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审计方面的毕业论文的题目和大体的思路等等
经济责任审计的体制性矛盾 摘要:如何提升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是摆在基层经济责任审计人员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通过几年的经济责任审计实践,笔者认为当前经济责任审计的体制性矛盾存在以下问题。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体制性矛盾 经济责任审计是指企事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经营承包人在任期内或承包期内应负的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所进行的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分清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在本部门、本单位经济活动中应当负有的责任,为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考核使用干部或者兑现承包合同等提供参考依据。 一、审计独立性方面的矛盾 审计的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灵魂,经济责任审计又对审计独立性有着特定的要求。
众所周知,审计的独立性,主要是审计主体的独立性。而审计主体的独立性也是由审计主体在审计关系中的地位来确定的,我们在以往的审计独立性分析中,只从财产所有权与管理权“两权”分离的角度分析审计关系及其审计主体地位。
在“两权”分离条件下,财产所有者将自己的资产委托其他有管理能力的人管理,财产管理人接受财产所有人委托后,即承担起了资产受托管理经济责任。财产所有人为了促使承担受托经济责任的财产所有人忠诚、有效地履行其受托责任,委托与财产所有人和财产管理人均无经济利害关系的“第三人”对财产管理人的受托经济责任进行监督。
经济责任审计绝对独立性,要求审计主体的绝对独立。而目前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相对独立,审计主体与绝对独立的审计要求存在着尖锐矛盾。
这种矛盾主体表现在:审计委托关系的混乱,难免会将经济责任审计引向相对独立的歧途。无论是厂长(经理)离任审计,还是承包经营责任审计,在一些地方都是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一起上,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人们的思维仍未从传统计划经济的定式中解脱出来。
一些地方对企业主要负责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一纸文书,打发给内部审计去审了,实质上这种委托关系的建立缺乏受托经济责任这种客观基础,这种委托是不成立的,有些单位内部审计对企业主要负责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不可能得出公正客观的审计结论。 二、审计委托方式方面的矛盾 审计主体与被审计单位的审计关系建立,必须通过审计报告接受人或审计授权人的委托才能建立起来,由于审计关系建立的方式不同,也就出了“组织性委托”和“制度性委托”之分。
所谓组织性委托,是指由企业、事业单位或政府机关以经济组织的身份,采用书面协议或合同的方式,要约审计组织如会计师事务所,根据审计委托的范围和内容进行审计的一种委托方式。在这种委托方式下,经济组织可根据自身的需要,确定审计目的、审计对象范围,确定审计时间,而审计组织必须按照审计协议或审计合同中规定的审计目的、审计对象范围、审计时间,开展审计查证工作,并根据审计取证的不同情况作出相应类型的审计报告。
这种审计委托方式主要是社会审计接受委托的方式。 在实际工作中,经济责任审计委托组织化倾向是十分明显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经济责任审计“两个暂行规定”中,明确指出了经济责任审计由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向审计机关提出对领导干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委托建议,审计机关依法实施审计。
目前,在实际操作中,根据“两办”的“两个暂行规定”由组织人事或纪检监察部门进行委托,并出具委托书,审计机关根据委托,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在实际工作中,组织人事部门主要工作任务是考核和管理干部,纪检、监察部门主要工作任务是检查干部违法违纪行为,对违法违纪党员干部进行处分,或进行其他组织处理,审计委托方与审计实施方二者工作目标不同,工作性质不同,容易导致审计结果与审计目标偏离。
三、审计覆盖范围确定和划分的矛盾 从政府经济责任审计覆盖范围上看,在我国现行体制下,理论上区分与实践上区分存在着突出矛盾。从企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覆盖范围上看对一个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只包括董事长,在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因建立内部制约机制的需要而实行董事长和总经理、决策和经营分离的模式,如果只对董事长进行审计,而不对总经理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范围覆盖而显然较小。
经济责任审计覆盖范围中所产生的矛盾,将对经济责任审计整体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除了存在审计范围的确定方面的矛盾外,还存在着经济责任区分难的问题。
正确区分领导干部在履行职务过程中的个人责任和集体责任,明确其履行经济责任行为的性质,是公正、客观评价领导干部在任期内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基础,在领导干部任期责任划分中。一是前任与后任的责任划分难。
