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郑和下西洋的资料,论文用
郑和下西洋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睦邻友好、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揭开了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序幕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明初郑和出使西洋揭开了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序幕,是中国拥抱外部世界的象征;郑和以多元宗教文化为先导,打通东南亚海上丝绸之路的实践,将中国的航海事业铭刻在世界航海史的里程碑上。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郑一钧在主题为《人类历史转轨时期伟大的和平实践》报告中提出,1405年,郑和首次下西洋,揭开了世界性大航海活动的序幕。郑一钧说,由于世界性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东西方交通为之大变,促进了世界各国之间的往来,逐渐打破了全球东西方之间、各大洲不同地区之间相对封闭隔绝的状态。这对人类社会与国际关系,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导致人类社会日益具有世界性,从此进入一个带根本性的历史转轨时期。在这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发生于东方的郑和航海壮举,让大批中国人走出国门,走向海洋,在人类文明交汇的大舞台上,以伟大的和平实践,谱写了十五世纪初人类文明史上的壮丽篇章。台湾中华郑和学会理事王桂岩与郑一钧观点相近。王桂岩说,郑和率领两百余艘船只、两万七千余人员的庞大舰队出使远航,是世界航海史的空前首航,是了不起的伟大成就,同时也将海上交通推上高峰,震惊了西洋的航海冒险家,激起了他们东来的欲望,进而使世人认识了海洋,开辟了海上航道,增进了世界经济繁荣及文化交流。 尝试建立和平和谐的国际社会秩序 专家们认为,与同时代的西方大航海不同,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人大航海,推动大批中国人以空前的规模走向海洋,是为了以中国人传统的政治道德理念,尝试建立和平与和谐的国际社会秩序。郑一钧说,中国传统的政治哲学,是以“仁”、“恕”为核心的价值理念。郑和使团在海外努力传播中华文教,与古代志士仁人所追求的大同理想,追求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和谐发展,是一脉相承的。这种“大同”与“和谐”的理想,也是各国人民向往“世界大同”理想的一种表现,反映了海外各国人民向往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印度尼西亚三宝垄市儒学会会长林义彪从自己家乡人民对郑和的崇拜来表述郑和下西洋和平之旅的意义。林义彪认为,郑和下西洋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举,是中外关系的丰碑。郑和航海图也被以后的西方航海家所利用。他说,郑和下西洋,向各国推广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的先进技术,传播了文化文明,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 播撒文化理念的“香料之旅” 郑和下西洋,固然有其贸易上的贡献,因为当时明代的陶瓷、丝绸、钱币等,多为东南亚各地人民所喜爱及需要;而产自南洋各地的香料、染料等,也为国内所需要,这种各取所需的现实,使郑和的远航彰显了贸易的重要性。但专家们认为,郑和远航影响之持久深远的,还是在文化交流方面。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海洋科技系教授琼斯把郑和下西洋传播东方文化的旅程称为传播文化理念的“香料之旅”,称其比穿越中亚的丝绸之路影响更为深远。王桂岩则认为,一方面,就中华文化的西传而言,郑和所到之处,往往立石纪功,宣扬中国文化;另一方面,西洋基督教大量传入中国,同时使西洋的数学、理化、天文等学术教材也随之传入,使西洋现代化的科技学术启蒙了当时的高级官员及知识分子,这也是郑和出使对东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贡献
