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护理本科专业毕业论文
找了一篇关于本科护理的毕业论文范文,感觉挺不错的,你可以参考一下,有帮助的,采纳我吧。
浅谈对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指导 摘要:目的调查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胜任力现状,为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针对胜任力的培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胜任力自评问卷对国内8所医学院校的527名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进行调查。
结果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胜任力总分为(3.03±0.40)分,处于较高水平。近年来,随着高等医学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护理专业本科生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多,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显[1],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以下简称毕业生)毕业后能否顺利进入社会、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前途,还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更关系到我国社会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和经济发展的持续稳定。因此,加强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护理专业就业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对卫生服务的需要越来越高;我国向老龄化社会转变,从事老人医学的人才将走俏,保健医师、家庭护士也将成为热门人才。护理专业被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应予以重点扶持。
世界卫生组织对各成员国卫生人才资源统计结果显示,许多国家护理人才紧缺。在我国,护士的数量远远不够,医护比例严重失调。
按照卫生部要求,我国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的比例是1∶2,重要科室医生和护士的比例应是1∶4。而目前全国1∶1.61的医护比例远远达不到卫生部的要求,与1∶2.7的国际水平相差很大,与发达国家1∶8.5的比例相差更远。
截止2012年底我国护士总数为249.7万人,根据卫生部的统计,到2015年我国对护士的需求将增加到286万人[2],平均年净增加11.2万人,这为学习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既然用人单位对护士有着大量的需求,学生又为何屡屡反映就业难呢?其实所谓的难是指自己的职业地位、薪资待遇、工们不境等。
因为工作性质护士这个职业被外界很多人所歧视,很多人认为“护士只存在于医院当中,永远扮演给医生‘打下手’的角色”;另外一部分学生和家长认为护毕业生的学生就业容易、工作稳定、待遇好,对工作的期望值非常高[3]。这导致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找工作时就显得无所适从。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自我认知不到位 毕业生面临的就业最大的困惑是自我认知不到位自我认知不到位,盲目攀比。
由于自我认知不够、对自己没有做出正确、合理的评价。很多毕业生觉得自己是本科生,对自己评价过高,自傲自大。
自己认知不到位、犹豫不决、当良好的就业机会到来的时候,毕业生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机会,导致就业机会丧失;此外自我认知不准确,有的产生自负心理,择业期望值过高,不愿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学校去工作,结果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4]。1.2 就业观念不正确 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才观,决定着大学生对择业的期望、定位和选择,支配着大学生的择业行为。
许多毕业生在找工作的时候,都希望所从事的工作大多为大城市、工作环境优、工资薪酬高、工作压力相对较小、工作福利高,只顾眼前利益,忽视职业发展,以及自身对职业的兴趣能力和对职业发展前景的规划,没有考虑到社会的真正的需要,不愿意深入到艰苦的、基层地区这样真正需要自己的地方。1.3 就业目标不明确 目前,很多毕业生就业目标不明确,都期望到大城市、大医院或者待遇高的体面岗位,而不愿意从事社区、康复、老年人护理工作;这造成大城市、大医院就业拥挤,而基层城镇、欠发达地区的护士岗位人才缺乏严重。
