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府单位毕业论文(我的毕业论文《塑造政府形象》)

1.我的毕业论文《塑造政府形象》

如何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良好的组织形象能为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无穷动力。

政府形象随政府诞生而产生,对政府的生存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随着中国政治民主化和行政现代化的发展,公众对政府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形象也逐渐成为衡量政府绩效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 政府形象系统可分为理念系统、视觉系统和行为系统三个部分。理念系统是核心,是政府形象系统的最高决策层,反映了一个组织的基本价值理念,是驱动组织成员行为的精神力量,可看成是政府的心;行为系统是形象塑造和传播的关键,体现在政府制定相应的行政目标,各项决策和实施上,可看成是政府的手;视觉系统是政府形象的视觉要素,利用政府的建筑物、办公环境、办公用品、出版物等载体向社会公众准确、清晰传达政府作为公共管理角色的理念和行为的特征。

政府形象塑造的目的绝不是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是长远意义上的公众利益和城市利益的最大化。 政府理念系统是政府形象系统的核心和灵魂,是行为系统和视觉系统的展开依据。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自身建设的若干规定》提出,要努力把市政府建设成为忧民所忧、乐民所乐的服务政府,务实高效、廉洁勤政的责任政府,依法行政、公正严明的法治政府。可见,上海的政府理念系统的核心是建立服务、法治、责任政府。

服务政府体现了公共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政府没有自己单独的利益,而是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自己的出发点和归宿。

责任政府体现了公共管理系统的主体,政府行使公共权利,其责任是有限的、法定的。政府应着力做好企事业单位不能做、做不好、不愿做的事,承担有限责任。

法治政府体现了公共行政权力法定,公共行政管理机构编制法定,公共行政管理体系法定,公共行政职能法定,公共行政经费法定。 政府形象的行为系统是理念系统的具体展开,是公众具体感知政府形象的依据。

政府的视觉系统指的是公众认知政府管理和服务行为的视觉标志。表现在借助特定的名称、标志、图案等视觉要素,利用政府的建筑物、办公用品、人员服饰、公务车辆、政府文件,政府网站等作为形象载体,向社会公众准确、清晰地传达出政府作为公共管理角色的理念和行为的特征。

二 政府形象是政府客观存在和公众主观认知的混合物。不可否认,政府客观存在是政府形象的基础,没有作为的政府不会平白得到人民的尊敬。

但即使政府的所作所为都出于为公众服务的目的,在公众心目中也不一定能树立起良好的政府形象。政府的“做”和“说”两方面都非常重要。

“做”针对的是政府形象的构成,而“说”针对的则是政府形象的传播。为此,要在以下两方面作出努力: 1、建立通畅的信息渠道,传播政府形象。

建立通畅的信息渠道是传播政府形象的必经之路,不仅体现了政府寻求社会监督和与市民交流的愿望,更显示了它塑造良好政府形象的决心。 如今,上海市民了解政府信息有五种途径:登录相应政府网站。

例如:“中国上海”();上海市档案馆新馆向公众提供部分政府信息公开服务;拨打各政府部门开设的咨询热线;向相关政府部门发送电子邮件;前往相关政府部门设立的查询室、受理点,进行现场咨询等。 政府信息公开,表面看是政府办事方式的一种改变,但本质是执政精神的一种进步,表现了政府塑造其政府形象的良好愿望和努力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在发达国家,行政公开和决策民主已成为衡量政府形象好坏的重要标志。 2、利用重大事件,传播政府形象。

政府形象的传播不仅仅依靠政府形象的日常塑造,在重大事件中,政府的规划能力,调配资源的能力得到集中体现,政府影响力和号召力也得以集中反映。如果处理得当,政府形象可以得到极好的提升;但如果处理不当,原来良好的政府形象极有可能毁于一旦。

上海市2010年将举办世界博览会,这是继上世纪90年代浦东开发开放之后,上海面临的又一次重大的历史机遇。世博会是一个机会,将对上海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同时也对上海的城市综合发展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0年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上海市政府正从各方面积极做准备。

2010年世博会将把一个现代化的文明城市展现给世界,也让世界更加了解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 三 政府良好形象的塑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上海市万商云集,中西合璧,是中国经济和文化发达地区。上海拥有比较规范的商业和投资环境,成熟的周边产业环境以及集中的人才环境。

上海的政府部门作风务实,管理高效。这些都成为外商选择上海投资的理由。

可见,上海的政府形象俨然成为上海市的一笔宝贵无形资产,为上海积累了强大的集聚能力。 在中国,政府形象塑造并没有很长的历史,1997年中国才成立政府形象研究项目,将政府形象正式提到议事日程。