满意请采纳
2.有没有评价郑和下西洋的论文
发生于十五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对外开放的伟大壮举。
其科技之先进,人员之众多,规模之庞大,航线之遥远,影响之深远,在中国历史上甚至是世界历史上都是空前的,无疑郑和在世界航海史和人类文明史上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下面是历史论文:浅谈郑和下西洋及影响一、郑和下西洋的背景六百多年前,在世界发展的舞台中东方国家特别是中国依然是世界的中心是其他国家眼中的泱泱大国、天朝上国。
永乐年间,明朝国力相对强大,政治较为清明。明朝统治者为恢复以前万国来朝的盛世局面,重振国威,积极恢复、发展与海外诸国的外交往来,大规模的开展外交活动和贸易活动。
要分析该论题首先必须清楚郑和下西洋中“西洋”是指什么地方,据调查明朝把如今的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印度半岛等地区。而郑和下西洋主要活动今天的南洋群岛。
(一)经济背景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的出生并非是名门望族,而是卑贱的贫苦农民,他从以前的生活经历中知道“保民之道,藏富于民”的重要性,明白只有百姓富足自己的统治才能更加稳定,并通过总结元朝灭国的教训,进而采取了一些列休养生息的措施。经过三十多年的励精图治,形成了“外户不阖,道不拾遗”的繁荣局面,到洪武二十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建国初年扩大了五倍。
“是时宇内富庶,赋入盈羡,米粟自输京师数百万石外,府县仓癝蓄积甚丰,至红腐不可食”[②],简单来说就是到了粮食多至吃不完只有让它发霉的境界。矿冶、纺织、造船等手工业生产,都超过了中国的历史最高水平。
农业的稳步发展,商业贸易的活跃,更是大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使其足以支付遣使下西洋的庞大开销,此时的明朝已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此外,在建国初期朱元璋工作的重心是国内政治,外交方面主要以“防”为主,推行海禁政策,虽是当时局面的不得已,但已是与时代发展相背离。
中国的国际威望明显下降,每年前来京城朝贡的国家越加减少,许多国家已多年不派使者来华,万国来朝的局面不再,更有甚者,出现了附属国无端杀害明朝使者的情况,这是一直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明朝统治者所不能容忍的。而且随着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当人们满足了自己的生理需求后,需更高层次的物质文化需求便日益增加,他们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再次提出开展海外贸易也就成为必然,而且海外诸国也希望同中国恢复贸易往来,发展经济。
(二)政治背景郑和下西洋的政治动机自古以来就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对此,我大概列举两点,其一是为寻找失踪的建文帝,朱棣率军攻进南京的皇城以后,未发现建文帝的下落,虽然有人说建文帝已经被烧死,但是对于这个被朱元璋指定的皇位继承人,朱棣还是十分忌惮的,毕竟他才是皇位的正统继承人。沈德符的笔记中曾写道:“少帝自地道出也,踪迹甚秘,以故文皇帝遣胡濙托访张三丰为名,实疑其匿他方起事。
至遣太监郑和浮海,遍历诸国,而终不得影响。则天位虽不终,而自全之智有足多者……”在此后的数年间朱棣不断听闻建文帝在西南甚至海外出现过,朱棣担心自己的统治收到威胁,决定派遣郑和出海寻找建文帝的踪迹以消除对自己的威胁。
其二,招抚张士诚在海外的残部。张士诚和朱元璋一样,当年都是反元义军一支,但是成王败寇,朱元璋打败了张士诚的起义军队后,张士诚的残余势力逃到了海外。
朱棣担心这些势力在海外发扬壮大起来,因而派遣了如此庞大的船队出行西洋,在宣扬国威的同时如果遭遇反明势力也可以一举剿之。二、郑和下西洋的准备(一)海洋调查行动前的详细调查的确保事件成功的保证之一。
据福建泉州的郑和研究专家介绍,郑和七下西洋,这么庞大的船队远洋航行,不仅每次都达到了预期目的地,而且都能平安归来,这说明他们掌握或具有比较先进的海洋知识,而这些知识不是凭空而来的,是经过缜密的海洋调查才能获得的。郑和等航海家们在航行过程中经行了详细的海洋调查,在必经的一些海区、海域,对其的气候,地形,水势都做了观察记录,“各处州府山形水势深浅泥沙地礁石之图”,并且对一些特殊的地形海貌如“老古石地”“泥沙地”等都颇有研究。