1.4 就业准备不充分 随着全国各校学生的不断扩招,护理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下降,大学生整体就业准备度不高。很多学生在校时没有认真学习,理论水平较低,对学校以及学院各种社团组织和各项学生活动不感兴趣、不积极,平时参加较少,各方面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找工作时不自信;另外在校学生极少参与校园宣讲会和招聘会、关注并搜集就业信息,对于撰写个人简历技巧、如何筛选目标就业岗位等缺乏应有的技巧,造成很多毕业生学生就业困难。
2 存在的问题2.1 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不足 我国护理教育总体上仍沿用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护理人才与临床实践的具体要求尚有较大差距。护理专业知识中临床护理的知识仍按临床分科进行划分,没有突出护理的内容和特色。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单一和课程设置体系不完善。目前护理人才教育大多仍旧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即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及临床见实习3种形式为主。
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传授,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过程中注重自然科学和实践技术,缺少人文学科的教育,缺乏从整体的角度考虑人才的培养[5]。传统的大而全、广而浅、专业方向单一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从而导致学生的就业困难。
2.2 供求不平衡 一方面医。
2.内分泌与健康论文
内分泌失调是许多人的烦恼,可能你的情况并不严重,还没到生病的地步,但时不时的出些纰漏也让人受不了:偶尔冒几颗小痘子,莫名其妙的发胖,面对爱人热情渐消。
1 黄豆天生是女人的女朋友 黄豆和豆制品中含有大量植物雌激素,在预防乳腺癌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黄豆,可以改变体内激素的分泌。临床医学研究显示,黄豆及豆制品具有平衡体内雌激素的作用,当体内雌激素太低时,黄豆或豆制品会使它增加,但当雌激素太高时,黄豆或豆制品也会使它减少。
2 以能不熬夜就不熬夜 睡眠不足会导致新陈代谢失调。经常熬夜或作息不正常的人不仅老得特别快,健康也会严重受损,所以能不熬夜就尽量别熬夜吧!每晚睡眠4小时或不足4小时的人,身体新陈代谢在碳水化合物的处理上会出现问题。
要提高睡眠质量,可以在上床睡觉之前的2~3小时内进行锻炼,可使睡眠保持平稳。同时,在睡前泡个热水澡或者喝杯热牛奶也有好处。
3 我爱泡澡 泡澡是维持身心平衡最简单的方法之一,利用高温反复入浴的方式,可以促进血管收缩、扩张。每次泡澡3分钟,休息5分钟再入浴,重复三次,就能在不知不觉中消耗大量能量,效果相当于慢跑一公里。
同时,泡澡也能促进老旧角质更新,保持肌肤光滑细致。 但是心脏不好的人并不适合常泡热水澡,不妨试试传统的保健良方——热水泡脚,能使脚部微血管扩张,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同时达到健身的目的。
4 随时随地做个按摩 体内淋巴液与血液循环是否通畅,会影响身体对于废物、毒素等物质的排出速度。正确的按摩手法,能维持血液循环的顺畅,加速代谢,顺利处理体内废物。
从四肢末梢朝心脏方向按摩,可以推动淋巴及血液的流动,能使肌肉的代谢更加旺盛,提供细胞更多促进代谢的营养素和帮助脂肪燃烧的氧气,同时加速排出废物。每天看电视的时候顺便做做按摩,轻轻松松就能更健康。
5 身体健康就去献血 献血不仅是良好的社会公德,还可以大大促进自身代谢的能力,不但不会损害健康,定期献血还是维持健康的方法之一。因此,只要身体健康,符合献血条件,还是去尽义务吧。
6 少吃快餐,远离毒素 快餐送给女人的是——心血管系统疾病和生殖系统肿瘤的高发病率。摄取过多的饱和脂肪会刺激雌激素过度分泌,脂肪中的类固醇可以在体内转变成雌激素,促使乳癌细胞形成。
摄取人工激素过多,体内毒素过多,也会造成内分泌失调。少用塑料制品(包括保鲜袋)盛装微波食物,因为容易溢出有毒物质。
7 333法则 有氧运动提升身体能量至少要达到每周3次、每次30分钟、运动后每分钟心跳达130下才能有助于健康。千万别小看这短短30分钟的运动量,它除了可以帮助消耗热量、减轻体重外,还能将氧气带到全身各部位,提升新陈代谢率、有效燃烧脂肪,效果会持续数个小时之久。
赶快丢掉没时间运动的借口吧!利用每天午餐后的休息时间,在公司附近走走逛逛,以均匀的速度步行,不一定非要满身大汗,就能提高代谢,同时帮助消化、预防便秘。 调整内分泌做健康快乐女人。
3.急:求一篇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2000字
护理本科生临床教学初探 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教育层次结构不断完善。
近年来,护理专业毕业后,通过选拔考核,直接进入高等院校高护专业学习两年,其中一年半为理论知识学习,半年为临床实习,不断进入临床实习。这批高等护理本科生专业理论知识较扎实,综合能力较强,对医院的临床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如何建立一套适合护理本科生的临床教学模式,我院于1996~1998年带教40名本科生,并对其带教方法进行探讨和总结,现介绍如下。 1 本科生的特点 1.1 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较扎实,能力较强。
