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一篇治安管理学的论文
摘 要:在管理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越来越被证明是一种教学效果非常突出而且实用的方法,深得学校师生的好评。
但由于长期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发展,受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还比较深远,因此还存在一些应用发展方面的问题,使其教学效果并不能完全达到应有的效果。本文针时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力求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案例教学、管理学论文" target="_blank">管理学、问题、对策。 1、当前的管理学案例教学方法现状分析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兼而有之的应用性学科,是管理科学的一门基础课程,该课程旨在让学生树立现代管理的思想观念,掌握和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自身的管理素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论素质和实践技能,并通过实践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职业基础。
但如何把学生培养成在管理学方面具有一定研究能力,同时又具备基本管理实践能力的合格的管理专业学生,则成为管理学这门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管理学诸多教学方法中,将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案例教学法被广大教师广泛接受,并成为最重要的教学模式之一,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方式。
案例教学起源于1908年建院的美国哈佛商学院,最初用于工商管理,现已扩展到管理学的各个领域,成为现代管理教育的重要方式。它借助管理实践中的案例,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管理情景之中,给予恰当的引导,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和与“实战”极其相近的实习氛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促进其相互交流与沟通,塑造健康的人格品质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让学生真正接近甚至融人真实的管理世界。
大量的实践已证明,案例教学对于确保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2、当前管理学案例教学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们在本科生管理课程教学中已普遍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并收到较好的效果。
但由于我国管理学起步较晚,管理案例教学相对落后,因此我们在案例教学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有待于理论研究和在实践中探索。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专业教师的实践和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前提条件是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大多数教师是“校门”到“校门”,没有实践经验,教师又不能长期深人企业,同时又缺乏对教师实践方面的培训,因而无法有效地对案例进行研究、判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习。
在此种情况下简单地采用案例教学法,只不过是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某些案例作为教学的补充和说明,从而造成了案例启发角度比较单一,案例点评不够深人、全面,进而影响案例教学的应有效果的现象。 2.2学生的知识面窄,学习方法存在问题 相对于其它教学方法而言,案例教学是有一定难度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对教师提出较高要求的同时,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
在运用案例教学方法时,要想取得较好的效果,学生就必须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社会阅历,进而能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展开讨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开拓思路。但从中学进人大学的学生,仅仅掌握一些基本的经济学论文" target="_blank">经济学知识,管理学知识涉及少之又少,社会阅历就更无从谈起,此外,对于长期接受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影响很深的大学生来说,尽管对案例教学方法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对待案例中提出的问题束手无策、答非所问,不能利用所学的管理知识去研究和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导致学生参与较少,学习效果不甚理想。
2.3对于案例的选择质量要求不高 目前,教学中的案例大量使用国外案例,并且过于陈旧、缺乏代表性,与课程联系不够紧密,而且当前的案例来源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从国外直接引进的,是国外管理案例的翻版,可以参考,但在教学应用时,很难真正起到效果,因为东西文化的差异和社会环境与企业制度的差别,对于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很难直接借鉴外国案例并从中获得新知;二是当前课堂引用的案例只是作为例子的延伸,是讲授的点缀。因为这些案例较简单,背景介绍得不清楚。