郑和还向所至各国广泛征集他们所收藏的各种海图和航海资料,使得郑和船队对航海所经历的各地的山势、山峡、海陆分布、水文气象、环境条件都有了更为具体的详细的了解,为以后进行更远的航海旅行提供了科学的海洋知识和经验。《海底簿》记载了郑和当年的海洋调查活动:“永乐元年,奉旨差官郑和、李兴、杨敏等,出使异域,前往东西洋处。
一开谕后,下文索图,山峡,海域及水势,日夜不致误也。”这说明了郑和等人正式下西洋之前在广大的海域开展了对海洋情况、海洋环境的调研活动,并且通过此次活动获取了大量有关东西洋各地海岛、山形、山峡、水势、水陆分布特点等方面的第一手数据,并与以前留下来的各种海图进行了对比和校正。
在《顺风相送》等海道针经中记载:“永乐元年,奉差前往西洋等国开诏,累次校正针路,牵星图样,海域,水势,山形图。务要选取能谙针深浅更筹,能观牵星山。
3.郑和下西洋小论文的结尾部分
郑和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交往的一位杰出人物,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和世界航海史上一个重要的事件,体现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开放、进取、和平、友好、交流合作、经略海洋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郑和下西洋的时代,是1405年至1433年,总共有七次.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十分庞大,船与船之间需要联系,当时还没有电讯方式,那它们怎么联系?船队有交通艇、音响信号、旗帜等装备.船队采用“昼行认旗帜,夜行认灯笼,务在前后相继,左右相挽,不致疏虞”的方法.有时遇到能见度差的天气,铜锣、喇叭、螺号也作为联络工具.这说明中国古代人在指挥上的指挥上的智慧是了不起的.郑和下西洋的辉煌,反映了中华民族在世界文明史上独领风骚的科技成就.中国很早就能通过观测日月星辰测定方位和船只航行的方向、位置.郑和的船队已经把航海天文定位与导航罗盘结合起来应用,提高了测定船位、方向的精确度,叫做“牵星术”.这项技术表明了那个时候中国天文导航的世界先进水平.郑和下西洋的地文航海技术,是以海洋科学知识和航海图为依据,运用了计程仪、测深仪等航海仪器,按照航海图、针路簿记来保证船只的航行路线.郑和下西洋折射出的中国先进航海科技光辉,表现了中国古代人的伟大智慧,从而创造郑和下西洋的伟大航程.郑和七次下西洋具有历史性的突破,抵达了大西洋,穿越了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三个大洋.在当时靠木船,仅凭借自然的风力航行,克服各种困难是很了不起的,不仅要掌握各种技术和知识,而且需要勇气和探险精神.郑和七次下西洋还有许多贡献.郑和的功绩是辉煌的,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他从30多岁开始,前后28年献身海洋,最后一次下西洋,他已经60高龄了.但这次他没能回来,病逝在印度的古里,时年62岁.郑和代表了一种中国人不畏艰难,征服自然的价值趋向,一种打开国门走向世界进行文化交流的决心。
4.郑和下西洋小论文的结尾部分
郑和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交往的一位杰出人物,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和世界航海史上一个重要的事件,体现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开放、进取、和平、友好、交流合作、经略海洋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郑和下西洋的时代,是1405年至1433年,总共有七次.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十分庞大,船与船之间需要联系,当时还没有电讯方式,那它们怎么联系?船队有交通艇、音响信号、旗帜等装备.船队采用“昼行认旗帜,夜行认灯笼,务在前后相继,左右相挽,不致疏虞”的方法.有时遇到能见度差的天气,铜锣、喇叭、螺号也作为联络工具.这说明中国古代人在指挥上的指挥上的智慧是了不起的.
郑和下西洋的辉煌,反映了中华民族在世界文明史上独领风骚的科技成就.
中国很早就能通过观测日月星辰测定方位和船只航行的方向、位置.郑和的船队已经把航海天文定位与导航罗盘结合起来应用,提高了测定船位、方向的精确度,叫做“牵星术”.这项技术表明了那个时候中国天文导航的世界先进水平.