她们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较为扎实,而思考能力、独立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学能力也得到相应提高。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对开展整体护理工作在理论方面较有优势。
1.2 有优越感,专业思想不够牢固。 认为大专生应做指导性和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对于轮三班,做生活护理觉得屈才。
也有本科生生看不起非本科毕业的老师,处事自作主张,组织纪律松懈,缺乏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1.3 重理论、轻实践。
临床带教老师普遍反映本科生有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对理论性问题能对答如流,且理论学习积极性较高,一有空就坐在办公室看病历、写个案或看专业书,很少主动巡视病人、到实践中了解病人。
护理技术操作不熟练,对临床出现的问题不知所措,理论在实践中得不到运用。 2 带教措施 2.1 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护士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通过伦理道德教育启发她们,如用护理事业创始人南丁格尔誓言来激励她们树立终生为护理事业奉献的决心和信念,介绍护理界老前辈先进事迹和为护理事业公而忘私、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优秀的护理本科生介绍工作经验及对专业的认识,使之真正意识到护士的价值及其重要性,引导她们热爱护理事业,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从而进一步巩固专业思想。此外,还通过讲座、录像、角色扮演、示范、训练等方式进行护士形象及职业道德教育,让其了解护士职业道德及护士仪表、姿态(站姿、坐姿、行姿)、语言、行为的要求,促进她们在实习中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培养和塑造护士的美好形象[1]。
2.2 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技术水平。25项护理技术操作训练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我们利用她们接受能力较强的优势,每周辅导2项护理技术操作。首先让护生看一遍录像,然后由老师按正规操作程序示范,边示范、边讲解,对操作难点、重点、易出问题的环节加以强调,并要求做好笔记。
让本科生之间互相监督进行操练。在临床中带教老师主动为之创造机会,使技术操作得以实践。
对操作的掌握从熟悉到熟练,要求规范、程序和标准一致,做到快捷、稳妥,各项操作一一过关。 2.3 注重能力的培养,发挥本科生的潜能。
2.3.1 工作能力的培养。在整体护理模式病房,选派具有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有一定临床经验和敬业精神,有一定管理水平和带教能力的带教老师指导本科生,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整体护理。
放手让护生从接病人入院、问病史、查体、作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到最后实施措施,为病人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独立完成,必要时加以指导。这样既可以让老师了解大专生情况,又可提高本科生的工作能力,使其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巩固和提高。
2.3.2 教学能力的培养。为了使本科生毕业后既能胜任临床工作又能完成教学任务,在实习期间,安排有教学经验的老师授课,选择性讲授专科知识和护理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
本科生既可以学习老师的授课方法 ,又可增长知识。还安排本科生为病区护士或中专护生讲小课,为中专护生示范操作或带教学查房。
另外,要求每人为中专护生上1次大课,课题自选,课前要求认真书写教案,请老师审查,必要时进行预讲。课后对其教学水平进行评估。
这样可使本科生的知识、能力得以充分发挥,亲自感受当老师的艰辛和满足, 促使她们更加严格要求自己[2]。 2.3.3 管理能力的培养。
安排适当时间(内、外科各1周)跟护士长学习护理管理工作。如护士长向护生介绍护士长的工作职责及内容,讲述病区各种规章制度与环境管理的内容及意义;病区药品管理,护士排班方法,并带领护生到病区进行工作指导及检查。
提供护理管理方面的参考书籍,组织护生参加有关护理管理讲座,在护士长指导下,护生组织1次工休座谈会。实习结束前要求本科生写1份学习心得及设想,了解其对护理管理知识的运用及管理能力。
2.3.4 综合能力考核。各种能力的培养并非截然分开,而是同步进行,相互作用,互相促进。
为了检验护生的综合能力,在实习结束前(每年6月)对其进行综合评分,评分内容包括工作能力及态度、基础护理技术考核成绩、护理教学能力、护理个案书写、论文撰写及毕业前综合考核。方法由临床考核的老师选择一级护理病例,护生按照护理程序收集病人资料,作出护理诊断,订出护理计划,并根据病情做两项护理技术操作,最后书写护理病历。
整个过程要求有系统性和连贯性。通过考核,使护生真正认识到护理工作不是简单的发药、打针,而是一门独立。
4.护理本科论文怎么写
提供一份护理本科论文,供参考。