三是案例来源于新闻报道、报纸、杂志改写的实例。这种案例内容虽然较新,有地方性,可信度较高山,但这些材料由于缺少加工,没有一定的课堂针对性和理论深度,并且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必然也就不能用正常的理论分析出来。
而教学对象又是没有工作经历和缺乏社会经验的学生,因其知识储备不足可能会无从下手,丧失参与的兴趣,因而难以达到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 2.4推行案例教学方法的激励机制不健全 首行,由于采集编制案例耗时费力,并且不能作为研究成果,对教师的职称评定也毫无帮助,因此更多的教师则更愿意去花时间做学术研究、发表论文;其次,当前我国高校对教师的考核激励体系与教师上课质量的好坏关系不大,还有的是干脆就没有关系;最后,从当前的很多教学比赛的方法包括获奖条件、考核标准来看。
2.关于公安治安巡逻方面的论文或资料
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的基本要求。
以人为本就是要在管理中关怀人文。关怀人文是公安管理的深层主线,是现代警务革命的核心内容和价值目标追求。
与群众路线和公安工作的宗旨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关怀人文既应重塑内在的深层次的管理理念,也应改革外在层面上的管理制度和方法。
关键词:公安 管理 关心 人文 公安管理是社会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管理的基本要求对是要国家、社会和人民负责。
在我国,国家性质从根本上决定了三者之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但在具体实施中,要想通过公安管理保持这种一致性,必须首先做到时时事事处处对人民负责。
而要对人民负责就应该而且必须树立以人为本、关怀人文的管理理念。这既是公安管理应该关注的也是现代管理科学所重点强调的。
由此观点出发、本文出发拟就公安管理为何和如何以人为本谈点粗浅认识。 一、人文关怀应该是公安管理的深层主线 公安管理是社会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其管理主体——公安民警和做为管理对象重要范畴之一的民众都是社会重要的最具灵性的最根本的组成细胞。虽然从表面看来,管理做为一种协调、组织、指挥活动最根本的目的是服务服从于社会秩序的有序发展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因而显得其与社会和国家之间具有某种天然的亲密联系。
然而应该而且必须看到,这种特殊管理与个体之间却存在着直接的必然联系,甚至管理活动终极目的的实现也是通过与个体之间的联系得以发轫发展的。因而公安管理作为一种制度、规范、组织、建构始终都应以个体为核心展开。
具体说就是应以个体的人性需求、个体的日常生活,个体的时空发展维度等内容构成的物质和精神两维世界为坐标体系并对之进行引导、疏通、限制、鼓励。由此,可以认为公安管理既是在个体基础之上形成的一种管理机制,构成了个体生存、发展的时空范围,是个体必需的生存环境和保障条件,同时也是个体生存、发展的基础。
无法设想在现代社会缺乏公安管理后个体如何生存,发展?所以公安管理与个体之间的普遍联系应该是真实而密切的。公安管理对个体的生存、发展,对个体命运、前途的关心应当是自然的,必然的。
这正是公安管理中应该具有而且必须具有的人文关怀视点。从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已经并乃在显现的经验教训看单纯的对个体的行为管理只是浅层的管理,并且往往会因为行为复杂性而致管理失去方向性。
它可以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而难以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对个体的人文关怀应该是公安管理的深层主线。
人文是一个涵义较广且界限较难确定的概念。它既可指人的道德、品行、情操、信仰,又可指文化修养,知识学向,审美价值等等。
90年代尤其是近一、二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关怀人文已经成为具有管理或教育职能部门中的一个重要的社会话题和实践课题。对人文的认识目前已不仅仅局限于上列初始的涵义,更多的则是深入探密人的尊严、价值、人格、全性、理念、命运中的价值意蕴等等。
研究证明,作为个体如果缺乏人文内涵则难以把握个人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尺度,难以在价值与尊严、生活与生存、现实与理想、命运与前途中作出符合社会规范的抉择。由此看来,关怀人文。
乃是所有管理科学所共同面对的课题。公安管理应该是在管理规范许可的范围内使个体的人文内涵得以充分张扬的制度设计、而不应成为扼杀个性,泯灭人性、蔑视尊严、忽视价值、限制自由和理想的樊蓠。
在我国当前正在实现由权力社会向市民社会,由权力时代向权利时代,由官本位向民体位的社会变化过程中尤其应该注意此点,否则、失去人文关怀的管理就可能成为对抗、束缚、扼杀个体的暴力机制,必将导致管理活动走向异化。因为从根源上讲应该说选择社会管理既是人类个体的群体生存发展的共同需要,也是个体人文内涵发展的合理选择。
人类为了生存发展选择管理,并给管理不断注入着新的内涵和动力。管理为人类发展和个性张扬提供保障并推动其走向更新更高的层次。
这种既互相依存又相互促进的关系决定了管理活动必须关注人文。 二、管理关怀人文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使个体的生活更加幸福。
就此意义而言,公安管理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从这一观点出发,公安管理的制度设计,操作运行就应该充分而明确地将对个体的物质需求,物质利益及精神需求的合理满足放在首位。
人的需求具有物质性的和精神性的两大类,按照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著名代表马斯洛的划分前者,包括生理性需求,安全性需求,后者包括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些需求就性质而言无善恶之本来区别,反映在个体身个则会因个体心理结构组合要素的不同而显现出积极和消极的两面性。