二是个人责任与集体责任划分难。三是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划分难。
四、审计配合机制方面的矛盾 经济责任审计不是独立存在的一项活动,它与审计委派人、被审计人等都有着十分紧密的配合关系,从而形成了一个有机的审计配合机制,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种配合机制并不完善,有些方面矛盾十分突出。经济责任审计配合机制上的矛盾主要。
2.怎么写一篇“内部审计“的论文
内部审计风险管理与防范机制 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有其内在动因和自身规律。
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应当重视对内部审计自身特点与规律的分析,不仅要对具体审计项目实施风险管理,更要对内部审计的各种环境因素进行综合风险管理,形成内部审计风险防范机制,力求将审计风险降到最低水平,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1.组织、保障机制。
建立在董事会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规避内部审计风险的合理选择。按照我国证监会关于在上市公司设置独立董事的指导意见,由具有会计专业知识的独立董事担任审计委员会主席,审计委员会制定内部审计方针,决定内部审计项目,审核批准内部审计报告,协调企业各部门关系,向董事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拥有在董事会发表意见(包括保留意见、不发表意见和反对意见)的权力,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我们认为,不仅只是上市公司,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所有企业,都应当逐步建立审计委员会,使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具有可靠的组织保障机制。 2.行业自律机制。
我国自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以来,由内部审计协会负责各行业内部审计的协调与指导工作。内部审计协会是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行业自律组织。
在现代经济社会,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重视塑造自身的社会形象,维护企业信誉,提高社会地位。为此,企业具有对自身遵纪守法、照章纳税、保护投资者利益和社会环境作出客观公正评价的内在需求,这正是内部审计协会对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指导并予以评价的基础。
内部审计协会一方面要为协会成员传播内部审计信息和知识,致力于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研究内部审计工作的模式,不断开创内部审计工作的新局面;另一方面,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要积极主动参与内部审计协会活动,支持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为防范内部审计风险营造一个良好的职业环境。 3.交流沟通机制。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职能管理部门,一方面要接受国家审计的业务指导,为维护国家经济利益服务;另一方面又要在企业管理当局的领导之下开展工作,为维护本企业的经济利益服务。在这种双向性的责任导向中,内部审计与被审计对象之间,并非单一的监督与被监督关系。
内部审计要摆正自身位置,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为企业管理服务,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的职业形象,提高企业领导和各职能管理部门对内部审计的认识。通过交流和沟通,积极向企业领导者宣传企业与国家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当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发生冲突时,唯有在守法经营、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才能提升企业的社会信誉,更好地维护本企业的利益。
通过交流和沟通,使企业领导者真正认识到内部审计是自己的参谋和助手,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和提高经济效益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取得企业领导的理解与信任,取得各职能管理部门的支持与配合。 4.风险评估机制。
内部审计风险的产生,除了审计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之外,最主要的来自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因此,审计人员协助企业管理者进行风险控制和管理,建立风险评估机制是降低内部审计风险的有效途径。
风险评估就是结合企业重大经营决策,在预期的可能状态下,对实施方案结果风险的评价。风险评估注重向管理者提示企业所面临风险的性质及其强弱,以期管理者采取相应对策,回避或降低风险,而不是对风险的控制。
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内部审计人员首先要就企业的经营环境、决策目标、战略规则和未来经营状况的变化,与管理者充分交流,对风险性质及大小取得共识,并以此确定审计范围、重点审计对象及审计方法。其次要收集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相关审计资料,明确每一审计项目的风险概况,制定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并提交审计委员会审批。