长期氧疗的护理 摘要:吸氧是治疗各种肺部疾患合并低吸氧是治疗各种肺部疾患合并低氧血症的基本手段。长期氧疗的适应症:为慢性呼衰稳定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治疗后PaO27. 33kPa(55mmHg),或Sa(O2)88%,或PaO2 7. 33~9 .33kPa,(50~70mmHg)且伴有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血细胞比容55%),肺动脉高压、肺心病临床表现之一者。
其次是夜间低氧血症患者。长期氧疗可以纠正慢性缺氧患者低氧而不会明显加重CO2潴留,减缓肺功能恶化、降低肺动脉压延缓肺心病进程,疗程4~6周就可使红细胞压积减少、血液粘稠度降低、心肺氧供增加,改善心功能,提高生存率。
但是长期氧疗中给患者也造成不适感,主要原因有对氧疗的方式不习惯,对氧气的气味不适应,影响睡眠、行动不方便、家庭经济困难等。所以,我们护理人员在保证准确、迅速、安全、有效的氧疗护理中,增加舒适感、减少噪音、提高和改善氧疗的依从性,给患者心理和生理带来尽可能的满足,使长期氧疗护理更具有重要意义和迫切性. 长期氧疗的护理 吸氧是治疗各种肺部疾患合并低氧血症的基本手段。
长期氧疗的适应症:为慢性呼衰稳定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治疗后PaO27. 33kPa(55mmHg),或Sa(O2)88%,或PaO2 7. 33~9 .33kPa,(50~70mmHg)且伴有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血细胞比容55%),肺动脉高压、肺心病临床表现之一者。其次是夜间低氧血症患者。
长期氧疗可以纠正慢性缺氧患者低氧而不会明显加重CO2潴留,减缓肺功能恶化、降低肺动脉压延缓肺心病进程,疗程4~6周就可使红细胞压积减少、血液粘稠度降低、心肺氧供增加,改善心功能,提高生存率。[1]但是长期氧疗中给患者也造成不适感,主要原因有对氧疗的方式不习惯,对氧气的气味不适应,影响睡眠、行动不方便、家庭经济困难等。
所以,我们护理人员在保证准确、迅速、安全、有效的氧疗护理中,增加舒适感、减少噪音、提高和改善氧疗的依从性,给患者心理和生理带来尽可能的满足,使长期氧疗护理更具有重要意义和迫切性。 1.氧疗的健康宣教 1.1 给氧应该属于一种药物治疗,但人们低估了氧气治疗低氧血症的能力,如果给氧不当可致死亡。
我们护士要懂得供氧的方法和病员吸氧的目的,还要教会病员如何接受正确、安全、舒适的氧疗,懂得用氧的基本常识、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可能遇到的问题加以说明、理解动脉血气分析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的意义。加强氧疗的科普教育自始至终贯穿整个氧疗护理全过程。
1.2 安全指导 要强化患者的安全用氧意识。氧气本身不会燃烧,但它是助燃气体,使用时注意防热、放火、防油、防震,严禁在病区内吸烟。
使用氧气筒时随时查看氧气的压力,小于5Mpa时应换瓶,以免充气时发生危险。 1.3 给氧的目的 针对呼吸困难的病人,提供合适的氧疗非常重要。
某些缺氧的病人如果接受了高浓度的氧可能会死亡,如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患者不能吸入高浓度的氧,因为患者对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的敏感性降低,血液中的低氧状态较二氧化碳更能刺激呼吸中枢,如果此时吸入高浓度的氧可抑制呼吸中枢,导致二氧化碳潴留,甚至死亡。 1.4 严格执行氧疗浓度和时间 长时间高浓度的会引起氧中毒,呼吸抑制等副作用。
有研究表明,控制氧浓度在24%-28%范围内,即使疗程超过10年也不会发生氧中毒。[2 3]对于需要长期氧疗的病员每天接受氧疗的时间越长,疗效越高,但是每天24小时不间断吸氧是不现实的。
目前一致认为每天吸氧至少15小时,可使动脉血氧分压大于8.0kPa才能获得氧疗效果[4]护士在夜间巡视病房时,常发现病员擅自将氧流量调高现象,以为这样能改善缺氧症状。有些病员缺氧症状稍有改善后就拒绝氧疗,这重错误的行为要及时制止,使病员理解,所以这方面的宣教尤其重要。
2.给氧导管的选择2.1 一次性单腔吸氧导管(鼻塞式) 这种给氧导管比以往鼻导管给氧法对鼻黏膜的刺激性明显减少,但它不容易固定,用胶布固定影响美观又造成皮肤不适。 2.2 一次性单腔吸氧导管(鼻勾式) 这种给氧导管弥补了上述这点,他利用软塑料卡住鼻翼,使导管不容易脱落,缺点是:单腔吸氧导管可使氧气气流集中冲击一侧鼻孔,加上软塑料卡住鼻孔,长期可使鼻黏膜充血、肿胀、降低氧疗。
2.3 一次性双腔吸氧导管(耳套式)它有两个通气孔,将两个鼻塞塞入鼻孔,可使氧气气流分散吸入,鼻导管可用戴眼镜的方式套在耳朵上。活塞可根据病员的脸型长短,调节长度,增加稳固度和舒适度。
5.护理本科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关键词:护理实验教学;情境领导理论;应用效果 专业的护理知识将直接影响着临床患者的预后水平,因此,目前无论是医学界还是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知识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这意味着护理人员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护理知识,才能顺利推动护理工作的开展。
而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对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和动手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一方面,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接受实践锻炼,才能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在专业课程学习中,护理实验教学是重要的实践课程,是学生接触具体工作内容的大好机会。