公安管理不仅应该阻止满足需求的不正当方式方法,阻止需求的消极恶性发展,同时,更应该注意保障良性的积极性的合理需求,为满足需求的正当方式方法提供可能的顺畅的途径。客观地说由于种种因素尤其是观念因素的影响,我们在处理这两个方面的工作关系中更多的是对前者倾注了足够的重视,造成了不应有的平衡。
为管理而管理,就事论事,一管就死,一管就乱等现象屡见不鲜。甚至在有些警员头脑。
3.求助一篇治安案件的论文,字数4000多点的
今年设备材料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公司党政的及主管的下以江“”思想为指针以社会和公司的稳定为狠抓基础管理强化防范措施努力了全年既定的了政治、治安和员工思想稳定
一年来“预防为主、重在治本”的综合治理方针“三创”活动从强化“人防、物防、技防”三入手抓了几项工作:
一、教育队伍整体素质
为搞好综治工作从强化队伍的整体素质着手一加大对干部员工政治思想的教育经常讲座、报告会等大小会议任务、理想信念、廉洁自律及职业道德教育以身边的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另一以“四五”普法为有计划、有地了安全知识及特种岗位操作规程等培训使干部员工遵纪守法意识了队伍的政治思想和素质在今年的“四五普法”工作中好评
二、夯实基础管理责任
在平时的工作中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摆在议事日程并纳入年度计划将综合治理与经营管理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了规章制度公司文件精神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了《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暂行规定》、《安全事故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严禁复制剽窃隐患管理办法》《零库存采购供应管理暂行办法》、《信访工作的通知》、《治理工作环境、公共设施的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严明制度、规范操作堵塞了管理漏洞;
综合治理管理综合治理管理从部拓展到科室(车间)、班组全年自上而下层层签订责任状责任状签订率了100%;并员与各供货签订《廉洁共建合同书》层层签订《党风廉政责任状》了综治责任;
加大了综合治理考核在年初制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点》及考核细则的基础上每月将综合治理情况与经济责任制挂钩考核奖惩兑现地了综治工作的
三、责任综治
本着一级对一级的原则了综合治理工作的和管理
了安全保卫防范措施本部仓库点多、面广等特点以仓库防火、防盗为的专项治理在部可控费用紧张的情况下仍投入资金安装了防盗窗添置了近2万元消防器材将油库原来的泡沫消防器材更换为干粉灭火器新增了8公升干粉灭火器45台等消防器材;
4.关于治安纠纷论文
1.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损毁他人财物的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称作是治安纠纷。
2.基层公安机关主要工作:调解纠纷,纠纷主要有治安纠纷、产权纠纷、财务纠纷等。除此之外,户籍管理和办理居民身份证、暂住证、出入境证明、调查取证、移送起诉、不定期进行治安巡逻。重大刑事案件一般转送市公安局刑侦大队处理,交通案件转送交警处理。
3.当前社会治安形势:经济的不稳定因素与政治、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相互影响,短期与长期问题相互叠加,国内外不稳定因素相互交织,是当前需应对的考验。
5.治安管理如何体现以人为本
治安处罚”如何体现以人为本 《治安管理处罚法(草案)》已经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一旦获得通过,将取代原有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以人大立法取代原有的行政法规,对公安执法部门的执法行为授权并进行规范,是法治建设的必然趋势。公安执法部门的治安管理行为,将更加有“法”可依,也必将要求公安部门更加严格地依“法”执法。
同时还值得注意的是,“处罚法”草案中,治安处罚的范围、力度都有所加强,处罚程序则更加规范,这一法律的实施,将在规范公民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及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等方面,产生深刻影响。 “抗拒人民政府在紧急状态情况下依法发布的行政法规、规章、决定、命令的行为”、“在国家机关门前静坐、聚集,拒不离开的行为”、“扰乱社会治安、侵犯人身权利的流浪乞讨行为”、“扰乱重大活动期间治安秩序的行为”、“投放假虚的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以暴力、威胁或其他手段强迫他人劳动的行为”、“以卖淫为目的招嫖拉客的行为”、“饲养动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行为”等行为,首次纳入治安管理处罚范围,使许多曾经界定不清、处罚无据,而又确实破坏公共秩序、危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能够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得到纠正和制止。
这对于维护公共秩序及平等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显然都将有切实的作用。 不过也应该提醒的是,随着处罚范围扩大、处罚力度加强,对新增加的受处罚行为,必须有更加明确和细化的定义,以避免因对法律理解的不同,而导致在法律的名义下对公民合法权利造成伤害。
譬如如果对“扰乱社会治安、侵犯人身权利”没有严格限定,则一切流浪乞讨行为就都可能成为处罚对象;如果对“重大活动”没有明确定义,则对“扰乱重大活动期间治安秩序的行为”的处罚,就有可能被某些地方政府拿来滥用,以至于干扰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和许多其他法律法规一样,在“处罚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对这些问题都应该在实施细则中予以明确规定。
同样,公安执法部门在被赋予更大权限的同时,也必须受到相应的法律约束,以避免执法权力的滥用,以至于危害公民的合法权益。在这方面,“处罚法”草案已经给出比较明确的规定,体现了立法观念的进步。