最后在具体实施审计项目阶段,要评价实际产生的风险及控制风险的效果,提出有关风险控制的建议。 5.交互审计机制。
在大型企业集团中,所属的控股子公司以及设置的分公司或分支部门众多,为适应这种企业组织结构中的内部经营关系、财务关系和审计监督关系,需要建立多级内部审计制度,并形成交互审计机制。在这种机制下,各级企业组织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在上级组织指导下开展审计业务,同级企业组织每年(或半年)在上级组织统一领导下,对内部审计业务质量进行交互审计,以交流审计资源,总结审计经验,揭露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审计工作评比,以推动审计工作水平的提高。
在整个企业集团中形成自审、互审、抽审的交互审计机制,有利于调动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积极性,增强各级企业组织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意识,降低内部审计风险。 6.激励约束机制。
为了考核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激励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在企业中应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一套审计工作质量考核标准,包括审计工作效率、审计程序规范、审计风险管理、审计效果和审计职业道德等。在审计委员会的统一组织下,对内部审计人员及其审计业务质量进行定期评比考核。
根据考评结果对审计工作成绩显著的内部审。
3.企业财务审计报告如何写,可有范文
企业财务审计报告一般应当由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内容如下:
审计报告
ABC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
我们审计了后附的ABC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BC公司)财务报表,包括20*1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20*1年度的利润表、股东权益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以及财务报表附注。
一、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财务报表是ABC公司管理层的责任。
这种责任包括:(1)设计、实施和维护与财务报表编制相关的内部控制,以使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而导致的重大错报;(2)选择和运用恰当的会计政策;(3)作出合理的会计估计。
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我们的责任是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
我们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要求我们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以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
审计工作涉及实施审计程序,以获取有关财务报表金额和披露的审计证据。
选择的审计程序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判断,包括对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
在进行风险评估时,我们考虑与财务报表编制相关的内部控制,以设计恰当的审计程序,但目的并非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
审计工作还包括评价管理层选用会计政策的恰当性和作出会计估计的合理性,以及评价财务报表的总体列报。
我们相信,我们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充分、适当的,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了基础。
三、审计意见
我们认为,ABC公司财务报表已经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ABC公司20*1年12月31日的财务状况以及20*1年度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会计师事务所
中国注册会计师:***
(签名并盖章)
(盖章)
中国注册会计师:***
(签名并盖章)
中国**市
二○*二年*月*日
4.审计方面的论文怎么写
为使审计工作在新世纪新阶段取得新的发展,2003年审计署非凡制定了国家审计《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的发展规划》,并将“实行科学的审计治理,整合审计资源”列为未来国家审计的三项基础工作之一。众所周知,经济治理的核心问题是资源配置,审计资源配置也应是审计治理的核心问题,它是实现审计资源整合目标的重要保障。探讨审计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古至今,人类社会始终存在着需求无限和资源稀缺的矛盾,作为解决这一矛盾的手段就是资源配置(赵学增,1994)。合理的审计资源配置可以保证各类审计按照理想的模式和需要来选择和安排审计资源,使有限的审计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审计资源配置旨在使审计资源需求总量与供给总量实现平衡,使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相吻合,达成审计资源配置的优化,最终实现审计目标。
