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一篇生物技术关于食品方面的毕业论文
生物技术与食品
现代生物技术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利用生物或其组织部份的特性和功能,设计构建具有预期性状的新物种或新品系,以及与工程原理相结合进行加工生产,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技术体系。
生物技术已经被运用了许多个世纪,传统上它曾被集中地用于生产新种类的食品,如面包、奶酪、啤酒、葡萄酒以及酱油、米酒和发酵的奶制品。
食品工业在过去几十年里发生了些什么变化?首先,世界范围的人口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老年社会的形成,65岁以上的人口增加了,这些人需要符合营养结构的及可以立即食用的产品。其次,家庭规模的减小意味着对小包装食品的需求的增长,更多妇女出外工作则表示需要更多的儿童食品;最后,微波炉代表着另一种趋势,即人们主要用其对现成的食物加热,而不是用来烹调。同时,食物的营养方面,包括它的营养价值以及它或它的组成成分的生理效应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导致了新定义的食品种类的出现。如“保健食品”、“具生理活性的食品”甚致“药膳”。这些新闻名词被用于那些除营养和味道以外兼具生理功能的食品。它们已成为消费者、生产商以及立法者的热们话题。这种发展亦导致了不断增长的竞争。
1.食品原料
食品原材料是指植物、动物及它们的组成部分,还有微生物和化学品。它们可经基因工程或其它生物技术进行改造。例如:在基因工程方面,转基因植物将有用的外源基因转移至某种植物上,使其成为这种植物基因的组成,按照人的意志设计和创造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对人类有益性状的植物新品种。
1986年全世界批准田间试验的转基因植物只有5种,到1999年1月,仅美国就批准了4779项基因工程作物进入田间试验。转基因大豆、玉米、油菜、番茄等数十种植物的转基因植物已大规模种植并商品化上市。
转基因动物技术,已渗透到生物学、医学和畜牧学等广泛领域,转基因动物技术在培育优良畜品种具有重要应用前景,例如:克隆山羊、奶牛等。
在细胞工程技术中,已在特种变异、选择及繁殖、种质保存、濒临灭绝物种挽救、远缘杂交和进行快繁殖上广泛运用,人参、西洋参、甘草、黄莲等植物组织培养都十分成功。
在发酵工程技术方面,对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已向大型化、自动化、精细化方向推进,对产业化、商品化具有极其有效的意义。这一过程得到许多有价值的蛋白质产品,极大的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
2.食品处理及分析
食品被处理和加工,这意味着它们常含有一定的添加剂。接着生产出来的产品装包并进行分析检验。用生物技术生产的新产品还需进行注册。当然,产品最后还须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原材料可经好几种基因工程的方法来改造。这也是生物技术主要感兴趣的领域。我们要拥有一条生产线,能具备操作DNA所需的限制性内切酶,以及数种供核酸纯化,cDNA合成、克隆及表达用的试剂和试剂盒。总之,它们可满足基因工程所有关键工作的需要。它具有良好的技术性能。当作用基因工程或是传统的杂交培育法对活生物进行改造时,用数种方法可用来检测你的结果。
在未来,强有力的基因工程和分子构型设计技术将赋予酶以全新的性能。这些新的特性将在食品加工行业中发挥作用,其它利用生物技术改造食品原材料的例子还包括传统的畜牧业,农场的免疫接种以及利用动物生长激素来提高牛奶产量。免疫接种代表了另一个食品和药物的交叉领域的有趣例子。
在食品处理过程中主要的新技术有过程的自动化,产品的生物转化、浓缩(通常利用膜来实现)和层析纯化。酶生物转化技术正被使用,尤其是在生产食品添加剂过程中,蛋白水解酶(如嗜热菌蛋白酶)先将蛋白质裂解为水解产物,这些产物再被添加到运动饮料或类似的产品之中。
食品分析它包括对食物营养成分可靠性的评价,如它们的性质与组成,而对后者的评估则包括是否有添加剂和污染。同时它也包括原料的质量的评价,检测是否有微生物和真菌,检测是否有水解酶的出现以及食品的降解程度。另外,食品分析也注重制作可能过程中的污染以及冷冻,消毒,氧化和辐射对食物可能的影响。而这个方面则最困难,它代表着对未来的挑战。在奶制品工业中,对发酵奶制品中广泛使用的乳酸菌进行分类的工具是非常重要的。典型的方法是作限制性内切片段多样性分析:以限创性的内切酶对细胞中的染色体进行处理,反应的混合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冰。酶的组成及质量分析可以凝乳酶分析为例。凝乳酶的活力和组成对奶酪生产者来说是很重要的。