上海市政府短短几年间塑造了良好的政府形象。但塑造政府形象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不懈的系统工程,在此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并以积极姿态面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挫折,逐渐塑造一。

2.求一份关于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经济法与现代行政管理 一、经济法的使命在于规范国民经济关系 1。

经济法的实质 法律的基本功能是调整社会关系,以形成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秩序。其中,经济法调整国家因素影响的经济关系,亦即国民经济关系。

这里所说“国家”,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和它的执行机关——行政机关。 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制定和修改有关经济的基本法律,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审查和批准国家的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关于经济的一般法律,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有权对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修改和补充,审查和批准国家计划和预算的部分调整方案。

国务院制定有关经济的行政法规,编制和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国家预算,领导和管理经济工作和城乡建设。根据宪法的基本原则,经济法对各级国家机关,主要对政府领导、组织和管理国民经济的职权以及行使职权的程序作出具体规定,以利贯彻执行。

这就是“国家因素”。 国家因素影响的范围,包括宏观方面和微观方面。

宏观方面,指的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全局,重点为计划、预算、税收、金融、物价、工资、产业政策、对外经贸等。微观方面,指的是政府有关部门对企业、对市场的具体事项的必要管理。

国家因素影响的方式,包括干预和参与。 干预,说的是间接调控和直接管理。

宏观调控主要采取经济办法,按照经济规律特别是价值规律办事,并且尽可能纳入法制程序。直接管理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采用行政手段,但也应当是依法行政。

干预又可分为积极干预与消极干预,前者指保护、鼓励,后者指限制、禁止。 经过多年的改革实践,我们已形成了这样一条指导原则:“政府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管理国民经济,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1 〕这就明确了什么叫“国家适度干预”。参与,说的是国家投资,举办企业、事业。

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而公有制中又以国有为主体,国家对国有资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但国有并不等于国营,所有权与经营权可以分离。 严格地说,干预是“管”,参与是“办”,管、办应当分开,前者属于政府作为社会经济管理者的职能,后者属于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的职能。

经济法侧重规范国家管理国民经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活动。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认识:经济法是国家管理和协调国民经济运行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的基本组成部分有三大块:一是国家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调控和必要的行政管理;二是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三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企业自主经营,构成经济法的基调。

根据这种认识,经济法与民法作出了基本的划分。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之间的经济关系,而经济法调整国家因素影响的经济关系。

当然,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发生一定的交叉联系。在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的过程中,民法、经济法既有相对分工,又共同发挥作用。

2。经济法在国家整个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一国的法律体系是指由具有内在联系的各个部门法组成的统一体。

对法律部门的划分和法律体系的框架,中外法学界历来存在多种意见。 我们认为,设计一国的法律体系,一方面要适合本国的国情,另一方面要考虑与国际接轨。

笔者曾经提出:“从中国社会主义的实际出发,在宪法这一根本大法之下,主要有六大法律门类:行政法、刑法、民法、经济法、社会法和诉讼仲裁法。”〔2〕去年初, 王家福等六位研究员著文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主要应由以下九类法律构成:宪法,行政法,经济法,行政诉讼法,民商法,民事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社会法。

其中,列在第三位的是“国家从整体利益出发对经济生活进行必要干预、对经济秩序予以维护和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经济法。”〔3〕如此突出经济法的位置,在目前所看到的著述中, 还是不多的。

经济法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地位,首先表现为它已形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客观存在的、现实的经济关系,既有自己的特殊性又有一定的范围。

经济法的调整方法,具有直接性和综合性。如果说,在改革开放之初,经济法尚处于一种理论形态的话,那么,今天可以说,一系列的、调整国家因素影响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已经组合成整体意义上的经济法部门。

作为一种新型的法律形态,经济法在国家整个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不仅表现为它是否为一个法律部门,更重要的问题在于它是否为一个基本的法律部门。建立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的市场经济模式,综合协调国家、市场、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主要依赖于民法和经济法,而其中宏观调控为经济法特有的功能。

经济法解决的社会矛盾属于基本的经济关系,所起的作用是别的法律部门无法替代、因而不可或缺的。有鉴于此,称之为基本的法律部门,不是顺理成章吗? 二、行政机关最大量的工作是依法管理国民经济 1。

现代行政管理的职能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行政、司法往往混为一体,知县、知府大量的事务是审理案件。 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之。

3.帮写毕业论文(50分)

摘要]建立长效稳定的社会保险资金筹集机制。

是完善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核心和关键。本文回顾了我国社会保险资金筹集机制的历史沿革,阐述了当前建立社会保险资金长效稳定筹集机制的迫切性,提出了建立长效稳定社会保险资金筹集机制的具体对策。

(中经评论·北京)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相应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几个方面,其中社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

