于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的调查与思考》重点分析发现农村信用社,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在经过与国外的比较后,我们已经有了发展的目标,以及经营的方向.因此结合农村信用社的现代特征后,应该意识到我们现在应该做的就是研究如何解决农村信用社现存的风险问题,而降低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的关键就是及早识别,防范和控制各种经营风险,因此必须针对信用社风险产生的原因具体分析后提出防范风险的具体有效的措施,从而减少信用社的损失。为本文理清金融风险及防范化解对策过程思路提供了较为宝贵的参考,便于笔者更好的融合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点。
结合本人在农村信用社多年的实践工作,针对莲都区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认识与分散特征,为笔者提供了具体的经典案例,使本文的理论深刻、具体、事实化。3 研究路径 3.1 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3.2 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的原因剖析 3.3 国外农村信用社的比较借鉴 3.4 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的对策分析 4 结论 4 进度安排 5 参考文献 [1] 王君. 贷款风险分类原理与实务.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2年第二版 [2] 陈兴荣. 商业银行授信管理实务讲座. 中国金融. 2000年第11期至2001年第12期 [3] 卢现祥. 西方新制度经济学. 中国发展出版社. 1996年 [4] 武捷思.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7年第二版 [5] 陈中启,杨德新,黄羡柳. 现代商业很行资产负债管理.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5年 [6] 杨家才. 规范与创新:中部地区农村信用社的选择与出路. 中国金融. 2003年第1期 [7] 荆新.财务管理.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3月; [8] 财政部企业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3); [9] 周君,刘蓬川.试论企业负债筹资风险的规避.《兵团职工大学》,2000,9(3):49-50;。
7.求一篇:谈谈你对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认识的论文,3000字以上
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受市场的影响加重,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下,中国的商业银行面临着来自国际银行业的冲击,商业银行一方面存在经营风险和大量的效率损失,一方面又缺乏进行体制改革、改变现状的动力,整体陷入一种低效率的均衡状态。
这一切都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必须正视问题,并且尽快解决问题。 商业银行制度的改革是首要问题。
无论是我国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还是新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制度安排上都存在着缺陷。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实质上是产权主体单一抽象的自然人产权形式,政府行使国有银行的财产所有权,政府的职能又通过中央政府部门引导、控制和监督。
这种产权模式导致银行产权关系模糊、风险承担主体不明、经营效率和效益低下、利润最大化目标难以实现等不良状况的出现。因此要解决国有银行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必须对国有银行的产权制度进行改革,实行股份制改造,促使其向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商业银行转变。
另外,要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和管理机制,我们必须减小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与国际上的差距,减少认识上的偏差,首先应树立先进的银行风险管理观念。风险管理的任务就是寻找业务过程的风险点,衡量业务的风险度,在克服风险的同时从风险管理中创造收益。
其次,要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方法,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及各种其他风险以及包含这些风险的各种金融资产与其它资产组合,承担这些风险的各个业务单位纳入到统一的体系中,对各类风险在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测量并加总,且依据全部业务的相关性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再次,健全风险管理体系。
要从三个层面进行调整:(1)是要适应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变化,逐步建立董事会管理下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2)在风险管理的执行层面,要改变行政管理模式,逐步实现风险管理横向延伸、纵向管理,在矩阵式管理的基础上实现管理过程的扁平化。
(3)改变以往商业银行内部条条框框的管理模式,实现以业务流程为中心的管理体制,并不断摸索以战略业务体为中心的风险管理体制。要逐步实现在业务部门设立单独的风险管理部门,通过它在各部门之间传递和执行风险管理政策,从业务风险产生的源头就进行有效控制。
最后,要提高风险管理技术。可使用内部评级法和资产组合管理等先进的风险度量和管理重要技术。
8.毕业论文《我国商业银行现状》求各为大侠指点一下,有合适的文章更
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现状及变革途径 内容提要: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揭示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重塑银行产权结构,变革组织架构,强化核心业务,组建混业经营模式,提升风险控制和管理能力等措施,对商业银行制定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商业银行 改革 现状 变革 路径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正处在经济、金融体制进行全面调整的过渡时期,面临经济体制的变革和发展战略的调整,承受着来自市场风险的冲击、制度监管的压力以及社会改革的洗礼。与此同时,世界经济也正处于深刻的结构性变动之中,考虑到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内在的脆弱性和当前深化金融改革的攻坚性质,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现状的研究,充分考虑外部环境变化带给商业银行的种种影响,尝试提出适合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变革的合理途径。