今后的食品,无不依赖于生物技术的发展。
2.请高人帮忙写一篇关于中专生食品生物工艺的毕业论文
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对传统酿造食品安全性的影响摘要:对我国酿造食品的工艺特点和生物转化作用机制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对食品酿造过程中的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物理性污染等食品安全性因素的影响,得出我国传统酿造食品由于微生物的发酵作用经过分解、消除和滤过等过程使其更具有安全性特征。
关键词:传统酿造食品;发酵作用;食品安全食品为人类提供营养要素,同时也是微生物生长的天然培养基。我国传统酿造食品(酱油、酱类、食醋、腐乳、白酒、酸菜、泡菜等)多以谷类、豆类、蔬菜等为原料,将自然界的群体微生物引入发酵过程共同作用形成风味独特的食品。
通过微生物发酵作用引起的生物转化食品具有良好的品质、感官特性、可消化性和营养价值。随着现代工业发展,工业“三废”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毒物、N-亚硝基化合物、多环芳烃化合物等)在环境中污染逐渐增多,这些有毒有害物质通过土壤、水体、空气等环境污染酿造食品原料、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等。
化学农药、化肥和仓储药剂(如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粮食熏蒸剂、防护剂等)通过各种渠道污染食品酿造原料,作为发酵原料的粮食在生产、加工、贮藏等环节受到霉菌、细菌、寄生虫等生物污染。本文从我国传统食品酿造的工艺特点、微生物的生物转化机制对食品污染的作用进行分析,探究传统酿造食品在发酵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
1传统酿造食品的工艺特点我国传统酿造食品历史悠久,经过千百年的实践形成独特的酿造工艺特点。1.1敞口固态发酵传统酿造一般采用固态发酵技术,在添加谷糠或稻壳等辅料之后进行边糖化边发酵的“双边发酵”工艺,具有发酵时间长、产品风味浓厚、管理粗放等特点。
整个过程采用敞口式工艺,充分利用物产资源与自然资源,制曲时富集各种功能性微生物,驯化和培育了特定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体系,将主体微生物与环境微生物融为一体。同时摸索出一套完整的温度、湿度、酸碱度、通气量、发酵时间等酿造工艺条件,创立了产品增香与各种加工技术,对创造我国独特的酿造食品风味和保证产品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2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酿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产品品质主要取决于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微生物主要来自于曲种和环境,包括霉菌、酵母菌、细菌等,各种微生物共栖生长,赋予醅料复杂而完整的酶系,具有较强的糖化、液化和蛋白分解能力。
各种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盛衰交替,此消彼长,协同作用,产生单一菌种所不能比拟的作用。在发酵过程中水解与发酵交替进行,避免过高浓度底物对有益微生物和生化反应的负面影响。
发酵时间长,酶促反应深入而完善,代谢产物丰富多彩,产品风味醇厚、浓郁[1-2]。1.3多样的产品防腐措施传统酿造食品采取灵活多样的产品安全措施,一是依靠代谢产物本身的防腐作用(如白酒是依赖酒精的杀菌作用,食醋是靠醋酸的抑菌作用);二是利用高浓度的食盐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如酱油、酱、腐乳等)。
2传统酿造食品的生物转化机制传统酿造过程是多种微生物将原料中的淀粉、蛋白质和脂类等大分子物质转化为产品的各种小分子风味物质,构成产品的主要成分。酱油的风味物质按其化合物性质可分为醇类、酯类、酸类、醛类及缩醛类、酚类、呋喃酮类和含硫化合物等[3-4];食醋中除含有主要成分醋酸外,还含有糖分、氨基酸、酯、醛、醇、酚、酮类等化学成分[5-6]。
酱油和食醋等酿造食品的风味物质构成产品特有的色、香、味,其来源主要是2方面,一是植物原料的“主生物质”(如蛋白质、淀粉等“,次生物质”如丹宁、芳香族化合物、异黄酮);二是微生物及其酶对植物原料作用后的代谢产物。此外,白酒、酱油、食醋等在贮藏过程中各种代谢产物相互作用形成各种风味物质,据分析酱油含有300多种风味物质[4]。