社会保险制度被誉为国家安定和社会稳定的安全网,是经济发展的“减震器”和“助推器”。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撑,因此,建立起适应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求的长效、稳定的社会保险资金筹集机制,确保社会保险资金随着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持续稳定增长,是事关我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的大事。

一、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及其资金筹集机制概述 新中国建立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保险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步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为保证社会保险制度的运转,社会保险资金的筹集机制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银行代扣劳动保险金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至20世纪80年代初期)。

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起步。范围主要涵盖国营、公私合营、私营及合作社经营单位。

企业须按月向中华全国总工会指定的国家银行缴纳劳动保险金,保险对象为城镇企业职工,但职工个人不负担任何社会保险费用。这是一种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不分险种的“一揽子”保险计划,传统称为“劳动保险”。

当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实行直接控管,银行严密地控管着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和资金运行,很大程度上承担着政府赋予的监管企业的行政职能,在广覆盖和强制性等方面无疑都具有相当的优势,所以当时劳动保险金的筹集由银行负责代扣。 第二阶段: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征收社会保险费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

根据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的需要,党中央和国务院适时提出了城镇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要求。1 984年,无锡等部分地区开始试行了国有企业职工退休费用社会统筹,建立工人养老保险基金,并实行企业支付与个人缴费相结合的方式,此时还是实行银行负责代扣.存入专户。

但从1 986年起,国家开始逐步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对养老保险基金和失业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社会保险费用由国家、单位、个人共同负担。此时,按照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要求.银行逐渐还原其金融企业的本来身份,原来所承担的监管企业经济活动的行政职能随之消失,如果再通过银行代扣社会保险费已不现实。

而此时劳动部门负责企业劳动用工计划和工资管理,控制着企业的职工人数和工资基数。在这种情况下,劳动部门开始走上了社会保险费征管第一线,社会保险基金的征收、管理和支付全部由劳动部门设立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

第三阶段:税务机关逐步介入社会保险费征管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和快速发展,经济结构和经济运行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为适应经济社会这一发展变化的要求,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社会保险制度,对各项社会保险制度作了根本性改革。1995年,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规定我国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

失业保险制度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覆盖范围扩大到国有、集体、私营、个体、外资及事业单位的所有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启动,工伤、生育保险通过改革试点逐步扩大。

这时,个体、私营、股份制、外资经济雨后春笋般涌现,企业员工流动性大大增强,企业劳动力的管理已经基本靠市场供求来调节,工资也大部分由市场确定,劳动部门对劳动用工计划和工资控管的职能逐渐弱化,对社会保险费的征收已显得力不从心,征收管理能力随之大打折扣,对已参保单位和人员的费源控管乏力,而且对企业社会保险费实行差额缴拨。的征缴机制已不适应社会保险制度发展的要求,社会保险费收缴率处于较低水平.大量应收资金收不上来.许多私营企业、合资企业、股份制企业及其从业人员以及社会灵活就业人员游离于社会保险制度之外,社会保险基金收支不平衡现象较为普遍.基金的支撑能力下降,国家财政和社会经济负担日益加重,已严重影响社会保险制度的正常运转。

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地区的政府为强化社会保险费的征收,缓解社会保险基金巨大的支付压力,将社会保险费征管工作交给征收力度大、征管基础较好、组织收入经验丰富的税务机关征管。1995年前后,武汉、宁波两地政府决定将企业和有纳税义务的事业单位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交给税务机关征收,税务机关由此开始介入社会保险费征管工作。

上述两地的社会保险费移交税务机关征收后,很快就扭转了社会保险费征收乏力的局面,收入规模迅速扩大,缓。

4.浅论**区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社区居委会的地位和作用

2009-08-30

社区居委会是我国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在城市社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社区居委会是实现人民民主的重要组织形式根据《宪法》规定,广大人民拥有“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社区居委会是城市居民实现民主权利的重要形式。社区居委会的自治性质决定了除个别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以外,社区居民和社区成员都有参与管理社区的权利,都有参与讨论决定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权利。通过社区居委会这一组织形式,进一步提高全体社区成员和居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养成良好的民主习惯,依法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

(2)社区居委会是城市基层政权的重要依靠力量城市基层政权组织,包括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的人民政府及其派出机关——街道办事处。基层政权部门不仅肩负着密切党群关系、政群关系的使命,而且需要发动群众来完成一系列行政工作和社会工作。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社区居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具有广泛联系群众的基础,具备把党和政府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基层群众中去的功能,能更好发挥社区自治组织的优势,因此成为基层政权的依靠力量,发挥着协助政府做好与社区成员利益有关的社区服务、社区治安、社会福利、环境卫生、计划生育、人民调解、物业管理、社区文化体育、社区共建与协调等工作的功能,发挥着宣传贯彻国家法律、政策,教育居民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的功能。实践证明,社区居委会是基层政权建设的基石,没有社区居委会协助政府开展工作,城市社会管理就难以顺利进行。