比如行政拘留不得超过30天;要求公安机关及时通知被传唤人家属或者所在单位;警察查处治安案件时实行回避制度;要求勘验、检查时,警察不得少于2人在场,并应当出示工作证件和县级公安机关开具的勘验、检查证明文件等,显然都是在针对以往执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而对执法者作出的必要约束。 “处罚法”是继“新交法”之后,又一部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
有“新交法”的经验在前,刚刚提交审议的“处罚法”草案,理应经过严格、缜密、周全的审议,并以必要的方式听取公众意见,方能成为一部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有效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社会治安的良法。
6.求购一篇关于公安理论方面的论文
公安院校心理素质教育探析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世纪教育发展战略,并明确指出:人的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笔者认为,公安院校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培养合格的人民警察的重要途径。 一、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意义 心理素质是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通过后天教育和环境的影响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基本的心理品质①,包括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②。
心理素质教育(简称心育)是指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的心理实施有效影响,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一)心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必要前提。 学生的素质结构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心理素质不仅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其它素质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
“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主要受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和先导”。③ 1、心育与德育的关系。
虽然这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活动,它们的教育理论、目的任务、方式方法均有着差异,但心育对德育却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第一,心育特别重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学生的心理动因,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这有利于教师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第二,心育特别强调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有益于为德育工作创设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第三,学生的一些不良品行大多是不良心理的表现或由不良心理演化而成。
古人云:“正人须正心,心不正则行不端;育人先育心,心不育则人不成。”可见,“心育是德育的基础,有利于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④ 2、心育与智育的关系。教育心理理论认为,个体的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学业起着决定性作用。
增强学生心理素质,不但可加强其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而且可提高学习的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公安院校的学生,虽然都是经过高考的严格挑选,有良好的基础,但仍有一些学生考试经常不及格,学业成绩差(科学文化素质欠佳),其原因大部分是由心理素质问题所致。
懒惰的人,不愿刻苦去学;自卑的人,不敢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脆弱的人,在学习中一遇困难就退却;情绪不稳定者往往无心情学习;胸无大志者将其精力、能力耗费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无数事实说明,学生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其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心育通过普及心理科学知识,开展心理素质训练,以培训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开发学生潜能,指导学生科学用脑,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会学,从而促进学生智育的发展。
3、心育与体育的关系。公安院校的体育,不仅仅是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练就过硬的擒拿格斗本领。
因此,公安院校的学生不但要接受高强度、大运动量的训练,而且有相当部分的警体训练项目难度较高,甚至有一定的危险性。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既能吃苦耐劳,勤学苦练,又要沉着灵敏,勇敢自信。
