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84>这本书适合作为英语毕业论文的话题吗
《1984》是英国左翼作家乔治·奥威尔于20世纪40年代末(1949年出版)所著小说。这部小说与英国作家赫胥黎著作的《美丽新世界》,以及俄国作家扎米亚京著作的《我们》并称反乌托邦的三部代表作。奥威尔刻划了一个令人感到窒息和恐怖的,以追逐权力为最终目标的假想的极权主义社会,通过对这个社会中一个普通人生活的细致刻画,揭示了了任何形式下的极权主义必将导致人民甚至整个国家成为悲剧。
这本书并不是战斗的宣言,它只是让你更清楚地明白一些道理。最简单的结论是,没有人愿意生活在恐惧之中、没有人愿意生活在贫困之中,只要他们能够认识到,造反可以在一定时间内解决问题,他们会觉悟的。只要他们认识到,统治集团是需要监督和批判的,他们就能维护、保证自己拥有的一点可怜权利。
强烈的政治色彩,如果用来写论文,当然还是需要你的切入点。
希望能给你一点帮助
2.<1984>这本书适合作为英语毕业论文的话题吗
《1984》是英国左翼作家乔治·奥威尔于20世纪40年代末(1949年出版)所著小说。
这部小说与英国作家赫胥黎著作的《美丽新世界》,以及俄国作家扎米亚京著作的《我们》并称反乌托邦的三部代表作。奥威尔刻划了一个令人感到窒息和恐怖的,以追逐权力为最终目标的假想的极权主义社会,通过对这个社会中一个普通人生活的细致刻画,揭示了了任何形式下的极权主义必将导致人民甚至整个国家成为悲剧。
这本书并不是战斗的宣言,它只是让你更清楚地明白一些道理。最简单的结论是,没有人愿意生活在恐惧之中、没有人愿意生活在贫困之中,只要他们能够认识到,造反可以在一定时间内解决问题,他们会觉悟的。
只要他们认识到,统治集团是需要监督和批判的,他们就能维护、保证自己拥有的一点可怜权利。 强烈的政治色彩,如果用来写论文,当然还是需要你的切入点。
希望能给你一点帮助。
3.外国著作《1984》的论文
《1984》的聚焦分析:自我的追寻与破灭 贾福生 毫无疑问 ,乔治·奥威尔所著的《1984》是一部“反乌托邦”的政治寓言小说。
但使我们感兴趣的不仅仅是它所试图传达的字面意义 ,更重要的是个体遭毁灭的心理过程。本文结合热奈特的聚焦叙事分类方式和拉康的镜子阶段理论来研究这一过程 ,试图论证不同叙事方式的辩证使用是如何增进作品内容和美学意义的。
文章认为 ,小说采用了两种聚焦模式 :内聚焦和外聚焦。内聚焦的使用有助于表达主人公温斯顿的内心世界 ,而外聚焦主要用于并且充分再现了奥布赖恩的言行。
文章认为 ,温斯顿的毁灭来自于外界的极权统治 ,同时也来自于他本人自我认证的欲望。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外语学院 河南开封475001 【关键词】:聚焦;自我认证;自我毁灭 【分类号】:I10635 【DOI】:cnki:ISSN:1000-5242.0.2004-03-026 【正文快照】: 乔治·奥威尔(GeorgeOrwell,190 3- 195 0 )创作于194 9年的小说《1984》是一部“反乌托邦”(NegativeU topia)的政治寓言和讽刺小说,反映了极权统治对人的个性的压制,充满了对人类未来的担忧和绝望。
然而在“反乌托邦”小说之前,并不乏对美好未来加以设想与描述的文学作品,即 这里还有一篇 .cn/Article/CJFD2004-HNDS200403026.htm。
4.外国著作《1984》的论文