(3)社区居委会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密切党群关系、政群关系,既是党和政府的优良传统,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区居委会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在政府的指导下,开展工作,架起党和政府与广大居民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社区居委会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路线、法规传达给广大居民群众,又把居民群众的意见、要求和建议及时准确地反映给人民政府,不仅使党和政府能够通过社区居委会及时地倾听到群众的呼声,同时也使居民群众能够通过社区居委会了解、掌握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实践证明,社区居委会在党和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发挥着任何组织都无法替代的作用。

(4)社区居委会是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在城市管理和建设中,社区居委会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社区居委会开展的社区教育、社区文化、社区体育、社区卫生、社区服务、社区福利、维护社会治安等活动,不仅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5.《魅力中国》杂志职称论文、毕业论文征稿通知

投稿须知: 《魅力中国》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直投中央各部委、各中直单位,专送各省市党委、人民政府,并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人文社科类权威学术期刊。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主任程秀生担任本刊特别顾问,河南省人民广播电台主办,《魅力中国》杂志社编辑出版;国内统一刊号:CN41-1390/C,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0992,邮发代号:36-396。广告许可证号:4100004000021。

主要刊载政治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艺术、哲学史学、文化传媒、语言学、教育学等社科类学术文章。稿件取舍重在学术水平,对具有真知灼见、说理充分、逻辑严密的稿件优先采用。

热忱欢迎理论界、实务界专家学者惠赐稿件。本刊旨在深入研究、预测,报道我国各方面发展现状以及改革热点、焦点,广泛探讨交流我国各项工作中的优点;多方位、多层次介绍我国各行业的前沿性内容,有效传播我国新时期工作中的新理论、新方法,合理构建我国教育、经济、文化、艺术、科技学术交流平台。

我们坚持刊物品质第一位的办刊理念,全力打造一个贴切于新时代要求的学术交流平台。近年来力邀学术界资深专家、知名学者组成编委会,刊发了一系列主题鲜明、见解新颖、言之有物的论文,得到了全国广大读者的好评与共鸣。

是全国社会各界互通信息的重要渠道,是进行学术交流、切磋先进工作经验和大学专本科生、硕博士生发表毕业论文的重要园地,也为广大事业单位工作者用于职称评定提供重要依据。本刊已被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网、万方数据、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龙源国际期刊网、全球第一中文报刊网(博看网)等全文收录刊、并成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二、主要栏目 理论研究 语言文学 政治与法 文化艺术 财务会计史哲争鸣 管理视窗 工程管理 科技创新 理论广角 学术探讨科教研究。

6.求“依法行政”论文,我是在机关事务局上班,求一篇与我工作单位相

浅谈依法行政(仅供参考)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中央确立的跨世纪治国方略。

如果说依法行政是实施这一方略的核心,那么依法行政的关健是依程序法办事。人们一般认为,法律活动的程序性是指立法和司法活动的程序性,而行政活动程序性是被排斥在外的。

随着法治进程的推进,行政程序已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行政程序与依法行政的关系如何?如何通过健全行政程序的途径来严格依法行政?本文试对此作粗浅的探讨。

一、重实体轻程序是当前影响依法行政的重要原因 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虽然我国行政法制建设成绩斐然,但它相对于我国经济、民事和刑事等方面的法制建设仍比较落后。 这种落后最重要的表现就是: (1)立法上重实体轻程序,重事后程序轻事前、事中程序。

我国行政立法多只注重解决行政前的实体问题,如行政机关的权限、职责,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行政行为的条件、标准等;而忽视对相应程序上的规范,如对行政的方式、步骤、时限,行政机关的程序义务,行政相对人的程序权利等,在有关立法中很少规定。 在现有行政程序规范中,多只是涉及监督和救济,如行政监察、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国家赔偿等;而很少规定事前、事中的程序,如行政公开、事前听取相对人意见、向相对人说明理由、作出行政行为过程中举行听证等。

(2)程序概念意识淡薄。不少人认为依法行政只是依照实体法办事,甚至片面认为行政执法只是依照法定职权,对法定程序无关紧要;违反法定职权才是违法,违反法定程序不算违法。

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依法行政,阻碍国家法治进程。 ——造成有法难依,有法不依。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制定了不少法律。可以说,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其他领域已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

但我国的法律执行得不是很好,人民群众对一些地区和部门存在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反映强烈,不依法行政的现象普遍存在。 其原因之一就是不重视行政程序法,可操作性差。

