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者》特雷沙修女一篇文章
特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 of Calcutta,1910年8月27日—1997年9月5日,又称做德兰修女、泰瑞莎修女),是世界敬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主要替印度加尔各答的穷人服务。于1979年得到诺贝尔和平奖。
并被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在2003年10月列入了天主教宣福名单Beatification。目前德蕾莎修女的名称也变为真福德雷莎修女(Blessed Teresa)。
特蕾莎修女的本名是艾格尼斯·刚察·博加丘(Agnes Gonxha Bojaxhiu),她是一个出生于奥斯曼帝国科索沃省的斯科普里﹙前南斯拉夫联邦马其顿共和国的首都﹚的阿尔巴尼亚裔人, 父亲尼格拉(Nikolla Bojaxhiu)是成功的地方杂货承包商,母亲是Dranafila Bojaxhiu,她是么女,上有哥哥和姐姐﹙姐姐后来也成为修女﹚。
家中说阿尔巴尼亚语,是天主教家庭,在她所居住的镇上多为穆斯林和基督徒,仅有少数的天主教徒。
2.我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修女
首先,我要告诉你的就是,成为修女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
它不应该是因为厌世,而想逃避时,所做出的一种选择。因为修女本身也必是虔诚的教友,她们都是全心的把自己奉献给天主的人。
其次,如果你觉得生而无趣,这只能说明你还没有找到人生活在这世上的真正的意义。 人生活在这世界上,决不是只简单的为自己而活,而是为恭敬天主,救自己的灵魂。
天主创造了人类,我们的一切一切都是天主白白给我们的,就像我们生活的地球,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我们都是白白的得来,白白的使用,很少有人真的去想想我们应该怎样的去做?我们使用了天主所赏给我们的一切,我们又做了什么?我们整天的在勾心斗角,你争我夺,时间长了我们就会厌恶这样的生活。 因为我们活着的真正意义并不在这。
人类是所有生物中最高贵的。因为天主是按照自己的肖像创造了人类。
我们的内心深处会有一种对天主的渴望。我们的生命得来于天主,人类自己是没有权利自己选择何时结束自己的生命的。
这也是天主教教义所不允许的。 第三,先不说你是否真的要成为一名修女。
当你有时间的时候,你不妨去教堂看看,说不定你会有不一样的体会。教堂也会有专人接待你,如果你还有什么想不通的问题,那里会有人帮助你解决。
你还可以去 去看看,了解一下我们的教会。 最后,祝你平安。
愿天主保佑你! 。
3.谁给我推荐一些描写天主教的教堂生活,或修女生活的文章或小说啊
华资写的《赐我甘露》,德兰修女传,讲的是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修女德兰嬷嬷的故事。这本书在往上就可以看到,网址
上海光启社图书关于修女生活的图书
《依撒伯尔——卡德》圣三依撒伯尔传
《圣女玛利亚•玛莎利罗》无原罪圣母孝女会会祖
《圣女伯尔纳德传》
《印度的德肋撒修女》连环画
汇款方式:
附言:
请将虚线以上部分填写完整,并通过信件、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发至光启社
传真:021-33973691
电话:021-33973692
Email:
guangqishe@gmail.com
您可以通过邮局或者银行给我们汇款
光启社的地址:上海市漕溪北路339号中金广场C座20楼光启社
邮编:200030
收款人:光启社
网站:
E-mail:guangqishe@gmail.com
不好意思,上面那个网址可能有点广告,把广告关掉就可以了。O(∩_∩)O谢谢
4.成为修女的步骤
修女是天主教会里志愿献身事主的姐妹们的统称。
她们过团体生活,属于各自的修会。按各自修会的规定生活,有的隐修祈祷;有的在社会上服务,比如服务孤儿院、老人院、医院甚至麻风病院;有的在教堂服务,比如弹琴、给慕道者讲解信仰知识、带领教徒祈祷等等。
修女们的着装都有自己的会服,各个修会的会服有自己的特色,但都是长袍加头巾。 各修会团体有世界性的,也有地区性的。