十年后再读《1984》──评乔治·奥威尔的《1984》 十年后再读《1984》──评乔治·奥威尔的《1984》张中载世人总是对他们生活的现实尘世胸怀不满。醉心于构筑一个比现实美好得多的未来社会。西方人把这种理想化了的社会称之为“乌托邦”,而“乌托邦”如今又成了空想的同义词,十六世纪。一个名叫托马斯·摩尔的。【作者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分类号】:I712.074【DOI】:cnki:ISSN:10025529.0.1996-01-013【正文快照】: 十年后再读《1984》──评乔治·奥威尔的《1984》张中载世人总是对他们生活的现实尘世胸怀不满。醉心于构筑一个比现实美好得多的未来社会。西方人把这种理想化了的社会称之为“乌托邦”,而“乌托邦”如今又成了空想的同义词,十六世纪。一个名叫托马斯·摩尔的英国……这篇是pdf格式的,复制不出来,你到这里下载看看吧 .cn/Article/CJFD1996-GHJK601.013.htm
5.如何评价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
在这部作品中,奥维尔深刻分析了极权主义社会,并且刻画了一个令人感到窒息和恐怖的,以追逐权力为最终目标的假想的未来社会,通过对这个社会中一个普通人生活的细致刻画,投射出了现实生活中极权主义的本质。
《一九八四》中,作者借小说主人公温斯顿的心理及语言描写,表达了一种对民众麻木心理的“恨铁不成钢”愤懑,仿佛大洋国的所有人只有他自己意识到了自己所深处的社会的罪恶嘴脸,其他人却都置若阁闻,漠不关心。作者的文字间总流露着一种对极权统治,对乌托邦理想的讽刺,虽然最终的结局是失败的,但其中的斗争过程是具有永恒价值的。小说中一系列的精辟的语言“谁控制过去就控制未来;谁控制现在就控制过去”、“自由即奴役”、“正统思想就是没有意识”等等,充分表达作者内心思想的同时,也给我们敲响警钟。主人公温斯顿与裘利亚的地下爱情,虽然没能经受住严刑的拷打,但这爱情绽放的火光给予我们以人性向善的美好希望,温斯顿与裘利亚的爱情失败了,但他们毕竟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曾经绽放过,可以想见,未来的类似的爱情终将绽放并结出硕果
6.如何看待《1984》这本书
乔治•奥威尔是在1948年写出这本书的。要说背景的话,大概和他之前的经历有关,尤其是亲自参加西班牙内战。
他在《回顾西班牙内战》一文中这样写道:“我记得有一次对阿瑟•库斯勒说:'历史在一九三六年止步了',他立即领会,点头称是。我们想的都是极权主义,特别是西班牙内战。我在早年就注意到,报纸上从来没有正确地报道过一件事,但是在西班牙,我第一次看见报纸的报道与事实没有任何关系,甚至一般谎话中勉强的关系都没有。我看到报纸上报道某地发生了激战,但实际上那地方根本没有战斗。面对成千上万的人被杀死却只字不提。我看到英勇作战的军队被斥为懦夫和叛徒,从来没有开过枪的人却被称为英雄。我看到伦敦报上转载这种谎言,热心的知识分子根据从未发生过的事在感情上大肆渲染。事实上,我看到了他们不是根据发生的事情而是根据各种'd的调子'所要求发生的事情在写历史。”
奥威尔在西班牙阻击法西斯时,遭到了斯大林派出的特务的暗杀,最终因为受伤而回国,然后就写下了上述文字。
再加上他年轻时在缅甸担任过警察部队,知道极权统治是如何地残忍。
最后,他本人是一个社会主义者,确切地说是一个民主社会主义者。他所写的《1984》中的场景有可能是在写一种被异化成极权主义的社会主义,而这部作品最大的意义在于提醒我们,人类社会一旦走向极权,就呵呵了。
7.乔治·奥威尔的《1984》为什么这么难读
《一九八四》是一部政治寓言。
他的作品不多,《1984》与《动物庄园》影响巨大,他以先知般冷峻的笔调勾画出人类阴暗的未来,令读者心凉肉跳。以至于为了指代某些奥威尔所描述过的社会现象,现代英语中还专门有一个词叫“奥威尔现象(Orwellian)”。如果说奥威尔一生的作品主要是反映“贫困”和“政治”这两个主题,那么激发他这样写作的主要动力就是良知和真诚。他坚信在一个语言堕落的时代,作家必须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在抵抗暴力和承担苦难的意义上做一个永远的抗议者。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乔治奥威尔1984毕业论文好写吗(这本书适合作为英语毕业论文的话题吗)