以至有法难依,有法不依,法律虚置。 ——有碍公民行使正当权利。

依法行政不仅是对行政机关的要求,也是对公民的要求。由于行政程序的不健全,法律上虽然规定了公民的实体权利,但难以实现。

而行政机关必须履行的义务也没有很好履行。 然而程序规范的不完善使得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对行政机关答复时间没明确规定,使公民不知何时实现其权利;对办理条件不作界定,使公民不知怎样实现其权利。

由此可见,公民只有在实体上和程序上的权利才是全面的,才能更好依法行政。 ——影响对行政行为的有效监督,难以实现法律正义。

依法行政是法律正义、社会正义的表现,由于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行政机关是管理者,相对一方是被管理者,行政机关这种法定地位具有我命令你服从的特权性质。在这种强弱不平衡的情况下,保护的重点只能是公民个人,这是正义观念的起码要求。

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起现代行政程序(其作用就是控制和约束强大的行政权),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缺乏有效监控,因此对行政行为还算不上真正有效监督,各种不依法行政、滥用职权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法律正义的实现。 例如,对各种“三乱”现象,从中央到地方虽然一再进行专项治理,但还没有得到有效根治,其原因之一是程序监督不够力度,再如《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虽然是我国较为完善的行政程序法,但它多只注重保持行政管理的效率,而对权力制约、防止行政权滥用和保持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却有所忽视。

如为保持处罚裁决和处罚执行的效率,规定了一系列有关的程序,包括规定对轻微违法行为的当场处罚等,然而另一方面该法对公安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为进行行政处罚行使调查权、取证权、裁决权、强制执权等都没有规定相应完善的制约程序,如调查权与裁决权分离、调查取证应出示相应的证件等。 由此而经常出现公安人员滥用职权、公民权利得不到保障的现象。

二、依法行政的关键是依法定程序办事 法治的基本原则主要就是程序规则,法治的关键是程序问题,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依程序办事。在当代要特别强调依照法定程序办事,按照预设的程序规则行为。

1、健全行政程序是落实依法行政的有效途径。社会主义法制的内涵包括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简单说,就是有法可依,依法办事两大部分。

现在大家都承认我们已制定了不少法律,无法可依的局面大为改观,当务之急是在加强立法的同时,要花大力气使已有的法律得到实施、遵守,即做到依法行政。 如何寻找这一途径?健全行政程序是必然选择。

因为:其一,实体不能取代程序。行政程序,是由行政行为的方式和步骤;按一定时限和顺序构成的行为过程,它包括时间和空间两方面。

空间,指行政行为的步骤、方式和形式;时间,指行政行为各步骤的时间及其相互间的顺序。 如果没有程序,实体规定就等于零,是写在纸上的无法操作的空规定。

从这一意义上说,没有程序也就没有实体,正如没有形式也就没有内容一样。我们所颁布的大量的实体法,要使。

7.求一篇《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毕业论文

近年来,让老百姓高兴满意的事情接踵而至: 我国第一个绿色GDP核算报告9月7日问世,以价格化的形式计算出环境污染损失和虚拟治理成本。

尽管这一成果还是阶段性的、初步的、探索性的,但它必将激励各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好地处理环境、生态和资源的关系。它也预示着我们的天更蓝,水更绿,空气更清新。

用以衡量社会和谐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幸福指数”,已经摆上许多地方政府官员的议事日程。北京将推出一套幸福指标体系,并将其纳入和谐社会指标体系之中;深圳已经制定出该市的“和谐深圳评价体系”,囊括了社会发展、社会公平、社会保障、社会关爱、社会安全、生态文明6大指标;由上海市政治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牵头制定研制的“和谐社会指数”,今年初也已经成功通过测试。

还有,人的全面发展指数,地区创新指数,城市生活质量指数…… 所有这些,都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旗帜下涌现出来的新气象、新成果、新举措。它们也正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的生动诠释和伟大实践。

观念更新 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重大战略思想,又是重大理论创新。创新理论一旦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就会带来观念的变革,就会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观念更新是需要引导的。而健康向上的、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观念一旦形成,又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牢坚实的基础。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贾建芳认为,伴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理论的创新,我们党的治国理政观念和全国人民的价值观、道德观、家庭观、社会发展观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创新,以及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和谐文化等一系列新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正在带来执政党和社会面貌的巨大变化。

我们的社会生机勃发,我们的人民活力四射。 学者们分析,观念更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人本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最高价值理念。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这在我们党的重要文献中是第一次。学者们认为,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对以物为本的传统发展观和以官为本位的封建主义残余的根本否定,是我们党执政理念发展和理论创新的标志性成果。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为根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评价尺度。此后,胡锦涛同志2004年3月10日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并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以人为本,要求党和国家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都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要求社会公民之间、社会群体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对见物不见人、盲目追求GDP的政绩观的否定,是树立正确政绩观、权力观、群众观、人才观的基础。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观念变革的“总开关”。 公平观。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我们党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方针,否定了平均主义的平等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第一次分配要注重效率,第二次分配要注重公平。