一、外部环境变化对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影响 (一)经受着经济体制变迁的巨大考验 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不论是从专业银行转轨而来的国有商业银行,还是市场经济催生的新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均长期受到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具有浓厚的行政分权色彩。 尽管近年来商业银行不断推进内部体制改革,总行一级法人对全辖机构统一管理调度、引导资金流向、协调利益分配的模式逐步形成,但传统的块块分割、行政分权式的总分行模式仍然没有根本改变,最大的弊端就是缺乏集中的风险控制能力和集约化经营效率,使得一个法人银行仍被分割成无数独立的利益板块。
显而易见,在利益多元化和目标多元化的驱策下,各级分支行具有一定的准法人权限,各自为政,盲目经营和消耗内部资源,这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总行经营政策和战略目标的落实。 (二)面临着角色定位从被动执行审批指令到主动获取行政许可的大跨度调整 随着金融业大门向国际市场全面放开的最后时限的来临,政府指令和强制审批的色彩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行政许可和备案制度意味着我国商业银行需要独立面对和迅速适应灵活的浮动定价机制、业务创新。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是以政府文件确定的框架为行为规则的,盈利主要来源于各类授信规模以及央行实施间接调控手段的效果,如存贷利差、存款准备金、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等,过分依赖监管部门的政策指令,相较之下商业银行主动开发的各类中间业务和衍生金融产品所取得的收入比重低。 由于大跨度的角色调整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原本在投资和消费领域垄断性的间接融资功能不断受到弱化,加上直接融资,特别是资本市场、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所主导并提供的资金供给、金融工具等业务比重呈现萎缩下降的趋势。
通过对我国融资结构的分析,可以发现商业银行原先垄断的金融业务正受到来自市场各方的争夺,呈现出证券市场筹资、企业债券发行、信托募资、融资租赁、产业基金引入、企业集团内财务公司运作等百花齐放的势头。 (三)迎接着来自国际国内、各行各业对金融危机和银行风险的挑战 全球经济的融合及一体化使金融危机、银行风险爆发的频度、影响的广度、危害的程度不断加剧。
这种风险来自于国际国内以及各行各业的每个方面,大致归为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宏观经济运行中商业银行必须面对的风险,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政策风险、货币风险和国际收支风险等;第二个层次是考验商业银行管理和控制能力水平的一系列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资本风险、结算风险等。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金融危机和银行风险主要集中在第二层次以及第一层次的市场风险、利率风险等,例如近些年引发的巴林、大和、里昂信贷等危机,均源于商业银行过分地追求经济效益和竞争地位而疏于控制管理风险所致。 但是,我国当前的金融风险主要是一种制度性风险,现行银行组织制度、产权关系对市场价格波动反应迟钝,对组织内部约束和激励机制也缺乏兴趣,尤其是缺失应对国际收支、自由兑换、资本市场冲击等金融危机的经验和相关的制度。
因此,我国商业银行不健全的风险制度直接导致金融危机和银行风险的潜在蛰伏,严重威胁着整个银行体系的金融安全。 二、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现状 (一)产权性质趋同,国有化程度高 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市场来说,由于大型商业银行(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规模庞大、市场份额稳定,占据市场竞争垄断地位,客观上决定了我国商业银行的产权性质比较单一,国有化程度较高。
而一个成熟的市场竞争必然是在不同产权主体之间展开,只有打破垄断格局,才能籍以提高银行业的效率效能。 (二)资源配置无序,决策效率低下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以层级授权的方式作为经营管理和信息传递的纽带,以分支行作为资源配置中心来开展各项业务。
由于层级设置复杂,使得管理成本大大增加,总行对可使用资源的掌握和调配能力严重不足,在市场竞争中决策滞后、反应迟钝。即使总行能够及时下达决策指令,往往也缺失权威性,有令不行或者执行而不到位比比皆是。
(三)核心业务单一,经营范围较窄 与外国金融机构相比,我国商业银行推出的业务品种单一、业务范围较窄,无法满足高端客户。
9.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论文)小弟~跪求
长期以来,信贷风险是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风险防范与控制的主要对象和核心内容.尤其是1980年代末以来,随着金融全球化趋势及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加剧,各国银行和投资机构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信用风险的挑战.世界银行对全球银行业危机的研究表明,导致银行破产的主要原因是信贷风险.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低下,不良贷款比率一直居高不下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以至银行信贷风险成为我国金融风险的最大隐患.再加上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体制存在的一些缺陷,导致金融抑制现象长期伴随中国经济生活的现实之中.因此,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策略研究既有理论探讨价值,又有实际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在研究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策略时,首先应用模糊数学方法综合评价企业的信用等级,典型判别分析评估企业的信用风险;然后使用VaR方法、投资组合理论、信贷配额等手段分析信贷风险价值的潜在大小;特别是进行信贷风险博弈研究时,利用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探索负债企业信贷风险问题过程中得出了三个指导信贷业务有价值的命题;运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理论研究了我国信贷市场的类型与效率;凭借古诺模型和斯坦克尔伯格模型探讨了WTO条件下中国银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总之,本文在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过程中一方面借鉴国外学者关于信贷风险理论的最新成果,另一方自己综合运用经济学、管理学、数学、运筹学的知识,在信贷风险管理方法的应用研究上有所创新.例如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将企业经营者素质指标、发展前景指标、财务指标同时考虑在研究企业信用范畴内,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数学模型化、定量化的多层次综合评判,得以全面地反映企业信用多方面的实际情况,体现了企业信用等级的总体水平,为银行信贷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了建设性的指导意见;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信贷市场各经济主体的行为在信贷风险形成机制中的作用与影响;并运用信息经济学中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了信贷市场上银行和企业之间是一种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关系,两者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对银行信贷风险形成机制的影响;研究了信贷风险度的理论计算方法、银行贷款风险与企业信用之间的数理描述、这些均有利于商业银行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信贷风险管理.。
