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ATLAB代码 求分析 何的去雾算法里面的暗通道算法 每一句都是什么
function dark = darkChannel(imRGB)
r=imRGB(:,:,1);
g=imRGB(:,:,2);
b=imRGB(:,:,3); 分别提取三色的灰度图
[m n] = size(r); 提取单色图矩阵的宽度和长度
a = zeros(m,n); 创建m*n的零矩阵a
for i = 1: m
for j = 1: n
a(i,j) = min(r(i,j), g(i,j));
a(i,j)= min(a(i,j), b(i,j)); 依次比较三色分量的最小值提取为暗通道图
end
end
d = ones(15,15); 创建15*15的单位矩阵
fun = @(block_struct)min(min(block_struct.data))*d;
dark = blockproc(a, [15 15], fun); 将图片分成15*15的小块并将每一块变成其中的最小值
dark = dark(1:m, 1:n);
我也是新手啊兄弟只能帮你到这儿了
2.我毕业论文(大学)是滤波器,我已经做出实物了
标题
背景:你为什么要做这个
概述:简单介绍
滤波器的背景和意义:
应用现状与发展:
实现方法:
小结:
第二章
基本结构
过程:
原理:
性能参数指标:
你的滤波器与其他滤波器的对比
小结
第三章主要写你用到的算法,还有什么巴特,椭圆,雪夫什么的再说说函数,就是弄一些专业知识,你设计的时候用到的算法,还有介绍一下其他的滤波器算法
第四章
总结,心得体会写一下
3.求基于雾气遮罩去雾算法在matlab中的源程序代码
function darktest(filename)
%暗影去雾算法
%filename------文件名或文件绝对路径
%用法:darktest('7.png')
close all
clc
w0=0.65; %0.65 乘积因子用来保留一些雾,1时完全去雾
t0=0.1;
I=imread(filename);
figure;
set(gcf,'outerposition',get(0,'screensize'));
subplot(221)
imshow(I);
title('原始图像');
[h,w,s]=size(I);
min_I=zeros(h,w);
%下面取得暗影通道图像
for i=1:h
for j=1:w
dark_I(i,j)=min(I(i,j,:));
end
end
subplot(223)
imshow(dark_I);
title('dark channnel的图形');
Max_dark_channel=double(max(max(dark_I))) %天空亮度
dark_channel=double(dark_I);
t=1-w0*(dark_channel/Max_dark_channel); %取得透谢分布率图
subplot(224)
T=uint8(t*255);
4.图像处理中常见的去雾算法有哪些
某某某说:“那你为什么去看坏书呀?!”我说:“汉代刘向曾经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这药一是良药,可以治百病 ;另是毒药,至人于死地.”之后开始了自由辩论,各方代表都畅所欲言,有的同学竟为了一个不良的动画片吵了起来,不过又很快回到了主题上.
大家越说越激动,越来越热情,以致于秩序混乱,无法再辩论下去,主持人老师不得不宣布停赛,一场辩论赛就结束了.
虽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但是从同学们身上看,大家确实做了充分的准备。
先给分,这只是一小部分.
今天,我们班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会,辩论的内容是:“开卷有益和开卷未必有益”.
正方和反方各坐一边,随着主持人宣布
5.C语言
完全可以自学 我认为C不难,主要是你学的时候一定要多动脑,不要贪图一天看了多少程序,也不要贪图一天看了几本书。
你只要把基本定义印在脑子里。然后多看看数据结构就OK了。
从那里你可以学到不少好的思路。看多了,你就能举一反三了。
当然多动手才对啊。 当你达到一定水平后数学和英语就用上了。
因为眼前的中文资料你都懂了,该学习学习老外的东西了。当你真正开始解决工程问题,你设计算法时数学(高等数学)是必要的了 简单的说: 学C语言的教材,能学到语法。
学数据结构,能学到方法。 学数学,能学到算法。
6.谁能给我推荐几篇有关余热锅炉温度控制的毕业论文啊
锅炉温度控制策略的应用研究摘要:针对锅炉汽温控制的特点,设计了过热汽温串级模糊控制系统,介绍了系统的构成、原理及该系统的优越性,并利用MATLAB仿真软件进行了仿真分析。