只有通过护理实验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根据课堂的动态教学,让学生能应对多样化的现实活动。而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方法,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水平的关键因素。
根据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心理学家科曼(A•Korman)提出的情境领导理论的观点,认为通过情境理论教学,在环境教学中,才能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1]。为此,为了探究情境理论教学法在护理实验教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下面采取随机对照方法,以班级为单位,对不同的授课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现具体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3年1月到6月采取传统授课方式的班级作为对照组,选取2013年7月到12月采取情景领导理论教学的班级为实验组,分别有45名学生。实验组中男性20名,女性25名,年龄19~25岁,平均年龄(22.0±1.0)岁;对照组中男性23名,女性2名,年龄18~25岁,平均年龄(21.5±1.5)岁。
两个班级学生在性别、年龄以及课堂满意度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且两个阶段的不同教学模式的实施均由同一名教师授予。
2.一般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即教师以板书为主,并且结合相关的视频等进行展示教学。实验组学生在传统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和学生情境现场指导进行教学。
教师与两名学生共同参与情境教学实践中。首先,教师作为护理指导人员,其中一名学生为就诊患者,另一名为实习护士。
实习护士先诊断患者基本症状,然后指导护士对其进行指导、监督以及支持等模拟教学。教师将初步诊断和护理的流程演练一次,然后由两名学生进行练习,以让学生能掌握护理的要点和技巧。
最后通过学生的示范教学,要求其他学生认真观看操作动作,并详细记录流程,提出问题并探讨。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应该评估其态度等,如学生积极参与,并进行练习,充分合理分配课堂的教学时间等。
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采取授权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课外操作练习,选拔出优秀的学生,然后实现一对一的指导和教学,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活跃课堂气氛。 3.观察及评定指标 研究前对班级学生进行一次单元测试,并统计合格率;实验后,再次考核并统计。
同时,自制满意问卷调查,学生自愿填写对授课教学方式的满意度,统计两组满意度调查结果。4.统计学方法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百分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不同教学模式下学生满意度调查结果。不同教学模式下学生课堂满意度为(78.5±4.5)分,实验组为(93.5±3.0)分,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T=7.98,P<0.05),详见表1。
2.两组学生考试合格率比较实验组经过上述教学后,单元考核中有43名同学合格,合格率为95.6%,较教学前明显提升,且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3%,组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2。
6.寻求一篇护理专业的毕业论文
循证护理在肝硬化肝性脑病护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肝硬化肝性脑病护理中的应用。
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7月~2008年6月,对我科收治 的78例肝硬化肝性脑病(HE)患者,观察采用循证护理的工作方法在预防肝昏迷方面的效果。结果:对78例肝性脑 病患者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取得了满意效果。
结论:通过运用循证护理的工作方法,可促使肝硬化肝性脑病昏迷患 者苏醒,降低病死率。[关键词]肝硬化;肝性脑病;循证护理 循证护理是指护理工作者采用最佳的可获得的证据,结 合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经验,充分考虑患者的愿望和需求做出 临床护理决策的过程[1]。
2005年7月~2008年6月,对收治的78例肝硬化肝性脑病(HE)患者在预防肝昏迷方面实施循证 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78例肝性脑病患者中男52例,女26例,年龄22~78 (54.3)岁。