世界性的修会会规由罗马教廷教宗批准,在世界各地设分会。比如,1979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德肋撒(也称德兰)修女在印度建立的仁爱传教修女会、方济各会、小兄弟会、巴黎外方传教会、还有对中国科学教育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耶稣会等等,都是世界性的修会;地区性的修会一般隶属于某教区,由教区主教批准成立。
目前中国只有地区性的修会,而且都是女修会。 有的修会只设男修会,有的修会只设女修会,有的修会分设男女修会。
在男修会修道者称为会士,会士可以是神父、主教,也可以不领受神职。比如明朝时来中国传教的利玛窦神父就是耶稣会士。
现在中国还有一些老神父是会士。由于解放后中国政府的限制,男修会都撤出了中国,目前在中国只有女修会。
有志做修女终生事主的姐妹,首先要是一名天主教徒,就是必须接受天主教的信仰培育后领受洗礼。再向本堂神父提出修道的意向,经过本堂神父的推荐进入某一个修会学习。
在修会,先要经过望会期,学习适应会规,学习适应祈祷的生活等等。能适应者正式进入修会,称为初学修女,经过几年培养后,宣发誓愿成为正式修女。
誓愿一般包括神贫、贞洁和服从三愿(有的修会还有另外的规定),誓愿分为暂愿和终身愿,先发一年或三年誓愿(暂愿),期满后可以续发暂愿(称为复愿),直到准备好了宣发终身愿。一般在发终身愿前,修会会对这些姐妹进行一段时间的特别培训,加深她们对信仰的认识,带领她们祈祷,分辨自己的选择是否来自主的召唤(教会将这些召唤称为“圣召”),是否是自己自由的选择。
修女想放弃独身生活的话,暂愿期满就可以还俗。如果是宣发的终身愿,需要教区主教(教区修会)或教宗(国际性修会)解除,才能还俗。
最好,告诫一句,做修女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世界,服务世人,不是逃避现实生活。
5.天主教神学院的介绍
哇~你是要修道吗~~在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也就是修道院,大陆有几所比较大的修院,比如北京全国修院,上海修院,在修院的学生称为修士,修女,男修生一般神学四年哲学三年,毕业后修士要在本人所在教区“实习”大约一年,这期间一般由主教祝圣为执事(旧称六品修士),之后由主教认为可不可以领受铎职,基本都可以圣神父。
可以Q我,392142320这里把北京全国修院的简介给你: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简称:全国修院)建立于1983年,原址坐落于柳荫街“一会一团”总部的第三层楼,是由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与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一会一团)联合主办的。修院历经二次搬迁:1992搬到海淀区的厂洼街,占地面积为9亩;2000年再次迁址到大兴,占地面积近58亩,建筑总面积为二万平方米。
整个修院的主体建筑是根据中国传统的“天圆地方”设计理念建成的:耸立在中央的是天坛式的圣母领报堂,外围由构成正方形的四栋主体大楼所环绕。四栋主体大楼分别为:圣若望教学楼;圣雅各伯培训楼;圣伯多禄礼堂和圣若瑟图书馆。
6.关于修女的资料
修女是天主教中离家进修会的女教徒,通常须发三愿(即"绝财"、"绝色"、"绝意"),从事祈祷和协助神甫进行传教。
在中国,修女有时被称为"姆姆"。 修女是不能结婚的!她们必须是要领洗5年以上的教友。
然后先写申请书交到初学院,经过面试。在初学院上6年,在次期间每年都会发一年愿。
6年后发永愿。(因为从女生生理和心里上考虑,修女会有一年愿。
神父没有,他们在修道院学习6年后就可以圣神父)。三愿为神贫、贞洁、服从。
她们之间就互称‘某修女’,早先的老修女,也会被称为‘老姑奶奶’。她们过着集体生活,也会去社会上工作,但工资会交给修院!德兰修女(Mother Teresa)於一九一O年八月二十七日,出生在南斯拉夫一个叫史可比亚的城市。
她的父母都是阿尔巴尼亚人,她的领洗姓名叫阿格蕾丝。阿格蕾丝的父亲是个勤快的农人,而她的母亲则是个谦顺而快乐的农家主妇,家里除了务农外,还经营一间小药店,生活虽然不是很富裕,但因为她的父母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因此家里总是充满著欢笑和祥和之声。
阿格蕾丝是三个孩子中的老大,还有一弟一妹,她虽然身材瘦弱,却一直帮助父母担负起照顾弟妹的责任。阿格蕾丝在念小学的时候,从不偷懒,并善于思考。
她不但是个乖巧的孩子,而且非常活泼,常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惹人喜爱。一到星期天便会去教堂礼拜。