关键词:汽温;串级模糊控制;系统仿真0 引言 过热蒸汽温度是衡量锅炉能否正常运行的重要指标。 假如过热蒸汽温度过高,若超过了设备部件(如过热器管、蒸气管道、阀门、汽轮机的喷嘴、叶片等)的允许工作温度,将使钢材加速蠕变,从而降低使用寿命。
严重的超温甚至会使管子过热而爆破。 可能造成过热器、蒸汽管道和汽轮机的高压部分损坏。
过热蒸汽温度过低,会引起热耗上升,引起汽轮机末级蒸汽湿度增加,从而降低汽轮机的内效率,加剧对叶片的侵蚀。因此在锅炉运行中,必须保持过热汽温稳定在规定值附近。
通常允许变化范围为额定值±5℃。目前对锅炉过热汽温调节大都采用导前汽温的微分作为补充信号的系统。
其系统原理如图1所示。系统针对过热汽温调节对象调节通道惯性延迟大、被调量反馈慢的特点,从对象调节通道找出一个比被调量反应快的中间信号θ1作为调节器的补充信号,以改善对象调节通道的动态特性。
动态时调节器根据θ1的微分和θ2这两个信号而动作。但在静态时(调节过程结束后)θ1不再变化,则dθ1/dt=0,这时过热器汽温必然恢复到给定值。
实际使用中,中间信号θ1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改善了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但是,影响蒸汽温度的因素很多,除减温水流量的扰动外,负荷的变化,工况的不稳定,过剩空气系数等都会导致蒸汽θ2温度发生波动。 这些波动是无法预知的,无法用精确的数学模型来描述。
由于模糊控制不依赖被控对象的精确数学模型,它主要是根据人的思维方式,总结人的操作经验,完成控制作用,特别适合于大滞后、时变、非线性场合,因此该文提出一种锅炉过热气温的串级模糊控制系统。 1 控制方案的研究设计 串级调节系统是改善大惯性、纯滞后系统调节质量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所以设计的控制方案采用串级模糊控制,其控制系统如图2所示。
图2中F为减温水流量调节阀。 P为副调节器,采用比例调节;FC为主调节器,采用混合模糊控制器,即一个二维模糊控制器和常规PI调节器并联而成,除能够尽快消除副环外的扰动之外还可以校正汽温偏差,保证汽温控制的精度。
汽温调节对象由减温器和过热器组成,减温水流量Wj为对象调节通道的输入信号,过热器出口汽温θ2为输出信号。为了改善调节品质,系统中采用减温器出口处汽温θ1作为辅助调节信号(称为导前汽温信号)。
当调节机构动作(喷水量变化)后,导前汽温信号θ1的反应显然要比被调量信号θ2早很多。由于从调节对象中引出了θ1信号,对象调节通道的动态特性可以看成由两部分构成:①以减温水流量Wj作为输入信号,减温器出口处温度θ1作为输出信号的通道,这部分调节通道称为导前区,传递函数为G01(s);②以减温器出口处汽温θ1作为输入信号,过热器出口汽温θ2为输出信号的通道,这部分调节通道称为惰性区,传递函数为G02(s),显然导前区G01(s)的延迟和惯性要比惰性区G02(s)小很多。
系统结构如图3所示。图3中有两个闭合的调节回路:①由对象调节通道的惰性区G02(s)、副控制器Gc2(s)、副检测变送器Gm2(s)组成的副调节回路;②由对象调节的导前区G01(s)、主控制器(PI 混合模糊控制器)、主检测变送器Gm1(s)以及副调节回路组成的主回路。
引入θ1负反馈而构成的副回路起到了稳定θ1的作用,从而使过热汽温保持基本不变,因此可以认为副回路起着粗调过热汽温θ2的作用。而过热汽温的给定值,主要由主控制器(PI 混合模糊控制器)来严格保持。
只要θ2不等于给定值,主控制器就会不断改变其输出信号σ2,并通过副调节器去不断改变减温水流量,直到θ2恢复到等于给定值为止。可见,主调节器的输出信号σ2相当于副调节器的可变给定值。
稳态时,过热汽温等于给定值,而导前汽温θ1则不一定等于主调节器输出值σ2。当扰动发生在副回路内,例如当减温水流量发生自发性波动(可能是减温水压力或蒸汽压力改变),由于有副回路的存在,而且导前区的惯性又很小,副调节器将能及时动作,快速消除其自发性波动,从而使过热汽温基本不变。
当扰动发生在副回路以外,引起过热汽温偏离给定值时,串级系统首先由主调节器(PI 混合模糊控制器)迅速改变其输出校正信号σ2,通过副调节回路去改变减温水流量,使过热汽温恢复到给定值。 由于主调节器(PI 混合模糊控制器)的惯性迟延小,故反应迅速。
因此在串级模糊蒸汽温度控制系统中,副回路的任务是尽快消除减温水流量的自发性扰动和其他进入副回路的各种扰动,对过热汽温的稳定起粗调作用。 主调节器的任务是保持过热汽温等于给定值。
系统在主控制器的设计上将模糊控制与常规的PI调节器相结合,使控制系统既具有模糊控制响应快、适应性强的优点,又具有PI控制精度高的特点。2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模糊控制是一种基于规则的控制,在设计中不需要建立被控对象的精确的数学模型。
2。1 模糊控制器的结构设计 该系统以过热蒸汽的实际温度T与设定值Td之间的误差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