2.1多糖的转化传统酿造食品原料的主要成分为淀粉,它在曲霉菌分泌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这些单糖一部分作为霉菌、酵母菌和细菌生长繁殖的碳源和能源,一部分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形成发酵产品的各种代谢产物。
由淀粉转化来的代谢产物包括各种酸类、醇类、酚类以及低聚糖等[7]。酱油的糖分包括由大豆转化的低聚糖(如水苏糖、棉子糖等)和由小麦淀粉转化的蔗果三糖、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低聚异麦芽糖以及低聚木糖等,而酿造食品的酸类、醇类、酚类等小分子产物是构成产品风味的物质基础。
2.2蛋白质的转化。
3.食品专业的毕业论文
食品科学生物技术 Q.Q,89 。。。。。。。。。。。。。.后面接着输入。。 36。。。。。。。。。。。。。.后面接着输入。。 28。。。。。。。。。。。。。.后面接着输入。。 136 (4行连着输入就是我的QQ)
1. 汕头地区白壳蛋鸡与褐壳蛋鸡综合效益的比较
2. 紫甘薯天然色素的微波提取及性质研究
3. 柱花草的NBS类抗病基因类似物的分离及分析
4. 禽源不同血清型大肠杆菌对同一药物敏感性检测
5. 匍匐翦股颖矮生品系耐阴性评价
6. 利用微卫星引物Bd43A分析桔小实蝇的多态性
7. 不同基质下粤选1号匍匐翦股颖果岭草坪生长状况分析
8. 不同地膜覆盖对春植花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9. 双黑型香蕉假茎象甲相关线虫Dirhabdilaimus一新种
10. 糯玉米雄穗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相关性研究
11. 木霉菌对节瓜枯萎病的生物防治作用
12. 冷藏处理对广西莪术种球开花的影响
13. 勒杜鹃无菌系的建立与试管开花诱导的研究
14. 25个中大花型菊花品种的光合特性比较
15. 生物柴油
16. 文蛤COI基因片段序列分析
17. μC/OS-Ⅱ在AVR(ATmega128)上的移植应用
18. 菲律宾蛤仔18S rRNA基因PCR扩增及序列分析
19. 平菇的交配型研究
20. 尿酸酶制剂在鸡体内的应用研究
21. 鱼类尿酸酶活性的调查研究
22. 风味肽的表达与分离纯化
23. 蔬菜肉脯的工艺研究及品质分析
24. 食品中山梨酸含量的研究调查
25. 砂糖桔果酒酿造的研究
26. 乳酸发酵香肠的研制
27. 酵母抽提物生产猪肉香精的工艺研究
28. 番石榴多酚提取研究
29. 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产香的工艺研究
30. HPLC法测定荔枝酒中的有机酸
31. HPLC法测定豆浆中的游离氨基酸
4.食品专业的论文题材谁有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 XXX 传统食品研制(以一种当地传统食品为例,进行生产加工工艺流程,工 艺参数及关键因素的确定) 2,XXXX 发酵酸乳饮料的研制(以一种水果或多种水果为原料,进行生产加工及 稳定性研制) 3,发酵型脱腥豆奶的研制 (以大豆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加工,发酵条件控制及关键因素的决定) 4,XXX 食品市场食品质量现状调查及卫生指标的检测 5,XXX 食品跟踪调查及卫生指标的检测 6,XXX 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方法 7,XXX 食品理化检测及质量控制措施 8,一种新方法在 XXX 食品理化分析中的应用 9, XXX 种食品加工处理技术对牛肉肌红蛋白及颜色变化的影响 10,蛋白质与 XXX 食用谷物品质相关性的研究 11,天然防腐剂在冷却肉类保鲜中的应用 12, XXX 种食品的生产现状及创新提高展望 13,脂肪酸对肉类品质的影响 14, XXX 香肠成熟过程中理化性质变化 15,加工处理技术对肉中蛋白质变性和脂肪氧化的影响 16,保健食品市场调查(标识,市场上的品牌,消费者认识) 17, 功能性食品分析评估(有效成分分析,生物活性分析,检验技术分析) 18,XXX 食用微生物菌种优化(温度,PH 值,培养基,种龄,接种量,添加剂) 19,XXX 食用微生物发酵条件优化(温度,PH 值,培养基,种龄,接种量,添加 剂) 20,XXX 农副产品深加工(强化食品,废弃物加工) 21,XXX 食品检验(感官,理化,微生物) 22,XXX 种谷物加工(制粉技术,大米精加工,谷物中功能成分等相关内容) 24,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25, 功能性食品的研究与开发(功能因子,功能性食品新资源,减肥功能性食 