一、审计资源配置的动态平衡性
要探讨审计资源配置问题,首先需要明确资源配置的概念。资源配置的重点在于“配置”二字。所谓资源配置,应是指在资源一定的条件下,如何运用有效的手段或者方式根据资源的需求,有目的地将有限的资源分配于不同的方向、部门或者企业等的一种活动。
结合对与资源配置概念的理解,所谓审计资源配置则应为:审计资源既定的条件下,如何运用有效的手段或者方式根据审计资源的需求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分配,以保障审计资源有效供给,最终实现审计目标的一种活动。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资源配置不单纯是指资源在不同生产方向、部门或者企业之间的配置,更重要的而且也是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对已配置到不同生产部门间的资源还经常进行同市场需求方向与强度相适应的再配置,故资源配置应是一个动态平衡的概念。资源配置在一定时刻是已定的、静止的、满足需求的,但在不同时刻,又是未定的、流动的。其中所谓已定、静止、满足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而未定、流动、需求则是绝对的,长期的,无条件的。审计资源配置是各种社会资源在不同的审计主体之间必要的平衡和相互联系,也是各种社会资源在不同的审计主体内部的分配或者流动的过程。在一定时刻建立的这种相对静止或者说审计资源供求平衡,经常被新的客观事实变动所打破,于是又会引起新的资源配置结果的再建立。也就是说,审计资源配置不仅包括审计资源在不同主体、范围和重点之间的分配,更重要的而且也是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对已分配到不同方向的资源进行同审计资源需求方向与强度相适应的再分配和再调整,这是对同需求相比审计资源配置不协调的经常平衡。
5.求一公司审计报告的论文
审计报告
根据审计计划的安排,从2004年5月1号起至2004年6月30日止,我们对XXX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的采购部和财务部就采购业务进行了审计,本次的审计目的:检查XXXX采购部和财务部在实际工作中是否遵循公司的有关规定;评价其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本次的审计范围:XXXX采购部和财务部在过去的半年里所发生的经济业务。
在2004年里,XXXX的采购部采购数据如下:
略
经过审计,我们认为采购部和有关部门的管理还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和必要。
一、采购价格比较
本次审计从ERP系统里取出PO单数据库,对同一种物料的不同供应商的采购价格进行了对比,其中发现的特别情况如下:
略
据我们从采购部了解到的原因是:
略
二、内部控制的不足
1、供应商报价
现状:根据采购部的工作指引XXXX里的有关规定:“5.3.1.1第一次购买的设备需有性能、价格、货期等方面的分析报告,陈述选择的合理性及至少两份或以上的供应商报价”(因该份文件没有具体说明直接物料的报价方式,所以在此引用设备类电子单的报价方式);我们从2004年1月至2004年5月共4000张PO单里抽取200份样本,检查到其所附的报价单数量,结果如下:
表二略
注:采购部对一定时期内价格变化不大的物料采用固定报价的方式确定采购价。
风险:不一定能取得对公司最有效益的报价
建议:1)、采购部在询价时,应至少取得三家或以上的供应商报价并且在实际操作中严格执行,同时相应地修改采购部的工作指引——采用“货比三家”的方式;
2)、在采购部有关的工作指引中明确说明直接物料的报价方式及处理程序。
2、固定报价
现状:根据采购部的工作指引XXXX里的有关规定:“5.3.3.1间接物料一般已有固定报价,可直接报价,无须附报价单,最新报价单保存在采购部”。
风险:规定固定报价的询价方式而没有规定如何实施固定报价会损害公司利益
建议:在采用固定报价的询价方式时,需要PMC,采购部,品质部和财务部联合确定价格,并且采购部在固定报价的报效期内,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询问外部市场价,以确定固定报价的方式是否对我公司有利。
3、定期轮换制度
现状:XXXX公司采购部各采购员分别负责各指定的物料和相应供应商,并没有定期轮换。
风险:容易形成固定的利益关系
建议:由采购部定期轮换各采购员所负责的采购工作
三、问题
1、在请购单审批完成后100多天才出PO单
现状:我们在检查时发现PO单号为00397的PR单是在200多天以前开的,PR审批日期为2003年12月5日,类似的单据还有00396,00395。仓库对这三张PO单的收货日期是在2004年4月10日,而财务部对这几张PO单的帐务处理2004年5月7日。PR单,PO单和发票的价格是一致的。
建议:1、PR申请人应对PR单的审批情况跟进了解
2、电脑系统需要对长期未审批或审批未转PO等例外情况反馈给采购等有关部门
3、采购部需要对时间过长而没有转PO单的PR单重新询价
我们提出以上的不足和问题是希望公司的有关部门能注意其中的控制风险,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来加以防范和化解,提高公司营运效益。我们也会适时对以上所发现的问题和不足的改进情况作跟踪和了解,以促进存在问题的解决和改善。
6.审计方面的论文
论中国审计资源配置方式的特殊性及其优化 摘 要:审计资源配置的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效益性为核心。
审计资源配置的方式应是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并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制定审计资源配置的具体优化措施。 要害词:审计资源配置;配置方式;配置优化 为使审计工作在新世纪新阶段取得新的发展,2003年审计署非凡制定了国家审计《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的发展规划》,并将“实行科学的审计治理,整合审计资源”列为未来国家审计的三项基础工作之一。
