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在论文中画出漂亮的插图
用Microsoft Office Visio,我的毕业设计论文用的Microsoft Office Visio 2003,还不错~~上传的图片是我用visio画的~~
还可以用的word插入图表就行,因为你要让老师点击图表时看到数据库。
· P = Problem: 文章要解决什么问题
· A = Approach: 文章用得是什么方法解决提出的问题
· R = Results: 解决了问题得到了些什么结果
· I = Impacts: 这些结果有什么具体理论或者实际的影响
先按照以下四个句式写四句话,概括研究成果:
· The problem I am trying to solve in this paper is 。
· The approach I adopt to solve the problem is 。
· The results obtained in this research include 。
· The impacts of our obtained results are 。
仔细整理这四句概括的话,让他们各自成为独立的从句。然后把这四句话联起来,就成了一个言简意赅的论文摘要了。
坏处: 别人的论文如果不按照这个套路,读起来会觉得抓不住要点。
课程论文的话主要写清楚论文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就可以了(其实许多学生写了数年论文都不知道写论文是用来解决一个问题的)。
毕业论文和要发表的论文则要认真一些,但重点仍要放在“要解决什么问题”之上,语言要高度概括,方便进入网络之后被搜索和浏览。
2.求一篇关于恶搞历史的论文
恶搞不“恶” 从传播学的视角看恶搞 已沉寂一段时间的“恶搞”之风随着《天下第二》和《大电影2》的播出为08年的到来增添了一份“恶”气。
胡戈的《一个馒头的血案》引起了我国的一股“恶搞风”,恶搞名人,恶搞经典,甚至恶搞红色经典,广电总局明文规定要求网上恶搞短片传播须领许可证,“恶搞”与“反恶搞”的争论在过去的07年彻底的火了一把。当很多人在反恶搞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注意到它所产生的时代背景,本文将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解构恶搞。
“恶搞”这个名词是由日本的游戏界传入台湾,后经由网络传到了香港,继而红遍全中国。“恶搞”在我国并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而是在近年来才这样称谓的。
之前,电影和电视剧里的“恶搞”现象早已屡见不鲜了,不论是九十年代的《戏说乾隆》还是近年来的《太祖秘史》等都是在用一种调侃、戏虐的手法来解读历史,这样的电影、电视剧是“恶搞”最原始的状态。同样的影视表现手法有不同的称谓,这跟它们所处的时代有关,上世纪90年代我国新闻传播还主要是由上到下的单向传播,信息传播渠道少,互动性不足,鉴于传媒把关人的关系,搞笑搞怪的影片也只能用戏说秘史等词语来修饰。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的互联网得到了普及,传授双方的互动性也得到了加强。网络传播的快速性,广泛性和互动性,使得任何信息只要上传于网上,全国各地的人们都能在第一时间获取该信息,网络传播的特点虽然符合了新闻传播的基本要求——时效性,但是网络比较起传统媒体,缺少了权威机关的规范。
因此,搞笑搞怪、甚至“颠覆”社会的影片在网络上十分流行。也正因为如此,用调侃、戏虐手法拍出的影视作品被当代人称之为“恶搞”。
时代特征决定了我国传媒传播的基调,因此,我们对于“恶搞”现象应该有一个全面而理性的认识。 “恶搞”带给了人们更多的思考,虽然它的恶搞手法在某些方面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但我们也要考虑到“恶搞”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时代需求。
事事不可只考虑一面,而应尽可能全面考虑。“恶搞”兴起于网络蓬勃发展的消费时代。
人们处在以宣泄为目的的社会中,部分粗制滥造作品的泛滥,为“恶搞”的兴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恶搞”在很大程度上运用夸张等手段把一些严肃的东西平民化,生活化。
“恶搞”是在生存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对现实的逃避,为大众提供了某种宣泄和释放心理压力的渠道,可以帮助人们减轻焦虑,释放压力。美国学者赖特在“四功能说”中提出:大众传播中的内容并不都是务实的,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为了满足中人们的精神生活的需要的。
受千百前来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老一辈表现出的话语方式往往是严肃、认真、内敛、不苟言笑。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社会给了年轻人多元化的文化,他们更加的活泼,更喜欢在“乐”中生活与学习。
传统话语方式与年轻一代的话语方式不一致,势必造成他们对传统话语方式的反抗。年轻一代的外在压力很大,会迫使他们找到一种最便捷、不同于传统的话语方式进行释放。
受众对“恶搞”信息的需求为其广泛传播提供了土壤。近年来,网络技术的兴起为“恶搞”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思路,诸多“恶搞”作品得以被迅速传播并广为人知。
如今,Photoshop、premiere等图片和视频编辑软件都逐渐普及,这些都为“恶搞”流行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明显地增多了,网络以其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等优势逐渐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
受众从这种便捷的媒体中获取有关信息,既可当作与朋友的谈资,也可作为与他人和社会沟通的桥梁。“恶搞”作品之所以受到热捧,是因为在这个充满竞争和压力的社会里,它充当了人们调节自身心理平衡的“药剂”。
被繁重的工作和生活所累的人们,在短暂的休闲时间里习惯了“浅阅读”,而慢慢的远离了传统的“深阅读”,他们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只希望能彻底的放松紧张的神经。“恶搞”文化反映了人们追求快乐的心态。
从这种意义上看,绝大部分年轻人都是以一种很健康、无恶意的方式进行“恶搞”,且恶搞作品中充满智慧和创新,它反映了年轻一代特有的“话语”方式和价值体现方式。“恶搞”是一种借助于网络发展起来的互动性“草根”文化,它利用颠覆等表现手法表达一种“娱乐精神”。
多数“恶搞”作品最初的创作目的,都是创作者为了自娱自乐。然后通过网络传播出去。
在这个过程中,“恶搞”的娱乐功能显得异常突出,不仅制作者在制作的过程中享受着“恶搞”的欢乐,受众在接受“恶搞”作品的过程中也在进行着娱乐。恶搞从传播者的角度考虑,传播者常常出于一种发泄情绪的心理,采用不同于传统的无厘头的解构方式,通过调侃的手法表达自身情绪,从而进行心理上的情绪发泄。
恶搞者抓住了网民对一些人的不满心理,便去制造笑料,构成了一种表达样式,以承载一定的内容,从而获得受众的青睐。传播者在恶搞过程中,也是在追求一种心理上的成就感。
传播者恶搞的作品通常是对时下流行的作品或是经典作品的一种调侃,如今视频网站的迅速发展,增加了这种作品的点击率,。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关于毕业论文的搞笑图(如何在论文中画出漂亮的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