品,辅助降血脂功能性食品,辅助降血糖功能性食品,延缓衰老功能性食品,辅 助改善记忆力功能性食品等) 26, 食品加工高新技术及其应用(微波技术,辐照技术,生物技术,超微粉碎 技术,超高压技术,脉冲强光杀菌技术等) 27, XXX 天然产物的开发与利用(天然色素,天然防腐剂,天然抗氧化剂,天 然甜味剂等) 28,XXX 食品干燥技术及其发展(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微波干燥,喷雾干 燥等) 29, XXX 食品与人体营养 30, XXX 益生菌的特性及其应用 31,气调贮藏在果蔬保鲜上的应用 32,食品原料的综合利用(果蔬,粮谷,水产品,畜禽肉等) 34,液态奶蛋白质检测技术的研究 35, XXX 火腿肠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36, XXX 火腿肠的制作 37,肉类生产企业污水处理 38,发酵豆乳饮料稳定性的研究 40,HACCP 在 XXX 类食品生产中的应用 41,大豆分离蛋白在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 42,酵母抽提物及其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43,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的分析研究 44,肉干,肉脯生产的霉菌污染及防治措施研究 45,XXX 类食品低温贮藏保鲜探讨 46,脂类物质在火腿风味形成中的作用 47, XXX 类食品传统工艺优化的设计 49,乳酸菌发酵延长豆腐保质期及抑菌机理的研究 50, XXX 肉制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新产品开发 51,肉制品中亚硝酸盐替代物的研究探讨。
5.食品专业论文
食品科学生物技术
1. 汕头地区白壳蛋鸡与褐壳蛋鸡综合效益的比较
2. 紫甘薯天然色素的微波提取及性质研究
3. 柱花草的NBS类抗病基因类似物的分离及分析
4. 禽源不同血清型大肠杆菌对同一药物敏感性检测
5. 匍匐翦股颖矮生品系耐阴性评价
6. 利用微卫星引物Bd43A分析桔小实蝇的多态性
7. 不同基质下粤选1号匍匐翦股颖果岭草坪生长状况分析
8. 不同地膜覆盖对春植花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9. 双黑型香蕉假茎象甲相关线虫Dirhabdilaimus一新种
10. 糯玉米雄穗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相关性研究
11. 木霉菌对节瓜枯萎病的生物防治作用
12. 冷藏处理对广西莪术种球开花的影响
13. 勒杜鹃无菌系的建立与试管开花诱导的研究
14. 25个中大花型菊花品种的光合特性比较
15. 生物柴油
16. 文蛤COI基因片段序列分析
17. μC/OS-Ⅱ在AVR(ATmega128)上的移植应用
18. 菲律宾蛤仔18S rRNA基因PCR扩增及序列分析
19. 平菇的交配型研究
20. 尿酸酶制剂在鸡体内的应用研究
21. 鱼类尿酸酶活性的调查研究
22. 风味肽的表达与分离纯化
23. 蔬菜肉脯的工艺研究及品质分析
24. 食品中山梨酸含量的研究调查
25. 砂糖桔果酒酿造的研究
26. 乳酸发酵香肠的研制
27. 酵母抽提物生产猪肉香精的工艺研究
28. 番石榴多酚提取研究
29. 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产香的工艺研究
30. HPLC法测定荔枝酒中的有机酸
31. HPLC法测定豆浆中的游离氨基酸
以上回答来自 /58/
6.生物技术毕业论文
1 抓住机遇,加速我国生物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 近20年来,我国生物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培养了一支约2 万人的从事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生产和管理的科技队伍,其中有一批留学海外学成回国的中青年生物技术专家;建立了相当数量的研究开发机构及产业化基地;初步形成了医药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轻化工生物技术、海洋生物技术等门类齐全的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生产的体系。
作出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成果,开发出一批生物技术产品并投放市场。继1996~1997年第一个基因工程产品上市的高潮之后,预计在2003~2005年我国将出现生物技术产品上市的第二个高潮。