邻居和家人的朋友都认为她将来一定会嫁给有钱的人,是个有出色的姑娘,而阿格蕾丝也常常憧憬著自己美好的未来。 她十二岁那年的春天,为了庆祝复活节,阿格蕾丝的母亲送给她一本书,书名是《亚西西的圣方济各》。
这本书记叙述的是十二世纪时一位修士方济各的事迹,方济各是意大利亚西西城一个商人的儿子,在一场战争中他被俘虏,患了一场重病,一年后才算康复,自此之后他便追随耶稣基督,作了一名修士,为穷人及病人服务。方济各在所不惜,义不容辞地为这些被人抛弃的患者服务,甚至用嘴去清洗病人的伤口。
读完这本书,十二岁的阿格蕾丝感动万分,有一天,她心里突然冒出一种莫可名的感觉,似乎是要指引她走向一条新的道路,她不由自主地自问∶「我们生活在这世界中,并不是单单只为追自身的幸福,而应作些特别的奉献,我是否能为主作些甚么奉献呢?」随著时间的推移,阿格蕾丝的这种想法不但没有淡化,反而愈来愈强烈。 阿格蕾丝十八岁时从高级女子中学毕业。
有一天,一位神父来她的家拜访她的父母,并询问他们是否愿意捐钱赞助罗特列修道院修女们到印度的加尔各答工作,阿格蕾丝的父母立即慷慨地答应。在一旁听著神父和父母谈话的阿格蕾丝听了这些话心里暗想∶「我要和她们一起到印度去。
」 一九二九年秋天,阿格蕾丝告别了家人和故乡,和其他修女一起,踏上了去印度南部的漫长旅程。经过了近二个月的航行,轮船终於到达印度西部的卧亚城。
在卧亚城停留数日后,阿格蕾丝她们继续乘船前进,沿著印度南部「突出的尖角」绕行,历时两周,终於到达东海岸边上的阿尔各答市。从此,阿格蕾丝便在加尔各答罗列特修道院开始了她修生的生活。
不知不觉地两年过去,有一天,在祈祷中阿格蕾丝仿佛听到了主的声音,主对她说∶「阿格蕾丝,你应该做一名修女,将福音传给世人。」一心一意要成为修女的阿格蕾丝惊喜万分,她把这件事告诉了院长,并提出首次誓愿的请求,所谓首次誓愿就是立志成为修女。
她於一九九七年死亡。 还有一本名为《修女》的法国近代长篇小说。
作者狄德罗(公元1713--1784年)是法国十八世纪最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美术家和文艺学家,《修女》是其一部著名的哲理小说,被誉为“是用动人心魄的语调写成的”。通过这部小说,作者对黑暗反动的宗教界做出了严厉的判决。
内容提要:苏珊是个私生女,因受父母的厌弃被送进了女子修道院。在虚伪、残忍、疯狂、同性恋、心理变态等丑行充斥的修道院里,这位美丽、聪慧的少女的心灵和肉体受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摧残。
全书充满血和泪的控诉,读来催人泪下(作者也是边流眼泪边写这部小说的),诚如作者所说:“。
我不认为将来对修道院的披露还能写出比这更可怕的讽刺。”。
7.修道院是修女专用的吗
词语解释: 1。
天主教、东正教等教徒出家修道的机构。一译“隐修院”。
2。天主教培训神父的机构。
一译“神学院”。 seminary (1) [convent]∶由修士、托体会士、修女构成的地区修道院--通常指女修道院。
(2) [abbey]∶由男修道院院长管理的男修道院,或由女修道院院长管理的女修道院。 基督教组织机构名称。
一为拉丁文Seminarium的意译,为天主教培训神父的学院,又译神学院。简称修院,分为备修院、小修院、大修院3种。
二为天主教隐修院的另一译名。隐修院拉丁文monasterium的意译。
始于2~3世纪 ,分男与女修院,按天主教法典的规定,须由教皇和主教批准,至少有修士12人方可成立。英文seminary又指新教各派培训神职人员的学院,通常译作神学院。
在黑暗时代的动乱期间,少数坚定地献身宗教的基督徒,离开社会到荒凉而让人生畏的文明边缘地带过着隐士生活。 隐士的行为唤起更多陈腐的教士去发誓约守贫穷和奉献,重新聆听耶稣基督的教诲。
这种教士组成一个新的同质信徒团体,称为修道院。教皇格列哥里在信奉基督教的欧洲各处,鼓励建立修道院。
在某些欧洲地区,修道院成为唯一剩存的学问中心。 有些人相信爱尔兰的僧侣在他们的修道中保存了当时的文化。
这些僧侣游走欧洲各处教育民众恢复对学问的兴趣。修道院成为教养人们的中心,这些受到教育的人可以协助管理政府,不少人当上国王的助手。
当时的修道院一如罗马教会,享有对外接受捐献的权利,随着土地捐献的增加,修道院也变得越加富裕。 不同的修道院各自订定明规,以达到不同的目的。
部份修士会恪守戒律,若干受过训练的传教士会被派到荒野之中,有些会在教会的教条上对教皇作出建议,有些则提供重要的社会服务,例如照顾老者、医疗照护和救急扶危。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在天主教神学院修女毕业论文(《读者》特雷沙修女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