众所周知,经济治理的核心问题是资源配置,审计资源配置也应是审计治理的核心问题,它是实现审计资源整合目标的重要保障。探讨审计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从古至今,人类社会始终存在着需求无限和资源稀缺的矛盾,作为解决这一矛盾的手段就是资源配置(赵学增,1994)。合理的审计资源配置可以保证各类审计按照理想的模式和需要来选择和安排审计资源,使有限的审计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审计资源配置旨在使审计资源需求总量与供给总量实现平衡,使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相吻合,达成审计资源配置的优化,最终实现审计目标。 一、审计资源配置的动态平衡性 要探讨审计资源配置问题,首先需要明确资源配置的概念。
资源配置的重点在于“配置”二字。所谓资源配置,应是指在资源一定的条件下,如何运用有效的手段或者方式根据资源的需求,有目的地将有限的资源分配于不同的方向、部门或者企业等的一种活动。
结合对与资源配置概念的理解,所谓审计资源配置则应为:审计资源既定的条件下,如何运用有效的手段或者方式根据审计资源的需求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分配,以保障审计资源有效供给,最终实现审计目标的一种活动。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资源配置不单纯是指资源在不同生产方向、部门或者企业之间的配置,更重要的而且也是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对已配置到不同生产部门间的资源还经常进行同市场需求方向与强度相适应的再配置,故资源配置应是一个动态平衡的概念。
资源配置在一定时刻是已定的、静止的、满足需求的,但在不同时刻,又是未定的、流动的。其中所谓已定、静止、满足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而未定、流动、需求则是绝对的,长期的,无条件的。
审计资源配置是各种社会资源在不同的审计主体之间必要的平衡和相互联系,也是各种社会资源在不同的审计主体内部的分配或者流动的过程。在一定时刻建立的这种相对静止或者说审计资源供求平衡,经常被新的客观事实变动所打破,于是又会引起新的资源配置结果的再建立。
也就是说,审计资源配置不仅包括审计资源在不同主体、范围和重点之间的分配,更重要的而且也是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对已分配到不同方向的资源进行同审计资源需求方向与强度相适应的再分配和再调整,这是对同需求相比审计资源配置不协调的经常平衡。 二、审计资源配置的目标 审计资源配置是一项牵涉面广、工作量大、事情繁杂的工作,在审计工作中,审计资源配置工作要始终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
审计资源配置目标就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效益性为核心,将审计资源配置到最恰当、最重要、效益性最好的地方,使其得到充分合理的使用,以保障审计资源供给,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资源利用效率,最终实现审计目标。 (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保障审计资源供给 目标是局部性和阶段性的,它应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审计资源配置目标应直接反映社会需求对于审计职责的变化来满足这种要求,并以此指导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以求得审计自身的长远发展。可以说,审计资源配置目标是联结社会需求、审计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是审计与外部环境的纽带。
不断调整审计资源配置的内容与方式,是为了最终适应审计的社会需求,引发审计资源的再配置,最终推动审计实践的变革。 以目前我国要大力开展的效益审计为例。
在以往的审计实践中,由于受审计资源质量和数量的限制,因而要同时实现审计的真实、合法、效益三类审计目标是不现实的。审计机关一般根据审计法律法规的要求、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社会法制环境状况和审计机关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资源等具体情况,确定审计目标的侧重点,亦即明确审计资源配置目标的侧重点。
在会计资料和经济信息失真问题比较突出的情况下,审计机关往往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把真实性的资源配置目标放在重要地位,在审计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上下功夫,果断打击各种弄虚作假行为,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在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性基础上,揭露和查处各种重大违法行为,促进被审计单位改善经营治理,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现实审计环境的变化,尤其是经济环境与政治环境的变迁,使得审计机关在21世纪的第三个年头提出了争取到2007年投入效益审计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一半左右的长远规划,以实现效益性审计目标。这正是由于受社会需求(审计环境)变化的影响,我们不得不调整审计资源配置的目标,调整审计资源配置的内容与方式,为效益审计的落实与开展而努力 (二)以效益性为核心:提高审计资源利用。
7.年度审计报告的年度报告参考内容与格式
一、公司概况(一)简要介绍公司的法定中英文名称,公司法定代表人,总经理或总裁,注册资本,注册地址、办公地址、电话及邮政编码。