由此可见,与其它高技术领域相比,我国的生物技术总体水平及产业化程度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在我国重要的高技术领域中,从目前基础条件、资源优势和发展态势来看,生物技术最有希望取得创新性进展,最具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潜力。
因此,建议国家将发展生物技术及其产业作为21世纪加速发展我国高技术产业、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突破口”。把握有利时机,进一步把发展生物技术及其产业放在突出的战略地位,力争在21世纪的前10年内使我国生物技术及产业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2 制定发展战略、明确战略目标、选择发展模式总体战略 我国的生物技术及产业发展应改变以往跟踪为主的战略,实施积极创新为主集成应用的战略方针。基于目前我国生物技术及产业发展的实际状况、水平和能力,在未来10~15年内,我国宜采取“立足创新、集成应用、需求导向、重点突破”的发展战略。
关于集成应用,主要是指把现有的已成熟的先进技术(不管这些技术源自何处)组合集成起来运用于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和产品生产。充分借助和合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所取得的成就,对于我国生物技术产业以及其他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都十分重要。
1)战略目标 21世纪初我国生物技术及产业的发展目标应定位在:努力提高生物技术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增强我国生物技术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争取在21世纪初的10年内,使我国生物技术的整体水平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生物技术新兴产业发展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 2)发展模式 我们认为,在未来10~15年内,我国的生物技术及产业发展宜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官、产、学、研、资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众所周知,产、学、研的结合是促进科技进步,加速科技长入经济,提高研究开发效率的良好方式。结合现阶段我国实际情况,为保障生物技术及产业得以迅速发展,政府的作用十分重要。
政府应该对全局研究开发及产业化的发展方向、目标、策略和措施进行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对各类各层次不同机构的研究开发工作给予重要的引导;对于一些重要的领域,国家应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可以更加有效地引导企业界、金融界以及地方政府的资金和支持,各方面力量形成的合力将加速国家目标的实现。 高技术是基于多种学科的综合技术,而高技术产业则必须加上科学的经营管理和营销策略。
发展高技术产业只有以企业为主,才能有效地将分离的科学与技术、科技与产业、产品与市场紧密地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同时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技术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联合运作。
没有一个良好的资本市场,生物技术产业将难以迅速发展。 1 抓住机遇,加速我国生物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 近20年来,我国生物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培养了一支约2 万人的从事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生产和管理的科技队伍,其中有一批留学海外学成回国的中青年生物技术专家;建立了相当数量的研究开发机构及产业化基地;初步形成了医药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轻化工生物技术、海洋生物技术等门类齐全的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生产的体系。