十六届五中全会则根据社会发展的现实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胡锦涛同志在2005年2月19日的重要讲话中把公平正义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总要求中一个重要方面。

学者们指出,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科学公平观的确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发展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引发了价值观、发展观、利益观等一系列观念的变革。

荣辱观。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道德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2001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胡锦涛总书记在2005年2月19日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

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学者们认为,2006年3月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人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作出道德选择,提供了基本规范,是实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道德基石,是凝聚人心、促进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

和谐文化观。在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同时,胡锦涛同志倡导树立和平、和睦、和谐的观念,提出加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

2006年5月,胡锦涛同志在。

8.关于农村会计人员的现状及其教育的毕业论文

推进农村会计管理体制改革,规范和完善农村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人员管理工作,是加强和改进全省会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近年来,我省各级各部门按照“积极试点,稳步推进”的原则,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开拓创新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为总结试点经验,完善试点办法,进一步推动我省农村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组织开展了全省农村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摸底调查活动。

从调查统计看,各级财政部门在当地政府的重视支持下,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和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新特点,立足实际,普遍推行了“村帐乡管”、“村级财务集中核算”和“农村会计实行委派”等多种形式的会计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一、开展试点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从调查统计情况看,全省17市139个县、市、区(不含经济开发区)有137个县市区(曹县、博兴两县未开展)、2375个乡镇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改革试点,试点乡镇面达87.57%.从试点的组织形式看,整个试点工作由乡镇政府、县市财政部门共同组织实施,试点乡镇大都由乡镇农村经管站为主负责日常管理工作,2375个试点乡镇中有2268个由乡镇农村经管站为主管理,占试点乡镇的95.5%,其余107个试点乡镇由乡镇财政所为主管理。

试点工作本着“四个不变”(即村级集体资产所有权不变,使用权不变,会计核算内容不变,资金使用方向不变)、“三个不准”(即资产不准平调,不准借支挪用,不准强行代扣、垫交各种费用)的原则。财务公开实行“三统一”(统一内容、统一标准、统一时间)、账务监督实行“两审计”(日常监督审计,离任监督审计)。

人员选聘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从试点的实施形式看,2375个试点乡镇主要由以下三种形式。

(一)实行村账乡管形式的试点乡镇1411个,占试点乡镇的59.41%.主要做法是乡镇成立集中记账专门机构(村账乡管办公室)集中管理核算村级财务,各村设报账员(一般由村委会成员兼任),实行定期报账制,村日常支出实行备用金制度,所有账务由村账乡管办公室统一核算和管理。从业会计人员由乡镇政府、县级财政部门制定任职条件,统一公开考试,择优选拔任用,录用人员工资待遇由乡镇政府统筹解决。

(二)直接向村(含集体经济组织)委派会计人员的有748个乡镇,占试点乡镇的31.49%.主要做法是乡镇政府、县市财政部门联合组织招考、选聘从业会计人员,遵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择优选拔任职会计人员,由乡镇政府发放聘书,直接委派到村任职,一般采取异地任职并定期轮换的做法。委派会计业务受乡镇政府和财政部门领导,工资福利待遇由乡镇政府统筹解决。

(三)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形式的试点乡镇有151个,占试点乡镇的6.36%.主要做法是以乡镇财政所或乡镇农业经管站为依托,设立专门的农村财务集中记账机构,选派一定数量的专职会计人员,分设账簿,负责日常核算辖区内各村收支帐务。取消原各村会计和出纳员,改设一名报账员,定期对本村日常收支进行报账处理。

日常财务管理由村民委员会和乡镇记账中心共同负责,各项财务收支签批手续由村民委员会负责,乡镇记账中心负责审核,记账中心要定期返回会计信息和公开账务。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不少县、市在推行“村账乡管”和农村会计实行委派制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如章丘市的农村会计核算实行了电算化管理、商河县规范村财乡管“十个统一”、“六步工作方法”、日照市采取“四建制”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福山区农村会计实行职业化管理等都进一步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二、试点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实行“村帐乡管”农村会计委派等农村会计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后,进一步强化了会计工作的管理、监督职能,提高了农村财务管理,增强了财务收支的透明度,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顺了农村财务管理关系,强化了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能。