(二)简要介绍公司的历史演变情况、主要职能部门,以及职员人数和年龄、学历、职称结构。? (三)简要介绍公司营业部情况,包括各营业部名称、地址、负责人、职工人数、设立时间、营运资金及联系电话等。
若年度内增加或减少营业部,简述其新设或撤销的原因。? (四)公司年报负责人及联系人的姓名、联系地址、电话、传真、电子信箱等。
二、经营情况(一)经纪业务情况(二)主要财务指标1.财务状况指标 项目 年初数 年末数 增减百分比 ①资产负债率②流动比率③净资产与注册资本的比率④净资产风险率⑤营运资金⑥长期投资比例⑦固定资本比率⑧经调整的净资产 注:③=净资产/注册资本④=经调整的净资产/客户保证金⑤=流动资产(剔除期货资产)-流动负债(剔除期货负债)期货资产包括保证金存款、应收保证金、客户质押、应收交割款、风险准备资产、结算差异等;期货负债包括应付保证金、应付交割款、风险准备金等。⑥=长期投资/期初或期末净资产⑦=(固定资产净值+在建工程)/期初或期末实收资本⑧=净资产+风险准备金-一年以上帐龄的应收款项-待摊费用-固定资产净值-无形资产-开办费及长期待摊费用2.经营成果指标 项目 上年数 本年数 增减百分比 ①净资产收益率②资产收益率③营业费用率 注:①=2*净利润/(期初净资产+期末净资产)? ②=2*净利润/(期初总资产+期末总资产)③=经营费用/营业收入三、审计意见审计报告必须由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两名以上执行证券期货相关业务的注册会计师出具。
审计意见必须由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盖章、签名(应提交审计意见原件,不得复印)。公司有责任将正式报送中国证监会的年度报告材料送存所聘任的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有责任复核公司向中国证监会提供的财务会计资料(包括会计报表和会计报表附注)是否与注册会计师已签发审计意见的财务会计资料一致。
若执行审计的会计师务所对公司出具了有解释性说明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董事会应对相关事项作出详细说明。四、会计报表会计报表的编制应遵守《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财务会计制度与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
会计报表包括公司报告年度末及其前一个年度末的比较式资产负债表,该两年度的比较式利润表,比较式利润分配表和现金流量表。五、会计报表附注会计报表附注是财务报告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包括所有与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有助于报表使用者更好地了解会计报表的重要信息。
公司会计报表附注至少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公司主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1.会计制度。2.会计年度。
3.记帐本位币。4.记帐基础和计价原则。
5.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6.营业部的资金管理、交易清算原则。
7.外币业务核算方法。说明发生外币业务时采用的折算汇率、期末对外币帐户的外币余额进行折算所采用的汇率,以及汇兑差额的处理方法。
8.坏帐核算方法。说明坏帐的确认标准、坏帐准备的计提方法和比例,以及坏帐损失的会计核算方法。
9.客户保证金的管理与核算方法。10.质押品的管理与核算方法。
11.实物交割的核算方法。12.风险准备资产的管理与核算方法。
13.结算差异核算办法。分别按平仓盈亏与持仓盈亏说明结算差异的确认与核算方法。
14.长期投资核算方法。对于长期股权投资,应说明其计价、收(权)益确认方法和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方法;对于长期债权投资,应说明其计价、收益确认方法以及债券投资溢价和折价的摊销方法。
15.固定资产计价和折旧方法。说明固定资产的标准、分类、计价方法和折旧方法,各类固定资产的估计经济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率和折旧率。
16.在建工程核算方法,包括利息资本化的核算方法和在建工程结转为固定资产的时点。17.无形资产、开办费和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方法。
18.风险准备金核算方法。说明风险准备金的计提方法和计提比例,风险损失的确认标准及核算方法。
19.收入确认原则。分别说明公司手续费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的确认方法。
20.现金等价物的确定标准。说明公司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确定现金等价物的标准。
21.如果本年度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发生变更,应当披露变更的内容、理由和变更对公司财务状况或经营成果的影响数。注册会计师应对公司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变更的理由予以适当关注。
如果变更理由不合理或不充分,注册会计师不应当发表公司财务报告满足合法性、公允性和一贯性要求的审计意见。(二)税项应披露主要税种和税率,如营业税、所得税等。
若有税负减免的,应说明批准机关、文号、减免幅度及有效期限。(三)会计报表主要项目注释公司至少应披露会计报表(汇总营业部以后的会计报表)的如下项目注释(如两个期间的数据变动幅度达50%以上,还应在该项目下明确说明增减变动的原因)。
(四)或有事项对于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的或有事项(如涉及诉讼、仲裁等),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项目的。
8.审计专业毕业论文谁知道怎么写呢