作出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成果,开发出一批生物技术产品并投放市场。继1996~1997年第一个基因工程产品上市的高潮之后,预计在2003~2005年我国将出现生物技术产品上市的第二个高潮。
由此可见,与其它高技术领域相比,我国的生物技术总体水平及产业化程度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在我国重要的高技术领域中,从目前基础条件、资源优势和发展态势来看,生物技术最有希望取得创新性进展,最具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潜力。
因此,建议国家将发展生物技术及其产业作为21世纪加速发展我国高技术产业、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突破口”。把握有利时机,进一步把发展生物技术及其产业放在突出的战略地位,力争在21世纪的前10年内使我国生物技术及产业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2 制定发展战略、明确战略目标、选择发展模式总体战略 我国的生物技术及产业发展应改变以往跟踪为主的战略,实施积极创新为主集成应用的战略方针。基于目前我国生物技术及产业发展的实际状况、水平和能力,在未来10~15年内,我国宜采取“立足创新、集成应用、需求导向、重点突破”的发展战略。
关于集成应用,主要是指把现有的已成熟的先进技术(不管这些技术源自何处)组合集成起来运用于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和产品生产。充分借助和合理。
7.求关于食品专业的毕业论文要求5000千字左右
发展绿色食品大豆产品 促进黑龙江省大豆产业振兴 摘要:黑龙江省借助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优势和较高的机械栽培技术水平,绿色食品大豆生产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但由于受国际市场的冲击较大,还面临着种植收益过低、基础设施薄弱、精深加工能力不强等限制因素。 关键词:绿色食品;大豆产业;黑龙江省 一、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大豆发展现状 大豆是黑龙江省的主栽作物,在黑龙江省有多年的栽培历史,种植面积、总产量都占全国的1/3左右。
2000年省委、省政府提出“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战略,明确了发展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是黑龙江农业的发展方向。在这一战略的指引下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绿色食品大豆产业也随着迅速发展起来,从2000年以来黑龙江省绿色大豆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到2008年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大豆种植面积达到1 617.3万亩,年均递增20%以上,现已占全省大豆种植面积1/4以上,产量达到250万吨以上。
已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大豆标准化生产基地44个,面积1 543.3万亩。认证绿色食品大豆产品138个,企业65 家。
二、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大豆的产业优势 1.黑龙江省环境条件优良。黑龙江开发较晚,环境污染小,病虫害发生率比南方低。
森林、草原、湿地资源丰富,全省拥有森林3亿亩,森林覆盖率43.6%;天然草原面积约6 500万亩;湿地面积6 510万亩。生态良好,具备发展绿色大豆得天独厚的条件。
黑龙江土质肥沃,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大黑土地之一,全省属中、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370毫米~670毫米,光、热、雨同季,适于大豆生长,加之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农产品品质优良。 2.大豆栽培技术水平较高。
黑龙江省是全国大豆主产区之一,大豆面积占全国种植面积近1/3,黑龙江省农垦耕地占全省的1/5,土地规模化种植、机械标准化作业、栽培制度科学化已经走在全国现代农业建设的前列。目前,全省在各环节、各层面开展的农场与地方县合作共建成效突出,带动了地方大豆种植水平的提高。