10.求一篇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的结论,和一些相
[摘 要] 近年来,随着金融的全球化趋势及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加剧,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一直是国际国内金融界关注的焦点。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手段和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信息技术在风险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传统风险管理主要依赖定性分析不同,现代风险管理越来越重视定量分析,大量运用数理统计模型来识别、衡量和监 测风险,使得风险管理越来越多地体现出客观性和科学性的特征。
本文介绍了传统信贷风险的测度方法,分析了国外 信贷风险度量新方法以及在我国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应用难点,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我国商业银行科学测度信 贷风险的现实选择,构建适合我国经济和金融环境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系统。 [关键词]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系统 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其信贷风险属性是与生俱来的。
因此,各国银行自诞生的一天起,就在孜孜寻求规避信贷风险的方法和手段,以最大限度地控制信贷风险。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贷款的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古老的金融风险。
信贷风险是指银行在信贷活动中预期收益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它不仅指由于借款者违约不能如期偿还贷款本息而使银行承担实际的违约风险,而且指由于借款者还款能力下降或信用等级降低而使银行面临的潜在违约风险。
信贷风险管理是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它是指商业银行对信贷风险进行识别、评价并准确度量,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以最低成本实现信贷资产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 对于信贷风险的研究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问题,信贷风险管理方法历经多年的发展,不断推陈出新,表现出一种从定性到定量、从简单到复杂、从个别资产信用风险评价到资产组合信用风险评价的趋势。
而风险管理上的差距,是我国商业银行与国外先进银行的最大差距,也是我国商业银行整体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不强的根本原因。面对金融自由化、全球化的加强和金融竞争与创新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金融全面开放,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必须正视经营风险问题并尽快构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系统,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模式,以提高自身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
一、传统信贷风险的测度方法及局限性 传统的信贷风险度量模型分为三类:专家方法、评级方法、信用评分方法。 专家方法是一种最古老的风险分析方法,其基本特征是:银行信贷的决策权是由该机构那些经过长期训练、具有丰富经验的信贷官所掌握,并由他们作出是否贷款的决定。
最常见的是信贷的5c方法,主要集中分析借款人的品格(character),资本(capi tal),偿付能力(capacity)、抵押品(collateral)、商业周期(cycle condition)这五项因素。专家知识、主观判断以及某些要考虑的关键要素权重均为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运用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专家用在5c上的权重有可能以借款人的不同而变化,专家难以确定共同要遵循的标准,造成品估的主观性、随意性和不一致性。 评级方法是指对每笔贷款进行评级,以此来评估贷款损失准备的充分性。
最早的贷款评级方法之一是美国货币监理署开发的,将现有的贷款组合归入5类,同时列明每一级别所需要的准备金。目前,国外很多银行都开发了贷款的内部评级方法,分为1-9或1-10个级别。
商业银行应对业务作出全面综合的评价,才能正确评估信贷风险的大小。 信用评分模型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爱德华.阿尔特曼(altman)在1968年对美国破产和非破产生产企业进行观察,采用了22个财务比率经过数理统计筛选建立的著名的5变量z-score模型和在此基础上改进的“zeta”判别分析模型。
将z值的大小同衡量标准相比,可以区分破产公司和非破产公司。此方法的应用依靠大量的历史数据资料,并考虑了借款者经营的主要方面,对违约概率进行了预测。
此预测是建立在经济发展稳定且借款者的经营环境和经营状况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否则,预测误差就会很大。 二、国外信贷风险度量新方法以及在我国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应用难点 近年来国外在信贷风险度量与管理的技巧和科学的研究方法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现有的信贷风险度量模型都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
(一)目前广泛应用的国外信贷风险度量新方法主要有: 1.kmv公司在1993年开发的credit monitor model(违约预测模型)。该模型的理论基础是默顿(merton)将期权定价理论运用于有风险的贷款和债券的估值中的工作,债券的估价可以看作是基于公司资产价值的看涨期权,当公司的市场价值下降至一定水平以下,公司就会对其债务违约。
kmv模型通过计算一个公司的预期违约率(expected default frequency, edf)来判断他的违约情况。 2.j. p.摩根公司和一些合作机构于1997年推出的creditmetrics方法(信用度量术)。
在银行业最早使用并对外公开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型是j. p.摩根于1997年开发的credit metric严模型。该模型是通过度量信用资产组合价值大小进而确定信用风险大小的模型,给出了一个测量信用资产价值的大小的具体方法,并由此判定一个机构承担风险的能力。
该模型以信用评级为基础,计算某项贷款或。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中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级其防范毕业论文(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及其防范论文答辩,大家帮忙想想老师会问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