按肝性脑病分期标准[2]:Ⅰ期(前驱期)19例,Ⅱ期(昏迷前期)25例,Ⅲ期(昏睡期)24例,Ⅳ期(昏迷期)10例。1.2循证护理实践1.2.1循证问题对病情变化,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呕血 与黑便、尿量、心电监测、各种检验结果等进行监测并记录。
1.2.2循证支持1.2.2.1在严重肝病有腹腔积液形成时,大剂量应用利尿剂、大量多次放腹腔积液、长期低盐饮食、呕吐、腹泻、上消化道 出血等均可导致电解质紊乱。低血钾可引起碱中毒,利于氨 的吸收和通过血-脑脊液屏障。
低血钠可能影响细胞内外渗 透压而导致脑水肿,诱发HE[3]。1.2.2.2肝功能不全时,摄入过多的蛋白质可加重肝脏的负 担,导致血氨增高,促使肝脏趋于衰竭而出现肝性脑病。
1.2.2.3严重肝病时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极易并发各种感 染。感染又加重肝脏损害,增加组织分解代谢,产氨增加,发 热及缺氧增加大脑对氨毒性的敏感性而诱发HE[4]。
1.2.2.4消化道出血所致的肠道积血在分解时产生大量的氨,通过肠道吸收,促使HE发生。另外,出血致有效循环血量减 少,使大脑供血供氧不足,进一步促使HE的发生和发展。
1.2.3护理干预1.2.3.1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对水肿和腹腔积液患 者,避免快速利尿和大量放腹腔积液。
当有大量腹腔积液严 重影响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功能,致心悸、气促、腹胀等症状加 重而使用利尿剂效果不佳时,可协助医生排放腹腔积液,以 改善心肺及肾功能。在放腹腔积液的过程中要注意心率、血 压及意识的变化,如出现嗜睡、表情淡漠或烦躁不安、幻觉、扑翼样震颤等,应疑为肝昏迷前兆,立即停止排放腹腔积液,给以相应的处理。
放腹腔积液时应边放边束紧腹带。利尿时 应注意保钾和排钾利尿剂交替使用,以防发生低血钾。
同时 防止大量输液,过多液体可引起低血钾、稀释性低血钠、脑水 肿等,从而加重肝性脑病。严格控制液体输入速度。
定期测血 电解质,并及时给予补充。1.2.3.2饮食控制。
当患者有肝性脑病倾向时,应进低蛋白饮 食,每日蛋白摄入量蛋白。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脂肪尽量少用。
食物中要含 有丰富的维生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B族、维生素K等,但 不宜用维生素B6,因其可使多巴转为多巴胺,影响多巴进入 脑组织,减少中枢神经的正常传导递质。已发生肝性脑病的 患者应禁食蛋白质。
给予清淡、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无渣饮 食,如藕粉、面条、稀饭、酸性果汁和水果,保持肠道酸性环 境。此外,应忌酒,避免进食粗糙、坚硬或辛辣的刺激食物,以 防因曲张的食道、胃底静脉破裂而引起大出血。
1.2.3.3预防和控制各种感染。对于肝硬化患者出现的各种感 染必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敏感抗 生素,避免应用对肝脏有损害的抗生素。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 制度、无菌技术操作,加强口腔、皮肤、泌尿道的护理。1.2.3.4预防和及时处理上消化道出血。
对于肝硬化患者,尤 其伴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应避免进食粗糙、刺激性 强的食物,同时应口服普萘洛尔、硝苯地平等药物,降低门脉 压。对门脉高压患者给予及时治疗,一旦出血立即采取有效 止血措施,及时补充新鲜血液;出血停止后采用生理盐水或 弱酸性溶液清理肠内积血,以减少氨的产生和吸收。
止血后 及时清除肠道积血。2结果 对78例肝性脑病患者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取得了满 意效果,71例完全清醒,7例昏迷未醒。
3护理体会 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发生多有诱因可循,且肝功能越差,肝 性脑病程度越深,病死率越高。若治疗和护理措施不及时,就 会导致肝昏迷的发生危及生命。
循证护理的开展,使护理活动 由被动变主动,通过深入细致地开展护理活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减少HE的发生,促使昏迷患者苏醒,降低病死率。使护理人员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综合素质[5]。
[参考文献] [1]刘建平.循证护理学方法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7.[2]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58.[3]朱锦宏,阮冰.肝硬化腹腔积液并发低钠血症临床分析[J].肝脏,2000,7:140-141.[4]陶亚军.肝性脑病56例临床分析[J].临床中老年保健,2003,6(1):43.[5]廖巧玲,蒋可松.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观察与护理[J].河北医学,2007,13(5。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护理本科内分泌科毕业论文(护理本科专业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