试点后会计人员由乡镇政府直接管理后,既解决了管账不管人的问题,又解决了农村会计由村委会控制随意撤换不稳定的局面。同时,农村会计实行直接委派或联村异地委派后,有利于会计人员严格按照法规制度,认真履行职责,有效遏制农村财务管理中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二)增强了农村财务公开的透明度。过去财务公开,多数是按照会计科目张榜公布,内容和数额较为笼统,群众无法真正弄清资金来源和开支去向,账务公开人又为村民委员会,难以避嫌,公开效果不够理想。

试点后建立了统一规范的账务公开机制,实施账务公开人不直接涉及其经济利益,十分超脱,真正从制度上避免了村级财务“假公开”、“半公开”现象,增强了财务公开的透明度和真实度。 (三)降低了村级管理费用,减轻了农民负担。

据统计全省试点的2375个乡镇,试点前从业会计人员为107245人,试点后为81349人,减少了25806人,减少幅度为24.1%.仅此一项预计每年压缩管理费用开支1亿元左右。 (四)稳定了。

9.论文800字

近年来,让老百姓高兴满意的事情接踵而至: 我国第一个绿色GDP核算报告9月7日问世,以价格化的形式计算出环境污染损失和虚拟治理成本。

尽管这一成果还是阶段性的、初步的、探索性的,但它必将激励各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好地处理环境、生态和资源的关系。它也预示着我们的天更蓝,水更绿,空气更清新。

用以衡量社会和谐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幸福指数”,已经摆上许多地方政府官员的议事日程。北京将推出一套幸福指标体系,并将其纳入和谐社会指标体系之中;深圳已经制定出该市的“和谐深圳评价体系”,囊括了社会发展、社会公平、社会保障、社会关爱、社会安全、生态文明6大指标;由上海市政治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牵头制定研制的“和谐社会指数”,今年初也已经成功通过测试。

还有,人的全面发展指数,地区创新指数,城市生活质量指数…… 所有这些,都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旗帜下涌现出来的新气象、新成果、新举措。它们也正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的生动诠释和伟大实践。

观念更新 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重大战略思想,又是重大理论创新。创新理论一旦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就会带来观念的变革,就会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观念更新是需要引导的。而健康向上的、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观念一旦形成,又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牢坚实的基础。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贾建芳认为,伴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理论的创新,我们党的治国理政观念和全国人民的价值观、道德观、家庭观、社会发展观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创新,以及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和谐文化等一系列新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正在带来执政党和社会面貌的巨大变化。

我们的社会生机勃发,我们的人民活力四射。 学者们分析,观念更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人本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最高价值理念。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这在我们党的重要文献中是第一次。学者们认为,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对以物为本的传统发展观和以官为本位的封建主义残余的根本否定,是我们党执政理念发展和理论创新的标志性成果。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为根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评价尺度。此后,胡锦涛同志2004年3月10日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并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以人为本,要求党和国家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都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要求社会公民之间、社会群体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对见物不见人、盲目追求GDP的政绩观的否定,是树立正确政绩观、权力观、群众观、人才观的基础。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观念变革的“总开关”。 公平观。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我们党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方针,否定了平均主义的平等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第一次分配要注重效率,第二次分配要注重公平。

十六届五中全会则根据社会发展的现实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胡锦涛同志在2005年2月19日的重要讲话中把公平正义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总要求中一个重要方面。

学者们指出,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科学公平观的确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发展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引发了价值观、发展观、利益观等一系列观念的变革。

荣辱观。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道德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2001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胡锦涛总书记在2005年2月19日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

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学者们认为,2006年3月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人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作出道德选择,提供了基本规范,是实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道德基石,是凝聚人心、促进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

和谐文化观。在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同时,胡锦涛同志倡导树立和平、和睦、和谐的观念,提出加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

2006年5月,胡锦涛同志在云南考察工作时强调,要树立共同理想、打牢共同思想基础,特别。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人民政府单位毕业论文(我的毕业论文《塑造政府形象》)

资讯

毕业论文单片机中期检查表(论文中期检查表的论文进展情况怎么写)

阅读(11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单片机中期检查表,内容包括毕业论文中期检查表怎么填写最好给个范文,论文中期检查表已完成内容怎么写,毕业设计的中期检查是检查什么。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表指导教师: 职称: 所在院(系): 教研室(研究室): 题 目10t桥

资讯

管理学会计毕业论文3000(求3000字会计论文)

阅读(9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管理学会计毕业论文3000,内容包括求3000字会计论文,求一篇管理学基础论文,三千字,求3000字会计论文求3000字会计论文。提供一些会计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供参考。会计方面(含会计理论、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资产评估)1.金融衍

资讯

毕业论文-纯静态网页设计(网页设计毕业论文~高悬赏)

阅读(9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纯静态网页设计,内容包括网页设计毕业论文~高悬赏,网页设计毕业论文,求助一篇网页设计的毕业论文。基于Dreamweaver8的动态网页设计内容提要]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现代化,上网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选择。快速及