3.绿色大豆的科研水平较高。黑龙江省从事大豆生产技术研究的科研机构较多,每个市都有多家从事大豆技术的研究机构,近几年,每年的育成品种都在十个以上,70%以上大豆品种为高脂肪、高蛋白及兼用型品种,黑字号、垦字号大豆油脂居全国领先水平,东农42等品种蛋白含量领先国际水平;每年省政府都投入专项资金用于绿色大豆产业的开发和研究,委托东北农业大学、农科院、植保站等单位进行绿色大豆高效生产技术的专题研究,为绿色大豆的生产、加工提供科技保障。
三、黑龙江省绿色大豆产业发展限制因素 1.加入WTO后受国际市场影响比较大。2001年加入WTO以来,中国关税大幅降低, 大豆和豆粕进口关税都降低到了3% 和5% 以下, 不对大豆的进口实行配额制,不对大豆出口实行补贴,这在政策上为国外大豆的进口铺平了道路。
这几年中国的大豆进口在逐步增加,2005年中国的大豆进口量约为2 600万吨,2006年大概是2 800万吨,2007年3 082.1万吨,几乎每年都有200万吨的增加,2008年中国大豆进口量达到3 743.6万吨,较2007年的进口量大幅增加661.5万吨,增幅达到21.5%,连续第四年创下中国大豆进口量的历史最高纪录,预计2009年的进口量还将增加。与进口大豆相比, 国产大豆无论在商品质量和价格上均有较大差距,2008年底,黑龙江省大豆的国储库收购价格3 700元/吨左右,而进口大豆到港价格仅为3 100元/吨,每吨比国产大豆低600元。
2.三大主栽作物比较大豆处于劣势地位。2005年以来黑龙江省大豆的种植面积逐年下降,2007年种植面积为5 713万亩,与2005年相比减少600万亩,这里还没有考虑后开垦的耕地面积补充进来的(大多数生荒地都适合种大豆)。
相反,水稻、玉米种植面积却逐年增加,尤其玉米面积2007年比2005年增加了1 800万亩,这也在客观上促进了大豆面积的萎缩。原因主要是与水稻、玉米相比种植大豆的效益底,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不高。
2008年大豆的公顷收益不足千元,而水稻、玉米的公顷收益都在3 000元以上。 3.大豆主产区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黑龙江省大豆的主产区基本还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大豆是比较适合机械化作业的作物,黑龙江省的机械化种植水平也较高,但农田基础设施相对来说还比较薄弱,近几年连续发生的春旱、夏旱等自然灾害给黑龙江省的大豆生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我们各级政府虽然每年都在组织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抗旱,但收效不大,主要原因是大豆种植面积较大、资金的投入还不到位,机井眼数还不能覆盖大多数产区。没有形成“旱能浇、涝能排”的绿色农业生产模式。
4.大豆精深加工能力不强。黑龙江省大豆加工企业多是传统的制油企业,数量多,成规模的少,粗加工多,深加工少;传统加工多,新兴加工少;有些企业甚至没有小包装,直接给省外企业加工毛油,这样利润空间就小。
产业布局与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产品结构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从规模结构上看,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低,综合利用水平低。
虽然一些企业也申请了绿色食品标志,但都是一些。
8.求一篇关于微生物在食品中某些方面应用的论文
微生物在单细胞蛋白中的应用 一 摘要 微生物细胞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这正是人和动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这是微生物食品倍受青睐的一个原因。
人们热衷于微生物食品的开发,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可以解决因人们对蛋白质的需求增加而导致的粮食供求矛盾。 关键词 微生物细胞 蛋白质 营养物质 二 引言 食品特别是蛋白质的短缺,正在对我们人类构成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开发新的食品资源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我们食用的各种食品中,除了动物食品和植物食品外,还包含了微生物食品。