你好,楼主,还是由 友情来为你回答这个问题。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9.谁有内部审计报告的范文
/club/bbs/showannounce.asp?page=2&id=2985593 还有一篇现成的范文 内部审计报告 各位股东代表: 按《公司法》与公司章程的要求,我们XXXX供水有限公司(下简称公司)第一届监事会,组织四位监事并外邀一位专业技术人员一起,于xxx年x月xx至xx日,重点对公司xxxx年度财务收支情况、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以及公司经营班子对有关公司董事会决定及要求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履行出资人监督职责。
监事会有关人员依照国家现行有关财经法律法规的精神和参照现代企业管理惯例和需要,在公司管理层确保提供资料真实性、完整性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采用了一定的程序,运用分析性复核、抽查、询问、现场盘查考察等方法,经过有关人员积极配合圆满完成工作程序,现将内审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公司是在XXXXX供水公司的基础上,在xx市政府的指导下,采用增加股东,重组股权的办法,由xx市XX流域水利电力综合开发总公司、XXX经济开发总公司、xx区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xx县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四家按合同约定的出资额组建,总股本为xxxxx 万元,公司xxxx年xx月xx号核准登记。主要供水工程位于xx县及xx区境内,构成该区域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供给工业和居民生活原水,兼营相应配套服务产业及资产经营。
供水工程于xxxx年动工兴建,xxxx年xx月竣工验收。工程总投资xxxxx.xxx万元,经评估为xxxxx.xxxx万元。
公司本部设有办公室、计财科、生技科、保卫科、营业部,工程沿线设有XX站管理站、XX管理站、XX管理站、调节池管理站四个基层作业管理站点,共有在册员工xxx人。 至xxxx年底,公司提供未经审计的会计报表反映:资产总额xxxxx万元,负债xxxxx万元,所有者权益xxxxx万元。
其中固定资产xxxxx万元、流动资产xxxx万元、长期投资xxx万元,流动负债xxxx万元(短期借款xxx万元)、长期借款xxxxx万元,实收资本xxxxx万元、资本公积xxx万元、未分配利润xxxx万元。xxxx年业务收入xxx万元,其中水费收入xxx万元、房租收入xx万元。
总成本费用xxxx万元,其中源水费xx万元,折旧xxxx万元,工资xxx万元,借款利息xxx万元,税费xx万元,其它管理费用xxx万元。另水毁维修费xxx万元。
年度亏损xxxx万元。 目前,主要业务客户有XXXXX工业公司,日供水量约x.x万吨,另XX炼油一体化项目和xxXX工程等也确立今后购水意向。
主要水源为XX水流、XX水库和XX江水。 对外投资xxx万元系对xx区XX供水有限公司的股权投资。
二、发现的主要问题和整改意见 (一)会计核算与管理方面存在 (1)收入和支出明细分类不够细,附着原始原始资料不足,如收入缺少业务部门经审核的收入明细表,管理费用内容杂而繁多,费用类别有待进一步划分调整。 ((3)其他应付款账户列示“调节池建设”xxx万元,系该供水工程项目中未建设列为“在建工程”的子目,虽未建成但列为已完投资,建议按实调整,避免虚列资产和虚挂无名债负。
(4)有些代借款项的利息,误列为本会计主体费用,要分别按各主体应承担的份额分摊挂账并予催收。 (二)内部控制与管理存在 (5)部分费用报销不够规范:抽查反映一些电话费用没有使用主体确认而由代理人签字报销,如xxxx年x月份和xx月份报销的高管人员的移动电话费用,均无使用人签字;个别工资或补贴领款人用简体签署;经座谈询问了解,一些汽车维修费用的发生是由使用者事后确认补签,对企业高管人员通信费用的控制缺少审核依据和过程,以上应予规范、调整和完善。
(三、评估意见和建议 企业改制工作甫就,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正在建设中,对前次董事会提出进一步修订有关制度的要求也在实际落实中。在原有的基础上,基本能建立起核算和反映企业收支的账套,并按国家的有关制度规定进行核算和管理,收入和支出的重大方面较为真实,会计处理的重大办法和程序遵循了一致性和相关性原则,会计报告基本合乎规范。
财务管理上沿袭历史惯例,能建立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制度,坚持“一支笔”的审批办法,收入和支出的手续基本是完整和合乎发生过程控制的,但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少方面需要花功夫加以整改、修订和落实的。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工作建议: (9)各股东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资短款现象,现在临近支付期,面对巨额的债负,公司应加强协商,想方设法力敦资金的及时到位,避免被代支的借款利息卷入财务危机。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公司监事会 二OO六年二月二十八日。
10.求大学毕业论文一篇,我国审计人员的特征和审计质量
审计工作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是审计工作的立足之本。
如何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是当前审计工作坚持与时俱进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审计工作实践认为,要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关键是要建立科学的审计质量规范标准。