然而,在训练中,由于一些学生缺乏自信,恐惧紧张,不但没达到训练目的,反而酿成了一些不应发生的事故,导致其身心受到损伤。由此可见,学生顽强的意志,稳定的情绪,吃苦耐劳的精神,健全的人格,不但可提高学生训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而且还有利于其生理功能的正常甚至超常发挥,从而提高学生警体训练的效果。
就心育与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关系,健康的心理是培养学生良好美感的前提,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掌握劳动技能的基础。 从上述分析中可看出,心育有着其它诸种教育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和意义,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说,心育“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全面素质教育的归宿”。⑤ 更多公安论文。
7.森林公安毕业论文怎么写
治安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开题 1、加强居民身份证管理的思考 2、特种行业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3、公共复杂场所管理现状与对策 4、危险物品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5、预防与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思考 6、论群体性事件的预防 7、论群体性事件处置的原则 8、社会丑恶现象的现状与治理对策 9、论治安案件查处的原则 10、各国社区警务制度比较 11、当前我省实施社区警务战略的问题与对策 12、社区警务战略中的群众路线 13、我国城市社区警务模式的探讨 14、社区民警绩效评估的探讨 15、社区警务改革与社区民警素质的关系 16、社区警民关系的现状及对策 17、论我国户口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18、农村户口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19、对户籍制度改革的思考 20、对流动人口管理的思考 21、改革和加强人口管理工作 22、论《事故处理办法》损害赔偿项目的改革 23、试论“各方违章行为在事故中作用的大小” 24、加强源头管理,预防交通事故 25、道路条件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 26、论交通事故当事人的权利 27、论公共交通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 28、论中小学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特点及措施 29、浅谈现代交通管理理念 30、浅谈流动人口的交通安全管理 31、治安调解的适用 32、治安案件调查方法初探 33、论治安处罚的自由裁量权 34、治安案件查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35、查处治安案件的关键 36、对治安管理处罚法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37、涉外社区警务建设探析 38、在查处治安案件中贯彻保障人权要求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39、各国出入境制度比较研究 40、论我国国籍认定的难点及解决 41、论我国出入境制度创新 42、浅析当前外国人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43、涉外警务的研究范围 44、“三非”案件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45、对现行《国籍法》原则的几点思考 46、偷渡的特点、趋势及全球共同治理的架构 47、偷渡治理中的国际警务合作 48、护照制度如何满足方便与安全的价值 49、论口岸偷渡的特点与打击防范 50、浅议外国留学生管理 51、论涉外案件的查处原则 52、论我国的外国人居留管理制度 53、论我国的“绿卡”制度 54、试论中国公民往来港澳管理制度的历史变迁 55、试论中国公民往来港澳台管理的性质 56、试论中国公民往来港澳台管理的原则 57、试论进一步完善内地居民前往港澳定居的申请审批制度 58、试论内地居民以个人身份前往港澳地区旅游的管理制度 59、进一步完善港澳居民来往内地管理刍议 60、如何加强港澳居民进入内地后的管理 61、进一步完善台湾居民来往大陆管理刍议 62、如何加强台湾居民进入大陆后的管理 63、试论港澳居民违反出入境管理规定的处理 64、试论台湾居民违反出入境管理规定的处理 65、社会变迁与中国护照法 66、我国出入境管理体制改革 67、出入境管理理念创新 68、治安管理学与治安学的关系研究 69、不同理论视角下的治安管理比较研究 70、不同时期治安管理的比较研究 71、治安管理主体职能研究 72、治安管理原则、方式、方法研究 73、公安派出所警务运作机制研究 74、公安派出所工作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75、浅析物业管理在社会治安中的地位与作用 76、论保安服务业的法律完善 77、谈重点人口管理与犯罪预防 78、试析赌博行为的社会根源和危害性 79、浅析我国弱势社会群体对社会治安秩序的影响 80、试论环境控制在犯罪预防中的作用 81、劳动教养的若干问题的思考 82、枪支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83、加强管制刀具管理与预防青少年犯罪 84、从国外暴力恐怖活动频发看我国危险物品管理 85、论公安机关在安全技术防范中的特殊地位 86、我国安全防范技术发展趋势研究 87、110报警系统再认识 88、公安机关消防监督管理的现状与改革 89、论火灾初期阶段的处置 90、论大型活动的危机管理 91、广州市道路交通事故发展趋势及防范对策 93、道路交通事故精神损害赔偿的探讨 94、加人WTO对交警事故处理工作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95、论交通肇事逃逸案的基本侦查策略 96、论农村交通事故的特点及防治 97、论城市交通事故的特点及防治 98、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关于治安学的毕业论文(求一篇治安管理学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