事实上,人类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食用微生物了,比如说我们所食用的味道鲜美的香茹,就是真菌形成的菌落,其他还有木耳、猴头、灵芝等,都是极具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食用微生物。现已被人们广泛栽培和利用。
三 正文 单细胞蛋白定义 单细胞蛋白是通过培养单细胞生物而获得的菌体蛋白质。单细胞蛋白的优点 一 SCP营养丰富 二 利用原料广 可就地取材,廉价大量地解决原料问题。
三 生产速率高 一般蛋白质生产速度同猪、牛、羊等体重的倍增时间成正比。四 劳动生产率高 生产不受季节气候的制约,易于人工控制,同时由于在大型发酵罐中立体式培养占地面积少。
五 可以完全工业化生产 单细胞蛋白生产比农业生产需要的劳动力少,又不受地区、季节和气候条件的制约,可在占地有限的小设备上进行,不仅数量大,而且质量好,远远超过现有粮食品种的蛋白质。六 单细胞生物易诱变,比动、植物品种容易改良 可采用物理、化学、生物学方法定向诱变育种,获得蛋白质含量高、质量好、味美,并易于提取蛋白质的优良菌种。
单细胞蛋白种类与具备条件及生产过程 用于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微生物种类很多,包括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以及某些原生生物。这些微生物通常要具备下列条件:所生产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高,对人体无致病作用,味道好并且易消化吸收,对培养条件要求简单,生长繁殖迅速等。
单细胞蛋白的生产过程也比较简单:在培养液配制及灭菌完成以后,将它们和菌种投放到发酵罐中,控制好发酵条件,菌种就会迅速繁殖;发酵完毕,用离心、沉淀等方法收集菌体,最后经过干燥处理,就制成了单细胞蛋白成品。单细胞蛋白特性 (1)在理想情况下,菌种甚易使单细胞蛋白质产量倍加,而其所需时间要比使农作物蛋白质量倍增所消耗时间快500倍,比其他一般饲养家畜产量所耗的时间倍增快1000-5000倍。
(2)单细胞蛋白质研究发展的实验要比研究农作物或家畜的实验易于进行,而且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可得到有价值的数据与结果。(3)单细胞蛋白质的生产不受季节,空间,阳光的种种限制。
单细胞蛋白的作用 通过微生物发酵可以生产大量的微生物蛋白,不仅可供人类直接食用,也可作为家畜、家禽的高蛋白饲料,为我们提供质优价高的肉类蛋白,它的脂肪含量只有瘦牛肉的10%,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一方面微生物蛋白食品的开发可以缓解耕地减少、粮食紧缺的矛盾,另一方面高蛋白的微生物蛋白食品的开发,也有利于改善人们的食品结构。
1 作为畜禽饲料添加剂 据分析,酵母单细胞蛋白中蛋白质含量为45%-55%,比大豆高30%以上;细菌的单细胞蛋白中蛋白质的含量高达70%,比大豆高50%,比鱼粉高20%。因此,在各类饲料中加入单细胞蛋白添加剂,可以取得诸如使猪长得更快、牛产奶更多这样的效果。
如在畜禽的饲料中,只要添加3%~10%的单细胞蛋白,便能大大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和利用率。2 作为食用蛋白质 单细胞蛋白所含的营养物质极为丰富。
其中,蛋白质含量高达40%~80%,比大豆高10%~20%,比肉、鱼、奶酪高20%以上;氨基酸的组成较为齐全,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尤其是谷物中含量较少的赖氨酸。单细胞蛋白中还含有多种维生素、碳水化合物、脂类、矿物质,以及丰富的酶类和生物活性物质,如辅酶A、辅酶Q、谷胱甘肽、麦角固醇等。
单细胞蛋白不仅能制成“人造肉”供人们直接食用,而且还能提高食品的某些物理性能。开发单细胞蛋白的意义 蛋白质是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它是组成人体器官、组织和体内酶、激素以及免疫球蛋白的主要成分。
全世界蛋白质缺乏的问题已存在多年,生物技术开发单细胞蛋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单细胞蛋白是现代饲料工业和食品工业中重要的蛋白来源。
但单细胞蛋白作为当前比较尖端的科技产品,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尤其在我国还不成熟,其发展前景是广阔的。四 参考文献 [1]李丽立. 杨坤明. 现代生物技术与畜牧业 [2]栾玉静. 单细胞蛋白的开发利用 [3]魏瑶. 单细胞蛋白。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食品生物技术的毕业论文(求一篇生物技术关于食品方面的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