一、对审计质量的规范标准的探讨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就必须探讨制定审计工作的质量标准。笔者认为,制定审计工作质量标准必须遵循以下两条原则:一是依法独立审计,保证审计工作不受外界干扰。
二是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宽严适度,保证审计工作始终建立在“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基础上。具体的审计工作质量标准应包括:(一)程序合法。
审计的全过程要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审计工作程序。各级审计机关审计工作程序应严格按照审计署制发的《审计工作试行程序》执行。
(二)方案周密完备。确定审计项目制定审计工作方案时,要围绕审计的目的、范围、时间及要求等方面周到地制定出审计工作方案。
(三)审计的事实清楚,证据、材料充分确凿。这是审计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要求每一个审计人员在审计认定事实和取证中做到事出有源,内容完整,真实可靠,合法有效,符合五项要求:(1)客观性。审计认定的事实必须是客观存在或确实发生过,审计证据必须依据客观事实取得;(2)相关性。
认定事实及所取得的证据必须与被审计事项有内在的联系,对审计事项有实际证明作用;(3)真实性。事实和证据必须真实可靠,不得有半点的虚假;(4)完整性。
事实和证据内容必须完整,事实情节要清楚,数字要准确;(5)有效性。证据材料必须经被审计单位盖章和当事人的签名认可。
(四)法律、法规运用得当。在事实认定清楚,证据确凿的前提下,必须正确地运用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
一是引用法律、法规要准确。针对被审计单位的违法事实适用恰当的法律、法规、规章,严格区分违规、违纪的界限,处理要宽严适度,不畸轻畸重;二是引用法律、法规要有效。
必须注意其效力的时间与空间范围。要引用违法违纪行为发生时具有时间效力的法律、法规,同时还应注意国家的法律、法规与地方性法规、规章的关系,即小法要服从大法,地方性法规和部门法规服从国家法律;三是引用法律、法规要统一。
对同一违法行为的定性和处罚,要适用同一个法律、法规。(五)报告客观明了。
审计报告要如实反映客观事实,定性准确,评价公正,处理事项有法可依,宽严适度,建议可行;同时要征求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的意见。(六)结论和决定正确无误。
主要是从语言的准、严、精、畅入手严格要求。“准”,是指审计结论和决定的文字表述要准确规范。
人名、地名、专用术语、数字、引文要准确无误:“严”,是指审计结论和决定中的语言要严谨。对被审计单位的评价要中肯,实事求是:“精”,是指审计结论和决定的表述要简明扼要,言简意赅:“畅”,是指审计结论和决定要表述流畅,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逻辑连贯,造句要做到文通字顺、通俗易懂。
(七)立卷归档完整及时。归档资料应完整及时,以便将来备查。
归档时要严格按照《审计档案管理工作的暂行规定》执行。 二、提高审计质量的途径在明确审计质量规范标准的前提下,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下大力气提高审计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提高审计质量的前提是提高审计队伍的素质。
这就要求每个审计人员既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又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因此,各级审计机关应重视在职人员的教育培训,通过岗位培训及专业进修等方法,尽快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二)严格依法审计,维护审计的独立性。当前,由于审计法律体系尚不健全,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依法进行审计,不免直接或间接地触及到地方政府和某些部门的局部利益,特别是在审计处理中,常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不正当干预,给审计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从而直接影响审计工作质量。
因此,在审计查处过程中必须按独立性的要求严格依照法定程序把好取证关、依法定性关和处理关等各道关口,排除各种干扰,本着“依法审计、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宽严适度”的原则,使审计工作“查”“处”有机结合,切实保障审计工作的质量。 (三)坚持“审、帮、促”的原则,取得被审计单位的积极配合。
审计机关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取得被审计单位的积极配合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必要条件,因为被审计单位对其本身发生的一切经济活动最熟悉、最清楚,如果审计工作人员能够取得他们的积极配合,在认定事实、取得证据和材料等方面,不但可保证其质量的可靠性,而且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实施审计时,应首先向被审计单位说明审计的目的、要求和方法,使被审计单位了解审计,打消其顾虑,从而取得他们的积极支持和配合。
同时在审计中要坚持“审、帮、促”方针,在查处违规违纪问题的同时,还要积极帮促被审计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只有这样,审计工作质量才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健全项目复核审理制度。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度审计报告毕业论文范文(求审计方面的毕业论文的题目和大体的思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