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E
E-R图也称为实体-联系图(Entity Relationship Diagram),它提供了表示实体类型、属性和联系的方法,是用来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
在ER图中有以下四个成分:
矩形框:表示实体,在框中记入实体名。
菱形框:表示联系,在框中记入联系名。
椭圆形框:表示实体或联系的属性,将属性名记入框中。对于主属性名,则在其名称下划一下划线。
连线:实体与属性之间;实体与联系之间;联系与属性之间用直线相连,并在直线上标注联系的类型。(对于一对一联系,要在两个实体连线方向各写1; 对于一对多联系,要在一的一方写1,多的一方写N;对于多对多关系,则要在两个实体连线方向各写N,M。)
扩展资料:
E-R图设计的正确与否取决于数据库设计人员能否真正把握应用环境的业务流程以及在该业务流程中所涉及的各个客观对象和他们之间发生的活动,这需要作准确深入的用户需求分析。
这些客观对象如果需要记录的话,就抽象为E-R图中的实体(描述实体的众多相关数据就抽象为实体的属性,将具有相同属性的众多实体抽象为实体型)。它们之间发生的活动如果也需要记录的话,就抽象为E-R图中的联系,这是E-R图设计的重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E-R图
2.什么是e
E-R图也称实体-联系图,提供了表示实体类型、属性和联系的方法,用来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
要素:用矩形表示实体型,矩形框内写明实体名;用椭圆表示实体的属性,并用无向边将其与相应的实体型连接起来;用菱形表示实体型之间的联系,在菱形框内写明联系名,并用无向边分别与有关实体型连接起来,同时在无向边旁标上联系的类型。 扩展资料: 设计分E-R图的第一步,就是要根据系统的具体情况,在多层的数据流图中选择一个适当层次的(经验很重要)数据流图,让这组图中每一部分对应一个局部应用,即可以以这一层次的数据流图为出发点,设计分E-R图。
一般而言,中层的数据流图能较好地反映系统中各局部应用的子系统组成,因此人们往往以中层数据流图作为设计分E-R图的依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E-R图。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毕业论文e-r图(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