资讯

毕业论文的研究背景怎么写(毕业论文的研究意义和背景怎么写)

阅读(9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的研究背景怎么写,内容包括论文研究背景怎么写,毕业论文的研究意义和背景怎么写,毕业论文的研究背景写些什么。写意义的时候根据你的选题来决定形式可以分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也可以不细分,把目的和意义和在一起写,总

资讯

硕士毕业论文查找到(硕士毕业论文怎么查询)

阅读(10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硕士毕业论文查找到,内容包括硕士毕业论文怎么查询,硕士毕业论文怎么查询,请问在哪儿查硕士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查询可以在第二年通过校园网登陆中国期刊网,到优秀硕博士论文版块去查找自己的文章,有无自己就会知道。硕士

资讯

如何查找研究生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怎么查询)

阅读(11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如何查找研究生毕业论文,内容包括硕士毕业论文怎么查询,硕士毕业论文怎么查询,研究生论文怎么查询。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都会关心自己的硕士毕业论文去哪了,然后就去查询自己的硕士毕业论文在哪里,但是总有人找不到自己的硕士毕

资讯

八议制度毕业论文(八议制度的意义)

阅读(13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八议制度毕业论文,内容包括八议制度的意义,试述八议制度,行政管理毕业论文5000字。八议制度建立于汉,建立之初,单纯的只为了优待勋贵、世家、地主以及国家储备人才,其对后世法律的影响比较深远,如果说对当时社会的影响也是有的

资讯

大学毕业论文提纲(本科论文提纲该怎么写)

阅读(8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大学毕业论文提纲,内容包括本科论文提纲该怎么写要具体些的,求毕业论文提纲范例,毕业论文提纲怎么写。原发布者:mintcastle本科毕业论文提纲格式编写提纲的步骤编写提纲的步骤可以是这样:(一)确定论文提要,再加进材料,形成全文的

资讯

管理学毕业论文大纲(管理类的论文提纲要怎么写)

阅读(10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管理学毕业论文大纲,内容包括管理类的论文提纲要怎么写,寻求一管理学论文提纲,跪求工商管理毕业论文提纲范文。毕业论文格式标准 引言 1.1 制订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统一规范我省电大本科汉语言文学类毕业论文的格式,保证毕业

资讯

本科毕业论文数据模型(什么是论文模型,有哪几部分组成的)

阅读(9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本科毕业论文数据模型,内容包括经济的本科毕业论文一定要有什么模型数据分析之类的吗,什么是论文模型,有哪几部分组成的本科的毕业论文关于概念不是,本科毕业论文数据假造会不会被老师发现。你所谓的模型我想大体有两种吧:

资讯

毕业论文单片机中期检查表(论文中期检查表的论文进展情况怎么写)

阅读(11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单片机中期检查表,内容包括毕业论文中期检查表怎么填写最好给个范文,论文中期检查表已完成内容怎么写,毕业设计的中期检查是检查什么。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表指导教师: 职称: 所在院(系): 教研室(研究室): 题 目10t桥

资讯

管理学会计毕业论文3000(求3000字会计论文)

阅读(9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管理学会计毕业论文3000,内容包括求3000字会计论文,求一篇管理学基础论文,三千字,求3000字会计论文求3000字会计论文。提供一些会计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供参考。会计方面(含会计理论、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资产评估)1.金融衍

资讯

毕业论文-纯静态网页设计(网页设计毕业论文~高悬赏)

阅读(9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纯静态网页设计,内容包括网页设计毕业论文~高悬赏,网页设计毕业论文,求助一篇网页设计的毕业论文。基于Dreamweaver8的动态网页设计内容提要]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现代化,上网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选择。快速及

资讯

毕业论文的研究背景怎么写(毕业论文的研究意义和背景怎么写)

阅读(9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的研究背景怎么写,内容包括论文研究背景怎么写,毕业论文的研究意义和背景怎么写,毕业论文的研究背景写些什么。写意义的时候根据你的选题来决定形式可以分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也可以不细分,把目的和意义和在一起写,总

资讯

在超市工作的毕业论文(超市工作设计的论文怎么写)

阅读(10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在超市工作的毕业论文,内容包括超市工作设计的论文怎么写,超市管理系统的毕业论文,求跟超市有关的学年论文一篇。这是一份《卖场规划书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连锁门店的卖场规划工作实际就是对于门店的一个初步的设计。一

资讯

汽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网址(论文的参考文献可以是网址)

阅读(10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汽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网址,内容包括有关汽车的论文用什么参考文献呢,论文的参考文献可以是网址,有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网站。可以的,具体的格式您可以参考下面的示例:电子文献的写作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