郑和下西洋的地文航海技术,是以海洋科学知识和航海图为依据,运用了计程仪、测深仪等航海仪器,按照航海图、针路簿记来保证船只的航行路线.
郑和下西洋折射出的中国先进航海科技光辉,表现了中国古代人的伟大智慧,从而创造郑和下西洋的伟大航程.
郑和七次下西洋具有历史性的突破,抵达了大西洋,穿越了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三个大洋.在当时靠木船,仅凭借自然的风力航行,克服各种困难是很了不起的,不仅要掌握各种技术和知识,而且需要勇气和探险精神.
郑和七次下西洋还有许多贡献.郑和的功绩是辉煌的,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他从30多岁开始,前后28年献身海洋,最后一次下西洋,他已经60高龄了.但这次他没能回来,病逝在印度的古里,时年62岁.
郑和代表了一种中国人不畏艰难,征服自然的价值趋向,一种打开国门走向世界进行文化交流的决心.
5.急求郑和论文
弘扬郑和精神 树立新海洋观 7月11日,我们又度过一个航海节。
在航海节重温郑和航海精神,更加激励我们“爱我蓝色国土,发展航海事业”的志向。如今,我国不仅是海洋大国,也已成为港口大国。
海洋与港口紧密相连,可以说,开拓航海业就为强盛港口打下基础,而强盛港口又将为开拓航海开辟道路。当今,世界经济已日益一体化,我们提出“和谐世界”的口号,为我们继续弘扬郑和精神、树立新的海洋观创造了前提和提供了精神指导。
新的海洋观就是,经略海洋必须把和平交流、把全球资源配置与经济开发、谋划海洋获取可再生能源等资源三者紧密相连。 和平交流为主旨 郑和七下西洋正逢明成祖时国力兴盛,但郑和航海编队并未仰仗“天威”欺负弱小国家,而是广结友好邦交。
郑和航海,既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民族科技昌明、勇于开拓的科学文明精神,又向沿线各国展示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睦邻富邻的博爱胸怀。 我们今天开拓航海、开发海洋,仍然以和平交流为主旨,提出创建“和谐世界”,正是沿袭了郑和精神,并创新了和平、交流、合作的新的海洋观。
谋求全球资源的合理配置 从海运看,我国对外贸易总额已超GDP的5o%,而海上运输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90%的外贸货物需依赖海上运输。因此,新的海洋观就必须把全球资源配置与经济目的紧密相连,通过和平外交来和平利用海外资源。
谋求海洋获取优质能源与资源 我国的经济发展迫切需要海洋提供更大、更新的资源和能源支撑。广袤且富有的海洋,可提取镁、溴、碘、钾、铀及重水等,是地球上最大的化学资源仓库。
我国海上油气勘探主要集中于渤海、黄海、东海及南海北部大陆架。海洋中有大量的煤炭、锰结核及金属矿物等矿产。
海洋还能为人类提供可再生的风能、海流能源资源、波浪能等多种优质清洁能源资源。为此,我国从现在起就应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着眼于海洋风力,海流能源利用、太阳能等可持续且环保的新能源开发。
开发海洋优质清洁新能源带来的利益,一是能解决能源的供应危机,二能解决环保问题,三是能协调世界各国在能源供应上的关系问题。 综上所述,今天我们继承郑和航海经济,就必须在海洋经济上大做文章,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向海洋谋求更多的资源与再生资源。
民族复兴,社会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去依赖海洋,经略海洋。在海洋战略理论研究上,不仅要重视普通意义上的海洋观探讨,更要根据2l世纪人类世界新的发展动态,紧紧抓住机遇,化大力气,下大工夫,真正地把海洋观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而且,这应该也是今天我们的海洋观与上几个世纪西方列强和古人海洋观最大的区别之处。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毕业论文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的资料,论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